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画矩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3、通过画大卡车,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1、听,什么声音?哈哈,是我们可爱的多多,乘着大卡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
2、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画矩形。
出示课题:画矩形
二、提出任务,共同探究
1、会画长方形和圆角长方形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是不是只要会画这四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呢?答案是„„
出示图片:
多多要是坐着这样的车,让人肯定很担心。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汽车修理师,找找下面几辆大卡车中哪些部件需要“修理”。
3、师:好,现在我们自己来画出这辆大卡车。
这辆大卡车是由圆、椭圆、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组成的。
三、技巧巩固,实践提高
1、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
2、指名学生演示画第4幅图中的轮子,提醒学生两个车轮要画得同样大小,引导学生一边使用Shift键,一边注意观察状态栏内信息。
把要修理的部件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说说看,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
3、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可以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助。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
1、生答:公文包、小床、书橱、冰箱。
2、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3、学生练习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添加的物品。学生1:我准备在公文包下面添加画两个轮子。学生2:我准备在小床上添加画枕头和被子。„„
1、好了,大卡车造好了。任务完成。那么多多乘着大卡车去做什么呢?原来,它要搬家。要搬哪些东西呢?
2、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己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合了 “多多”这一卡通形象。将整个画图教学取名叫“多多带你学画画”。这次,“多多”奇怪地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仔细观察所出现在大屏幕上开车的结构组成。
四、个性创新,拓展练习
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该有的东西。
五、回顾总结 感悟升华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画图中矩形工具的用法,要使计算机绘出很多美丽图画,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
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较为合适的亢奋状态。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结合了本校学生的实际,结合了学校里,学生众所周知且共同喜爱的“多多”形象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来。将整个教学环节,从激趣导入,到新知的探究,再到技巧巩固,个性创新,再到最后的评价,都由“多多”将其窜起。每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滑,“多多”就立刻出场,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我们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如此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就是有动力,有激情的。所以,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画矩形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应该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椭圆”工具了,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较容易掌握的。教材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身和车窗,因为有前面两课的知识的铺垫,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掌握。
对于如何画出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可以通知知识的迁移来解决,这样不但复习了画正圆的方法,而且解决了问题。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3、通过画大卡车,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
4、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二、提出任务,共同探究
三、技巧巩固,实践提高
四、个性创新,拓展练习
五、回顾总结 感悟升华
1、听,什么声音?哈哈,是我们可爱的多多,乘着大卡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
2、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画矩形。
出示课题:画矩形
1、会画长方形和圆角长方形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是不是只要会画这四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呢?答案是…… 出示图片:
多多要是坐着这样的车,让人肯定很担心。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汽车修理师,找找下面几辆大卡车中哪些部件需要“修理”。
3、师:好,现在我们自己来画出这辆大卡车。
教师评价
1、好了,大卡车造好了。任务完成。那么多多乘着大卡车去做什么呢?原来,它要搬家。要搬哪些东西呢?
2、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己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该有的东西。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画图中矩形工具的用法,要使计算机绘出很多美丽图画,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
这辆大卡车是由圆、椭圆、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组成的。
1、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
2、指名学生演示画第4幅图中的轮子,提醒学生两个车轮要画得同样大小,引导学生一边使用Shift键,一边注意观察状态栏内信息。
把要修理的部件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说说看,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
3、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可以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助。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
1、生答:公文包、小床、书橱、冰箱。
2、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3、学生练习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添加的物品。
学生1:我准备在公文包下面添加画两个轮子。学生2:我准备在小床上添加画枕头和被子。……
结合了 “多多”这一卡通形象。将整个画图教学取名叫“多多带你学画画”。这次,“多多”奇怪地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仔细观察所出现在大屏幕上开车的结构组成。小学课程设置里有艺术课,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画画,它的目的肯定与艺术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差异的。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置,是为前面的操作系统知识教学提供一个缓冲、消化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画图的过程中,娴熟运用鼠标,进一步熟悉windows窗口程序的各种常规操作。很多学生在技巧掌握后,对于巩固提高并不是很感兴趣。在前一阶段的自我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已经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这时,“多多”的再次使用,猜猜坐着卡车的它来做什么,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画矩形
矩形 圆角矩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给予评价,之后老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师生共同评选出今天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颁给“艺术多多”章。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较为合适的亢奋状态。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结合了本校学生的实际,结合了学校里,学生众所周知且共同喜爱的“多多”形象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来。将整个教学环节,从激趣导入,到新知的探究,再到技巧巩固,个性创新,再到最后的评价,都由“多多”将其窜起。每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滑,“多多”就立刻出场,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我们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如此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就是有动力,有激情的。所以,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教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网上搜索技能的现状。)
(二)出示课题,询问学生都用了哪些搜索工具
解释大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找到信息,是因为这些网站都有搜索功能,就势引导学生进入搜索引擎学习。(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
(三)分组练习
请各小组按要求利用网络搜索生肖传说,第一、二组使用百度,三、四组使用google或腾讯搜搜等。学生分组体验几种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类型。组长演示并讲解关键字的使用及搜索过程。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在搜索中的作用?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示:为提高搜索效率,多数网站将全文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合并使用,比如大家常用的“百度”、“谷歌”、搜狗等。学生按照考教师指导进行网上搜索,并认真体会、仔细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搜索概念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搜索技巧妙用
1.关键字、词选择技巧。师:关键词越精确,查询范围就越小,结果也相对准确。
2.分类目录搜索。师:要查找某类信息,可单击网站相应栏目或到权威专业网站进行查找。
(遇到困难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网上搜索,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六)探究与交流
师:是否是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越好?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七)课堂小结
网上讯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家要增强网络道德观,努力成为网络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
五、板书设计
搜索引擎的类型:全文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搜索查找方式:关键字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关键字搜索:是指在查找信息时,利用网页上提供的搜索信息的文本框,输
入最能突出主题内容的词语或词组,进行信息搜索和查找。
进行网络搜索的用途:获取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料或生活常识等。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个人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填写学习辅助表。小组对各自成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引领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想中发现自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我使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过程相对顺利,教学重难点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是没有全面拓展学习内容,学生虽然已掌握搜索方式、理解搜索含义,但没有深入领会搜索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应处的位置。篇三: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学生思考。(讨论十分钟)2.举例子
师: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的概念)?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举例子: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举例子: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师补充:传递。
举例子: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
学生回答:两种思想。
师: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师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三、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作用
师: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举例子:
例1:比如说本拉登死了,但是尸首没人见到,所以他可能真死了,也可能没有死。师:看来。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小结布置任务
1.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讨论、汇报结果:
播放课件: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2.假如现在你父母需要买房子,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师小结: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一开始就设问:“我们这门课叫什么名称?”,突出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关键词。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让他们说出从中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引出信息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方式的表征”。接下来给出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由此引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信息技术是指能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期:2007-10-11]
来源:吕超 作者:和桥二中
[字体:大 中 小]
一、教学背景
1、使用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2、教学内容:第1单元第1节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环境:极域广播系统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本自备光盘(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
二、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
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
3、实践创作:调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 ②、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教学难点:
①、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5、内容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6、学生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教学策略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这一课的多媒体课件;
(2)、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
①、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②、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③、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学生自学书本2至13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4)、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初识Excel》
上传: 周小富
更新时间:2012-11-27 10:35:3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初识Excel》 樟树市义成中学
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
学生观看数据图 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 了解Excel的截图。
表,了解Excel软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基本功能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
件的基本功能。习兴趣。
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启动Excel的方法
学生上机操作实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
践后回答,并演示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启动过程。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
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
认识Excel的窗口 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 提问:
1.什么是行、列?
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
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 布置任务一: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录入和修改工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作表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
作,并回答问题。
错该如何修改?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格数据的方法。
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 提问:
1.如果想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思考、实践后找出格,那么该怎样操作呢? 解决的方法,并演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调整表格列宽
如果学生发现了解决的方法,请学生演示示调整列宽与行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调整行高的的办法。
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否则由教师演示。高的操作。2.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 一个Excel工作薄文件内往往包含多少个工作表?我们可以把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看作一个作业簿,簿内有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工作表。工作表默认名为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Sheet1,Sheet2...为便于识别,可给工作表标签改名。布置任务二:
将工作表标签“Sheet1”改名为“初一运动会”。
思考:你能发现有多少种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方法?
保存文件与退Excel 提问: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出 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
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
1.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综合练习 绩。
2.把工作表Sheet2标签分别改为“初一上机操作。计算机”。
3.把工作簿以文件名“计算机成绩表”存盘。
板书设计
综合应用,巩固技能。
思考、回答问题,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并上机操作。
保存和退出。
学生认真听讲,并通过比喻,促进学生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上机操作修改工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和学会修改工作作表标签名。
表标签。
学生上机实践操
阅读课本,找出答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案。
和单元格的概念。
观看视频,并结合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教材,找出答案。的窗口组成。
1、启动Excel的方法
2、认识Excel的窗口
3、数据的录入,修改。
4、调整表格列宽
5、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6、保存文件与退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填空题
(1)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
(2)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
(1)Excel是一种_____ A.系统软件 B.程序语言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软件(2)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
A.制作表格 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
C.数据管理 D.图像处理(3)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
A.工作袋文件 B.工作簿文件 C.工作表文件 D.工作夹文件(4)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
A.ppt B.wps C.doc D.xls
(三)判断题
(1)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 1”。
(2)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1、2、3…,行标号为A、B、C…。(3)在Excel工作表中行标号为1、2、3……,最多可以到65536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