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个0.1和()个0.01。
(3)0.52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我共有8个0.01,2个0.1和6个0.001。
小红:我比你多4个0.1,多2个0.001。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第二篇: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6页)
二、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及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2、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学生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3、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事先已经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数。(全班汇报交流)
4、出示挂图,学生阅读第2页。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自己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活动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2、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学生尝试把 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也就是0.3。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挑战: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示呢?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 改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活动二:读一读,写一写
1、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小数,如:0.23,0.127,0.409。谁会读这些小数呢? 学生尝试读。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都是0,如果整数部分不是0,怎样读呢?如:32.017,125.409。学生尝试读。
3、观察总结: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在计数器上各数位都拨上3个珠子,说说每个3表示多少,这个数怎么读?(2)独立完成第4页“试一试”的“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3)你拨我说。
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读数,并说说各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然后交换角色。
(三)巩固练习基础知识 综合练习
1、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
(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四)作业布置:
1、练习二十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2、调查: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用小数表示的?写出几个来。
(五)板书: 小数的意义
整数 分数(米)小数(米)表示 计数单位 1分米 1/10 0.1 3分米 3/10 0.3 十分之几 0.1 „„
1厘米 1/100 0.01 13厘米 13/100 0.13 百分之几 0.01 „„
1毫米 1/1000 0.001 39毫米 39/1000 0.039 千分之几 0.001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欢小数,对数学感兴趣。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几点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第三篇:“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产生,在三年级的时侯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学生并不陌生,但缺乏直观认识,所以在这课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尺上找出所要表示的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更易于记忆和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3.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准备一把直尺,如果有可能学生最好每人也准备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边提问边把下面提到的数写在黑板上:
“过去我们学过一些数,像0、1、2、3、4、10、100、1000等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整数)“还学过一些数,像0.1、0.2、0.13、2.56等,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小数。)像0.6、0.3这样的小数我们过去学过一些,但都比较简单,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小数的产生。
操作:师拿出米尺,让两个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先让学生演示1米的长度,然后再量黑板的长度,每量完1米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短线。如果量完3米后,剩下的不足1米,提问:“余下的不足1米了,怎么办?”(小组讨论)“6分米可以表示成小数吗?”
“那么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在量黑板的长度和量课桌的长度时,都出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需要用小数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
2.学习小数的意义。
(1)操作:教师拿出米尺,同时也让学生把带来的米尺拿出来(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一把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1米的长度。(2)出示问题: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②多少分米是1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③3分米是几个1分米?3分米是几个十分之一米?那么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回答,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3.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直尺上是多少? ②多少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多少分之一?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1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毫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以自己的尺为标准,回答问题。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
4.师生共同概括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51页中间两段。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51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2.做练习九的第l题。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再进行讲解。
四、作业
练习九的第2、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选用正确的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等教法和最优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法去组织教学课程。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达到最佳组合,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到不同程度的乐趣,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第四篇: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普育学校 张秋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度,体验小数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立体导入,明确目标:
1.以知识树的形式引入新知,明确学习内容,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㈠了解小数的产生:
活动一:猜一猜,这条彩带有多长? 活动二:
指名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体会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得不到整数时便产生了小数。总结: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于是产生了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量一量,使学生亲身体验如果用米作单位,表示彩带的长度时,已经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常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㈡理解小数的意义: 1.引导探究: ①大屏幕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分数怎么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1分米、1米、0.1米),谁能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10②那如果3分米呢?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
③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答:分母是10)将分数与小数联系起来看,又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在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的后面有几位数字?(一位)
④师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又掌握了学习一位小数的方法,为后面自学做好铺垫。2.自主探究: 活动三:
根据教材51页主题图,完成51页的填空。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师生归纳总结:通过把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我们找出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呢? 师生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理解一位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体现“真思考、真合作”的教学策略。
㈢练习反馈: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填一填:
⑴ 0.3里面有()个0.07里面有()个 101000.5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 101001组成的,10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像0.3,0.5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所以我们就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写作0.1。像0.07,0.09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的计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四位小数呢? 师总结:从上面这些题目我们可以得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它们分别写作:0.1、0.01、0.00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练习中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提升到小数的计数单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0.1米里有()个0.1米。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归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设计意图】:通过将0.1米转化为1分米,0.01米转化为1厘米,体会0.1米里有10个0.01米。在练习中体会单位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下面哪两只手套是一副,请你用线连起来。
1组成的,所以我们就说两位小数100
【设计意图】:回归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分数和小数间的相互转化,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六年级学习分数、小数的互化做好铺垫。
五、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1、指名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树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分米 1厘米 1毫米
111米 米 米 1010010000.1米 0.01米 0.001米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七、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米=0.1米时,我注重渗透等量替10换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其次,本节课中我注重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整节课的执教,觉得对于概念类教学的导入仍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本节课做的不是很好。今后,还应该在导入上多思考,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
第五篇:《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米尺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米尺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教学安排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米尺强化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1厘米或几厘米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由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想到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由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想到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帮助他们在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中,突破“用百分之几米表示几厘米”这一学习难点。二是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在把1厘米和几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写出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并及时总结出:“这些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归纳,使小数的认识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个环节探索三位小数时,主要是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由两位小数类推出三位小数,在类推中逐步明确三位小数的含义,掌握三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第四个环节概括小数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拓展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相对完整的掌握小数的意义。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体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1、备学生时,备得不够充分,导致课堂上出现160毫米用小数表示出现两种小数“0.16”和“0.160”这种状况时,我有些犹豫、有些慌张,没有灵活的处理好,这说明教学机智不足。
2、归纳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按照我们备课组的设想,要想突破重难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的,但我恰恰在这方面没有做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最后一题中理解0.8、0.46、0.137出现了一些困难。
3、口误较多,语言不够精炼,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略的反思,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