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1:5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团结小学

李玉梅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一、导入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呢?指名说。(易碎,坚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题齐读)。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师:同学们刚才提到一个词“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嘲笑,讽刺,挖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直接的理解,还给“奚落”找了很多近义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想学吗?我们就以“奚落”为例!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已经出现道道横线,相信你们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

2,小声读一读2--9段。(1.)看看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陶罐是怎样应对的?。(2)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指名读第一句。

师:听了他读,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骄傲,很傲慢。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知道陶罐不敢碰他,却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生:嘲笑铁罐。

师:那现在谁来说说你现在对奚落的理解是什么? 生:看不起别人,说别人的缺点。

师:而且是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目的是? 生:是为了让别人难堪。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陶罐谦虚,友好。

谁:谁来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话?(指名读)评价。同桌分角色练习。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如何呢?生:轻蔑,更看不起陶罐了。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师: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样懦弱吗?从哪看出来? 生:不懦弱,从“争辩”这个词看出的。

师:能不能把“争辩” 换成“争吵”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争辩是在讲道理,而不是争吵。

师:如果你是陶罐,你会怎样争辩呢?(指名读)评价

过渡:再说……陶罐还会说些什么呢? 师:可铁罐让它说下去了吗?它怎么了?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指名读。生:铁罐恼怒了。

师引导:此时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师:加上动作,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学生自由模仿演一演。请学生上台表演读。

师:读着读着,你感受到铁罐是怎样一次次的奚落陶罐了吗?

生:铁罐一次比一次看不起陶罐。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尖刻。它一次比一次过分嚣张。

师:是啊,铁罐就是用这些尖刻的话语讽刺陶罐的短处,使陶罐难堪,这就是“奚落”的意思。师生合作一起读所有对话。

四,学习课文10---17段。

师: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10---17段,想一想这两只罐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生: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高兴,激动。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师: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它当初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生:没想过。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容易被氧化的弱点。五,拓展延伸。

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易碎

坚固

有价值

无踪影

取长补短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团结小学

李玉梅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今天这节课的设计主旨。整节课紧扣“读、思、议、练”四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四个层次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层次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第二层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自己去发现两个罐子神态的变化,再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层次的对话指导,以“恼怒”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书,与伙伴合作表演,来辅助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第四层次的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三次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也如此。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我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件出现错误,而且,课堂上有语误,把陶罐、铁罐说反了,如果能够让学生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完整的表演读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我应更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细节,在指导孩子们对某些词句的理解做更深的探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第二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反思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理会 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相提并论、(指名读、齐读)2.用以上词语,完成句子。

_______的_______看不起_______,常常______它。3.因此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解释“奚落”。(嘲笑、讽刺、挖苦)那铁罐究竟如何奚落陶罐的?

二、通过对话,抓关键词,精读课文 1.看动画,感受奚落过程。

2.自读2-9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3.老师巡视辅导

4.找出铁罐四次奚落陶罐的句子。(课件出示四次奚落的话)5.铁罐具有哪些特点?(找关键词,有感情朗读)教师引读四次铁罐奚落的句子

6.找出陶罐应对的句子。(课件出示应对的话)7.陶罐具有哪些特点?(方法同铁罐)8.齐读对话。9.分角色扮演对话。

三、学习10-17自然段

1、师过渡: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国王御厨里的铁和陶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2、学生默读后文。

3、指名说。多请几位学生说。四,学习课文10---17段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尘土。

1.生默读10---17段,想一想这两只罐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2.指名答(陶罐:光洁、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3.铁罐为何会无影无踪?补充知识(氧化)五,拓展延伸。

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8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 六,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板书:

陶罐 和 铁罐 易碎 坚硬

谦虚

傲慢

正视短处 多看长处

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篇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主,因此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是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文中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与陶罐的谦虚宽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体会,有了体会再读,把学生对人物性格、人物神态、人物语言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读后师生进行评价,评价后再读。并适时进行范读,帮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配以想象、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怎样奚落铁罐?具有哪些特点?第二部分陶罐怎么对待?陶罐又具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感悟陶罐和铁罐品格,揭示本文主旨。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当然还有些不足之处,例如 “演一演”,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应该先同学之间相互练习,在充分准备后再演,之后再多找几组同学上台表演。使得有更多的孩子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更多亲身感悟人物语言、品格的经历,教学上过于急躁,使得此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在教师教学语言方面,还应该精炼,到位,使得学生一听就明白问题所指,避免语言的重复、罗嗦。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投入到教学这个炼金炉中,时时刻刻铸造一个崭新的课堂,一个崭新的自己,不断刻苦钻研,多看,多听,多思考,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第三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陶罐和铁罐》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寓言照亮生活”进行分析。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坚硬无比,瞧不起谦虚的陶罐,常常奚落它。多年以后荒凉的土地上,陶罐依旧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无价之宝,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教学重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效果:

1.教学本课时,我给学生设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解为3个小的预习单。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自学能力,让学生心中有目标,然后根据录音和自己的朗读进行初步探究,对文本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2.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在学习文本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指导学生情感带入,以情激情。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指导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从提示语中我们能感受到铁罐的傲慢、轻蔑的态度。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为了有更好的情感体验,我指导学生想象添加一些傲慢、轻蔑的态度:双手叉腰,斜着眼睛,用手指着别人的鼻子……同样的方法,添加到陶罐身上。添加动作之后,那种情感学生体会的更深刻;为了刺激学生阅读能力,还让他们小组合作上台表演,男女生融入角色,在读中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语记情感体验出来,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水到渠成。第二部分结局的对比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的下场,更加深刻明白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

3.教学中我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对话练习中,对学生的话语不能意义指导到位,有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阅读时放不开,而我有些忽略;另外,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读过之后没能及时让学生评价,如果能让学生读,学生评,学生在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对学生思维把握不够深入,当学生的回答与提问预设不相符时常会措手不及,使得关键词语的板书与教学环节脱节。

4.评价语单一,重复语句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重视课堂鼓励,寻求与文本、教师的共鸣,但整节课对于学生表扬较少,评价语单一。学生说过的话重复的较多,对学生放不开手,这是需要注意并加强改进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能多加注意。

反思这节课,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改进,在以后教学路上才能不断进步。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透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述,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资料简单易懂,生动搞笑,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透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齐,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能够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透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能够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比较、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那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以前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用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搞笑,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反复的试教过程中,我对课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学理念在变化,教学设计也随之改善。

一、课文主线的把握:体会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鲜而易见。开始,我一向把抓人物性格作为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寻找人物神态,反复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于是乎,大家对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很感兴趣,他们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动作、语气,把盛气凌人的铁罐表现地活灵活现。而对谦虚温和的陶罐,大家则表现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课的反面人物形象过于强调,突出了铁罐而忽略了陶罐,轻重倒置,难怪学生在结尾对陶罐铁罐说的话中,写到:“我喜欢铁罐,因为他很威风。”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轻蔑与恼怒的结果,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贬义词,只是帮忙体会人物性格,无须过分强调,陶罐才是一个正面的,让学生有价值去体悟的人物形象。

朗读对话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服务,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对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这才是整堂课的核心。于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朗读课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层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触,陶罐的谦虚温和是因为他看待问题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结果。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超多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资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篇课文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给他们就应正确地看待问题,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的转换:按部就班读对话顺水推舟入情境

传统的教学总是在教师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跟着问题一步步串着走,这主要体现了教师是主导而完全忽视了学生是主体。我们说,教案要板块设计,非线形的一问一答,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发各种多元化的思考,闪烁出课堂的亮点。应对陶罐和铁罐来一回的对话,我以前试过先读铁罐所有的话,体会他情绪的变化,再读陶罐应对铁罐说的所有答话,烘托出陶罐的气概。但是这样的朗读脱离了对话情境,对话对话,本来就是对着说话的,一味读一个人的语言,使得课文学习支离破碎。之后我又设计了一组组对话朗读的模式,请三组同学模仿人物,分别读好这三次对话。但是这三次对话平铺直叙下来,均匀指导,层次又不明显。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之后,经过许多老师推荐,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为什么不把他们带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随着情节发展自然展开对话呢?老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于是在之后的课堂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与学生们一齐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三、教学设计的变化:单一地侧重由面到点

在我的观念中,一堂好课就要有重点,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环节,因此,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一向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设计重点,用不同步骤和方法来烘托这个亮点。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整堂课读对话,学生容易疲倦,课堂的气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读到最后虽然感情是有了,但是总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减弱,整堂课的资料含量也很单薄。之后有听课的老师提出,教师上课需要大气,不能过重计较一些细节,过于强调对话,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联系,学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读越没兴趣。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设计,使对话部分变得粗线条一些,在品读对话前加入一个全文感知的填充课文资料的小练习。学生在自由读文后,看着资料提示,很简单地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这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备工具性,为了充实课堂,让学生能在这堂课中学有所获,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结合,在课堂尾声时,又有一个写话的练习陶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铁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写写想对这课文人物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写话中学生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应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必须交不到朋友的。”

……

这样丰富精彩的写话是学生基本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有的感触。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习是新课程课堂所需要的。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想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在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直接打在说的话后面,原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提出神态语,更快、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但是这样急于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做法,却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让学生失去了在对话中亲身感悟的经历,教师直接给学生,而不是学生自己悟到的,这是严重丧失语文人文性表现。这样单独出现神态语,让它脱离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适宜的。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历中,我学习到,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是篇童话故事。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话题,本文通过陶罐与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针对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课文,都能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中心。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有好些孩子完全能用自己的观点总结文章中心。作为老师我,根本就没作多的准备,就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角色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办法比老师指定的角色配合,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情感交流。不过我也没闲着,巡视听听后指导学生读出双方角色的语气。比如、铁罐的语气是: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的变化。语调上要以上扬为主,这里我配合学生角色演读了,并反复领读了,还有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讲道理,自然平稳的语气,语气要坚实有力,语调要不卑不亢。

接着我出示了一些词语:骄傲、奚落、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兴奋、懦弱。为了理解这些词语,我将文中四个人物设计了出来,分别由学生扮演,甲:铁罐。乙:陶罐。丙、丁:考古人员,具体操作程序(略)。通过这样课本剧的表演,词意自然会懂。这里我作了过高的点拔,因为语文就得靠积累感悟,即使学生暂时不明白,感觉一下也好。如:我适当点拨了背景知识。寓言,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了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这里我讲了《焰火北斗》的故事。(具体故事略)。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是让学生利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特点自编童话。于是我将课前自己的下水习作“小狗减肥记”,因为是自己写的,我就自编自演,学生可来劲儿了,还给我鼓掌,我又让学生评价,我哪儿写的好或者说的好?举手的学生不少,有的说我抓住了“狗与猫”的对话,还有“狗与狗妈妈的对话”也有学生说我表情好……

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也像我一样,选自己的喜欢的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我给了学生30分钟,大多数学生写好了。不过学生的与我的下水习作思维差不多,什么“小鸭减肥记”“小兔减肥记”虽然学生习作雷同现象较多,可我还是高兴,因为作为三年级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雷同现象”因为“雷同现象”隐含着深层价值。学生这样“由不会写到会写”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如果没我的范文引路,学生还真不一定写的这么快。所以我把学生习作的.雷同现象归纳为“完全正常,是必然的”。

接下来,我拓宽了本课的知识面。比如、我突然用手指“嘘”学生看见我手势,教室里安静了,我神神秘秘地说:“听,是谁在哭?好像是书包里发出来的……?”教室里活跃了,有个调皮的男孩说:“是我的铅笔……”接下来说的可多了,题材也多了“教室里的哭声”“书包里的哭声”“厨房里的哭声”“月亮和太阳想成家”“月亮和星星”……这下学生对童话故事真是略知一二了,我将自己的教学回峰一转,又回到教材,去感悟文中的角色神态的描写。

这也是我要在本文中所渗透的重要写作知识点。“阅读感悟写法”怎样运用神态描写,这是我要教学生的写作技巧。本文生动刻画了陶罐和铁罐的神态。让学生去具体勾画文中语句。比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住房嘴!”铁罐恼怒了。这些生动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那么怎样进行神态描写呢?

上完本课,我反思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必须以“阅读与写作”为教学中心和目的。这样完全可以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始终贯穿在语文的实际意义中。比如、本课要突出的语文知识点。首先描写人物神态要与动作,语言等描写相结合。老师戴着一幅深度近视眼镜,每当老师进教室,她总会用右手去推眼镜,然后什么也不说,把教室从四角到每个同学都得扫视一遍,然后又推推眼镜,上课……“这些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老师既亲切又严肃,突出了个人的特点。然后,要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如、”我感到身后有人,转身吓了我一跳,一位又高又瘦的老妇人坐在石头上,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热乎乎的……”这段描写将我内心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总之,上完本课,我悟出了一点写作技巧的指导,描写人物神态要考虑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处境,不能生搬硬扯。将阅读与写作相柔和,相互穿插,要注意观察人物在各种场合的神态点滴做到心中有数,展现人物个性,看来语文真的是浩荡而又沉静,广博而又精髓。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文中的顺序,依次讲解;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对话来分析理解。第一种教法的感觉是四平八稳,易操作,但是很死板,第二种方法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因为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

在正式上课前,我试了两次教,感觉都不太好,担心自己会砸锅。在何莎老师的指导下,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仔细认真地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何老师说,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多少就说多少,人的能动性远远超过了教案本身所设计的内容。因此,我在将各个教学步骤了然于心的同时,还思考了学生可能有的反应。上完课后,我感觉比前两次试教的效果要好,但是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加强。

3.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时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谢何莎老师耐心细致的帮助,她的指导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8

一、体会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的对话显而易见。开始,我一直把抓住任务性格作为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寻找人物形态,反复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加强对铁罐和陶罐的印象,整堂的课反面人物形象过于强调突出了铁罐,忽略了陶罐。轻重倒置,而陶罐才是一个正面的,让学生有价值地去体味的人物形象。在课堂中,我采用朗读对话,朗读对话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服务的,而人物不同性格正确对待问题,处理问题,方法所引起的,,这才是整堂课的核心。通过人物对话,学生不止停留在任务性格的表面层次中了,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触。这篇课文带给学生不只是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给他们应该正确对待问题,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单一侧重,由面到点

在我的观念里,一堂好课就是要有重点,有需要突出重点的环节,所以,我一直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重点,用不同的步骤和方法来烘托这两个重点,但是这样,我发现课堂气氛不好,后来听课老师提出,教室上课需要大气,不能过分计较一些细节,过于强调对话,使的整个文章前后失去联系,学生会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读越没兴趣,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对话部分变得粗线条一些,在品读对话前,加入一个全文感知的填充,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学生在自由阅读课文后,看着课文提示,很轻松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后面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在课堂尾声会有一个小练习:陶罐,我想对你说…;铁罐,我想对你说…学生在感知这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品质,看待问题都有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写写想对这堂课中人物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写话中学生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写到: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你态度那么好,我想和你交朋友!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教学《陶罐和铁罐》的教学经历中,我学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炼成的,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学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提高自己,是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

《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渐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奚落”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成三个小板块,理解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让他们逐步了解陶罐与铁罐的语气,心理变化,并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然后直奔文章的结局,了解他们的结局。让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说说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容易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铁罐的朗读指导上,结果使得学生对陶罐的品质认识不够丰满。我教学设计,以认识铁罐和陶罐的品质入手,直截了当,不偏不倚,使学生对陶罐谦虚、宽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质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机。至少,这样的教学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我觉得教学过程中,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探讨的问题。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9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规律,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陶、谦、虚”等10个生字;理解“奚落、轻蔑、懦弱、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2.初读感知3品读课文4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学习书面词语

这课需要学习的词语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这些词语多是书面词语,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词语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把这些词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奚落、轻蔑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懦弱是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论”是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和睦相处则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理解。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

比如,在教学“奚落”这个词语时,一开始,我用导入下文的'方式,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学生读下面的对话,这样对奚落有个初步的了解,使用语言讽刺别人。那么在下面的教学中,读到课文的第四段,也就是铁罐讽刺陶罐的话时,我又回过头来,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话,让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轻蔑的意思,这样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容易读懂铁罐的傲慢,和对陶罐的嘲讽。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样做,目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

二、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

中年级教学中,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理解和学习段落做铺垫。

课文第一个场景里,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由傲慢,到恼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层层加深,我引导学生“铁罐一直在嘲笑陶罐的什么短处?”让学生回顾之前铁罐说了什么话,再读懂这些话都是围绕“陶罐易碎这个短处来说的”,这样也就更能体会铁罐的傲慢和他不听别人的解释、劝解,只是认准了自己的长处,更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这样的联系,学生也能感受到铁罐的蛮横无理。回过头来再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就会更深。

这样教,学生就会在课上对课文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同时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本篇课文说明了一定的道理,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的词句,认真揣摩,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细致的画面,铁罐肆意欺凌弱者,他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总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我从陶罐为突破口,渗透尊重别人、平等对待、和谐相处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这其中,我力求发展语言、感受文化、滋养心灵为一体。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评价不够及时,引导不够到位等等。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虽然这堂课比起以往,是有了一点点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课下,通过各位领导及老师的点评,我也反思了很多、这节课,有亮点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从课题看——《陶罐和铁罐》,很明显,课文中是有两个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读,讲解、以及分析的时候总是偏向铁罐,而忽略了陶罐,难道这节课的另一亮点不是突显陶罐谦让的、大度的品质吗?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到。细细地回顾这堂课,就像冉书记所说的那样,其实有好几次,同学们都已经抓住陶罐的这种思想品质了,可是我却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这不能说我不够细致,或者是太粗心,这只能证明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通过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探讨、学习,我也收获颇多。现在总结下来,用于自省和改正。

1、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铁罐的相关语句,却忽略了本文中的另一个主角————陶罐

2、整堂课的时间掌控不合理,用于朗读的时间过长,而收尾太仓促,因此遗漏了个别的知识点,如没有指导学生明白,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让学生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课堂中,我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总是刻意地去重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所以,整堂课感觉很罗嗦。

4、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读,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和体味课文中的人物。

5、学生的养成性习惯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坐姿和写姿都不够规范。

其实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收获,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就是我的动力之源,我知道,努力是没有终点的,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相信在和静一小这个温暖又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1

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给我们带给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资料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透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资料的把握。

其次,透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透过品读,学生还明白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向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就应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2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搞笑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之后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好处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透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潜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潜力及情感表达潜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个性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够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简单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

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主角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这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3

陶罐与铁罐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文本生动有趣,情节充满变化。据说国王御用厨房里的铁锅很硬,很鄙视陶器。许多年后,陶器作为文物出土,但铁罐已不复存在。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骄傲的铁锅、鄙视的陶锅和经常嘲笑的陶锅,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多年后,人们发现了陶壶,但铁壶早已不见了。作者告诉《人物》“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看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这个寓言的语言很简单,但充满了童趣。当我第一次读教科书时,我觉得对话应该是重点。对话贯穿全文,呈现给学生一个傲慢的铁锅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读了几遍之后,我发现作者的童话故事的目的不是给我们看两个罐子,而是用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黄金是红色”的真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和事。发现了人文价值,将以何种形式贯穿全文?经过深入思考和课堂实验后,我发现了一种通过阅读与对话的“提示”来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方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我有了一些见解和想法。

洞察1:放手是有益的。

每次我拿课文的时候,我都会急于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重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试着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并热爱与学生们的兴趣相随。我没想到它会有效。学生们的表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和我的预设一模一样。仔细想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知道什么?会给我带来很多惊喜。

insight 2:输入文本,输入学生,达到师生对话和文本的效果。

我不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汉语是学生、老师和课文之间的对话。就像春春溪在课堂上流淌。因此,我们班的最终目标是关注学生的课文,关注学生。在开始上课时,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和课文,所以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当我和学生们一起探索陶器和铁罐的特性和价值时,我的学生和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我们的心灵相互沟通,这让我真正体验到了真实的课堂。

洞察3:把设计放在一边,关注学生。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准备教学计划,甚至仔细思考评估语言。但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发言。它处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通过这节课,我也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储备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4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表演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我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最后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陶罐和铁罐》的第二课时。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历中,我学习到,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第四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一、真读书,学语言

众所周知,“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尤其是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做到了“读读悟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明知陶罐不敢碰,却还说你敢碰我吗?那铁是什么目的? 生:想把陶罐碰碎。

师:为了嘲笑它,抓住对方的弱点,嘲笑别人这就是——?让学生去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找词:奚落。

紧贴语言,把多元理解与语言文字的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解有根有据,引导学生在寻根问底的探究中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进行适当地加以点拨。从称呼上感受到铁罐傲慢,没礼貌,看不起陶罐。如理解“奚落”、“和睦相处”等这些词时,假如让学生背诵“奚落”、“和睦相处”的释义,会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会毁掉这个性词所蕴含的生活信息,降低了词语的信息含量,无助于学生充分表达完各自的意见之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对“奚落”、“和睦相处”等这些词有了多角度、生活化的认识。接着再引导学生品读、情由文生,学生在朗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了真正理解词语的目的。正如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同时也说明了字词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朗读中拓展

课文中语言如此有涵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教师要做到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把书读好,也不是把拓展思维训练放在朗读理解课文之后,而是让它穿插在朗读之中,处处有朗读,处处有延伸。教师还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评价、激励的话语融入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油然而生对陶罐的同情、赞美,朗读也水到渠成地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读中感受读的乐趣,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

三、感受语言,亲近文本

教师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创作”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个性化的感悟。如:我设计了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这样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他们得到了人文的熏陶,使学生身心受到身心的洗礼。

陶罐:“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这样积极创设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练笔,使学生把课文的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理,使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在心中不断扩大、丰满、立体化。

总之,这节课让学生“真读书”、“学语言”、“重情趣”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思、悟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训练了表达。

第五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以“趣”激情,以“读”明理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角色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处事之理。铁罐、陶罐的对话充分体现出“傲慢”和“谦虚”,具体生动的人物神态、动作,使形象更加鲜明饱满。教学时,我着眼于“趣”,动之以“情”,把握好“读”,晓之以“理”,循序渐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纵观整节课教学,作为执教者个人认为此次教学以下几个方面拿捏得比较到位:

一、把握教材特点,落实教学目标。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教学中,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故事王国,稚趣童真自然流露。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步步到达中心意图。

三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有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第一节课学习,孩子们已经对“奚落”、“和睦相处”、“轻蔑”等词语意思有所了解,在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到铁罐和陶罐各自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问题“谁在奚落谁?”导入新课,让孩子们通过“找一找,划一划,圈一圈,读一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再次走入文本,又一次整体感知铁罐和陶罐的不同个性,通过老师的引领达到层层递进、逐步生发。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的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等句子来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比方说个人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表演读等方式来理解铁罐对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就这样,领着学生在文本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抓住教学主线,重视主题精讲。

教学中采用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淡化对课文的分析,效果很好。首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利用了“神情”进行主题精讲。如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每次陶罐的回答的语气谦虚、争辩、平静体会陶罐的心情。引导学生补充想象“陶罐、铁罐还有怎样的神情?”课堂上有学生就能用“生气的说,发怒的说……”补充铁罐,用“亲切、轻声、温柔”的词来形容陶罐,体会它们的情感变化,不断丰盈铁罐、陶罐的形象。

三、强化朗读训练,做到引生入胜。

有效的朗读应该是“内化性朗读”,即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通过“润物无声”的语言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能有效性的朗读。在这堂课上,我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表演感知了事物的特点等方法去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过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神情”为朗读教学的落脚点,感悟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与学生们一起化身为陶罐和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确实不敢碰你……”在老师一拨学生一答的交替对话中,老师就是铁罐,学生就是陶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也自然转换,在朗读读对话时做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总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之后,总有或多或少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方面。

比如在引领孩子,在驾驭整体文本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神情”背后的“心理活动”还有待深入。在我看来,本课对话教学的主题恰恰应该是“心理活动”。只有挖掘心理活动,才能将对话主题往“如何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逼近。正所谓“语文,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而教!”因此,为了内化性朗读,还需要多一点教师的“追问”。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反馈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在指名读铁罐说的话时,老师可以这样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铁罐,你干嘛这么生气?”“陶罐的什么话激怒你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瞧不起陶罐?”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从而达到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可塑性非常的强,所以在类似的文章教学同时,老师可依据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孩子开展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善的理念。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表演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我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最后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

上个星期二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很失败,想想自己为了这节课所花费的心血,尽管我知道“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但在众多领导和同事面前,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为自己的课前精心设计与上课效果的反差,也为自己糟糕的表现。上课之前,我的心一直被那根紧张的线牵引着,但我一直告诫自己“不就是一节课吗?”可事实证明我没有如此洒脱。由于紧张,思维受到限制,影响了语言表达。

我选的是《陶罐和铁罐》这一课,这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课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写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忍让着铁罐,后半部分是写经过若干年之后铁罐被氧化,而陶罐依旧光洁、朴素。整堂课说重难点都把握到位,可还是有几处不尽如的地方。其实课件制作的挺精美,还制作了动漫。特别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很逼真,把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表现的活灵活现,学生们的兴趣在此刻也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如果这时立马让学生模仿去说、去演,肯定课堂气氛马上高涨起来,可惜我没有,我却挑出两个词语要求学生解释意思,最后还很正式的用课件的形式显示出来,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我打消了一半,虽然说后一环节我让学生练了,但效果大打折扣,真的挺遗憾!

再一个就是第二部分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时间的流逝,若干年之后,铁罐变成什么样子,陶罐呢?我是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陶罐、铁罐变成的样子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去看课件铁罐氧化的过程,和陶罐依旧光洁、美观。最后我又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反复读了几遍。我的话不精炼,有的重复啰嗦而且耽误了时间,导致后面时间紧的问题。课件中的两大亮点在课堂教学中却成了两大遗憾之处,这是我在这次公开教学中感觉最可惜的地方。

上完课后最大的感慨就是:上好一节公开课真难,在这次教学中我懂得了,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这次课堂反思中,学校的多位领导以及我的同事们不仅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为我指明了所要努力的方向,让我拨云见日。以后我也希望前辈老师们继续关注我的课,然后多提建议,在此真心地感谢所有领导和同仁们对我的点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研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我坚信我会在这种紧张、热烈的环境中,更快的成长!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我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根据学习方法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mdsh;&mdsh;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7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回顾公开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通过文本的学习,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以期达到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2)、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考虑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通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助。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内容比较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比如: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通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知道了你瞧不起陶罐。”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知道你恼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读得太好了!”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角色,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会更好。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8

从设计上我把本课时分了三大块,第一块,巩固词语,这一块主要通过让学生抽读词语卡片,阅读词语幻灯片来巩固词语的。第二块,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朗读对话,角色表演,说一说来体会人物的不同态度。第三块,拓展训练,既让学生感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一课时的设计我觉得很完美。但在操作时我最终觉得有颇多遗憾之处。第一,在朗读人物的对话时应让学生反复的读,以读代讲,以读带悟,以悟促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二,对学生的评价语比较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设计的。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这节课的设计主旨。整节课紧扣“读、思、练”三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生本高效。

1、研读文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我在研读教材时把握五点,即“教材、课标规定了什么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哪些?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掌握?什么学习内容需要教师的帮助?哪些内容无能力学习?”,明确了学生一读课文就能知道铁罐是傲慢的,陶罐是谦虚的,而要读好人物不同的语气则需要老师的指导,明白寓言的道理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因此在制定教学重难点时,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和指导老师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2、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读带讲。

我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成三部分,有层次地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部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结合神态引导学生读好铁罐和陶罐的对话。特别是铁罐恼怒的话。铁罐和陶罐最后一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己读书,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读一读。全班交流展示,品读语句,感悟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第二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让他们对子练习,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再请两名学生展示。第三部分分男女生读,老师读旁白。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面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还是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训练。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己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3、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把写“挤”进课堂,但如何才能“挤”得巧“挤”得妙,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表达?在本课的结尾,我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续写童话故事,“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环节,不仅把写巧妙地“挤”进了课堂,学生把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也运用到写作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也丰富了文本内涵。

4、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表现铁罐语气的合适的词语,并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填个四字词语。通过这个练习,不但训练了学生恰当使用词语的能力,也让学生积累了语言。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如此。我应该更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细节,再指导孩子们对铁罐和陶罐的心理做更深的探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1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透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资料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透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透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2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这篇文章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想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曾说:教师的教学“导入语”像动听的曲子,只有精心设计的设计,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时间活动来。这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给学生出示了几组有关表情的图片,让学生用表示心情和神态的词语说一说。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好地导入新课对下步的教学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对话,读中悟理。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从学生反复的对话读中,让学生自己悟出本课的道理。

三、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不足之处,继续努力。

不过,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到位,语言不够丰富。

其次,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再者,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足。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本节课的指导不够有梯度,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

总之,每一次优质课比赛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待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好的表现。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3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这篇课文文本价值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教材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并在课堂上抓住时机,进行良性的引导,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的表面,这样的语文在感情的熏陶上是缺失的。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观来体会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态度,相信学生从中以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有所感有所悟。然而,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如果能抓住恰当时机,抛砖引玉,引起学生自主的思考,对童话所昭示的寓意体会得会更深入一些。

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感悟最多的还是铁罐的骄傲、自以为是和陶管的谦虚、善良。学生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以“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为关键,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引导的方向不够精确,引导的深度不够,学生的体验也停留在表面。如果学生在感受到铁罐的骄傲时,我能再多问一句“铁罐为什么会那样骄傲呢?”学生的思考的深度也就随之深入了。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4

在这次工作室研讨教学活动中,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第27课《陶罐和铁罐》。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荡然无存。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在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以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特点,《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故我设计了让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示神态、语气的词语。再让学生用上句中提示的语气和神态再读这些部分,初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再抽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奚落”、“懦弱”等词语,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配以表情和动作,接着通过师生合作读这一形式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即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陶罐的谦让、友善、宽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在此学段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教学本课时,我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积累了课文中的词语:看不起、奚落、恼怒、和睦相处、懦弱。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懦弱”这一环节时,我这样处理的:师:铁罐奚落陶罐是“懦弱的东西!”,“懦弱”是什么意思?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一学生说是“虚弱”,另一学生说是“弱小”。我引导学生:说一个人虚弱、弱小,我们不会看不起他,而说他懦弱,我们就会瞧不起他。“懦”字有个竖心旁,就说明这个人胆小。那“懦弱”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胆小怕事、软弱无能、不坚强。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还刻意利用各种语境,送给了学生许多好词佳句,如:支离破碎、坚如磐石、耐人寻味、明知故问、趾高气昂、心平气和、忍气吞声、灰飞烟灭。学生也能将平时积累的一些词语正确地运用到课文的语境中,如: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怒气冲冲、怒火中烧、大发雷霆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我相信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这堂课教学中,自我感觉不够理想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朗读的形式还不够多样,在学生中抽读的面还不够广。引导学生积累的好词还可以写在黑板一侧,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将理解积累落到实处。

我想:在教学中,边走边思,边思边走,作教学的有心人,精品就是在有心中慢慢磨出来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搞笑,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到达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读中悟“奚落”

二、悟中感“奚落”

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务必应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下载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龙成中学附小09-10学年上学期教研材料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龙成附小 林英敏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寓言照亮生活”进行分析。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在这次工作室研讨教学活动中,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第27课《陶罐和铁罐》。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最近在网上通过视频,观听了《陶罐和铁罐》一课,再结合自己上过这课后的感受,具体有以下几点反思:一、认识陶罐与铁罐,了解何为陶罐教学......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以“趣”激情,以“读”明理《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角色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