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骼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
2.解释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养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和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3.小组观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人体主要的骨的名称,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教法建议
讲述骨骼时,首先让学生区分骨与骨骼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独一块具体的叫骨,如肱骨;多块骨通过一定的形式连接而成的整体叫骨骼,如脊柱。接着指出: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关于骨胳的组成,从调动学生主体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建议采用自学的方法:先让学生对照书上的彩图及课文中人体骨骼组成情况表配合观察,一边观察图中主要骨的名称特点,一边体会这块骨在人体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脑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观察完毕后,教师每组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要求从整体到局部说出各部骨骼的名称,并给评分,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对知识的识记的效果。
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对人体骨骼有了清楚的认识后,继续让学生观察骨骼的模型,并提出观察问题:(1)脊柱的正面和侧面观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观察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3)足有什么特点?这些对于人体直立行走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了解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壮及形成足弓这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讲述它们的生理意义。如联系脊柱弯曲异常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育、体力和体态,说明脊柱四个生理弯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弹性,缓冲剧烈运动时对脑的震荡,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
最后,教师可视实际情况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小结。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利用骨骼挂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导入新课:利用骨骼挂图使学生认识骨的几种类型:长骨、扁骨、短骨和不规则骨,通过提问骨与骨骼有什么区别引出新课。
板书:第二节 骨骼
根据上述提问,举例区分骨与骨骼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独一块具体的叫骨,如肱骨;多块骨通过一定的形式连接而成的整体叫骨骼,如脊柱。接着指出: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出示骨骼挂图,引入骨骼组成。)
板书:
一、骨骼的组成
教师指图说明人体骨骼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由于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别也很大,下面就来观察各部分的骨骼特点。先让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对照书上的彩图及课文中人体骨骼组成情况表配合观察,一边观察图中主要骨的名称特点,一边体会这块骨在人体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脑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观察完毕后,教师每组请二个学生到前面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要求从整体到局部说出各部骨骼的名称,并给评分。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颅骨围成了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整个颅骨中为什么只有下颌骨能活动。躯干骨中的胸椎与肋骨、胸骨组成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组成,与什么功能相适应;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等等。
学生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区别时,引导学生:下肢骨为什么比上肢骨粗壮呢?这是因为下肢骨与长期支持体重和行走相适应的结果。下肢功能与人直立行走有关,那么骨骼有哪些特点与直立行走相适应呢?
板书:
二、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继续让学生观察骨骼模型,先观察脊柱的正面,然后慢慢把模型侧放,问:脊柱的正面和侧面观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侧面有弯曲,教师进一步提出脊柱的弯曲都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有什么生理功能?教师指出在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弯曲分别称为颈曲、胸曲、腰曲、骶区,这些弯曲可保持人体重心位置,利于维持身体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弹性,可以缓冲剧烈运动时对脑的震荡,故称为生理性弯曲,是与人直立行走相适应的。
板书:
1、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分别为颈曲、胸曲、腰曲、骶区,可缓冲震荡,维持平衡。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如果脊柱弯曲发生异常会是什么样呢?脊柱为什么会变形呢?脊柱变形后会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等。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参加讨论,最后得出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要注意正确姿势,以免发生脊柱变形,不但姿势形体不美,还会压迫内脏,影响发育。
由于人的直立,全身重量都要由下肢承受,特别是足,下面观察足骨。骨骼模型上足弓是明显的,教师可明确足弓的概念,然后提出:人的足形成弓状结构有哪些生理意义?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可概括出足弓的作用。然后讲述扁平足的功能缺陷。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探究人体身高的早晚的变化
[问题] 一个人的身高早晚有变化吗? [假设]
如果一个人的身高早晚有变化,那么,用身高测量计分别测一个人早晚的身高,测得的数值会不一样。[设计并完成实验] 设计:用身高测量计或软尺分别测一个人早晚的身高,比较数值。
材料用品:立式身高计或固定于墙壁上的立尺或软尺。
方法步骤
1.受检查者脱去鞋袜和衣帽,仅穿背心和短裤立于身高测量计的平台上(或靠墙壁的地面上),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回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骨三点同时靠着(接触)立柱,头部保持立直位置。
2.检查者手持立式身高计滑测板轻轻向下滑动,直到板底与受检者颅顶相接触。此时,再检查受检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待校正符合要求后,检查者再读取滑测板底面立柱上所指的数字,以厘米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即为身高数。
(如果是在墙壁上测,可以用一块硬板与受检者颅顶相接触,并使硬板保持水平。在硬板与墙壁接触处的位置作一记号,用软尺从墙根一直量到标记处,记录数值。)
3.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数据,比较两次身高是否一致?
4.连续测量一个星期,记录观察数据.5.把观察数据填入下列表格内, 并求早晚身高的平均值。valign=top width=197>星期 valign=top width=197>早上身高(cm)valign=top width=197>晚上身高(cm)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一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二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三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四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五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六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日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周平均值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6.比较两次身高的平均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实验结果]
身高是指足底到头顶的高度,它可以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的情况。一个人的身高在一天内会有变化,早上高,晚上矮。测量的结果表明,人体身高早晚可相差2厘米左右。[实验结果的分析]
人的身高早上略高于傍晚,是因为脊柱的椎骨之间都由椎间盘相连接,椎间盘富有弹性,它的形态可以随所受力的变化而不同:受压时,可被压扁;除去压力时,又可恢复原状。当人体经过一天的劳动或长时间的站立、行走、跑步之后,椎间盘会因受压而变扁,整个脊柱的长度也会缩短,身高就降
第二篇:骨骼教案
健康专题教育案例——健康骨骼健康身体好
领域及班级:健康 大班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构造。
2、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活动重点:了解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对身体很重要。活动难点:知道保护骨骼的方法。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我们一起来摸摸自己的手臂,摸到了什么?硬硬的是什么?再摸摸其他的地方,你还在哪里摸到了骨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地方都有骨头,骨头摸起来是硬硬的。骨头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骨骼。
二、认识骨骼,了解骨骼的各种功能。
1、教师出示人体骨架图,对照图边讲述人体骨骼边触摸身体该部位的骨头。
教:“人的身体有两百多块骨头,它们连接在一起。我的头上有头骨,张开嘴巴吃东西靠的是颌骨;还有手骨和腿部,走路、做事情都要靠它们;弯弯腰,那是一节一节的脊椎骨;再摸摸我们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
2、教:小朋友们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教师小结:骨骼像支架一样支撑着我们的身体,骨骼对于我们很重要。
三、利用图片,知道通过正确的姿势来保护骨骼
1、你觉得这两个小朋友哪位小朋友的坐姿是正确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们日常应该怎么坐?我们来做一做
3、这几个小朋友坐姿哪个是正确的那个是错误的?
4、你觉得这两个小朋友哪位小朋友的站姿是正确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我们日常应该怎么站?我们来做一做
6、这几个小朋友站姿哪个是正确的那个是错误的? 教师小结:正确的坐、站姿可以使骨骼生长得更健康。
四、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如何强壮骨骼
1、教:“骨骼可以生长吗?
小结:小朋友的骨骼是不断生长的,所以个子会慢慢地长高。但到了一定的年龄骨骼就会停止生长了。
2、教:那我们怎样能帮助骨骼生长呢?让我们的骨骼更强壮呢?(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小结:我们小朋友们要吃像米饭、牛奶、蛋类、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骨骼才会长得更棒!
3、教: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骨骼长得更好呢?我们可以每天坚持做哪些适合的运动?(出示运动的视频)
教师小结:我们还要经常锻炼身体,这样我们的骨骼就会很坚实,不会容易断。
五、通过瑜伽结束活动。
师:我们来做做瑜伽舒展一下我们的骨骼!
第三篇:骨骼系统教案2014
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 线平片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摄正.侧两个位置影像。特殊部位还要用 轴位.斜位.切线位.轴位等。2.应当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四肢长骨摄片都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3.注意两侧对照。
二.血管造影 多用于肢体动脉。三.CT检查 四.MRI检查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正常线表现 1.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密质骨 松质骨
(2)骨的发育:膜化骨 软骨内化骨
(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a.由成骨细胞的作用形成细胞外的有机质骨细胞埋置于其中,形成骨样组织
b.矿物质在骨样组织上的沉积
c.破骨细胞的作用维持骨组织的代谢平衡
2. 长骨
(1)小儿骨骼 特点:是 有软骨,且 未完全骨化。
分为 : 骨干.干骺端.和骺板等部分。
(2)骨龄:
在骨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与干骺端完全结合,即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就是骨龄。
(3)成年骨骼
二骨骼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骨质疏松
定义: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的比例仍正常。病因:
A.广泛性骨质疏松 老年.绝经后妇女.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等。B.局限性骨质疏松 多见于失用如骨折。
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主要是由于成骨减少。
骨质疏松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
2.骨质软化
定义: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病因: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功能减退,肾排泄钙磷过多,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发生于生长期为佝偻病,成年为骨软化病 组织学改变:骨样组织钙化不足,仅骨小梁中心部分钙化。骨质软化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模糊
3.骨破坏
定义: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 所代替而造 成的骨组织消失。病因:炎症.肉牙肿.肿瘤或瘤样病变等。
组织学改变:病理组织和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 增强所致。
骨破坏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组织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
定义: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病因:A.普遍性骨增生 见于:某些代谢或内分泌障碍如甲旁亢中毒性疾病 如 :氟中毒
B.局限性骨增生 见于:慢性炎症.外伤某些 骨肿瘤如成骨肉瘤.或成骨性转移瘤。
组织学改变: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 增大。
5.骨膜增生
定义: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病因: 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组织学改变: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原因:
1:软骨类肿瘤可出现肿瘤软骨内钙化,2: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 3:少数关节软骨或椎间盘软骨退行性变也可出现软骨钙化。X线表现:见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
定义: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sequestrum)原因:主要是骨血液供应的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 伤骨折后。
组织学改变: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织改变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骨骼与软组织的创伤 骨折
定义:骨或软骨的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X线表现:
1:骨折线 骨折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 断面,X线片上呈不规则的透明线。2:骨折的类型:
A 完全型.不完全型
B 线形.星形.横形.斜形.螺旋形.C 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3.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
完全性骨折,要注意骨折断端的移位。
确定移位的方法:在长骨以骨折近端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端还会有成角,即两断端纵轴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
骨折对位不良: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移位称为对位不良。骨折对线不良:骨折断端的成角移位为对线不良。
4.骨折断端的嵌入 X线片上并不显示透明的 骨折线,反而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系因相互嵌入的骨断端重叠所致。
5.儿童骨折的特点
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青枝骨折:
在儿童,骨骼柔软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仅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6.常见部位的骨折 Colles骨折:
(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远侧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多见于儿童,多为伸展型骨折,骨折线横过喙突窝或鹰嘴窝,远侧端向背侧移位。
股骨颈骨折 其他部位的骨折
CT在骨折方面的应用
CT越来越多的用于骨创伤检查,特别是对骨盆.髋.膝等关节以及脊柱和面骨外伤的检查非常重要,可以了解这些解剖比较复杂的部位有无骨折和骨折碎片的数目及位置, 三维重建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的详情,有利于临床医生处理。
MRI在骨折方面的应用
MRI在显示骨折方面不及CT,但可清晰显示骨折断端及周围出血.水肿和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邻近组织和脏器的损伤情况。
骨折后骨髓内的水肿或渗出表现为骨折线周围边界模糊的T1WI上低信号而在T2WI上高信号影。2.脊柱骨折
病因:患者多有自高处跌下族或臀部着地,或由重物落下冲击头肩部的外伤史。机制:由于脊柱受到突然的纵轴性暴力冲击,使脊柱句染骤然过度前屈,使受力的脊柱发生骨折。
临床表现:出现局部肿胀,有时见脊柱局部轻度后突成角畸形,疼痛,或活动功能障碍。
脊柱骨折的X线表现:
X线表现:见椎体压缩呈锲形,前缘骨皮质嵌压。严重时常并发椎体后突成角.侧移甚至发生椎体错位,并由于压迫脊髓而引起截瘫。其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脊柱骨折的CT表现:
CT可以充分显示脊柱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片或椎管内血肿等。
CT较容易发现各种附件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CT重点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
脊柱骨折的MRI表现 MRI显示以下几方面: 1.骨折及移位 2.椎间盘损伤 3.韧带断裂 4.脊髓损伤
(二)椎间盘突出
临床与病理: 常有外伤或反复慢性损伤史。由于椎间盘后方的纤维最薄,与后纵韧带疏松相连大多数病变均为后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根,引发临床症状。发病时患部脊柱运动受限,局部疼痛并产生神经根症状,且可有放射性痛。
椎间盘突出的X线表现: X线平片可见:
1.脊柱排列变直或有侧弯现象
2.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性狭窄,特 别是后宽前窄。3.椎体边缘,尤其是后缘出现骨赘。4.髓核向椎体突出称为Schmorl结节,可见于椎体上或下面显示一圆形或半圆形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线。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分类:
1.椎间盘变性 可见椎间盘真空征
2.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过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向前微凹,也可平直或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轻度弧形。可有硬膜囊受压。3.椎间盘突出
直接征象: 见突出于椎体后缘的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出现钙化。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或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椎间盘病变的MRI表现:
1.椎间盘变性:因其水份丢失,T2WI上其高信号消失,矢状面上可见椎间盘变扁。2.椎间盘突出:在矢状位上,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后方伸出,其信号强度和主体部分一致。横断面上,突出的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突出于椎体后缘,边缘规则或不规则,可有钙化,显示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鞘受压,还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
骨与软组织的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
1.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感染途径:血行感染 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 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3.好发部位:胫骨.股骨.肱骨和桡骨等。4.好发人群: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多。
5.临床表现: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局部红肿和压痛。6.病理:
1:血行感染时,细菌栓子经滋养动脉进入骨髓,广泛地侵入骨髓和骨皮质,易停留在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局部充血.水肿,白细胞侵润,形成局部脓肿。2:脓肿的扩散:髓腔方向直接扩散等 X 线表现:
A两周内,虽然有临床表现,但骨骼可无明显变化。可见一些软组织改变:
(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
(2)皮下组织和肌间 的分界模糊;
(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则呈网状。
B发病两周后可见骨骼的改变:开始在干骺端的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的骨质疏松; 继而形成多数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其边缘模糊; 以后病灶向骨干延伸,范围扩大。破坏区可融合变大。骨皮质可遭到破坏,有时引起病理性骨折
骨膜反应:表现为一层 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病程越长,新生骨越明显,有时形成骨包壳。
死骨:其长轴与骨长轴一致,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且密度甚高。骨感染CT表现:
CT能很好地显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1)软组织感染
(2)骨膜下脓肿
(3)骨质破坏
(4)死骨。显示以上改变较平片敏感。骨感染的MRI表现:
MRI在显示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较优越,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上呈低信号,与正常的骨髓信号形成明显的对比。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出现明显强化。骨周软组织肿胀,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模糊不清。
二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一)临床与病理:是急性还弄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治疗的结果。因为浓腔和死骨的存在,抗生素不易渗入内,阻侥病变愈合,致炎症呈长期慢性经过。
(二)X线表现:可见到明显的修复,即在骨破坏的周围有骨质增生现象。骨膜的新生骨增厚并同骨皮质融合,因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内膜也增生,甚至使骨髓腔闭塞。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CT表现
1, 骨皮质明显增厚,骨质密度增高。2, 髓腔变窄甚至闭塞。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MRI表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反应在T1WI 和 T2WI 上均呈低信号;肉牙组织和脓液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
三骨结核
骨结核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无急性发病史,血沉增快。
临床与病理:本病为继发性结核,原发病灶主要在肺部。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和关节,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内。病理成分可分为:
(1)渗出性病变为主型 以巨噬细胞或中性白细胞为主。
(2)增殖性病变为主型 以形成多个结核结节为特征。
(3)干酪样坏死为主型 大片组织坏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长骨结核
好发部位:骺和干骺端
X线表现:可见骨松质内出现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沙粒样死骨。骨膜反应少见或轻微。病变早期即可出现骨质疏松现象。病灶易破坏骨骺侵入关节,也可破坏骨皮质和骨膜,穿破软组织而形成瘘管,但很少向骨干发展 CT表现:
显示低密度的骨质破坏区,其内常见小斑片状高密度死骨影。病骨周围软组织肿胀。
脊柱结核
好发部位:腰椎。好累及相邻的两个椎体,附件较少累及。X线表现:
(1)椎体变扁 由于骨质破坏和脊柱承重的关系。
(2)椎间隙变窄 由于病变开始多累及椎体的上下缘及邻近软骨板,而侵入椎间盘,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和相互嵌入融合。
(3)冷性脓肿 病变在破坏骨质时可产生大量干酪样物质流入脊柱周围软组织中而形成冷性脓肿。较久的冷性脓肿可有不规则的钙化。脊柱结核CT表现: CT显示病变优于X线
1,显示骨质破坏和死骨 2,显示椎管狭窄
3,可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
4,显示冷性脓肿,有无钙化,增强后其周缘有环形强化。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1,骨质破坏 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 号并混有少许低信号。2, 椎间隙变窄
3, 结核性脓肿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可见钙化的低信号影,增强后的脓壁可强化。
由于MRI可多平面成像,对病变的范围.形态.椎管内外的侵犯的显示优于CT.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1,影像诊断在骨肿瘤中的作用:
(1)能显示肿瘤的正确部位.大小.邻近骨骼和软组织的改变,(2)对多数病例还能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转移性。2,对骨肿瘤影像诊断的要求:
(1)判断骨骼病变是否为肿瘤;
(2)是良性或恶性,是原发或转移性;
(3)肿瘤的侵犯范围;
(4)肿瘤的组织类型。
分析骨肿瘤
(一)观察图像注意:
(二)分析时注意: 1,发病部位;
1,发病率; 2,病变数目;
2,年龄;
3,骨质变化;
3,症状.体征; 4,骨膜增生;
4,实验室检查。5,周围软组织变化。
Codman三角:
恶性骨肿瘤常有广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还可被肿瘤所破坏,以致仅于边缘区保留三角形的骨膜增生,即Codman三角。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骨肿瘤:
1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犯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
2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3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
4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
恶性骨肿瘤:
1生长情况:生长迅速,侵犯邻近组织及器官。有转移。
2局部骨变化:呈侵润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不清晰,边缘不整,骨皮质破坏缺损,可有肿瘤骨。
3骨膜增生: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4周围软组织变化:侵犯软组织形成肿块影,肿块其边缘不清楚。
骨巨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
好发年龄:20~40岁
好发部位: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和桡骨下段。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
肿瘤起源:骨骼结缔组织之间充质的肿瘤。
病理特点: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三种。
瘤体质软而脆,富含血管,易 出血。有时囊变,内含黏液或血液。良性者邻近肿瘤的骨皮质变薄.膨胀,形成菲薄骨壳。生长活跃者可穿破骨壳而长入软组织中并形成肿块。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1,肿瘤常侵犯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骨皮质变薄。
2,瘤区表现可分两种类型
(1)分房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脊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房。(2)溶骨型:少数病例破坏区内无骨脊,为单一骨破坏区。
3,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边缘无骨硬化带,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4,恶性者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骨巨细胞瘤CT表现: 1,可见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基本完整但多数可有小范围的间断。骨壳内缘可见波浪状的骨嵴(平片上的分房征)。破坏区与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多无骨增生硬化带。
2,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或骨化,少数囊变出血可见液平。3,生长活跃和恶性者可见骨壳外软组织肿块。
4,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有明显的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肿瘤在T1WI上呈低或中等信号强度,在 T2WI上多为高信号。有囊变.出血者有特殊的信号表现。
骨囊肿(bone cyst)
骨囊肿 为单发性骨的瘤样病变。
好发年龄:青少年
好发部位:长骨的干骺端。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多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发现。
病理表现:骨内囊腔,内含棕色液体,囊壁包膜可见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及丰富的毛细血管。
骨囊肿的X线表现: 1, 为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有时呈过囊状,但病变内无骨隔,只有横行的骨嵴。
2, 囊肿沿骨的长轴发展,有时呈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菲薄。3, 合并骨折时可见骨痂形成。骨囊肿的 CT表现: 1,圆形或卵圆形的骨缺损区。
2,边界清楚,边缘无硬化,无骨膜反应。3,骨皮质变薄,周围组织无改变。
4,囊内呈均匀一致水样密度,出血时密度增高。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骨囊肿 MRI表现: 1, 囊肿边界光滑,其长轴与骨长轴平行。
2, 囊内容物信号通常与水的信号一致,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骨肉瘤 肿瘤起源: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 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临床特点:
1,多见于男青年,11~20岁可达47.5% 2,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 3,临床表现是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皮肤较热并有浅静脉怒张。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早期转移。血清AKP增高。骨肉瘤的X表现:
1,骨髓腔内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和骨增生,2,骨皮质破坏,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破坏 3,可见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
在儿童肿瘤可破坏骺板软骨和关节软骨并侵入关节在成年肿瘤可侵犯骨端。
确认肿瘤骨的存在,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其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
骨肉瘤分型及X表现:(一)成骨型骨肉瘤
1,以瘤骨形成为主,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象牙质变,肿瘤骨
无骨小梁构。
2,早期骨皮质完整,以后也被破坏。3,骨膜增生较明显。
4,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生成。5,肺转移灶密度多较高。
(二)溶骨型骨肉瘤的X表现: 1,以骨质破坏为主。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
2,骨质受侵较早,呈虫蚀状破坏或消失,范围较广。易引起病理性骨折。3,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以边缘部分残留,形成Codman三角。4,软组织肿块中大多无新骨形成。
(三)混合型骨肉瘤X线表现: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肿瘤骨。常见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
骨肉瘤的CT表现: 1,CT上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骨质增生或两种兼有之。CT发现肿瘤骨较平片敏感。
2,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的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其边缘大多模糊与周围正常的肌肉.神经和血管分界不清,其内常见大小不等的坏死囊变区。3,CT 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在髓腔的蔓延范围,表现为低密度含脂肪的骨髓为软组织密度的肿瘤所取代。
4,增强扫描肿瘤的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使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区分变得较为清楚。骨肉瘤的MRI表现:
MRI 的优点:多种平面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如肌肉.血管.神经的关系,也能清楚显示肿瘤在髓腔内以及向骨骺和关节的蔓延。
MRI缺点:对细小.淡薄的骨化或钙化的能力不及CT。
MRI表现:大多数的骨肉瘤在 T1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最好,均表现为低信号影。
转移性骨肿瘤
常见的原发瘤:肺癌.乳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烟癌等。转移途径:主要是经血流转移。
常见的转移部位:胸椎.腰椎.肋骨和股骨上段,其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临床表现:进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瘫。血清AKP增高,血钙增高。
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诊断
(一)溶骨性转移瘤:
1,多发生于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2,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虫蚀状大片状 溶骨性骨质破坏。常并发病理性骨折。3,骨皮质也被破坏。4,一般无骨膜增生。
脊柱转移瘤:可见广泛性骨质,因承重而被压变扁,但椎间隙保持完整。椎弓根多被破坏
(二)成骨性转移瘤
1,见于前列腺癌.乳癌.肺癌或膀胱癌的转移。2,多发生于脊柱与骨盆
3,表现为骨松内高密度影,呈 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一致,境界不清,骨皮质多完整。椎体不压缩变扁。
(三)混合性转移瘤 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转移性骨肿瘤的CT表现:
CT 的优点:显示骨转移瘤较平片敏感,能显示骨外局部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大小以及邻近脏器的关系。
(一)溶骨型转移:表现为骨松质或(和)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边缘较清晰,无硬化,常伴有不太大的软组织肿块。
(二)成骨型转移:表现为松质内斑点状.片状.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灶。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三)混合型转移:兼有上述两型病灶。骨转移瘤 MRI表现
优点:MRI对含脂肪的骨髓组织中肿瘤组织极其周围水肿非常敏感,因此能检出平片.CT甚至核素显象不易发现的转移灶。大多数转移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程度不同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可以清楚显示。
代谢性骨病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是全身性骨病。
病理:全身骨骼由于软骨基质钙化不足和骨样组织不能钙化,而大量堆积于骨骺软骨处,使之向四周膨大。加之骨骼脱钙,而发生普遍性骨质软化.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粗糙,骨皮质变薄.分层等改变。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患儿睡眠不安,夜惊及多汗等。
以后表现为:肌肉松弛.肝肿大.出牙晚.前囟推迟闭合.方形颅.串珠肋.鸡胸畸形。
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佝偻病的影像学表现:平片有确诊价值 1,部位:在长骨干骺端,特别是在幼儿发育较快的尺桡骨软端.胫骨.肱骨上端.股骨下端和肋骨的前端等。
2,较早的变化在骺板,由于软骨基质钙化不足,临时钙化带变得不规则.模糊.变薄,以至消失。干骺端凹陷变形,明显者呈杯口状,其变缘因骨样组织不规则钙化而呈毛刷状致密影,干骺端宽大。骺出现延迟,密度低,边缘模糊,乃至不出现。骺与干骺端的距离由于骺板软骨增生.肥大.堆积.不骨化而增宽。由于骨质向干骺端方向延伸,于干骺端边缘出现骨刺样改变。
3,肋骨前端由于软骨增生而膨大,形成串珠肋,表现为肋骨前端呈宽的杯口状。4,由于骨质软化,承重的长骨常弯曲变形,在下肢发生膝内翻或膝外翻。佝偻病愈合的平片表现:
1,先是临时钙化带的重新出现,几周后干骺端出现大量的不规则或均匀的钙盐沉积,使杯口状凹陷和毛刷状改变减轻.消失。改骺端与骺的距离恢复正常。2,但干骺端新骨化的致密带需经几个月后才能恢复。
3,骨膜下骨样组织钙化后,先呈层状改变,随后与骨皮质融合,呈均匀性增厚和致密,尤其是骨的凹面。
4,骺周边也迅速骨化而增大,至于骨的变形,多长期存在。
关节病变的影像观察与分析
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关节肿胀:常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大量积液可见关节间隙增宽。2,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在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出现相应区的骨破坏和缺损。
3,关节退行性变: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形.坏死和溶解,骨板被吸收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此时,X线表现为: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关节间隙可狭窄。后期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与骨缘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4,关节强直:
(1)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
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见于化脓性炎症后期。
(2)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结果。关节活动消失,但X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常见于结核
5,关节脱位:是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
关节病变的基本CT表现
优点:CT图像避免了组织重叠。
1,关节肿胀:在CT上可见软组织密度的关节囊肿胀.增厚,CT能显示关节内的积液。
2,关节破坏:CT可以显示细微的关节软骨下的骨质破坏。3,关节退行性变:显示骨性关节面中断.消失.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等。
4,关节强直:显示骨性关节强直,为关节间隙消失并有骨小梁连接两侧骨端。
第四篇:人体骨骼教案
大班健康活动:人体的骨骼(保健)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2.学会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使其健康成长。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对骨骼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产生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你们想看吗?照片有一点特殊,你们不要害怕(出示骨骼照片,提醒看的时候不要害怕)。你是通过什么知道它是鱼、狗的?告诉你们一个词语:骨骼(告诉幼儿是骨骼。丰富词汇:骨骼)
二、看一看,了解骨骼及骨骼名称。
1.看视频,了解关于人类骨骼的基础知识。
师:你们通过骨骼知道了它是谁,那想不想看看我们人的骨骼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幼儿看视频(老师播放视频)师:视频中是怎么说的?(幼儿自由回答)刚才我们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想不想再认真仔细地了解一下呢
2.看课件,熟悉人体骨骼构成。
师:谁来说说我们人体是由哪些骨骼组成的?
小结:原来我们人体是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等组成的。3.玩游戏,再次熟悉人体的骨骼。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来玩一个骨骼动一动的游戏,我说到哪个部位的骨骼,你就动动那里的骨骼,听清楚了吗?请你们起立!(教师反复说刚才的几个骨骼部位)
三、想一想,了解骨骼的作用
师:既然人体是由许多骨骼组成的,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后回答)
师:骨骼还有很大作用呢,再来看一段录像。你会知道关于骨骼的更多知识。小结:来人的骨骼是承担着支撑作用的,它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关节等组织“帮忙”,进行着各种活动。假如没有骨骼,人体就成了一堆肉,当然什么也做不了,生命也就停止了。
四、动一动,了解保护骨骼的方法 1.讲述保护骨骼的方法。
师:哦,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那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交流回答)
2.幼儿看一些图片,辨别这样做是否对骨骼有益。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样做对吗?
小结:要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健康,我们要注意:不要从高处往下跳,注意安全、不挑食,多吃含钙的食品(如小虾米、紫菜、豆制品等)、平时还要多晒太阳,适当锻炼身体等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骨骼,使我们更健康的成长。
四、玩一玩,加深对骨骼印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骨骼的小游戏轻松下吧!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图片上有许多骨骼,我们要把两边的骨骼一一放到这个小朋友的身体中去,这个游戏有好多关,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五、归纳提升,探索骨骼秘密
师:人体的骨骼真神奇,今天我们知道了骨骼,了解了骨骼的构成、作用、保护的方法,其实人体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下次我们在一起来探索好吗?
第五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
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四、知识迁移
1、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们和人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图片:吊车、挖掘机、高塔……)
2、小组讨论汇报,想说哪种就先说哪种。(万节天线像关节;吊车像手臂;挖掘机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1、师:看来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2、小结: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