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寨沟》教案与反思
《九寨沟》教案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
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
4、学生自学。
5、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
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
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
课后反思: 神奇的九寨沟
今年暑假亲自踏上了九寨沟这神奇的地方,深深的被它的水所吸引。那水变化多端,色彩艳丽,清澈见底。有了亲身的领略,所以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激情彭湃,希望能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课文的图片,将我的孩子们都带到九寨沟去看看。分析课文:
本文我确定两个重点,一是九寨沟的水。二是九寨沟的动物。也是课文中详写的段落。水我将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态,以及最引人关注的色和气势来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我将抓住动物的种类多,特点不一样,以及作者在写这些动物的时候的用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开课初读后,请学生说说,九寨沟什么最吸引你? 学生很快的说出水、雪峰、动物。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就是就在沟最吸引你们的地方,也是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国旅游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将九寨沟神奇的水介绍给我们的呢?
二、精读感悟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第三段。用几个什么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九寨沟的水呢?可以用书上的词。
学生很快说出了“清澈见地、五彩缤纷、高低错落、谓为壮观……”我们在看看这些词语,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
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
教师过渡:水滋养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许多动物,也是饮用这水长大的。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九寨沟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画出动物的名称。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写的九寨沟哪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金丝猴
体态粗壮 熊猫
憨态可掬 羚羊
善于奔跑 小熊猫 行动敏捷
教师提出九寨沟还有小松鼠、山鸡……动物,你能用什么词来一一形容它们呢? 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将不可能出现在九寨沟的动物点出来,由此扩展到其他地域的动物的形容。请学生围绕着他用的词,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
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将他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朗读。
三、弱化一二段,疑问带过。
九寨沟这样迷人,你们想去吗?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去呢?请你们做个小导游,介绍给我听听吧。
四、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在一旁提点文中用的词语。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交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交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第二篇:九寨沟教学实录与反思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 ——《九寨沟》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训练:概括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九寨沟》,齐读课题。生:(齐读。)九寨沟。
师: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三xiàn交界的万山丛中。那里的水漂亮极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tú画。高低不平的河谷,使湖泊与湖泊之间qià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了美丽壮观的瀑布。那里的动物有趣极了。你jì续向纵深行进,也许会遇到异兽珍qín:机灵的金丝猴,突然cuàn出来的羚羊,ruî无其事的大熊猫,行动mǐn jié的小熊猫„„那里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请根据这段话中的拼音写出汉字,这段话不需要抄。生:(看拼音,写汉字。)师:(出示:)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那里的水漂亮极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高低不平的河谷,使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了美丽壮观的瀑布。那里的动物有趣极了。你继续向纵深行进,也许会遇到异兽珍禽:机灵的金丝猴,突然窜出来的羚羊,若无其事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那里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请核对你写出的汉字,九个汉字全写对的给自己加一颗五角星。生:(核对,订正错误。)师:你有哪个字写错了? 生:禽。
师:(在黑板上板书“禽”。)请同学们写一遍。生:(在本子上写“禽”。)生:捷。
师:(在黑板上板书“捷”。)请同学们写一遍。生:(在本子上写“捷”。)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生:(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有谁发现这段话与课文是什么关系? 生:这段话是对课文的概括。
师:说得好。课文中也有一段话,也是对课文的概括,比老师的这段话还要精炼,你能找到这段话吗? 生:课文中的最后一段。师:(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齐读这段课文。生:(齐读。)
师:如果用这段课文中的四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你用哪四个词语? 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板书这四个词语。)师:如果用这段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你用哪个词语? 生:诗情画意。
师:还不够直接。
生:人间仙境。(板书这个词语。)
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读成一段话,读成四个词语,甚至读成一个词语。
二、细读:在最美处着力
师:(指着黑板上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齐读这四个词语。生:(齐读。)
师:这四个词语既然能概括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中就一定有与这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请默读课文,找出来,做上相应的记号。生:(默读课文,寻找与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做上记号。)师:哪段文字写了“雪峰插云”?
生: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哪段文字写了“古木参天”? 生: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师:这段文字中没有写到“古木参天”啊? 生:原始森林中一定有许多古老的、高大的树木,这不就是写“古木参天”吗?
师:哪段文字写“平湖”?
生: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还有吗?
生: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哪段文字写“飞瀑”?
生: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师:哪段文字写“异兽珍禽”? 生:第四段课文。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通过细读课文,把“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四个词语都一一落实了。
师:(出示:第三段课文。)这段课文写了“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作者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吗? 生:不是的。“平湖飞瀑”写得最具体。
师:作者是怎样写“平湖飞瀑”的?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喜欢“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湖泊”比作“宝石”,美丽极了。生:我喜欢“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这句话。作者写出了湖水中的倒影,说明这湖水清澈极了,真令人神往。
生:我喜欢“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这句话。作者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奥妙。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重点描写“平湖飞瀑”呢? 生:因为“平湖飞瀑”是九寨沟最美的风景。
师:说得太好了!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水是全中国,不,是全世界最美的水。同学们,今后我们去游览风景名胜,要把最美的风景写具体,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师:怎么把九寨沟的美景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呢?老师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想象。想象自己来到了九寨沟,置身美景中。请看——(范读。)
我快到九寨沟了,远远地望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啊,九寨沟到了!我很激动,一颗心就扑棱棱飞了出去,飞到了雪峰上面,从上往下俯看,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下去仔细看看吧,我来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站在湖边,再抬头一看,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我再低头看,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看完了这个湖,我还要去看另外一个湖,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生:(自由练读第三段课文。)师:齐读第三段课文。生:(齐读。读得声情并茂。)
三、发现:文本存在的疏漏
师:快速浏览第四段课文。这段课文写到了哪些“异兽珍禽”? 生: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师: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些“异兽珍禽”。(出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生:(读出了金丝猴“机灵”的特点。)师:(出示:)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生:(读出了羚羊“善于奔跑”的特点。)师:(出示:)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生:(读出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特点。)师:(出示:)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生:(读出了小熊猫“行动敏捷”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第四段课文在句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用了四个“也许”,是排比句。师:为什么要用“也许”呢?
生:因为这些珍稀动物不一定能看到,所以要用“也许”。
师:是的。你到九寨沟有可能看到这些珍稀动物,有可能看不到。如果你看到了,那是你的运气好,你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齐读第四段课文。生:(齐读。)
师:第四段课文写的是“异兽珍禽”,你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段课文只写了“异兽”,没有写“珍禽”。
师:你有一双敏锐的发现的眼睛。是不是九寨沟没有“珍禽”啊? 生:不是的。九寨沟有上百种珍禽呢!
师:看来这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我们来补写两种珍禽。(出示“锦鸡”和“天鹅”的图片。)请男同学写“锦鸡”,女同学写“天鹅”,用上“也许”开头。生:(写这两种珍禽。)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也许你会在草丛中看到一只色彩鲜艳的锦鸡,它用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毫不畏惧。
师:写得好。把锦鸡写得活灵活现。生:也许,你还会看到一只只洁白的天鹅,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已从湖面滑过,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
师:写得真好!让我们看到了天鹅的动态美。
师:把我们写的这两种珍禽的句子补到第四段课文中去,课文就非常完美了吗?
生:这样一来,第四段课文太长了。我们可以拿掉课文中写的两种异兽的句子,再补上我们写的两种珍禽的句子。
师:你想得不错。不够这只是一个银点子。有没有谁能想出一个金点子,在第四段课文中不添加任何文字,只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即可。生:把这段课文最后的句号改成省略号。
师:掌声!你真聪明。改成省略号不就行了吗?一个标点胜过一大段文字。同学们,千万不要瞧不起标点符号,一个标点值千金呢!
四、回读:再现美丽的风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不想验证一下,这节课我们在头脑中建构的九寨沟的画面,有多美? 生:想,非常想。
师:老师没有去过九寨沟,很遗憾。我有一位同事去过九寨沟,拍回了许多照片。我请同学们欣赏这些照片,并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担任解说员。
(柔美的音乐响起,出示一张张照片,两位同学用课文中的文字解说。九寨沟风景与课文的文字相映照。大屏幕就像一面神奇的魔镜,刚才读过品过的文字,伴随着几十张美轮美奂的照片,显得更加灵动而润泽了。同样更加灵动而润泽的是两位解说员的解说。同学们看着听着,入神了,每一张脸庞都那么生动,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惊喜的光芒。)生:九寨沟真是太美了!我一定要去九寨沟!
师:(深情地)九寨沟/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个童话/九寨沟/一首美妙的诗/
/一幅缤纷的画/一个永远看不厌、讲不完的童话„„
构筑充满智力挑战的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吗?回答恐怕是否定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缺乏智力挑战。也许有人会说:“数学课充满智力挑战,我信。语文课需要智力挑战吗?语文课不是重朗读,重感悟吗?”正是这种对语文教学肤浅的理解,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浑浑噩噩地度过。我们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朗读,强调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自悟,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是说朗读没有用,但是过分夸大朗读的自悟功能,其实是教师对自身责任的一种放弃。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充满智力挑战呢?我执教的《九寨沟》,从三个方面着力构筑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
一、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学生预习的程度。
在课堂时间有限,优秀学生容易代替全体学生学的情况下,预习也是独立学习的有效保证。而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预习事实上就是他独立学习能力的一次次检测。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作一些基础准备。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指向核心教学目标。
教学《九寨沟》,我布置了四项预习作业:一读课文,将词语读三遍,读准加点字字音;二读课文,用钢笔描红生字,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生字每个写三遍;三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知道的?四读课文,思考:“异兽珍禽”什么意思?课文中写到哪些“异兽”?哪些“珍禽”?我将这四项预习作业打印成一张作业纸,让学生通过独立预习认真完成。上课前我查看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学过程作适当调整。有了学生的充分预习,才会有充满智力挑战的语文课堂。
二、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教学方式的灵活度。
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如: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规的教学方式有时稍作改变也能提升课堂的挑战性。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教学中采用的常规教学方式是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听写生字词,看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对常规的教学方式稍作改变,在预习的基础上,把《九寨沟》一课的生字词放在我编写的一段文章中出现,让学生直接写出生字词。这样做,一方面加大了训练的难度,对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通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另一方面我编写的这段文章就是《九寨沟》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书写生字词的过程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把握,为接下来的训练学生“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读成一段话,读成四个词语,甚至读成一个词语”的概括能力作了铺垫。
三、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提问的难度和长度。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语文公开课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听话地、顺从地完成一个个轻松的任务,一次次努力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老师问上句,学生答下句,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其内在的精神,却明显地松弛下来。究其原因,是任务难度不大长度几无,而细读文本时也没有带有智力挑战性质的问题。我们常常低估学生的能力,一味降低训练的难度。其实,有一定难度和长度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兴奋起来,给课堂带来挑战和惊喜。
教学《九寨沟》第三段课文,我向学生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作者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吗?你喜欢作者哪些写平湖飞瀑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平湖飞瀑?”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也有相当的长度,需要学生对第三段课文进行细细地研读。
一切皆有思维,一切皆须思维。课无思维,便不再是课,而只是灌输。这个问题的研讨,也揭开了作者的写作奥秘。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对文章写作奥秘的揭示,必然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教师文本细读的深度。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主要不是课堂组织形式给学生带来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知识本身的魅力带来的挑战。教师要使知识本身的魅力散发出来,离不开文本细读的功夫。可以说,教师文本细读所达到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
《九寨沟》的第四段课文写的是“异兽珍禽”,但我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作者只写了“异兽”,没有写“珍禽”。于是文本的“缺陷”(空白)自然而然找到了,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找到了某种需要和着落点。但我不满足于学生补写了两种“珍禽”,而是进一步追问:“有没有谁能想出一个金点子,在第四段课文中不添加任何文字,只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即可?”这种一层更比一层深的教学,怎能不让课堂充满智力挑战呢? 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带来惊奇之思。看似无思的地方,其实存在着思的可能——问题只在教师。我通过对“异兽珍禽”的细读,发现了文本的“惊奇”,并通过教学把“惊奇”带给了学生。学生对“异兽珍禽”的揣摩玩味,渐渐品尝到咬开核桃的艰难过程与最终芬香,语文课散发出了知识魅力的芬芳。也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不唯书”的思想。总而言之,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教师文化底蕴的厚度。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他(她)的课堂才能纵横捭阖,常常让学生思接千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底蕴丰厚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丰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广泛的阅读,来自于深刻的反思。在读书中养气,在写作中反思,让我们的课堂因丰厚的文化底蕴而鲜活灵动。
奇妙平中见,巧妙蕴于实 ——诸向阳老师执教的《九寨沟》评析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罗良建
诸向阳老师执教的《九寨沟》,在基于文本、深入文本、创生文本的过程中,引领儿童去“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整堂课围绕从具体到概括,从概括到具体,教师时时教方法,学生处处用方法,课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却收听说读写训练之功,得归纳演绎运思之效。可谓奇妙平中见,巧妙蕴于实。
一、检查预习巧概括。
开课伊始,诸老师单刀直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一段文字,段中生字用拼音代替;学生看拼音,写出汉字;将段中拼音变为标红的汉字,核对;订正错误,田格本上书写错误生字;读生字标红的这段话;明确这段话与课文的关系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检查生字,概括内容,六个小步,无一赘语,一气呵成。这样,一篇课文“读”成了一段短文,此乃“一概”。
课文最后一段,也是对课文的概括,比老师的这段话还要精炼。学生找到后,齐读。此乃“二概”。
找出四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汇报词语,读。此乃“三概”。
“如果用这段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你用哪个词语?”找出一个词语:人间仙境。板书,读。此乃“四概”。“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非常重要。”师生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读成一段话,读成四个词语,读成一个词语。
概括,是一种能力;概括,是一种思维。此般能力,是学生“说”出来的、“读”出来的,平实;此般思维,是学生的自我“推敲”,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精当,奇妙!
至此,从具体到概括,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把书读薄了。
二、抓住词语巧赏析。
这部分,师生根据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找出文中对应的描写,进行朗读训练和赏析。对这个部分,我们仔细看师生的活动,就会有所发现。
我们先看学生的活动:默读课文,寻找与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做上记号,交流所得,读相应的语句和语段。我们再来看老师的提问:
“这四个词语既然能概括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中就一定有与这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请默读课文,找出来,做上相应的记号。” “作者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吗?”
“作者是怎样写‘平湖飞瀑’的?你喜欢哪些句子?”
“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奥妙。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重点描写‘平湖飞瀑’呢?”
“怎么把九寨沟的美景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呢?老师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想象。想象自己来到了九寨沟,置身美景中。”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活动都是因老师追问而生发的!追问什么呢?追问的是,对应这些词语课文具体描写的语句(一一对应);追问的是,课文是怎样具体去写的(重点写水,因为“九寨归来不看水”);追问的是,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具体的美景来(边朗读边想象)。概而言之,老师追问的是作者写作的奥妙:写的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分析,是一种能力;分析,是一种思维。此般能力,是学生“找”出来的,“说”出来的,“读”出来的,平实;此般思维,是老师一次次追问实现的,老师追着学生去“赏”、去“想象”、去“旅行”,值得一提的是,从开课以来,老师的课件就只是黑的底、白的字,学生是通过自己对文字进行“编剧”,进行“穿越”,不知不觉地从“抽象”走向了“具象”。这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既关照了语言文字本身,又降低了难度,避免了过于理性和枯燥,巧妙!
至此,从概括到具体,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把书读厚了。
三、着眼语用巧训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曾经把它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学习作者),突出一个“训”字;第二个层次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即学习者练习),突出一个“练”字。如果说,本课上面两个环节,学生在概括和具体中走了一个来回,把书读薄了,又读厚了,是“读”出来,是“训”出来的;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写”出来的,“练”出来的。而这“写”来自于“读”,这“练”源自于“训”。
诸老师怎么让儿童写练的呢?
让儿童去发现!第一次发现:“这段课文写到了哪些‘异兽珍禽’?”(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第二次发现:“你发现了第四段课文在句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吗?”(课文用了四个“也许”,“也许”用得很准确);第三次发现:“第四段课文写的是‘异兽珍禽’,你发现有什么问题吗?”(只写了异兽,而没有写珍禽。)
让儿童去练笔!第一层练笔:请男同学写“锦鸡”,女同学写“天鹅”,用上“也许”开头。第二层练笔:将自己的作品加在课文异兽的描写后面(太长);拿掉课文中写的两种异兽的句子,再补上我们写的两种珍禽的句子(不错,银点子)。第三层练笔:在第四段课文中不添加任何文字,只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即可(把句号改为省略号,金点子)。抓住课文的疏漏,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根据“异兽珍禽”,去发现,去写练,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想象,最后这些文字和想象,概括归结为一个“„„”,恰当、得体。如此训练,由学生发现而来,由学生写练而来,平实;如此训练,超越作者,发挥想象,让学生经历语言的丰富去“也许”“也许”,好不过瘾,最后又在各种异兽与珍禽练写的比较中收束为一个标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高妙!
至此,课堂实现了对概括走向具体的深入(语文知识)和深刻(学生体验)。
四、回读课文巧累积。课,已着落至此,似乎没有可以上的了。不料,诸老师一石激浪,“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不想验证一下,这节课我们在头脑中建构的九寨沟的画面,有多美?”老师通过同事到九寨沟旅游的真实照片,一改课件的黑白两色,美轮美奂,图画、文字、音乐,还有孩子们动情的读书声。
还原,还原,在读书声中、在音乐里、在文字和图画后,还原!还原真实!
最后一个环节,占时不多,却隽永、美妙。至此,课堂实现了对概括和具体的整体关照。
看了《九寨沟》这堂课,我不想说“山是山,水是水”的三重境界,我只想说,概括(整体)——具体(细节)——概括(整体),浪漫——精确——综合,遵循了儿童语言获得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我更想说,正确深入的文本细读是语文老师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的教学,简单平实,大巧若拙,妙不可言!
第三篇:《九寨沟》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解释“沟”,指山沟。
2、根据课题质疑。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思考刚才的问题。
4、检查自读。
(1)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内容梗概。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读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
(2)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3)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
(4)朗读1、2自然段,说说根据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
2、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
(2)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
(3)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从第二、三句中你有感受到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说说“五彩池”、“五花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寨沟还神奇在那里?
(4)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5)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
3、读第4自然段。
(1)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
(2)生依据学法自学。
(3)讨论交流:课文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4)朗读,体会动物的机灵可爱。
4、读第5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边自渎,边思考:省略号前面和上文的关系?省略号后面与上文的关系?
(2)讨论交流,明确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试试当个小导游,向人们介绍九寨沟。
2、提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背诵。
3、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五、发展性练习。
搜集描写祖国名胜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课内交流。
第四篇:《九寨沟》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九寨沟》教学设计
凤城镇中心学校岳庄完小 杨爱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二、五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文字。
2.学习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九寨沟美景所采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
请大家先猜猜这是哪里呢?(映示九寨沟风景图片)
(师板书课题: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去九寨沟游览一番吧!
1.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学习本课生字和新词(生课前预习,师上课检查)
师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1)四人大组学习,然后汇报交流,其他组成员给予补充。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4、再读课文,对课文中不懂的生字进行质疑,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解决或借助工具书来解决。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脉络。
(小组交流、汇报,其他组成员给予补充或者发表不同的见解。)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自己先概括----同桌交流-------选生汇报)
三.品读感悟,想象创造
1.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弄清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师:(多媒体出示地图)根据课文内容,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九寨沟吗?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点击出它的大致位置。
(2)九寨沟是如何得名的?
2.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师:大家听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九寨沟是个什么
样的地方呢?
(1)如果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呢?(师板书:神奇)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文中的哪个句子?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神话世界。)
①抓“一„就„”
师:“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进行口头说话)
师:(板书: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神②解读“童话世界”奇、美丽)
(3)文中还有哪句话也概括写了九寨沟的美?
(多媒体出示句子: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生齐读(师板书:人间仙境)
(4)弄清第二和五自然段的关系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②那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呢?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③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但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中的哪几段来说呢?这些段落又分别写了什么?
(6)弄清总-分-总的段落关系。
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九 寨 沟(神奇)
童话世界
(自然风光)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
第五篇:九寨沟教案
《九寨沟》教案
左香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3、学生通过读文和欣赏风景,体会到九寨沟自然景观的美和四种动物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九寨沟的位置地图)今天我们从学校出发,来到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这里有几条神奇的山沟,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而得名,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九寨沟)那么九寨沟是个怎样的童话世界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二、精读课文。
(一)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由来。(朗读第一自然段。)1.九寨沟的地理位置。2.九寨沟的由来。
(二)我们来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以下雪峰、湖泊、瀑布他们各自的特点吗? 1.雪峰高而且多。2.原始森林。
2.湖泊很多,很美。3.瀑布很壮观。(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以下作者是怎么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哪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以下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
(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1、通过朗读,我们来到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啊?(是雪峰。)
2、它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雪峰很多,还很高。从“一座座、插入云霄”看出来的。)
3、为什么会“峰顶银光闪闪”呢?
(因为雪峰很高上面有积雪很亮,所以银光闪闪。)
4、这个同学回答的真好。然后是什么吸引了你呢?(湖泊)。
5、谁能读以下课文中对湖泊是怎么描写的?(朗读)。
6、通过读你感觉湖泊是什么样子的?(湖泊很多,而且很美。)
7、你又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可以看出很多,湖水清澈见底,石块色彩斑斓,蓝天、白云、雪峰、森林与湖水构成五彩缤纷的图画,所以很美。)[ 可以参看挂图,加深对词语的体会和美丽的感受]
8、同学们,你们感觉到了吗?同学们齐读一遍,感受以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齐读)
9、接下来大家又看见了什么?(瀑布。)
10、谁能读一下描写瀑布的句子?(指名读。)
11、高低错落、白练腾空各是什么意思?
12、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看一下课文中的彩图,看到高高低低的小瀑布了吗?它们像什么?(好像一级一级的阶梯。)
13、你找到一泻千里的瀑布了吗?你听见瀑布泻下的声音是怎么样子的?(水哗哗地落下来,声势很大。)
14、有谁能来模仿以下这声势?
(学生模仿)[通过模仿水的声音,进一步感受瀑布的壮观]
15、此时,你就站在一泻千里的瀑布前,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到有溅起的水花落到身上,凉凉的……)
16、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我们已经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谁能引领我们继续前行,看看我们还能再发现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拿起笔,把你所看到的划下来。(指名读)
下面我们欣赏九寨沟的奇珍异兽。
三、第四自然段
1、我们一边欣赏
九寨沟迷人的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
3、朗读、表演;
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牛羚、鸳鸯、红腹角雉、白闲鸟、树叶虫、红腹锦鸡、枯叶蝶)
6、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图片,请看。
也许,你会在哪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
也许,你会看到在哪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
下面小组合作,看着画面说几句话,看谁会观察,会想象,会描述。
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8、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
四、学习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
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
五、学习二自然段
九寨沟是童话世界。
六、讲解二、五自然段的关系。结构(总—分—总)首位照应
七、延伸
1、我们欣赏了本课的美文。老师特别想赞美九寨沟,写了一首小诗,但需要同学们的帮助。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的雪峰,这里有()的湖泊,这里有()的森林,这里有()的瀑布。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羚 羊(),大熊猫(),假如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要()。
2、欣赏歌曲
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放歌曲《神奇的九寨》)
3、我们要爱护环境。
八、家庭作业。
同学们肯定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我们划出来多读几遍,然后让我们来做个小导游,把美丽的九寨沟介绍给我们的父母和好朋友听,大家说好不好?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雪峰
湖泊
森林 瀑布
奇珍异兽
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人间仙境
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