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升国旗的片段,画面最后定格在国旗上。
学生谈对国旗的认识。
教师利用介绍国旗及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师引入:国旗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入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尝试小研究:
国旗的规格
(1)长288厘米,宽192厘米
(2)长240厘米,宽160厘米
(3)长192厘米,宽128厘米
(4)长144厘米,宽96厘米
()长96厘米,宽64厘米
我能写出国旗长与宽(或宽与长)的比,并计算比值。(任选两种规格)
①():()=__________,比值=__________
②():()=__________,比值=__________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是以比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的,通过复习比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的回忆,唤醒学生学习比例意义的知识储备。)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学生交流汇报。(展台展示3—名学生的尝试小研究)
师提问:观察这两个比的式子,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把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数学上,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题)
2、初步认识比例。
师:到底什么是比例呢?你能根据刚刚的发现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深入感知比例。
师根据学生的概括、归纳,相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自由读,齐读。
师:比例必须具备几个条?
学生交流。
师介绍比例的分数形式并板书。
4、理解应用比例。
再次出示国旗的五种规格。
师: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比
例如:由()个数字组成,是一个(),表示()。
比例
例如:由()个数字组成,是一个(),表示
()。
(设计意图:通过比和比例的对比分析,从数字个数、形式、意义等不同角度对两个概念进行沟通与联系,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链接”关系。)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2:()
3:9=1:()
34=6()
2、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7:3和21:9
(2)8:6和16:34
(3)310:14和62:1
3、拓展练习。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写出比值是1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掌握正确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说一说,“比例”的学习带给你怎样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想知道什么?回忆一下,你是从什么知识入手学会的?这些知识又能给你学习数学提供什么?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44:96=32
96:64=32
44:96=96:64
或14496=9664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第二篇:《解比例》教案设计
《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用比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问题导学】
一、畅所欲言:关于比例,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赶紧把你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交流汇报。
2、运用收获的知识解决问题:将2:80
80:2
5:200
200:5放在天平的两端,使它保持平衡,并说出理由。
3、将比例式子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等积式。
0.5:5=0.2:2
0.5×2
=()×()
2/5:1/2=3/5:3/4
2/5×3/4=()×()
8:25=40:x
()×()=()×()
观察上面的三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解第三个方程,追问方程是怎样来的?
揭题,导入新知。
【自主探究】、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
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
依据是什么呢?
同学们真聪明,不用老师讲,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就解决了今天的难题,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大脑前行吧!
2、试做:1.25:0.25=x:1.6
.5/2.5=x/6
与大屏幕比较,提出质疑。
怎样知道解是否正确呢?检验。
小结解比例的方法。
3、即时练习:32页做一做。
4、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示范广泛,你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
侦探柯南之神秘脚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家珠宝店失窃了。第二天早上,小侦探柯南经过仔细勘察,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枚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根据这枚脚印,柯南很快判断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判断的吗?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是7:1,柯南在案发现场测得犯罪嫌疑人的脚印长25厘米,请你帮忙算一算:这个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是多少?
学生解决,如果用比例知识来解,怎样解呢?
教师点拨:用比例解的关键是找到关系式。身高:脚长=7:1,将脚长的条件换到这个关系中,就可以列出比例。
规范写法。
【巩固提升】、出示书35页例2.自己解决,小组交换检查。
2、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比的相关知识吗?
生:记得。
师:好的,让我们随着下面几个问题一起来回顾。(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那这节课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来一起学习比例。(板书比例)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探索新知
师:国旗大家不陌生吧?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我们来看看这些地方的国旗(出示课件)
师:这三幅国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对于后面两面国旗我们是比较熟悉的,那你们知道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吗?
生:不知道。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他们的长和宽。(出示课件)
师:那你们能分别写出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和教师里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吗?
师:那你能求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吗?
生:比值都是1.5.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是1.5.师:那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不是也是1.5呢?请大家动手算算。
生:也是。
师:是的,其实(出示课件)所以所有的国旗都是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师:那我们再回到刚刚我们熟悉的两面国旗上来,我们知道了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号将这两个比连接起来。就是(板书)也可以写成(板书)
师:像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比例的意义。(补充课题板书)
师:根据比例的概念,你觉得要组成比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生:两个比,比值相等。
师: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这些知识你们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检测。(出示课件练习)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理解了比例,那你能区分比和比例吗?(出示课件)
师:通过练习和比较我们对比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你知道在上面三幅图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吗?
师:同学们真会找,找出了这么多比例,我们知道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那让我们一起去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题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60︰40或2.4=60
1.640
汪
灵
枝
2016年4月7日
第四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执教----李刚 学习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学习方法: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有哪些量。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并说出原因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140210 23(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1)出示例题。过程要求:
①学生集体读题。
②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③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引导提问:
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水费水费 吨数吨数板书:列比例解答。(3)与算术解比较。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4)即时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过程要求:
① 用比例来解决。
②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③ 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水费水费 吨数吨数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吨水。
4228
X8 28X=42×8 X=12 答: 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12吨水。
2.教学例6。
(1)出示课文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4)设末知数为X,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课本P62做一做
学生自行完成,共同判断。
四.本课总结
五.作业
学习评价本节作业
第五篇:《比例意义》评课稿
《比例意义》评课稿
《比例意义》评课稿1研究课《正反比例的意义》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例 1,例 2,成功地得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并进一步体会了正反比例的异同点。整节课师生互动性强。教师引导恰当。组织的得法。教学学习效果均不错。直接导入课题,简单明了的明确了学习任务。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正反比例的意义。
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且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媒体运用恰当,设计科学合理,效果不错。课前教师能充分准备,熟练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学过程流畅,重点突出。教学中能注重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问题,探究问题。教学效果较好。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流畅。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成功地掌握了学习的目标。并能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比例的异同点。整节课师生互动性强,讨论氛围浓厚,学习效果较好。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多媒体运用熟练,较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服务,教学中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讨论,去探究去总结归纳,反思,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教师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恰当处理教材,语言准确生动,娇态自然亲切,学生在平等的氛围里轻松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正反比例的意义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学生能清晰地分辨正反比例意义的异同点,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正确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比例意义》评课稿2比例的意义是在前面学习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上孔石磊老师通过播放歌曲《五星红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新知的学习中。
亮点:
1、利用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引入,让学生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化简比相同,也就是长与宽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绍国旗法,让学生知晓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就是3:2,从而发现隐藏在国旗中的秘密。
2、整体教学设计紧凑,教学内容丰富。在整节课中教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比例和比的区别中,可以从意义、组成和性质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建议:
1、在国旗的教育方面,通过国旗法,教师还可以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正因为不同大小的国旗,它们长与宽的比都是3:2,这也正是国旗的魅力所在。
2、教学知识点多,容易导致学生疲于走马观花式的听讲,学生静心思考、反思消化明显存在不足。对于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处于浅层知识状态。
3、用字母表示分数形式的比例,还应让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分数形式的比例的书写格式。
4、对于概念教学中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应注重从多个具体事例抽象出概念的核心,进而总结概括出意义和性质。
《比例意义》评课稿3今天上午听了是老师的听了《比例的意义》一课,感觉这是一堂轻松自然、扎实有效的一堂课。整节课,教师导得自然,学生学得主动。可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娴熟。主要有以下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1、各环节的命名每次听课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展示小组风采”、“辩是非,展口才”“回头一看,我想说”等等。
2、情景创设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另一个方面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这里,教师的一个启发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连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运用自如,教师给小组和个人都创设了竞争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辩是非,展口才”一环节,学生说出的理由后,教师再将理由简明的呈现出来,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5、练习设计很有层次。将本课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学得特别扎实。
商讨的地方:比例的定义表达是否有点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