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课件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刘楼镇中学
杜庆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围绕分析场所的优缺点和方位展开阅读与写作,并在前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这种句型,以及如何有礼貌地询问。本课时旨在通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来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This lesson focuses on reading and writing,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English teaching of this unit, by studying this lesson,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二、学生分析:
As you know, students in rural places are very shy, they are lack of confidence to speak English out, and also, some of them don`t have enough vocabularies to express themselves.So in this class, I will try my best to make my students the real masters while the teacher acts as a director, at the same time, I will encourage them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根据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
在本课时中我主要采用question and answer activity, pairwork, role play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groups 等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
2、学习策略
通过learn by themselves and teamwork 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作了本课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语言环境中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同时学会分析各种场所的优缺点,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客观地看待事物。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对此,大家应该有正确的理解。基础英语课程中心的张连仲老师曾经说过“只要是带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课堂设计,都应该是任务型教学”。不复杂,也不抽象,任务型教学应该是传统模式的发展,也应该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作为一个教学论概念,任务是指用所学知识做事,用中学,学中用。我们应该根据英语运用的真实形态,设计用所学语言结构,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做一件事情。同时,教师应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我们总结了初中英语课堂设计的思路。以下内容供教师们参考,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多提建议。
任务型听说课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步骤一:热身准备,激活学生已有知识(1~4分钟)
目的: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听老师介绍,了解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准备学习新知识,并激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便完成任务。
步骤二:导入新语言项目(3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通过一定的场景导入新语言结构,同时呈现其用法,学生通过真实生活场景接触、理解新语言项目。
步骤三:感受词语(8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在教材内容刺激下激活已有的词语运用,并学习新词语,形成新的词语运用能力,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所学新词语的大部分内容。
步骤三:呈现课外、学习课文(10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进行听力活动、跟读、朗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和理解语法、重要句型。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课文。
步骤四:总结发现语法规律(3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语法现象。步骤五:实践操练语法项目(5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通过练习和例句,让学生理解语法项目更广泛的用法,同时巩固所学新语法,提高运用新语法的准确性。
步骤六:运用新语言完成任务(10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完成任务,体验新学知识的真实运用形态,形成在所给语境中运用新语言的能力。
步骤七:布置作业(1分钟)而教学思路只是老师上课的流程想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会熟练使用电脑,能根 据教师的指令找到资源的位置。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本课是先锋英语Unit3 Who’s that?的扩展单元,本课的句型 Where are you doing?.在原来课上时用过,大部分学生会说。但 在一个情景下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句型还需有待提高,还不能准确应 用本课故事中的语句。
2、学习策略:(1)本课通过两两说、小组说、及对话等形式,不但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并表达 成段。(2)通过韵文、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英语学习的兴 趣,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3)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到位及时,培养 学生的识读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3、学习资源:(1)本节课是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完成;(2)专门 为本单元制作的网络资源;(3)单词卡片;(4)资源平台。
第三篇: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一、教学依据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在九年级以复习课为主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教为辅”,从而实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点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本课件以以上思想和《生物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件从要复习的知识点出发,大致按“三步走”——即复习导入、复习重点难点及穿插其中的巩固练习的思路设计本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复习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功能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巩固的知识结构
3、通过知识树的建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复习,理解食物链和生物网的特点,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知识树总结复习要点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教学难点 同上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复习量较大,故一开始通过问题的形式提问: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然后展示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的图片,再提出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同点有哪些,从而导入本节复习课。
2、复习重点难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本节复习课知识重点的复习是从引入的池塘生态系统开始的。先展示了池塘生态的图片,提出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有哪些?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而获得生态系统有三部分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用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掌握复习的方法。(2)消费级别的划分
通过展示一条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的直观图片,直观地将消费级别进行划分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课件展示一个复杂的食物网并提问:①什么是食物链?该食物链中有几条食物链?②什么叫食物网?从而复习本课的重点概念,然后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从而揭示食物链特点然后用知识树的形式再次总结本复习知识要点。
3、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共安排3处,分别穿插在三个知识点的复习完毕之后,实现有效巩固,及时反馈的目的。
4、总结
师生通过课件共同总结本课复习的要点。
六、本课件设计流程图
本课件共有幻灯片34张,其流程图如下:
课件名称、作者(1)→引入复习范围(2)→复习课节次(3)→复习导入(4—11)→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12—13)→知识小结(14)→消费级别的划分(15—17)→知识小结(18)→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9—24)→巩固练习(25)→解题思路指导(26)→知识小结(27)→总结(28)→课堂自测(29—33)→再见(34)
第四篇:课件制作思路
世界的人口
熊红娟河南安阳市第二十中学
课件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率的特点,并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了解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及这四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最后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关系,课件内容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数字来看本质的能力和习惯。
第五篇:历史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历史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
多年以前,我就一直梦想如果能用电影给学生上历史课该有多好,那必将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浪潮和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现在终于有条件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了。
在设计和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制作出精彩的课件,制作过程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为历史课件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线索,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搜集和展示相关的多媒体材料,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活动来解决问题,体验历史。把问题、多媒体材料和学生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
根据这一思路,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一、把问题的探究和多媒体结合起来。视频、音乐和图片等材料一定要和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的同时去探究。给学生提供多媒体材料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多媒体材料的提供就失去了意义。问题可以展现在视频的同一画面上,例如下方或者一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材料,达到边看边思考的效果。
例如我在制作《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课的多媒体课件时,就其中的第一目“戈壁升起蘑菇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看影片想一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爆炸成功的? 2、看影片想一想:原子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刚刚建立新中国的时候经济又非常困难,研制出来的原子弹后来又从来没有用过,你认为我们国家当时有没有必要研制原子弹? 3、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通过幻灯打出字幕)。
4、看影片想一想:假如当时你是研究原子弹的一位工作人员,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5、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为研制原子弹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看几位科学家照片)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6、“两弹元勋”和“诺贝尔奖”,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7、围绕核问题,国际纷争不断,你知道有哪些?
8、站在伊朗、美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立场上,你怎样看待许多国家的核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以两种方式和多媒体情境结合起来,一种形式是学生先看影片提供的丰富翔实的材料,一边看一边思考,然后通过思考或活动来解决问题。另一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打印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最后以多媒体形式来展示答案,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以问题为抓手,结合多媒体情境,形成知识、能力、情感递进的有层次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
把问题和多媒体材料尤其是影视材料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一堂课下来只看热闹,缺少思考的缺陷。问题对学生起了引导的作用,多媒体材料又在很短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情感面,视觉强有力的冲击带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经久难忘。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又能听,这种多途径的获取知识比教师单一的讲解强得多,问题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随时的看着问题进行思考,避免学生听不清或者对问题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现象。
二、把对活动的体验和多媒体结合起来。视频、音乐和图片等材料同时也可以和学生的活动相配套,通过学生进一步的体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升华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活动要和多媒体材料紧密结合。在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材料,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材料之后进行活动。学生的活动一定要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关键点安排学生的活动,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活动。这是一堂课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另外,学生的活动要多样化,如果一堂课或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运用少数几种活动形式,教师的招数太少,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同样列举我在制作《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课多媒体课件时,设计的多种多样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在活动中感悟历史:
1、猜谜:请学生猜三个迷语:戈壁升起蘑菇云,“东方红”遨游太空,倚天神剑显国威中的“蘑菇云”、“东方红”、“倚天神剑”分别指什么,引出本课知识结构 2、辩论:
(1)中国需不需要研制原子弹?(学生看完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和中国研究原子弹背景的视频后辩论)
正方:中国需要研制原子弹 反方:中国不需要研制原子弹(2)“两弹元勋”和“诺贝尔奖”,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在看完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视频后辩论)3、角色表演:
(1)如果当时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言人,请你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下面的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站在伊朗、美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立场上,你怎样看待许多国家的核问题?
(3)表演海军司令借船的故事,由三位同学分别表演海军司令,船老大、警卫员。(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在海边借船为背景图片,将故事文字内容投影在背景上)4、听音乐,写感想: 听《东方红》,想象当时中国人民的心情,写出你对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感想,然后请多位学生高声朗读自己写的感想。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5、看图片,起名字:
师:中国的海军、空军装备了先进的导弹,加上地面导弹部队,现在请大家分别给这几支部队起个响亮的名字。
生:起出各种各样动听的名字,如:长空导弹部队、雄鹰导弹部队、海豹导弹部队等等。
6、写信:
收集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的资料,联系美国侵略伊拉克的理由,写一篇“避免核战争,让人类永远和平”的文章给联合国秘书长。附:联合国秘书长的电子邮箱、(annan@un.org安南个人信箱)传统的历史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教师的活动占上课时间的60%——7 0%,甚至达到90%以上,使学生经常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这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智能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在北师大版新编历史教材中,每个单元专门设置了活动课,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的活动贯穿到每一课每一目,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充分的活动,变传统教学中的以讲为主、以练为主、以问为主为多媒体教学下的以动为主。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材料选取最佳的活动方式,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历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说,一堂课的效果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教师选取的活动形式是不是最佳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同一内容设计多种方案,然后从中选取最佳的方案。
因此,上好一堂多媒体课,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备课:首先根据课标和教材设计问题链,其次根据课标和教材搜集视频、音乐和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第三根据问题链和多媒体材料设计最优化的学生活动。最后才是将三者整合成完整的课件。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另外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以视频为主,图片为辅,动态的视频具有形象生动,容量大等特点,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大化的信息量,视频提供的信息量比图片提供的信息量要大的多。
2、视频和图片一定要选择与新课标及课本密切相关的内容、能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内容,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可以突破教材,根据现实和热点来设置问题、来采集多媒体材料。
3、视频要短小,如果视频时间过长,会冲淡教学效果,变成了电影课,而不是历史课,因此有必要运用专业的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
4、视频、图片以及音乐的采集,需要教师能熟练的运用网络技术,通过百度、一搜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内容,选择其中最能表现课文内容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学校的资料室查找教材的配套资料,如《百年百事》,《世纪中国》以及相关人物事件的VCD,还可以把许多历史题材的影片平时保存下来,并根据课文编号排列。
当然,如果新教材编写组能给教师提供每一课的多媒体资料库,特别是视频的素材库,或者提供非常专业化的课件,并且允许教师以提供的课件为基础,对课件的素材进行添加和改动,将极大的节省教学成本,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不具备条件学校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让教师站在一个全新的多媒体的平台上来实现新课标。我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的历史教学必将产生更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