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教案五年级
《桥》教学设计
执教:市一小 张燕
一、教材简析
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读法
学法:读思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走进典型环境
1、师:齐读一次两遍(咆哮 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跳舞 狞笑 放肆 惊慌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乱哄哄 发抖 呻吟)
2、师:很多事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事情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3、看视频,说一说能到联想页面上的那些词语。
4、师:刚才大家说到的都能结合当时情景来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那桥这篇课文中,也有对文章环境的描写,我们来看这些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自己读读,看看这些句子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5、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件)仔细观察这段的标点,你有什么疑问?(介绍短语的特点)
师:所以像泼像倒这两个短语成句等这篇小小说开篇的一大特点,这一大特点就奠定了全文都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急促、紧张、危险、这样的气氛中进行,这就是小小说的特定环境。
二、感悟人物形象
1、在这样的大雨中,山洪注定要爆发,在这样暴雨倾泻,山洪暴发的特殊环境中,人们有怎样的反应,主要人物—老汉又有怎样的反应?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师:大家品一品从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反应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3、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这样的慌乱中,老汉出现了!我们来看,人们和老汉的反应一样吗?(师生合作读,用心体会当时的情景)
4、师:此时只有一座窄窄的、唯一可以逃生的桥!看,这就是老汉!在这情急之下,老汉只能沙哑的喊话,从老汉的喊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5、老汉就这样不停地喊,在老汉的指挥下,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在撤离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看,老汉在干什么?(抓住揪和推体会老汉的品质)
7、在这场洪水中,老汉一直在喊,他喊起(“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当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时,有人提出异议,老汉用自己的行动揪出自己的儿子,他喊(“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当洪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木桥发抖,呻吟的时候,他喊(“少废话,快走。”)
8、老汉的声音还在耳边,可是洪水仍然肆虐着
洪水毫不留情第吞没了木桥,吞没了他的儿子,吞没了他自己(课件配乐)师: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世界,这座唯一的挽救村民求生之路的桥被冲垮了,被老汉推上木桥的年轻的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9、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起(全班读)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他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他儿子,泪眼朦胧之中
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 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深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
三、感悟内涵,升华主题
1、师:是啊,道是无情却有情,最是无情是山洪,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家人和自己,终于将村民们都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此时在人们的心中又筑起了一座怎样的桥折射着老汉的品质?把你想到的词写在书上(不徇私情、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这是一座()的桥!
2、此时这座桥是老汉的化身老汉的象征,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这座桥永远留在每个人心中,请大家再读课题—桥。
四、渗透写作方法
1、我们一起回顾这篇小小说的情节,课文为什么到最后才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色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让人既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起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种写法叫意外法。希望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在你的习作中,使你的文章内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请大家看黑板,桥这篇小小说,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再加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就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
五、作业
希望你们回家阅读《不可不读的中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桥》教案
鄂教版科学五上16.《桥》
教学内容:《桥》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等方面并不相同;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结合实验数据得出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不同、拱形桥的承受力最大的实验结论;
3.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教学重难点:
不同结构、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等方面并不相同。教学准备:
桥的图片课件,每小组准备10张硬卡片纸、一次性杯子、若干一角硬币以及两个同样大小的字典。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1.看到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纯真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修筑公路、铁路的时候遇到了河流、峡谷要怎么办呢?
2.对,我们会在河流、峡谷上修桥,许多地方都建有桥。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桥的图片,大家想欣赏吗?
二、图片展示,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桥的图片。
2.看完图片,同学们肯定已经大饱眼福了,那你们在生活中或是外出游玩时看到过桥吗?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样的桥? 3.老师这里有四座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关于桥,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2.这个同学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吗?就比如我们的红江桥是一座拱桥,风雨桥是一座平板桥。这两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桥的承受力是一样的吗?谁来说说你的猜想。3.同学们,接下来就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包括:两本大小相同的字典、一角硬币若干、直尺、卡纸,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4.请一组或两组学生上台演示讲解,5.提出疑问:我们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什么老师要强调桥墩之间的距离要相同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边做实验边思考。
四、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2.请五到六组展示实验数据
3.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获得了实验数据,结合老师黑板上板书的实验数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4.做实验之前,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还记得吗?(桥墩之间的距离要相同呢?)大家找到答案了吗?
5.除了拱形的桥面和平板桥面,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的形状的桥面吗?小组一起动手试一试。
6.这些桥面的承受力一样吗?咱们再动手试一试。7.学生得出结论,再次验证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不同。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七、作业布置
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关于桥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
八、板书设计:
桥
相同点:桥面、桥墩、桥孔
不同点:材质、形状结构(用途、位置等)
承受力:拱形桥图
>平板桥图
数据
数据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下册 桥 教案
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的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言:曾经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桥虽窄,却是村民们通往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黎明,这座桥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场怎样的灾难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句子读通顺,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小组汇报
(1-6突遇山洪、7-13疏导撤离、14-23桥塌殉职、24-27祭奠英灵)
三、感受洪水,引生入境
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并齐读:6个句子
这是一场(凶猛可怕)的洪水。
(1)选择一句你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说说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点评,指导读。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像泼。像倒: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下得猛。
跳舞: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死神在跳舞,这是死亡之舞!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狠恶毒的笑容。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放肆:毫不顾忌、任意作为
咆哮:形容洪水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都很简短,都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洪水的凶猛和紧张的气氛
小结: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刚才六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洪水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的(加重)。
(3)播放洪水短片: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板书:洪水)原本宁静的小山村受到了洪水的侵袭,此时此刻面对这么大的雨,这么猛的洪水,在场的每个人都有逃生的欲望,那么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
出示齐读:村庄惊慌了…….&人们跌跌撞撞地…….师:从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知道?惊慌失措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村庄正面临着什么样的灾难?
二、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当!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他是谁?(板书: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反馈交流
①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像一座山)为什么把老汉比作山?
②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站!(“盯”,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③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
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④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全班站起来齐读
⑤是呀,当洪水没过老汉的双腿,他可以走,但他——像一座山
当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时,他可以走,但他——像一座山像
当洪水爬过老汉的胸膛,他可以走,但他——像一座山。
(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临危不乱,这座“山”更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齐读。
课件出示:(板书:人们-惊慌失措)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①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不作声,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
(3)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①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心系群众)
②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③怎样才能读出老汉指挥有序的气魄来呢?自由练读
师:在洪水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师:咆哮的洪水滚滚而来,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我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师:是啊,咆哮的洪水不断地淹没老汉的喊话,但是老汉还是扯着嗓子,沙哑地喊话—— 师: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③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
二、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揪吼,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老汉在干吗?(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难道老汉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不是)哪里可看出!
当水爬上老汉的胸膛,他却(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在无情的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群众); 老汉作为一位父亲,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儿子); 老支书真是(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啊!
四、学习结尾,解决难点
①出示:最后一段,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新颖,为什么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设置悬念,震撼人心 ②师: 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了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座木桥已经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架了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心系群众、临危不乱、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文题目《桥》(板书:架起了一座生命的桥)③想象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什么呢?
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桥》教案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动。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一层,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第二层,老汉用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桥──“生命桥”;第三层,老汉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党群桥”。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开门见山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桥》。
二、词语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与人们的恐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大屏幕上的词语,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挡)朗读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让我们回到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切身感受一下,并把自己的体会在句子旁作批注。大屏幕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及其简短的字句,给你怎样的感觉?读出这突从天降的大雨、急雨。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势不可挡”是什么意思?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指名多人谈体会、朗读,随机点评。)
3.想不想看看这可怕的画面?(播放录像)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这是怎样的关头?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相机板书:生死存亡)
4.看看文中人们的表现,用线划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的?让我们钻进语言文字中间,读出人们的慌乱来。(齐读出示的句子)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生!
引读。此时,东面西面没有路。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相机板书:唯一求生)引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人们这样的状态,这唯一求生的木桥能不能助人们逃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再读句子)
5.过渡: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唯独谁例外?老汉早已先群众一步站在了木桥前。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自读课文第7~13自然段,从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感受深刻的字句,并把感受试着写在句旁。
2.交流:
(1)镇定的老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一个“盯”字,你读懂了老汉的心了吗?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相机板书: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板书:镇定)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说──(再读)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人们对老汉求生的期盼?“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
c“.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情况危急,必须有序:“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读出指挥者的镇定与果断。
(2)忘我的老汉。
a.透过老汉的镇定,你读懂老汉这个人了吗?“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此情此景,你读出什么了?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相机板书:忘我)这是一个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汉啊!(读句子)
b.过渡:我们继续用心灵感受这位老党员。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无私的老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过这些词语,你读懂老汉的心情了吗?读出老汉此时的焦急、恼火。
c.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了,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汉心中,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板书:先别人后亲人)谁能走进老汉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的一颗爱民之心?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这句你读懂什么了?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b.朗读: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加上老汉的表情、语言,再读。)
c.这一“推”、一“吼”,你读懂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老汉?(相机板书:先亲人后自己)
3.回归整体,再读感悟。
(1)让我们把“父亲”“儿子”这两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中去,再回顾一下木桥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2)小结(指板书):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他是个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四、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
1.过渡: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起)
2.此时,全村一百多号人却在安全的彼岸。同学再读一读课题,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板书:生命桥)
3.小结:老汉用生命维持着求生的秩序,用生命坚持着求生的顺序!请你再次投入地读一读课文第7~23自然段,读出老汉镇定的形象、忘我的形象、无私的形象(指板书)。
五、感悟老汉精神实质,理解“党群桥”
1.品读。
师配乐朗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3.比较:哪一句好?为什么?
(1)放慢了语言的节奏,更增强了悲剧的氛围。
(2)两个人啊!老太太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牺牲自己容易,牺牲儿子可是心头剜肉啊!这样的老汉,这样的党员,留给人们的仅仅是悲痛吗?更多的是什么?
4.是啊,这不仅是一曲悲歌,更是一曲壮歌!读出悲壮来!
5.情感升腾,精神永存。
(1)小练笔。
a.祭奠的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脆下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b.交流──(音乐起)
(2)揭示“桥”的第三层含义。
老支书就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优秀代表,这样的党员才真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相机板书:党群桥)
6.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座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永远记住老支书(指板书)──这样的人,老支书这样的党员。(音乐起)
《桥》教学反思
《桥》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应该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所以题目“桥”有着深刻的含义。也是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桥》是本组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不同于《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是通过典型事例来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桥》则是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体会思想感情的,领悟表达方法的。
在教学时,我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吴桃英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积累有特色词句,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的人格与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老汉每一个动作的内涵与精神。2.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也是一座生命桥。(板书课文题目)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选择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等。
4.学生汇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 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出示两组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① 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一句写得好,因为用形象的比喻贴切地写出了雨之大,山洪之猛。)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势不可当”又是什么意思?
(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读一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将承载一百多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危急。)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的,又怎么说的呢?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1)先让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在后面,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个村民的安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三 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课堂交流,老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的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老汉先村民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全村人的“拥戴”,老汉的威信在村民中“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到村民的“拥戴”呢?想象老支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回答问题。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老汉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后面去?(因为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请你写下来。
②朗读并交流学生所写的句子。
③我们可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老汉是村支部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但是,当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
多„„)
3.再读加深感受:选择第7~23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 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说、怎么做?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一个片段。参考题目如下:
《爷爷,我们想念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怀念您!》
《洪水退后„„》
五 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有所发现。
(1)巧妙地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六 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那为什么却用“桥”作为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