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设计:王延丰1 点评:赵兴龙2、胡源勇3
1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
一、概述: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4页第15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3.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三、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能自主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利用掌握的观察方法,观察比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抓住特点进行手写练习。 过程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不能让学生按着老师的预先设计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阅读拓展资源、特别是“加星”资料的阅读,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学校留言板的写作、展示、评价工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3.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学以致用,根据学生掌握的观察方法,指导写字练习,并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再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融汇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媒体,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从品读大量有关“仔细观察”的故事中,培养“只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的思维品质,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3.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学习记忆了生字词、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拓展阅读了“跨越式”阅读资源中“识字通”的内容,能初步感受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初步了解课文共描写了燕子妈妈和燕子有三次对话。为第二课时归纳主要内容,实现情感目标的跨越做好了准备。
2.学生是河北省丰宁三小一年一班的“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从一开学就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每位同学都有良好的识字基础,朗读基础,乐于进行手写表达。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喜欢提问,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
五、教学策略
1.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
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燕子既懂礼貌,又兴奋惊讶神态,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不同喜悦之情。
2.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学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六、资源准备
1.自制ppt课件
2.本节课中教师使用的资源是:“情境导入”、“生字复习”、“课文学习”、“ 资料城”、“写话练习”等模块。
3.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生字复习”、“课文学习”、“ 资料城”、“ 写话练习”等模块。
七、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看图说话:(3分钟)1.资源准备:课件中“创设情境”按钮(配乐描述)
师: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老师想让同学们和小燕子比一比看谁表现得更出色,敢不敢?
生:敢!
师:好样的!我们先来读一段文字,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
生读:小燕子听说西瓜好吃,就问妈妈:“妈妈,西瓜长得什么样?”妈妈说:“你现在会飞翔了,自己去看吧!”小燕子说了声“妈妈再见”,就飞出家门。小燕子可高兴啦!它想:这次,我一定要仔细观察(chá)。
2.过渡:
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告诉我,说你们生字读的真准,该轮它给小燕子出题了。燕子妈妈是怎样考小燕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作为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喜欢幻想,常常会把自己天真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拟人化的童话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以上导入情景。在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之后,进入复习环节。生字的复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我把生字编成了简短的童话,既体现了本单元主题中的自立思想,又为本节课“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主题做好铺垫。(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17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课文学习”模块
1.从问题入手,体现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文,然后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题)(1)燕子妈妈出了哪些问题?(用直线画出妈妈的话)(2)小燕子每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告诉妈妈的?(用波浪线画出小燕子的话)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细心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点,“进步”是文眼。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鼓励。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而且一次比一次观察得更仔细。
2.解读课本,深层感悟。(14分钟)(1)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谁愿意把燕子妈妈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2)学生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你说得对。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3)指导朗读。(重点朗读“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生自由读。师示范读。(生体会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同桌同学每人当一次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先精读妈妈的话,采用自由读,同桌互听互读的方式,教师示范读的方式,凸现难点。
(4)过渡:小燕子完成任务后每次回来都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学生汇报交流:
a.小燕子第一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 师:小燕子有所发现了,它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生大声朗读。
b.小燕子第二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师:小燕子又有新的发现了,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非常高兴!
师:你能不能用朗读的方式把小燕子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试试看吧。学生齐读。
c.小燕子第三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小燕子可真了不起,每一次的发现都不一样。它的心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呢? 生:小燕子更高兴啦!
师: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也越来越亲切。师范读句子。学生模仿读。
(5)学生把三句连起来对比着读读。
(6)师生共同进行分角色表演。师演妈妈,生演小燕子。
(7)师:小燕子妈妈太高兴了,所以,当着大家的面,它就夸奖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生讨论交流:燕子的观察角度在变化,一次比一次有难度,一次比一次观察得仔细。(8)师:燕子妈妈感觉到小朋友跟小燕子一样聪明能干:同学们说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我觉得,我们比小燕子更棒!不信,你就仔细观察图或看看书中的第一自然段,也许你还能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呢,赶紧找找看!
引导发现: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冬瓜硬,茄子软等特点。
设计意图:品读小燕子的话,采用分句品读的形式,充分体会小燕子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明白小燕子的观察角度在发生变化,一次比一次详细、认真。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就应该点题了。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讨论,为什么燕子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中回顾了全文。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目标的大幅度跨越,达到移情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意识,同时也为深化主题,我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或看书第一段,去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为总结升华推波助澜。
教师小结过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资料城看看吧!
(三)内化情感,拓展阅读:(10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资料城”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1.请你读资料城中 《大自然的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2》、《谁说得对》、《苹果落地》读完的同学接着读71页的《科学的种子》和76页的《壶盖为什么会动》。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1分钟)
2.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3.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2首通俗易懂、富于童趣的小诗、2篇科普故事,2篇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去阅读,并且用“必读”和“选读”两种方式对阅读内容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材来体会认真仔细观察的重要,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四)写话练习,评价交流。(10分钟)
1. 资源准备:课件中“写话练习”模块。
学生进行写话练习。(8分钟)
师:是呀,只要认真仔细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我们眼中的事。(出示写话内容)
(1)想一想你熟悉的一个人或一种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2)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水果,写几句话。(提示:可以选择一种水果写一写。也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写一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作品交流。(1分钟)
2. 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1分钟)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习作了,课后大家还可以互相欣赏,相互点评。孩子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学生懂得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之后,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两方面写话的素材:
1、仔细观察你喜欢的水果,写几句话。(可以选择一种水果写一写。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写一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比如爸爸、妈妈、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手写水平,体验写作的成就感。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谈收获,就是再现主题,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篇:教学设计方案
《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周岳
一、概述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的内容。作为PHOTOSHOP的应用提高阶段,本单元主要利用多种图片处理功能制作邮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制作邮票的版式,并没有涉及到制作完整的邮票。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结合上节课内容所做的第一个邮票实例。从这节课开始,逐步通过各种PHOTOSHOP的功能来制作多种邮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滤镜的作用。理解混合颜色带的含义。熟练使用滤镜制作一些特效。使用混合颜色带将前景色与背景色分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掌握对新知识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环境保护,有意识地从生活习惯做起。
通过图像来表达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大部分学生对使用PHOTOSHOP修改图片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其他的PHOTOSHOP的操作,具备了一定的PHOTOSHOP操作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竞争策略以及教学组织、管理、授递策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学习资源
1、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完成2、为学生提供多幅图片素材
3、学生准备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国家的“限塑令”导入环保话题。展示几幅环保方面的邮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图片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使用滤镜和混合颜色带来完成被污染地球的修改。教学思路:吸引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新授
教师:播放该图片制作过程的演示动画。
学生:观看演示动画
教学思路:形成制作的初步概念,便于学生自学
3、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借助教材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较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自主完成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体现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
4、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到前边进行汇报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议。
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汇报操作。其他同学观看和评议。
教学思路: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并让其他同学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加深印象。对于重点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
5、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着重演示易错的部分
学生:自我总结本课得失,完成本课练习内容。
教学思路:对本课一个纲领性的总结,让学生在最后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第三篇: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 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它是重要的基础知 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 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学习者分析
初高中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高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 来越广, 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 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 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认识计算机 系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2)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以及存储的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 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及处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作用以及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常用硬件设备。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五、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自己的途径准备收集关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老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等)
先用简短的语言引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的讨论活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计算机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的概念,引导学生自我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从“计算机只有硬件不能工作”引出软件系统的组成。最后归纳出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 结构并小结。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用途的问题,例如:同学们通常使用计算机做什么呢?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 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它是由一组设备组装而成的,将这些设备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协调运行,故称之为硬件系统。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五个部分。
(1)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2)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内存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后容易丢失数据;可以随时读写。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仍然能够保持数据;正常使用中,只能读不能写。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把原始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有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出,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等。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就是各种程序的组合,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程序等。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如:Qbasic语言、C语言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括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等。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软件、Adobe软件等。杀毒软件,如:瑞星、360卫士等。下载软件,如:迅雷、网际快车等。
3、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1)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没有计算机。
(2)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的存在就毫无价值。
(3)硬件系统的发展给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的发展又给硬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对其修改补充
学生通过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先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再由老师加以修改和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形成性评价试题
1.与外存储器相比,内部存储器的特点是______。
A.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B.容量大、速度慢、成本高
C.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D.容量小、速度慢;成本低
2.存取速度最快的是______。
A.CPU内部寄存器B.计算机的高速缓存Cache
C.计算机的主存D.大容量磁盘
3.______不是图像输入设备。
A.彩色摄像机B.游戏操作杆
C.彩色扫描仪D.数码照相机
4.与3.5英寸软盘相比,U盘的优点是______。
A.体积小、容量小、速度快B.体积大、容量小、速度慢
C.体积小、容量大、速度慢D.体积小、容量大、速度快
5._______用于把摄影作品、绘画作品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而对这些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管理、使用、存储和输出。
A.打印机B.投影仪
C.绘图仪D.扫描仪
6.CPU主要由运算单元(ALU)、控制单元(CU)、寄存器和时序电路组成,对指令进行译码的功能是由______实现的。
A.运算单元B.控制单元
C.寄存器D.时序电路
第四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者:吉林七班胡翠翠
单
位: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幼儿园
一、活动名称:会动的小雨滴
二、活动领域:艺术
三、活动班级:小班
四、指导老师:胡翠翠
五、活动目标:
1.学习体会滴管绘画的美术形式和乐趣
2.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情感
六、教学重点:滴管绘画的方法
七、教学难点:滴管绘画的方法
八、设计思路:根据《发展指南》五——艺术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由此根据小班的幼儿年龄段,喜欢感受和发现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对动感的颜色和鲜艳的物品感兴趣,以此设计了会动的小雨滴,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的表现方式进行模仿或创作,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九、活动准备:调制好的各色颜料、贴有花、草、云朵的画纸若干、滴管若干、盒子若干
十、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5分)
故事导入:太阳公公照得小花、小草热烘烘的,都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头儿。小花、小草齐声喊着:“
我渴,我渴,好渴啊!”太阳公公说:“别急,别急,我请来了云姐姐帮忙,她带来了许多小雨滴给你们。”顽皮的小雨滴一个接一个地从云朵里跳出来,好像各种好喝的果汁一样,一点一点地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小花、小草又开始开心地、欢快地唱着歌儿了。
教师用滴管绘画演示,拿起画纸的上面两角,使小雨滴一点一点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会动的小雨滴》。
(二)活动安排(12分)
1.认识绘画工具——滴管
认识滴管工具,使幼儿知道除了画笔以外,还有很多绘画工具和形式,产生的效果也是各有特色的。
2.掌握滴管的使用方法
给每位幼儿发一支滴管,请幼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滴管的气囊部位,将里面气体捏出去一部分,然后将吸口伸进颜料中,轻轻松开气囊,这样颜料就被吸进滴管里去了。(教师规范并放慢示范动作,并对个别气囊没有捏出气体的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作画,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⑴利用废旧的橡皮泥盒子盛装各色调制好的颜料,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作画。(要求幼儿取颜料时候,一个一个地进行取用。)
⑵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作画氛围,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艺术感受。
⑶请幼儿在贴有小花、小草和云朵的画纸上,用滴管自由地滴上颜色。当幼儿将各色颜料都在画纸上滴好时,和教师一起捏住画纸的上面两角,将画纸轻轻地、慢慢地立起来,(一定要强调动作的轻和慢)就会发现小雨滴从云朵里缓缓地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面去,感知真实的小雨滴就是这样从天而落的。
(三)活动结束(1分)
小花、小草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帮助,喝到了你们做的“果汁”,他们又开心地唱起了歌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十一、活动延伸:(2分)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如果你们是小花、小草,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会对帮助你们的人说些什么话呢?(体会被别人帮助的感恩心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识字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提高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看图识字、识词,读好韵文
难点: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丽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方法手段
图文结合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认读生字,诵读词串,并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初步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碧、峰、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激情导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三)教学过程:
1、画面激情导入: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我们国家的XX区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广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赏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处就是漓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游轮,到漓江上观赏一番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串,说说哪些词串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的?
(2)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秀峰、倒影、骆驼”的朗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读检查。
(4)齐读
(四)教学意图:有的放矢,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同桌检查,做到人人过关。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学习韵文
二、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行词语:
1、我们的游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呀!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碧水:
a、学生交流
b、师: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c、我们文中是用“碧水”一词来写漓江的水美,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漓江的水的,大家来听听,想想它写了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齐读
(2)秀蜂
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师: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谁来读?齐读
(3)倒影
师:水美、山美,碧水倒映着请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
3、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二)第二行词语:
1、我们的轮船继续前行,听,耳边传来了动听的歌声,我们循声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对歌
榕树
壮乡
3、学生看图交流对“对歌、榕树”的理解
3、师补充简介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4、少数民族的生活是那样多姿多彩,谁愿意带我们去看一看,读好这组词。
(三)第三行词语:
1、走出了壮乡,轮船渐渐驶进群山之间,这里的山真有趣呀!师配乐读第三行的词。
2、交流:看到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骆驼
笔架
4、这么有趣的山峰,谁想读?
5、其实桂林还有很多各有特点的山峰,师介绍:看,这座山多像一轮弯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这座山上,你仔细数一数的话,能数出九匹马呢;再看这座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它就是彩叠山……
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桂林的山的,想不想听听,山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四)第四行词语:
1、我们的行程即将结束了,眼前又出现了一幅画,自己读读第四行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读词语
3、看图交流了解:鸬鹚
3、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这组词。
(五)总结指导读好韵文
1、(出示配乐画面):无论是晨曦、白天、还是晚霞当中,漓江两岸的美景都是如诗如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这美丽的画卷,识字2用了12个词语就把它们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这篇韵文
3、自己先读读,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下节课要请他来当小导游,带我们去游漓江。
四、教学意图:
根据每组词的难易,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词意,带着理解和画面读好词语,同时也注意对整篇韵文的朗读指导,给学生课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块中尝试补充了与内容有关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有机地结合使用,让学生由词的感悟过度到对篇章的赏析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美。
板块三
(一)教学内容:指导书写“碧、峰、影”3个生字
(二)教学目标:会正确、美观地书写这3个字。
(三)教学过程:
1、碧
峰
影
2、观察字形,什么结构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5、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四)教学意图: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临帖,把字写美观。
作业设计:
a类:完成《习字册》。
b类:背诵词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提升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练习说话
(二)教学目标: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词串。
(2)齐背。
2、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真是百看不厌。谁能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再次去饱览无限美好的风光?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词串说几句话。
3、小组内进行小导游演说比赛。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
(四)教学意图:延伸性学习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导游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
(二)教学目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三)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读一读,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2、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3、师示范,重点指导“鼻、廊”的书写。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四)教学意图: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作业设计:
a类:1、继续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
b类:选择一组词串写几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欣赏配乐图片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典型庆祝方式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节日和习俗?用轻音乐,为的是不破坏本课力图要营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张图片让学生说一张确实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说要热闹的多,但是实在不忍心这样的课一开始就这么吵吵嚷嚷!
二、生字词教学读读写写用用双基落实做到实处
三、默读课文感知
问:课文包括哪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选择你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大声地朗读(尊重学生的朗读喜好,这样也许效果会好点。)
问:这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
1、对同中存异的端午风俗的喜爱;
2、思乡爱乡为故乡自豪;
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课件用超级连接,可以随着学生的思路走,当学生说到一点的时候再追问一下,带动所有的学生思考。把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发挥出来。提到1时问学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风俗是什么?他家乡特有的是什么?用图片展示。提到2时让学生找寻具体的句子读出情感并展示作者以思乡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提到3的时候让学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迹,同时体验自己的生活。
这个环节过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介绍作者的作品特点
他长于江南,定居于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让学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各有特点。
五、引用汪曾祺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品味课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点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学生应该很快就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构思,笔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语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这点可能学生很难苟同,那么就用一段话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是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引导学生去领会去寻找让学生在课文寻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时让学生去找寻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要告诉学生一种在平淡中寻找真情趣的生活态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从而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读一读比一比(把它替换成较一般的表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学会欣赏作家的语言。
七、配乐快速欣赏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领会了一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品语言风格,和构思的方法后,静静地欣赏,我觉得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何况选择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后加以总结:作者的文章传达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读一读他的散文品一品这两个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林海》是老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林海》是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并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温故求新
开课就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体会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用导语过渡到本课时内容:眼前的景物证实了兴安岭这个名字悦耳,让人感到亲切舒服。现在老舍置身与兴安岭,看到了山岭、树林、野花,他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请看课后思考·练习1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相信学生,扶持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景物,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的要求自学,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批注。然后在六人小组里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说说自己读的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听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进行补充。还用你既然那么喜欢大兴安岭的山岭,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来。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等话语鼓励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3、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通过分男女生读、自由朗读、齐读、变序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中,逐步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导语通过学习,你收获一定不小,现在很想让大家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那么请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作者笔下的岭、林、花特点明显,是采用了比较、比喻、拟人等多种描写手法,才使景物显得生动形象,感情表达真实的。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我把课后出现的两个句子用小黑板抄写下来,并将与之比较的句子同时出示,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比,体会到比喻、拟人等写法可以是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5、鼓励探索,培养求知
课文中有一些空白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填补空白,我在课前要求预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知识空白点,并通过上网、查找工具书等收集有关资料。如云横秦岭中关于秦岭,大兴安岭林场的综合利用的方式等的资料。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补充。
五、精设板书
为了体现《林海》这一课的特点,我在板书的设计上颇费心思。我设计了引导学生先抓住作者三个亲切舒服这条思路,贯穿全文,构成体系。再引导学生把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思路凝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上线条表现出来。使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显而易见,作者的真情实感凸现出来。
总之,我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将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中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林海》一课的学习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1)
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
认清字形:倘
敞
筝
挣
睁
(3)
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
(4)
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4、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2、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
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86—87页,认识整万数。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了万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记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进一步完善数位顺序表。
2、联系实际生活,感受整万数的含义,体会价值,会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3、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数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数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哪里人?你们了解太仓吗?下面来看看老师带来的一组有息。
显示: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为八百二十三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五百三十七平方千米,全市辖7个镇,一个开发区,总人口约四十六万。我们史称“天下第一码头”的太仓港,在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建成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泊位8个,年吞吐能力达到二百四十万标箱。
师:在这一组信息中,有一些数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你能写出来吗?那这里的四十六万、二百四十万是多少?怎么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新数[板书:认
数]
二、新授
1、[师出示“计数器”画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计数器)我们都知道在计数器上用一些珠子可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那你知道在某一位上最多摆几个珠子?为什么?(板书:满十进一),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样一个拨数的规则,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拨数的游戏好吗?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计算器,用圆片代替珠子,准备好了吗?请拨出第一个数字3,动作真快,请拨出第二个数字30,再请拨出第一个数字300,我发现有的同学们已找到了拨数的小巧门动作更快了,那请你拨出第4个数字,告诉老师你拨的是多少?其他同学跟他一样的举手。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刚才拨的4个数大小一样吗?可同学们用的珠子的个数是一样的,都是(3个)那不同在哪呢?(数位不同)是的,同样的珠子拨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记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师:既然同学们已找到了拨数的规律,那猜猜看第5个数字是多少?(30000)(师板书30000),请仔细观察这个数,你手中的计数器有几个数位?你呢?那你能想办法拨出这个数吗?认为能的说说看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困难是因为珠子不够吗?如老师允许同座合作话,能想办法表示出3万吗?(合在一起)那看一看,个位上的3怎么能表示3万呢?这个新计数器有问题吗?那怎样修改?(改成万,十万,百万、千万)。改完了吗?你们手中是一个计数器还是两个计数器?改时有什么窍门吗?说明这些同学不但知道了新的记数单位,还知道它于原来的记数单位对应。同学们请看,虽然我们初步接触了这些新的计数单位,那么这些计数单位有多大?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通过拨珠数数一起来体会。我们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在万位上拨上一个珠子这是多少?(依次摆到10个,向十万摆一个珠子)因为(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同样的方法摆珠子。板书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千万),通过刚才的拨珠我们发现“满十进一”的规则在新的计数器中同样适用。
师:好同学们刚才学的特别认真,通过在计算器上用珠子拨数,我们已经认识了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它们是齐读“万、十万、百万、千万、,并且知道(读板书“一万就是10个一千、十万是10个一万、一百万是10个十万、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那么,与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顺序表又该作怎样的调整呢?[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根据学生的叙述逐步出示],我们把数位顺序又做了一次拓展。新的数位和原来的数位也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我们把新的数位看成一个组,原来的也看成一个组,把新的和万有关的一组叫做“万级”,原来的四位就叫做“个级”。同学们,记数单位拓展了,数位顺序表也拓展了,我们利用新的记数单位和新的数位顺序表去认识……(更大的数)
3、读、写整万数
师:同学们现在能不能解决刚才遗留下来的问题吗?那我们先拨四十六万,怎么拨?请一位同学上来拨,让其他同学判断,问:你们怎么看出是四十六万?有同学拨在个级上,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说说个级上的46表示46个什么?万级上的46表示46个什么?你能对着写下来吗?个级上一个珠子也没有,为什么要写四个零?同法拨、写240万、增加一个7020万。同时指出:不但个级上的零要用来占位,万级上一个珠子也没有,也要用领来占位。
师:观察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个级都有四个0)这些数我们称之为“整万数”。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整万数。(补充课题)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既然你们已经找到写整万数的规律,老师考考你,看能不能很快写出老师报出的数。(依次报85、85万、805、805万、8005、8005万8050、8050万。)观察(出示这一组数)每组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在写整万数时,可以先把万级的数字写好,再在个级添上四个零。
师:那万级的数写时有规律吗?(和个级写数的方法相同)
师:现在把我们写出来的数读一读。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几?先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只要读出万级的数,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指出:为了方便读数,我们可以在万级的后面加上一个逗号。
四、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到课的开始,(课件演示)我们第一个数字拨了3,第2个数字拨了30,依次拨了300、3000、30000、300000、3000000、30000000那猜猜第9个数字是多少呢?就这个计算器能拨出第九个数字吗?又该怎么办呢?这些知识将在后面学习中再去研究。
第五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一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三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五彩池的录像、图片资料以及音乐磁带。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一)借助学生旅游经历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到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旅游胜地去畅游一番,领略她独特的风姿。我们的目的地是哪儿呢?对,就是---五彩池。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一)回顾预习,准备交流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现在请你再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二)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意图: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体现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
(三)梳理叙述顺序
我们先看大家读懂的内容,这些内容分别和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有关?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文叙述顺序:位置
水池
池水
成因
在人间
(四)确立学习目标
通过刚才的汇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对2、3、4自然段的内容感兴趣,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几部分,看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
意图: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是学生预习是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理解重点句
根据学生汇报预习的实际,重点理解“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
①
刚才有同学提出对文中的这句话不太理解(出示句子),哪里不理解呢?
或: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比较难理解(出示句子),老师不太明白,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②
如果这句话这样说:“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出示句子)大家感觉怎么样?
③
那加上“好像是铺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又怎样?
④
渲染:同学们知道吗,根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池的水池总共693个,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璀璨的宝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意图:通过换句对比,淡化内容的分析,着力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美。
师生接读
刚才,我们读出了五彩池的水池很多、很美,这些像宝石一样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读后面的几句话。(读到最后一句话,教师有意多读“还有的像……”)
揭示省略号
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教师借机追问:还有没有啊,同学们?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多数学生会注意到句尾的省略号,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抓住句尾的省略号,感受水池的千姿百态。
启发想象,训练语言运用
同学们很会读书,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现在,就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哪些形状,会像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有的像……”来说一说?
学生运用比喻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象。
意图:借助理解省略号的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一方面使学习标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运用训练四者有机统一。
是啊,水池的形状可真多啊,有些可能是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读文想象
现在,谁愿来当一回小导游,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欣赏录像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五彩池是什么样的?(播放五彩池录像)刚才,有些同学不由自主地发住了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象读出来?放开声音尽情地读吧。
意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采用听、看、读、想象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情感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水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池水的颜色又怎样呢?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看你又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感受。
总结渲染:是啊,池里的水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池水啊?同一个水池里,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多么不可思议啊!
朗读训练
①能通过朗读把池水的美丽神奇读出来吗?自己先试着读读,你认为怎样读能够表达你的感情就怎样读。
②学生自由练读。
③哪位同学愿意配上音乐读给大家听。(谁想读谁就可以加入)
比较发现
同学们,现在请你仔细看这段话,(出示缺少“更”字的第三自然段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5再认真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没有这个“更”字行不行呢?为什么?
(没有不行。有“更”字,可以看出作者在看到漫山遍野的水池时就已经感到惊奇了,而在看到五彩斑斓的池水时惊奇的程度更深了。)
意图:“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字,是因为通过“更”字能使学生联系前文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进一步感受池水的神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提出问题,自学解决
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自学交流
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有哪几个,在文中标上序号。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
意图:关于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学生感兴趣,理解也无难度。放手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符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汇报讨论
刚才谁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能不能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
方案1
①
学生找出了4方面的原因:池底长着许多形状各异的石笋;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的照射;池边树木花草五光十色的倒影。
②
你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把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到了,祝贺你!同时也说明你所在的小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羡慕你!
方案2
①
学生找出了原因,但未找全。
②
这是你们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呢?
③
就其他小组补充的原因讨论。
例如:想一想,石笋上如果没有这层细腻透明的石粉行不行?
④
看来,这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啊!现在请你(第一个学生)再把4方面的原因完整地说一说好吗?
⑤
你看,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同学们的帮助,问题就解决了。今后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要这样解决。
意图: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来解答,体现学生由开课之初的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自学、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切实体现教学为学生的需要服务的教学思想。同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切实发挥作用,使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得到充分体现。
四总结全文
(一)比较不同,强化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说说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可引导学生从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现实与传说等角度谈理解。)
(二)激情朗读
是啊,现实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对于作者“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的感叹,你有什么理解?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回顾一下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自己解决了一部分不懂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像五彩池是怎样形成的?池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石笋上怎么会凝结着一层石粉等等,我们课上不可能解决了,同学们可以在课下通过各种渠道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这儿,老师向大家推荐《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课下可以传阅一下,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意图:对于学生感兴趣而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等渠道自己解决,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内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投入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中去,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
六课后练习
(一)背诵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大家想不想把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象和文中优美的语句留在脑海中。课后练习要求我们背诵课文的2、4自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试着背一背。
背诵第2自然段:教师引背,引导学生边背诵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
背诵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按照四方面原因的顺序背诵。
意图:在落实课后练习要求的同时,指点学生背诵的方法,并以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二)仿写比喻句
这篇课文中有不少打比方的句子,请同学们把以下三个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出示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三个句子进行填空练习。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的样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想得好,填得妙。
①
晚上,天上的星星好像
②
空中的云朵形态万千,有的像
……
;有的像……;有的像
……
;有的像
……
你还能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吗?试着写一写。谁愿读给大家听听?
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读到打比方的句子,同学们要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这样能使我们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作文的时候,试着运用这种描写的'方法,你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意图:恰当运用比喻句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前面理解课文的环节中,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和想象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所背诵的段落中也多处运用了比喻。此项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句,使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得以落实,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位置
四川松潘藏龙山
水池
漫山遍野
五彩池
池水
同
不同
美丽神奇
原因
①②③④
在人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了解后裔与怪禽猛兽等斗争的过程中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3.积累,背诵《后裔射日》
教学难点:
了解后裔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纵麑,谁来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交流《淮南子》里面不仅收集了许多带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还有许多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后羿射日》课件出示
2.学习新课:
(1)听老师读,你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同时注意老师在哪个地方停顿。
(2)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老师发现这些字很难读,老师把它拿出来,大家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3)生字读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熟,自读3遍,找同学起来读。(指名读)
(4)小组合作读准字音。展示读。
(5)课文读熟练了,尧之时,发生了什么事?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是什么吗?(交流)对,它们是一些危害人类的东西,来咱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6)当这些怪禽猛兽危害百姓的生活时,尧是怎样做的?谁来读有关的句子。
(7)后羿为人类做了那么多,你想对他说什么?(交流)
(8)这个故事发生在上古时期,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时候,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便赋予他神话色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勇敢和智慧!
(9)让我们带着读祖先的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3、积累、背诵课文
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能背诵。交流展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现在,人们在战争的时候,用望远镜来侦察敌情;研究天文的时候,用望远镜来观察天空……(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主编《新世纪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四册《望远镜的发明》)
师:这段话中讲了望远镜的哪两个用途?
生:侦察敌情,观察天空。
师:侦察和观察各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它们能混用吗?
生:侦察和观察都有看的意思。
师:对,但观察是不是就等于看?(教师看向窗外)我正在看窗外,能说我在观察吗?
生:不能。
师:我这里有一个文具盒,但不知什么原因打不开了,请大家讨论一下,谁能用这个文具盒做道具,将观察的意思表演出来?
(学生讨论)
一生上讲台表演:他拿着文具盒,试图打开,试了几次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他将文具盒凑到眼前,仔细地翻来覆去地看……
师:这位同学看文具盒多——
生:仔细啊!
生:他就是在观察。
师:你说对了一半,观察有仔细看的意思,但仔细看还不是观察,请同学们再想想。
生:他想把文具盒打开,他是有目的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观察的意思?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仔细地看。
师:谁能用观察说句话?
(生练习说话略)
师:侦察,一般在什么时候用?
生:侦察敌人的情况。
师:假如我们教室的不远处就是敌营,谁上讲台表演一下,侦察敌人正在干什么?
一生表演:他走到教室门边,悄悄将教室门打开一条缝,用手作望远镜状,从门缝向外望去……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众生鼓掌)(师问表演的学生)你为什么不把门打开来侦察?
生:那样敌人就会发现我了,侦察时不能让敌人发现。
师:对极了,现在谁能说说侦察与观察有什么不同?
生:侦察是悄悄进行的,不能让别人发现,要偷偷摸摸;而观察可以大大方方,不需要躲藏。
……
简评:准确理解和辨别词意,有助于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理解“观察”一词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层层推进:看——仔细地看——有目的地仔细地看,可谓水到渠成。整个教学片断,教师就地取材,学生两次表演,化抽象为具象,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切理解了词意,更明确了两词存在的差异。没有呆板的死记硬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可见,运用多样手段,创设有效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12小节,“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哪儿……哪儿……”“很快)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不管……不管……总是……”)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三、展示反馈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小节: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x工作,妈妈也在x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x工作,你们知道吗?”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x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
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x去,你们知道吗?”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x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x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x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小节,读后讨论: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小节。
四、点拨提升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五、当堂检测
写几句话,夸一夸想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作业
1、造句: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
2、小练习册
板书:
3白杨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教学反思:
优点:我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时,学生明白了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巧妙。很不错。
不足:小练笔中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引用课本中的词句上,自己不发挥。
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多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能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珍珠鸟》。
师板书课题:
珍珠鸟
(教学需要真实,公开课同样如此,我们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有时不必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珍珠鸟图问:
这就是珍珠鸟,你们见过吗?那么通过预习,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珍珠鸟的家乡在澳洲东部,这里鸟语花香,是个人间仙境。珍珠鸟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同时又有些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
2、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为珍珠鸟精心做巢;小珍珠鸟非常可爱;小珍珠鸟跟我越来越亲密。
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
4、对学生预习进行评价。
(引导中年级学生从预习入手,初步感知课文,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沟通起来,同时紧紧围绕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1、根据老师的板书,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段(1~2节);
第二段(第3节);
第三段(4~7)节。
2、请同学按照每段大意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还指导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如用它来替代前面讲到的相似内容,这正是四年级练习1中的一个训练点。)
四、讲读1~2节
过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的?
1、讲读开头第一句话:
⑴
媒体出示: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⑵
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讲读后面的内容:
过渡:我对珍珠鸟是如此喜爱,接下来我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呢?
⑴
讲读我为它们做巢:
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这是一个()的巢()。
⑵
讲读我把鸟巢挂在窗前:
我为什么把鸟巢挂在窗前?
3、小结:
我珍珠鸟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齐读。
五、教学生字
过渡:在预习时,老师布置大家自学生字新词,大家学得怎样?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2、出示生字,找出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这样的设计是从这篇课文生字的特点来考虑,像拨和拔是非常有必要讲的。)
3、组织交流,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一教时的设计思路正确,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师的指导到位,真实、扎实、朴实在课堂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质量的宗旨,我设计执教了《珍珠鸟》的第一课时。课上完了,思绪却久久不能平息,因为这堂课带给我的思考真的不少。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是我这堂课的最大的收获。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渔才能获鱼,而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我在课堂上,用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一问,引导学生读书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渗透了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分段方法。接着,我顺势请学生按照板书的每段大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重复罗嗦的语句进行删减,在有跳跃的地方添加适当的词句,很自然地渗透了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求实务本,扎实训练是我这堂课最实在的收获。在讲读1~2节时,我敏感地抓住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通过让学生说表示高兴的词语,顺势引导学生运用这已有的感知来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读得兴致盎然,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对鸟的喜爱之情。接着通过读中悟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的巢:()。这一训练,既归纳了学生对文本的零碎的感悟,又有了总分句式的训练。然后又带着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关键字词竹条编成、一卷干草、垂蔓蒙盖、挂在窗前等来体会作者对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我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需要锤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发言)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兰)
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读题)
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读)
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毛毡
镶嵌
模样
羊圈
牛犊
骏马
牲畜
公爵
吆喝
呼噜
哞哞声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生间交流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怎么读?指导朗读)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说)
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再去欣赏一下荷兰美丽的风光吧。
五、小练笔
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也学会了许多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
1、这就是真正的新桥三小!
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桔园。
板书:
22、牧场之国
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国
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的天堂
静谧恬美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