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
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分析
(一)导入新课
由2011年《考试说明》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导入“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的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演示】“学习目标”
(三)题例1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2)挖掘景物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题例2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学生上黑板答题。
(2)【教师评讲】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3)【教师设疑】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
(4)【学生讨论】要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5)【教师总结】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契合点”。
(6)针对主题归纳不全面的问题,教师引导:该诗分两层,分别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小松和时人两个角度言志。
(7)【教师小结】主题归纳注意多角度。
(8)教师引导: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不久就因重病而死。
师生明确: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从两个方面归纳)
(9)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例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教师设疑】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如何入手?
(2)【学生回顾】
A、咏怀的对象
B、咏怀的媒介:主观、客观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 诗歌鉴赏题解答技巧
C、抓诗人、创作背景、注释、题目来明确咏怀对象即媒介。
(3)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背景,引导学生明确“古人”、“来者”的具体含义。
(4)【教师引导】要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5)【教师设疑】分析人物形象抓哪些语言?
(6)【学生明确】“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教师提示】抓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心理。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8)师生明确: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题例4 : 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1)学生回答,仍需从语言入手。“恐”、“开封”
(2)【教师提示】抓细节描写,体会心理活动。
(3)学生明确: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师生小结:情从形象中来,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人物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以语言为桥梁,通过形象特点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堂课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主,选取了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问法不同的诗歌作为题例,在解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对象、语言的初步鉴赏,意在引导同学掌握方法,拾阶而上,拨云显月,真正读懂诗歌。、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点:题目、点题、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子。、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全诗看,这句诗传出了哪些“大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写景真切,而且表现出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这真理是什么?
直接显示《考试说明》与课题,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将学习目标明确提出,可让学生明确本课堂的任务,用斜体字强调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重点,用对联的形式强调本课的目的和重要性。
该诗是典型的即事感怀诗,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景物为形象的诗歌。是抓住景物特征,挖掘思想感情的典型题例。
根据题干要求,该诗考查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在此用课件强调做诗歌鉴赏题时要充分利用试题所给的有效信息。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事物为形象的诗歌。
学生答题后,针对性的评讲,可清晰答题思路,步步导引,从而掌握方法。
对咏物诗的鉴赏,学生知道先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但往往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所以在此强调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
学生对主题的归纳往往不全面,在此提示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思路入手多角度归纳主题。
作者的经历、思想、创作背景是分析主题的有效信息。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史怀古诗,主要运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形象是人物形象。这一点,学生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能掌握,教师意在引导学生以题材、表现手法为突破口解题。
巩固旧知识,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挖掘形象特点。
这首即事感怀诗,塑造的形象依然是人物,但运用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很有代表性。
该题问法与前面的题有所不同,要提醒学生审题,明确设题的范围。
回放前面的典型题例,以便归纳、整理。
归纳出分析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运用课件将重点系统化、条理化。
该题需抓意象的特点,可巩固所讲知识,同时引出借助联想、想象解题以及借审题解题这两种方法,这是下节课的重点。
该题涉及意象的主次之分,是巩固基础上的一个强化练习。板书设计:
景物——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情景交融
事物——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
人物——人物形象抓神 态动作心理。——直抒胸臆
——寓情于事
第二篇:高三语文复习课
高三语文复习课,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孙记红
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密集度高,训练强度大,有些知识枯燥乏味;并且学生进入高三后,由于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也失去了高一高二时的活跃。于是,老师们普遍感觉高三的课堂比较沉闷。高三语文复习课,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成了老师们备感困惑的问题。那么,高三语文复习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认为活跃课堂气氛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现在的时代日新月异,学习也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语文教学更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今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观念。让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皆语文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洞察明白世事,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语文教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
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所讲课的内容,让同学们讨论生活中的此类现象,或者只对社会热点展开讨论。如三鹿奶粉事件,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十分热烈。有的同学表达了对唯利是图的生产商的愤慨,有的同学表达了对受害婴儿的深深同情,有的同学更是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知道课堂气氛的活跃得益于课堂内容的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将同学们的视野由课本引向课外,让同学们在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二.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
讨论法是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的运用,是适合现代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培养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果它在课堂上运用得好,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作用。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启示人们,通过合作大家群策群力就能过解决单独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合作所交给同学们的是让大家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是学习,以后的生活中也应该具有合作精神。所以,尽管是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我也总是大胆的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而且高三课堂的沉闷气氛一扫而光。三.以 “情”“境”激趣,掀起课堂波澜。
在情境中教学,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运用情感教育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寓情感于语文教育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是双边的活动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互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中去。对于在情境中教学,很多的老师也知道其重要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到了高三之后,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能力,这一点渐渐被忽略。其实,为了避免高三课堂的乏味,更需要老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扮演角色,播放音乐,实物展现,语言描绘,图画再现,联系生活等。同时教态表情,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等,它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它应该是感性和理性兼备的,它应该是富于美感的,它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也应该是情感丰富的。它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殿堂,不要让应试的阴影笼罩我们的语文课堂,还高三语文课堂一片阳光。
四、展示个人魅力,用小故事带动整个课堂。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人文学科,里面包含着大量的逸闻趣事、典故等,语文老师在课堂中若能恰当的穿插,定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当然,这需要建立在语文老师展现个人魅力知识广博的基础之上。
如在讲授文言文片段时,文段中涉及到伍子胥之死的一段史实。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伍子胥逃亡的一段史实。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我就顺势启发学生伍子胥可以用在什么样的作文话题中,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坚强,有的学生说磨难,有的同学说果敢、坚毅,还有同学说眼光深远有洞察力等等。一则历史故事不仅使一节习题课妙趣横生,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素材,又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当然,除了历史小故事之外,一些成语典故、字词来历、寓言故事都可以为课堂增添情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只要老师们坚持做学问的有心人,每个语文老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学生敬佩的人。
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以“情”、“境” 激趣,掀起课堂波澜;展示个人魅力,用小故事带动整个课堂。这只是我的一点尝试与心得。当然,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手段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在天印高中听 高燕子老师高三语文复习课
上课预备提示铃声响起时,学生已全部就位,拿着书本或复习资料,伴随着2—3分钟舒缓的轻音乐放声朗读该熟记或背诵的内容,老师在巡视着。音乐结束,朗读声也戛然而止。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开始默写,一是解释3个成语;二是解释7个文言虚词的含义;三是默写2个课外名句。默写好后,学生把默写本反扣在桌上,待课后组长收齐交给老师批改。接着,老师开始进行练习讲评。我发现练习卷上既有学生用黑笔写的答案,也有老师用红笔进行的批注,课上,百分之百的学生手里拿的都是双色笔。(注:双色笔、活页夹、纠错本是高效课堂三件宝)这是今天上午,我在天印高中听的启东市大江中学高燕子老师上的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开始时的一个场景。
整堂练习讲评课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过程略)听完课,我有这么五点感受。
一是教风朴实无华。整节课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疑惑教师心中有数,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实用、实效。
二是老师非常敬业。每一份学生的练习都经过批改,各题答得怎样和学生答得如何都有统计。
三是教师功底扎实。每一道题的讲解,老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串联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老师点评简练准确到位。
四是特别注意规范训练。文章开头描写的景象,以及课堂中学生全部使用双色笔及时修正答案,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整节课上学生都精神饱满、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给我的感觉坐在教室里的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战士。
五是课堂容量大。既有课堂开始的几分钟默写,又有课中多种题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以及大量的思维训练。
和我一道听课的王必闩老师在交流时说,高老师的课做到了“心中有标”、“心中有人”、“心中有法”,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建议:配合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利用展示台,效果可能会更好)
高三语文教学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把笑声带进高三复习课堂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其实高三复习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为了把愉快学习带进高三的复习课堂,我做过这样的尝试:
1、幽默风趣
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这时,较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唱一首歌。我也试过,感到效果不明显,学生们只是轻松了一下神经,注意力仍较松散。后来我改在开场白上做文章,用幽默的方法吸引学生。例如,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我指导习作夹叙夹议。其时已是上午第四节课,学生已很疲劳了。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幽默风趣,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幽默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
2、旧知新讲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有几个学生老是搞不清“既”和“即”的用法,我就写出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形状,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不同形状所包含的不同意义;“执”有一个义项是“逮捕”,有的学生记不住,我也写出其甲骨文并解释;对一些难写的或形近易混的字,如“盥、爨、夔”或“戊、戌、戍”等,也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自然,印象也就特别深刻。
有一次做习题,一道题是欣赏杜甫《江汉》这首诗,学生们不理解诗中“落日”是比喻诗人暮年的,做错了。我就让一个学生口述杜甫生平,我自己则随着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地图,用红线标出杜甫在各阶段的活动区域,指出杜甫是在江汉一带病终的。学生们看出杜甫在生活各阶段的活动区域都不重复,懂得了可以利用杜诗中的地名来理解其诗的背景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3、寓习于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让笑声充满高三复习课堂是完全可能的,其复习效果也定会是好的。
二、让琅琅的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 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也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 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我们要寻找一切朗读机会。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当然加强朗读方法指导也同样是必要的。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三、重视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四、要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实践中我发现,将二、三阶段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尤其是将教师讲和学生记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复习中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三学生经历近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加上前一阶段的复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经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适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专题、展开研究、检测调控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老师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老师的指导、点拨、督促和检查是整个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学生普遍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在不知道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写作方法、制定依据如何实施,怎样评估?多数学生干脆就没有计划,因此他们的学习,自己心中无数,甚至漫无目的,自然导致其学习的低效率。教师理应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纳入计划的范畴,纳入管理的轨道:让学生学习时时有目标,有任务,有要求,这样才有数量与质量的保障。评估及意见建议,教师应及时、客观、准确而敏锐的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点评利弊得失和努力方向,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三篇: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第三中学教师 柳琳
Teaching content: 高一英语Book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 Teaching time: One period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Congnitive aims(认知目标)Words: surround,measure,aboard Phases: rather than,as far as Sentence patterns: not...until 2.Intelligent aims(智力目标)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cooperating and creativeness.3.Emotional aims(情感目标)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Enable students value the chance of learning English.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Improve ss’speaking ability by talking about English.2.Improve ss’ writing ability.3.Help ss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encourage ss to talk.2.How to improve ss’ writing ability.3.How to help ss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use them freely.Teaching methods: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情境教学法), the feeling teaching method(情感教学法),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 inductive method(归纳法),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Learning strategies: 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while using, Teaching tools: Multi-media(a computer)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ing up(幻灯片1-9)T: 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speak? S1: Lianhua dialect.S2: Putonghua.S3: English.T: Now we are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Where are the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s: the United Kingdom, Ireland, the USA, Canada, Australia, South Africa, New Zealand.T: In fact, 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 all around the world.Now Let’s revise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Step2 Remembering the key words(单词必记)(幻灯片10)Finish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Do you 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ose two development areas? 2..Do you believe you can m to finish the work in an hour? 3.Oil does not m with water.4.I'm t to think about the fact that my mother will die someday.5.We will be p to offer any assistance you need.6.What i him most was their speed.7.Do you like(trad ion)Chinese art using brush and ink? 8.He became(wealth)through hard work and careful saving.9.We could just see the outline of the house through the(misty)10.you are only(slight)underweight for your height.Keys:1 measure 2 manage 3 mix 4 terrified 5 pleased 6 impressed 7 traditional 8 wealthy 9 mist 10 slightly Step3.Ss put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to English.(短语必熟)(幻灯片11)Student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to English.1.与其;不愿 2.定居;平静下来;专心于 3.设法做 4.看见,瞥见 5.对。。。有天赋
6.在远处 7.一直 8.远道;直到 9.穿过;检查 10.在黎明时
keys:rather than settle down manage to do catch sight of have a gift for in the distance all the way as far as go through at dawn Step4 Classic sentences(好句必背)(幻灯片12)1.Ss p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1).他们要横穿整个大陆的想法是令人愉快的。
2).人们说温哥华是加拿大最美的城市。它被大山和太平洋包围着。3).哪儿的湿度很大,所以树都长的特别高,有些树甚至高达90米。keys: The thought that they could the world continent was exciting.People say it is Canadas most beautiful city,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the Pacific Ocean.It is so wet there that the trees are extremely tall,some measuring over 90 metres.2.Students remember the three sentences in class.Step5 Language points(幻灯片13-16)
1.surround v surrounding adj 周围的;附近的 surroundings n 环境 1)The police surrounded the house.2)There we saw a house surrounded with trees.3)After the meeting he was surrounded by a crowd of reporters.2.measure n.尺寸;措施 v 测量;衡量;判定 搭配: measure sth by sth)用…来衡量
来衡量
Take measures to do sth 采取措施做某事
Make sth to sb.s measure 照某人的尺寸做某事 Take the measure of sb =take ones measure 量某人的尺寸 1.The lake measures 130 kilometers long.2.Time is measured by the hour.3.The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to take measures to help the unemployed.3.aboard prep adv在船(飞机、公共汽车、火车等)上 搭配: go aboard 上船(上飞机)Aboard a plane ALL aboard On board sb.for a disease 1).treat my teeth(人体部位)the disease 2).treat sb.to sth.请某人吃…
4.with 复合结构
doing(主动/正在进行)done(被动/已完成)With+n./pron.+ 宾补
to do(将来)介词短语 adj.adv.n.Ex: 1.With the boy(lead)the road , we had no trouble in getting to the station.2.With all the work(do), they hurried back hom for lunch.3.With many things(deal with),I have to stop listening to the light music.Step6 Consolidation(幻灯片17-19)Students do the following exercises.1.They are of height, but I think Mary the job.A.equally, is equal with B.equal,is equal to C.equal ,equals D.equally, is equalled 2.two exams to worry about, I have to work really hard this weekend.A.With B.As C.Because of D.As for 3.With all these dishes , I can’t go and listen to the speech by the famous professor.A.to wash B.to be washed C.Washed D.washing 4.Nothing can planes in speed and comfort.A.equal B.equal to C.match with D.compare to 5.——Good morning, Grand Hotel.——Hello, I’d like to book a room for the nights of the 18th and 19th.——.A.What can I do for you B.Just a minute, please C.What’s the matter D.At your service Step7 Writing(幻灯片20-21)1.根据提示写一篇书面表达
1).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大多数商业信件都是用英语写的,高中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www.xiexiebang.com)。
◆分享好文◆
2).学好英语可使我们更好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经验。
3).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熟练掌握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4).学好英语能使我们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2.Teachter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read their positions.Step8 Discussion(幻灯片22)
Students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2.Will English be useful in your future work?
3.Do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Why? Step9.Homework Students write the composition above on the class exercise books.〔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第四篇: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怎样做句子类练习题[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试卷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学习句子是进行阅读、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我们要能正确地用词造句。
按照句子的作用,一般把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按照句子的结构,又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等。在单句中,我们要知道区别什么是完整的句子;在复句中,我们要知道前后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该用什么合适的关联词。
句子常见的练习有以下几种:
1.按要求造句。可以是给定的词语或关联词,也可以是一定的句式。
2.变换句式。
通常要求变换的句式有: “把”字句和“被”字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 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 陈述句和反问句。
方法:
做这样的练习,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确是要变换什么;
二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改反问句时,可以用一些常用的词加强语气,“难道不”、“怎么会”等;
四要改后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有没有漏写某些内容,写错别字等。
3.扩句和缩句。
扩句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
其次,在主干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添加一处或多处,只要合适就行;再者,把扩好的句子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否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缩句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其次,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干词;
再次,去掉修饰的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扩句和缩句都一定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4.修改病句。
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如,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⑶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⑷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⑸前后矛盾→改或删
⑹重复罗嗦→删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如,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错误,或是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改
在修改病句中,仍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有时句子的毛病不只一处,要仔细分辨,还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完后认真读一读,检查检查。
5.句子的修辞。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注意的是:
⑴区分比喻和拟人。比喻是打比方,要有两类事物,通常有比喻词(当然,有些句子中有“像”“好像”之类的词,但不是比喻句,我们要仔细辨别);拟人是把事物当人来写,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
如,“小鸟在歌唱。”是拟人句,而“小鸟像个歌唱家。”则是比喻。
⑵夸张既有夸大也有缩小,但要注意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
本篇只是预览,内容不完整,要查看全部内容请点击如下:
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2011-05-24 17:33:11)转载标签: 教学设计杂谈 分类: 西山底小学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关于句子的复习
西山底小学
王建秀
五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第11课《扩句与缩句》更新时间:2011-10-11 09:07:51 授课老师:宋彦菊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扩句和缩句》
扩句
一、什么是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的词语,是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如:太阳升起来了。
火红的太阳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慢慢升起来了。
一般说来,句子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叫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或“是什么”,叫谓语部分。一个句子也好像一棵大树,简单的句子就像冬天的树,没有茂盛的枝叶,只有光秃秃的枝干。我们扩句就是在光秃秃地枝干上添枝加叶。
二。扩句是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3、句子补充后力求内容丰富。
三、扩句的正确步骤:
1、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
2、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
3、读一读,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扩句练习:
1、树叶飘落。
2、同学们回答问题。
3、蜜蜂飞来飞去。
4、星星眨着眼睛。
5、我们登上了长城。
缩句
一、什么是缩句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的内容,保持句子最基本的主干部分。
二、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再找出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缩句练习:
1、纵横交错的河道里穿行着行动轻快灵活的小艇。
2、运动健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3、六岁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4、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五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第13课《句式变换
(二)》更新时间:2011-10-11 09:07:51 授课老师:宋彦菊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句式变换
(二)》
一、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的互换
在说话与写作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就叫做“直接引用”
那某个人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得转述,并且意思不变,叫做“间接转述”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转述的变化:
1、标点变化。去掉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把“我”改为“他(她)”,“你”改为对谁说话的人。
3、文字变化。增删或改变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小歌谣:
一改标点:冒号改逗号,引号给去掉; 二改人称:碰到“我”改成“他(她)”,碰到“你”看前面,对谁说改成谁。
二、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互换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高建成的故事不能不使我感动。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有“不„„不”“非„„不可”“没有„„不”等;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在句中加上“不„„不”“非„„不可”“没有„„不”等双重否定词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式,除了去掉双重否定词,有时还要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词语是句子更通顺。这里的双重否定句也有细微差别。如“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词义,改写为肯定句时,通常改成“只能”或“只好”等词
。而“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改成“必须”“肯定”“很”或“都”等词。
一、设计意图
本学期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为了更好地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为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有一定的序列,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在制订复习计划时我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的
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和整理。
二、复习设想
1、找准薄弱。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教学。
2、善于归类。学生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三、复习设计
1、复习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由于„„,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整理: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4、句子专项训练:
A :句子间的相互转换
⑴“把”“被”字句的互换。
⑵扩句与缩句之间的相互互换。
⑶陈述句向感叹句的相互转换。
注意标点的变换。
⑷陈述句向反问句的相互转换。
也要注意标点的变换。
⑸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间的相互转换。
在这种题型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三个要变化的点:人称、标点、地点。同时还要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B :句子的分析(说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一句
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⑵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里作者把兴安岭当作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写?
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里作者把()比作()或 用()比喻()
⑷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C :修改病句
⑴重复哆嗦
方法:分清大小概念,决定取舍
⑵成分残缺
方法:找出缺少的“誰”,“什么”、或者是“怎么样”以作添加。
⑶前后矛盾
方法:找出相矛盾的“点”,删去或改掉其中的一个。
⑷词序颠倒。
方法:找出顺序颠倒的词再作修改。
⑸不合事理。
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尽量少作改动,忠于愿意,尊重客观事实。
⑹词语搭配不当。
方法:找出不当“点”进行合理化处理。
⑺用词不当。
方法:联系词语积累,改正不当“处”。
⑻归类不当。
方法:找出不是一类的,进行修改或删除。
⑼指代不明。
方法:借助词语将话说明白。
(10)关联词语互换。
方法:遵循常理,进行合理化地再使用。
(在处理以上所有的句子练习时,一定要强调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不能随心所欲。)
5、综合应用题例
(1)结合课文拓展
(2)结合生活运用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
·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父亲笑了,母亲哭了。父亲笑了,是因为这么读:__ ______________。母亲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 ___
·将下面这个句子改为礼貌用语:喂,走开点,我要过去。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坚持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和“能使桂林变得更美丽”连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几条格言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心写下来,希望你永远铭记
四、存在的困惑
教材版本新,教学时间紧,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因而,总复习要达到省时高效、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不过现在的考试,大多会加入一些课外知识.如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古诗之类的,平时不善于积累学生复习时会很吃力。
第五篇:如何上好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
语文组徐国平
2010.5.1
2高三语文课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后,不少教师可能都会认为语文课堂上常常显得格外沉闷。如何让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也像高一高二讲授新课一样有趣味是值得深思的。
怎样把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课上出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笔者根据前两年任教高三的做法,试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倘对我校同仁有所裨益,则乐莫大焉。
复习课需要教师激励
恰当地引用名言会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从主观意识上对复习课产生兴趣。复习伊始,我就引用郭敬明的“高三,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提醒学生要充分做好吃苦的准备,鼓励他们力争一举成功。后来在课堂上我还不时引用柳青的名言“人生的路很漫长,但要紧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来教导学生一定要走好目前这关键的一步。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能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当学生意志松懈、产生倦怠情绪时,“每一件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有一颗热忱的心”(爱默生语)将鼓舞其斗志。更有冰心老人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学生欣赏乃至膜拜。我还把自己飞信上的个性签名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解释给学生——我引用的是泰戈尔的诗句,而只有当你有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的积极心态,才会发自内心地“我以我血荐高考”。
一句句叩人心扉的名言适时地向学生撒播,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着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关爱他们的,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复习课需要课型模式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近两年来,我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结合高三学生的实际和高考的要求,尝试采用新郑教体局教研室提出的“明确考纲考点—回放高考试题—研究测试题目—总结规律方法—练习巩固扩展”的复习课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语文专题复习课,我着力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对高考要求,精选教学内容;②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具体明确;③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善于引导;④总结规律方法,着重技巧指导;⑤注意训练能力,恰当运用课件。
新郑教体局教研室还倡导推行了高三语文试题讲评课课型模式:公布试题答案—总结测试情况—分析成败得失—讲评重点难点—练习巩固补救。我积极对这一课型模式进行探讨,在试题讲评课上注意:①突出重点难点,不平均使用力量;②注重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不就题论题;③体现学生主体,不搞“一言堂”;④引导学生反思,研究学习方法;⑤注重巩固补救,增强学生能力。特别是最后一点,我非常重视,补救训练常抓不懈。
复习课需要设置情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各个专题讲座的导语我都力求讲述一个故事。如讲语言简洁、得体时,我给学生将一个书生卖鸡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去除卖鸡广告中繁冗芜杂的修饰,就是去除语言的赘肉,让语言更灵动更具美感;讲作文立意时,我给
学生讲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的几种构思,得出立意有“准确、深刻、新颖”三方面的要求。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穿插谜语、小故事、歌曲等都可以让专题复习课拥有情趣。学生困倦时,不妨猜两三个谜语,好奇和好胜心理会让学生积极动脑,驱走疲劳。平时积累的小故事更不可埋没。在讲到理解语言的双关义时,我会给学生讲“我不敢娶”的故事。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方亲戚,不学无术,大比之年,去参加考试。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急中生“智”,忙在考卷末尾写上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无奈“戚”字不会写,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主考大人阅后,提笔在旁批道:“所以我不敢娶。”讲字形要求“以义辨形”时,我会给学生讲“昧昧我思之”,清代科举,有文曰:“昧昧我思之”,“昧昧”为不明白之意。有生书作“妹妹我思之”,阅卷老师初不解其意,忽豁然开朗,于旁边批曰:“哥哥你错了”。讲作文运用句式的好处时,我会要求学生从自然谈到人文,这种写法在《诗经》中叫做“比兴”,我会告诉学生“比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然后再举例说明。我会举信天游的例子,如“山羊绵羊并排排走,我和妹妹手拉手”等。我还会以流行歌为例进行批讲,“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说话妹不开口妹心怎么想”等都属于比兴的运用。讲“再”和“又”的区别时,我会高歌一句“让我再看你一眼,看你那流满泪水的脸”,学生自然就把握了“再”表示未完成的动作。甚至提到成语“一无长物”时,我会给学生即兴背诵席慕容的《如果》——“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暗淡/如果太阳愿意/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如果爱情愿意/我可以永不再出现/如果你愿意/除了对你的思念/亲爱的朋友/我一无长物/然而/如果你愿意/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断落/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个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除了/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如果你愿意”。激情的背诵,感染了学生,更记住了这个成语。不是有特级教师还把刘谦的魔术搬到课堂嘛,在学生思想抛锚时耍上两把,大见奇效。
总之,教师大可精心准备,率意点染,让课堂气氛活泼,富有情趣。
复习课需要参与讨论
恰当运用讨论法,让专题复习课拥有热烈的气氛。复习词语运用、病句辨析两个考点时,别一味地给学生公布答案。应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定的习题,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教师只做必要的补充。别以为这种做法浪费时间,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发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小组讨论和向他人教授的学习方法两周后学习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0%和90%,均远远高于听讲(此方法两周后学习的平均保持率仅为5%)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通过讨论,学生印象特别深刻;而为全班同学讲解(即向别人教授)必须通过个体的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因而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讨论时热烈的学习气氛,向全班同学讲解时所找到的成就感都是其他教法所不及的。另外,这种做法还能提供比参考书上更合理、更完善的解答,纠正参考书上的一些错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老师一贯头疼的作文评讲,我也多采用讨论的方式。我曾尝试让一个学习小组负责批改和评讲。但这并非说教师就可以甩手不管,教师一定要事先制定出具体的批改细则,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讲要求。评讲前,教师和评讲小组的代表会会面是很有必要的,借此了解一下本次作文的大体情况,再看上数篇学生习作,给出几条指导性建议。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评讲了。评讲形式也应不拘一格,可由一人主持全面评讲,也可几人合作进行,分别负责总体情况介绍,优点、缺点举例和例文朗读。为了取得良好的讲评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指导到位,准备充分,形成模式后,作文教学的面
貌就一定会大有改观。即使我自己改过的作文,在讲评时我也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评、互评,在讨论中集思广益。锤炼立意,理顺思路,积累素材,语言着色等都是学生在讨论中解决的问题。
复习课需要自我表现
到三年级,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我是老师”活动我从来没停过。当然,我会在不同时期布置很多专题,如名句名篇推介,如基础知识积累,如古诗文鉴赏,如新鲜素材梳理,如时文选读等。高三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往往牺牲课外阅读时间去补差,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殊不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灵的心智、深刻的思维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文采飞扬、新颖鲜活的好作文也非广读无以写就。有了课前五分钟时间的自我表现,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翻阅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阅读期刊寻找美文,或者利用语文纠错本、通过网路搜索、向老师索取资料等种种方式学习语文,这种方式再灵活一些,坚持下去,专题复习课将会如注入新鲜血液一般生机常在。
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我还曾为学生出过激发学生创造性火花的课外作业,如有学生希望在作文选材方面得到老师帮助,我告诉他们一材多用的技巧,并出示了一道益智性质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即用两个△、两条—和两个O组成一个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的图案,并为图案拟一个恰如其分的题目,题目最好是诗句或成语。没想到,最普通的最俗的材料也能妙用:有学生用O作人的头部,用△作人的身子,用线段插入头部作人的眼睛,两个小人往那一立,起名为“一见钟情”;有学生设计成沙漏,起名“逝者如斯”;还有学生设计成钟乳石,美其名曰“天地情缘喀斯特”等。后来,我把学生中的优秀设计贴在粘贴板上供大家欣赏。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不仅对作文素材的运用有了新的体会,还对作文拟题大有裨益。
专题复习阶段学生每天面对的是一系列干巴巴的考点,要做的是一道道枯燥的习题,阅读的是一篇篇有时让人硬着头皮方能读完的文章。如此单调的内容会打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磨挫学生领略语文诗意的激情,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拥有一颗热忱的心,善于动脑,何愁专题复习课不能精彩纷呈、生机常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