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第一篇: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比例)

2.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1)例5中的已知条件是:

张大妈家:用了()吨水,水费是()。李奶奶家:用了()吨水。所求的问题是:

师: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4)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探究解法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1)这道题中涉及哪两种量?(2)哪种量是一定?

(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讨论分析: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张大妈家水费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用水吨数

(5)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板书)

:8= x :10 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钱。

3、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同学们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4、检验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三、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智慧城堡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提示:你知道哪种量不变吗?你能试着用比例解决吗?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提示:你知道吗?影长与身高的比是一个定值!试着用比例解决吧!

五、课堂总结

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判)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设)(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

(4)解比例;(解)(5)验算,作答。(验)

六、布置作业: 第63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64页练习十一,第6题、第7题。

附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张大妈家水费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用水吨数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1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第二篇: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重点难点:

1、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训练营:

3:2=():10 5:9=():81 0.3:0.9=20:()3:1.5=20:()12:0.1=60:()15:21=5:()4:5=12:()2:60=():12 0.3:0.9=20:()各就各位:你准备好了吗?

1、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预备:注意!!

2、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加工64个零件。(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驶90千米需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看来比例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这节课就一块来学习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二、新授: 砰!!

1、出示例5:

(1)学生自由读题,通过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算术方法)(2)引导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 哪两个量是变化的? 他们能组成什么比例?

题目中谁和谁是同一组对应的量? 你能根据对应的数值列出等式吗?

2、教学例6:

(1)引导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 哪两个量是变化的? 他们能组成什么比例? 题目中谁和谁是同一组对应的量? 你能根据对应的数值列出等式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用比例解决这类问题的应该是怎样的过程?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

(1)设要求的问题为X;(2)用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3)列出比例式;(4)解比例,作答。

四、巩固练习: 1、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几吨?

2、华南服装厂3天加工西装180套,照这样计算,要生产540套西装,需要几天?

3、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4、原计划每天烧3吨煤,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可以少多少天?

胜利完成任务,大家高兴吗?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为X元。=

8X=12.8x10 X=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为16元。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前通过丰富的复习,对(正)反比例的定义、数量关系等旧知做了巩固,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但这也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复习时间过长,占用新课的教学时间。

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预设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做了错误的预测,多数学生能顺利应用比例进行解决。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

教学例2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部分学生的归纳能力非常强,这一点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

第三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横道河子乡中心校 陈立强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购买的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选择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同学们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例5中的已知条件是:

张大妈家:用了()吨水,水费是()。李奶奶家:用了()吨水。所求的问题是:(选择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师: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2)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4)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探究解法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1)这道题中涉及哪两种量?(2)哪种量是一定?(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讨论分析:从信息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张大妈家水费:用水吨数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5)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板书)28 :8= x :10 8 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钱。

3、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师: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同学们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4、检验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强调解题过程的完整性。)

三、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小结解题步骤: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找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找)

(2)设未知量为x;(设)(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4)解比例;(解)(5)验算,(验)(6)作答。(答)

五、巩固练习: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提示:你知道哪种量不变吗?你能试着用比例解决吗?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

(2)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3、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提示:你知道吗?影长与身高的比是一个定值!试着用比例解决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比例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才能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找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找)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设)(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4)解比例;(解)(5)验算,(验)(6)作答。(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这一节学习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体验和感受收获。)

附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张大妈家水费:用水吨数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1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第四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白冬梅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

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学习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

一、归总应用题。学习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学习内容:

如何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铺垫练习

.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2)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3)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指名板演)(4)交流订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比例方法。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3)学生独立解答。(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课堂达标

1.用等式表示各题中的数量关系。

(1)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x小时行300千米。

(2)一批月饼,每盒装8块,可以装24盒。每盒装6块,可以装32盒。2.用比例知识解决应用题(1)60页做一做

(2)500千克的 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多少吨?

(3)一项工程派75人去做,40天可以完成。如果派60人去做,几天可以完成?

(4)修路队3天修150米,照这样速度,再修10天,又修了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5.6.7题。

第五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罗少小学

姚淑萍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P61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应用题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说明理由。(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揭示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三、探究新知

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元? 方法指导一:

1、理解题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2、题中有哪三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你能列出等式吗?

4、解比例,检验,作答。

小结: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相等。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修改后的题目进行解答下题。王大爷上个月水费42元,上个月用水多少吨?

检验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交流总结:解答用正比例解的应用题的步骤: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四、巩固延伸 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完成下列题目

1、一根木材,锯3段需要8分钟,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呢?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1)设要求的问题为x(2)用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3)列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作答。

六、课堂作业

1、陈老师和同学们做实验,他们把2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它的影长1.6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根电线杆的影子长4.8米,这根电线杆高多少米?

2、一家制糖厂用500千克甘蔗可榨糖60千克。照这样计算,榨糖1.5吨需要甘蔗多少吨?

板书设计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8x=28×10 x=280÷8 x=35

下载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终定稿《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最后定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5和第60页例6及“做一做”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范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58~59例5、例6,练习九3~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安丘市实验小学 周寿霞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能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上饶市广丰县洋口中心小学: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王选琴(56300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P58~59例5、例6,练习九3~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教材61页例5内容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