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1:4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生物试讲:《生物圈》面试

同学好,首先呢,问大家你们的家中都有哪些人呢?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们叫家庭成员,而我们的家庭成员及一起居住的房子我们就叫做家。那如果我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看成是我们的家人,那么一切生物所居住的这个家是什么呢?它就是生物圈,下面呢我们一起回到生命之初,跟随老师走进一场奇妙的太空之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下,与太空中其他星球相比,为什么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

视频看完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好,坐在前排的这位女生,你来说一说,嗯,你看得很认真,请坐,她说到了地球上有空气,阳光,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答案呢?班长来说一下。补充的很好,他说到了还有氧气,水。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因为只有地球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我们生存所必须的条件,而其他星球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共有的家园——生物圈。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这幅图,大致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在这个图中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对,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洋、山川、河流、草原平地和沙漠等。

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有生机吗?如果没有,它还缺少了什么呢?对,动物、植物这些有生命的东西,那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动植物的纸片,就请同学们来给他们找到他们的家,并送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中。哪位同学想上来?同学们想上台的欲望都很强烈,我们先请第三排穿红颜色衣服的同学和黄颜色衣服的同学上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是否就充满了生气呢?对,这些生物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生物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环境就是我们要说的生物圈。从同学们给这些生物找的家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在放在很深的地底下吧。那我们就都知道了:地球上不是任何的角落都有生物的,比如在地壳内部是没有生物存在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态圈。

生物圈的一个具体范围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短片。从短片上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课代表你来回答。嗯,回答的非常正确,记录的也很好,请坐。短片告诉了我们: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10千米左右的深处,是一个20千米左右厚度的圈层。生物圈又分成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分别来阅读书12页得第一、二、三段文字,之后我请每小组的代表来向大家介绍他们小组代表的圈层。

好,每组介绍的都很不错,同学们对圈层有了认识,那么我们想一想,各个圈层是否是独立的呢?不是,对吧,各个圈层是相互联系的。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除了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对吧。想一想他们都属于哪些圈层呢?好,坐在最后一排角落的同学来回答。嗯,回答的很完整,请坐。大家想一想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综合来看我们就不难得,动物、植物等所有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那么你必须从生物圈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第二排戴眼镜的同学你来回答。嗯,她说到了需要有氧、充足的食物和水。

生物有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就一定能生存下去吗?当这些条件发生改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时,对生物有什么影响?人类应该怎么做?大家思考一下,嗯,对,我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啊。

所以,请同学们从现在起向热爱自己的小家一样更加热爱我们的生物圈从一点一滴去爱护她。各小组在课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生物圈模型,下节课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面试教案:细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 作用。本课安排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细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 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依据: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德育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 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 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 新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细菌是如何度 过恶劣环境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的讨论和交流,然后,让学生回忆人的呼吸等内容,思考并回答练习第三题,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观察法,结合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试验,使无数的中国军民惨遭毒害;从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这段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成功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

本部分通过观察挂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细菌的三型,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细菌个体的大小。通过和老师一起绘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细菌的生殖:

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之快,四个小时后100个细菌将繁殖成25600个通过这一活生生的数字引起学生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了解细菌的 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强调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体,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从而认识细菌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五)练习巩固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了细菌相关知识,为了反馈课堂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课后P61的技能训练和练习进行知识巩固。最后让学生绘制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面试教案:开花和结果

一、教材分析

有关开花和结果的知识,在教材中,占一节课的内容,知识高度浓缩,突出了花与果的关系以及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 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花和结果现象比较熟悉,但对花的基本结构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找不到正在盛开的桃花,一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见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让每生准备一支康乃馨,三是结合教科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彩图进行联想和观察。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具模型桃花的模型;实物教具指各类果实种子等。(学生自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经过认 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花与果的关系。若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 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把每个小标题改为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吗?”“从花到果要经历哪些重要过程?”“果实和种子由什么发育而成?”这些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他们能更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学习。

在课文第一个知识点“花的结构”中有一个“观察与思考”的学生活动,其中要讨论两个问题:

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 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回答。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而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让 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完后面两个知识点后,再次讨论这两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确答案:

1、子房发育成果实。

2、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粉和受精的知 识。

六、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导入

1、多媒体展示几种美丽的花朵—(向日葵、月季、桃花)以及桃花落后枝满桃的情形,并同时提出问题,向日葵的花漂亮么?月季?桃花?这些花很美丽,只是为 了赏心悦目么?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植物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哪些过程?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 说明:首先学生被那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从开花到结果非常感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很自然联想到花开的美丽更重要是为了吸引昆虫为 它传粉,这又为传粉和受精的提出打下了基础。同时提出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这为后面的学习传粉的方 式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新授

Ⅰ.提出思考的问题:你知道花的各部分结构么? 说明:采用问题的形式给出知识点,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1、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知识点的要求,并展示桃花的模型。

观察和思考

对照图观察桃花的模型,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讨论:(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2)对于植物的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

2、指导学生观察花的顺序,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

3、、赛一赛: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花的各种结构,比赛辨认花的基本结构,并利用可拆开的桃花模型重点认识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4、讨论:四人一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提出的两个问题。

说明: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回答。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而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 学习,在学完后面两个知识点后,再次讨论这两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确答案:

1、子房发育成果实。

2、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 重要。我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粉和受精的知识。

5、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雌蕊、雄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部分。

Ⅱ.从花到果实要经历哪些过程? 说明:通过标题让学生思考,花到果实必经的途径——传粉和受精

1、多媒体展示雌蕊的放大结构,并出示阅读提纲。

2、讨论交流阅读结果,在总结传粉方式时,用多媒体展示玉米用风传粉(即风媒花)和桃花用昆虫传粉(虫媒花),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花的传粉方式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3、受精过程十分抽象,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对受精的过程更易理解。

4、小结: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出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Ⅲ.果实和种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1、多媒体展示花到果实的过程。

2、讨论后总结果实和种子的由来。

3、拿出自备材料,区分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3、小结: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Ⅳ.分析推理: 我们吃的玉米,常会看到玉米穗缺粒现象,向日葵子粒也会出现空瘪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怎样预防? 说明:不仅可以引出人工辅助授粉,而且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讨论并总结:玉米穗缺粒现象,向日葵子粒也会出现空瘪的现象,主要是传粉不足造成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归纳为主,老师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四个环节:检测反馈 Ⅰ.判断

1、花冠是花最明显的部分,也是花最主要的部分。()

2、只要有雌蕊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因为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3、一般情况下,一枚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

4、受精完成后,除雌蕊以外,花的其它部分全部凋落。()说明:让学生区分明确易错、易混淆点。Ⅱ.拓展和延伸:

1、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若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六个种子,至少需要花粉()A、1个 B、6个 C、3个 D、12个

2、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A、外果皮、内果皮和果实 B、外层种皮、内层种 皮、种子 C、果皮、种皮和胚 D、果皮、种皮、种子

3、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A、甲不结实,乙结实 B、甲能结实,乙不结实 C、甲、乙都结实 D、甲、乙都不能结实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我认为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非常重要。在讲解“传粉和受精”时,请“小老师” 上台讲解,使学生有新鲜感;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 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书本的充分运用,媒体不能滥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自学的,就给时间他们阅读自学,在书中寻 找答案。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 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过程,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看“果实的形成”视频时,有一段话教育学生 “在品尝美味的果时,别忘了说声感谢你,花朵”;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 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PPT展示: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 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

B.细胞质

C.食物泡

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A.收集管 B.伸缩泡

C.表膜 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食物泡 B.伸缩泡

C.胞肛 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__________前进。答案:纤毛、旋转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初中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

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

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艰辛与快乐,树立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

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2.教学课件: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根尖的结构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贺知章《咏柳》诗歌,引出课题:展示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这个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引出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芽发育成的,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幼根的生长(1)小组展示,交流探究:课外小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 录、结果分析等。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指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互相质疑,针对有疑惑的地方后期展开讨论。

讨论: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

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2)观察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充分讨论,对本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出示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多 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比之前讨论的探究实验的结果,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学生最后对于根尖的总结认识是:根尖有分区,可以有4部分的划分,每一部 分职责不同。

(3)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在学生对于根尖的生长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出示根尖的静态结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根尖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大小,通过提问的形式展开此部分的学习。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得出根尖四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不同及关系。再次观察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 抽拉活动教具,由学生操作和最后总结出: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4)角色扮演根尖4部分,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扮演根尖4部分,并向其他人介绍“自己”,同时游戏结束后,邀请未参加游戏者对参加者做评价、谈感受。

(三)课外思考、探索

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五、板书设计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

2.伸长区的细胞增长,增加细胞体积

六、教学反思 略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

2、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3、重点难点分析及确定的依据:分析教学内容,与老教材不同的是,降低了知识难度,减少了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所以我把重点难点放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4、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

5、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二、教法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座大楼房,那么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石灰等,把这一切堆砌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为了充分体现教师 是引导着,学生是主体,我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运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等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激趣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整个 课堂活动,即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也能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1.热点问题引入法:

通过“白血病”这一热点,引出什么是血液?血液由哪些功能?如果出现异常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利用多媒体,真实形象的展示血液,并安排指导学生实验,给与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自由探究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

3.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读图析图,获取信息,让学生认识显微镜下的血细胞,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来巩固问题、深入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同学们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

4、模拟转换角色法: 通过角色的互换,进一步体验血液及各种成分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能加深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程序 分六个步骤

1、热点问题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有关白血病的有关报道,由学生说出对白血病的认识与看法,引出学生对血液的兴趣。教师出示几组图片,明确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探究血液的积极性。

2、读图实验 自主探究 首先,教师出示血液分层图,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提出下列问题:a、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各层呈什么颜色?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b、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次?c、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d、为什么把血液称为 “流动的组织”? 指导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照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的图片回答问题:a、你所 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什么特点?这是什么细胞?b、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c、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利用你认识我吗这个活动巩 固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有关血红蛋白的影片,血红蛋白的特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难点易化

3、角色互换 知识再现

通过我是小医生、角色互换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知识得以再现。

4、巩固小结 自我评价

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表,加深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网络体系,增加整体记忆。

5、前沿科技 思想升华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人造血液”和“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激励学生致力于科学研究,造福人类,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材分析

1、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在前面 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 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2、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此内容的知识要求是:“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隶属于了解的水平,能够达到识别、回忆、举出实例即可。

即:“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作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的类比能力。

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

3、知识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偏离以下主线。

4、难点、重点分析:

实验设计。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实验中涵盖的基本思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际应用中的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定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如不能真正认 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 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2、知识基础:虽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级上册讲述。学习的群体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

3、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4、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解的方面。

5、教师自身分析:由于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能较好的驾御开放式的课堂。

三、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将本节课基本定位为:开放性、实践性强、具备一定知识容量的课堂,充分发挥 学生主体,学生会做的、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决不能由此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关键。

2、基本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引发争论,互助学习。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生生互平,组祖互评,师生互评。

3、难、重点的突破: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突破难点,层层深入。由表象引发推测,借助已有经验思考推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探讨实

重点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多次重复,加以巩固。

4、几个关键:(1)、{导入} 的创设要生活化、含一定思维量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氛围} 的创设要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全体积极参与、轻松和谐的气氛。尽量给学生减少压力,用评价激励学生。(3)、{师生交流} 要真正的平等、教师对学生态度要充分的尊重。教师和蔼、机智、民主的情愫要感染学生。

5、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准备好。

(一)导入:用一生活实例---------“夜晚,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二)设计实验:渗透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这个环节要充分放给学生,包括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充分、时间要充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设计稿,强调合作意识,注重集体的智慧。结合学生的特 点,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示意图,使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为了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每小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即可。这时教师要真正深入 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也可以与他们共同设计,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展示、交流、观察、提升、延伸:

1、依据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设计稿,体现生生互动,其他学生就实验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预测:学生也许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遇到困难,而不能考虑周全。(1)实验材料的选择。

(2)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对照实验、结果的验证方式。

2、由生物兴趣小组展示他们课前设计的实验,当场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疑问:

(1)为什么用“活种子”和“死种子”?(2)为什么用四个保温瓶?(3)这时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到位。

3、及时渗透实验基本思想-----“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变量?四个装置研究了三个问题,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关于植物呼吸释放热量是学生不易注意到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密封,课上让学生将手伸到塑料袋中,感觉到微热。为进一步引申实验和理解呼吸的含义打下基础。

5、让学生总结植物呼吸现象,教师用板书汇总,为下一步出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公式打下基础。切忌在教学中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的总结,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 同等重要。再回归到导入的实例中,使学生真正明确,夜晚卧室内的植物呼吸会与人争夺氧气,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是由导入的实例引发而来 的,所以要前后呼应。

6、提升、引申-:假如用绿色植物的叶做为实验材料应怎样进行?并且注意什么?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四)引出概念:

1、由表象过渡到实质是个难点,虽然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的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透彻,但是如果利用前面光合作用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就可以降 低难度。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公式入手,分析呼吸释放的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来自于有机物。

2、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要在氧的参与下,有机物释放能量后,要产生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五)引出实质:教师设问:植物为什么呼吸?学生讨论? 预测: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热量;教师指导:用实验室的材料“活种子”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是生命的特征。生命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初呼吸的实质。进而学生就容易明白了是“活细胞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完成,但是学生是否能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还要通过运用来验证和巩固。因此题目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际应用从“促进呼吸和抑制呼吸”两个角度去分析。

“促进呼吸强调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提供,促能够呼吸要为其提供利于呼吸的条件”。

“抑制呼吸要强调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必要的环境条件”。(六)知识内在联系:重点就是理解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还是应从实质入手,从能量进行分析。教学方式以学生分析为主,也许学生只是从浅层面分析,但是教 师不要替代,可以逐步的引导,使学生最终理解光合与呼吸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不同,而是植物获取生命活动的动力不可缺少的两个密切象过渡过程。也许此部分的 内容在本节课没有时间完成,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第二课是在进行探讨。

(七)巩固提升:

1、设计可行的小实践活动--------选择同样成熟的水果两个,一直只放入冰箱储存,另一只在室温下保存(注意防止****)。几天后感受水果的口味变化。

2、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多层面训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节课完成教学流程的七个过程,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但是教学的目的 性体现较明确,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和分析,同类知识的类比和从新组合,使学 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但是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最终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智慧的火花随处可见。但是,在实验原理的领悟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方 面暴露出许多的漏洞,表现出初一学生思想的活跃性与思维的局限性并存,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培养,对实验结果预测的科学性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启发 引导下,完善设计。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一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既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更应注重学生获去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能力培养。

注重生生参与、师生交流、平等和谐,学生合作学习,共享集体智慧是本节课的重要培养目标。虽然师生间较陌生,由于教学过程较合理的设计,所以学生和教师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形成了融洽的课堂分为,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放不开,较为拘谨,也许与平时缺少此方面的训练有关。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对教材也进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后隐含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虽然学生对于实验的 设计较幼稚、分析能力较浮浅,但是教师的教学尝试,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最重要的。教学永远是件遗憾的事情,绝对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会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 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观察动物细胞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 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 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②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能力目标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 结构。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 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疑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哪?怎样取材?引导、分析。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③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多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

(四)模拟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构。

答案: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黄瓜表皮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特有 的结构。

(4)《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5)回忆《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你认为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答案:(1)临时装片(2)清水生理盐水(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稀碘液(5)立体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签 B.消毒棉球 C.消毒镊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盐水 D.盐水 答案:C

6、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书设计 观察动物细胞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方法步骤 擦→滴→刮→涂→盖→染→吸(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的基础上的 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 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及生物课标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三、教学程序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厦门市区、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 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 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学学习什么? 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以上内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引入: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提出问题:蝉吃什么?黄雀会成为谁的食物?(展示蝉 吸树叶的汁液的图片、鹰的图片)。让学生明确即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按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相应的箭头“→”。(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要从被取食者指 向取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新知识部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识食物链 通过以上铺垫,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食物链”概念的抽象。

2.阅读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对学生进行阅图指导:

(1)“图中有哪些动植物?你能说出这几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2)教师指导:以兔子为例,与兔子有关的2条食物链。(3)连线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逐个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4)请3位同学上台板书:1个写与老鼠有关的食物链,2个写与食草昆虫有关的食物链

(5)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思考: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的? 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

讨论交流:你画的食物链是否合理?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食物链会互相交错?大家看这幅图象不象一张网?(板书)食物网

3.让学生阅读课文88页第一段,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 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吸收作用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3节“吸收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进一步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原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贯彻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以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学习各种生物的作用,是整个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 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了绿色植物生活对物质和能量需要的全部内容,这对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生活方式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探究植 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在教材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3 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2)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3)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4)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1、3、2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分析,尝试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问题,锻炼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3)通过对无土栽培资料的收集和学习,锻炼参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3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4、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毛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因为根是通过根毛完成吸水功能的,而根毛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所以只有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由此及彼,推理出根毛吸水的原理。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这一节的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七年级的学生此时还不具备这些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如何形象简明地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故成为教学难点。1、4、2.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1)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2)从感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判别溶液浓度大和小的生活体验,精心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1、5 课程资源整合 1、5、1 利用相关的图片、实物等课程资源,特别是“小孩拔河”的Flash动画的加入,直观、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1、5、2在课外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材料、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1、5、3 本节课涉及的活动较多,教师必须事先制作相关的课件,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提供素材。学法分析 学生在生活实践及小学的自然课中,已对“根的吸收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而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初 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且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从感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判别溶液溶液浓度大 和小的生活体验,先讲清“溶液”“浓度”的含义,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 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潜能。

此外,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同学们已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科学方法和过程,因此,学生完全有能力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进行自主探究,设计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方案来。

由于我校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所以,这节课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展开,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升华。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设计真实、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本节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 设教学情景,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等,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 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设计适于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课件,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程序 4、1看物激趣

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前,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烧杯里水的味道,向学生提出“植物组织吸水是细胞吸水还是细胞间隙吸水”“植物细胞在什么 条件下失水”等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启发学生用实验取证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为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做好铺垫。4、2 合作探究

本活动为学生独立活动,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以保证实验方案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时,要提醒学生设置实验对照。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准确 阐述本组的观点(假设),实验设计计划要有利于检验本组的假设。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引导学生树立定量实验的意识,想办法获得实验的具体数据,通过实验数据来检验假设。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提供多种实验材料: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在学生执行实验计划的全过程中,要提醒他们关注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使学生总是处在探究的欲望中。实验完成后,要启发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并准确地表述本组得出的实验结论。4、3自主探究

进行“观察根毛”的实验时,首先诱导学生思考:植物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水功能?进而举例说出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然后,引导学生将“根毛是植物吸水的结构 基础”作为假设来进行验证,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根毛与吸水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课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根毛数目、形态、结构与其 吸收水分的适应特征,以及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4知识迁移 在“无机盐的吸收”部分,结合“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幼苗的不同生长状况说明了什么”“如何探究某种无机盐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无土栽培”是植物生理方面的应用性知识,植物为什么可以“无土”栽培?这个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探究无土栽培原理的兴趣,而且使他们产生参观或尝试进行水培、沙培或砾培的实践活动的欲望。4、5拓展深化

多媒体的应用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如: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以“小孩拔河”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在愉悦、轻松、诙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细胞 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而影片《焦裕禄》片段的播放,则把学生带入与该课知识相关的特定历史背景中,不仅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盐碱地不宜种庄稼)中,而且使学生看到一个为改变环境(改良土壤、治风、治沙)、造福人民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形象,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焦裕禄精神”的教育,这充分体现 了新课程中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5、板书设计

6、教学小结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本节 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教师对问题的预设、生成 与对策要准备充分。

1、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着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教学是成功的。

3、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了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分析和说明,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 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2.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三)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 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 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 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利用课件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1)观看课件1,欣赏奇花异草图片---(奇花异草由种子萌发而来)(2)明确主题,明确学习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环节:作出假设 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希望把它们播种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通过课前请教长辈、查找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引导点拨,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同学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明确本课探究重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第三环节:制定计划

讨论提纲,制定计划:参照提纲(演示课件2)和课本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一)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的探究方案。(1)个人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分析课本的方案,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① 出示讨论提纲:提纲主要依据课本92页讨论题设计。②演示课件3,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 种子:大豆、菜豆、绿豆、小麦、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酒瓶、盘子、塑料桶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针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三个假设开展探究,每名同学作为大组成员之一,针对本组研讨主题,参照讨论提纲,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③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并用简图画出实验装置。

(2)小组讨论方案。每个大组内部分成若干小组(以4人为1小组),各成员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修订计划,推出最佳方案,准备小组间交流,讨 论结果。(3)小组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与自评,参与互评。学生修订、完善计划。(4)小组再次讨论方案。(5)再次小组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况下,进行如下设计:(二)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其他条件的探究方案。演示课件4,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图: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清水,牛奶、洗涤剂、醋等。提示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条件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条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涤剂、牛奶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等)设计对照实验。

对有创意的给与肯定,不科学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改进或重新设计。(4)总结全课,提出课后探究要点。评论中让学生明白:

①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实验要有共性。针对本堂课的难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通过出示讨论提纲、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等指导学生设计,突破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设计方案;在协作性小 组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机会,所以多次组织小组内、小组之间的交 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为课外活动,第五环节得出结论和第六环节表达和交流在下节课中完成。

设计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个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而且也通过与学生对话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 面的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设计以上环节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进一步加以 指导和鼓励。

讨论提纲:

1、你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课后你将立即实施本计划,在此前提下,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4、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请你思考如何使用)

5、你准备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时,实验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环境外,其他环境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明确分工 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作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交流 实验主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观察记录员: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用简图或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比一比,看谁的方案最优秀,看谁的记录最精彩!)教学评价

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些评价内容包括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尤其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方面的评价。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 生学习生物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 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 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 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 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 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 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 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 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 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 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性,系统性;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b.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操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种子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1、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种子的结构》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对学好其它各章节内容有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的编写是以“学习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归纳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为线索。按此线索授 课,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3、本节是本章的重点节。本节内容分三部分:①菜豆种子的结构;② 玉米种子的结构;③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本节的教学重点是:①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②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概念。教学难点为:① 玉米种子的子叶观察;②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的识别与观察。因为观察玉米种子的子叶以及区分果皮与种皮均较难。

4、本节教学目标可确定是:① 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的基础知识;② 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③通过不同类型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④ 通过对比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5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法构想

采用目标教学法模式,通过讲、练、自学、实验及讨论相结合形式实施。通过前提测评,诊断同学们对有关种子知识的了解情况。通过认定目标,使同学们明确本节课的要求与努力方向。

导学达标过程中,介绍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因为种子各部分的名称虽然较多,但学生平时已接触过种子,围绕思考题纲阅读课文与尝 试解剖观察显得不难。在学生了解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基础上,组织观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电脑动画,从声、色、画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刺激 学生的各种感官,再进行解剖方法、识别子叶,区分果皮和种皮的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作巡视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在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已有较深刻的了解后,可采用分组讨论法来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在学生知道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后,老师可引导学生用比较归纳法讲授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通过达标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巩固新知识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遗漏问题。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如指导学生解剖菜豆种子时,可问: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如何解剖菜豆种子呢?通过学生思考与老师点拔,使学生认识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和从上到下的纵剖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如学生 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点。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如指导学生抓住种子的结构这一重点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二片子叶的这一关键。

四、教学安排

1、组织前提测评;认定学习目标。(用投影展示)

2、进行导学达标

下面就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提出的处理思路与程序:(1)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自学菜豆种子(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老师提问 中下层生回答,加以鼓励性评价。(2)组织观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的电脑动画。(3)利用模型配合手势进行解剖演示。(4)指导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5)组织同学分组讨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点,并指定小组 代表回答。(6)为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特别强调此分类是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来划分的,且通过思考题:①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②列举几个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例 子,来加深对这二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组织达标测试,进行课堂小结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环境对生物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环境,造福于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这节课就是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观念。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教师应通过灵活设计,使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虽然这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但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总结实验的条件,并尝试设计实验。所以实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在能力上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因此本节课实施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在学法指导上 :

1、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式;

2、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让学生(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根据书上内容分组做实验;我(一)课下做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学生说:“羊、毛毛虫、螳螂、蛙。”我指着螳 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请学生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理解概念;认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文一开始就给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这些生物术语,学生不易理解,我从直观图片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抽象概念。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讲的:请大家看这个图片,这是个什么生态系统?学生刚复习过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立刻答出:草原生态系统。“咱们来找找其中的影响羊的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纷纷回答:“有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狼、羊、草、水分、温度 等。”这些因素哪些具有生物的特征?哪些没有?学生把它们分列出来。我总结:这些因素没有生物的特征,叫非生物特征,这些因素具有生物的特征,叫生物因 素,它们都属于生态因素。然后请学生们在书上找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读读。(定义)板书列出,加深记忆。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学习,因为书上 列举的例子比较常见,让学生阅读书上16页第一段,自学通过。为了加深理解程度,我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认识,学生根据以上学习说 出:“没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羊不能生存,大部分生物也是如此。生物的生活依赖于非生物因素。”这样使知识贴近生活,得到“消化”和迁移。同时让学生 形成这种观点,为下一节的“生物要适应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探究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对对照实验的作用、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条件都很迷惑。我想通过三个实验、两个对比,促进 学生理解。这三个实验中一个是让学生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分小组提前三天做的,这个实验容易操作。另两个是我提前做的。两个对比是(1)把变量不同的两个对照 实验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2)把以上两个对照实验和有两个变量的实验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的作用。这部分是这样讲的:“刚才 我们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请把你们小组的实验展示出来,我来看 看”。首先表扬各小组都积极做了。然后对学生做的实验做了简单的评价。再选择实验现象很明显的小组,请他们的代表说说实验分工、过程和结论。一个小组代表 介绍:“把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温度不同,其它因素一样,三天后,30℃的馍片长满了霉菌。我们得出结论:30℃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我置疑:你 们做的实验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那么湿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正是我的探究实验。我来介绍介绍: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湿度不同,一组馍片在塑 料袋中,一组馍片露在外面,温度都在30℃,其它因素也一样,三天后湿度大的馍片长满了霉菌。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湿度大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我 引导提问:你们的实验和我的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讨论后说:“都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其它因素相同,现象明显”。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让两组馍 片的温度和湿度都不同,馍片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看我三天前做的另一组实验;把相同的馍片分成两个实验组,使它们分别在30℃干燥条件和0℃潮湿条件 中放三天,发现这两组馍片都没有长出很多霉菌。这个实验中一组馍片有30度的条件,一组有潮湿的条件,却没有出现前面实验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后让学生对比讨论,我引导分析,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最后总结归纳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霉菌的生长,但要研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时,必须象前两个实验一样,分开来研究。要么只研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要么只研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如果在实验中设置两个不同的因素,将得不到科 学结论。在研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两个实验组,让其它因素一样,温度不同,观察哪种温度更适合霉菌的生长。就会得出“30℃适合霉菌生长”的 科学结论。我立即强调:这样的实验就是对照实验,其中的温度是变量,0℃是30℃的对照条件。通过三个实验的分析对比,学生理解了对照实验。并总结出对照 实验的条件。

因为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本节就应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因此我提出要求:反思你们做过的实验,总结一下一个实验方案应包括 哪些内容?学生预习过本节内容,又经自己做实验,很快回答出设计实验方案的内容。为了继续锻炼学生能力,预计课堂时间紧张,因此我布置课下练习: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说说。这样通过学生做一个 难度不大的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老师引导对比分析,总结出对照实验的条件;再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本节的第三个知识点是生物因素。为了让学生对书上的“种内互助、种间互惠互利”等术语有直观印象,理解记忆,先让学生看四段录像,要求学生讨论其中的生物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播放蝗虫啃食庄稼的录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后果是什么。四段录像让学生看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及时回答了问题:录像中有蚂蚁的 互助关系和大象、棕熊的争斗关系,还有蝗虫和植物、狮子和角马的捕食关系;大批蝗虫过后,绿色植物所剩无几,庄稼颗粒无收,直接了破坏环境。蝗虫的录像为 下一节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埋好伏笔。第二步:让学生观察书上16页的四个彩图,说说其中的生物关系分别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说:“有海葵和蟹 的互惠互利关系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总结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学生总结出(板书内容)。通过活生生动态的录像和形象的图片,书上的概念 不用老师解释学生就理解了。本节全部内容讲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是一组学生的小结:全面、直观而形象。说明他们经过做实验、对比分析、看录像,自学 印证,把直观感性的知识提炼成抽象概念,充分理解了本节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至此已圆满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湿度 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预习下节课内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和改变作用;

2、课下分组做书上17页的实验,要求认真记录数据。

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题。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详细清晰,便于记忆。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是:复习旧知用4分钟;第一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第二个知识点约用16分钟;第三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小结5分钟;反馈练习4分。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上完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得失:这节课根据以往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局限于书上的一个实验,通过大家做的三个实验的对比,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解决了以 往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迷惑。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效果较好。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学习理论是求知的途径,通过探究也能获得知识。最后我鼓励学生: 只要你执着探究,也许将来你会有意外发现,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永载史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科学 七年级 下册》中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三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等基础知识。文章内图文并茂的举了一个“望梅止渴”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人由语言刺激而产生复杂反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 渗透了语文学科。在本节课中没有出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这一专有名词,而是以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来表述,这正是以课标为依据,体现了课标中的要求——是 “概述了解”这一层次。

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任何 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 秘,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

本节课的内容都是以生活事例来引出相关知识的。而且这些事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们容易理解。本节课以课标为依据减少了一些名词术语。例举了“望梅止 渴”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这些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的将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我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 握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能够举例说出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3、简单说出反射弧的构成。(二)技能性目标:本节课推出了一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这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加强多种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来理解知识,更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此,确定能力目标如下:

1、模仿教师的演示,学习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小组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有限,通过学习、做实验和参与探究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教材教法:教师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预设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的容量和参考书的要求,我将本课课时预定为2课时。现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活动预设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

以小实验活动进入新课。

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个小实验:一名学生被蒙住眼睛,教师用一个牙签刺其手指,其他学生观察该学生做出的反应。只是该名学生感受到了,为了 让其他学生也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我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去完成一个小活动——打手板:甲学生去打乙学生的手掌,乙学生迅速躲避。每位学生进行十次,看 看谁被打到的次数是最少的。

学生做完小活动之后,给学生设立一个问题:这两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又继续设疑: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展示出本课的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很自然的引出新课。

由亲身感受实验和对事例的分析,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师说“面对课题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反射!什么是反射呀?先不急于知道,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该实验是医学上常用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 的情况的,这就是——膝跳反射”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出“膝跳反射”的实验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请一位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演示。由两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去 进行该实验。实验后请学生分别来谈谈感受,并继续又举出排尿反射和课上的缩手反射,请学生们以前后两人为一个讨论小组进行分析:这几个活动都称之为“反 射”,那么反射是由人体的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自己来总结、归纳出反射的定义,最后由教师用计 算机展示出反射的定义,这样使得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二)融会贯通,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事例,突破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如果学到 了一些知识,而不能将它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遗憾。通过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整理归纳的能力。

运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一些人的活动,从而说出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反射的定义,那么谁还能举出其它反射的例子呢?并说明为什么这些事例是属于反射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这样不但是学以致用,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事例,找出本质上的区别,识别出哪些是简单的反射,哪些是复杂的反射,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对方才大家所举出的例子,我们来分析以下,看哪些是人类生来就会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呢?哪些又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起来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反射呢?”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又能举出其它反射的例子。(三)学科整合、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体现学科整合的教育机制,使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在前面所举出的例子都是人类的一些反射的例子,那么动物是否也具有反射活动呢?请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后,教师设问“人和动物都具有反射活动,哪些 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呢?”进而引出“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这一知识点,对于该知识点除了教材中的“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教师又用计 算机展示出“画饼充饥”和“杯弓蛇影”成语典故的例子,让学生来进行翻译和分析。又加进了“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的小游戏。

(四)以问题的形式,为下一课留下伏笔,设置铺垫。

“方才我们在做听口令的游戏的时候,有的同学做的快一些,有的同学慢一些,有的做得正确,有的做得有些失误,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学生发表各自 的看法后,教师“有的同学说到反应速度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大家在课下阅读104页的探究活动方案,复习一下探究活动的 一般过程是什么?你能否将书中的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这一部分填完整,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计划呢?如果有的同学认为你的小组还有其它较好可行的方法也能 “测定反应速度”的快慢,请你写出你的探究计划,在下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后并去实施。”

(五)表达交流,畅谈心得

“在本节课中我们做了许多活动,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说教材:

教材特点:

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 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 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 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 系统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同学们把各自的生态系统都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以自己的家为荣,都非常爱自己的家,这种情感非常可 贵。刚才同学们都是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来谈的,那么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分析自己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的 生态系统的联系:农田生态系统需要淡水浇灌;森林生态系统可以为地球大气提供清新的空气;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海产品;等等。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 现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生物圈中的,他们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联系,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 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说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 破坏,其他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各种生物,还有光、水、大气等非生物,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所以我们说生物圈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五、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在整个 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是人类的活动。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学生畅所欲言将身边人类的破坏活动揭示出来,并表现出极 大的愤慨: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滥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

六、保护我们的生物圈: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电池对水体的污染》链接)后,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 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乱扔垃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 境;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七、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它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

八、课下作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说学法: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让学生深入体验。

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生态系统 的类型及特点,体验到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

2、观看课件 里的环境污染图片,让学习认识到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

3、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让 学生明白莲花镇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及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 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 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 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课的导入

多媒体展示并讲述:“最近万州的天气变化得特别快,一会儿艳阳高照天气热得不得了,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雨来,温度又随之降低。你瞧,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让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没有了,没有办法的小明只有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先让小明去做个血液化 验,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学生在听到这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和看到这些有趣的图片时,个个脸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验的结果,这时我适时提出质疑:“那大家知道,在进行血液化验的时候要化验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吗?还能回忆起血液的组成吗?”学生略加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设计,开端引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他们创设教学情景。

(1)知识重现,合作复习复习一:血液的组成

1、小明生病看医生,医生要其做血液化验的事情引入血液组成的复习。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血液成分的记忆(注重生物学源于生活,生物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2、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与学生进行合作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复习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课件展示小明的血液化验单并出示男士血液成分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讲述:“这是小明的血液化验单,看看小明的各项指标和正常值比较起来哪一项不符合标准?你 来做做医生小明可能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数值的比较后快速做出回答:“白细胞数量大于正常值,小明身体可能出现炎症。”此时我继续讲述:“这个 时候护士小姐就出来,对小明说你有炎症需要进行输液治疗。一般的输液采用的是静脉输液,那同学们知道输液时针头是插在哪里的吗?”同学们积极做答:“手臂 的青筋。”“手臂的青筋是静脉血管,血管其实除了静脉之外还有…..”“还有动脉和毛细血管”“那现在我们就来对血管进行一下复习。” 在这里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管腔及其血流速度和功能与学生合作复习。

2、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复习三:心脏与血液循环

1、教师设问:输液时,药物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学生会通过已学知识作出通过血液循环,我继续追问那血液循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呢?(血管和心脏构成的管道系统和在其中流动的血液三个部分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把三个零散的知识点串 起来,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个清楚的认识。

2、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途径

一、【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 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 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点 :

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难 点 :

1.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 教 学 目 标】(一)知 识 目 标 :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

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 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说教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二)说学法 —— 1)分组探究法。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游戏巩固。

四、【教 学过 程】(一)课前准备 :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

2)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5)《血液循环》学案

(二)导 入 新 课 :(大约5分钟)“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 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 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 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3分钟)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 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 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5分钟)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六)、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七)、课堂知识反馈(大约3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B)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 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八)、课 外 活动(大约2分钟):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为下节课作准备)。【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四、【板 书 设 计】 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 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 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人体的血液循环》学案

一、请你填一填:

1、你的心率:()次/分.二、请绘制血液循环图 :

三、知识拓展

课堂拓展:

心脏自身的营养由()循环供应,这个循环受阻时,容易引起()病和()梗塞。

课外拓展: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制定探究方案----作出假设----设置对照组-----统计-------验证假设)

2、关爱家人活动:你的血型————(), 你家人的血型————(),(),()班 级 ———————————— 自我评价 ———————— 课堂评价 ———————————— 课外评价 ————————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初中生物教案:真菌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 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 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理念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4、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CAI:通过长毛的水果和各种蘑菇引入主题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的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真菌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达到知识的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用“问题广角”形式激发学生提问,达到要教学生认识真菌的目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一、题目: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初步理解、掌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增强。。的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

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

用具:多媒体平台,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板书完整)

1.导入新课

2.把教学大标题小标题按1、2、3等写下来

七、总结与反馈:

八、课后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英语说课稿:How are you

说课的内容是 How are you? 第一课时,Let’s talk中的前四个情景。本节课是对话课,对话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的重点交际用语是“How are you?”及其答语。本节课是对话教学。通过小熊早上出去,遇见长辈一个个问好,引入话题,先短后长,不仅出现了各种答语,还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问候语。对儿童有文明礼貌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单词:fine, OK, bird, pig, fox, hen(2)使学生掌握与熟人打招呼的句型:--How are you?

--I’m fine.I’m OK.--Thank you.And you?

2、语言技能目标:

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于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4、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与人问好的问候语,了解在英语国家中熟人见面相互打招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礼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见面问好的句型:How are you? 和他的各种回答方法由简单的回答到复杂的回答及反问。教学难点:

(1)How are you? 与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等问候语的用法区别。(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动物头饰、录音机、磁带、小红花及小组评价表。【教法学法】

(1)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动物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2)情景教学法

我将准备一位助教(最好是一名外教),在导入新课时,助教走进教室与进行我对话到入新课,并与学生进行对话,设置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3)鼓励教学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课上老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式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

课前热身—— 导入新知识——练习—— 巩固补充——课堂小结——家庭作业 Step 1课前热身

(1)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意、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因此,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演唱歌曲:“The Hello Song ”,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2)自由会话,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本课的重点交际用语是How are you?及其答语。因此,在自由会话环节应选择常用问候语。Hi!Hello!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等常用问候语进行对话。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再会话中我采用“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方式。首先,选一名学生上来,捂上他的眼睛,然后选下面一名学生向他问好,在让那名同学下来寻找并回答,然后让提问的学生在猜。游戏结束进行点评,对猜对的学生奖励一朵红花 Step 2导入新知识

(1)这也是本课的特色所在,这时助教(最好是一名外教)敲门进入教室 向我问好“How are you?”

我回答“I’m fine.Thank you.And you?” 她在说“I’m fine,too.”

这时我向大家介绍“She is my best friend.Milly” Milly说“Good morning, Children.” 学生回答“Good morning, Milly.”

然后Milly用“How do you do?”向大家问好。

这时我向学生解释How do you do?的意思是初次见面你好吗?并告诉学生也要用How do you do?来回答。让学生和Milly反复练习,练习时采用全班对话和个人对话两种方式。

练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我怎样和Milly见面问好的,是否是用How do you do?若不是,提示学生引出How are you?并讲解How are you?用于熟人见面打招呼,这一点区分于How do you do?而且回答方法也不同,应用I’m fine.Thank you.或 I’m OK.Thank you.来回答。此时Milly与大家已经熟悉,让学生用How are you?来向Milly问好,并进性反复练习。

(2)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有礼貌的小朋友little bear,然后用课件导入小熊分别遇到鸟夫人、猪先生、狐狸小姐和母鸡夫人的图片并介绍介绍“Look!This is a little bear.This is Mrs.Bird.This is Mr.Pig.This is Miss Fox.This is Mrs.Hen.Now please listen.”(同时板书)然后放录音两遍,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猜测对话的意思,这时不进行讲解,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接着我带上头饰充当小熊Milly带上头饰充当其他动物进行对话 “Hi!Mrs.Bird.How are you?” “I’m fine.” “Hi!Mr.pig.How are you?” “I’m OK.”“ Good morning, Miss Fox.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Hi!Mrs.Hen.How are you?”“I’m OK.Thank you.And you?” “I’m fine,too.”这样表演两遍,再对How are you?fine、OK、And you进行讲解。然后在让学生听两边录音,并让学生逐句跟读翻译翻译。Step 3 练习

让学生逐句跟读几遍后,把分好的小组,第一组担任小熊角色,二组担任鸟夫人,三组担任猪先生。进行成组操练。再让学生同桌自由对话2分钟。每组各派一个代表担任本组角色上台表演,然后让Milly评比出表演自然,发音标准的演员进行小组奖励,同时还要对各组代表进行奖励。这样反复练习两次。

Step 4 巩固补充(1)作出一个chant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Hello, Hello, How are you?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I’m OK.Thank you

(2)在给学生看一些不同动物见面问好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创编并表演对话。Step 5 课堂小结

总结小组评价表,学生掌声祝贺并鼓励获奖小组下节课继续努力,为激活下节课打了基础。Step 6 家庭作业

听录音,做活动手册(活动手册是一个常规练习,其目的在于全方位的、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英语说课教案:I have a pen pal

我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导入

原来的设计是先播放五年级下册复习单元的歌曲 I love going hiking.但考虑到学生可能比较生疏,love 对本节课like 的学习可能有误导因此在授课前给予放弃。而把free talk 放在导入的位置上。熟悉的话题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 ? I often „„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会用自己熟悉的短语来交流。这时候我适当给予评价引出 oh, I know your hobby is „„(关键词hobby 的学习)。了解了学生再让学生猜测我的hobby,学生很是感兴趣。导入句型 my hobby is watching TV.I like watching TV.now what’s your hobby ? 学生带着怎样回答的疑问开始新课学习。

二、新课的学习

首先教授动词短语和句型。短语和句型的交叉学习避免了学习的单调和知识的脱离,让学生在语感上形成思维的符号。短语和句型的学习要解决的难题就是读。会说的前提是会读。因此我把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读的方式上避免了单一的齐读,而是采用男女对抗,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学生熟悉感兴趣字样的方式。为避免有的学生浑水摸鱼学习的过程中间又穿插对个别学生的检查。

对短语和句型的巩固我采用chant的方式 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Playing, playing,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Collecting, collecting,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Riding, riding, I like riding a bike.Making, making, I like making kites.Diving, diving, I like diving.本节课的中的重点内容一览无余。快乐学唱中学习这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

学以致用,小组调查问答 what’s your hobby, I like „.将学习的知识予以运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敢于张嘴说是最大的目的。让三至四个小组学生参与进来以抽查的方式了解课堂的掌握程度为后面教学提供参考。

三、知识的扩展

学习了我的爱好怎样询问他人的爱好呢?出示学生喜爱的明星的图片问what’s his /her hobby ? 并让学生猜想怎样回答,给予学生思考动脑的机会比教师直接传授要好得多。对第三人称单数后like 加s 的原因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去体会其规律。

四、当堂练习

适当的练习巩固当堂所学。

We have new friends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本课主要以询问他人姓名和年龄为话题,并通过任务设计,让学生在感知、模仿、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师生商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pretty, bright, cute, active 和短语school work;能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会用 What's her name? 及答语 Her name isZhou Pei.How old is she? 及答语 She's ten.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单词和句型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倾听、主动参与实践。

3.情感态度目标:对学生进行良好倾听、预习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热情友好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文化意识目标: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很少询问女士的年龄,体现出尊重他人的意识。结合本课学习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为句型:What'sher name? Her name is Zhou Pei.How old is she? She'sten.难点为句型:She has beautiful long hair and big bright eyes.为了突破教材重、难点,我采用了出示任务,创设语境;围绕任务,灵活操练;完成任务,实际运用;多元评价,整合认知这四个教学环节。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的开始,要紧紧围绕任务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卡片等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设置多种语言情境,使英语单词、句子与它们所表达的意义直接挂钩,使学生积极地去体验与实践,讨论与合作。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协商探讨、参与实践等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我把英语课堂教学与课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则利用自己的照片等实际生活中的媒体积极参与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我设计的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Step 1 Warm-up 热身互动,进入情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首先通过播放歌曲:“How old are you?”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歌词six和seven改成eleven和ten。学生们边唱歌边表演。既复习巩固了学过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告诉学生运用该句型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Step 2 Presentation 任务呈现,小组协作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在上这节课时打破了书上的教学顺序,即先学句型、后学单词。

首先学习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Zhou Pei.How old is she?She's ten.依据以旧带新的原则,我先用以前学过的句型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How oldare you? I'm...引入新句型 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Zhou Pei.How old is she?She's ten.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手让学生通过师-生,生-师,生-生,小组练习等各种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使学生在图文并貌的课件下乐学、爱学、会学、学会 然后学习单词:pretty, bright, cute, active, school work 通过课件和猜谜游戏,来引出 pretty, bright, cute, active, school work 的教学。通过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普通的一员与其它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最后2人一组运用真实姓名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深层地理解和把握教材。Step 3 Practice 围绕任务,趣味操练

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强的特点,再次播放课件,通过让学生静听、跟读、模仿来学习语言,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全班活动<整体感知>,个人活动<独立探索>,两人活动<加深交流>,小组活动<协作学习>等多种操练模式,从控制性操练向自主性操练步入,层层递进地深入理解教材。通过足够量的语言操练,建立新的语言学习习惯。Step 4 Additional activities 完成任务,灵活运用

根据课标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我为学生创设两个任务:①你和爸爸、妈妈在十一黄金周去旅游,恰巧遇到了很多同龄的朋友,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句型:Hername is Zhou Pei.She's ten.She has beautiful long hair andbig bright eyes.She's cute and active.与你的爸爸、妈妈或朋友进行简单交流吗?②看看你身边的同学,你肯定能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介绍,请你试一试。我鼓励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任务,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任务,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探索,启动思维,发挥想象,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进行成果展示,在共享成果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Step 5 Assessment 多元评价,整合认知

根据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我将多元、多样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活动过程中,时时对全班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并以激励为主适当地给予红花、星星等奖励。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课程即将结束前,全班总结各组的获奖情况,表扬获胜组,鼓励其他组,号召大家发扬互帮互学的精神,使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后,说一说本课的作业:第一、听录音并表演对话。第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能力水平创编新对话。

第三、预习下一课。这样有梯度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而且,有助于培养

学生良好的听录音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观察、分工合作、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不断地尝试中产生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形成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以活动为主线,以探究为中心得教学理念。

在学法上,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参与,交流讨论,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作业为第几页,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进行分层训练,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我的板书设计以内容为主,清晰,明了地展示。

六、教学反思

【教资面试】浓缩的10分钟—小学数学试讲

试讲超出规定时间、试讲时间严重不足,或者在试讲规定的时间内各部分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往年教师面试考试最头疼的事情。今天,就针对面试试讲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时间分配建议,以便老师们在备考和试讲过程中对时间把控更加合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环节

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10分钟的试讲,导入时间建议控制在2分钟以内。

通常学生在导入环节经常出现的一些失误,例如导入内容偏离了学生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垂直与平行》一节,可以用笔掉在地上的位置关系导入,也可以用08年奥运会开幕式方正,横成行,竖成列导入,前者更加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激趣效果更好。第二种常见的失误,导入环节做的活动和教学内容无关,仅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例如上课放了一首儿歌或者一段视频,结果跟教学内容无关,也是一个失败的导入。

数与代数部分

例如《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游戏,依次报数,第一次报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第二次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开始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特别地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在这些站起来两次的同学中,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能否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又例如《角的分类》一节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通过扇子打开形成的角度,从而引出角。

图形与几何部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编个小故事,熊大熊二植树,熊大在平行四边形土地上植树,熊二在长方形土地上植树,他们各自争论都认为自己植树面积大,到底谁大呢?或者编个国王的故事,国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土地分给大儿子,小儿子,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偏心,到底有没有呢?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编个小故事导入,这也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导入之一。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考试的时候对于数与代数部分和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考查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也是我们梳理和加强的重点,平时可以像这样多梳理几篇,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剩下的是统计类的和数学广角部分,对于这两部分考查频率相对偏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全面,找几篇去设计,训练这部分的内容。

统计类

例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统计》,可以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又或者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例如,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通过这样子的贴近生活的场景进行导入。

数学广角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关植树问题》。

设计了一个游戏:我用手指示范,先伸出两个手指。问学生中间有几个间隔,在伸出三个手指,问学生中间有几个间隔,之后让学生自己伸出手指看一看,并且继续数下去,当学生数到到五个手指应该有四个间隔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间隔数,例如: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如果把每个手指头看做一棵树呢?又或者创设情境,例如,咱们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有哪些?(春节,国庆节,五一节)那大家五一劳动节都会做什么呢?等等通过这样子的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情境完成了这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导入。

总之,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建议可以按照这几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类以及数学广角四大类,针对每一类各准备一到两篇试讲的导入,这样为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20分钟备考时间里设计好一篇好的导入去做一定的积累和训练。

二、新授环节

对于新授环节,这部分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考生去留、对得分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建议考生花5到6分钟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争取做到以下几点:①课程中使用的例题或者实际问题跟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相关。②在上课的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争取让学生有触、摸、拼、凑、减等学生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③课程主体内容讲完以后一定要有总结,建议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概括总结,切记在新授环节的总结一定是主体内容的总结。④部分课程内容可能会有易错点,针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优先引导学生去总结,也可以用易错题去引发学生思考,又或者老师可以直接用技巧性的发问,例如: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大家都清楚了吗?学:清楚了。师:老师有几个问题不明白,小伙伴们,能不能帮一帮老师„„。

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建议可以事先分模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类以及数学广角四大类,针对小学数学的每一类挑一到两篇去设计新授部分,这样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20分钟备考时间里能够游刃有余地去设计好一篇课题的新授部分。

三、巩固环节

在巩固环节,建议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一环节考生可以事先去思考下,小学数学的巩固环节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例如,直接做练习,抢答,游戏等等,这些形式很多时候都是通用的,通过这些形式会营造一种好的课堂氛围,是可以给考生加分的。对于巩固的具体的内容,考生同样是分四类去准备,每个模块写一到两篇。考生切记,巩固环节的内容一定要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相匹配,也就是说是授课内容的一个强化。

四、小结、作业环节

针对于小结和作业环节,建议花不到1分钟的时间,对于小结环节,首先思考谁总结?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是学生总结。最好是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做概括性总结。然后思考总结些什么内容?一方面可以是内容层面的总结,也就是说总结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另外一个方面可以是总结本节课采用哪些学习方法,对于方法层面的总结。

最后是作业,对于小学数学试讲,作业可以是课后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放性的作业,会给考生加分,这也是我们推崇和建议的地方。

总之,在整个10分钟试讲过程中,导入和新授环节应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两部分是可以出彩的地方。剩下的巩固、小结、作业环节可以事先做准备,可以分类去总结和准备,总结一些通用的模板,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备课在这三个部分所花的时间,把时间集中在设计安排导入和新授环节。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 美术面试教案

美术面试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了解……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初步了解……的概念、含义以及学习……的教育意义。

认识了解……的各种艺术特点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做……,感受……艺术魅力。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的尝试,体会……工具材料和不同技法的特点。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勇于尝试运用……进行的练习,充分体现每个人的造型表现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加深对……的感受、体验,提高对……的认识,培养珍重、热爱民族美术的感情。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的制作方法或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学生独立设计或鉴赏……。

3、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

4、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方法:复习式导入、直观演示导入、悬念式导入——问题、图片、音乐是什么就简单写出来。(2)新授

对学习内容做基本介绍。(绘画和手工可以先欣赏所画所做物品;鉴赏类可以先介绍作品的时代作者等信息)开始学习相关知识。(手工和绘画需要把步骤写清楚;鉴赏类要把鉴赏角度定好)

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手工和绘画可以动手制作,制作后可采用教师评,互评,自评等方式进行课堂评价;鉴赏类可以进行另外一幅画的鉴赏练习)(3)总结 提问学生总结(4)作业

课外搜集其他作品;再制作类似作品;完成作品。

5、板书设计

下载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xiexiebang推荐)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过程与方法: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2、发现......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撰写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撰写 教案撰写是面试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试的一块内容。在有些考场上的考官会收上教案,边看教案边听试讲,所以教案还不得不写并且不能写得太差。因为......

    教师资格证面试

    安阳师范学院 关于2014届非师范应届毕业生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 能测试(面试)考试时间安排的公告按照安阳市教师资格管理办公室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现决定2014届非师范生教师资......

    教师资格证面试

    面试方式和程序 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研制的面试测评系统。(一)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按......

    教师资格证面试万能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教案总结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面试教案:细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的基本内容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的基本内容包含十个要点。 (一)课题 课题是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要写在一页的首行中间,要醒目。 (二)课型 课型即说明属于新授课、复习课还是实验课、练习......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青花瓷》教案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青花瓷》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器型分类,清华瓷纹饰分类,能通过语言从器型、纹饰、造型几方面对青花瓷进行品鉴。 过程与方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