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务三 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 教学设计
任务三 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组成;
2、知道硬件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知道软件的控制作用;
4、认识机器人图形化编程方式 2重点难点
知道硬件组成及其作用及图形化编程方式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引入
在广西南宁科技馆的入口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它很聪明,你可以向它提问,它都能对答如流。展示图片。它怎么那么聪明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吧!活动2【讲授】
二、新课
1、机器人的硬件
活动:分组拆卸巡逻报警机器人
注意:拆装顺序,放好零件,做好记录,填写48页的表格说说组成部件
2、教师讲解和小结
传感器;控制器;轮子;电机;塑料件;电池等组成,称之为硬件系统。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由它命令机器人做什么;轮子,喇叭,灯等统称为执行部件,执行部件的带动要靠电动机,电动机的运转要靠电池来维持。不管多么复杂的机器人,它都由这些基本的部件所组成。
3、机器人的软件的作用
几年的电脑学习我们知道电脑的工作除了硬件,还必须有软件。机器人也一样,前面所说的控制器是它的大脑,存储着执行任务的程序,这些程序就称之为软件。机器人就是按照控制器中的程序来执行任务的,可见软件的作用。
4、机器人图形化编程方式
编写程序这项工作就由人脑来完成了。常用的工具软件有图形化交互和代码编写。用图形化编程的话,比较简便和快速。但是在编写之前,首先要清楚机器人的工作过程或动作顺序。比如课本上的一个例子。活动3【练习】【学生练习】
说说机器人工作的动作。52页 活动4【活动】【学生活动】
本课重点是知道软件的控制作用,这里着重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寻找答案。(定一定)
1、请同学们按6人一组分组,领取巡逻报警机器人。
2、编写简单巡逻报警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报警的控制程序。(1)机器人前进。
(2)如果没有碰到障碍物继续前进。(3)如果碰到障碍物停止前进。
(4)闪烁报警灯。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篇:体育馆智能化系统设计总结
南京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总结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见下图)位于南京市的河西区, 紧邻长江, 是江苏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 是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主赛场。它占地89.6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为34.23 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6.5万座体育场, 附训练场1个;1.3万座体育馆, 附训练馆1个, 可举办篮球、排球、体操、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项目比赛;4000座游泳馆, 含训练房, 内设标准游泳池、跳水池、训练池和戏水池各一个;网球中心共有21片场地, 其中含一片决赛场, 二片半决赛场, 四片室内训练场和十四片室外预赛场;一座体育科技中心, 是十运会期间奥体中心的新闻发布中心, 也是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的总控中心所在地。1南京奥体中心使用功能特点及智能化系统设计对策
1.1 使用功能的转换体育场馆独特的使用功能及特点, 使其智能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大厦智能化系统。主要体现在全运会期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其使用功能的转换(这主要指开幕式、闭幕式与体育竞赛的功能的转换), 以及全运会后由专业竞赛向社会民众的体育公园角色的转换。1.2 智能化系统分类
我们将智能化系统分为两大内容, 一大内容是建筑物本身需要的智能化系统, 如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场馆一般的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场馆普通的公共广播系统、建筑物普通的综合布线系统等等;另一大内容是支持全运会特殊需要的智能化系统, 以及全运会后作为体育公园所需要的智能化系统, 如体育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EIS)、运动会技术支持系统(注册及制证、计时记分、现场成绩处理、综合查询、主赛场新闻中心、各场馆新闻发布等)、大屏显示系统、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体育竞赛布线系统、照明控制、场地扩声布线系统、记者席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管理的电子售票、检票系统、大型赛事、集会综合安保系统、有线、无线通讯保障系统等等。除了上述特点以外, 体育场馆的社会公益性带来社会赞助的弱电系统与场馆其他弱电系统的兼容互通性。以及国家元首莅临全运会需提供特殊的保安、通讯系统等等。
1.3 智能化系统设计对策根据以上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 作为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将所有系统按施工图设计深度一次全部设计到位, 但在前期设计过程中要全部考虑周全。总体构架的搭建一定要合理, 要有先进的理念和较高的水平。既要满足全运会的各项要求, 又要满足全运会结束以后奥体中心日常运作的要求。并注意体育运动设施自身的特点, 注意由于比赛规则、规程的变化而带来系统功能要求的改变, 注意体育赞助商提供的项目和系统完整性, 注意临时设施和永久设施的关系。为此我们确立各智能化系统基础构架应合理、先进、可靠, 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特别是综合布线部分, 本设计已超出常规意义的综合布线系统, 不仅仅是电话通讯线路, 计算机网络线路的综合布线系统, 而是构建一个综合平台力争使南京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硬件链接均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标准化、模块化。从而达到设计者追求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以满足南京奥体中心各种处于动态的、变化的功能要求。2 南京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的一些技术措施
2.1 安防系统的设计考虑由于南京奥体中心占地面积大, 场馆集中, 智能化子系统集成度要求高, 故在设计前期将所有的智能化系统均按照网络型系统来考虑。这其中除技术成熟的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外, 当时将安防系统也设计成全数字网络系统。后经调研, 在2002年下半年, 由于这种系统在传输方面、清晰度方面, 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方面还不能满足我们这个工程的要求, 所以在后来的进一步设计阶段, 将安防系统改成前端仍是模拟结构, 后端场馆之间、各场馆与科技中心总控之间采用数字传输,并在施工中加以实现。2.2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网方式在设计初期根据广电部门的远景规划(十运会时可以实现全数字电视传输), 我们曾经考虑过以六类线替代同轴电缆的方案, 使得综合布线完美一点。但由于风险比较大, 特别是与电视机接口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 以及行业管理上的问题, 最终放弃了这种设想。还是采用HFC(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方式组网。2.3 其他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各场馆之间、各场馆与科技中心总控之间实现数字网络传输, 并与城市“119”实现联网;公共广播系统也设计成数字网络系统, 该系统既可成为一整体公共广播, 也可通过计算机控制每个功放输出端口任意组合小区域公共广播, 以满足各场馆的各种动态的、变化的需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根据各场馆的功能不同, 建筑机电设备量大、种类多、繁杂、分布面积大、传输距离长等特点, 选用网络型楼宇自控系统。
2.4 通讯协议的选择选用代表性比较强的BACnet标准协议作为通讯协议, 要求网络结构从底层至顶层全部符合BACnet标准, 针对第三方系统的集成。本系统应是基于计算机语言设计而成的系统, 并不是只采用某一特定公司(如微软或英特尔)标准而设计的, 它是依据成熟的开放式标准设计架构而成, 而这些开放式标准广泛地被系统及硬件的所有主要供应商所支持。这种开放式系统的软件运行和何种品牌的硬件及运行系统无关, 面向所有的顾客。
2.5 路由器的选择本系统设计的网络结构中引用了高性能以太网通讯路由器, 使得本网络与信息网的综合布线系统完全兼容, 其连接器简单地由双绞线盒RJ45连接组成。由于采用路由器使得主控制网的速度得以提高达到156kbaud。2.6 现场控制器的选择
对于机电设备现场控制器, 本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具有双CPU(中央处理器), 主CPU用于数据处理, 从CPU用于数据通讯, 并具备1Mbyte闪存, 支持远程内存下载更新, 更新不需要置换内存芯片。硬件时钟具备真正的独立运行能力, 不受断电及通讯失败的影响。采用图形化编程工具, 通过点击按钮就能够构造复杂的控制算法、诊断故障, 通过实时或模拟的运行参数来检验控制程序的性能, 而不是用计算机源代码来实现。2.7 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如上所述, 南京奥体中心五大建筑的智能化综合平台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上的, 有26个大大小小的弱电系统利用这个平台, 所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就非常突出。在总体设计中我们将综合布线的数据传输线路设计为在线式实时扫描管理系统, 系统通过连续扫描流程, 使用户能够实时编制端到端物理层文档, 移动跳线会立即在管理站上触发告警信息, 在一定层面上改善了网络的可靠性。管理员以图形方式从管理站查看整个链路, 在管理站可对系统中的任何链路进行变更, 网络管理员可以规划、优先处理和分配系统中的所有移动、添加和变更, 然后编制相应的状态文档, 使用配线架上的LED灯信号引导技术人员完成变更。实现布线系统的计算机管理。3 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
鉴于国内一些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系统在重大赛事结束后没有被很好应用的现状, 在南京奥体中心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中有一条设计主线就是保护投资。保护投资就是体现智能化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升级性, 以先进的设计理念来实现对系统动态的、变化的需求的最大适应性。南京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还有一些考虑不完善的地方, 如: 由于我们的现行行政体制造成重复投资, 所需机房的数量、位置、面积、物理通道等等估计不足, 预留的建筑空间偏紧等等。
第三篇:浅谈仿真机器人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仿真机器人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有效性
宁波镇海区仁爱中学 熊国全 315200
由于仿真机器人教学便于组织管理,便于有效普及机器人基本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活动。随着仿真机器人教学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由于仿真机器人软件先天不足和教学经验缺乏等原因,不少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拼凑任务,甚至直接将竞赛任务用于课堂教学,忽视任务设计的有效性,让仿真机器人教学又成了“培训式教学”,以致影响了仿真机器人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什么是任务的有效性?任务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应该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如何设计有效的任务,让仿真机器人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笔者对仿真机器人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有效性有了一点浅薄的认识,现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情景 突出趣味性
新课程强调“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笔者认为学生对机器人充满着好奇心,对学习仿真机器人抱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在仿真机器人教学中,没有创设趣味性情景的任务对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就谈不上任务的有效性。为此,要设计有效的任务,就要创设有效的任务情景:一方面任务情景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生动具体,形象逼真,有趣味性,在开始的教学环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后续操作探究教学环节中能让学生兴趣持续下去,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持续情绪的活跃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有效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任务情景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目标,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关联,切不可喧宾夺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通过完成任务能够掌握本节课内容,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获取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成果,否则任务情景再精彩也没有价值。
例如讲授灰度传感器的作用时,若按以往方法,我会将任务设计成小车走轨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掌握部分与灰度传感器相关的知识,但任务情景为教学需要而有意杜撰,比较单一,缺乏真实感、趣味性,也没考虑后续阶段如何持续学生兴趣,学生就感到没有意思,自然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后来,由于杭州萝卜圈公司的3D仿真软件突出了基于物理引擎的设计,能模拟真实的刚体运动以及物体的密度、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各种现实物理动力学属性,在发生碰撞、受力、摩擦的运动时能模拟出因不同属性而发生的不同运动效果,我用萝卜圈公司的3D仿真软件设计了生动具体的《环游金字塔》情景。刚上课,逼真的隧道、高高耸立的金字塔等场景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从极具诱惑力的网络世界引到我设计的教学任务中,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完成任务伊始,机器人走在规定的路线上如何避免掉下车道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而后机器人穿越隧道时惊险纷呈,再其次,程序不够完善的机器人被旋转的木头打下车道,又引起学生的惊呼,„„。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灰度传感器的作用来编写程
序,结合使用前几节课所学的传感器,才能让自己的小车顺利通过一道道关卡。这样,这个任务精彩迭起,足以持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完成任务的操作,又至始至终贯穿着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使自己的机器人顺利环游金字塔,学生能以高涨的情绪开展思维,运用与灰度传感器相关的知识编写程序。这样通过老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有效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器人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机器人学习和创作能力,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回归现实 突出科学性
仿真机器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编制程序控制机器人在虚拟环境的运动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仿真机器人教学毕竟是在计算机中模仿真实机器人的运动,以往受仿真软件限制,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常常不考虑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以致往往出现机器人运动过于理想化,虚拟化的现象,如:仿真机器人上坡与下坡速度一样,运动时不用考虑摩擦力和动力等。学生与这种远离现实的仿真机器人的频繁接触,容易片面强化仿真的虚拟性、仿真性,而不会考虑真实环境中不得不面对的因素,如摩擦力,物体的惯性等,这样就容易割断仿真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自然与自我的挑战,容易忽视科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不但难以达到仿真机器人的教学目的,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严谨性和周密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机器人的运动本身就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知识的运动,因此仿真机器人教学中,设计教学任务时不能理想化,虚拟化,应回归现实突出任务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探索中掌握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计任务《驾驶员考驾照》时,我利用杭州萝卜圈公司的3D仿真软件,将任务回归现实,如道路有起伏,有弯道,有上坡和下坡等。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发现:汽车速度过快,在启动时会颠簸,导致改变行驶方向,甚至于冲下道路。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思考小车的变速运动,学生最终提出方案:在启动时,先慢速起步,等速度上去了再加速至高速就不会颠簸。学生很快又有新问题:在走弯道时,高速行驶的小车很容易冲下道路;由于道路有起伏,高速行驶的小车会颠簸,也容易冲下道路。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走弯道时汽车速度不能过快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某个瞬间汽车的受力方向,将相关科学知识迁移过来,以完善学生的知识。这样,通过模拟逼真的现实物理运动来促使任务回归现实,强化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突出了科学性,大大加强了机器人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整合,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以生为本 突出操作性
不少比赛任务非常新颖,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任务作为课堂任务却没有可操作性,如,NOC的比赛任务《野外生存》非常有趣,可在一个课时内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复杂任务,少数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学生因缺少足够的时间也无法完成。仿真机器人教学中,通过上机操作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才可能具有有效性,为此,教师设计任务时,应秉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设计出贴近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才能称得上有效的课堂任务。
例如,在讲授伺服电机时,我进行任务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考虑到学生对《野外生存》感兴趣,于是从NOC的比赛任务《野外生存》中分解出适宜学生学习的《飞渡天险》任务:基本任务是机器人沿着弯曲的道路来到铁索下,伸出手臂抓住铁索越过峡谷滑至另一端的山顶,最后放开手臂落到山顶平地,提高任务则是在此基础上调整机器人方向,继续沿着山路前进至终点。任务《飞渡天险》考虑到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是设计《飞渡天险》时考虑了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任务规模小,完成任务的程序比较短,容易被学生理解;再其
次是《飞渡天险》任务中涉及到许多学生能理解的科学原理,如惯性,重心等,符合学生的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完成任务过程中,师生可以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相对初中学生来说,《山地赛车》任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在操作中探求新知,实践中把握真知,学习中掌握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新知、熏陶科学情感。
四、关注问题 突出生活性
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的课堂任务是很难吸引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机器人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因此,在仿真机器人教学中要关注生活中的问题,突出任务的生活性,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促使学生尝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用机器人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设计任务时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关注问题突出任务的生活性。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时,会持续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为了讲授测障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的作用,我提出一个现实问题:现在随着社会发展,汽车普及的很快,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非常频繁。同学们,假如现在你是汽车设计师,你会如何从技术上避免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这个问题一提出,不少同学都建议:在汽车前方加上某种设施帮助驾驶员预防追尾事故。从而引出:在汽车前方加上测障传感器作为检测装置,当检测到汽车前方有物体,将要发生追尾时,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自动刹车。待学生完成这一任务,我又提出新的质疑:大家坐过公交车,当司机突然刹车,站着的乘客会有什么反应?学生:容易摔倒。老师:对,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突然刹车,对乘客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那么我们如何改进设置以减少安全隐患?于是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测距传感器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最后,师生利用提问与讨论等方式,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提出新的方案:在汽车前方加上测距传感器作为检测装置,当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汽车与前方有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定值时,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自动给驾驶员发出警报或控制汽车减速,当汽车与前方有物体的距离小于危险临界值,易发生追尾事故时,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自动刹车,此时由于汽车速度不快,急刹车产生的安全隐患对乘客影响比较小。这样设计任务,学生容易在探索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生活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倡导成功 突出层次性
仁”容易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为此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知识结构,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多层次情况,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来设计任务,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到吃得饱,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会感到消化不了。这样学生在完成一些与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时,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待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面对自己的成果,充满自豪,从而进一步激发他探索的激情和信心,使学习从一个水平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例如:讲授迷宫搜索算法时,《山地赛车》任务:基本任务是小车从起点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到达指定地点,提高任务是小车从指定地点原路返回出发地,终及任务则是按NOC的《野外生存》比赛任务的要求,小车快速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由于基本任务比较简单,又有师生示范,绝大多数学生容易理解任务,也能够及时完成任务。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基本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提高任务。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的行为被其他同学和教师所认可,一般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它。当有部分学生完成提高任务,教师可以展示3D仿真软件的在线比赛模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何让
自己的小车快速在山道上行驶?经过一段时间,有部分学生受小时候玩过的四驱车的启发,创新地提出在小车上加上导轮,在编程时让小车偏向一侧行驶,从而将速度提高许多,小车完成任务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样,通过层次性任务设计,层次较低的学生也能面对自己的机器人体验到成功感,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在面对成功时会努力尝试各种新颖的方法,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第四篇:《机器人》教学设计
《机器人》教学设计
机器人
教材分析 :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画一画,或做一做机器人,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简单知识,了解机器人与人的关系,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会: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也可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教学难点:
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过程:
1、讲 授 新 课
组织学生参观师生制作的有关展板: 机器人文字资料,机器图片字资料,表现机器人的优秀作品 参观展板,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解答问题:
(1)为什么叫机器人?(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的种类和特征。
2、引发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学生共同介绍机器人资料,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机器人资料,典型发言,展示资料。培养搜集信息和合作能力,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
利用电子白板观看机器人是怎样帮助人做事的录像资料。观看录像思考: 机器人是怎样帮助人类工作的?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启发创新思路。
3、机器人设计绘画的基本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观看录像资料,同学们对机器人有了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设计出新颖美观,能为人类造福的机器人。你们想设计有什么功能的机器人? 它们都会干什-
第五篇:《机器人 》教学设计
三学年美术学科《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机器人》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机器人造型与功能。教学目标 :
知识: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重点难点:
1、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2、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与发现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机器人跳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学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音像资料等)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播放课件认识机器人的种类与用途)
4、板书课题:机器人
二、实践与创造
1、出示不同特征的机器人玩具、图片让学生看看、动手玩玩。
2、谈谈机器人的不同功能特点及造型:民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探测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
3、讨论交流: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你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它会做什么?你想用什么材料表现它?老师出示范例
欣赏学生作品(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学生的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三、作业要求
1、画或设计一个机器人。
2、给你设计的机器人起一个名字。
3、设计制作时注意卫生及安全。
四、学生设计制作
五、展示讲评
1、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思路以及机器人的不同功能。
2、鼓励有个性,有特色的设计方案,不着重于画得怎样而肯定学生有创新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