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教师版)

时间:2019-05-13 01: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教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教师版)》。

第一篇: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教师版)

盐城市第三中学九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课题:《与朱元思书》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2.10 主备人:许健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字加拼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戾()窥()柯()2.解释加点字: 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 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_________________ 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 ..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 争高直指_________________ ...泉水激石_________________ 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____ ...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 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 ...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 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__ ....疏条交映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下小诗可课前投影)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的小诗《山中杂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诗人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请同学们想想,看我们谁能最快地用古诗句表达心中的山水之情景。

(学生反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在距我们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梁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也不乏优秀作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与”:给;“书”:信。《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情况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琅琅上口

四、自主学习、合作翻译

补充注释如下:

风烟俱净:全,都。.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一百许里:余。.天下独绝:极顶。.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过。..泉水激石:冲击,冲刷。.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五、布置作业(翻译课文),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背诵、尝试背诵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通过背诵增强学生的语感。)记诵的方法,首先是逐段边读边背,然后读整篇背整篇;整篇能背以后,再深入体会地读若干遍。这样就会在较长时间内不遗忘。要教给学生按课文的线索和顺序来记诵课文,找

出能想起前后内容的词语作为支撑句,使之形成一个帮助记忆的链条。

二、复述全文

学生在上节课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复述《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大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文章鉴赏做基础。

三、师生合作,赏析美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第1段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特征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析:这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2.学习体会第2段。

(1)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

答:水清、水急。

(2)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分析:这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角度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3.第2段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1)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文中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

(2)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无绝”。这里写了哪几种景物?(泉水、鸟、蝉、猿。)(3)这一段作者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视觉、听觉。)

(4)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然后要求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认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会熄灭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处理军政要务的官员,见此奇山异水也会流连忘返。这既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倾慕赞美之情。

分析:这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 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 志趣高洁 景 :

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山: “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四、综合性练习

1.比较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比较阅读分析:

吴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动。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文人的活动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动的,人是景的有机组成成分。吴文句式井然,有韵律。柳文语言活泼,形式自由。2.探究活动: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但与晋宋时期简牍体的比较分析来看,其风格极为合拍。当时的书简体大都信笔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体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无头书,就有它的可利用之处。为此,可要求学生“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现代书信”。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写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基于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结合的信写好。参考答案: 元思兄台鉴:

当阳一别,忽忽数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阳沿江而下,观两岸之景甚美,笔录之,与君共享。

(《与朱元思书》全文)

惜时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资料宝藏】

1.吴均与“吴均体”

吴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人。他出生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梁初,柳恽任吴兴太守时,召为主簿,常与赋诗,后为建安王记室,又迁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后又奉诏撰写《通史》,皇自三始,迄于齐代,未成而卒。曾注范晔《后汉书》,著《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先贤传》等百余卷,都散佚。散文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如《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等,皆工于写景,清新秀逸,艺术成就较高,为六朝骈文之名作。诗亦刚健清新,富有感情,明人辑有《吴朝请集》。他还写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等。

附:《南史·吴均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南朝梁文学家)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梁天监(502—519)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梁武帝萧衍),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著作,累迁奉朝

请。

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进呈)之。书称帝(指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

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二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2.桐庐富春江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泷,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像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七里泷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峡”之誉。

富春江七里泷全长23公里,分为“一关三峡”即“乌石关、乌龙峡、子胥峡、葫芦峡”,沿途有梅城古镇、双塔凌云、子胥野度、葫芦飞瀑、七里扬帆、严子陵钓台等名胜古迹,是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

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自有一番怡然之情„„“两岸画山相对出,一脉秀水迤逦来”。富春江小三峡就是以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人。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1000多名诗人不仅游历了富春江小三峡,而且还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所以,富春江小三峡又被称之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

七里泷上游有一道溪流从北岸汇入,这就是著名的胥溪,相传春秋时楚国伍子胥避楚平王谋害,逃奔吴国,后经此渡口吴国都城姑苏。渡口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个大字。此处江面开阔,悄悄寂寂,古道萦回,故名“胥江野渡”。

“葫芦飞瀑”在七里泷南岸坌柏湾内。沿坌柏溪行500米,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飞瀑,瀑高百米,从陡壁直泻而下。壁间有一形似葫芦的石窟,瀑布先泻入葫芦口中,再从底部冲出,飞珠抛玉,直注深潭,腾起层层白雾雨花,璀璨濯目。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七里泷,秀丽的山水风貌与璀璨的古迹文化相映,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水如染,山如削,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第二篇:《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学案

主备:汤锦坤 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

课题:与朱元思书

课前热身 听我说题目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是美丽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我们所知道的浙江,唐代的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很多精美的事做,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事人都来到那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写的一封信就知道了。

学习风向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文章翻译清楚(重点,请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前特别注意)

2请同学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情感,边读边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重点)

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难点)

4背诵课文

赢在课堂

课前起跑线

一、翻译下列注释和句子

1一百许里

许()

2急湍甚箭 甚()

3蝉则千转不穷

穷()4横柯上蔽

柯()5任意东西

东西()句子翻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2写作背景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这篇骈体文又称作《与宋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所写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一个景色,述说了山川之美,原来的信中另有所属,但是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只留下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全文仅仅一百四十多个字,尽管如此,这段文字自身无论从内容或者是结构来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

课堂大赛跑

一、请一个同学帮助老师填写幻灯片上的字词翻译

二、老师介绍骈体文

三 由于这篇文章要背诵,所以先请同学们来用铅笔段句,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让老师纠正断句,最后,请老师朗读,同学们

根据老师的朗读来划分斜线,最后全班朗读一遍

四: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个山水画(用:我觉得这篇课文描绘的是一副()的山水画)五 理清课文的层次,文章总共分为几部分。写在空白处

六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明确: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视觉,听觉

3.从抒情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比喻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写视觉的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听觉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5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春江山水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奇山异水_ 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独绝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清_______”和“_____急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富春江两岸群山_______________之美。

6、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_7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口答)

8.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富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闲适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写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该不该结尾?后面为什么还要接着写景?请讨论分析。

11对文章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寒树”。

B.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C.最后以抒情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D.结尾平稳和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的余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因为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仍然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后面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石潭记》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本文也有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请写出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皆漂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

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与朱元思书》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从侧面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1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试分析这几句话的妙处。这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绘声绘色地描写山林美景,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第三篇:与朱元思书学案

《与朱元思书》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 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二、关于骈文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骈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三、自学指导:

1、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2、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3、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4、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5 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是什么?

四、当堂测试

1、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横柯上蔽()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天下独绝________猛浪若奔________皆生寒树________争高直指________ 一百许里:从流飘荡:横柯上蔽: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5)游鱼细石,________(5)________,泠泠作响。(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7)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

4、简答题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4)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字,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5.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教师导学案

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 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 下

课题21《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重点难点】

1.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课标要求】

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使用说明】

1、通读教材,红笔勾画重点知识。(可参读教辅材料)

2、认真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Ⅰ.预习见疑

1.作者链接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主簿,累迁奉朝请。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诏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是齐梁山水小品中的骈体佳作。

2.文体链接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特点:讲求辞藻、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

3.指导朗读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请大家认真阅读。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使用时间:

编制: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轻松、欢快)

4.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缥(piǎo)碧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 经纶(lún)横柯(kē).... Ⅱ.质询研讨

(一)读文释义

1.两人一组,一人译一人听。

2.边听边挑错,边听边找疑难,边听边记录问题。3.译完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积累文言词汇

①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左右,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鸢飞戾天(古义: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猛浪若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③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皆生寒树(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人感到有寒意。)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 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 下

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5.翻译重点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汹涌的波涛像飞奔的马。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二)品味山水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如何概括每段内容?

总分。先总写富春江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后分写异水、奇山。3.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写景)

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叙事)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抒情)3.水之异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静态:清澈;动态:急猛。4.山之奇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视觉)形: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视觉)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使用时间:

编制: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三段中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表面似乎是写猿鸟等的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深入探讨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三)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体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他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深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而心旷神怡了。

(四)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是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 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 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 下

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五)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相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赏析下列句子或句中加横线词的妙处。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句话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猛”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的奔腾情状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写出了树因高大、茂密而使树色显得暗,进而让人感到寒意,一个简单的“寒”字,却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作者用词之“精”,令人赞叹。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运用拟人修辞,“负、竞、轩、邈、争、指”等字,化静为动,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在生长变化中,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Ⅲ.巩固深化

1.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2.写作特色

作者在描摹奇山异水时,使用了哪些手法?举例分析。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使用时间:

编制: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3.写作借鉴

学完本文,在写作上你有哪些收获。

抓住景物特征;有一定的顺序,从多种层次、角度描写,运用不同的手法。

4.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我的疑惑和收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五篇:《与朱元思书》三案教学案

《济南的冬天》预习案

单蕾

教师寄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让我们尽情地去领略吧!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感情朗读课文,力争成诵,并完成下列题目。

(1)一读课文,将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2)二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重点的词语与段落。

(3)三读课文,主旨把握,归纳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情感。

3、将你在预习中的收获或遇到的疑难在课本上标记出来。

二、预习自测:

1、这篇文章选自___现代小说家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北京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薄雪()

3、解释下列词语。

(1)响晴:(2)空灵:

自评: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难点:揣摩语言,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资料链接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学生互动检查基础知识:

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

2、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3、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学习,我快乐)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作品的语言美。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读完后找一个学生读下列字词的读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

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薄雪()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听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 的那些景物?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2)注意停顿。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众人拾柴火焰高)研读第二—五段

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3.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5.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6、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济南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五、达标测试(我达标,我快乐)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

着()落()发ji()看()护妇 镶()上 xiang()晴 露()出 狭窄()水藻()zhu()蓄 cheng()清

二、解释下列词语

温晴: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 响晴:___________ 秀气:__________ 贮蓄: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济南的冬天》课后提升案

1、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2、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理解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下载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朱元思书教学案(教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 编者:朱桥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评价__________ 第一课时 目标定向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一些常......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口岸二中九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口岸二中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时间:2011-9执笔: 王丹审核:陈晓芳 学习目标: 1、疏通句义,理解文章内容,握重点词语的含义:许......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大全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主备人:学科审核人: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2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周时间:2013-2-25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 2 、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3 、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

    与朱元思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3、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背景。 2、了解“骈文”。 3、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并且能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全文。(重点) 【......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 河塌初中 祝浩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指导......

    与朱元思书(范文大全)

    文言文例型 一、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