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黄鹂鸟教学设计
《小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小黄鹂鸟》,描写草原内容的歌曲在前几册中都涉及过。《小黄鹂鸟》原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也是一首纯朴的情歌。这首歌,就其歌名而言,“小黄鹂鸟”是对恋人的一种爱称。就其歌词而言,两朵、四朵、八朵等量词,都隐含着成双成对的意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憧憬幸福生活的意愿。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稍慢,表现出一种细腻、爽朗的情绪特征。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如长调和短调歌曲。《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情绪细腻、爽朗,抒发着自己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四二拍,小快板速度。整首歌虽分为齐唱、轮唱两部分,而实质上,它依然为单乐段结构。轮唱部分基本上是原曲模仿式的卡农。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比较,无论音乐知识,情感理解和学习方法等都提高了,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更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音乐素质,无论在听音,还是歌唱水平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还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感到音乐的美。但对于合唱形式接触的不多,还需要多加练习。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知识目标:能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部分的演唱技巧。
3..能力目标:感受五声调式音阶,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了解蒙古歌曲的体裁形式长调和短调,并初步分辨。
教学重点: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合唱部分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歌谱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4、用蒙古族语相互问好:师——pansenbeinu(你好吗?)
生——senbeinu(你好)
(设计意图:用蒙古语和学生问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二、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歌曲你们还记得吗?复习歌曲《银杯》。
2、《银杯》是一首长调还是短调?复习长调和短调特征。
3、优美的大草原,是蒙古人民的家!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地图展示)。他们的家美吗?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赞美一下美丽的蒙古草原吗?
4、辽阔的草原美如画,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歌词)。如果这美丽的大草原是你的家乡,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听,蒙古族的小朋友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唱起了一首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短调民歌的特点及与长调的特点的对比。)学生初听歌曲,体验情绪,感受节奏.)
三、新课教学
(一)感受情绪,理解歌词
1、完整聆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轻快、活泼地情绪。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进一步激发学生理解蒙古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师:歌曲分为四个乐句。
⑴小黄鹂鸟儿啊,你可知道啊?(亲切的)
⑵辽阔的草原美如画。(赞美地)
⑶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赞美地)
⑷这就是我的故乡可爱的家。(自豪地)(设计意图: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更深入感受草原的美,同时也为后面的歌曲的学习打基础。)
(二)齐唱部分学习
1、听辨旋律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将歌曲齐唱部分以两小节为单位,制作成旋律卡片,并标上序号,不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曲谱,按歌曲的旋律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唱你听,请你将旋律卡片按我唱的顺序记录下来,看看谁的耳朵最灵?为了准确,我们再来听一遍好吗?谁有答案啦?
2、组成歌曲,视唱旋律。
教师:现在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按照你们刚刚听辨的顺序来排列卡片。首先是③号卡片,我们一起跟着钢琴来唱一唱。接着是④号卡片„„
(依次视唱旋律卡片,直到组成完整的歌曲并及时纠正视唱时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的视唱了解歌曲的旋律,形成表象记忆,为后面歌词的学习做铺垫)
3、跟钢琴完整演唱曲谱,注意音准和声音的连贯。
4、填词演唱,处理歌曲。
教师:哪一句的音最高?(辽阔的草原我的家)我们应该用气息支持住声音,内口腔打开来演唱(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再试着微笑着用赞美的情绪唱一唱?哪一句应该唱得轻巧点呢?(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哪一句是无比自豪的呢?(这就是我的故乡可爱的家)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5、再听范唱,并小声跟唱齐唱部分。
教师:请同学们再听一次范唱,歌曲除了采用齐唱的方式以外,还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呢?(设计意图:既巩固学生这部分旋律,又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双声部演唱作铺垫)(合唱)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学习。
(三)合唱部分学习
1、观察二声部曲谱,对比齐唱曲谱,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合唱部分的曲谱,哪个声部的旋律与齐唱部分完全相同呢?哪个声部部分相同呢?(高声部旋律与齐唱部分完全相同,低声部二、三乐句略有不同)你能找出不同的乐句吗?(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能力,自己区分旋律的不同)
1、分声部。教师:我们先按照书的要求,请女同学演唱高声部,男同学演唱低声部。
2、老师示范演唱低声部。
教师:这一遍,请女同学演唱高声部,老师演唱低声部,请低声部同学倾听两个声部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轮唱形式)
3、老师带领低声部演唱。
教师:这次请低声部同学跟着老师一起来试一试吧。(试情况带唱2至3遍)
4、看老师指挥合唱。
教师:下面就请两个声部的同学,看着老师的指挥提示,一起来演唱吧!
5、处理合唱部分的演唱。
教师:歌曲的整体情绪是轻快、活泼、赞颂地,在演唱轮唱部分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而且速度要稳定。我们再来试一试。
6、教师指挥完整演唱并进行互评和自评。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唱得怎么样?高声部来评价一下低声部的演唱,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呢?低声部的同学也来评一评。也可以评价自己声部的演唱如何?
8、激发表演欲望,完整演唱。
教师:好,让我们吸取之前的经验,信心百倍的,最后来演唱一次,争取比上一遍有进步,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四、拓展教学
1、提出问题,引出五声调式知识。
教师: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好,下面请你将歌曲中所使用的音由低到高地排列起来,看歌曲的旋律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正确答案:1 2 3 5 6)如果去掉重复的音,这两首歌曲就只用了1 2 3 5 6 五个音,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啦。我们上学期还学习过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它的弦也是按五声音阶来排列的,谁记得是什么乐器?(筝),我们中国的民歌,大多数都是采用五声音阶的,例如我们经常听的著名歌曲《茉莉花》。五声音阶与西洋音阶最大的区别就是?(缺少了4和7)在古代中国,他们还有各自的名字,叫做宫、商、角,徵、羽,以1为主音的歌曲,我们就叫五声宫调式,以2为主音的歌曲就叫„„五声商调式,以此类推。在现代歌曲中也有为数不多的用五声调式创作的歌曲,比如《北京欢迎你》、《龙文》,同学们有机会可以欣赏欣赏。
2、分析《小黄鹂鸟》的调式。
教师:那请你看看《小黄鹂鸟》属于什么调式呢?有个小窍门,就是看这首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一般的民歌都是以主音结束的。《小黄鹂鸟》的结束音是(宫),所以是五声(宫)调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出五声调式,了解民族调式的构成及运用)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优美动听,如今的蒙古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现代音乐的元素与传统民歌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很多极具蒙古族风格又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吉祥三宝、天堂等等),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一首现代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的片断。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搜集更多的蒙古族歌曲,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再一起来分享,好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唱环节主要采用了:
1、听辨旋律排序法;
2、听唱视唱结合法;
3、对比法;
4、综合评价法等教学方法。遵循了音乐学习的规律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原则。本课的教学方法一方面突出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体现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通过聆听、朗诵、视唱、齐唱、合唱、互动等多种形式来感受、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强化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有:
1、环节设计篇幅较长。应对内容进行取舍。
2、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3、对课程的分析不够。
4、.对学生学情不够了解。
5、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
第二篇:小黄鹂鸟教学反思
篇一:小黄鹂鸟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湘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蒙古短调民歌。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前两句轮唱的二声部演唱形式。其旋律优美、歌词结构工整,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的情绪。
在这首歌曲的教授时,大部分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二声部的教学上,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一声部的节奏练习上,因为我分析得出: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节奏的不一致。这首歌曲一、二声部的主旋律大体一样,只有中间有所变化,主旋律多次出现“后十六”。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我觉得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唱第二声部。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在唱稳了第一声部节奏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声部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的第二声部。合唱讲究的是和谐,每个声部的队员们应该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大声唱自己的声部。
本节课总体富有条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只是从导入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赏和思考习惯。和音乐能够产生共鸣的学生数量稀少。这也是自己今后备课上课要引起注意和加强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真实是音乐新课程期待的核心,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价值,使教师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断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信,当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收获了性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是成功的。
篇二:小黄鹂鸟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湘教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蒙古短调民歌。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前两句轮唱的二声部演唱形式。其旋律优美、歌词结构工整,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的情绪。
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并不像大部分老师把重点放在二声部的教学上,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一声部的节奏练习上,因为我分析得出: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节奏的不一致。这首歌曲一、二声部的主旋律大体一样,只有中间有所变化,主旋律多次出现“后十六”。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我觉得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唱第二声部。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在唱稳了第一声部节奏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声部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了第二声部。合唱讲究的是和谐,每个声部的队员们应该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大声唱自己的声部。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在导课时,虽然我有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蒙古族的认识,但是忽略了音乐导入。如果这个时候我能用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长调进行聆听导入,不但起到了导入的作用,又与后面要学习的《小黄鹂鸟》这首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蒙古族民歌的两种体裁:长调和短调。我相信这样一举两得的效果将会更好。
篇三:小黄鹂鸟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短调民歌。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前两句轮唱的二声部演唱形式。其旋律优美、歌词结构工整,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的情绪。
在这首歌曲的教授时,大部分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二声部的教学上,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一声部的节奏练习上,因为我分析得出: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节奏的不一致。这首歌曲一、二声部的主旋律大体一样,只有中间有所变化,主旋律多次出现“后十六”。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我觉得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唱第二声部。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在唱稳了第一声部节奏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声部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的第二声部。合唱讲究的是和谐,每个声部的队员们应该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大声唱自己的声部。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在导课时,虽然我有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蒙古族的认识,但是忽略了音乐导入。
第三篇:小黄鹂鸟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天堂》
2、演唱《小黄鹂鸟》
3、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2、欣赏《天堂》,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喜欢蒙古族音乐。
3、通过欣赏与演唱蒙古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歌中长调与短调的特点,同时能够感受到演唱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蒙古语问好!
二、基础训练:
(一)听辨训练
1、激趣导入:在美丽的草原上,飞来两只可爱小黄鹂,听!说起话来了。
2、分句听辩。(点播放器播放录音)
师:小黄鹂鸟说话的声音真好听!你们听清楚黄鹂姐姐说什么了吗?(这.就︱是—︱我.的︱故 乡︱可 爱的 ︱家—‖)
生答:听清楚了,它说、、、、、、)
师:黄鹂妹妹也有话儿要告诉我们呢!(这 就︱是—︱我.的︱故 乡︱可 爱的︱家 可爱的︱家—‖)
生:它说、、、、、、师:你们真行啊!现在老师要求打着节奏来说说?
3、比较。
师:黄鹂姐姐和妹妹说的有什么不同?那么她们说的有相同的地方吗?
4、二声部练习。
(二)按节奏读歌词
1、读词:喜洋洋、美羊羊想和可爱的黄鹂鸟说句悄悄话,你们帮它传达一下好吗?(课件)
2、节奏分组练习。
3、反复练习。
4、按节奏读全曲的歌词。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在大家的帮助了,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听!它们一起唱起了歌。(出示歌曲、聆听)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再次复听,感受。
4、随琴唱。(分声部)
5、反复练习(划拍)
6、再聆听(欣赏课件)
7、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赞颂的情绪演唱歌曲。(齐唱配上节奏0 0 ︱0 X X X ︱,轮唱配上X O)
一、欣赏《天堂》
(一)、导语:大草原美景如诗如画,我们尽情地领略她的魅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
(二)、初听《天堂》:
1、这首歌,你曾经听过吗?你知道演唱者的名字吗?(老师介绍腾格尔)
2、想一想为什么他把自己的家比作“天堂”?
你能不能想一想他在演唱《天堂》时的心情?
他在唱“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时什么样,唱“我爱你,我的家……”时什么样?(前面很想念,后面很激动)
3、你觉得他的演唱会使你感动吗?为什么?
4、让我们与腾格尔一起唱着这首《天堂》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共同感受天堂的美好。————“假唱”表演。(MTV)
四、了解长调与短调
1、导语:蒙古族有三个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刚刚咱们一同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那么长调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2、了解长调与短调,师:《天堂》这首歌就充分体现了长调的特点,(出示长调解释)学生齐读
师:那么除了长调之外,还有一种体裁的歌曲在蒙古民歌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短调解释)学生齐读
3、比较长、短调
师:我们有学过短调歌曲吗?(学生聆听、讨论、区别。引导学生区分长、短调音乐特征)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
四、课堂小结
蒙古族可以说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可称为是民歌的海洋,在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个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都永远飘荡着这天籁之音。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的接触到了蒙古民歌中的长调与短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我们还能够这样在一起共同分享蒙古族更多、更好的音乐。
万马奔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对比欣赏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语:今天,让我们骑着矫健的骏马到大草原去尽情的驰骋吧!(播放课件,大屏幕出示辽阔的大草原)
2、在大草原奔跑了一圈,你有什么感受?
二、继续播放课件,聆听《万马奔腾》
1、第一遍:想象自己坐在大草原上,聆听这首乐曲;
2、第二遍:想象这首乐曲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3、提问: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答案:马头琴。出示图片)A、介绍马头琴
提问:你对马头琴有什么了解吗?(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B、马头琴的音色
提问:你觉得马头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呢?(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
4、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马头琴带来的《万马奔腾》。视频聆听(第三遍聆听)A、介绍作者(出示照片)
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 宝力高所创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齐• 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B、乐曲创作背景
《万马奔腾》是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者。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C、刚才我们聆听的是马头琴独奏,在聆听乐曲当中,你听出了作者的心声了吗?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乐队带来的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第四遍聆听马头琴和乐队的合奏)
D、你能比较一下马头琴乐队和马头琴独奏的《万马奔腾》有什么不同呢? 独奏——一气呵成 乐队——加入了引子部分
三、对比欣赏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1、描写草原万马奔腾景象的作品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吗?
2、聆听二胡曲《赛马》
3、你喜欢哪首作品?(自由畅谈)
五、结束:
结束语:通过欣赏《万马奔腾》让我们想象着草原的美景,踏着轻快的脚步结束我们的草原之旅吧!
第四篇: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二、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和编、导、演歌曲内容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创编活动。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一、师生问好
二、以故事法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见过蜗牛吗?(生:见过)哪位同学来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同学回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那同学们愿意把你印象中的蜗牛表现出来吗?哪位同学来表演蜗牛爬行动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表演才能,有特色的给予奖励)。
2、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蜗牛的故事:冬冬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低下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3、有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同学们猜一猜歌名叫什么?《蜗牛与黄鹂鸟》。下面就让我来听一听。
三、学唱歌曲
1、听时思考: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生答欢快、有趣)同学们一定觉得这首歌曲很好听吧!(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2、再次听唱,请大家用拍手、摆动身体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绪。
3、请大家随范唱轻声学唱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感。
4、跟琴学唱歌曲。①学生找出难点,师弹琴处理②学生跟琴轻唱歌曲③讨论: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哪几句歌词?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何区别?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5、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6、让同学们站起来声情并茂的演唱一次,同学们也可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四、表现歌曲
(师)老师觉得这首歌曲不但内容有趣,旋律轻快、活泼,而且也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歌。
1、介绍表现方式。①分角色演唱②情景表演③歌表演④打击乐器伴奏。、学生选择表现方式,分组活动。
3、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大家尽可能都参与活动。
4、分小组汇报5.评价(你认为哪组表现最精彩,说出你的理由)
五、德育渗透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六、小结(师)今天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美妙动听的歌声,看到你们精彩的表演和非常富有创意歌词创编,同时,通过学唱歌曲使我们懂得了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课下请同学们创编一首葡萄成熟后的歌曲,试着唱一唱。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
第五篇:《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感受歌曲节奏的特点,准确而熟练地演唱《蜗牛与黄鹂鸟》。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以歌声表现欢快、风趣的情绪。
2.正确掌握附点八分节奏、切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叙事歌曲。歌曲以葡萄树刚发芽时,蜗牛与黄鹂鸟简短的对话,塑造了勤恳踏实的蜗牛与高傲自大的黄鹂鸟的形象,与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有异曲同工之妙。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上下句重复,扩充尾声的单乐段结构。曲调非常集中,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让人迅速对曲调留下印象。歌曲节奏跳跃,“
”与“
”的交替与歌词结合,生动地刻画了蜗牛与黄鹂鸟的形象与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有一首歌曲表现的是蜗牛与黄鹂鸟之间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回答。
二、《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学习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一)聆听歌曲。
1.老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师:同学们从歌曲的什么地方感受到欢快活泼的情绪?(从音乐要素中回答)。
生:歌曲的速度较快、节奏跳跃„„
(二)掌握歌曲节奏。
1.老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同学找出歌曲节奏的特点。节奏练习:
1/2
(1)出示歌曲节奏。
(2)学生和老师一起拍击节奏。(感受节奏跳跃)2.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
注意声音要轻巧,以及最后一乐句节奏的变化:节奏变得比较平稳。
(三)学唱旋律和歌词。
教师出示歌曲谱例,学生随音乐小声跟唱。教师弹琴辅导学生难点旋律。
3.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伴奏,学生进行演唱。(声音轻巧)
三、理解和表现歌曲
1.师:歌曲中表现出了蜗牛不怕吃苦、勤恳的形象和黄鹂鸟高傲自大的形象,同学们演唱歌曲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学生讨论。
师:歌曲第一乐句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第二乐句表现蜗牛爬树的状态,应用连贯的声音演唱,表现蜗牛很吃力地爬树。第三、四乐句要表现出黄鹂鸟得意的神情。
2.学生试着演唱歌曲。
3.师: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为什么变成八分音符? 学生演唱最后一乐句并体会。
师:歌曲最后一乐句表现出了蜗牛坚定的信心,演唱时要唱得很坚定。4.学生再次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伴奏进行完整演唱。5.欣赏音乐动画《蜗牛与黄鹂鸟》。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定的信心,在同学们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课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