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课堂检测
班级
姓名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
2、某机器的功率是1000W,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W的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J的功 C.表示这台机器秒能做1000W的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J的功
3、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
B.做功多的物体能量就多,做功少的物体能量就少
C.能够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但不一定就做功
D.能量多的物体所做的功一定就多
4、滚摆在下降时速度____________,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上升时速度_________,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___。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次稍低,表明滚摆的机械能总量在不断_______。若不计阻力滚摆的机械能总量________________。(本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跳伞运动员在跳伞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即伞未张开,他下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它所具有的动能 ________,势能_______;第二个过程:即伞张开后,他会匀速下落,则此过程中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___,机械能总量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代步工具逐渐由汽车、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其实骑自行车不仅能减小城市污染,还有利于身体健康.体重80kg的金老师每天骑车上班减肥,车的质量是20kg,若他以5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受到的阻力约为人与车总重的0.04倍,则他消耗的功率约为多少W?(g取10N/kg)
第二篇:《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巩固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2.巩固功率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因素的理解。
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功的含义,判断力是否做功
2.对功率概念的认识
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4.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题导入
本章内容可分为四个板块: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这几个板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
二、知识梳理、出题训练、交流展示
(一)功和功率
1.对照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2.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完成推拉讲桌、传皮球、托球走等动作,让学生判断力是否做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出题训练:
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做功少,功率一定小
B.功率小的机器做功不一定慢
C.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
4.展示学生课下测上楼功率的实验记录。
总结学生测量方法、计算步骤。
5.出示计算题。
我校某同学把音箱从一楼搬到二楼,他先用3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0N的音箱沿一楼走廊走了20m,用时14s,然后把音箱沿楼梯从一楼搬到二楼,用时11s,又提着音箱沿二楼走廊走了10m,用时7s,每层楼高3.6m,求这位同学在整个过程找那个对音箱做了多少功?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展示学生做题过程
每组学生把做题结果交给组长,组长评判,老师记录每组得分。
(二)机械能
1.对照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2.小组之间交换课下制作的小制作,动手观察思考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3.学生上台展示小实验过程,并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4.出题训练。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滑梯游戏时,三个小朋友分别经图中三条不同的路径(A滑梯、B滑梯、C滑梯)从滑梯的顶端滑到底端。设三位小朋友的体重相同,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滑到地面时速度最大的路径是()
A.路径A
B.路径B
C.路径C
D.都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记录得分。
(多选)如图,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
A.
从a到d的机械能减少
从a到d的机械能减少
B.在b点的动能大于在d点的动能
C.在b、d两点动能相等
D.从c到d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
小组讨论,记录得分,师生分析。
如图所示,让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在小球刚接触弹簧时开始测量,测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则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B.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
C.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大
D.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展示小组结果,记录每组得分,师生分析。
三、总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知识要点,理清本章知识脉络,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让学生课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复习过程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4.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资源。
5.老师讲解得多,应想法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思路、方法,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6.教学节奏略显拖沓,细化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篇: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1
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对第十五章综合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后,感觉有些累,学生仍感觉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要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如,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明确知识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然后对本章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复习可能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些。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2
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再以“想想议议”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而致用的乐趣。练习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设计体现 “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浓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好。这一节课,教学效果相当不错,通过类比的方法,和师生的互动,对功率概念的建立,和功率的应用,使学生有了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的设计和板书的布置,都是非常成功的。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过程与方法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方法一与方法二的得出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学生能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能运用功和功率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其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角度来看,要求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和功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了解并体会机械的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贡献,关注并思考有关机械的使用的热点问题,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师应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产和生活有关做功的实例,体验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做功所用时间两个要素有关,从而建立功率的概念。在这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功率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在建立功率概念时应利用课本中的方法点播,启发学生用比值法来定义功率,揭示功率的本质,并且通过类比联想,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重要应用。教材是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及其计算公式的,这种讲法便于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懂得它是一个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不论是介绍课本上一些机器的功率值,还是小实验“比比谁的功率大”,都要注意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知识点的设计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功率的意义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3
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单位、公式及功的原理,让学生熟悉掌握功的有关计算。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再以“想想议议”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而致用的乐趣。
练习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浓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好。这一节课,教学效果相当不错,通过类比的方法,和师生的互动,对功率概念的建立,和功率的应用,使学生有了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的`设计和板书的布置,都是非常成功的。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从过程与方法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方法一与方法二的得出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学生能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能运用功和功率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4
对教学准备的反思:
能设计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课前巩固动能和势能的内容,对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有较好的铺垫作用。在课堂中能设计一定的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是学生学习这样的抽象的内容所必须的。在多媒体课件中也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实例,这一点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了《课堂导学》,让学生边学边练,能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向我反馈必要的信息,这一点也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课堂小测中,也检查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但设计的题目量可能偏少和偏易了,起到的作用没有预期的好,这一点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对教法学法的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抽象的,要上好这节课,必须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用实例反映出来,将它形象化。因此,这节课应用了实验法、观察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实例的观察,真正理解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再通过练习来检查和巩固新学的知识,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授来突破认识的误区。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率,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小测》的结果是:42人100分,6人90分,3人80分。基本上到底预定的要求。但考虑到设计的题目较少和较易,真正的掌握程度可能会要打一些折扣。对于像“篮球着地后弹起”这样的例子,刚开始时学生分析的太简单了,经过用动画模拟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分析清楚其中的机械能的转化了。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5
一、对教学准备的反思:
针对《功》的知识相对抽象,我在准备时选取了较多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看,能较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针对概念中的难点选取了形象的动画给学生观察和分析,也有利用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对于“功的原理”,在观察了实验操作后用动画在多媒体上进行形象地重现,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题导学,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足之处:课件动画做得比较粗糙,最后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设想自己来制作;能够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对教法学法的反思:
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阅读指导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节课的开始,不是介绍“功”的`概念,避免把“功”的概念强加于学生,而是设计了一个学生演示试验,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手的拉力不同,手移动的距离不同,但成效相同。力的“成效相同”,是因为力做的“功相同”,由此引入了“功”这一说法,使“功”的出现顺理成章。同时,利用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熟悉,结合学生演示试验中利用滑轮做功,力做的“功相同”,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数据,归纳结果,激发合理猜想,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猜想推导,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小测”的结果为平均分94分,其中100分的有35人,90分的有6个,80分的有7人,70分的有2人。从结果来看,基本到底了教学的目标。但还有9人仍没有达到最低的要求,需要在课后帮他找原因,将他们没有理解掌握的内容想办法让他们掌握过来。从课后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主要的问题是对重力是否做功、由于惯性而匀速滑行时是否有做功等情形弄得不够清楚,应通过画图、演示等用做功的两必要因素进行分析。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6
《功和机械能》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对机械能的理解,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进行本章复习时,我准备只利用一节课时间,所以借助了课件进行教学,主要以复习知识点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和检查方面存在纰漏,表现在速度公式编辑错误,还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应该是25:27,结果搞成了5:27,导致学生做题困难,延误了复习进度。
二、对功和功率两个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题型,没有提高层次的题型,学生对于公式的熟练程度也没有我预想中的好。
三、教学方法上比较老套,没有创意和革新,主要采用的是讲练结合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在清醒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深挖考纲考点,提高课堂效率。
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7
本节课,学生比较难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首先给与充分的肯定,称赞他们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善于利用实验,眼睛物理问题。同时告诉学生:眼睛物理问题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假定在理想情况下是为了简化实际问题。能应用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场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本课的内容实际上没有那么难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四篇:功与机械能 (答案)
功和机械能
1.一名普通中学生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此过程中他对鸡蛋做的功约为(B)
A 0.1 J
B 1J
C 10J D 100J 2.甲机械比乙机械的功率大,表示两机械在做功时(C)A.甲做功多
B.甲更省力
C.甲做功快
D.甲用时少
3.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0.1 m/s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 D)
A.20 N 2 W B.30 N 6 W
C.60 N 2 W D.20 N 6 W
***如图所示,用不变的拉力F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A,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C)
A.Fs
B.Gs
C.2Fs
D.(G+F)s
***如图,小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则此时:(D)A.小虎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虎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C.小虎对箱子做了功
D.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
4.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8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3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C)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5.大人与小孩爬相同的楼梯所用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大人与小孩做功相同,两人功率相同 B、大人与小孩做功相同,小孩功率大 C、大人比小孩做功多,大人功率大 D、大人比小孩做功多,小孩功率大
6.爷爷与小丽进行爬楼比赛,他们都从1楼上到6楼。爷爷的体重是小丽体重的2倍,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小丽所用时间囊的2倍。若爷爷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丽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C)A.W1:W2=1:1 B.W1:W2=4:1 C.P1:P2=1:1 D.P1:P2=4:1 *** 如图所示,用50N的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在2s内沿水平方向前进了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拉力做功为零 B. 拉力的功率为零 C. 拉力做功为100J D. 拉力的功率为100W 7.如图所示,两边分别用弹簧K1和K2拴住的滑块M静止在O点处,用于向右拨动滑块M,它就可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来回运动,当滑块从O点向右运动时(弹簧在弹性限度内)(A)
A. 弹簧K1和K2的势能同时增大
B. 弹簧K1和K2的势能同时减小 C. 弹簧K1的势能增大,K2的势能减小
D. 弹簧K1的势能减小,K2势能增大
***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分别是(C)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8.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人对伞的拉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B. 人和伞受的合力为零 C. 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D. 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
9.如图6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6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D)
A.受到的弹力始终不变 B.运动过程动能一直增大 C.运动过程机械能不变 D.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
***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物体的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 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0.荡秋千的人从最高点向最低点摆的过程中,速度变大,则他的(C)A.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B. 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 不变
D.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11.“绿色环保,低碳出行。”2015年1月18日,绵阳市首批3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试运行。假定一辆纯电动公交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0kW,速度为36km/h,共行驶2h,其电动机做功为______J,公交车的牵引力为_______N。8.64×108 1.2×104 12.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12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12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12丙所示,则从3s至5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_____ J,第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N。400,100
***在探究“汽车的速度”的实验中,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车的动能 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动能;经过相同的时间,甲、乙两车牵引力做的功之比为 1:4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3.现有30包大米一总质质量为l50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l0m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W;为了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_______包.若每次下楼时问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 _______s.(g=l0N/kg)50;3;450.
14.为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科学小组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活动.
(1)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 被推动距离 来判断钢球动能大大小.
(2)在图甲和图丙中,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从斜面上相同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钢球撞击木块时的 速度 相同;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3)由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做功,同学们联想到汽车撞击行人出现交通事故的情景,并猜想到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与“超载”、“超速”有关.进一步探究,获得了表格内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运到的距离s/m 甲 20 16 乙 10 丙
20 32 分析表格内的数据可知,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可验证危害程度与 超载 有关(选填“超载”或“超速”);在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中,对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速度,理由是 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 如图甲所示,重500N的小车受到8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 线运动,其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小车运动的速度多大?
(2)10s内重力对小车做多少功?
(3)10s内人对小车做多少功?功率是多大?
解:(1)由图象可知,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t=s时,s=6m,小车的速度为: v=1.2m/s;
(2)10s内小车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重力对小车功0J;(3)由图象可知,10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12m,推力对小车做的功
W=Fs=80N×12m=960J,功率P=
960J=96W. 10s答:(1)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2m/s;(2)10s内重力对小车做功0J;(3)10s内人对小车做960J的功;功率是96W 15.雅安4.20地震后灾后重建工作正在高效地进行.在一次操作过程中起重机将质量为500kg的建筑材料竖直提升了12m,用时15s,(g=10N/kg).求:(1)所提建筑材料受到的重力;(2)起重机提起建筑材料所做的功;
(3)提升过程中该起重机的电动机功率为8kW,那么提升过程中塔式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解答: 已知:质量m=500kg,高度h=12m,时间t=15s,g=10N/kg,功率P=8kW=8000W 求:(1)重力G=?;(2)功W=?;(3)机械效率η=? 解:(1)建筑材料受到的重力: G=mg=500kg×10N/kg=5000N;
(2)起重机提起建筑材料所做的功: W=Gh=5000N×12m=6×104J;(3)起重机做的总功: W总=Pt=8000W×15s=1.2×105J,机械效率: η=×100%=×100%=50%.
答:(1)所提建筑材料受到的重力5000N;(2)起重机提起建筑材料所做的功6×104J;(3)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50%.
第五篇:机械能-教学设计
机械能教学设计
教材板块: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机械能—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一、设计思路:
机械能是初中科学体系里的重点部分,其内容包含动能、势能以及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根据新课标理念:“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走向与社会”以及课堂上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所包含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归纳总结等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概况总结能力。
二、前期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能这部分内容是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延生,本节课从机械能的定义出发,重点探讨了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层层推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本节的内容也为后面的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的概念做了准备和铺垫。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的应用也使学生们加强了处理一般科学方法的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们处于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对于初中科学的知识体系已经有了大致的掌握,对于能量的概念以及相互转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并且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还需加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归纳总结出影响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因素,注重培养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猜想能力以及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注重的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机械能的定义
2.通过探究实验,概括和总结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3.初步认识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比较法,转化法的应用,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处理一般科学问题的能力
2.学生们通过自主猜想,误差分析,认识到了实验的严谨性,加强了学生们的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开拓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2.动能和势能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思想
四、教学策略: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发展的认知规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我将用“探究教学法”以及“问题链驱动”来展开我的课堂。
教具准备:小钢球,木块,斜坡,细砂,平盘,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都应该看到过游乐园的过山车从高处滑下时,它的运动速度不断增大,而当它冲上另一个斜坡时,反而速度又会慢下来,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过山车的速度会随着其位置的不同而不断的改变呢? 设计意图:
学生们对于速度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对于机械运动中动能和势能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为什么过山车速度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导进入这节课的主题:机械能。课件展示:
在课件上展示一些飞翔的小鸟、行走的人、行驶的汽车等图片,先让学生们互相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逐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体都具有“动”的运动状态。接着,师生一起概括总结出动能的概念:“一切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理解和掌握动能的概念。合作探究:
创建问题: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动能的概念以后,老师又举了“一辆大卡车出交通事故时车辆破坏严重,而一辆自行车发生碰撞时车辆损坏却不大”这一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动能是不是有大小之分,那么既然动能有大小之分,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合作探究:
首先运用了一个转化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小球推出去的距离,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通过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首先是让“相同质量,不同高度”的斜坡分别由静止落下,通过观察小球推出去的距离。
然后是用“相同高度,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由静止落下,通过观察小球推出去的距离。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该实验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对比的实验方法分为三个内容,定义实验1,2,3.画出实验表格,填入实验数据。最后归纳总结出动能的定理: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六、板书设计:
机械能: 1.动能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势能
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3.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