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泉映月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贝露文武学校
贾世姝
设计理念: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决定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文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1、板书:《二泉映月》(齐读课题)。
2、谈话,关于“二泉映月”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二、欣赏一道风景
教师导语:《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也是无锡的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道风景的?
(1)学生阅读,圈画文中描写二泉景色词语、句子。(2)师生交流(出示课件)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3)欣赏阅读,复活画面
要求学生入情入境阅读,再现无锡惠山二泉那如诗如画的美景
(4)重点品味阅读第三组词语,让学生想象感悟第三组词语“流水淙淙,静影成璧”时,老师对学生引导: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请她再读一遍,随着她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什么?(流水淙淙地穿过石缝,流淌在二泉中,泉中月亮的影子像一块洁白、明亮的美玉!(5)学生再次阅读,要求语调充盈着美丽,浸透出清亮。
(6)体悟:(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八个词语,其实,它就是——一副画,一首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二泉映月这一幅画,这一首诗吧!)
过渡语: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二泉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双目失明,意味着什么?他看的见吗?让我们走进阿炳,去聆听他的心声。
三、感悟一段人生
1、(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在这一个中秋之夜,终于化作了这样的心声——
显示,齐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他似乎听到了,似乎听到了,似乎——同学们,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不是)是谁在叹息哭泣?(是阿炳)谁在倾诉呐喊?(是阿炳)哦!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而是自己的心声。你们听,(师叹息)他的心在(范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到了吗?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听着这样的心声,我们不禁要问了,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寻找答案。
4、反馈:
是因为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是因为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5、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美闻名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课文中对此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些词语,谁能选用其中的三五个加上自己的话来描绘出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先练练。
(音乐起,展现一组风光,屏显词语: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流水淙淙;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名两人描述。
6、多美的二泉啊!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可是现在,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无奈、伤心)所以,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7、山水依旧,物是人非。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想到了自己十多年的坎坷经历时,阿炳的心里更是悲愤交加!
(1)这十多年,他是怎么过的?指名读,显示,齐读: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3(2)短短的两句话,写不尽阿炳一生的不幸。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
(音乐起)师描述:也许是在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得出去卖艺;也许是在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还得出去卖艺;也许某一天,阿炳生病了,发高烧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可他不得不硬挺着出去卖艺;也许,在他卖艺的路上,不小心跌倒了,有人竟偷偷拿走了他卖艺得来的钱……
(3)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阿炳的身心所承受的煎熬你们感受到了吗?来,用朗读表达出来。(读)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美好的中秋佳节,阿炳独坐二泉池畔,思绪万千——(范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随着淙淙的流水之声,——(齐读)
当大雪纷飞的画面在阿炳的心头涌起的时候,——(指名读)当烈日炎炎的画面在阿炳的心头涌起的时候,——(指名读)
这声音伴随着泉水,伴随着阿炳一幕又一幕饱经风霜的人生历程,在阿炳的心头响起,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阿炳经历的坎坷,我抓住一个重点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剖析“积淀已久的情怀”。为接下来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从而实现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四、欣赏一曲音乐
1、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引读)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2、同学们,这流泻出来的乐曲就是《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后来在国际国内的影响都非常之大。相传日本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欣赏完这首曲子之后,被深深打动,竟泣不成声,不由得跪了下来。究竟是什么样的乐曲,竟有这 4 么大的魅力呢?你们好奇吗?想不想听?好,满足你们。但是我也有要求:这首乐曲的旋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注意听清楚,开头部分是怎样的?中间部分是怎样的?结尾部分又是怎样的?等听完了来说一说。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播放《二泉映月》。)
3、反馈。师评:看得出来,同学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而且都是用心去听的。真不错!尽管表达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没关系。我们毕竟不是音乐家,更不是大作家嘛!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好吗?自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中有关的语句,划出琴声是怎样变化的?
4、反馈:
(1)显示,齐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2)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是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
5、同学们,你想过吗?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怎样变的?再读课文。
6、反馈,显示,齐读:
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结尾时——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是抗争,是向往,更是热爱。在对乐曲的感同身受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学已浑然进入人曲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而对描写乐曲部分的内容再次赏读,既是文曲合一,又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入领悟曲子的丰富内涵,达到知“人”识“曲” 5 的妙用。
五、体会一片情怀
1、尽管社会是如此黑暗,他是如此穷困,他还要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引读: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
2、我们听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是阿炳积淀已久的一片情怀啊。
3、让我们再次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生再读)
是的,一个瞎子,一个艺人,一个乞丐,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又在乎他的绝世才华,孤独的阿炳,只好把自己的琴声倾吐给这——二泉映月,他的人生,他的情怀,随着他的琴声融入了——二泉映月。
4、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一个下联 :你心
我心
他心
心心相映
你能根据板书补出一个上联吗?
附板书:
二泉映月 一道风景
泉声 一段人生
琴声 一片情怀
心声
第二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
3、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查阅有关阿炳、二泉映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还是一处风景。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发现一道风景。
欣赏二泉美景,感悟文中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句子
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展示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4、又是一个中秋月,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但你们却看到了,看到什么了?
5、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6、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任务二、体验一段人生。
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呢?
1、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2、展开想象,走进阿炳当时的生活。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
师引读:听着淙淙的流水声,想起师父的话,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让阿炳从中听到了别的声音
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积分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他为什么叹息?为什么伤心?倾诉什么?有事再呐喊什么?
省略号表示什么?
你能想象还包括哪些吗?(无尽的忧伤,绝望的彷徨,莫名的失落,凄惨的遭遇)
任务三:理解一首曲子。
找出地5段中描写琴声的句子,用~~~~~~标注,找出描写阿炳心声的句子,用———标注,体会琴声中所包含的感情。
师小结: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真切的读出四个字,那就是:爱、恨、情、仇。
2、走近阿炳,感受其精神(课文最后一段):
(1)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
(2)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小泽征尔的故事
想一想:他要跪拜阿炳的什么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2、淙淙的泉水声,引发阿炳的琴声,阿炳的琴声倾诉着他的心声。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
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MP3
学生发表感言。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对家人讲讲二泉映月的故事,和家人一同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处美景 泉声
一段经历 心声
一首名曲 琴声
第三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教学课题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然后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经过及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体会阿炳的内心世界,学习他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2.资料搜集法。3.品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赏《二泉映月》二胡曲。
今天,我们欣赏一下《二泉映月》二胡曲,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
二、了解阿炳及《二泉映月》地位
1.介绍阿炳资料。阿炳,本名华彥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幼年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4岁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疾,35岁双目失明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师承和发展了江南民间音乐,创作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2.这首二胡曲在国内外乐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课文中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过渡:一位盲人创作了一首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不朽的乐曲,让我们再到文中去,一起走进他生活的环境和他的人生。)
三、走近阿炳生活环境——二泉美景
师:阿炳的家乡江苏无锡二泉是一道著名的风景,文章字里行间描绘出了二泉的景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词或语句。
生:画出并汇报。(板书:美景)相机出示: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指导朗读:轻柔地、舒缓地读,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仿佛置身于其中。小结:真是一幅“二泉映月”美景图啊!
(过渡:年纪小的阿炳感受不到二泉的美和泉水声的奇妙,成熟后的他又双目失明,他的世界里只有黑暗,已欣赏不到二泉的美景了。)
四、走进阿炳——体会苦难人生
师:同学们,阿炳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呀?在书中画一画,读一读。
生:画、读。
师:师父离阿炳而去了,他双目失明了,买艺度日,他经历了无数的痛苦、穷困和折磨,这是怎样的人生呀?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生:坎坷
饱经风霜
苦难等。(板书:人生)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抓住主要词:十多年
早已
整天
小结: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阿炳苦难的人生经历,为下一小节做铺垫。
(过渡:阿炳饱经风霜、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五、情感共鸣——感受名曲内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又是一个中秋夜,又一次来到二泉边,阿炳双眼虽看不到二泉美景,但他听到了二泉流水声,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他似乎听到了
生:汇报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从中你体会了什么?
生:这是阿炳的心声
再读: 渐渐地,渐渐地…… 生:这是对命运的抗争
再读: 渐渐地,渐渐地…… 生: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再读: 渐渐地,渐渐地……
拓展练习:结合阿炳的人生经历,他还会听到
,……
可以结合第五段乐曲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来回答。师:指导朗读、背诵第四自然段。
听着,听着,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拉起琴弦,积淀已久的情怀就这样倾渲出来,一首不朽的名曲就诞生了。
2、二赏《二泉映月》二胡曲。师: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同学们,你们再次听了《二泉映月》,你们有什么感受?指生说。
生:曲子美
阿炳热爱音乐
阿炳爱家乡
阿炳对师父的怀念
阿炳对光明的向往……
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部分是描写琴声的变化,一部是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它们交替出现。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描写《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语句。
生:汇报。
出示:A、起初……
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所表达的内涵。师:引导用徐缓的语调朗读
出示:B、随着……
感受乐曲的“升腾跌宕”“势不可当”,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师:引导用激昂、语速快、语调高来朗读,读出“势不可当”的气势。出示:C、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指导朗读、背诵:阿炳演奏动作表现——琴声变化——琴声所表现丰富内涵 小结:此时学生与阿炳情感产生共鸣,能深刻领悟二胡曲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3、三赏名曲《二泉映月》
师: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这一次你又从名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畅所欲言。
(板书:尽曲中)
4、师:通过学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敢于同命运抗争
热爱音乐
热爱生活
永不放弃追求……
总结:是呀,阿炳有着苦难的人生经历,但他却不放弃,他将一切都融入到他所热爱的音乐中——“美景人生尽曲中”。我们应该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六、作业
学完本文,听完《二泉映月》二胡曲,你一定有许多感想,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赶快写下来吧!
七、板书:
二泉映月
美景 人生 尽曲中
教学反思:由于文本及作者与学生生活的背景、时间等差距大,在感悟阿炳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过程时花的精力要大些,让学生在音乐渲染中品读感悟,与阿炳产生情感共鸣,因此,不难突破本课重难点,收到了很好的预设效果。
第四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二、一处美景
1、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就叫——(二泉映月)文中有好几个描写月光的词语,请同学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来。
2、学生圈画词语并交流。
教师出示: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3、指导朗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板书:一处美景
三、走近阿炳
1、其实在十多年阿炳就在师傅的带领下来过二泉,看到过这如水的月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一、二小节)
2、来到二泉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听到:泉水声)
3、十多年后在一个中秋夜阿炳第二次来到二泉,出示第四小节。指名读,请同学们默读二四小节,看看阿炳两次来到二泉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共同点:不同点:)
4、泉水还是原来的泉水,可是阿炳却在同样的泉声中听到了原来听不到的奇妙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之间相隔的十多年时间里阿炳都经历了什么?
5、指生回答。(出示第三小节第一句)
6、想象场景
7、阿炳这样的经历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经历坎坷,饱经风霜)
8、在这样的苦难、贫穷,坎坷中阿炳被压垮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出示句子)
9、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就这样经历了种种苦难,饱经风霜的阿炳第二次来到了二泉,(出示第四小节)在泉边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师傅跟阿炳说过什么话? 想到的坎坷经历时怎样的经历?齐读。第三小节第一句。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她在泉声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10、阿炳在泉声中听到的声音是泉水发出来的吗? 其实就是——(阿炳的心声)
11、是阿炳在哭泣,在呐喊,在。。那阿炳为什么哭泣?在呐喊什么?
12、淙淙的流水声依旧在他的耳畔萦绕,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它情不自禁地把这些从未倾诉从未被人倾听的心声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流泻出来。我们一起读(配乐朗读)(出示起初。。)
14、起初乐曲是委婉连绵。。缓缓流淌,你觉得阿炳在弹奏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恩重如山的师傅,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美丽的家乡,照耀清泉的月色。。。)接着,乐曲的旋律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你觉得阿炳此时弹奏的时候又会想到什么?
(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命运对阿炳是不公平的,让他双目失明,孤苦无依,饱经风霜,可是在她的音乐中却没有抱怨,没有恨意,而是要告诉人们他爱。。。
18、省略号中还包括什么呢?(爱音乐,爱唯一陪伴他的胡琴,爱她的师傅)这音乐声中融合了这么多情感。让我们再次伴着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配乐朗诵)
19、师: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惠山的清泉,他爱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引读 20、(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师:小泽征尔认为应该跪下来听《二泉映月》
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
(师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师板书:对光明的向往)
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师: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板书设计:二泉映月 阿炳
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
第五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以珍惜生命为单元主题的课文,在本册中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抒发了自已饱经辛酸的一生,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对坎坷命运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乐曲旋律优美婉转,主题的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
(三)、学生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阿炳生活的年代离现在的学生较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本班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生动活泼,善于合作探究。他们喜欢朗读,大部分学生经过指导能把课文表达的情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多数学生对音乐十分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有些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但面对《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方法与过程:
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教学难点:
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前查阅的资料。(设计意图: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新课导入部分: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师:板书:倾吐 播放视频 听《二泉映月》名曲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听乐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乐曲有初步印象和感受,为理解文字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部分:
感悟题:默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乐曲的内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 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多媒体出示插图,第5节内容)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小组汇报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来体会乐曲的内涵。)
4、开展朗读比赛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2)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赛读和背诵,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
(四)课堂总结部分: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同学们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同学们,人在旅途,有苦有乐,请大家笑对人生,赢得生活。
(五)课后作业部分:
1、拓展阅读:《月光曲》读后你有生么感想?(设计意图:课内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有效练习: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加深情感,使思维和表达有机结合。)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附:拓展阅读材料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①,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二泉映月》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生动地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及时的修改,让学生抓重点段感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将学生带入《二泉映月》那优美的旋律中,然后让学生带着憧憬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心感受,领略文章的内涵,听懂音乐。把音乐和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在读中想象。细心找句子,用心去读,我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优秀同学做法,同时也示意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做法。找到句子之后让学生通过读,了解阿炳遭受了怎样的坎坷,体会“坎坷”时,我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读文体会,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深入地了解了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再进一步体会阿炳,还是通过读表现出阿炳的心声。孩子们充满智慧的体验,闪耀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童心”。最后升华感情,欣赏阿炳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世界名曲。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学生又一次投入地谈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帮助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节课,学生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不仅享受了阿炳的艺术作品,更是学习到了阿炳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通过学习,学生收获很多,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进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从阿炳二胡曲那优美的旋律中,读出了阿炳对家乡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同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激起学生对阿炳的同情。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此次教学任务较紧,教学前准备欠充分,教学中影响了情感的表达、宣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好地钻研教材,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上出更精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