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的资源教学设计
《丰富的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丰富的资源”是第三单元第一个学习主题 《地球哺育了我们》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是在前一个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地球景色的美丽和资源的丰富,并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哺育之恩,人类离不开地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习,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通过学习,学生能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究地球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感悟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地球,体会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地球上有巍峨壮丽的山峰;有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奔流不息的江河海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究地球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感悟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地球,体会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受、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之恩的感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在美丽的山水一课中,我们领略了地球上奔流不息的江河海洋;巍峨壮丽的山峰;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还有那郁郁葱葱的森林……
地球不仅有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蕴含着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默默做着奉献,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地球给予人类的“丰富的资源”。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教师引导:地球中的资源有哪些呢?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你对地球的资源有哪些了解? 自然资源定义呈现。研究方法介绍。2.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梳理材料,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梳理自己的材料。3教师组织班内汇报交流:
4我们的资源种类如此众多,那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1)是资源的有限性,即是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2)是资源的区域性,即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地域差异。(3)是资源的整体性,即每一个地区的资源在生态上存在着彼此联系,所以要综合的开发与利用。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了解人类生存与地球资源的关系
1.教师引导: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原料,她与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许多关于地球资源与我们的关系的资料,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展示、交流 3.教师组织班内汇报交流
四、整合资源,知识拓展:珍惜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师引导:对于地球母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离开她而生存。她哺育着全人类,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但母亲的负载是有限的,这让我们不得不为她担忧,为我们人类自己担忧。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大家设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如今,许多人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电,许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也消耗飞速,排放的废气已经多得难以让人想象……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
我们共同学习了解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学习,你对地球母亲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今后打算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我们人类唯一的地球母亲呢?
第二篇: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职高语文开展综合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职业高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和疑惑。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职高语文 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
一、研究的背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是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直以来,职高语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如何使职高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职高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其实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资源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但是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过去,只是把教材或少量的科辅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其实,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
二、理性的思考
1、课题的界定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根据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课程资源界定在“学生自身、教师自身、阅读资源、学校和家庭、自然地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资源库中挖掘提取出新鲜切实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理论的依据(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的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活性管理。因此,必须弱化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将教学管理的监控功能转向管理的服务功能,服务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师生在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中的共同成长。(2)教育政策法规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其它有关教育管理的政策法规。(3)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管理理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三、具体的实践
(一)利用学生自身课程资源
1、学生能动性课程资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成功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课程资源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高一上册文言文单元,笔者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小老师自主备课,课堂授课,台下学生听课提问,因为小老师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距离感没了,恐惧感没了,所以即便是平时不愿提问、回答或不敢提问、回答的同学也都乐意设计一些新问题来刁难小老师,就在这样的设计、刁难与智斗中,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敏感性。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老师的备课辅导和课堂引导、总结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经验性课程资源与学生能动性、创新性课程资源的整合,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2、学生差异性课程资源。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上有差异,对课文的理解方向、理解深度有所不同,这是教师值得注意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例如:在上高一补充教材古诗词《龟虽寿》一文时,涉及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有的学生说曹操是心胸狭窄的奸诈小人,有的学生说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文学家,我没有给学生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重在引导他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二)利用教师自身课程资源
1.教师自身资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宝藏,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另外,教师的世界观,生活观,言行举止,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相关学科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不仅仅拘泥于语文知识,还牵涉到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政治知识等,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尝试和其他相关各门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进行集体探讨备课,这样,语文老师授课的时候就不是独立学科的讲解,而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渗透与交融。《最后一颗常春藤叶》是高二第一学期的一篇选读课文,小说通过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情节,热情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人性和美好真情。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特地请教了美术老师和生物老师,与他们一同讨论备课,并且请美术老师画了一副非常逼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语文老师能更好的驾御课堂,完成教学,学生们也得到了多领域的科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三)利用广泛阅读资源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学习高二上册《在再生命的人》一文,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海伦凯勒赌东道达到作品,了解一点盲聋哑人的生活,学会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课文才会有深入的理解。我们还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四)利用学校和家庭资源
1、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是学生活动与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生活具有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在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时,往往以某个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方案。如高一上学期进行了《神游水浒》、《趣谈报纸》、《采英撷粹——名言警句收集》、《缀语连珠——对联集锦》、《走近名人》等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如高一下学期语文活动课“我与苏轼的对话”以《记承天寺夜游》为基点发散开去,追问我国古代文化生活,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的文章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职高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培养职高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2、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和家庭文化环境等等。语文实践活动课中的“语文”二字,虽然不能如杜威提倡的传统活动课那样,每节课都做到多学科内容交叉,但是,要尽量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特别应挖掘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例如,结合高一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卖白菜》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珍惜生命拥有幸福》、《花季雨季》、《母亲节的礼物》、《爸爸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怎么办》、《我给父母洗脚的感受》等活动课。这些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真实的氛围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在信息的整合中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五)挖掘当地自然地域资源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让学生在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培养朴素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同学们来到了萧山南边浦阳镇的一个自然村,那里曾经是一些破旧零乱的矮平房,坑坑洼洼的泥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很低。但现在农民公园内,绿草、假山、凉亭相映成辉,成了农民休闲的好去处;漂亮的村委办公楼、小学教育楼、幼儿园、医疗站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是经济繁荣、事业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幸福,成了浙江省新农村示范村。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农村早已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而不得“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再如对于解决森林资源破坏,你有什么良策?走访浦阳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至今有哪些变迁?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描述河流走向及经过的各个自然村;写一篇走访浦阳江的小论文或考察日记等。根据提供的“活动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选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野炊、郊游、深入实地考察,撰写了《皮革厂带来的环境污染》、《野炊的过程和收获》等调查报告和论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接触了大自然,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做人,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质,同时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人类与世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六)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它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将产生积极影响。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例如学习高一上册《卖白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较为有名的特产,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并绘出当地特产的草图,用相机拍下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又如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萧山农家人的饮食文化,要求学生不但要注意农家人的特色菜,还要注意它制作程序,以及农村的厨房,形成课题加以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房东一起烧农家特色菜,品尝农家霉干菜、腌菜、萝卜干等,从中体验农家人创业的节俭和勤劳,也可聆听他们讲述农家兴盛的往事,形成课题加以探究;另外,让学生观察农家留下来的一些相册、老照片,把所有这些收集老的东西,通过拍照、笔录等形式记载下来,或者访谈农家,去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名镇文化。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职高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挖掘社会生活资源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主开发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比如高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赌博的现象及危害》,学生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在农村十分猖獗的赌博现象,访问了许多深受其害的家庭,了解了赌博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向社会发出了杜绝赌博的号召,并从自身做起,向自己的父母宣传赌博的危害性。这项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综合学习活动还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为背景,着眼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了解、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例如高一的综合实践活动《童年的玩具》,让学生搜集各个不同时代的玩具,从中整理、提炼出许多信息,理解了玩具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身边的广告》,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并进行归类、整理、赏析,从而明白了广告语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语文能力。实施地方课程就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狭隘的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学会”走上“会学”。比如高二园林班的一位同学在通过到农村实地调查,寻访老农,查阅资料,还跟镇图书馆人员建立了联系。图书馆人员建议他们联系进货的变迁中,从“纵向”研究该镇的历史变迁。为了获取有关历史知识,同学们又查阅了有关省、县、镇等文献资料,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重在探究实践,同时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以取得社会力量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课题的成效本课题经过近两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根据生成性、综合性原则,确定了一系列研究主题,依据自主性、探索性原则,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软化了学科界限;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加强综合活动学习能力。
1、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打造了地方特色名片。课题组的地方课程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为学校特色办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供平台。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让学生学了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从自身特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深入挖掘家乡特色,打造清新活泼的乡土文化名片,如高一园林班的《走进杨梅之乡》的民俗主题活动;高二环保班调查百年古镇临浦镇的风土人情;高一旅服班的《湘湖之约》……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们胆子大了,动手能力强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学生说写能力大幅度提升。在课题研究的前测中,经过条分缕析,我们摸清了目前学生说写能力缺失的原因,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说写训练的密度与强度,结合具体的说写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等方法加以指导,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区级以上作文竞赛中,一等奖的学生共计23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60人。此外,学生的文章有多篇发表于区级以上报刊;在全国文明风采征文活动中,学生有20多人次获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实践证明,子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说写训练》的研究它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符合学生的说写心理,优化学生的说写形式,学生的说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思考和体会《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更注重了学科特点,更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它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课本”的时代,而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中跳出来,密切关注社会各种信息,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将把职高学生带入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去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要搞好综合性实践活动,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学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如:“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可放在城市学校进行,而“观察大自然”则农村的孩子来得比较容易。又比如高一烹饪班有的学生家离民族英雄葛云飞故里比较近,学生们组织了一次“走近葛云飞”的实践活动,对葛云飞的家史、生平事迹等作了调查了解,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山川的美丽,增强了对名人的敬仰之情;而地处大汤坞城山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走近汤寿潜”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就会对汤寿潜有更深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积累了情感体验,丰富了生活阅历,而且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教师所做的只是创设条件,适时鼓励并点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如高二电商班开展“走访老红军”的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访问的方式,访问的内容,最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分工完成,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教师则可以做些必要的指导。
3.综合学习活动要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生活阅历,感受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情,这些才是最宝贵的,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至于最后的总结、报告等应是水到渠成的,不必拘泥形式。高二园林(1)班一位学生在调查本村一名孤寡老人时,心灵深深地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社会对这些人的关注还太少,老人的心理世界很少有人能理解。从此之后这名学生就经常去陪老人聊家常,为老人解闷。孩子也从老人那里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东西。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想能真正适应社会,就应从这一大课堂内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总之,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职高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背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了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她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小花,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使她茁壮成长,散发清香,早结硕果。广大的职高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给学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才能迎来职高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第三篇:丰富的物产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版块:双泉特产——豆腐皮、陈沟湾小磨香油 第三版块:树生蔬菜——香椿 课时目标:
1.了解双泉豆腐皮的制作过程,熟悉豆腐皮的特点及其营养价值。2.了解陈沟湾小磨香油的经典加工工艺,熟知小磨香油的营养及用途。3.了解香椿的营养价值、食疗作用。掌握香椿功效以及制作小提示。教学重难点:
重点:1.熟悉豆腐皮的特点及其营养价值。
2.熟知小磨香油的营养及用途。3.掌握香椿功效以及制作小提示。难点:将所学内容讲给身边人听。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展示豆腐皮、香油和香椿芽。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几样常见的餐桌美食,大家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吗?
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将实物展示后,大家对这几样食材肯定都很熟悉,趁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食物的了解。
(二)、学生畅谈对实物的了解,相互交流对这些食物的喜好。教师趁势引导学生了解豆腐皮制作工艺流程;小磨香油的加工工艺;香椿的食用制作安全问题。问题设置:
① 双泉豆腐皮有哪些特点?
(薄如纸、富有弹性、口感好、味道鲜、回味悠长、营养丰富、质地纯正、易消化、吸收快)
② 除了营养丰富外,什么样的制作过程,让双泉豆腐皮如此倍受青睐?(选料—磨浆—煮浆—点浆—粉脑—压制)整个制作过程纯物理制作,属于天然食品。
③ 陈沟湾的小磨香油追求的宗旨是什么?(天然、安全、营养、健康)④ 小磨香油的经典加工制作工艺是哪三项?各具什么特点?
一)芝麻精挑细炒,高质量的原料投入,保证了高品质的芝麻油产出。二)炒酥芝麻、石磨磨制,磨制过程低温低压,不破坏香油中的芳香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份。
三)水代法取油,采用双泉优质矿泉水实现油胚分离,不存在任何化学溶剂残留,无有害重金属残留,安全健康。
陈沟湾小磨香油的营养及用途都有哪些?试着同学之间交流,课下说给自己的家长听,看谁记得最多。
(防斑润发、延缓衰老、保护血管、润肠通便、减轻烟酒毒害、保护嗓子、治疗鼻炎 等。)
⑤ 香椿的医疗保健价值有哪些(功效主治、食疗作用)?
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祖国医学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功效。现代医学临床表明:香椿能保肝、利肺、健脾、补血、舒筋。
⑥ 食用香椿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项?怎样做才能使香椿吃起来既营养又安全呢?
香椿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属于致癌物质,高蛋白含量也极易生成致癌物,因而不可直接食用;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香椿食用小贴士:
选择质地最嫩、最新鲜的香椿芽; 焯烫除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速冻前也要焯一下;
腌制香椿芽要先焯烫,并且腌制时间要稍长一些,以一周为宜,可以加入VC、茶叶等配料,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三)、解决上述问题,试着同学之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看看谁掌握的资料最多最全面。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这些特色食物的喜爱之情,可以采用写小说明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上多种说明方法)、办手抄报、画画,小组演讲等多种形式。
(五)、巩固拓展 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所知回家讲给父母或者身边人听,看看谁记得最多最全面,做个宣传家乡美的小小义务宣传员。
拜访身边人,记录更多本节课所学特产的课外知识。将我们的校本课程更加丰富完善。板书设计:
豆腐皮
营养丰富 老少咸宜
双泉特产
小磨香油
营养丰富 保健作用强
香椿
树生蔬菜 医药保健作用强
教学总结:
将餐桌常见食材搬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令学生对身边的常见食物更多了一份关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品常见,更容易让学生对课程的贯彻执行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学生是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校本课程的进行,更为弘扬家乡地域文化、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四篇:挖掘藏民族美术资源 丰富小学美术教学
2012年甘孜州城关小学美术学科参赛论文
标题:《挖掘藏民族美术资源 丰富小学美术教学》
作者单位:甘孜州得荣县城关小学
作者姓名:汪晓英
联系电话:
***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发展,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补充美术课教学内容,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本文从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实践层面上作进一步探索,以求学生、教师和学校重新了解认识本地美术文化,并积极参与地方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地方 课程资源 美术文化 策略 挖掘藏民族美术资源 丰富小学美术教学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发展,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补充美术课教学内容,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本文从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实践层面上作进一步探索,以求学生、教师和学校重新了解认识本地美术文化,并积极参与地方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地方 课程资源 美术文化 策略
得荣县民风质朴,九步锅庄、藏戏、朝拜翁甲神山等独特的民俗风情体现了本地浓郁的水乡情怀。此地钟灵毓秀,有无数的神话传奇。自夸父逐日、翁甲神山等神话传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人文胜迹、与传奇佳话。但是身边这么多的地方文化资源,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学生并不十分了解身边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师也未对它们进行教材的开发。而新的美术课程目标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特别是地方美术资源来弥补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与他们的生活链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多元化,以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从而使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提高自身美术基本的素养和综合素质,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拯救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
一、开发和利用了以地方美术资源为内容的美术课程
我们美术教师进行了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下列课程内容:
1、来源于本地的乡土建筑资源:《家乡的房屋寺庙建筑》、《家乡的木质桥》。
2、来源于本地的乡土特产资源:《锅盔》、《家乡的石榴》、《藏花花—藏年糕》、《藏酒》。
3、来源于本地的乡土民俗资源:《藏画》、《九步锅庄表演》
这些主题都融合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并通过综合性、有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区、本土的美术文化,激起学生关注身边美术资源的意识,形成美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美术能力,使课程资源在整合中得到提炼,提高美术生活情趣,使学生的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提倡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美术学习的范畴扩展至地方乃至更大的区域。我们应当创导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资源,挖究本土美术资源,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了解地方美术文化的历史及美术特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1、与自然景观的链接让学生了解地方美术文化的艺术魅力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得荣,每天都要穿过街道,穿过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到学校,对于这些他们再熟悉不过了。这就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素材。但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使得他们失去了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机会。作为孩子们的美术老师要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在《家乡的房屋寺庙建筑》一课中,收集了大量的得荣建筑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当他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地方时都显得异常的兴奋,抢着要来介绍一番。这个时候就抓住了机会,通过教师引导,使得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熟悉的家乡。通过直观的艺术活动,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和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美能力,在创作中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与生活的链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白松乡是著名的石榴之乡。每到秋天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的田地边的石榴树上都接上红红的石榴。街道上到处摆满了老乡麦的石榴,孩子们除了可以品尝石榴的甘甜与酸味,知道石榴皮的药用价值,看到农牧民卖石榴致富的新气象,还能变着法子玩,怎么才能因地制宜让孩子们从石榴那里享受无穷的乐趣呢?课例《家乡的石榴》就使得学生对熟视目睹的石榴产生了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动,体验了享受、思考、创造、制作等方面的乐趣。该课还综合连接了文学、音乐、生物、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养成,并抽取了相关美术学科的审美要素,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实施以美术学科为主,多科穿插的策略。多给学生主动探究,与人合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愉快的活动氛围。
3、与民俗文化的链接使学生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千百年的藏族文化、民俗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得荣人自娱自乐,表现出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得荣庆贺节日、婚庆、有每年一次的丰收节,在锅庄活动中,把过去各种表演被挖掘了出来,如藏戏表演、九步锅庄、藏族聚会玩笑、民俗婚嫁等等。还有每年都要进行的耍坝子聚会,在耍坝子上都是爷爷奶奶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如:抓石头、用绳子扔石头、射箭、套圈等等。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是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课例《臧画》、《藏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个民俗活动的来历,而且也体现了前辈们的聪明智慧。通过欣赏表演,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通过活动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描绘高杆船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要模仿或创造一些新的造型,力求自己的作品达到完美。
三、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地方美术资源开发实施的学习活动中,其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形成了以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为主的学习方式。
1:体验性学习案例一:《藏酒》》
本课例是利用当地的特产资源开发的,由参观实践和创作展示两部分组成,参观实践在课外,创作展示在课内。在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农牧民家里的制作酒的作坊,学生们走进藏寨,聆听农牧民的介绍,了解藏酒的历史,了解它的生产过程和制作工艺,在参观实践中充分感受、全面体验,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特产的特别之处。回到课堂,运用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活动,开展我为藏酒设计新酒瓶、设计新标签、设计广告语等美术活动,并校园里和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使美术活动不断地走向深入。
2:探究式学习
案例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的主题活动
得荣是我国进入西藏佛教神地朝拜的必经之地,传说开启西藏佛教神地的钥匙就在翁甲神山上,所以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特别是要到西藏朝拜的佛教信徒们来到这里游览参观,到翁甲神山朝拜。但是小县城上的居民卫生意识淡薄,环境保护的观念比较差,马路上瓜皮纸屑随处可见。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家乡的背景下进行美术综合活动,并拉近学生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心理距 4 离。先让学生自己开展现场调查,采访当地环保所,从中去探索得荣环保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再组织学生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为主题的小报设计展览,最后举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百人现场绘画比赛活动,在这一系列带有强烈地探究性的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不再停留于一般的作品描绘上,而是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本质,但又与美术相关,并深入到美术本质,是对地域文化的探究,更是对地方美术资源发展的探索
四、地方美术资源课堂教学的特点
1、乡土性
注重创设本土美术氛围,培养学生了解、感受、热爱家乡的美术文化。把得荣丰富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传统工艺、名人文化、民俗风情、建筑景观)充分挖掘,为我们的教学所用。
2:人文性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美术文化开始,如了解得荣历史地位;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木碗工艺美术师的丰富的美术作品。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突出美术学习的人文价值。
3:综合性
教学设计体现综合性理念,把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生搬硬套。按照学科切入式与学科融合式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设计教材内容。突出美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强调美术通感的设计。
4:趣味性
活动过程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儿童生活,课堂导入形式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立足于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加强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依托地方美术资源,紧紧围绕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这四个方面进行实施,逐步形成特色化的美术教学策略。通过多种美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地方性美术学习能力以及整合性美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并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组织学习,引导他们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中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体验新课程·美术》 湖南教学出版社
罗炜、喻桂兰主编
2002年8月
3、《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4、《中国美术教育》《中国中小学美术》
第五篇:《节约资源》教学设计
《节约资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纸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用纸情况,学会节约用纸; 2.学会珍惜粮食,节约资源。【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交流、探讨,了解纸张的重要性和用纸情况,学会节约用纸;
2.发现身边的浪费粮食的行为,为节约资源出谋划策。【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等资源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懂得珍惜纸张和粮食等资源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资源从自身做起。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习到节约资源的方法,杜绝浪费。学会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
1.调查了解有关节约纸张和粮食的具体方法。2.搜集生活中所用的纸制品。
3.完成自己一天用纸量的小调查。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节约资源》,板书课题,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课件1)出示谜面: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齐答:纸。
师:孩子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来了,谜底就是:纸。你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一张纸。我们可以用这张纸来做什么呢?
请你说,再请你说,你再来说。
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张纸,我们却能用它做许多事情。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纸的作用大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很多用纸做成的物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物品?它能帮我们做些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开始吧!(小组交流)师:刚才孩子们讨论的真热烈,谁能把你们小组刚才交流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请你来说,谁还想说,再请你来说,你们真善于观察生活,找到了各种各样用纸做成的物品。(课件2)是的,我们日常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纸。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纸还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纸,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纸做成的物品都消失了,那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你再来说。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没有纸,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原来纸帮了我们这么多忙,这小小的纸真是作用大呀!活动二:纸的来历
师:纸的作用这么大,那你们知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课件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片,谁能说一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请你来说。
生回答。师:刚才这位同学理解的对吗?下面让我们通过《纸娃娃的自述》来看看纸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课件4)
师:原来很多纸是以树木为原料,有工人叔叔运到工厂做成纸浆,经过漂白、压磨、烘干等16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看到这里,你想对小伙伴们说些什么呢?请你来说。
生:纸的生产过程很复杂。
师小结:说得对,纸的生产过程真复杂,它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来到了我们手里。
活动三:用纸量小调查
接下来先说说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要用多少张纸。请同学们看这个表格,(课件5)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平均每人一天要用多少张纸?那全班呢?全校呢?好了,现在开始计算吧!
同学们已经算好了,那请你来说一说吧,你计算的很准确,请坐。我们班平均每人一天要用10张纸,我们班有40名学生,每人用10张纸,全班同学一天的用纸量是400张,我们学校一共有800名同学,全校每天的用纸量是8000张,刚才纸娃娃已经告诉我们,(课件6)制造4000张作业本大小的纸,大约需要一棵长20年的大树。
全校用8000张纸大概需要砍掉2棵长了20年的大树,如果我们全国13亿人口都像同学们一样每人每天用10张纸,同学们猜一猜,大约需要砍掉多少棵大树?
你来猜,你再来猜。
师:同学们猜得数字远远不够,答案是大约需要砍掉600万棵大树!而这只是我国每人一天的用纸量所砍伐的树,那一个月呢?一年呢?这得需要多大的一片森林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照这样计算,所有的大树会怎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请你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小结:你说的完全正确,这样下去,树木会越来越少,我们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课件7)树木被砍伐以后环境变得多糟糕呀!没想到小小的一张纸却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一定要学会节约用纸。(板书:节约用纸)
活动四:节约用纸好方法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关于节约用纸,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课件8)请你来说。生回答。
师:可以用废报纸练毛笔字,是个好方法。谁还想说?生回答,带上小手绢,可以少用纸巾。这真是个节约用纸的好方法。谁再来说?
好,你来吧,你说的方法是废纸再利用,这也是节约用纸的好方法。我们自己实在无法利用的废纸,就可以用一个废纸箱把他们收集起来,送到废纸回收站,再运到工厂再生产出新的产品。同学们刚才想到了很多节约用纸的好方法!(课件9)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www.5.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活动五:节约粮食小达人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表现的很棒,都意识到了节约用纸的重要性。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好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生活中的另外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米粒的图片。(课件10)师:你们知道小小的米粒是怎么来的吗? 请你来说,你的知识真丰富。你再来说,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米粒的生长过程吧。(课件11)
师:同学们没想到吧,我们要吃到香喷喷的米饭需要做这么多事情,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儿歌,(课件12)读完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生回答。
师: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是的,小小的米粒得来的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爱惜,那我们只爱惜大米这一种食物就够了吗? 生回答。
师:不仅仅是米粒,其它的食物我们也应该爱惜,不浪费,他们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的汗水换来的。但是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12)你们知道像这样一年能浪费掉多少粮食吗?(点课件)一年要浪费2亿人的口粮,你身边有这种浪费食物的现象吗? 生回答。师:同学们,你们都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一些浪费行为,说明你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生回答:爱惜粮食。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爱惜粮食。(板书:爱惜粮食)联合国已经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要爱惜粮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不剩饭,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三、课后践行
同学们,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等都是宝贵的资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珍惜它们,节约资源,共同营造美好的家园!
四、布置作业
在班里放置废纸回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