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第一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 作者:罗贯中 叫河中学 李富强 教学目的:

1.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师述:杜老师也和很多同学一样,很喜欢看《三国演义》,尤其是那些描写战争的故事,它不仅是力的搏杀,更是智与智的角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三国故事中非常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二、梳理结构,质疑问难

1.请你认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谁愿意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肯定学生的发言,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你用简练的语言完整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家回忆了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课件:()利用()战术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同学们,你能根据对课文的了解,完成这个填空吗?”(目的:帮助学生用规范、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过渡: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周瑜正是由于采纳了黄盖提出的火攻的计策,才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从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6.质疑:围绕“火攻”,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有:(1)为什么用“火攻”?

(2)怎样用“火攻”?(“火攻”分几步实施的?)

7.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三、精读思考,讨论争辩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吧!(课件:为什么用“火攻”?)(目的:是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部分介绍了黄盖向周瑜献策?(第3自然段)3.(课件)请大家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黄盖从哪几方面分析了用“用火攻”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在原文标画,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体会。)(目的:便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词句。)

(1)力量悬殊:“八十万”“三十万”。引导:说明双方力量……(悬殊很大)。(2)不能长期相持下去:结合前文“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来体会——形势紧张,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3)铁索连船:“接”“接”“连”,体会到这是曹操战略部署的最大弱点。(导: 也是提出火攻计策直接的、首要的原因。)

4.你能把我们刚才的分析的结果填写在横线上吗?(课件)(目的:梳理学生的答案,加深学生印象。)

5.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解决了“为什么用火攻?”这个问题。大家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对黄盖有了哪些认识?(能谈到“善于观察和分析”、“知己知彼”即可,板书。导:黄盖能够准确、客观的把握敌我双方的优势与不足,《孙子兵法》中称之为——知己知彼。)

6.课件:这段分析是黄盖经过缜密的思索后得出的,对于自己的战术他很有把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体会呢?大家练一练吧!

7.指名读,师评读,齐读。(生若读不出,示范读,让学生带着听读的体会练习朗读。)

8.过渡:所以,周瑜认为火攻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决定采纳黄盖的计策火攻曹营。火攻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5——10段,边读边思考。9.指名回答:火攻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各抒己见)还有补充吗? 10.大家的讨论使我明白了,火攻是这样进行的。(课件)有什么问题吗?应该是怎样进行的呢?(课件)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火攻是一步一步进行的,是有顺序的部署,同时,我们课文的描写也是又顺序的。(课件)(目的:使学生了解到课文的叙述是有顺序的。)11.再读读这部分的描写,你对黄盖又有了怎样的认识?(谈到“部署清楚”即可,板书。导:火攻的计策是黄盖提出的,你觉得他的部署怎么样?)12.在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中,黄盖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描写火攻的部分,看看你是否对黄盖有了更多的了解。13.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关课文的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目的:便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词句。)

(1)“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士兵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问: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学生答到“黄盖善于揣摩曹操心理”即可,板书。)

导:他的信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迎合曹操狂妄自大的心理”;“表示了自己追随曹操的决心”;“帮助曹操扩充军备”。由此可以看出他很善于揣摩……(曹操的心理)。

(2)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学生答到“准备充分、周密”即可,板书。追问:黄盖做了哪些准备?还有什么发现吗?)

问:课文中有4次写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进攻呢?(“船速快,不易发现”;“火借风势,会烧得更旺”。)由此可以看出黄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利用天时)

(3)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学生 答到“善于抓战机”即可,板书。)

问: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可以看出黄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抓战机)14.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对黄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与文本对话,升华情感。)15.过渡:是啊,黄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那你想不想看看他指挥的呢?(课件)(目的:变话为画,通过动画的形式使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16.过渡:黄盖的计策对于周瑜来说真是及时雨,对曹操来讲则是一把利斧。当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时,不仅被铁索连着的战船着了火,连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指名读)请大家都来读读这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吧!(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点评。)

四、小结提问,启发激励

1.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1)兵必败,知己,但不知彼。

(2)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利用天时。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3.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 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部署清楚 黄盖 善于揣摩心理

周瑜 准备充分、周密 以少胜多

善于利用天时 以弱胜强 善于抓战机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在今年的“红烛杯”教学大赛中,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课文按战争起因、战前双方准备、火烧赤壁的经过、高潮、结局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层层推进,环节之间衔接紧凑。

备课前,我反复阅读教材,在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文重难点的前提下,设计了教学环节。现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成功之处 1.有意识地实践学科间的整合。

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远,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对照“火烧赤壁”的插图来欣赏。随着曲调越来越激昂,学生仿佛也来到了长江岸边,亲眼目睹了历史枭雄逐鹿中原的精彩场面。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回顾了课文的内容。

在理解“借风赴曹营”“点火烧曹军”这两部分内容时,我适时地播放了动画,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也把两部分的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文的描写是有顺序的。2.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了质疑。梳理出了本课学生最感兴趣同时又是重点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用火攻?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实施火攻的条件是什么?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

深入理解课文时,学生在原文找出了许多重点的语句。我依照学生的汇报顺序出示了相关课文的投影,将学生找到的关键词用异色笔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他们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课堂上呈现出比较活跃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不好。

理解教材时,我们认为黄盖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既是火攻计策的 提出者,又是实施者。我们希望通过挖掘这个人物的众多特点,使学生理解“赤壁之战”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同时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会成为世人传颂的经典这个问题。于是,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分析了黄盖这个人物。但却忽视了与全文的联系,使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颇。2.语言文字的训练不扎实。

在分析黄盖这个人物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加以理解。如在理解火攻准备充分、周密时,抓住“幔子”“芦苇”“火硝”“硫磺”“小船”几个词。但是因为平日的训练不扎实,所以学生在体会句子时不能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造成理解不准确的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充分。

在分析理解黄盖时,给予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并没有深入学习、感悟,没有形成完整的自己的见解,便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匆组织学生交流。

这次“红烛杯”教学大赛使我受益匪浅。面对自己业务上存在的问题,我会用心向组里老师学习、请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逐步提高!

第二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28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赤壁之战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

⒈板书课题。

⒉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②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

导语: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⒈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讨论交流:

⑴《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⑵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

——在读人物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

⒊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

⑴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并注意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意思。献首来降穿绛红者

⒋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注意反问句的语调)

是时/东风大作。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

南船/且/休近寨。

韩当/急为(wèi)/脱去湿衣。

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⒌练习朗读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⒈指名朗读每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做简明的批注。

⒉同桌讨论、交流。

⒊全班交流。

第1自然段: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第2自然段: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第3自然段:曹操叫苦连声,黄盖追寻曹操,中箭落水。

第4自然段:曹操登岸逃走。

第5自然段: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4、师生归纳:第一阶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阶段是第2自然段;第三阶段是第3、4自然段;第四阶段是第5自然段。

四、词语采集,摘抄词语。

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

板书:

赤壁之战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1、默读批注。

2、交流: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6)操叫苦连声。

⒊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

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⒋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㈡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⑴出示: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①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②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⑵出示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

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会说: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深谋远虑)

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2、学习“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

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①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的心情如何?

②小结: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当听到军士报告黄盖粮船驶来,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这时,曹操心中想什么?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3、学习“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导语:但是,曹操马上醒悟了,为什么?

⑴集体朗读程昱的话。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程昱的认识。

——仔细观察,细心谨慎。

导语:可惜曹操省悟已迟,黄盖在距曹寨二里水面点火,江面一片火海。⑵出示: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同桌之间交流。

③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④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一派通红)

C烟浓到什么程度?(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4、集体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⑴“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⑵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已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四、集体朗读诗句,回味赤壁之战: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五、作业布置。

1、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2、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3、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请同学们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火攻)

周瑜曹操

(三万兵)(八十万兵)

黄盖假降喜接降书

趁风行船笑迎黄盖

备引火船省悟已迟

二里点火叫苦连声

伏兵追杀登岸逃走

数军合围伤亡惨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第三篇: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实验小学校 姓名:陈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波浪滔天、自不量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善用计谋,善借自然,善启智慧。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自学、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2.培养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富有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培养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四)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五)难点: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古词激趣。

1.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并呈现歌词。师:听了歌曲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2.导入:《三国演义》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三国故事,刻画了一个个极富个性的英雄人物。本节课,就让我们在快乐中走进大家喜爱的《三国》,共同笑谈其中的一个故事。3.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好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解题:“赤壁之战”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完整: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火攻的计策是谁提出来的?他为什么要提出用火攻的计策?勾画出有关的句子。(第三自然段黄盖对周瑜说话的句子)你从黄盖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黄盖是怎样一个人。)你认为怎样读黄盖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语气)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从哪里到哪里是描写火攻的?(5至11自然段)

3.(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细读5-11自然段,说说“火攻”这一仗具体是怎么做的?借助了什么条件?(出示: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A、学生按提示的问题自学,教师进行巡视;B、分成四人小组进行汇报交流;C、抽学生回答,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引导,并归纳板书:写信诈降 借风驶船 火烧曹营 乘胜追杀d、这四个顺序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能不能调换呢?(引导学生弄清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

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①“写信诈降”(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本段内容)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高兴,麻痹大意)

过渡:除了这封诈降信以外,还有哪一个条件是战役取得的胜利的保证?(东南风)②“借风驶船”(6、7、8自然段)

快速浏览课文6、7、8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东南风的句子,并说说东南风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引导朗读,读出东南风的急,读出行船的快,读出曹操即将失败的危急。

(课件出示句子: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说明曹操此时的心情怎样?(高兴,完全相信,放松了警惕)③“火烧曹营”(9、10自然段)

过渡:黄盖是怎样火烧曹营的?请同学们自由读9、10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抽生回答)

师:熊熊的大火借助东南风,很快地烧燃了曹操的战船和营房,顿时,火光照得满天通红,哭声喊声混成一片,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读出那惊心动魄的火烧场面。齐读10自然段。④“乘胜追杀”(11自然段)

师:事情的结果怎样呢?指名读11自然段。哪个词可以看出曹操败得很惨?(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什么意思?(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五、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学了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外延伸: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曲歌词,让学生诵读并积累;

2.阅读《三国演义》,向同学或家人讲《三国演义》中感兴趣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写信诈降

知己知彼 借风驶船

善启智慧

火 攻

火烧曹营

善用计谋 乘胜追杀

善借自然

第四篇:《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分解

从旧的人教版教材选出节选自《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一文,旨在作为古代散文教学的补充。“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言文,通过本文指导高三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给重要的语段短句或翻译;二是“补”苏教版对一些传统经典篇目的忽视,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教学目标

(一)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教师列举,学生可以辨认并解释说明其意义和用法;关键的文言语句,结合已有知识积累口头或书面当堂翻译。

(二)课程标准意在让教学对象“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落实在本文教学中,主要是: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赤壁之战运筹过程中孙权的作用;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读出重音、节奏、语气,体现出课文文气的急切舒缓、文意的抑扬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能说出本文叙事线索,找出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体悟对话语言对人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三.检查预习作业。

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 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

四.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第二课时

一.文言知识点复习(见知识点整理)二.《赤壁之战》描写孙权目的何在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司马光《上<资治通鉴>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与孙权书

曹操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引自《曹操集》(中華書局,1959年7月第1版)

第三课时

作业练习讲评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注音

今操芟夷大难(shān)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ù)..及说备使抚表众(shuì)

王室之胄(zhòu)..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wèi)

因拔刀斫前秦案(zhuó)..羸兵为人马所蹈藉(léi)

预备走舸(gě)..一.通假字

1.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

2.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3.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4.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二.古今异义词

1.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古义:派别。今义:代词,这个和那个;形容词,..一样。

2.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今义:热情而周到。..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名。..4.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古义:面向北称臣,投降;今义:..名次。

5.鼎足之形成矣。古义:两个词,形势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形成;今义:..一个词,某种局面出现。6.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7.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今义:做某种工作。..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义:表转折。..9.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义:名词,某地。..10.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古义:心怀猜疑;今义:怀疑。..1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仅指配偶。..12.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万一;今义:偶然遇见。..13.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古义:刚刚,初次;今义:农历每月..初一。

三.重要实词

1.二子不协:和协。.2.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ù,厌恶,嫉妒。.3.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说:shuì说服;治:对付。..4.比至南郡:等到。.5.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胄:后代;盖:超过。..6.若事之不济:成功。.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拿,用。.8.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赠送,送来,送给。.9.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部署,率领。.10.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悉:全部;浮:泛,开动船只,此..处是摆开的意思。

1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动词,共有。.

12.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相提并论。.13.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14.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向:刚才。图:商议,谋..划。

15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迎:投降。.1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图谋,打算。.17.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品评,评定。.1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到,驻扎。.19.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蔓延到。.四.文言虚词

1.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乃:竟然;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介词,在。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正好,正在。.3.余船以次俱进。按照。.4.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副词,才。.五.词类活用举要 1.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忌:意动用法,以此为禁忌;蹶:使动..用法,使上将军受挫。2.乘犊车,从吏卒。使„„随从。.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是他们逃走。.4..敬贤礼士。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5.瑜等率轻锐。形容词作名词,轻便精锐的部队。...6.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老交情 ..7..英雄乐业。形容词意动,以„„为乐。.8.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

.9.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对外,在内心里。..10.兼有步兵,水陆俱下。名词作状语,从水上和陆地。

..11.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名作动,船到江心。..六.常见文言句式

1.鲁肃„„言于孙权曰。状语后置。2.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3.与结盟好。省略句,省去“之”,代刘备。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5.(肃)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省略句,状语后置。6.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被动句。7.“我,子瑜友也。” 判断句。8.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

9.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状语后置。10.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状语后置。

1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状语后置。12.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13.何以言之?宾语前置。

14.灌油其中,裹以帷幕。省略句,状语后置。15.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句。七.文言语句翻译

1.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4.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5.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7.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8.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9.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10.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1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13.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14.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15.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答案

1.我请求您派我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的主要将领。2.现在我们不赶快前去,就恐怕会被曹操占先。

3.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贤良之士以礼相待有才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

4.如今我为您打算,不如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东去与孙权将军联系,以便共同建立大业。

5.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6.如果不能(与曹操抗衡),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投降称臣? 7..孙权说:“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服从曹操?”

8..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为禁忌,说‘必定会使上将军受挫’。

9.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房檐下。

10.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

11.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品评我的名位,也还会让我做一个低级从事。

12.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

13.现在我们据实计算一下,曹操所率领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

14.以疲惫的士卒,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人数虽多,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15.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

一词多义

次:①引次.江北。临时驻扎。②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当: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抵挡。②当.横行天下。应当。③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会。方:①助画方.略。方法、计谋。②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③操军方.连船舰。刚。④挟天子以征四方.

。方面、地区。⑤地方.数千里。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计:①今为君计.。出计、谋划。②备用肃计.。计谋。将:①命猛将.统兵数万。将领。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③将.顺江东下。将要。④出郭相扶将.

。扶持。⑤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无义。蹶:①一蹶.不振。跌倒。

②必蹶.上将军。使受挫。立:①操军吏士皆出营立.

观。站立。②足以立.事。使成。③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即、立即。乃:①若事之不济,此乃.

天也。是。②乃.罢会。于是。③骑乃.得过。才。④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⑤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夷:①今操芟夷.大难。削平。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③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走:①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快跑、逃跑。②可烧而走.也。使逃、驱赶。

卒:①以疲病之卒.

御孤疑之众。士兵。②鲁肃闻刘表卒.

。死。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④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事:①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名词,事业。②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名词,事情。③北面而事.之。动词,侍奉。④无所事.事。动词,做。7

第五篇: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三、教学步骤

一、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二、再读课文,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载《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在今年的“红烛杯”教学大赛中,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衡阳市珠晖区泉溪村小学何芬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使学生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状态。尤其是当学生在自读自悟时,学生真正在读书,从他们所作的批注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思考......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这次展示课,我讲了《赤壁之战》。从整体上看,有亮点,但细审深析,存在问题也较多。教研组老师给予了我很多指点,使我获益匪浅。说实话,在选择课文上,我考虑了很久,迟迟拿不定主意:《赤......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这一课的课文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在阅读中如何紧扣文脉,使学生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选......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兰西五小周丽 这一课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小故事。如何把这样的故事,上得生动有趣,让课堂真的活起来呢?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我根据本单元的训......

    《赤壁之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王丽萍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学会自学。2、 初步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3、 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思路。4、 分段,学懂一、二两段。 教学重......

    选修(四)专题二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选修(四)专题二《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北京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谢谊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本专题是唐宋“古文”的专题学习。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