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刻、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教师备好一个鱼缸、若干金鱼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教师将放有鱼的鱼缸放在“视平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吟儿歌,学画金鱼,形成技能。
1、教师边吟唱技法儿歌,边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在儿歌声中欣赏画金鱼的过程。(儿歌:画金鱼重情趣,首先一笔定身体。侧峰三笔画大尾,一对眼泡长脑际。勾上弯弯小嘴巴,淡墨画弧鼓肚皮。最后添上两小腿,画出金鱼做游戏。)
2、学生齐读技法儿歌多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吟唱儿歌边学画鱼。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儿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在儿歌中同时渗透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四、学对称,剪的方法,加深认识。
1、剪纸鱼。师演示步骤(折、画、剪)提问: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玩“鱼”戏水游戏,培养集体、环保意识。
1、播放课件,制作手摆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注意:剪
出的鱼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时鱼尾不能粘合。)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摆鱼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活动三)
一、回顾导入
1、播放前课所学内容,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1、2、3、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1、2、3、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欣赏,谈感受。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欣赏评析——学生作品(课本里面)
1、2、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
教师讲析学生作品:三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作者在画面的中心画了一个大大的鱼的外形,在这个外形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乐园;第二个小作者把自己画成了一个美人鱼小姐正飞过海洋宫殿;第三幅作品,小作者画的是制服了吃小鱼的鲨鱼。可见,画好鱼是此次想像画的关键。[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五、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六、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这课以鱼为题材,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鱼类,通过创设情境——观察记忆——动物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思维,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发言,捕捉教育契机,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引导和疏通,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因而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火花不断闪现,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首先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了解海底世界神秘色彩的面貌和各种各样的鱼类,又结合观察鱼缸里的鱼,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及特征。接着借助图片,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让他们欣赏范作并探讨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快乐地游戏,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同时也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动态的课堂常常生成出学生的奇思妙想,大多数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主动参与、各抒己见,通过自评、互评及师评,评选出“海洋之星”。在这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愉快。最后,我及时捕捉教育机会,相机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生命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情趣。
点评: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因地制宜,适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确定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地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艺术教育也相对滞后,人们对于课程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再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把握学科知识点时,要注意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显现出来。也就是要适当降低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提升兴趣,个性品质、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从而,通过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塑造学生丰富和完善的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
2、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站在儿童的世界看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我选择了“游戏”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观察记忆——动物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思维轨迹开展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知识技能,大胆动手尝试,讨论点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创造。
3、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延伸的必要性。
《美术课程标准》突出了美术课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方面的作用,强调美术课应“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使美术课堂教学泛化到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通过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对我们非常重要,应该保护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鱼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篇:美术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刻、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教师备好一个鱼缸、若
干金鱼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教师将放有鱼的鱼缸放在“视平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
(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
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吟儿歌,学画金鱼,形成技能。
1、教师边吟唱技法儿歌,边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在儿歌声中欣赏画金鱼的过程。(儿歌:画金鱼重情趣,首先一笔定身体。侧峰三笔画大尾,一对眼泡长脑际。勾上弯弯小嘴巴,淡墨画弧鼓肚皮。最后添上两小腿,画出金鱼做游戏。)
2、学生齐读技法儿歌多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吟唱儿歌边学画鱼。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儿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在儿歌中同时渗透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四、学对称,剪的方法,加深认识。
1、剪纸鱼。师演示步骤(折、画、剪)提问: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玩“鱼”戏水游戏,培养集体、环保意识。
1、播放课件,制作手摆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注意:剪
出的鱼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时鱼尾不能粘合。)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摆鱼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活动三)
一、回顾导入
1、播放前课所学内容,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1、2、3、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
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
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1、2、3、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欣赏,谈感受。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
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欣赏评析——学生作品(课本里面)
1、2、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教师讲析学生作品:三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作者在画面的中心画了一个大大的鱼的外形,在这个外形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乐园;第二个小作者把
自己画成了一个美人鱼小姐正飞过海洋宫殿;第三幅作品,小作者画的是制服了吃小鱼的鲨鱼。可见,画好鱼是此次想像画的关键。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五、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六、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这课以鱼为题材,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鱼类,通过创设情境——观察记忆——动物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思维,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发言,捕捉教育契机,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引导和疏通,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因而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火花不断闪现,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首先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了解海底世界神秘色彩的面貌和各种各样的鱼类,又结合观察鱼缸里的鱼,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及特征。接着借助图片,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让他们欣赏范作并探讨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快乐地游戏,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同时也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动态的课堂常常生成出学生的奇思妙想,大多数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主动参与、各抒己见,通过自评、互评及师评,评选出“海洋之星”。在这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愉快。最后,我及时捕捉教育机会,相机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生命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情趣。
点评: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因地制宜,适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确定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地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艺术教育也相对滞后,人们对于课程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再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把握学科知识点时,要注意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显现出来。也就是要适当降低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提升兴趣,个性品质、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从而,通过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塑造学生丰富和完善的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
2、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站在儿童的世界看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我选择了“游戏”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观察记忆——动物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思维轨迹开展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知识技能,大胆动手尝试,讨论点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创造。
3、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延伸的必要性。
《美术课程标准》突出了美术课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方面的作用,强调美术课应“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使美术课堂教学泛化到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通过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对我们非常重要,应该保护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鱼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篇:美术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活动方案:
《海底世界》——手工制作
执行人:沈家禄、张丽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活动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折、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 1
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折、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等。
七、教学过程 活动方案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 2
状和特征。
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学折金鱼,折的方法,加深认识。
1、折纸金鱼。师演示步骤(折、画)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画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学折燕鱼。
1、播放课件,制作燕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燕鱼的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
活动方案三:
一、回顾导入 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
1、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
3、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
1、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
2、学生欣赏,谈感受。
3、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4、欣赏评析——学生作品
5、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
教师讲析学生作品:几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 4
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四、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五、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第四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3.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0个“澎、湃、宁、烁、窃、肌、胞、蕴、储”。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波涛澎湃”、“蕴藏”、“储藏”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动物“叫”的象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对海底神奇的世界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描写动物“叫”的象声词,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画面)同学们,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个情景我们还能用“波涛澎湃”来形容。3.学生字“澎湃”。(注意读准音)
4.你们知道吗?尽管海面上波涛澎湃,大海深处却十分宁静。今天就让我们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5.(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分节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注意他们是否读准字音,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不理解。2.评价、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小节,打上五角星。2.随机学习课文。
(1)第2节。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2)第3节。
海底有声音吗?动物们是不是大声说话?他们在窃窃私语。他们会说些什么?做做动作。
还会像什么声音呢?请你也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
课文中把海底声音描写得很有趣,(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来试着说一说。如果你想不出其他的,可以照着书本说,如果你想的不多,可以把书里和你想的结合在一起说。如果你都用上课外的,那就最好了。谁来试一试?
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是啊!海底真是太热闹、太有趣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3)第4节。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见课后的练习)。通过引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先总后分的写法;体会到作者所选取材料的“典型”性。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海底动物的运动方式把他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说明:通过观看《海底总动员》的片段,直观地感受海底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
交流。挑战读。(4)第5节
(看图)男、女生轮读。(5)第6节。齐读。
4. 是啊!闪烁的光点,奇妙的声音,有趣的动物,丰富的物产,看来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读第7节)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啊!就让我们动起来,来一次海底总动员,读读这里的词语。2.真不错。老师知道许多小朋友对海洋生物非常感兴趣,假如你就是一名海底旅游者,带了特制的水下照相机,跟潜水员下水,你会拍下什么留做纪念?。说明:既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又提供了一次练习说话的机会。
3.老师这里有一个书目和相关网站的网址,相信大家一定在那里找到更多的资料。
附:板书:
13海底世界
黑暗 光点闪烁
景
宁静 许多声音 海底世界
? 动物 动态各异
物 植物 色彩各异
[说课要点]: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资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这一单元中训练的重点是预习课文。因此,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预习好生字、新词。由于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一来,课堂里就可以把大量时间留给阅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整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所以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说得那么细致。在整堂课中,我就以“读”贯穿始终,力求做到读中感悟,读中探究。分节开火车读能了解到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交流一下已理解的词语,并且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接着,我提供给了学生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让他们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小节,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课文中二到六小节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各种情况,如果在一节课中逐段面面俱到的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我根据课后练习的需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三、四两小节。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叫声,除了让学生能说出描写动物叫声的象声词之外,我还试着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来说说海底动物的叫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书上的句子说,可以书上的句子和自己想到的结合在一起,更可以完全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说的机会。课文的第四节介绍了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方法。结合课后“语句活动室”的练习,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后,完成一张信息资料卡。在读中,他们能找到卡中所要填写的答案,进而通过思考,找出平时积累的知识,试着写出其他海洋动物的活动方法。最后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印象。这张信息资料卡不仅使学生们读懂了课文,还使课内知识得到了延伸。
海底世界精彩无比,海底世界奥秘无穷。作为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学生领到门口,更多的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探寻。在课的最后,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收集的海底生物的资料,另一方面又向他们推荐书目及相关网站的网址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通过这一堂课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
[教学实录片段]:
师: 还会像什么声音呢?请你也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生: 小牛哞哞 生: 小猫喵喵 生: 老鼠吱吱 „„
师:课文中把海底声音描写得很有趣,(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来试着说一说。如果你想不出其他的,可以照着书本说,如果你想的不多,可以把书里和你想的结合在一起说。如果你都用上课外的,那就最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象在打鼾。
师:他用的是书上的语言。谁还愿意来试一试。
生:有的像小鸡叽叽,有的像小牛哞哞,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师:真好,她上了自己的语言。再请一位同学。
生:有的像小鸭嘎嘎,有的像老鼠吱吱,有的像小猫喵喵,还有的像小鸡叽叽。
师:他的本领真大,说得真好。
„„
[案例]:
我们为师的嘴里常挂着的一句话“课堂教学一定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可是,当我们真正步入了语文课堂,我们是否能从行动上自觉地贯彻这样的一番思想?甚至于因为意外的出现也能招架自如,从容不迫,让它不单单只是我们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呢?
教学《海底世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一名海底旅游者,带了特制的水下照相机,跟潜水员下水,你会拍下什么留做纪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纷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交流着,有的说要拍下某种动物,如梭子鱼、海参等,有的说要拍下美丽的植物,有的又说要拍下丰富的矿产等,一时教室里异常活跃„„一会儿文本中的内容即交流完毕。
正当我想转入下一环节教学时,突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手,显出一副急切的神情,我极不情愿地点到其名,心中却暗想:“课堂时间这么有限,文中的内容不是交流完了吗?又添什么乱?”
他立刻站起来,问:“老师,我想拍下海底其他动植物,行吗?”
没等我开口,其他的同学已占据先机:“我也想,我也想”。看着群情激昂,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出乎意料,几分钟里,兴趣爆棚: “我想拍下海底的大海豚,它是一种庞然大物。”
“我想拍下海底的海龟,它们生活在‘海底之家’,悠闲自得。” “我想拍下座头鲸,它可是海洋的歌唱家。”
“我想拍下海星,他们鲜艳夺目,色彩繁多,形状就像五角星,非常奇特。” “我想拍海底最凶猛的鲨鱼,它被人们称为‘海洋杀手’”。“我想拍海马,它直着走路的,在海中就像骑士一般。” “我想拍美丽的珊瑚,它有很多颜色而且形状各异。“
“我想拍水母,它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着杀机,因为它身上有毒。我要告诉动物们,千万别拥抱它。”
“我想拍海葵,海葵是小丑鱼(尼姆)的朋友呢!”
“我想拍下海底丰富的石油,它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矿产资源了。” “我想拍下海底连绵不断的海藻林,那才是动物们快乐的家园。”
„„
下课了,我在回味刚才孩子们奇异的想象,精彩的发言,暗自庆幸:是自己给予一个孩子机会,才使更多的孩子有了机会。回头思索,是啊,既加深了对海底物产丰富的认识与体验,又培植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可不是一举两得吗?可这却萌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如果“添乱”“课堂时间有限”“容不得旁枝凸节”等思想根深蒂固、毫无扭转余地的话,学生所掐灭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那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是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兴趣的一次泯灭。这一切,真的就在于教师的一念之差。
真正地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从课堂的每一次细节,自己的身边实实在在做起。
[有关训练材料]:
一 多音字组词
参()()()()量()()()()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蕴藏—— 三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宁静——
伸展——
普通——
黑暗—— 四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也是一样的有大浪。()
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亮光。()
3.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4.海底没有一点声音。()
5.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6.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一种海藻。()
五 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连接起来,读一读,并用小圆点圈出动词。
海参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
靠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
巴在轮船底下旅行 六 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的动物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像
第五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通榆县明德小学
武艳娇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海底矿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等词,学写“涛”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海底世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海面与海底的对比;动物们的声音;活动方式等)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你想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播放视频)
2.看了这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还想了解什么?(点击进入“海底世界”网页)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所有学生带进海底美丽景色的情境中。通过观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海底形形色色的 2 动植物,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法: 1.找同学读课文。(指名分段读)
2.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新的疑问?(针对疑问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需要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包括各类学生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3.经过大家的认真思考,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更有意义了。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1)再读课文。(2)查找资料。(3)讨论,向同学请教。„„
4.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为下面的交流讨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自主学习,思考研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2.小组学习研讨,交流阅读体会,尝试解决问题。(师巡视,查看,了解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品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无限地获取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四)交流讨论,深化感悟:
1.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你解决了那些疑问?有了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相互交流补充,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游览了海底世界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1)海底暗中有光: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②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这些发光的是什么鱼?它们为什么要发光?是怎样发光的?相机出示:《海底的冷灯》,认识海底的星光。
【设计意图: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应 3 该给予多的时间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2)海底静中有声:
①单击“声音”,听电脑模拟声音,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海底世界静中有声的神秘有趣。
②用动作表演,体会“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地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是所有同学都应该理解的词语。】
③想象: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你们能用文中这种方式来说说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这种“有的像„„一样„„”的句式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这些内化了的学生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颇具感染力。中上等学生都应该会用。】
(3)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
①学生分别扮演海参、梭子鱼、乌贼,表演他们的活动方式。师生相机点评,适当穿插有关梭子鱼、乌贼的视频,让学生加深认识。
②你们感受到了海底动物的有趣了吗?老师扮演《海洋日报》的记者和学生对话。(你为什么叫梭子鱼?你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乌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说、演、做动作、换词等方法,有机地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这种学习方式寓教于乐,既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也带动了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海底植物差异很大;(以海藻为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海藻?)(5)海底地形奇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结合海底图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有力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五)拓展延伸:
1.海底世界不但暗中有光,而且静中有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植物 4 和矿物,在你眼中海底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赞叹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料,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在交流中学生也能受到强烈的感染。】
2.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断言,二十年后,人类将移居海洋,你相信吗?点击“海底论坛”,结合相关资料,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探讨海底今后的开发探索。(鼓励学生争论,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学习《海底世界》后想说的话和做的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各类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六)练习巩固。1.基础练习:
(1)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用线连起来,读一读,并圈出动词。
海参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
靠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
巴在轮船底下(2)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动物在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七)作业:
①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办一张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报纸。
②做“小导游”,向家里人介绍海底世界。
③想象未来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写一写,画一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趣味性、层次性”为一体,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自由探索练习这新天地,这样的优化设计,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既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又延伸发展学生语文水平的能力。特别是发展练习主要针对接受知识快的同学设计。】
(八)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宁静 有声音
海底世界 动物 活动有特点
物产丰富 植物 色彩多样 形态各异
矿物 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