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敲》设计、说课、反思
苏教版
五年级 上册 语文
《推敲》
教学设计
戴
娟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生答:推敲)
二、组块教学,复述大意
出示一组词
皎洁 沉睡 妥帖
吟哦 闯进
宽恕
很有兴致地思索
连连点头
1、首先请大家看一组词,谁能把它们都读正确?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如:吟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上这些词组,说一说《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学会了生字新词,掌握了故事大意,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叫做“走近”(板书)。但这还不够,读书还要“走进”(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贾岛的脚步,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他的求真、执着。板书:走进。
三、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请大家把书打开,50页上有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
师: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的叩响了朋友家的门。“咚咚咚……”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呀!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哪一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画面,你觉得用什么字好?(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夜深人静”;“惊醒。敲门声本来不是很响亮,不为大家所重视,而此刻它却能惊醒沉睡的小鸟,可见当时的静”。)
4、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2生读。
(你读出了月夜的宁静,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齐读,感受月夜的宁静和月色的美好。
5、贾岛月夜访友,可是不巧没有见着。眼前这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以诗赠友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咱们班谁的朗读最好?请他来读读这首诗。
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在我们眼里,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可贾岛却还不满意。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四、只为一字,反复推敲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思考昨天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板书:反复推敲。
2、看来贾岛是一个用字极为严肃认真的人。再请大家默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他用字用词的认真与投入。a.“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贾岛思考非常投入,一边想,一边还做着动作。(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如果我把句子改成“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好不好?为什么?指名读。)
“吟哦”是什么意思?(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诵的是什么内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地很投入,进了城也不知道。c.“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是那么地失态。(在如此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引得众人十分好笑。你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吗?)
d.“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韩愈的仪仗队来了,街上的人都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继续比比划划,还闯了进去。
3、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透彻,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的斟酌研究,反复掂量,就叫——“推敲”。出示最后一节。齐读。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
五、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1、贾岛冲撞的是谁的仪仗队?认识韩愈吗?
师介绍:韩愈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的诗人,除诗歌外,论、说、传、记、杂文等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当时官居宰相一职,是个大官。
2、宰相大人的仪仗队一定很有声势,长安街上的行人、车辆都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仪仗队,而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用哪个字好。这一对比,贾岛对文字的讲究一展无遗。出示文字。)
3、“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怎么个“比划”?从这“比比划划”,“一边……一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4、同学们,专注地做某一件事,全然不顾自己所处的环境,做错了事,这样的事你听说过吗?在你的周围有发生过吗?学生交流。而贾岛是在如此喧闹的长安街,在如此有气势有规模的仪仗队里,可见他是专注到了极致。指名读,齐读。因为投入,贾岛(板书:冲撞仪仗)
六、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1、冲撞仪仗队后,贾岛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韩愈。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心里豁然开朗。请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七节。出示第七节。
2、“犹豫不决”什么意思?他犹豫不决的是什么?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情告诉韩愈,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做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
我昨天去拜访了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可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想来,觉得有一个用得不妥,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请大人指点指点。)
(b.
韩大人,昨天我深夜去拜访友人,虽然没有见着,可昨晚夜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可是我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似乎有点不妥,我正在考虑用“推”好还是“敲”好,就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4、当韩愈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可以看出我们的韩愈大人也(对用字十分讲究,精益求精。)
5、韩愈最后定“敲”字,理由有哪些呢?你能找出来吗? 学会交流。出示三点理由。
6、三个理由,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让贾岛再也不“犹豫不决”了。齐读。
7、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贾岛“连连点头”,最后(板书)“确定用敲”,有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七、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故事:在中国文坛上,流行这这样一句话:文人都似贾岛,那么社会上就会减少许多的铅字污染。关于贾岛推敲文字,老师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想听吗?贾岛还有个别称,叫苦吟诗人,他每次写完诗,都要苦苦吟诵,推敲用词。据辛问房的《唐才子传》称,贾岛每年在除夕守岁的时候,会拿出一年所作的诗,摆在案上,焚香叩拜。别人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先,拜父母,拜长辈,他却祭拜自己的诗作。这是他对精神,对文化的敬重,就是现在说的“敬业精神”。
八、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读书要“走进”去,还要会“走出”来。板书:走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课文已经学完了,在课一开始,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好笑。现在,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贾岛,我刚才说你是傻子,实在不应该,我没想到你是在推敲文字啊;贾岛,你的写作态度那么严肃,只为一个就认真地斟酌,我要向你学习;我以后也要想“苦吟诗人”贾岛一样,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总是听老师家长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也让他们学习贾岛……)
2、最后,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出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就要像深秋的大树一样,主干清晰枝叶分明,又要像初春的鲜花一样,富有个性,艳丽夺目。多斟酌,勤推敲,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诱人,更讨人喜欢。
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把“推敲”的习惯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再读。板书设计:
9推敲
以诗赠友
贾岛
反复推敲
走近
冲撞仪仗
确定用敲
走近走出
苏教版
五年级 上册 语文
教学反思
学《推敲》 细推敲
戴
娟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 “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敲”和“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说得也许不是很正确,但是我尊重他们的理解。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这样的理解是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的来的,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接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以此来体会月夜的宁静;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猜测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还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苏教版
五年级 上册 语文
《推敲》
说课稿
戴
娟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的《题诗后》。苏教版第九册语文课本中的《推敲》一课讲述了关于“推敲”一词由来的故事,再现了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一诗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篇课文的标题“推敲”揭示了故事的中心,整篇课文的重点内容就是二至七自然段的故事叙写部分。故事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学习此文,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动人有趣,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而且可以领略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既然是故事,我想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是读懂故事、读活故事,会讲故事。又因为是关于“推敲”的故事,所以我想教学的难点则是让学生学习“推敲”,自觉养成“推敲”的习惯。试想:一个故事的情节已经如同电影画面一样在学生的脑海里活动着,故事中的人物仿佛呼之欲出,那故事的中心还会不明白吗?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给足大块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书,再辅以教师得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想一想、演一演、议一议或写一写,在读书实践中真正理解“推敲”的含义,同时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求一个“简”字,着力一个“读”字,即简简单单一条线,以学生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贯穿初读感知、精读感悟、熟读内化、再读拓展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带领学生一遍遍地带着不同的要求读课文,注重读书方法的引导,字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认真识字、认真写字良好习惯的长期训练。通过阅读,能够正确地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理清文章思路,练习分段,归纳段意。
第二课时解决的是精读感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故事的发展顺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悟。在读故事的发生“月夜访友,以诗相赠”部分时,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图文对照,想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美好意境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语句表述出来,从而理解“即兴”的意义。贾岛正是对眼前景物产生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作诗的,即兴作诗体现了诗为生活而歌的特点。课文中用的“即兴”一词与“即时”一词相比较,表意更为准确、传神。这里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在推敲“即兴”一词,也为下面学生自己去推敲词语做了个示范。在读故事的发展“为了一字,痴心斟酌”部分时,同样引导学生边读边观察第一幅插图,想象贾岛推敲入神的样子,不过这次让学生来演一演,学生兴趣浓烈,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当看到贾岛出乎常人所为的那些言行举止时,全班一片哄笑。教师适时而发问:行人为什么觉得十分可笑?学生各抒己见,理解非常到位,情不自禁地生发出对贾岛“苦吟”精神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的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了语文学科“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再读“韩愈斟酌,确定用敲”部分时,要求学生根据第七自然段第一句话想象出贾岛的原话写下来,然后练习分角色对话。通过反复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和韩愈一起推敲用“敲”字的好处,感悟到推敲的真正含义。我觉得让学生写一写贾岛的原话虽然费了点时间,但作用不小,是课堂上的一个亮点。学生读书的内化过程是: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叙述,借助课文中的语句来表达贾岛写诗的事情,正是检验学生是否用得出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现成的语言文字了,下面来整体讲述故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课时解决的是熟读内化、再读拓展。再次花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和插图,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故事。然后再一次回味故事,感悟“推”改“敲”的好处。最后自然地引导学生也来学习推敲:讨论交流完成课后第4题。接着再读名人推敲的小故事,尤其是王安石妙用“绿”字绘春色的故事,在读中感悟,悟出推敲的意义,产生自觉推敲文字的欲望和兴趣来。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着组织和引导的重用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多元解读有错误,或者感悟比较模糊时,教师一定要适时作纠正、点拨,发挥师生民主对话中的首席作用。
第二篇:《空城计》说课设计及反思
《空城计》说课设计及反思
(本课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而且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多少有些了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和欣赏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情节领略人物形象,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课文,感悟、探究、了解古典名著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课前分析】此设计是《空城计》的第2课时,在第1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生字、生词的障碍已经扫除,而且能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这节课主要是以分析、鉴赏为主,对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并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诸葛亮坐镇西城和司马懿城下观望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并用语言描述画面,说出这两个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神态如何?(孔明:悠闲自在;司马懿:望而却步。)此时进一步提问:他们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从而引出这是与他们各自的性格分不开的。让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一些描写方法。
二、合作研究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空城计》。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复述,然后让平时在班里不太爱发言的学生来讲述,并及时鼓励,以使学生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预设:如果有的学生以背课文的形式来复述,教师要及时点拨,要求他们辅以绘声绘色的表演;如果有的学生复述得特别精彩,不仅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还加入自己的感情,教师就带动其他学生对其报以热烈的掌声,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抓住时机,将教学引向纵深,提出下一个问题。)
2.本文有3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预设:学生可能会给出3种答案。如,喜欢孔明的,理由可能是孔明镇定,临危不惧;喜欢司马懿的,理由可能是他谨慎;喜欢司马昭的,理由也许是他有勇气。教师要对每一种答案都加以评价,同时把学生的注意点引到摆空城计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上来,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引入问题3。)
3.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试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引导他们以段为单位找出描写诸葛亮性格方面的重点语句。(预设:“犹豫不绝”表明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急唤”表明了当机立断;6个方面的部署,表明孔明足智多谋、考虑周密、用兵谨慎、临危不乱;在语言方面,孔明传令布计,既写出了空城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又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这时让学生用4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大智大勇,胆识惊人,果断机智,足智多谋,考虑周密,镇定自若等。以小组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诸葛亮这一人物,借机因势利导说出问题4。)
4.那么司马懿是不是太愚蠢了,被一座空城吓跑了,真是平庸之辈。大家说我的观点对不对?
这时把焦点集中到司马懿身上,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预设:有的同学或许会说:司马懿很了解诸葛亮,他知道诸葛亮从不弄险,为人谨慎,他见城门大开,认定有伏兵。有的学生或许说:在《三国演义》里司马懿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司马懿老谋深算,非常了解孔明,此前他成功地识破了孔明的战略意图,还感慨孔明不肯弄险,不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选择较保险的路,从而失去速胜的机会。现在孔明一反常态,比司马懿计高一筹,出奇制胜。只要学生回答合情合理,就加以肯定。教师参与到讨论中来,发表观点:司马懿确实不是平庸之辈,作者是以司马懿的强衬托孔明的强,以司马懿的狡诈来衬托孔明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之一――侧面描写。引入问题5。)
5.作者还运用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呢?
此问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教师指导作用尤为重要。(预设: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刻画人物时,我们有时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加以描绘,这是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而有时用其他人来做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这叫做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帮助学生在文中找到具体运用这两种方法的段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难,进入质疑问答的环节。)
三、探究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在阅读中发现本文多次写到了诸葛亮的笑,如“笑容可掬”、“抚掌大笑”,还有“拍掌大笑”,不知道这“三笑”有没有不同?
(预设:如果学生能提出此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这说明学生很用心地去琢磨和思考了;如果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其他疑问,用“笑”字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同,答案可能也会多种多样,如有的会说孔明第一次笑显得有些心虚,是故意迷惑敌人的;第二次笑是胜利的笑;第三次是笑司马懿中计。还有的可能会说孔明第一次笑是假笑,第二次是如释重负的笑,第三次是嘲笑等。只要合乎情理,符合人物个性特点,教师就要加以鼓励。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孔明的第一次笑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胜利的笑;第三次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通过“三笑”,引出本文又一描写人物的方法――细节描写。让学生找一找本文还有哪些地方用了细节描写。)
2.假如这一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儿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预设:如果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疑心很重说起,也可以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除了这两个预设的问题外,假设学生提出其他问题,组内能够解决的,小组合作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教师在黑板上对重点问题进行整理,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入第4环节。)
四、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请说出源于作品的成语、俗语、谚语。
3.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空城计》一文,学习了文章运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名著如《水浒传》等都有这样的精彩描写,以后老师会抽出时间和大家一起来阅读、研究这些古典名著,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作业: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展现才华的机会的重要性。按照以前的做法,教师可能会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没有实践的机会,时间一长,对语文学习就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开学生的手脚,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社会,看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悟作品的内涵。另外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主动地去学习、去参与、去发展,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我颇有感触的一点就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讨论,学生既解决了他们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第2中学)
第三篇:丑小鸭说课设计反思
《丑小鸭》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据《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将《丑小鸭》一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认识 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字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变化。通过朗读,体会丑小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培养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悟童话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法:朱熹《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品读感悟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态度。
三、说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故事脉络和主人公的心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最后一个生字蛋破开,出现丑小鸭形象)。师:它是谁呀?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大意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丑小鸭的一些什么事情?
二、品读课文
师: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说明你的观点的句子或段落。
1、如果你认为丑小鸭离开家是对的,请读出理由。
(1)生:大家都说丑小鸭长得丑。
为什么?为什么说它长得丑?我们来比较一下丑小鸭与其他小鸭。
出示丑小鸭和其他小鸭图片,说说丑小鸭和其他小鸭有什么不同?(看图填空)
丑小鸭: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小鸭:它们的毛黄黄的,嘴巴扁扁的,身子肥肥的。
师:跟其他的小鸭比,这只小鸭简直丑极了。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它丑样读出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一个小宝宝出生的时候,家里人会怎样叫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呢?(生:宝贝,心肝„„)是的,而丑小鸭一出生,听到的是大家叫它„„(学生接)。它的心情会怎样?(伤心、难过、自卑„„)带着这些感受,读读这段话。(以读代讲,体会丑小鸭的可怜、孤单、悲伤)
(2)仅仅因为大家叫它丑小鸭,它就要离开家吗?还有什么其他原因?指名说。出示以下段落: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他的小姑娘也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1问:
哥哥、姐姐是丑小鸭的什么人?它们是怎样
对待它的?当哥哥、姐姐咬它时,丑小鸭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公鸡呢?养鸭的小姑娘呢?
2师:亲人欺负他,朋友欺负他,连主人都欺负他。丑小鸭能不伤心吗?谁能读出丑小鸭的伤心。
比较句子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养鸭的小姑娘讨厌他。
师:欺负丑小鸭的人太多了,在家里,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于是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他想:我还是到外面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朋友。!
(3)还有其他原因吗?指名说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1出示天鹅图片,让我们来夸夸它吧!读出丑小鸭的美。板书美丽极了
2丑小鸭此时心情是怎样的?将“?”和“!”变成红色,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引读: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哇!当丑小鸭发现这的的确确是自己的影子时,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喊:“这难道......”
(学生接读两个句子)
4此时,丑小鸭是多么幸福啊。它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丑小鸭在家受尽欺负离开了家,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采用了以读带讲的方式实施了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同丑小鸭一起发出幸福的呼喊。)
这部分同学认为丑小鸭离开家是对的,他们给出了理由,认为不对的同学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们。如:丑小鸭不离开家就不能变成天鹅吗?丑小鸭离开家后生活的好吗?另一方作答。
2、认为不对的学生读出理由
1指名读,评价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你让我看到了一只泪流满面的丑小鸭。你让我看到了一只胆战心惊的丑小鸭。追问:你仿佛看到猎狗怎样追赶他?丑小鸭又怎样逃跑的?(生:猎狗龇着牙,咧着嘴追赶着丑小鸭。丑小鸭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地逃命。)那小鸟又是怎样讥笑他的呢?(生1:你这个丑八怪,滚开!生2:哈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丑的鸭子。)学生回答时可以配上动作。
师:比他大的猎狗欺负他,甚至比他小的小鸟也欺负他,也许还有很多的动物也来欺负他,会是谁呢?
多么可怜的丑小鸭呀!仅仅因为长得丑,他受到了那么多欺负,所以他白天只好„„到了晚上„„(学生接着说)比较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他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出来找吃的。
指名读。请听的学生说,你感受到丑小鸭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害怕、伤心„„.)师:是的,无奈呀!你们的心与丑小鸭的心贴得真近啊!)
小结:丑小鸭在家里没有得到亲人的疼爱,在外面也没有找到朋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还是白天„„.(学生接:躲起来),到了晚上„„(学生接:才敢出来找吃的)。丑小鸭的生活有变化吗?
2生: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还是在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指名读,评价。
师:刚才我听出来了,你把“悄悄地”这个词念得
很轻很轻,是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是怎么过的?(生:就是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比较句子
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了,悄悄地过日子。
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了过日子。
师:丑小鸭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呀!难道丑小鸭从来都没看到过美丽的情景吗?比如说自由自在生活,有许许多多相互关心的朋友等等。(生:不是的。)但他曾经看到一群美丽的鸟儿,从他头顶飞过。
(6)出示:天鹅飞图片
1丑小鸭看到这美丽的鸟儿,心情是怎样的?(生:惊奇、羡慕)
2出示:
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u 指名读,评价
师: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生1:多美丽的天鹅呀!师:是的,他多惊奇呀!生2:如果我也有天鹅那么多伙伴,大家一起在天上翱翔,该多好啊!师:是的,他羡慕呀!)
u 我们也来当当丑小鸭,读一读句子。
师:就是在这种孤单、寂寞、无助的日子里,丑小鸭看到了这一群美丽的天鹅,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觉得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哪怕是冬天来了。
3生: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师: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丑小鸭在想什么?(认命、坚持)
也许老天真的被这只可怜的,善良的丑小鸭感动了,他竟然被一位农夫给带回家,救活了。读出幸运。
三、拓展延伸
丑小鸭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让我们同情,丑小鸭在不幸中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让我们这样的感动。而最终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我们不由地为他高兴,为他激动。如此美妙的童话,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吧?对了,你们知道它出自于谁的作品吗?(生:安徒生)
这位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封面图片《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结: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已经收藏在《安徒生童话集》里,课外大家可以去欣赏。
四、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出生 大 丑 童年 可怜 成长 悲惨 幸运 飞翔 谦卑
五、作业超市
1、读《安徒生童话集》
2、将《丑小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此环节,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28、丑小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讥笑、羡慕”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对丑小鸭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体会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羡慕”等词语的含义。感受丑小鸭的悲惨遭遇,体会丑小鸭的顽强精神。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掌握了生字,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他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二)学习课文,感悟内涵
1.师:这么丑的鸭子来到世界上,都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2、学习第3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体会连词用法的好处。体会丑小鸭心里。
师: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你比较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生:少了一个“连”、“也”、那一句比较好?生“第一句”更说明所有的人都讨厌他。连养鸭的小姑娘都讨厌他,可见他真的太丑了。
如果你是丑小鸭,受到家里所有人的欺负,你会有什么感受? 难过、伤心(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四自然段
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家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丑小鸭,他在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只能离开家。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读课文,汇报:说明离开家的丑小鸭也不幸福。
讥笑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生:(嘲笑、讽刺、挖苦)看来,讥笑有嘲笑、讽刺、挖苦的意思,我们今后就可以利用这种换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想象一下,猎狗会怎样追赶丑小鸭?你有什么感受? 很害怕。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第四自然段。看来,树林里丑小鸭也呆不下去了,于是,他又来到了„„
1.学习第五自然段升华情感:汇报第五自然段
2.有一个词他读得很重(轻),你听出来了吗? 师:从“悄悄”一词你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他要悄悄的过日子。生:怕别人嘲笑他„„ 想想一下,这些时候,他都会怎样悄悄的过日子。白天: 晚上: 肚子饿了: 口渴了: 在秋天的湖边他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会被雨淋、被其他的小动物嘲笑、欺负。老师都不忍心在让大家想下去了,因为我觉得这只丑小鸭实在 是太„„ 生:可怜了。学到这里,大家觉得,这只小鸭子已经很可怜了对吗?可是,你知道吗,他还有更可怜的时候呢!1.汇报第六段
说说你体会出了什么?(都要冻僵了、更加可怜)看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也一定很不平静,让我们用朗读再现出丑小鸭遇到的所有不幸吧!
在这些不幸的日子里,可怜的丑小鸭,他多么想„„ 他多么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其实,在孤单寂寞的日子里,丑小鸭的生活中也曾看到过美好的事物,那是什么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五段,说说,他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第五自然段。再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他为什么惊奇?又为什么羡慕?惊奇天鹅的美丽,那是他从来都没见过的一种美丽。羡慕天鹅的美丽,自己也想这么美。看到别人这么美,自己也想这么美,这种心理就叫做羡慕。你能读出丑小鸭有惊奇又羡慕的心情来吗?看图,如果你是丑小鸭,看到这么美的天鹅,你有什么心理话想说吗?想向他们那么美丽。他的梦想会成真吗?快速读一读第七段,用一句话说说,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变成了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天鹅?生:他有着长长的脖子、洁白的羽毛、红红的嘴巴、大大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天鹅啊!快来美美的读一读这段话吧!指名读、再试着背一背。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四)、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正确认识自己
出生 大 丑 童年 可怜
成长 悲惨 幸运 飞翔 谦卑
教学课后反思:
1、教学按照理线索—明结构—知内容—辨形象—悟主题的思路进行,各环节衔接紧凑,思路清晰,学生在“辨形象”一环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在探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真正原因的辩论时,气氛热烈,思维敏锐,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认识。两则课外选文朗读,使学生对丑小鸭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2、分角色朗读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不足:在处理“知内容“这一环节时教学时间偏多。以至于文中精彩片断朗读不够充分。
第四篇:推敲评课稿(推荐)
《推敲》评课
《推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是唐代诗人贾岛用词推敲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告诉我们推敲一词的由来,从而让学生懂得了学习语文要学会遣词造句这个道理。
在上《推敲》这篇课文时,孙双金老师没有运用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尽量体现最真实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主动,让人感觉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语言文字训练到位
上课之前,孙双金老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深刻含义,再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导入,接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讲述)一个故事;
2、(理解)一首古诗;
3、(品味)一段佳话;
4、(欣赏)一种现象。
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凑,紧紧围绕着这四个学习目标有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孙双金老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适时配合动作“敲”进行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学习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文本是主题的感悟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孙双金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反复诵读文中的重点语段,充分感悟文本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贾岛治学的严谨,从而感悟“推敲”一词的深刻含义。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孙双金老师在教学中讲解诗《题李凝幽居》时,让学生讨论:诗人敲了那么久的门,却没有人来开门,贾岛会怎么做?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推门进去;有的学生说给他留下一首诗;还有的学生说没人开门就要回去„„学生畅所欲言,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讨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时,老师说:把“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成“到”、“过”、“满”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就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能力,表明改成这些字眼不好的原因,并能从“绿”字中看到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美丽景象。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训练,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追问非常成功
课文的题目是“推敲”,在授课过程中,孙双金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处处充满了“推敲”。比如引导学生怎样理解“推敲”这个词的意思时,老师让学生换成“琢磨、斟酌”等进行理解。讲贾岛误闯韩愈的仪仗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明白用“误闯”比“闯入”用得好,突出了贾岛研究学问入迷的程度。在提问朋友不在家时,贾岛做了件什么事,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教师概括出写诗——作诗——留诗——题诗,并告诉学生这在语文上就是“咬文嚼字”,还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推敲”,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第五篇:说课反思
《春酒》说课教学反思
旗城学校 李伟
人们常说:经历是人生一大财富。我想:经历过,并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财富。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比以前有进步。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3、以读为主线,紧扣文本,从学习文章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理民俗、品细节、悟乡情突出了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使听说读写训练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整个设计教学容量稍大,读写联动仿写诗歌环节有些难度。这些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比如仿写诗歌我可以给学生提示几个意象 :风筝飘、高粱红、桂花香、大海蓝,这样可以减小难度。
2、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一上来就让学生找“文眼”可能很多学生找不到或者理解不了。我最初的意图是让学生抓住本文的关键点,从整体理解作者的构思和思乡情怀。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还需再斟酌,希望能水到渠成的让学生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思乡情怀。
3、设计中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开发不够,对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指导有待加强。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很单一,尽管也有自主探究方式的运用,但学生仍以回答问题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落到实处。如果上课,我想我会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开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时效性、主动性进行指导,真正贯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反思本课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有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编写的精神,创造性开展。更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胆付之于实践,勇于尝试,努力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师生互学,和谐交流的平台,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总之,没有遗憾就没有进步。也许,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遗憾。在遗憾中去不断去探索,去创新,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