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设计
3.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4.学生自由读,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返„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5.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句。(出示大屏幕)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五: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山水图片。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富春江美景 六:划分课文结构
第1段: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总
第2段:描写异水。
分 第3段:描写奇山。
七:布置作业。1:积累文言词语。2: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理清课文结构,感受结构之美。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都围绕着这两句话在做文章。
2、这两句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提示:下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明确: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总写 奇 山 异 水 分写 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之美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之美
奇山: “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第二篇: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1
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
在教学以前,我自己重新精读过这篇课文。我不认为传统的教材分析可取。我完全抛弃他人已有的分析,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头脑去钻研,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结果我有了很多独特的想法。比如我发现朱自清带上门出去前他其实是很想同人交谈,如果有一位知己可以与他共享这份苦闷,我想他就不会如此不平静如此寂寞了。他的妻子,迷迷糊糊哄着孩子睡觉,他必须寻找一个倾诉的对象。这时候就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
我认为这篇文章一直是作者与荷塘――他心目中艺术的美,或者说简直就是他追求的“艺术的女人”对话。他本来一直处在一种落寞的心境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找不到心灵相通的人。他在煤屑路上走,他体验着一个人的自由,他说他喜欢这样,但这看来又似乎是他的自嘲,他还是不甘心寂寞,他还是在寻找对话的客体。于是他开始了“受用”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受用”,而是和这样一个宁静幽美的月下荷塘展开了对话。
既然是对话的客体,当然不是静静美丽着的自然,荷塘在他心中不断幻化成脱俗曼妙的女子,他心目中的“艺术的女人”。这些女人亭亭玉立,有体态轻盈、随风起舞的,有羞涩如明珠般闪烁的,还有通灵清透的出浴美人。这些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尽现其娇羞、柔媚的一面,他似乎听到了美人渺茫的歌声,他似乎看到美人心底的那丝颤动。
“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慢慢虚化幻化,她们开始做梦,那是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唯恐不小心惊动了梦中静谧、祥和而又柔美的女人。
他无奈,只能把视线移开荷塘,移向四围,像鬼一样黑黢黢的树影中,他终于又发现了新的艺术女人,新的对话客体――丰姿绰约的杨柳。杨柳的倩影是无论什么烟雾都遮挡不了的,连影布荷叶都显得那么和谐,也只有名曲才可以有如此谐和的演奏。他很高兴,但是杨柳似乎没有荷花那般通人性,她的美总是让人觉得无法接近。于是作者再寻觅新的对话者,然而没有了,他的视线越过了树梢,看到远山,看到树缝里的灯光,听到嘈杂的蝉声和蛙声,他知道又是回到了人世,那些通灵美妙的女子不再和他对话,他没有心情了。他再次感到落寞,他说“我什么都没有”。
他不甘心没有人与他对话。他回想起古代的女子,他们是多么活泼可爱,唱着艳歌去采莲,那个风流的季节多么让人向往,但一转念,向往归向往,还是不能回去与他们对话。
没有对话的人好让人惆怅啊。作者觉得自己像《西洲曲》里的女人,唉,想着想着,不由得怀念家乡了,也许只有家乡才能找到真正可以对话的人。
他带着一腔无处诉说的失落走着,走着,已然看见过去的一切,继续罢。苦闷,暂时放在心里。待来日希望找到红颜知己,让我倾诉郁结已久的烦闷罢。
他寻找一个知己,一个可以领会他的内心可以听他倾诉的知己,在他心中,这个知己只有艺术的女人才可以充当,他最后仍然失望了。
二、教学目标
(一). 文学角度
1. 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作
2. 了解散文这一文学体裁
(二). 写作角度
1. 体会散文的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学习散文准确生动的用词方法
3. 学习散文使用多种修辞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
(一).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二). 生动准确的用词
(三). 多种修辞手法
四、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如何让学生体会景中包含的感情,情观照下的景
五、教学方法:体验法 品味法
六、课时设想
共两课时,提前发朱自清生平资料给学生。
第一课时:文本解读
通过通读课文,想象、体味、感受作者的情及月下荷塘的景,了解情景如何自然交融,掌握本文写作脉络。
第二课时:艺术品读
包括品读词语和品读修辞两部分。
七、教学过程
(一). 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先不了解背景等,直接进入文本感受、品读,课后再请同学结合背景验证自己的理解
1. 作者及背景简介(有提前发下去的材料,略)
2. 请学生读课文,读得时候注意(15分钟)
1) 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的心情
假设你是作者,你不宁静,你想着出去走走,你来到煤屑路上,你看到这样的荷塘,你看到这样的树影,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感到什么?
如果你想得和他想得不同,如果有疑问,请一定记下你的疑问。
例如:“颇不宁静”想想自己什么时候颇不宁静?不宁静的时候最希望作甚么?
2) 找出本文的感情基调
你在体验过程中,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如何?
3) 理出作者的行动和思想脉络
4) 写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
3. 提问,通过提问带领大家走入课文
1) 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题眼在哪里?本文给你的整体感情是什么样的?
2) 写出本文的写作线索,找出过渡型的词眼和语句。
3) 本文的感情是按照一个什么顺序发展变化的?
4) 文章中作者的行动路线是什么样的?作者在行动过程中视线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5) 直接写景的部分是哪些?景中是否有情?如果有,情是如何融入景中?请举例说明。
6) 作者笔下的景完全是客观真实的吗?如果不是,则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投射到景中?请举例说明。
7) 直接抒情的部分有吗?直接抒情完全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了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4. 布置作业
1) 请同学们找出至少5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句子进行赏析,说明情是什么样的情,景又如何表现情,情景是通过什么交融在一起。
2) 找出本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试着说明为什么精彩。
提示:词语可以使用“替换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修辞可以使用“还原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姐、她、却、亮、高、闪”六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感悟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文配乐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一、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荷叶图画好了吗?(先小组展示,再展示小组中优秀的作品)画的真有趣,真生动。你们看,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了一片荷叶。老师画的怎么样?(生评价:……像一把雨伞)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荷叶伞 师在田字格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生字,回顾课文
1、复习12个新的生字。你最喜欢哪个词?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生说句子)
2、选5位同学依次读文。其他同学注意听,2——3名同学评价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品味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荷叶姐姐是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我从“荷叶姐姐为别人遮了雨,自己却淋湿了。”这看出来的。
生:荷叶姐姐很帮助别人,很关心别人,我也从“荷叶姐姐为别人遮了雨,自己却淋湿了。”看出来的。
2、说的真好,那荷叶姐姐都为谁遮雨了呀?
生:小鱼 蜻蜓 青蛙 板书
3、小鱼、小蜻蜓还有小青蛙各自是怎样来到荷叶姐姐的伞下的?
生:小鱼是游过来的;小蜻蜓是飞过来的;小青蛙是跳过来的。板书:游 飞 跳
4、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快找一找。在第几段?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PPT并把“游、飞、跳”三个动词改为红色的字。
生:不由自主地读了起来,很投入。
5、同学们看书66、67页,池塘里还有许多的荷叶姐姐。你们猜,还有那些小动物在下面躲雨?他们是怎么来的呀?
生:小蝌蚪—游过来;小鸭子—游过来;小蜜蜂—飞过来。板书
6、你能像课文第3段那样说一说吗?
生:一只小蝌蚪游过来,躲在她的伞下。一只小鸭子游过来,躲在她的伞下。一只小蜜蜂飞过来,躲在她的伞下。
7、这么多小动物来到荷叶姐姐的伞下躲雨,可是课文中并没有写,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省略号。
师:真聪明,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还有好多小动物在荷叶姐姐的伞下躲雨。
8、你们猜一猜,小动物们会在荷叶下面干什么呢?
生:做游戏、唱歌、说话……
师:会说些什么呢?
生:谢谢你,荷叶姐姐,你真好!荷叶姐姐,这次你帮我遮雨,以后我也会帮助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有了荷叶姐姐的帮助,小动物们一点都没有被淋湿。
9、想一想,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很幸福,很快乐,很温暖
师:是啊,他们多幸福、多快乐,多温暖啊!
10、就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的感觉来读读第3段吧。
生自由读第3段。 师指名读。 一起读。
11、荷叶姐姐只顾着给别人遮雨,她自己怎么样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她自己淋湿了。从第4段看出来的。你给同学们读一读。谁再读一读?
12、如果你看到荷叶姐姐被淋湿了,你会怎么办? 生答。
师:你真有爱心!你们的爱心和荷叶姐姐的爱心感动了太阳公公。你们看,太阳出来了。
13、FLASH天晴了,雨停了,我们一起读第5自然段。生读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知道荷叶姐姐帮了别人,自己也很高兴。
生:我从“那是荷叶姐姐在高兴地眨着眼笑呢!”看出 ……
14、你们读书真仔细,那荷叶姐姐被雨淋湿了,她为什么还眨着眼笑呢?
生:因为她帮助了别人,她高兴,所以她笑了。
生:因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
生:因为她被雨洗干净了,她很舒服,所以她笑了。 ……
生:因为雨停后,荷叶姐姐身上有水珠,阳光一照一闪一闪的,所以荷叶姐姐眨着眼笑。
(板书师在在荷叶上画出水珠眼睛和笑脸,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荷叶在帮助别人之后露出了幸福的笑、快乐的笑。
15、让咱们带着荷叶姐姐的那种幸福感和快乐感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学生齐读。
16、同学们,你们喜欢荷叶姐姐吗?(喜欢)如果有人问你荷叶姐姐到底长什么样?你会怎么说?
生:描述荷叶姐姐的样子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第1怎然段。
生:荷叶姐姐像一把翠绿的大伞,站在池塘里。
师:真好,同学们想一想,“翠绿”是什么颜色呀?
生:翠绿是特别绿,是嫩绿嫩绿的,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
17、说得都很好。同学们闭眼想像一下,池塘里有许许多多的大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在太阳的照射下,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好啦,睁开眼睛。你们看FLASH
师:美不美? 生:美!(学生一片惊叹。)
四、感悟课文,进行美读。
师:是啊,太美啦!翠绿的荷叶长得美,帮助了别人心灵美,伞下躲雨更是和谐的美。想不想再美美地读一读?
生:师放Flash配乐,全班一起读。
(评析: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和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们有了强烈的读好、读美的渴望。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使学生感受到了小动物们和谐相处在一起的幸福情景。)
五、拓展总结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像荷叶姐姐一样有爱心伞,猜一猜,这都是谁的伞?PPT
荷叶是小金鱼的伞, 蘑菇是小白兔的伞, 花瓣是小蜜蜂的伞,
我搂着妈 妈的脖子—— 妈 妈你是我的伞!
六、伴乐总结
小小的荷叶伞是一把友爱的伞,是一把爱心伞。它既让我们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又让我们体会到了被人关爱的幸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把伞带到学校里,送给老师和同学;带回家里,送给爸爸和妈妈;带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爱!同学们,你们愿意吗?愿意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其中五个板块旨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化现象,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积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
(二)教材解读
本册《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一”“二”“三”“四”“五”在第一单元识字课中已学过,“六”“七”“八”“九”“十”是借助谜语诗需要识记的五个汉字,其中“八、十”是需要书写的汉字。
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笔画,建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概念,多一笔、少一笔就会成为不同的汉字,让学生在去分中巩固。
第三板块:“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园地里的“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都与数字相关,教学时,可做整合处理。如,读数字诗学写数字“十”时,可以与“书写提示”整合;也可通过“一”和“十”的比较,“二”和“三”的书写,联结与“字词句运用”中的形近字比较学习。
第四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不要求完全理解古诗,会背诵即可。
第五板块:“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五、资源链接
《小兔子乖乖》音乐。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预设:喜欢。)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如果你知道答案就举手。谜语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花)
(2)你们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谁能说说你这么猜的理由?
(3)那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谜语呀?学会了你们不仅能考考家长,还能认识新的生字宝宝呢。
2.多种形式读谜语
(1)教师带读谜语
(2)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3)教师示范边做手势边读
3.闪卡巩固
认读字一闪而过,学生大声读出这个字,并用铅笔把这个字圈画在书上。
4.连连看,巩固识字
板书1—10的阿拉伯数字,请同学们在数字下面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提示:“两”就是“二”的意思。
5.拓展含有数字的成语
七上八下十全十美九死一生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书写提示
过渡:刚才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谜语中的认读字,相信你们回到家可以用这个谜语考住爸爸妈妈,特别了不起。那你们想不想继续学学里面的生字宝宝呀?
1.我说你做
模仿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游戏形式,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巩固书写习惯。同学们请注意倾听,老师现在发出指令,看谁听的清、做的准。
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执笔。(同桌间互相检查)
2.学写“八”
(1)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撇起笔左上半格,收笔出尖;捺在撇上起笔,收笔出脚。撇捺写舒展。
(2)学生描红,师根据正确、端正、整洁进行评价。
3.学习笔顺规则
(1)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二”和“三”的写法,现在老师写这两个字,同学们举起手和我书空,谁发现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这两个字笔顺规则都是从上到下的)
(2)“十”、“禾”的教学方法如上,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观察笔顺规则,强调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3)现在大家记住这两种笔顺规则了吗?我们学过的哪个字也是这样的笔顺规则呢?(预设:“云”是从上到下,“田”里的十是先横后竖)
(4)学生描红书写。
(5)同桌间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评并互评。
评价标准:
字词句运用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不仅学会了笔顺规则,书写得也非常整洁、美观。老师想奖励你们几粒带有魔力的种子。种下这些种子,就会长出我们学过的字宝宝,神奇不神奇?猜猜看,上面会长出哪个我们学过的字?
1.好多同学都猜对了,现在咱们一起揭秘,看看到底长出了哪些字?出声读一读。
2.你们读得真准确,一朵花上长出了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长得——(预设:很像)那它们有 什么不同呢?(预设:后面的字比前边的字多几笔)。
是呀,我们看,人加上两笔就变成了天,口加上两笔就变成了田,日加上一笔就变成了目。可见,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然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就会构成不同的汉字了。
3.现在两人一组给这些字宝宝找找朋友吧,看谁能组更多的词。
日积月累
过渡:神奇的魔法让种子开了花,还吸引来了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鹅。你知道吗,唐代的诗人骆宾王还为它写过一首诗呢。想不想一起学一学?
1.教师带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检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可爱的大白鹅,它是有一定描写顺序的,你们看,曲项就是它弯弯的脖子,然后描写了它雪白的毛,最后写了拨水的红色脚掌(手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直观领会)
现在我们一起根据图片,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4.以前有很多同学学过这首诗,没学过这首诗的同学也没关系,给你们一点时间,两人一组背诵这首诗吧。
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我们今天在语文园地中大有收获,学了不少知识,现在请你们放松一下,听老师讲个故事。
1.学生观察插图,听教师讲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课件出现课文插图)。
2.交流故事,分享感受
(1)故事讲完了,谁记得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谁?
生: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
(2)老山羊送给小灰兔的是?(一车白菜),小白兔要的却是?(一些菜籽)。
(3)你喜欢小灰兔还是小白兔,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小白兔,它很聪明,也很勤劳。
3.布置家庭任务
(1)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2)和大人分角色演一演。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开放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语文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
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从中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相册,想不想看?
2、出示五彩池课件。
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板书课题,齐读。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后的问题。
2、出示词语,认读。
3、导语:通过读课文,老师相信,五彩池的样子以及池水神奇的特点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来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五彩池。
4、生回答后相机板书:数量、大小、形状、颜色。
(二)抓住重点句段,理解五彩池的特点。
1、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中做记号,找出描写五彩池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2)想像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3)说说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2、请一学生朗读。 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五彩池数量多。
1、一生读描写五彩池数量多的句子:“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教师纠正读音。
2、“漫山遍野”说明了什么?你来读一读,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另一生读描写五彩池数量多的句子:“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仿佛出现了宝石)演示课件。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这么美的水池,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吗?学生感情朗读。
(2)五彩池大小不一。
1、出示句子:“大水池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
(3)五彩池形状奇。
1、五彩池有哪些形状呢?
2、用书上的句子描述一下。出示句子。“池边是……有像莲花的……”你喜欢这句吗?为什么?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
3、练习:……有像……的,有像……的。(学生补充)。
(4)五彩池颜色美。
1、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还体现在哪?
2、对,就是同一水池的池水也有不同的颜色,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五彩池的神奇?
3、生朗读“有些水池的池水还不止一种颜色……”。
4、从你的朗读中,我已经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5)五彩池水颜色多的原因。
激励学生找出成因,为什么五彩池的水会显出不同的颜色?请同学们发扬合作精神,前后桌,四人一组,找出答案。
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课件显示:五彩池的水之所以显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
才使五彩池更加瑰丽。)
三、升华体验,深化主题
1、在中国的传说中有五彩的瑶池,这藏龙山上的五彩池能不能和瑶池相比呢?回顾课文,齐读开头和结尾段。
2、课文开头写到五彩的瑶池在天上,结尾说五彩的瑶池在人间,这样写不是矛盾吗?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教师做出总结。(首尾呼应)
3、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出示课件:五彩池风景图片)
四、小结收获,课外延伸
1、假如现在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想说什么?
2、这么美的景色,是不是要介绍给大家,请你为五彩池写广告词或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五彩池。
板书设计
五彩池
数量(多)
美丽而神奇 祖国山河美
形状(奇)
颜色(美)
语文教学设计6
【简要说明】
《俗世奇人》奇妙双绝,奇在人物,妙在故事和语言。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的。那着一袭黑衣却不沾白点、那挥舞朴实刷子却悠然享受、那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那守望平凡却追求卓越的刷子李令人暗暗叫绝,那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精湛描写、那曲折有致丝丝入扣的情节、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的精妙语言也令人拍案称奇。另外,这是一篇微型的民俗小说,人物的理解除了从自身个性魅力来解读外,还可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来解读。本课教学便基于以上认识展开。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语文是审美的、语文是个性化的、语文是人文的。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立足于创设对话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2、了解本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挑战群英会》绝活表演,上课后顺势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二、感受刷子李之魅力
1、读课文,以的故事为题说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2、了解刷子李之奇。请同学找出描写黑衣白点的句子,理清情节:
传说白点──未见白点──发现白点──揭秘白点,并选出几个关键副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让学生对比、了解作者匠心之独运。在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一袭黑衣衬奇绝、悠然刷浆显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
3、探讨:
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以期加深对刷子李形象的深入理解。
4、每人以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话表达对刷子李形象的理解:
如:你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精彩!学生发言后将其发言缀连成诗,拟诗名。
三、感悟刷子李形象意义
1、教师作一小诗,留点睛之笔请学生填补:
你从茫茫人海中走来,
朴实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
一袭黑衣,诠释了铮铮诺言,
一手绝活,演绎了永世精彩,
一番教诲,书写了人生传奇!
于是,我们明白了:
2、引申刷子李形象意义:
引出作者介绍,刷子李还可作为民俗文化风景来解读,初步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3、教师结语。
语文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同时也是语文拓展性活动的一个好素材.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教师板书:
《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三、学习课文
1、以练代讲,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
河北赵县洨河
赵州桥
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1300多年1300多年--------说明了什么?(赵州桥历史悠久)
(3)你能把这四个内容合成一句话说吗?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尝试说句子)
(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3、学习第三段
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1)、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2)、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3)、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结尾升华
(1)、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齐读最后一段话。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教学反思: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一一有的一一还有的一一”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不足之处是:
一、学生学法的指导不足。
二、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较少。
语文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同学们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同学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同学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同学们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同学们“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同学们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指导同学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同学们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同学们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同学们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同学们总结。这不仅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语文教学设计9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采用游戏激趣、图文结合、合作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字,感知课文。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有自制的生字卡片,以自学生字,预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认读11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生字。
2.认识新笔画斜钩和新偏旁。
3.感知课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识记字词----书写生字----布置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学生自由猜谜语。
2、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是影子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试着拼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
2、课件展示,谈话:生字宝宝来了,你认识吗?开火车读一读。
3 、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的字。?加一加??减一减
4、完整的读一遍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新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的方法,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学生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及识字能力。
3、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与小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大小写字母卡片,写有谜语的彩纸灯笼,小礼物,写有生字的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大屏幕出示图象及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帮助识字。
出示:长颈鹿──斑马图像,观察它们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然后点击出高、矮两个字。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字。
出示:猪──猴图,引出胖、瘦一对词。
二、探索发现
1、谁能说出高和矮有什么关系,胖和瘦又有什么区别(反义词)
2、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激趣识字
1、大屏幕出示: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字,互相帮助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稍差点的同学。
3、小组汇报:任选一组反义词说两句话或用动作表演出来,深入理解字义,从而记住生字。
三、游戏巩固
1、大屏幕依次出示汉字,指名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2、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的大树中摘下你认识字的果子,把他们结成伙伴。摘到的果子奖励给摘对的同学。(多设些果子)
3、看谁找得快:请两名同学上台,师说“高”,比一比谁先找到“矮”。学生主要认六个生字。
4、同桌做考官,互相打擂互相考,一边拍手一边说“我说高”“我对矮”依次类推。
四、读中感悟
1、大屏幕出示礼物盒,打开后是6个小礼包,依次打开: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读一个出示一个。)
2、指导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中都有“打”字)
3、谁能把每个词中“打”字用其他字换一下,但意思不能变。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意。
4、读读记记,学生开火车每人一个带“打”字的词语。
5、互相交流:一边读词语,一边给这些词语编动作,帮助理解,一生做动作,一生猜词。
6、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说出更多的词语。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设置情境,引导发现
1、大屏幕:一个动态的“a”在玩耍,遇到一个动态的“a”,它们手拉手做成了好朋友。
2、它们为什么能做成好朋友呢?(都是a)
3、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好朋友。
二、探究识记
屏幕上出示大小写相对应的字母表。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仔细看,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怎样记住?
4、小组内探究识记大小写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大写字母,读准音,记准形。
5、汇报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大写字母。
6、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字母。
三、游戏巩固
1、帮助小动物找家,大屏幕出示:a、b、c、e、f、h、m、n是小房子造型,a、b、d、e、f、h、m、n是小动物。
2、找朋友游戏,师把小写字母卡片课前放到每个学生坐位上,指名手持大写字母的卡片去找与它同音的小写字母做朋友,其他同学手持卡片唱《找朋友》儿歌。
3、“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传到谁手中,谁上台指读大写字母。
4、任选一个大写字母,说一说它们象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事物的形状。
5、猜字游戏,一生用身体或手势做出一个大写字母的形状看谁能最快读出字母。
6、给小动物治病
大屏幕出示大小写字母站错内容,指名说哪个小动物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四、拓展应用
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背诵字母表。
同学们真行,记住了大写字母还帮每个字母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为了感谢你们特意为你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呢,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五、游戏感悟《人有两件宝》
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画一画:将自己的小手画在纸上。
3、我们的小手画画的时候是谁在为他们下达命令(支配他们)?(大脑)
六、读中感悟,悟中读
1、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儿歌。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
3、师生共同正音,师范读。
4、指名读,小组读。
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6、读过儿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7、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播放古典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把自己搜集到谜语摆到自己的桌面上。
二、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介绍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收集谜语说出谜语出处,但不能说出谜底。注意说话进要说清楚,说完整话,把意思表达明白。说得好的同学师发给小礼物(苹果型小卡片)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谜语,组织学生积极猜谜。
学生念谜语时猜谜学生会迫不及待去猜结果,场面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直接说出答案,谁最先说出答案,师发给小礼物。(桃子型小卡片)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把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
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语高手可真不少! 别着急现在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抓住了哪些特点猜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语言叙述清晰,道理说得明白的同学,师就发给小礼物。(桔子型小卡片)
三、全员互动,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在“谜语王国”里自由“游览”,选自己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尽量鼓励没得到礼物的同学多动脑多参与。交流的好的同学由出谜者见证到老师那领取一个小礼物。(桃子型卡片、桔子型卡片)
四、评选猜谜高手
1、出示自己已经获得的小礼物。
2、获得三种形状卡片的学生为“猜谜高手”(人员多多益善)
3、为猜谜高手颁发小红花,并在学习园地中加红旗。
4、所有得到礼物的同学均评为“智多星”称号。
五、课后延伸
1、这次“猜谜高手比赛”活动结束了,散场后,同学们可以把谜中未猜出的带回家与家长探究研讨。
2、谜语里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字,启发学生多留心,主动识记。
第四课时:展示台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书、音乐书、美术书,这些课本都有什么用?
2、这里面的汉字朋友你又认识多少呢?
二、分工合作
四人一小组,每组用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命名,合作学习,分好工,分别翻阅数学、音乐、美术等教科书,认一认、记一记书中的字。限时二十分钟。
三、组内评比“识字小英雄”
看谁认识的字最多,并且能读、组词,谁就被评为小组“识字小英雄”。
四、识字擂台
小组“识字小英雄”汇报本组共识了多少字?四人合作将所识字迅速汇报,读出来,口头组词,也可说一句话。哪组识字最多,哪组为优胜小组。
五、颁奖典礼
为优胜小组发红旗,为“识字小英雄”发“奖品”。
六、课后延伸下课后我们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去识更多的字,每一本书都是我们识字的宝藏。
语文教学设计11
20xx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 “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 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如果赏析就此打住,也未尝不可,因为其中确实已蕴含着一定的古典内涵。但是我还不满足于此,非要追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于是就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多情的柳树宛若一位娇羞的新娘,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里,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蜜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两种解读,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感情与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首先用本地夏天的炎热,大家对夏天的反感与梁衡对夏天的感情设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赏析课文,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隽永的语言。
(2)、采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朗读的过程中穿插图片,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使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学法:
(1)主体思维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导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不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你们知道老师最不喜欢哪个季节吗?夏天!对,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对夏天的气温实在是受不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作者是喜欢夏天还是不喜欢夏天呢?学完课文,我们一定能够了解。不过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要大家很投入很专注地去读去体会才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
诵读:
(一)、疏通文意:
1、过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反复阅读思考,先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就与同桌讨论交流。等会全班讨论交流。
2、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在这个环节穿入生字词教学,由学生自己讲】
(师: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
4、师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来理清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问题:本文作者对夏的感情是喜欢还是反感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作者眼中的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
(2)五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自行选择分组并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督促每个组员有顺序地发言,总结组员意见并推出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发言。)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 赞美 景 美
人 勤
紧张 热烈 急促
品味
1、过渡:刚才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并选出一句或一段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准备在全班发言。(提示:可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对比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对话。
3、学生发言。学生朗读到佳句后可让全班齐读一起来感受一下。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质疑
1、过渡: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拓展
1、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我们另外两位诗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感觉呢?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如说不出来可让学生选择一项)
【在比较阅读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渡: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不同,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大家也谈到了对夏天的感受,大部分同学从气温上考虑都不太喜欢夏天,可是梁衡却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他对夏天的喜爱,现在你们是不是还是一味地反感夏天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说。目的是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作业:
小作文:我心中的夏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册借生日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听、拼、读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在四线格中写今、正两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朗读识记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磁带、书写课件、幻灯片、苹果卡片、学生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借,说话导行
板书:
借
1、请小朋友拼读一下,指名读,再齐读。
2、说话:
谁向谁借过什么?谈一谈。(行为评价)
二、板书生日质疑畅说
板书:
生日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
(可以让学生谈过生日的情形,也可以提问:生日怎么借?为什么借生日?)
三、听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老师读,看谁听得最认真,同时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说,鼓励说完整的话。(结合板书:小云妈妈)(情感评价)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构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⑴ 自由读课文。
⑵ 谈谈你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3、合作读课文:
同桌合作读课文,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评价一下你的同桌。
4、自愿读,哪些小朋友认为自己读得流利了,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吗?其他小朋友当评委。(激励评价)
⑴ 学生评价,引导他们优缺皆谈。
⑵ 结合正音。
5、领读:
推荐一位小朋友当我们大家的小老师,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教读一遍,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拿起书本,尊重一下身边的小老师。
(评价小老师,评价自己。)
6、激趣圈词: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这么多词语。(幻灯显示词语,指名读后正音,齐读)可是这些词宝宝特别调皮,它们喜欢在课文里躲着,和我们一起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这些可爱的词宝宝画上圈,把它们留住好吗?
7、小组合作认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认识这里面的12个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
8、游戏识字:
⑴ 现在我们一起玩摘苹果游戏,选择一个带生字的苹果要会读,还要说说识记的方法,老师就把苹果送给他。
(运用游戏的形式识记生字,激发学习的兴趣。)
⑵ 这些字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我们来看卡片,拍小手。男生问,女生答。比一比好吗?
(如:这是谁?这是放。什么放?放心的放。)
四、结合插图,再激情感
1、同学们,你们真能干,会认识这么多的生字。这篇课文,不仅字宝宝喜欢你们,里面的插图也想和你们交朋友,请你们欣赏一下告诉大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畅谈。(激励评价)
板书:
爱
3、听音乐。《好妈妈》拍拍手,唱一唱。
4、爱心大行动:
⑴ 找教室中的事物。(如脸盆、画纸、发夹、毛巾等。)
⑵ 看一看实物,请小朋友说一句爱妈妈的完整的话。(提供实物资源,爱妈妈的行动指南。)
五、书写指导
我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共同合作知道了许多爱妈妈的行动。在这里面还有两个亲密的朋友想跟你回家,欢迎吗?还给孩子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语文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布置作业 :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
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语文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2、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3、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情入境。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们曾写过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歌颂春天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注意会认字的读音。
2、学生圈出会认字,看拼音读一读。
3、教师出示识字卡片,学生读,再分别组词。
4、学生自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1、板题,说说题意。
2、学习第一句。
(1)、试着把第一句的意思讲给同桌听,教师巡视。
(2)、指名说一说。
(3)、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大家讨论。
(4)、春天的早晨多美好啊!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句。
(5)、背诵第一句。
3、学习第二句。
(1)、学生自读第二句,把这句话的意思讲给同桌听。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指名读,要读出语气。
(4)、大家评议。
(5)、背诵第二句,背诵全诗。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四、学习会写字。
1、读识字卡片,口头组词。
2、看看会写字,把难写难记的字提出来。
3、书空练习。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读《村居》。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和朗读。
1、指名背诵《春晓》。
2、指名读《村居》。
二、自学古诗,教师指导。
1、自学古诗,学习本诗中5个会认字。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三、小组学习,交流学习体会。
提示:
1、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2、说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3、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教师巡视。
四、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五、想像。
读完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六、巩固生字。
1、读识字卡片,口头组词。
2、看看会写字,把难写难记的字提出来,讨论识记方法。
3、书空练习。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七、拓展活动。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三篇: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李凌云
2011.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设计者】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李凌云
一、课题: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7课内容《守株待兔》
二、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1)认识47个常用字和会写字39个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课文的意思。
(3)感化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自己。
2、教材特点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课的学习,寓言故事是运用虚构浅显的小故事,说明的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再者,许多寓言现在已变成了成语,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正确地运用这些个词语,我在教学中就需要为他们明确守株待兔的意思,另外,本篇课文语言比较简单,所以我在课堂中会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目标
1、借助识字方法,使学生认识“守、窜、撞、桩、此、锄”等6个生字,会写“守、丢、此、肥、桩”等5个字。
2、多种形式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出故事的寓意,让80%的学生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中让学生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 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
四、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猜字游戏和展示作品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课堂活动和说话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课堂读书检测和课堂说话练习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重难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五、教学活动预案【学习过程】
(一)动画激趣,揭题解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我们来听听吧!
2、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3、故事好听吗?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啊?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很有趣的成语故事,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4、我先写了个什么?(宝盖儿),下面是寸字,合起来念什么呢?写拼音,注意把翘舌音读准,拼读一遍。
看下一个字,株,是什么意思?看图画,在这里指的是树桩,待,就是等待,守在树桩旁边等待什么呀?
生:等兔子。
师:出示兔子的图片。和兔字的演变过程。下面老师要写 “兔”字了,同学们注意看:一个刀字头,就像兔子的长耳朵,再写一个扁口,撇,竖弯勾。看这只小兔子,它还有一个毛茸茸的短尾巴呢。它在这里变成了一点。下面你也伸出小手指把它书空一遍。
生:书空。
师:再一起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师:大家再看看图,是谁守在树桩边等待兔子啊?
生:是农夫。
2、师: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书端好,听老师给你们读一读这个成语故事。
有意思吗?你也像老师这样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遍圈出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同时屏幕出示生字)
3、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你知道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了吗?(因为农夫捡了一只死兔子。)
师:(边板书“捡”边说):原来他毫不费力白捡了一只兔子啊!
(认识“捡”)做捡的动作,看捡东西要用手,所以捡字的左边是提手旁。大家拼拼吧,注意拼音要读准。生拼读。
4、师:农夫怎么会捡到一只兔子呢?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第一自然段,出问题的答案。
2、生答
(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这自然段里有还有四个生字宝宝呢!有的同学早就认识它们了,你愿不愿意做一次小老
师,把你认识的那个字教给同学们!
预设:
我认识了“慌”这个字。这个字左边是竖心旁,表示小兔子当时心里很害怕;右边是“荒”字,记住了右边的读音就能记住这个字的读音了。
师:板书“慌忙”,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从慌忙这个词中我们能看出小兔子怎么样啊?
生:很害怕 很紧张 很慌张 很慌乱。
我认识“逃”这个字。因为我以前认识“桃”,把木字旁换成走之旁,就是“逃”。我认识“跳”字,把足字旁换成走之旁,就是“逃”。
我认识“撞”这个字,我编了一句儿歌,“儿童伸手把门撞”。
我能用“断”字组词,断开、折断、断裂、砍断、断线、撞断。
师说:这只小兔子看到农夫,太害怕了,所以他一不小心撞断了脖子,死了。我们把这几个生字再放回到这句话中,再来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指导读“慌忙” “一不小心”)
农夫在田里干活时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这意外的收获真让他开心啊!我们也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3、想一想,“撞”会发什么样的声音?板书:撞
4、理解“窜”是什么样子呀?
(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
5指名答。
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7、读第一自然段。
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8、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
(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大家听得真仔细。我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9、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理解“白捡”(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 又肥又大的野兔。)“
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理解词语:“乐滋滋”,理解“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
2、读句子。同学们,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
(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读时强调了‘每天’ ‘一只’)
问生: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偶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种田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他是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语句。
2、指名读。
(课件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出示词卡)理解:“从此”“锄”
3、问生:他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
(板书:不劳而获。)
种田的人,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
4、比较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B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哪个词要重读?
C齐读句子。
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5、完成练习。
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 —————————————————,他想——————-——————,所以他 —————————。)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结合124页的插图说说原因?
6、指名说。
7、师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板书:一无所获)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1、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通过劝告种田人,我们明白了什么?。
(指着板书)有些事情是偶然的,巧合的,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
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读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一)、游戏活动,巩固字词。
1、猜字游戏 :猜一猜与课文中哪个字有关
寸 荒兆童 斤 方
2、选字填空
代 带 待
今天,老师()我们学习了一个发生在古()的成语故事,名字叫《守株()兔》。
(二)、指导书写,当堂检测。、师范写“守”、“丢”,生观察。、生观察“此”、“桩”、“肥”,说说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此”,强调笔顺。、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佳作,同桌互评。
结束语:
这节课,咱们班的小朋友收获了不少的新知识,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认真付出,愉快收获。
七、作业布置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偶然捡→ 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第四篇:语文教学设计
《荷花淀》第一节教学设计
曹建生
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对话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节中水生和水生嫂的对话,第二节中五个妇女的对话,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体会人物的内心人物感情。
第一节中对话的分析讲解: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节中的对话讲解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
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小结: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第五篇: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有的人
活动一:预习展示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怀着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和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
种人。全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去世后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节)
第二部分(第节)
第三部分(第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活动二:合作探究、品析作品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我会写出“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我是这样理解这节诗的。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我认为它的好处是:
活动三:展示交流:15分钟,组间竞赛活动
㈠组间交流质疑活动一,活动二的内容
㈡必展示题目:
活动四:课堂小结:
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出一个这样的道理。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活动五:拓展阅读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上文的体裁是__
A.旧体诗 B散文诗 C散文
2.文中的“野草”是指__
A荒野中的杂草 B象征普通百姓
C旧的封建势力 D一切革命者
3.“地面”像征_____
“地火”像征_____
4.上文的中心是__
A.赞美野草,表达作者对腐朽势力的憎恶。
B.赞美野草,表达作者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
C.以野草自喻,同时表达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祖国的人民的愿望。
D.以野草自喻,同时对黑暗社会以猛烈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