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时间:2019-05-13 10: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第一篇: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一)2009-06-07 22:45

甘肃 吴自兴

(A:识记,B:理解,C:运用)

1.知道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和概况,积淀正确的民族情感。(A.B)

1840-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百年间中国饱受西文列强的欺凌,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进步的道路,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不会忘记耻辱的历史,我们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中国努力建设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的和谐世界,不会把不幸转嫁于其它民族,不会以牺牲其它国家利益的方式实现发展。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经过和意义。(A.B)

19世纪英国商人从事鸦片贸易牟取暴利,使中国白银外流,摧残吸食者体质。富有见识的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他在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搜缴鸦片200多万斤。6月3日,他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化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3.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A.B)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于1842年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应由两国协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A)

1851年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通过其“太平军”北伐和西征,掌握了中国半壁江山。1860年开始,太平军数度击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组成的“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其首领华尔。

5.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A.B)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占领北京,他们在圆明园抢、砸珍宝,焚烧圆明园,致使圆中的珍宝、建筑化为灰烬。而俄国则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公里。6.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A)

新疆自西汉时归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是中国领土不可侵害的一部分。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率兵占领新疆,自立为汗。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们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8年,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7.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A.B)

189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暴发。9月黄海海战,致远号舰长邓世昌指挥中国舰艇迎战日军,后被四艘日舰包围,舰身多处中弹,加之弹药不

足,陷入困境。邓世昌下令战舰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日舰击沉致远号,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邓世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者和坚决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气概,值得称赞。

8.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A.B)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定了《马关条约》:清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开设工厂。《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9.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A)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也高涨起来,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旋转义和团运动、妄图吞霸中国,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于1900年6月集结联军攻入北京,同时攻陷大沽口炮台,由天津入京。八国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抢劫,无恶不作。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北京、天津一片残墙断壁,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惨绝人寰。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A.C)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定《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作担保,分39年付清,本息9.8亿两白银;严禁止中国人建立和参加反帝组织活动;拆毁大沽炮,允许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一带为使馆区,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勒索,中国主权丧失殆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C)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70-80年代,又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发起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A.B)

1898年6月光绪帝宣布变法: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作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举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C)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组织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任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推动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把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此后全国各地纷纷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动活动,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A.B)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在社会上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用文学形式控诉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并创办《每周评论》杂志,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5.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A.B)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引起国人激愤。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了伟大的力量,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形成了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6.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A.B)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兴办实业。我国的民族工业,于洋务运动时开始萌芽,一战期间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17.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A)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表达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18。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A.B)

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之后清政府先废八股,再于1905年废科举。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开始迈步。

第二篇:重点内容专题突破 中国近代史

第十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1)军事:发动一系列战争。

(2)政治:①破坏中国主权:主要通过鉴定条约。

②镇压中国革命:二次鸦片战争后,联合镇压太平天国;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辛亥革命后,帮助袁世凯窃取政权;大革命期间,列强制造一系列惨案;国共对峙和解放战争期间,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3)经济:①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商品输出为主。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③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对沦陷区进行掠夺,实现以战养战目的。④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3)文化:以宗教为主要手段。

2、列强侵华不同阶段及特点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侵华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主要表现是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

(3)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前:列强以各种政治手段破坏中国革命,一方面趁中国政治混乱之机加紧侵华,另一方面采取隐蔽的政治经济侵略方式,促使中国政局呈现内战局面,中国政治陷入最黑暗时期,美日成为在中国争夺最激烈的国家。

(4)从大革命到抗战胜利: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30年代日本直接侵略中国领土。美国在迅速扩大侵华势力的同时,对日本侵华先是纵容,继而遏制,美日矛盾激化。

(5)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在各方面侵华,形成独霸局面。

3、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方面看:首先侵化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美,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英俄矛盾突出,19世纪末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局面;再次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勾结多于争夺,战后争夺加剧。

(2)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看:战前列强侵略中国邻国和边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看: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从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第一,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第二,探索的内容发生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第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到爱国救亡的行列。

4、《辛丑条约》的特点

(1)从目的看: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

(2)从内容看:其它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权益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开商埠等到。

(3)从影响看:《辛丑》标志着半殖民革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5、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战争性质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掂路线并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并存。

(4)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全面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6、近代中国维护主权斗争的特点

(1)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政府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击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民族独立。两条线索紧密相连。

(2)“近代斗争”既是反侵略斗争,又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激烈碰撞,在维护国家主权的英雄斗争下,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向列强学习,寻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经历了由器物制度到思想的逐步深化过程,也走过了向英国学习到向美国学习,向俄国学习再到走自己的路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过程,抗争与探索不可分割。

第十二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怎么性和分散性。

(2)政治上: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的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发动群众。

(4)组织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运动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不同及原因

不同: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很快夭折。

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3、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2)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活动不再分散。(3)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的必要性:①中华民国成立后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宪法以确定国体和政体。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措施:①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②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③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严格的修改程序。

(3)评价:进步性(见教材)

局限性:①《临时约法》虽规定了国民拥有众多的权利,但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人民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想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是不可能的。

5、中国近代前期民主革命的特点

(1)革命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民主革命活动。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列强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侵略方面有一致的一面。

(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除外):原因在于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也开阔了的人们的眼界,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中觉醒过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

(3)革命具有层次性:民主革命的方案各不相同,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不同。原因在于接受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在于阶级地位差异。

(4)革命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

(5)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强大。

6、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是紧密相联的。

(2)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器物型---政治型---思想文化型。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选择是将马列主义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使其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4)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7、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领导阶级:“五”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担负起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作用。

(2)发展前途:无产阶级在完成任务后,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3)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4)世界革命的范畴:“五”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8、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两大革命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原因: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使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②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着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革命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④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强大,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支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2)两大革命指导思想中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原因: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初建,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国民党的影响和力量相对强大。

9、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发展?分析原因?有何启发?

(1)发展:①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②领导方面: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发展为国共合作形式,以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国民政府为领导。③群众基础方面:由不敢发动群众到依靠群众,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④武装方面: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从而将革命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2)原因:①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建立了中共。②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③国民革命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使革命出现新局面。

(3)启示:①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民主革命的道路;②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10、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过程: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③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④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

(2)原因: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11、中共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

(1)从背景看:七大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肩负着民族革命向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

(2)从政治看:经过抗战的锻炼,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从组织看: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遵义会议以来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和巩固。

(4)从思想看:七大确立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仅使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也使全党有了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理论基础,为完成党的工作任务提供了思想保证。

(5)从意义看:七大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斗争目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12、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第一次:(1)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2)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第二次:(1)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成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2)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1)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2)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产。13、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试简要说明。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共关系演变的角度分析每次转变的原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转变:中国革命经历了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再由土地革命向民主革命的转变。原因:(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为中共代表的工农大众与国民党新军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关系破裂,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新军阀的统治,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日本在30年代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面对民族危机,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后,开始全民族抗战。

认识:中共能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方针,从而不断将中国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中国早期经济近代化与西方的不同及原因

(1)“西”由资产阶级完成,而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当时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因循守旧,更不可能担当此重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较晚且不成熟。开创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便落到地主阶级开明派(洋务派)的身上。

(2)“西”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的打击,外有列强的侵略,这决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3)“西”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主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则基本依靠政府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形式的民用工业。

(4)“西”的实现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改革建立起来的;“中”只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再加上洋务派的目的在于镇压人民革命、抵抗列强,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重要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供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②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民族工业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影响: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政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重要条件,也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阶级基础。③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评价

特点:(1)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3)康、梁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其思想是封建社会急剧崩溃和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现实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反映其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

原因:(1)客观: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当时极有威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2)主观;康、梁作为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3)历史: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康有为对儒家思想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儒家为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评价:(1)进步性:①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2)局限性: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的关系

(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大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成为早期的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扬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注重商战,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力争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3、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比较

相同:(1)都撰写文章和翻译外国书籍。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写有《新学伪经考》,梁启超著有《变法通议》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李大钊先后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2)组建宣传的团体。在维新宣传中,维新派先后组织了强学会、保国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同反对势力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激烈争论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交锋。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以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4)都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在维新思想的宣传中,康有为等人进行公车上书,把政治思想的宣传变为社会运动的实践,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

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演变的,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近代前期政治思想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参与的阶层广泛、内容多样:由于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个层面面对民族危机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思想。

(3)随着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前期学习西方的科技发展到后来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等。每一步探索既吸收了前面思想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又为后面新的政治思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4)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兴起都进行了社会实践,极大的推动了政治思想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

4、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又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2)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

(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4)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比较全面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5)维新运动以改良失败而告终,使资产阶级不少人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争取以革命手段取得成功。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7)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①“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②孙中山还以“三”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主张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具有反封建专制的重大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以“三”为指导,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斗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也使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告终。

(2)新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把旧“三”发展为新“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革命的思量空前地团结壮大起来。②以孙中山的新“三”为指导,国共两党进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

6、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不同:“康”推崇孔子,“陈”批判孔子。

原因、影响:(1)康:19世纪晚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面临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阻碍。因此,“康”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运动的合理性,从而为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也含有减少变法阻力的目的,但也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理论上的不成熟。

(2)陈:一战期间,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实力增强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族政治,为了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陈”等到以改革开放和科学为口号,把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但对孔子的绝对否定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认识的片面性。

第三篇:近代史(重点)

1.如何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

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 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 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 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1.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入侵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经济有两方面影响:a.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商品经济、民营企业、洋务运动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对外贸易、加入世界市场的机会(好的方面)b.掠夺钱财,大量赔款,文物和古迹遭破坏,西方列强掌握了中国经济命脉(坏方面)

3.对政治的影响:a.入侵引进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给中国提供了明治维新等西方改革的借鉴,剥夺中国众多特权,侵占中国领土b.引起一系列反帝国主义革命运动

4.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入侵引进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和习惯,冲击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解放国人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封建习俗逐渐被废除,中西合璧

5.对国人: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人民受到更严厉的压迫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暴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2、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次战,粉碎了日军不可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展开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合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要位置。敌后游击战则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3、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发起三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反击,成功击退国民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并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方针始终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5.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

1、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实行了社会主义。

2、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当时世界上公认为是一个奇迹。

3、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特别是在火箭和核技术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4、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从抗美援朝的胜利到万隆会议,再到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再到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切都让中国走向强国之列。

5、从经济倒数到现在仅次于美国,从东亚病夫到现在奥运上金牌第二,一切都是那么的伟大 6.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7.中国社会悲剧的根源 答:1.帝国主义的侵略

2.统治者的腐朽 8..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答:1 中外的联合绞杀。从客现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说比较强大。

内部发生了内讧。

内部发生了内讧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9.中国同盟会什么时候成立,纲领

答1.1905年8月20日 2.在日本东京成立3.“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4.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0.帝国主义的本质 答: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垄断。帝国主义的特征: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这表现在:①生产集中和垄断。②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③资本输出④国际垄断同盟。⑤瓜分殖民地。11.洋务运动

主张:前期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后期

师夷长技以求富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

段。

作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2.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国资本输出的侵略的作用 3.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4.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12.辛亥革命 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4)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原因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第二次国共合作 原因 1社会矛盾的改变 2.共产党的不懈努力3.日的侵华触及了美英等国在华利益和国民党的统治 意义1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 同时也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3 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4虽然抗战辛苦,可是它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五四运动 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第四篇:近代史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要点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2、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4、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6.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 7、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8、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

9、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10、近代中国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孙中山

1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新政仅存的一项成果是京师大学堂

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3、辛亥革命失败主要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15、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6、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17、毛泽东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八七会议

1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19、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20、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是8月15日 21、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22、.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排斥和打击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2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24、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5、.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望厦条约,《天津条约》

2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27、.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AD)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2 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BC)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要点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

30.延安整风运动是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 31.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33、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3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5、19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BC)指导思想的封建性,对外具有依赖性,资金人才的匮乏性。

3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AB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答(1)①孙中山发展了民权主义,加入了鲜明的反帝国主义内容,从而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其意义在于能更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革命。②在任何时候都要反对帝王思想,建立国民的政府。③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要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单靠民族革命不能成功,必须与政治革命并行。

(2)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纵观我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正忠诚地实践着三民主义,无疑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①从民族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团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关系。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确保了国家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带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要点

答:1)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2)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4)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途中,我们需要继续发挥“主义”和“信仰”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

3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材料2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复兴的目标”?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答:(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

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向新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最终实现。40、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61113

4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P166167

4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P166

4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P54

第五篇:《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1.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不仅阻碍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由于外国向中国倾销过剩农产品,中国的一些传统出口农产品如茶叶、生丝等遭到打击,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销路,在国内市场上也遭到外国同类产品的排挤。同时,外国商人依仗特权,低价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作为其工业生产的原料,如生丝、茶叶、棉花、大豆、烟草、羊毛、皮革、猪鬃等,还通过垄断价格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得超额利润。这一切,加上中国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导致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2.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社会制度的腐败:盲目虚骄,不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更不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官员贪污腐化、昏庸。官民对立,害怕老百姓参与反侵略斗争,“防民甚于防寇”。表现:鸦片战争,禁焑有功的林则徐、抵抗积极的邓廷桢被革职。1885年,中国在战场上取得巨大胜利的情况下,清政府却避战求和。甲午战争: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祝寿,李鸿江在战争期间一心想保存实力。2.经济技术落后:西方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军事技术和装备已经完全近代化;中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长矛大刀的水平上。军事的指挥、管理水平落后于西方。

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创办,引进了近代西方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新式陆海军的创办,促使中国传统的军事国防由向近代化转变。新式学堂的创办,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具有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派遣留学生出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迈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最初步伐。洋务企业的创办,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失败原因:1.指导思想的封建性和片面性。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是所谓“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达到“借法自强”、“自强固本”的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它大大地限制了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2.对外国的依赖性。洋务运动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都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外国。3.管理方面严重的封建性和腐败性。洋务企业大多是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不讲求效率、效益、质量,贪污受贿、营私舞弊、挥霍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7.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4.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原因与教训: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变法步骤上,他们主张渐变、缓变。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抬出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的旗帜,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维新派尖锐地揭露了沙俄侵华的事实,却幻想依靠与英、日结成同盟来抵抗沙俄。英、日帝国主义虽然表面上同情维新派,但实质上只是为了乘机扩大在华侵略势力,并寻找它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为了与沙俄进行争夺。因此,在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别乞求英、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3.害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8.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说它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辛亥革命取得了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胜利,可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这种结局表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9.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1.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思想史: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3.革命史: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经济史: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11.请结合史实论述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因为弱肉强食是帝国主义的本性,它不允中国走向独立富强。2.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当顽固,它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这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2.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3.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这样,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2.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4.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①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③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4.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特点: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看穿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和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因此,中国人民第一次表现了坚决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坚决态度。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革命运动。这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生决定性的作用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也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启示:五四运动最基本的精神是“民主、科学”,但是”爱国”、”进步”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五四”运动中,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客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现在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这一部分初益于五四运动的成果,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科学地运用民主,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们更要尊重与维护他人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民主的社会才得以更好的发展。

16.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从产生原因中总结出什么教训?原因: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③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教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重视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在实践中寻寻找和探索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将实践经验概括提升为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

18.试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1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中共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暴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2.敌后战争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抗战初期和中期,游击战争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它迫使敌人抽调兵力保守占领区,从而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战略相持阶段它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它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群众,争取中间势力,在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明确出了反对投降,坚持抗战的三大政治口号:“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毛泽东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为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这个策略原则就是有理、有利、有节。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20.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富于牺牲精神,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4.“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80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经验:经验有三个重要方面: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培植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去掉不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在以上各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能够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下载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09年中考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们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首要和主要的形式是:军事侵略 3、 列强对中国的政......

    近代史重点

    中国近代史重点 1、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1)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

    近代史重点(范文模版)

    1、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10月,签订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近代史重点

    中国近代史重点 1、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1)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

    近代史重点

    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P11~14?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18? 第一章1.......

    2018医务重点检查内容解读

    医务重点检查内容解读 一、病历 (一)沟通记录 1.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

    2016年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最新解读

    2016年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最新解读 最严党纪发布 哪些硬杠杠不可触碰?2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公布,1.7万余字的条例中,中共为全党列出了百余条纪律......

    2014近代史教学重点

    一、题型 单选25*1=25分 多选10*2=20分 辨析 6*7分+42分 材料 1*13分 二、复习重点 打★号的为重点内容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