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鸦镇松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光荣自尊教育资料
老鸦镇松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光荣自尊教育资料
老鸦镇松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宁愿苦干不愿苦等”苦干脱贫光荣主题活动方案
为确保全村34户、142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如期脱贫,充分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鼓励脱贫户自力更生增收致富,拟定开展“宁愿苦干、不愿苦等”苦干脱贫光荣主题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开展,引导贫困户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发贫困户主动作为发展“四小工程”和长效增收产业的信心和热情,结果运用到“四好”星级示范户评选过程中。
二、活动过程
1.宣传动员:9月上旬; 2.树立典型:9月中旬; 3.学习典型:9月中旬; 4.逐户规划:9月下旬; 5.验收评比:10月上旬; 6.兑现奖励:10月上旬。
三、活动奖励
1.对“宁愿苦干、不愿苦等”苦干脱贫光荣主题活动采取大家看大家评大家议等方式树立典型、评选先进,对先进典型(5户)采取广播表扬、张贴公示等方式表彰,并给予1000元奖励,奖金来源:县委办公室奖扶资金。
2.对“宁愿苦干、不愿苦等”苦干脱贫光荣主题活动落后典型采取户对户结对子、办夜校学习班等方式帮助教育。
第二篇:特色生态养殖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 ——记仁和镇枥坑村王大平帮扶脱贫典型案例
特色生态养殖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
——记仁和镇枥坑村王大平帮扶脱贫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和困难
枥坑村位于峡江县仁和镇的最北端,与新余市交界,全村辖7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340户1300余人,其中移民人口占85%以上,属典型的移民村,耕地面积1837.5亩,林地约10000亩,水域面积160亩,人均年收入在3000左右,属典型偏远落后贫穷小山村。该村属于移民村,人多地少,产业单一,水稻为主,目前烟叶种植,无其它规模产业。村集体林场和水库都已拍卖和出租,已用于建设和还债,现在整个村委无任何经济收入,主要靠政府的转移支付过日子,村委集体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村里资源匮乏,加之山高路远,产业单一,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一直苦于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子,村内的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出现了典型的“空心村”现象,尤其是一些贫困户,出现了需要吃救济的情况,这些现象王大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主要做法
王大平2011年进入村委班子,2014年当选为枥坑村委主任。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是村里的种养植致富能手,做村干部后,他始终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以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改变村里经济结构单
一、致富渠道狭窄的旧面貌。王大平知道,要改变枥坑村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求思想转变,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更要带领村民和贫困户解放思想。为了夯实好全村经济发展的根基,王大平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带头种植烟叶上百亩。由于进村委班子前,他一直在外经商,刚开始时也不懂烟叶种植技术,但王大平是一个好学肯动脑动手的人,经常请教烟技员,钻研各种种烟技术,两年下来,他现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烟叶种植能手。“一枝独秀不是春”,王大平还经常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认真的归纳总结,无私的传授出去,跟大家一起分享,发动村民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目前已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烤烟200余亩。
枥坑村是一个移民村,多年来,村子地理位置偏僻落后,民风保守,村民对新项目都怀有戒备心理,为了增强村民信心,王大平自己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00余万元进行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村民小范围经营。村民思想解放后,他立即带领村民办起了特色生态养殖互助合作社,对资金不够的贫困户社员,他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对社员进行帮扶,共获得无息贷款50余万;还带领社员向县级部门争取各类帮扶资金,累计60余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有的养甲鱼,有的养山鸡,有的养竹鼠、肉兔、泥鳅等。由于枥坑村自然环境好,生产的特色产品质量高,受到南昌、新余等省内大中城市消费者的好评。通过搞特色生态养殖,直接带动了20多户村民走了致富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
三、取得成效
实施特色生态养殖是王大平帮扶脱贫工作中,立足枥坑村实际,有效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思想引导,政策扶持,大大地提高了贫困群众参与创业的积极性,特色养殖成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同时,贫困户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王大平说,下一步他将联合村民,继续组织实施第二批、第三批特色生态养殖,把生态养殖特色产业在村里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加入生态养殖这一队伍,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致富渠道,提升致富能力,最终实现造血脱贫、全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