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未来铭记红旗的来历
让未来铭记红旗的来历———敬业奉献模范何志诚
西去南陵县城七十华里,是如今已建成为4A景区的“丫山花海石林”。这是一个古老而秀美的村庄,春天里,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丰硕的牡丹花交相辉映,使这古老而秀美的山乡,更加充满勃发的生机。何志诚,就居住在这古老而秀美的村庄里。
1950年,二十二岁的何志诚怀着革命的豪情,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古老的山乡,因为何志诚的参军而喜气洋洋,山民们把大红花佩戴在何志诚的胸前,欢送的队伍绵延了一里又一里。到部队要听首长的话,要听党的话,要保家卫国多立功———山民们一遍遍、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叮嘱,让年轻的何志诚热血沸腾。他的心里从此产生了一个不变的信念:把一生交给党,把一生交给祖国,为了祖国的荣誉,个人牺牲一切都可以。
这一不变的信念,支撑着何志诚从此的生涯。在部队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他都是勇往直前,抢挑重担。当他以优良的表现受到组织的培养,并终于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时,他第一次彻夜失眠了。他在宣誓那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终于成了党的人,我幸福的流泪了,我要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让他们知道我已成了党的人,让他们与我一起分享我的幸福。党啊,您是我永远的母亲,请看我的行动吧!
1958年,中央军委发出“十万官兵开赴北大荒”的号召。当年的北大荒,不只天寒地冻,更是一片荒凉,举目四望,不见人烟,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有时简直是挑战生命的极限。三十岁的何志诚带头写下决心书,要求奔赴北大荒。连队首长看他身体单薄,想给他一些照顾,何志诚急得一遍遍恳求:我人虽瘦小,但我的精神不瘦,我的意志不瘦,我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北大荒,最终他如愿以偿。在北大荒,何志诚先是在军垦农场,开荒种地,虎口震得鲜血直流也不放下铁镐;深夜战友熟睡了,他扛着铁镐,一个人悄悄奋战在荒野,被同志们敬称为累不垮的机械人。后来调到铁力市东升林场,先后担任司务长、仓库保管员、工段长兼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何志诚迷上了对革命先烈事迹的宣传,而且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这一爱好逐渐变成为有生之年为之奋斗的唯一目标。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革命先烈的事迹就应该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1981年,五十二岁的何志诚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携妻带子回到安徽老家,回到阔别三十年的故土,开始了从业余到专业宣讲革命先烈事迹的历程。
何志诚如此倾心尽力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实在是缘于一次偶然:1974年,何志诚因公出差到江西南昌,在圆满完成单位交办的公务后,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他参观了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谁知这一参观,何志诚就被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折服了。一连几天,纪念堂还没开门,他就早早守候在了门外;晚上要关门了,他还痴迷地趴在墙上,抄写着烈士事迹。工作人员过来提醒他:同志,下班时间早过了,我们要关门了。他这才回过神来,收起纸笔,满眼泪花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工作人员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对他说:同志,我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接待的观众成千上万,还真没见过像你这样对烈士事迹如此痴迷的,我要感谢你,是你让我更加知道了我的工作多么有意义!不过我要问你,你为什么会对烈士事迹这样痴迷,你这样忘记时间地抄录烈士事迹又是打算做什么用呢?何志诚说:我一看到这些烈士的相片和事迹,我就感动,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一家牺牲了六位亲人,江西牺牲了26万革命烈士,有些烈士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何志诚幸福的今天。我要更多地抄录下先烈的事迹,回去讲给孩子们听,讲给全国的下一代听,我要让后来人知道,并且永远铭记江山是怎么来的,红旗为什么是红的。工作人员被何志诚的想法彻底打动了。第二天,这位工作人员从家中取来了一本自己珍藏多年的革命先烈英雄谱和几幅先烈的相片,双手捧交给何志诚:何同志,这是我珍藏了多年的一本书和相片,平时别人向我借阅一下我都不让,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了,我相信,这本书在你的手里比在我的手里发挥的作用会更大,祝你宣讲成功,祝你的理想早日实现!
从南昌出差归来,何志诚埋头两个月,将带回的革命先烈英雄谱与抄录的革命先烈资料一遍遍阅读,一遍遍整理,完成了他平生第一篇宣讲稿。接着,他怀揣这份宣讲稿,带着烈士相片,来到铁力市附近的小学校。当一路满怀信心和激情的何志诚终于在掌声中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面对数百名师生探寻的目光,毫无宣讲经验的何志诚满肚的话语竟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在校长的鼓励下,何志诚最后只得手捧宣讲稿,眼不离纸,从头到尾,照本宣科,念完材料,草草收场。
宣讲归来,一些听到何志诚宣讲情况的战友纷纷前来,真心的劝他:志诚,你文化浅,上讲台宣讲不是你做的事情,别犯傻了,趁早干些别的事吧。何志诚却不领战友的好心,坚定地说:你们不应这样劝我,你们应该劝我支持下去,因为在我眼里,这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意义的事,我一定要把它做好!从此,他一有时间就往学校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向老师请教字的读音。吃饭睡觉时间也不放过,打开半导体,跟着播音员,学说普通话。有时听着听着,一家人都吃过了饭早早放下了碗筷,他还一口饭含在嘴里,手握筷子托着下颔,凝神在收音机的播音中。有时家人半夜醒来,听到何志诚的被窝里传出嘀嘀咕咕的声音,那是何志诚在跟着播音员模仿普通话。年近五十的何志诚,以毫不气馁之心,认真总结第一次宣讲失利的教训,寻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讲方法,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宣讲水平,并根据实际需要充实完善讲稿内容。不管是工作之余,还是回到家中;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一点空闲,他就捧起宣讲稿,大声朗读,反复背诵。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练兵”后,何志诚第二次来到单位附近的小学校,这次,他对上台宣讲有了十分的底气,对自己的宣讲效果满怀信心。4000余字的宣讲稿,像流水一样从他的口中流出,流进师生的心田。他动情,师生也跟着动情;他流泪,师生也跟着流泪。台上台下,融为一体,革命先烈的精神,让全体师生享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在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何志诚结束了这次宣讲。
宣讲的成功,让何志诚看到了希望。回到家中,何志诚带着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反思宣讲中的不足,寻求进一步完善宣讲的办法。他觉得,自己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材料还不够,要想把宣讲推得更远,就必须拥有更丰富的材料。在单位和家人的支持下,何志诚又自费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等地,一呆就是十多天,参观、揣摩、抄录、思考,走访当地老革命,咨询陵园工作人员,人消瘦了一圈,但包里的材料却多得快装不下了。何志诚对这些材料视若珍宝,整天埋头其中,梳理挑捡,批阅勾划,最终形成了更加生动的宣讲材料。怀揣这心血凝成的宣讲稿,怀揣一个让未来铭记红旗来历的信念,何志诚,从此正式开始了宣讲革命先烈事迹的漫漫征程。
爸爸不是疯子,爸爸应该去讲,应该让你的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今天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
为了能专心致志地宣讲革命先烈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1年,五十二岁的何志诚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回到安徽老家。此时,离他第一次宣讲已整整七个年头。
退休归来,行装未卸,何志诚又在家乡周边的学校开始了义务宣讲。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何志诚已学会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使用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宣讲材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部队和机关干部,材料深度逐渐加大,字数也分别为4000字、5000字、6000字和7000字。宣讲过程中,他还穿插大量现实材料和鲜活事例,使宣讲的效果更加突出。
但是,故乡虽秀美,却相对偏远闭塞,少见多怪是家常便饭。何志诚的执着和痴迷同样引起家乡一些人的不理解。清晨,天刚蒙蒙亮,何志诚就来到房前屋后,对着青山绿水,大声练习宣讲。早起玩耍的孩子们好奇地围拢过来,嘻嘻哈哈推推搡搡,他们实在不明白这位老爹在干什么,因为他们从没见过自家的爹爹像这样手舞足蹈地自说自话啊。早起劳作的乡邻肩扛手提着农具,一边走向田野,一边不断地回头张望。他们远远地看着叽叽哇哇的何志诚,心里同样画满了拉不直的问号。乡邻们不知道,孩子们更不会知道,何志诚这是在“练兵”啊,就像一位演员,演出的时候,只有真正做到“忘我”,才能进入至纯的境界,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何志诚,他也就是要做到心中只有革命先烈事迹的宣讲,只有对革命先烈事迹宣讲成功的追求;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面对什么场景,不管他人怎样评头论足,他都可以不听、不管、不问,气定神闲,视而不见,从而凝精聚神,追求宣讲革命先烈事迹的最好效果。
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正是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人;同样,那些专注于精神追求和崇高事业的人,往往也正是与众不同的人。何志诚正是如此。他不是没听到乡邻们的议论,他不是没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清晨在房前屋后念念有词,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山乡显得多么另类,他不是不知道自己骑车还思考并做出宣讲的手势,传达到别人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但是,他管不了这些,如果他不这样强迫自己坚持演练,他的宣讲就不可能走得更远。然而,在外界的风言风语中,他的家人有些承受不住了,为了面子,为了影响,更为了何志诚的生命安全,老伴终于向何志诚“发难”了。老伴说:你要是真闲不住,就去钓钓鱼,逗逗孙子,不要再东跑西颠的了。何志诚说:老伴啊,我提前转业就是想能够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搞我的宣讲,怎么可能为钓鱼逗孙子而忘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呢?老伴说:宣讲就那么重要?这一分钱报酬也没有的差事,就是傻子也不会做啊。何志诚说:你错了,你忘本了,我的退休金就是我的报酬,我的宣讲还需要什么额外的报酬呢?另外,如果别人都不宣讲,我就应该带个头,唤起全社会对革命先烈献身精神的认识和感动,以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果别人也宣讲,我就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宣讲,在这个问题上,我老何怎么能够落在别人后面?老伴说:就不说这些,你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整天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风里雨里,万一跌坏了哪里怎么办?何志诚哈哈一笑:老伴,你这真是多虑了。再说,就是跌倒了,为宣讲革命先烈事迹跌倒,我心里也毫不后悔。
有一次,何志诚准备到自己孩子读书的学校去宣讲。平时早早就上学的孩子,这天却七拖八挨赖在家里不去上学。何志诚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孩子赌气地就是不说。当何志诚下令他立即背上书包上学去的时候,一贯听话的孩子第一次与自己的父亲进行了对抗:爸爸,您要是到我们学校宣讲,我今天就不上学了,您不知道,外面好些人都说您有神经病呢。何志诚望着孩子,心中翻涌着一种说不清的滋味,他走近孩子,抚摸着孩子的头,一字一句,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不知道、不理解的人这样说爸爸,你也相信吗?你这样说爸爸,证明你和你的同学们根本不知道革命的往事,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正说明我的宣讲是多么的有必要!爸爸今天一定要去宣讲,你也一定要去听,爸爸一定要让你们知道,革命先烈究竟为什么而捐躯,知道红旗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红,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885”,一个宏伟的工程,何志诚背起行囊,踏上远播革命先烈事迹的漫漫征程
早在第一次宣讲后,何志诚就给自己的宣讲定下了目标,并逐步完善为后来的“681”工程,即在有生之年宣讲革命先烈事迹6000场,走遍全国省区中的800个县市,直接听众要达到100万人次。何志诚还给自己确立了初步的宣讲路径,这就是“一练兵,二进京,三省会,四县城”。即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以及在家乡附近学校、单位宣讲锻炼,提高自己的宣讲功底和宣讲水平。然后从首都开始,进行革命先烈事迹宣讲的突破,只要在北京宣讲成功了,只要得到北京听众的认可了,“681”工程就有了实现的坚实基础。然后,再到省会城市,再到县城,成辐射状、网络状,把革命先烈的事迹宣传到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三十五年来,何志诚正是恪守这样的原则,向“681”工程目标一步一步踏实地迈进,并在实现了“681”工程后,又提出了新的“885”奋斗目标。即实现宣讲8000场,跑遍全国800个城市,直接听众超过500万人次。
为了宏伟的目标,为了心中的梦想,何志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超常付出,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无悔的诺言。一年又一年,春秋数十载,他的黄军装,他的黄军帽,他的黄挎包,他的解放鞋,已逐渐积淀成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经典,成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个流动的红色风景。啃馒头,吃方便面,睡车站,住通铺,在何志诚的眼里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因为在他看来,与革命先烈的艰难相比,简直是好到天上去了。何志诚最需要面对的,是上门联系宣讲无人理睬,被当成搞推销或骗子而拒之门外。但这些,在何志诚“坚定信心,理直气壮”的宣讲原则面前,最后都被一一化解。1985年,实践“一进京”的何志诚,一家一家联系了18所学校,当场敲定接受他宣讲的只有5所,其余13所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他的宣讲。他不急不躁,以这5所学校为突破口,以这5所学校为带动,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生动的宣讲,起到了一次好过一次的良好效果,使其余一开始拒绝了他的学校,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他,主动邀请他上门宣讲。在北京四个多月的宣讲中,何志诚以170元的月租在城郊租下一间8平米的旧房,以40元一张的价格买下了四张公共汽车月票。在青海,高寒气候使他鼻孔出血,几次晕倒,但醒来后洗净脸鼻,何志诚就又奔向学校的讲台„„每年,何志诚至少要磨破两双军用解放鞋,至于结实的军用黄帆布挎包,三十多年来,何志诚已先后用坏了十二个。
在艰难中拓进,在掌声中前行。何志诚,已成为新闻和社会的一大视点
冷言碎语,冷嘲热讽,阻挡不了何志诚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进行青少年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决心。屈指算来,单是赴北京宣讲,何志诚就已是十三进十三出。
何志诚以军人的作风,以顽强的毅力,以对革命先烈无比的崇敬,终于开拓出宣讲革命先烈事迹的崭新天地———团中央学校部、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或团委分别签证或致函,给予他的义举以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在天津宣讲时,消防官兵听后,深受感动,主动为他免费提供住宿和就餐。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北工大青年部、北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共青团上海市委、内蒙古团委学校部、中国人民解放军87297部队政治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芜湖市支队等,都给予何志诚的宣讲以极高的评价。1984年,何志诚在新疆某干休所宣讲。他的宣讲,引起了这些老革命、老军人的强烈共鸣。宣讲结束,满堂叫好。几位老红军战士簇拥上来,眼含泪花对何志诚说:你讲得太好了,你讲的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真实的故事,你的宣讲我们听一百遍也不嫌多啊!张思德生前所在的连队有位新战士,在听了何志诚的宣讲后,在留言簿上写道:一堂传统课,终身都受用。铁力市一位部门领导在给何志诚的信中激动地说:二十年前我就听过您的宣讲,那时我还是一名学生。正是您讲的革命先烈的精神鼓舞着我,使我健康成长为党的干部。我的孩子现在也是中学生了,您要是再来铁力,一定给我的孩子再讲讲革命先烈的事迹啊!安徽省肥西县肥光中学的师生听过报告,久久不肯离去,一位名叫陈华的女学生还用省下的零花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何志诚老人,钢笔上用小刀刻着一行小字:愿天下人都像您一样有一颗红心。
何志诚的义务宣讲,已受到地方党政和各级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何湾镇及原丫山镇党委曾先后十多次将他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南陵县委、县政府还将他评为“南陵县第一届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他还被评为芜湖市“双拥先进个人”、“安徽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荣誉,被授予“南陵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贡献奖”、“芜湖市国防教育特别贡献奖”。中共芜湖市委、市人民政府、芜湖军分区授予他“新时期红色经典宣传员”光荣称号。《人民日报》、《中国火炬》杂志、《羊城晚报》、《合肥晚报》、《石家庄日报》、《今晚报》、《杭州日报》、《蜀报》、《长江日报》、《长春日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以及上海的《生活周刊》、甘肃的《兰州晚报》等都相继在一版或重要位置对何志诚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报道和宣传。何志诚和他的“885”工程,这一不可多得的时代典型,正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何志诚三十多年如一日,走遍祖国各地,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崇尚革命道德,推崇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为党旗增光添彩的时代精神符号。这一精神符号,产生于南陵,但已不仅属于南陵,不仅属于芜湖,也不仅属于安徽,而是属于我们的党,属于我们的伟大祖国。
何志诚宣讲,每到一处,宣讲完毕,都有听讲单位的签字盖章,都有每一场宣讲听众人数的真实记录。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一本何志诚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的编年史,更是一部“何志诚精神”真实永恒的教科书。
在何志诚家中,有西藏的哈达,有苏州的刺绣,有景德镇的瓷碟,有清华的校徽,更多的则是数不清的签名、题词、感谢信。这些物品背后,记录的是何志诚宣讲的故事,展示的是全社会对何志诚宣讲的感激与支持。这是一笔比钱财贵重千倍万倍的伟大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把这笔宝贵的财富保护起来,成立“何志诚宣讲革命先烈事迹陈列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一代代青少年,读懂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读懂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永远不忘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远铭记红旗的来历。
第二篇: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936年的今天,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心怀对民族的忧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今天,正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
古往今来,无数像张学良、杨虎城一样优秀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挺身而出。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的时刻,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80年后的今天,世界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着眼当下,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将拳拳的爱国情融入到实际行动之中,努力成长为一个爱国、勤劳、智慧,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勤于创新和实践的人,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共同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936年的今天,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心怀对民族的忧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今天,正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
古往今来,无数像张学良、杨虎城一样优秀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挺身而出。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80年后的今天,世界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要将拳拳的爱国情融入到实际行动之中,努力成长为一个爱国、勤劳、智慧,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勤于创新和实践的人,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共同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第三篇: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B1407
姓名:唐诗
学号:1411140819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摘要:我国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引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抗战的历史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战历史: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从上面历史简介我们可以抗日战争的残酷,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
3.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要鉴往知来,从历史进程中汲取营养,从精神传承中获得力量,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把中原崛起振兴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精神激励前行,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之所以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关键就是在爱国主义的激励感召下,全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汇聚成反抗日本侵略的滚滚洪流。我们要充分挖掘抗日战争蕴涵的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热情讴歌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强化精神支柱,巩固思想基础,引导全省人民把爱国的激情热情,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从而积极投身中原崛起。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自尊必先自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血的教训。发展是硬道理,惟有发展才能富国、强军、兴民族。因此,要增强发展的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抢抓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积极实施区域战略布局调整、推动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机遇,把各种机遇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理清发展的思路,找准发展定位,不断完善经济区域布局,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深入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民心决定成败,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力量之所以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在于党维护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牢记“政权在手,未必人心在握”的警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顺民意,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做决策、定规划、谋发展真正想着老百姓、真心为了老百姓;要察民情,及时了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要惠民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好就学、就业、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党是中流砥柱,必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引领中华民族破浪前行,源自她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充满着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能否抓住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振兴,关键依然在党,关键在于党能否永葆先进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党建,围绕增强党的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加强党建,强化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行为,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党建,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先进,在促进发展中争当优秀,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要把这种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为先辈增光添彩。
铭记历史,是为了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参考文献:
1、胡德坤:《七七事变》,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2、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1937—194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沈予:《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对日议和问题再探讨》,《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4、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5、《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四篇: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饶县地税局的时明明,值此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向全县健在的六十一位抗战老兵、向全国的抗战英烈、向我们伟大的祖国、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致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一段历史,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亲爱的朋友,当你早晨坐上第一辆公交车走向单位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奔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徜徉在美丽的孙武湖畔,流连忘返的时候;是否记得,八十四年前,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上演着怎样一幕悲壮的史诗……
1931年9月18日的那一天,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东北,炮轰南满铁路,嫁祸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假借士兵失踪,射击中国守军,轰炸宛平城;在南京,“烧光、杀光、抢光”,虐杀中国人民30多万„„面对侵略者的种种暴行,祖国没有沉沦,中华儿女没有屈服——他们以“驱逐倭寇,还我河山”的豪迈胸怀,以“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的坚定意志,以“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献身精神,开始了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历史远逝,但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在日本侵略者侵华期间所有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中,所有英勇献身的英烈;更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斗争„„
总书记说“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创造未来。”在铭记历史中,坚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念,在铭记历史中,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在铭记历史中,开创“13亿人民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在广饶人民的抗战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刘世厚,这位《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保存者与捐献者,用自己生命保护“宝书”的革命老前辈、老党员。1932年8月,《共产党宣言》被转移到老实忠厚的刘世厚手中,他虽然不知道这本“大胡子的书”到底是什么,但是他知道这是比自己生命还宝贵的东西。为了躲过侵略者一次次的大扫荡,为了妥善保管这本书,刘世厚有时把它藏在自己睡过的土灶壁角处,有时把它藏在自己挖制的暗洞里,有时则把它藏在山墙的砖瓦雀眼里,甚至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深陷大火里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血与火的斗争中,这本“宝书”才得以留存,成为中国人骄傲的“国宝”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整整70年。我们站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时轴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诚如总书记所言,只有铭记抗战历史,汲取抗战精神,并转化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创造业绩的实际表达,这才是纪念抗战的最大的意义所在。身在广饶,这个保存最早《共产党宣言》的红色革命区,这个位居全国百强县44强的县城,这个鲁中地区璀璨的明珠。广饶的未来,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广饶的发展,镌刻着我们每个人的风采。我身为一个广饶人,一名地税工作者,头顶金色的税徽,身穿蓝色的制服,我要做的就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俗语说得好“赋税不丰,何以兴国,国之不兴,焉然富民”。
我们国家,我们广饶,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阔步向前。在这样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满怀豪情,凝神聚力,在广饶未来和谐发展的乐章中,演绎出更加绚烂的精彩!
第五篇: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喜迎建党95周年
(文字稿)
龙宫管委会的领导和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6月29日,在建党95周年即将到来之前,很高兴和大家聚在这里一起重温我们党的成长历程,若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当我们凝神于优美的生活环境,漫步在宽敞明亮的水泥大道,沐浴在新世纪的光辉之中;我们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第95个生日。是的,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在我们党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再次共同重温党的成长历程,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总书记在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强调:纪念胜利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我和大家的交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铭记历史,不忘过去(鉴往知来);第二部分:神州辉煌,扬眉吐气;第三部分:优秀儿女,前赴后继;第四部分: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一、铭记历史 不忘过去(鉴往知来)
(一)1921 乱世建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那艘普通游船上,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会议。他们为中华民族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她驱散黑暗,孕育光明,指引中国人民艰难跋涉,奋勇前行。
此后,在中央局的领导下,党的组织、宣传、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等各方面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党经历了第一次大革命(1923年6月—1927年7月)和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时期的成长,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二)1934-1936 被迫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长征途中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什么力量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
(三)1937-1945敌后抗日
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历时八年的抗战。抗日战争给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抗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1946-1949内战建国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解放了全中国。
(五)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国大典上那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声音是东方巨人的呐喊,振聋发聩,气壮山河,是历史的银霞,是百姓的梦。城楼上,巨人挥手;广场里,人海沸腾。中华民族从此走出了多灾多难的历史阴影,自信从容地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六)1949-1977 祖国发展的探索阶段
(七)1978至今 改革开放 寻求民族伟大复兴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改革开放,共襄盛世。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中苏醒,深圳有了春天的故事,香港台湾以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怀抱,演绎东方崛起的传奇。从我们身边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一家家琳琅满目的商店;一条条新修的村道,都能 感觉到改革开放那欣欣向荣的气息。
从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看得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以其先进的思想引领中国的发展,豪情满怀的绘制了祖国的蓝图。
二、神州辉煌 扬眉吐气
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美锦在党的身后铺开: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核燃料生产技术和核武器;“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2005年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赶超德国排名世界第三。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先后三飞冲天;“嫦娥奔月”梦想实现,反卫星武器、脉冲武器、094核潜艇等武器的研制成功; 中国成功的举办了2008年奥动会,并且在这次盛会上成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面对灾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次次成功渡过难关。2004年的非典疫情、2006年禽流感疫情、08冰灾和“5•12”汶川大地震,我们在党的带领下众志成城,爱心援助在第一时间像一股暖流涌向灾区,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叶欣、李晓红、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等,他们无不体现出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及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太多太多的动容、感动与震撼,无法一一列数。这正是几千年来,历经灾难与外辱,这个伟大的民族却从来没有倒下的真正原因。
三、优秀儿女 前赴后继
(一)历史儿女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却升华了民族精神。我们的党在浴血奋战、宁死不屈中成熟。抗日战争时期的杨靖宇、赵一曼、刘胡兰、方志敏;解放战争时期的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等等,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
在和平年代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铁人王进喜、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献身边疆的孔繁森、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他们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从孔繁森到焦裕禄,都在向人们诠释着一个党员坚定的信仰。
我们一起看《焦裕禄》的影片片段。片段1解说:只有心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才是我们的好干部。那一首狂风暴雨中的《团结就是力量》道出了焦裕禄的心声,我们似乎也受到了风雨中的洗礼,只有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为人民群众做好事,我们的国家才有大发展。
片段2解说:一位身负重伤的老人,在意识迷离中最想见的人就是焦裕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焦裕禄就是人民群众主心骨,是人民群众的的救星。干部和群众达到了鱼与水的境界,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在焦裕禄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代在变,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变,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应当经常用焦裕禄精神来对照自己、反省自己,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尤其要结合现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心系群众,弘扬焦裕禄精神,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为民服务的劳动者。
(二)当代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
1、林俊德这位杰出的敬业模范,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研究员。林俊德入伍52年来,忠诚党的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铸就国防盾牌作出卓越贡献。林俊德把一生献给了戈壁,献给了“两弹一星”伟业。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拒绝住院治疗,返回单位工作。5月23日被迫入院后,为争取工作时间,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请大家和我一起看一个短片《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记录了林老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情景。(插入短片)
这短片每次都让我热泪盈眶,感动不已。5月26日,因病情恶化,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对医生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紧要的是时间、是工作!”在生命最后8天里,他强忍病痛整理完用毕生心血积累的3万份科研资料,3次打电话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任务,并写下了6条建议。他还用两天时间审改一名博士8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写下338字的评阅意见。在生命最后1天,虽然已经腹胀如鼓、呼吸艰难、极度虚弱,但他仍然9次请求下床工作。最终医生含泪答应他起床工作一个小时。站在生命终点,他以一名军人的战斗姿态兑现了自己从军的誓言。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在林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和平年代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2、文朝荣 男,彝族,贵州赫章人,1942年3月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文朝荣同志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 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现今,在毕节市、甚至贵州省掀起“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热潮。
近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到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调研。他强调,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总书记指导兰考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挖掉贫困落后、石漠化、官僚主义“三座大山”,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不懈奋斗。
3、范丽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是一种威严可敬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有时甚至超越了生死,向我们展示了强大伟岸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4、毛正燕 一位特岗教师的坚守,也是对“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最好诠释。
5.周江龙,西秀区旧州镇苏吕村卫生室医生。他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惧传染风险,热心为麻风病患者护治及监测;深夜冒雨组织群众送突发急腹症的留守老人就医,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亲自护送消化道出血病人前往医院抢救并为其垫付治疗费用,挽救了患者生命;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6、郭兴权,西秀区黄腊乡打寨村护林员。十一年来,春去秋来,郭兴权走遍了每一座山头,跨过数不尽的山涧。扑火抢险,他总是冲锋在前,十年巡山坚守一份责任。
7、周承章,原任刘官乡教育辅导站站长,从事教育工作33年。以校为家,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因患颈椎骨质增生病病退后,周承章仍然心系家乡的发展,不忘学校的工作,经常无偿帮助乡政府、学校、周边村寨、隔壁邻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8、许启安,西秀区轿子山镇洋坪村村委主任。他所希望的,就是让村里通公路,不用骑摩托车,镜头前的他眼睛湿润,令我深受触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委主任,始终牢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就算被人误解,身中重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责任。在我们身体健康时,我们可以坚持工作,但是当身体遭受创伤后还能坚持那份责任,就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了。
(三)身边的模范
总结:平凡岗位的不平凡。
一个城市,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想当市长的人多的是,想扫地的人肯定不多。但在一个城市里,市长只需要一个人,清洁工 人却需要几百人、上千人,甚至几万人。
在安顺、在龙宫,就有很多这样的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却执着的事业。他们中有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有巡山十年的护林员,有献身教育的教育者,有扎根基层的村干部,有风雨无阻的清洁工,有舍生忘死的人民警察……他们来自于群众中,为群众服务,可以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者。
四、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走过了灾难,党的精神在不断发扬光大。九十五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愿我们的党旗在新中国的蓝天下熠熠生辉。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敬业者。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感动不已。他们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甘当人民公仆。是他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
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信仰。或肩负重大使命,做出突出贡献;或锲而不舍奋斗,业务技术精湛;或立足本职岗位,毕生默默奉献。这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写的都是吃苦耐劳的动人诗篇。这美妙乐章,是一辈子辛劳,是一辈子流汗,镌刻的是自己的大写人生,承载的是民族崛起、任重道远。有了信仰,中华圆梦就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列宁曾经指出,对一个节日的最好纪念,就是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
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就是要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步伐坚定续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