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常态下如何搞好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范文)
新常态下如何搞好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
案例一
近年来,我市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有效地杜绝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和促进了全市水产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1措施
健全机构。我市按照国务院、农业部和广西区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县市级水产畜牧兽医局下设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畜牧站、水产站,负责全市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动物卫生监督、兽药、饲料、水产等技术服务工作。全市22个镇,一镇一站,实行“三权”归市业务行政部门主管,实行县(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镇双重领导。市级和各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所需经费均纳入市财政预算。全市278个行政村共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334名。形成了公共服务为主导、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较为完善的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
加大动物防疫服务基础设施投人。我市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财政补贴和自筹等办法,着力加强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装备水平。近年来积极组织申报了实施国家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计共投入资金940多万元,改扩建22个镇级水产畜牧兽医站,新建、扩建和改建业务用房4 696平方米,新配备了防疫检疫仪器设备、电脑、交通工具等一大批。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市人民政府负责起统管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任。市、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动物防疫情况,为搞好服务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水产畜牧兽医业务部门始终坚守在动物防疫工作一线,从组织领导上确保了全市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明确市、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责任。
强化村级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上岗聘任制。市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在全市278个行政村和21个居民委员会,将持有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资格证的人员配备给每个村。合计共聘任村级动物防疫员334名,明确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了《我市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管理办法》、《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实施方案》,重点推行按劳分配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村级防疫员实行有偿服务,防疫员工资与防疫实绩挂钩,多劳多得,按劳取酬。2 成效
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我市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呈现蓬勃生机,水产畜牧兽医工作多次受到农业部、广西区的充分肯定。我市被评为“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市)”,2008—2013年连续六年获得农业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连续六年获全国奶水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县、“牛奶产业”、“草食动物产业”,连续三次获广西人民政府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奖励,2010年获广西十大特色产业先进县奖,2012年获广西牛种品改良十强县称号。
稳定了机构和队伍,防疫体系得到有效健全。通过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得到建立健全。通过改革和不断完善,稳定了市(县)镇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
把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畜牧业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监管及兽药残留监测等方面的工作经费力度投入。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更好地保障了为全市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能力。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市开展了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适时补免为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了应免尽免,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树立了行业新形象。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水产畜牧兽医系统的形象和地位。李军 张伟。
案例二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县(市、区)、乡镇及村级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基本全覆盖.是应对当前复杂的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局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及《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现就黔南州我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报告如下。1 我区基本情况
我区成立于2009年2月.属黔南州直接管辖的正县级开发区.位于贵州省南部.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东侧.距离都匀市区5 km 全区总面积512 km。全区辖大坪、洛邦、王司、坝同4个镇,22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6 201人,其中农业人12182 238人。2013年猪存栏66 445头、出栏75 065头:牛存栏19 180头、出栏2 320头:肉鸡存栏207 800只、出栏155 000只:蛋鸡产蛋469.46 t; 马存栏6 390匹、出栏l 078匹;仔猪交易市场2个,苗禽交易市场4个,其他活畜(产品)交易市场5个。2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2.1 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本情况
区级设有农村工作局,现有人员11人,未设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无专职畜牧兽医人员。该区现有4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未单独设立畜牧兽医站,每个乡镇有专职兽医技术干部,人员、业务、工作经费由乡镇统一管理。有22个村级兽医室,34个村级兽医员。主要承担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疫情巡查及报告、免疫监测和疫情监测采样等服务。对规模养殖场承担强制免疫计划和程序的指导、防疫监督等。
2.2 兽医队伍人员素质情况
目前.全区乡镇畜牧兽医编制人数8人。有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在编人数100% ;兽医师以上职称2人,占在编人数25% ;49岁以下兽医人员6人,占在编人数75%。全区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34人。2.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推进.改善了基层站的办公环境,实现自动化办公,并配备了实验仪器和交通工具等防疫设施设备。王司、坝固、大坪三镇有独立的原畜牧兽医站办公楼,洛邦镇无独立的办公楼。2.4 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开展情况
2014年动物防疫工作,春防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49 833头,完成任务的75%;猪瘟疫苗免疫注射51 827头.完成任务的78%,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基本不免疫;禽流感除规模场自行免疫外散养户不免疫,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136 178头完成任务的71%。产地检疫报检点l5个.2013年检疫牲畜12 370头,禽29 000只。其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未开展。3 存在的问题
3.1 机构不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没有成立,严重影响了本辖区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也没有兽医实验室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库,无相应的工作人员。3.2 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机构与队伍欠稳定一方面配备的仪器设备老化,与工作发展需要有一定差距,防疫物资冷藏设施条件欠缺。另一方面随着强制免疫病种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免疫服务量成倍增长,虽然各级财政落实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助但都比较低,与其承担的工作量不成比例。
3.3 基层兽医人员从事本专业的时间不足。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站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而且8O%以上的时间都在从事与职责无关的工作(如折迁、维稳等),无法保证本职工作的时间和质量。加之专业素质不高及知识老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胜任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强制免疫、动物疫情报告、专业技术培训等公益性任务。村兽医员年龄普遍偏大、素质较低,对其要求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村兽医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胜任工作。
3.4 防疫经费投入不足区财政除了保证配套的疫苗经费外没有其他的防疫经费.村级兽医员除了中央补助的以外每月仅补不到100元.根本不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造成防疫密度较低,有的乡镇猪的春秋两次防疫各仅打一针疫苗、散养户的禽基本没有注射疫苗,造成防疫密度较低.防疫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极高。
3.5 各级政府防疫工作责任不明确
区及部分乡镇、村防疫监督双轨管理责任制不明确(未签订责任状),乡镇领导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较差。3.6 业务工作开展不正常
部分乡镇产地检疫和市场肉食品检验未开展,增加了疫病发生和人民群众食肉染病风险。防疫检疫监督及畜牧兽医项目等因无人落实,无法开展工作。3_7 职称晋升渠道不畅
由于开发区无人事局.造成兽医技术人员无法正常申报职称,开发区自成立以来没有一位技术人员晋升职称,一定程度影响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4 建议
4.1 抓紧成立畜牧兽医工作机构
4.1.1 按《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文件和省、州兽医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独立的兽医行政执法管理机构。4.1.2 为提高处理重大动物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组建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畜禽及其产品安全检测以及预防、控制等工作,参与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行动。为兽医行政执法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组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依法实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动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出境检疫工作,负责动物卫生行政案件的查处,负责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动物防疫证章的核发,动物免疫标识及畜禽其它标识监督管理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溯源工作。建立完善机构和人员,符合《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实现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4.2 建立防疫责任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动物防疫工作问责制,责任追究制,防疫成效考核制。进一步加强以规模养殖场(小区)、牲畜交易市场为重点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按照“逐级签定责任书,防疫责任承包到人” 的原则,对规模场(小区)执行区、乡镇技术干部责任承包到场,实施常年免疫;对分散饲养的畜禽,执行区、乡镇技干包片,村防疫员包到村,以春、秋两防为主,全面推行“动物防疫日”制度,确保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达标。
4.3 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加强检疫监督执法.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要全面推行产地检疫工作,规范检疫程序。建立动物产地检疫报检记录和实施情况记录。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严格执行动物及其产品凭检疫证明(含产地检疫证和畜禽标识)上市交易和进入定点屠宰场屠宰销售。无产地检疫证明和标识的畜禽,一律不得补检。
4.4 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要建立区、乡镇、村疫病监测预警网络。村级防疫员发现可疑动物疫情及时上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乡镇技干应及时到现场查看并按规定作出初步判断同时上报区农村工作局(动物防控机构)。区农村工作局(区级动物防控机构)再按相应规定处理和上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任务的完成,样本检测完成后应及时统计并作出评估和预警预报,根据预警预报及时进行补免和消毒。科学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4.5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4.5.1 区乡镇级政府应加大防疫、检疫、监测等各项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应将防疫、检疫、监测经费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保障各级动物防控机构工作经费的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4.5.2 加强防疫物资贮备:区管委会应拨出专款.采购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所需应急物资,做好应急贮备,保证防控工作的Jf~,N开展。
4.5.3 由区财政将村级防疫员的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待遇。对正常退职的村防疫员,按省有关文件要求一次性发放退休补贴和办理养老保险。以此调动村级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保证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队伍的稳定.保证动物防疫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完成。4.6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防控队伍的素质和技能
针对区、乡、村三级进行培训,采取分类指导、定期培训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的办法。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和更新防控队伍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全区的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7 提高认识、树立依法制疫的思想加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和主动配合搞好动物防疫工作。坚决贯彻“预防为主,以检促防,依法制疫”的方针,依法开展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流行与扩散。4.8 探索畜牧兽医工作新机制
通过购买畜牧兽医有关服务.解决机构不全人员不足问题。由开发区出资金,责任由开发区承担,都匀市承担相关的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周启泽等。
案例三
我市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全市辖6县4城区2新区,共有96个乡镇,951个行政村。目前,我市在岗村级动物防疫员867人,年龄在35—50岁之间的占总数的85%左右;学历大部分集中在初中、中专(高中),大专以上专业学历人数约占1O%。我市水产畜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依托区域经济优势,把实施“菜篮子工程”、“十大农业工程”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相结合,本着“畜牧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这一宗旨,积极转变养殖模式,发展特色养殖,不断壮大养殖规模,提高科技含量,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市农业初步形成了畜禽、草食动物、蔗糖、速丰林、优质稻、桑蚕、水果、油茶、茶叶等十大优势产业。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2.36万t,比2012年同期增长2.50%;水产品产量6.81万t,比2012年同期增长6.30%;禽蛋产量1.14万t,比2012年同期增长14.70%;肉猪、肉牛、肉羊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84.52万头、20.96万头、27.90万只和3 401.20万羽,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3.21%、4.59%、7.89%和一0.62%。全市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 015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5.10%。全市已逐步建立起生猪、家禽、奶牛、网箱养殖等一大批标准化龙头企业,为全区水产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基本建立情况
2.1 建立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政策背景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既是市、县(区)、乡(镇)动物防疫网络的延伸,又是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的主力军。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帮助政府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身份、专业、工种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色彩。2006年,我市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制定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落实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免疫注射工作补助经费:市级财政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补助每人每月100元、培训经费每人每年100元;市、县区2级财政按l:1比例配套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2006—2013年,全市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2 860多万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政策的出台,为建立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2 建立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基本模式
1)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以2007年7月1日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培训和宣传,让群众知晓合作社法的宗旨、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法和步骤;引导村级动物防疫员实地参观种植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增强感性认识;每成立一家专业合作社给予5 000元扶持经费,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合作社的成立主要有三大步骤:一是公开选人条件,让群众在此基础上物色自己心目中的合作社理事长、副理事长人选。二是乡镇兽医站站长与拟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加强沟通,提出优化方案,将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调整对象,通过思想工作调整为具有防疫职业资格、群众基础好、经验丰富、热心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为社员人选;同时,采取笔试、面试等竞聘手段进行人员调整,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申报畜牧兽医职称,需要发明专利的请您联系手机:一叁九零伍贰叁六六零六,可以为您提供帮助。三是在各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召开全体村级动物防疫员大会,邀请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县水产畜牧兽医局领导参加,宣读《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章程》,大会表决通过理事长、副理事长人选,确定合作社成员名单。
2)畜牧兽医科技服务公司。通过召开成立乡镇渔牧兽医科技服务公司的动员会、讨论会和选举会,将符合条件的乡镇以“渔牧兽医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注册,按照加入公司职员数确定入股资
金,制定公司章程。公司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自愿入司等办法,选拔出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进入公司,选出执行董事、经理、监事、会计、出纳等。公司积极与经贸、工商等部门联系,将乡镇渔牧兽医科技服务公司纳入微型企业管理范围,帮助公司申请扶持资金及政策。公司经营范围扩及兽药饲料经营、养殖场地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
3)“公司+农户”模式。我市城区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公司推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由公司提供仔畜(禽苗)、饲料、兽药、疫苗等,并派技术员对农户养殖进行现场指导,从进苗到出栏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以协议价格收购。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强度,缓解了养殖市场的价格风险,提高了农民的养殖热情,降低了重大动物疫情风险。3 我市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取得的成效 3.1 明确责任。保障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通过政府扶持,各机构与政府签订责任,初步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动物防疫合作社为例:合作社成立后,政府统一把动物免疫任务打包给合作社,同时与合作社签订《村级动物防疫技术服务购买合同》,政府按合同中明确的考评条约对防疫合作社进行考核,通过查看免疫档案、免疫票证、免疫密度、免疫抗体水平等对免疫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按照得分多少来兑现劳动报酬。2012年至今,我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抗体合格率远远超过农业部要求的70%,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当地水产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2 落实各项保险制度。解决防疫工作的后顾之忧在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之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各地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考核聘用,管理部门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雇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比例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但由于政府每年安排的防疫经费有限,管理部门根本无法按《劳动合同法》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通过成立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从原来由政府部门直接面对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转变为面对各个动物防疫服务机构,避免了政府部门直接面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养老、医疗等相关社会保障问题;同时,村级动物防疫员通过与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有效期内,服务机构按照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时为被雇佣者购买相关社会保障项目,实现村级动物防疫员医疗、养老有保障,防疫工作无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地位、增强了动物防疫责任心,全面提升了动物防疫水平。
3.3 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实现减员增效双赢据统计,在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之前,我市平均每年基层动物防疫经费基本在657万元左右,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动物强制免疫人均收入近5 000元。逐步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之后,2013年我市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减至585万余元,下降率达l2.31%;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动物强制免疫人均收人超过7 500元,上升了33.33%。在我市各县区推行新型基层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后,对原有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等办法,选拔出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积极性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人员得到精简,素质得到提升,从事动物防疫技术服务获得的报酬大大提高。例如,某乡镇从原有2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当中择优选用了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员减了一大半。成立专业合作社之前,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一年防疫补贴收入2 500元左右,成立合作社后,在所负责的区域不变、防疫经费不变的情况下,每个社员一年拿到的防疫补贴为9 000~11 000元,效益比原来翻了几倍。社员收入增加,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3.4 转变工作模式,提高防疫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兽医体制改革不完全到位,我市大部分乡镇兽医站编制少,有的乡镇兽医站甚至只有1名兽医人员,承担着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生产指导、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常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自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后,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牵头完成农村动物强制免疫注射工作,乡镇兽医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将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好管理工作。例如:某乡镇辖区内共有19个行政村、2个社区、159个自然村,防疫任务相当艰巨,该乡镇成立动物防疫合作社之后,改变以往单枪匹马、各自为阵、势单力薄的局面,转变工作思路,将8名社员分成4个组,每个组由2名社员组成,开展拉网式防疫注射工作。在进村开展防疫前,做好工作计划,要求各村屯队长或村干部通知各村屯群众把畜禽关好,于每天早上6点钟和下午6点钟2个时间段集中人员统一出发,逐家逐户的开展防疫注射。对个别难以开展防疫的村屯,采取做思想工作、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办法,动员养殖户配合开展防疫工作。合作社按照每天开展免疫8个自然屯的进度,20 d基本完成集中免疫任务,并在免疫的同时及时填写相关免疫档案,随后进行补针、整理相关免疫档案等工作。除做好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外,每个村屯设有固定免疫日,及时对补栏畜禽进行补免。由于防疫工作开展有序,措施得力,近几年来,全镇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水产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4 小 结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就目前工作补贴经费有限的现实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将无编制且分散存在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朱燕。
案例四
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属地化管理,农村散养户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实施免疫工作,在推行多年后,由于养殖方式、人员变化、人工薪酬增长等,目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我们开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试点,现将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 现状
目前xx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行养殖场自主防疫、接受监管;散养户畜禽实行由政府组织、乡镇畜牧兽医站指导、村级防疫员防疫的方法。国家对每个村级防疫员给予l 200元,人/年的补助。我省2010年出台了《我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经费管理办法》,根据考核对村级防疫员补助进行按年度发放。县(市、区)也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村级防疫员考核管理办法,对辖区内聘用的村级防疫员进行管理、考核,并具体安排补助经费发放。有些县(市、区)在国家补助之外还预算增加了补助金额。经过多年的运行,确保了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但由于近几年来人工薪酬的逐步上涨,劳动力流动性强,按照一个村级防疫员单独开展防疫,一般完成一个行政村的免疫,需用时40d左右(春、秋两季)。且工作时间集中在早、晚两个时段,早出晚归,工作辛苦,只拿国家补助的1 200元工资明显偏低,造成村级防疫员流失较多,在不少乡镇或村里出现以村委会干部或乡镇农业综合站工作人员顶替上岗的现象。再加上工作开展不平衡、养殖数量不平衡、安全隐患多、人员老化等变化,在目前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管理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乡镇没有了按每村配备一个村级防疫员的基础,有一定兽医知识的且一直在从事动物诊疗的防疫工作人员不足行政村数的1/3;二是以其他人员顶替的村级防疫员由于没有技术基础或缺乏责任心,往往造成免疫密度或免疫质量不达标;三是由于工资待遇偏低,多数人做村级防疫员没有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工作辛苦,没有意外保险,连油费补贴都没有,很多原来的乡村兽医或未招聘进乡站的兽医人员从事其它工作了,造成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四是工作量极不平衡,特别是近城区或开发区村委。由于土地征用,产业转型,养殖量小,而有些村养殖量偏大,同为村级防疫员,工作量差异大,更易引起矛盾;五是由于队伍不整,人心不齐,增加考核管理难度,村干部兼任的考核不称职,无法解聘,国家在编人员兼任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2 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形势的变化,动物防疫工作应适应新常态,在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应改变以往的组织方法。首先对规模养殖场(户)要明确其防疫的责任主体,养殖场根据监测结果或自身疫情状况开展自主免疫,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根据其免疫档案或定期抽取血样开展抗体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其次对农村散养户采取先试点再推开的方法,参照植保统防统治的模式,因地制宜,逐步推广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行“整村推进”的做法,采取政府买服务、业务部门监管考核的方法,将乡镇兽医从具体参与动物防疫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门负责防疫监管和其它畜牧兽医工作,也可解决目前基层站人少事多的问题。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3.1试点
根据实际情况,先在部分有人员及饲养基础的县、乡开展试点,按照“自愿参加、自行管理”的模式组建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试点地方给予一定政策、技术和物资扶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3.2人员组成
以乡为单位(也可跨乡、跨区域组成),合作社人员以乡村兽医或参加过专业学习或培训的人员为主,取得县级以上农业部门颁发的乡村兽医资格或兽医资格,采取“自愿加人,自愿退出”的模式,人数一般不超过该乡行政村数的1/4。3.3服务内容和范围
完成相关乡镇政府交付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平时补针工作,提供动物诊疗、技术咨询、阉割、品种改良及畜牧兽医产品推广等,协助开展畜禽保险理赔及其它畜牧兽医服务。3.4薪酬和保障
强制免疫服务部分:按照考核管理办法,将国家按村补助的1 200元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及当地追加的村级防疫员补助由县财政拨付至乡镇财政所,根据服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后,再转拨至该合作社。其它可收费服务收入,由合作社内部根据章程和管理方案在扣除有关开销后给合作社人员发放工资。保险由合作社根据相关法律予以购买。3.5管理和考核
由于动物防疫合作社为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章程进行管理和运行。在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上,政府购买其服务,完成辖区内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乡、村政府及业务部门根据密度和抗体合格率两大指标对其服务进行考核,并核发服务费。政府及业务部门在该项服务中要进行安排、组织、指导和业务培训。
3.6 扶持
合作社的生存取决于其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成立服务合作社要求社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畜牧兽医服务技能,同时要加强服务,适应市场和养殖户需求。政府要给予其在技术培训、政策引导等方面的扶持,财政部门在村级防疫员补助发放上要简化程序。在试点创办之初要予以关注和指导,根据需要给予一定的经费和物资支持。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
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首先是适应了目前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需求,解决了目前动物防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村级动物防疫员聘用中人手不足、无技术人员参杂其中;工资待遇太低、工作积极性差;同乡镇内养殖量、工作量不平衡;乡镇兽医站人手少、工作量大等等。其次是适应新形势,理清政府部门、业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社会化服务分离的要求。再次是对提升基层动物防疫水平,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水平有极大的促进,同时作为一个服务组织,更容易获服务对象、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信赖和支持。从当前实际及调查情况看,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符合大部分乡镇兽医队伍的要求,有推行的基础。
推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国家补助过低,且多数县级财政未进行配套,作为一个技术工种且工作性质艰苦、意外风险大(包括交通风险、自身及周边人员防护风险、畜禽应急反应风险、人畜共患病风险等)、工作时间长(每天工作12 h以上),按照现在薪酬标准,须有300元/d左右的报酬,但目前远达不到该薪酬水平;二是合作社内部的管理,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有差异,且合作社属于松散组织,约束力不强,加上多数人员还从事其它职业,所以调停相关人员的利益收入,增加组织凝聚力和约束力是合作社在成立和运行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三是合作社作为社会化服务组织,自我生存能力非常重要。有些合作社从一开始成立动机就不正,指望上级给予拨款、奖励,这样的合作社没有生存能力,凝聚力不强,1-2年后便名存实亡,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申报畜牧兽医职称,需要发明专利的请您联系手机:一叁九零伍贰叁六六零六,可以为您提供帮助。作为以服务为主动物防疫合作社,不能指望上级给予的村级防疫员补助或拨款,必须团结一心,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来增加收入,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行,并逐步壮大,成为服务当地畜牧业的领头羊。
案例五
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饲养方式和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建立和完善养殖者主体防疫责任,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乃是当务之急。1 当前基层防疫组织的现状
目前,基层动物防疫组织是以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主体,村级防疫员为骨干的防疫网络形式。以我区(市)为例,全区(市)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20个,166人。250个村,365名村级防疫员。但是,由于传统的庭院养殖畜禽数量逐年下降,规模养殖不断壮大。全区(市)商品肉鸡年饲养量达7000万羽,全部是大小规模养殖,种鸡、商品蛋鸡800万羽以上,其中农村散养不足100万羽。年生猪饲养量300万头,农村散养只有80万头左右。村级防疫员由于年龄结构普遍偏大,行动不便,知识结构老化,而青壮年大都转移城市打工,不愿意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加之目前兽药店星罗棋布,养殖场户自己购药治病。因此诊疗收入减少,规模养殖场户不用防疫员防疫(非强制免疫病种,收费),仅靠防疫员的补贴(财政补贴)其防疫员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对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免疫密度与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建立和完善养殖者主体防疫责任 2.1 规模养殖场户的防疫
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监督指导规模养殖场户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自定的免疫程序)自主免疫。我区(市)商品肉鸡、种鸡、商品蛋鸡无论是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还是其他防疫工作,全部都是养殖场户自主完成;规模猪场、牛羊场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炭疽强制免疫的病种及其它防疫也全部由养殖场户自主完成。2.2 散养户的防疫
按照国家免疫计划的要求,散养户畜禽采取春秋定期防疫,月月补针。在定期防疫时,按照相邻辖区把村防疫员集中起来组成防疫小组2~3人为宜,在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统一领导下按要求进行防疫。这样既互相监督又互相制约,有利于提高免疫密度与质量,也避免了个人单干防疫不易监督的弊端。补免工作:由于农村散养畜禽比较分散,购人时间不一致,村防疫员最好第一时间掌握畜禽购人时间,方可集中补免,为此,散养畜禽的户主必须提高防疫意识,第一时间把畜禽购人情况通过电话告知防疫员,使新人栏的畜禽及时得到补免。3 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责任,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机制 3.1 政府部门
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制定动物防疫规划、计划、方案,安排部署防疫工作及督促检查,把防疫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强化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3.2 疫控部门
负责防控技术培训,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免疫效果评估,对疫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及时预警预报。为政府部门的防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3 监督部门
加强检疫和防疫监管,加大违法违纪处罚力度,尤其是外购畜禽的监管。3.4 基层畜牧兽医站
提素质,强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一要敬业,二要有责任,三要敢于担当,四要加强村防疫员的监管,考核,按防疫工作绩效发放补贴。3.5 盲禽养殖户
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意识,主动防疫,同时有关部门加强各种形式宣传,使防疫的重要性让养殖场户人人皆知,从而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案例六
按照国家制定的强制免疫汁划,我县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4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对规模饲养畜禽户推行程序化免疫,对分散饲养畜禽实行春、秋季集中免疫与补针相结合的免疫制度。在春、秋季免疫工作结束以后,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施免疫抗体监测抽查.检验免疫效果和考核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绩效。2013年春季集中免疫后各乡镇禽流感、猪瘟、猪口蹄疫抗体抽检结果见表1。表1 各乡镇禽流感、猪瘟、猪口蹄疫抗体抽检结果
总体上看,禽流感免疫效果最好,猪口蹄疫免疫效果最差;具体到各乡镇,发现同种动物、同种疫苗、同一免疫时问和同一免疫方法,有的乡镇免疫的动物抗体合格率较高,有的较低,有的甚至免疫失败。2 原因分析
(1)疫苗因素。疫苗自身的质量参差不齐。从以上3种疫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看,口蹄疫疫苗的抗体合格率普遍较低,可能质量较差。领用保管不当。目前我县强制免疫的疫苗都是冷链运输到县疫控中心冷库,各乡镇按计划领用。各乡镇离县城较近,都配有足够的冷藏设备,影响疫苗的效力关键在于疫苗的领用保管。个别乡站兽医人员和规模养殖户保管人员意识淡薄。有冷藏设备不用,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有的防疫人员和养殖户不看疫苗保存说明,把冷冻苗放在冷藏室中保存,把冷藏苗放在冷冻室中保存,有的不分冻干苗还是灭活苗都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等,这样必然会影响疫苗的效价。从而影响免疫的效果。
(2)防疫人员个人因素。有的防疫人员注射前对疫苗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和是否破损等不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等,常常忽视在注射过程中温度上升的问题而使保存期缩短。如果您申报畜牧兽医职称,需要发明专利,请您联系手机:一叁九零伍贰三陆陆零陆,可以为您提供帮助。为了节省疫苗,部分防疫人员将疫苗稀释4—6小时后还在使用.造成免疫效果不佳。部分防疫人员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免疫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疫病发生期、潜伏期或临产期,致使发生不良反应或免疫失败。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的防疫人员不按照规范操作,对器械和注射部位消毒不严,大多数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圈一针或一户一针,造成疫苗污染或动物疫病交叉感染。有的防疫人员随意减少注射剂量,造成因免疫剂量不足而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有的防疫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将疫苗注射到适宜的部位.而是采取打“飞针”的方法,影响了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有的不论动物体型大小按同一剂量注射,导致有些动物免疫剂量不足;有的防疫人员使用的针头过短,使大部分疫苗留在脂肪内不易吸收,影响免疫效果。部分防疫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同时接种2种或2种以上相互干扰的疫苗,导致机体对各种疫苗的应答降低,影响免疫效果。(3)畜禽机体因素。接种时动物机体的母源抗体较高,动物自身的遗传因素、动物的应急反应、动物的营养不良及健康状况差等,这些都能导致动物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3 改进对策与建议
(1)加强疫苗储藏和保管。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疫苗必须分类储放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进行运输和保存,避免强光、暴晒和高温造成疫苗失效。生物制品在运输时应注意包装严密,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养殖场(户)配备必要的冷藏设备,确保疫苗按要求保存。(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防疫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完善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建立一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队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规范免疫操作,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严格免疫程序。(3)加强抗体监测,对免疫监测结果未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畜禽进行适时免疫和加强免疫。
第二篇:如何搞好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动物检疫工作是科学防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一项科学性、管理性都很强的系统工作。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以来,动物检疫工作受到了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2008年1月1日,《动物防疫法》经过补充修订重新颁布实
施,防疫工作更加规范化、现实化,但任何法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有效地贯彻《动物防疫法》,显得越来越重要,《动物防疫法》中提出对检疫实行全过程管理,这是十分正确的。结合我县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动物检疫工作,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保障经费,改善装备。要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将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由公共财政足额保障其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工作实现从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建议逐步过渡到只检疫不收费的途径上来,使人民群众消除检疫是为了收费的错误认识。解除利益上的困扰,这是做好动物检疫工作首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环节,实现不了这种转变,其余工作就会成为摆设,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观就会从根本上成为不可能。要通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装备,特别是要装备快速检测设备,发展切实可行的快速检疫技术,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要配备好检疫监督执法中所必需的交通、取证、办案等设备设施,逐步解决办案难的问题。
二、理顺体制,统一管理。《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检疫员,要依此规定,进一步明确在乡(镇、办事处)工作的检疫员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将原乡镇畜牧水产站按放开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和防检分开的原则,进行彻底改革。成立兽医行业协会,搞好诊疗、去势等经营性工作;设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全额拨款的乡镇动物防疫站,做好动物防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具体工作;将所有检疫执法人员人事关系全部调入到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再按照便民、集中、利于管理的原则设立若干动物检疫派出机构(数个乡镇设立1个检疫分所),承担动物检疫具体工作。要统一动物检疫执法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动物检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饲养、运输、动物屠宰和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进出口的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实行垂直管理制度,由农业部动物防疫监督主管部门对地方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解决职能分割、部门扯皮和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只能对下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而无更多约束力和监督力的问题。通过明确划分职能,整合、精简现有机构,建立起一支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三、提升素质,严格考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选拔一批德才皆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检疫派出机构负责人,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检疫员任职资格管理,把好人员进入关。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检疫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案件办理、抱怨处理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提高检疫标识真假鉴别力,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数年的努力,力争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得到较大的改观,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勤勉务实、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四、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总结《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意见,利用《动物防疫法》重新颁布实施之际,将规模养殖场、冷库、超市、宾馆、饭店和学校、医院等集体伙食单位纳入动物检疫监督范畴。借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成功的立法经验,对“违法所得”、“运输费用”等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违法行为,可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对违法活动中的作案工具设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封存、拍卖权,尽快解决办案难的问题。不断强化监督执法,充分发挥“以监促检”的作用。
五、强化行业公关,提高社会认可程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一切媒体和机会,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地开展行业宣传。做好行业形象策划,宣传行业英模,彰显行业精神。建立动物防疫监督110联动快速反应体制,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各种违法活动,保障群众的权益。协调与工商、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讲求大局,密切配合。谨慎稳妥地进行检疫承诺,对依现有检疫规程能够检出的病种名录进行承诺。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物检疫工作,支持动物检疫人员进而提升检疫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优化检疫执法环境,更好地为公共卫生保好驾,为畜牧业发展护好航。
第三篇:如何搞好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一、保障经费,改善装备。要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将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由公共财政足额保障其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工作实现从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建议逐步过渡到只检疫不收费的途径上来,使人民群众消除检疫是为了收费的错误认识。解除利益上的困扰,这是做好动物检疫工作首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环节,实现不了这种转变,其余工作就会成为摆设,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观就会从根本上成为不可能。要通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装备,特别是要装备快速检测设备,发展切实可行的快速检疫技术,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要配备好检疫监督执法中所必需的交通、取证、办案等设备设施,逐步解决办案难的问题。
二、理顺体制,统一管理。《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检疫员,要依此规定,进一步明确在乡(镇、办事处)工作的检疫员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将原乡镇畜牧水产站按放开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和防检分开的原则,进行彻底改革。成立兽医行业协会,搞好诊疗、去势等经营性工作;设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全额拨款的乡镇动物防疫站,做好动物防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具体工作;将所有检疫执法人员人事关系全部调入到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再按照便民、集中、利于管理的原则设立若干动物检疫派出机构(数个乡镇设立1个检疫分所),承担动物检疫具体工作。要统一动物检疫执法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动物检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饲养、运输、动物屠宰和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进出口的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实行垂直管理制度,由农业部动物防疫监督主管部门对地方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解决职能分割、部门扯皮和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只能对下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而无更多约束力和监督力的问题。通过明确划分职能,整合、精简现有机构,建立起一支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三、提升素质,严格考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选拔一批德才皆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检疫派出机构负责人,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检疫员任职资格管理,把好人员进入关。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检疫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案件办理、抱怨处理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提高检疫标识真假鉴别力,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数年的努力,力争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得到较大的改观,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勤勉务实、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四、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总结《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意见,利用《动物防疫法》重新颁布实施之际,将规模养殖场、冷库、超市、宾馆、饭店和学校、医院等集体伙食单位纳入动物检疫监督范畴。借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成功的立法经验,对“违法所得”、“运输费用”等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违法行为,可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对违法活动中的作案工具设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封存、拍卖权,尽快解决办案难的问题。不断强化监督执法,充分发挥“以监促检”的作用。
五、强化行业公关,提高社会认可程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一切媒体和机会,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地开展行业宣传。做好行业形象策划,宣传行业英模,彰显行业精神。建立动物防疫监督110联动快速反应体制,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各种违法活动,保障群众的权益。协调与工商、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讲求大局,密切配合。谨慎稳妥地进行检疫承诺,对依现有检疫规程能够检出的病种名录进行承诺。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物检疫工作,支持动物检疫人员进而提升检疫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优化检疫执法环境,更好地为公共卫生
保好驾,为畜牧业发展护好航。第四篇: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总结
**镇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9月21日县会议及《关于做好2010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大农发[2010]37号)精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动物秋季疫病防疫,维护了群众畜牧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构
我镇为保障秋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会议,成立了以镇长刘建军同志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武装部长 为副组长的镇秋防领导小组,组建了秋防办公室,实行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防疫技术人员分村负责制度,并按社平15元拨出资金补贴防疫人员,不向农户收取防疫注射费,做到了“机构、人员、技术、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认真组织落实
我镇从2010年9月27日开始进行全镇的秋防工作,到10月8日完成第一次防疫,防疫面达到98%;从10月9日到10月15日对全镇进行了补充防疫,防疫面达到了100%,做到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全镇总计防疫猪 12985头,鸡50036只,鸭42647 只,鹅 90只,鸽子 106只,牛 130头,羊 8头,兔 981 只。
三、积极开展自查
在2010年10月15日到10月17日,全镇组织相关人员对防疫完成的村社进行了自查,采取边查边改,以查促防的方法,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确保全镇防疫的全覆盖。
【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总结】相关:
交警中队工作总结 | 银行营业部工作总结 | 市创建平安小区工作总结 | 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报告 | 诚信兴商宣传活动总结 | 养殖场项目实施方案 | 外联部十月份活动工作总结 | 宣传部九月份工作总结 |【返回 工作总结范文 栏目列表】
第五篇: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总结
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总结
**镇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9月21日县会议及《关于做好2010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大农发[2010]37号)精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动物秋季疫病防疫,维护了群众畜牧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构
我镇为保障秋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会议,成立了以镇长刘建军同志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武装部长 为副组长的镇秋防领导小组,组建了秋防办公室,实行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防疫技术人员分村负责制度,并按社平15元拨出资金补贴防疫人员,不向农户收取防疫注射费,做到了“机构、人员、技术、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认真组织落实
我镇从2010年9月27日开始进行全镇的秋防工作,到10月8日完成第一次防疫,防疫面达到98%;从10月9日到10月15日对全镇进行了补充防疫,防疫面达到了100%,做到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全镇总计防疫猪 12985头,鸡50036只,鸭42647
只,鹅 90只,鸽子 106只,牛 130头,羊 8头,兔 981
只。
三、积极开展自查
在2010年10月15日到10月17日,全镇组织相关人员对防疫完成的村社进行了自查,采取边查边改,以查促防的方法,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确保全镇防疫的全覆盖。
【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总结】相关:
交警中队工作总结 | 银行营业部工作总结 | 市创建平安小区工作总结 | 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报告 | 诚信兴商宣传活动总结 | 养殖场项目实施方案 | 外联部十月份活动工作总结 | 宣传部九月份工作总结 |
【返回 工作总结范文 栏目列表】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