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筼筜街道2016年上半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的汇报材料
区 委 专 题 会 汇 报 材 料
关于筼筜街道2016年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的汇报材料
筼筜街道(2016年6月17日)
为深化“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成效,总结提升优秀经验做法,更有效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缔造行动,筼筜街道认真贯彻市、区相关工作部署,以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为核心,将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努力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全面落实“1+9”文件要求,统筹“五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五共”机制,增强居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的获得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打造美丽幸福筼筜。
一、加强党建社区治理融合,形成“一核多元”工作机制 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从打造多元治理队伍、构建多元治理载体、优化多元治理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创新社会治理。
(一)打造多元治理队伍
针对辖内各个社区的不同特点配置社区工作者队伍,成立社区监督委员会,同时根据居民需求成立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切实服务辖内居民。如官任社区党委首创聘用外籍助理,建立外 籍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国际慈善文化节、低碳环保宣传等活动。
(二)构建多元治理载体
辖内15个社区均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每周二定期开放,通过实地走访、开门纳谏,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帮助居民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各社区特点开办如官任国际学堂、仙阁闽南语大讲堂、育秀论道、西郭贤达人士俱乐部等学习载体,为辖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三)优化多元治理机制。
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街道、社区牵头建立议事会,发动上级党组织代表、驻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商家代表多方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建设等事项共同进行商讨决定。牵头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做好社区房前屋后的大小事,讨论制定出居规民约和文明公约。牵头组织成立商圈联盟自治组织,组建商圈联盟党总支,制定商家经营自律公约,整合辖区商家力量,不断丰富文创商圈文化品质。
二、深化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建设近年来,街道按照市、区关于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部署,以“多元化、精细化、立体化、网格化”为主线,全力打造“和谐、安全、平安、宜居”街道
(一)夯基础,广普法,多元化打造和谐街道
合力多元调解纠纷,推进矛盾纠纷解决多元化。联合市中级法院打造全市首个街道、社区级“法官工作室”,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和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一居一法律顾问”。现已接受群众法律 咨询256次,受众110余人次,为社区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决策提供法律意见5条。深化警民联调,筼筜片区警民联调室成立以来,受理和调解成功各类纠纷107件。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在一里社区、官任社区成立“爱心妈妈”、“瑞莲”调解工作室,发挥“爱心妈妈”志愿者亲民、友爱的群众优势,整合“洋妈妈”等官任社区境外人士资源与专职社区机构资源,探索涉外民事纠纷的双语调解新模式。
(二)强理念,同参与,精细化打造安全街道
倡导“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多元参与、联合共建”创建工作机制,建设全省首家“社区安全教育馆”,提升居民安全应急综合素质。明确“安全社区人人参与,筼筜安全人人共享”的安全健康理念,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定期对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整体绩效进行征求意见、讨论和评判,不断强化创建工作“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印发宣传册10万份,举办广场活动50余场,应急演练10场,讲座100余期。使辖区内各社会单位及居民群众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共缔造,强整治,立体化打造平安街道
打造“技防工程、亮灯工程”,新装、修缮照明路灯1000多盏,在官任、仙岳“城中村”新安装监控52个,推动仙岳里、槟榔和四里等44家无物业小区安装、升级185梯技防门、35家“二代证智能访客系统”,构筑起治安防控安全屏障。倒逼物业履行责任,每季度在辖内开展“平安温馨小区”评比,对治安环境不佳的物业小区加挂“不安全小区”警示牌,提升小区管理水平,增 强群众安全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行动,设立“爱心斑马线”,在槟榔中学、松柏小学创建“法制学校”,深化“平安校园”创建。
(四)抓试点,微自治,网格化打造宜居街道
探索网格自治新模式,在辖区各楼道公示“网格化管理服务公示牌”,方便群众沟通联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动“老民警服务队”、“城市义工”、境外人士等群众参与平安网格化建设,引导“无物业楼栋自治小组”、“商圈联盟”、“白鹭洲安全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微自治”。
三、持续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改善环境培育共同精神 街道根据市、区相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工作开展,成立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召开老旧小区工作推进会,明确社区工作任务,部署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机制。
(一)积极宣传发动,优化参与模式
组织各社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定期召集全体工作人员传达工作精神,下达每个社区今年的老旧小区的任务。组织社区工作小组人员在学习深化,吃透理解政策流程。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和初步排查,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发放征求意见书800多份,制作10余版宣传栏喷绘对改造流程、政策理论、资金比例等进行宣传,张贴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挨家挨户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并引导积极的群众参与到工作中来,发动成立居民自治小组,街道、社区针对性解决居民提出问题,优化群众共同参与模式。
(二)强化多方协作,推进项目建设
积极对接建设、代建、设计、监理和供电、供气、燃气、水务、纵横集团等管线单位,定期召开工程项目情况的交底会,对改造工作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并分析调整待启动项目改造方案。协助业委会和居民自治小组对辖内改造试点项目方案优化和预算增减工作,协同设计参加试点项目居民协调会做好改造方案及相关政策的解释及说明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度,强化多方协作,加快推进项目进度。
(三)培育共同精神,完善共管机制
在已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中探索优秀的经验做法,诸如:筼筜西小区党员楼组长、岳阳小区党员先锋队和监督小组等,将突出亮点成效推广至拟改造的老旧小区中,积极培育共同精神,让居民行为贯穿改造前后。挖掘改造中的居民带头人,发挥居民主体优势,创新共管新模式,培育包括一里爱心妈妈、官任外籍助理、孝善服务机构等各类社区组织,让居民自行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完善共治共管机制。
四、齐心协力打造典范社区,共治共管构建和美家园
(一)美化空间环境,打造宜居家园
一是房前屋后美化环境。针对育秀社区港龙花园小区、金同花园居民楼前绿化卫生垃圾问题,召开多场座谈会,发动居民参与献计献策。原有的绿化带空置的卫生死角重新改造种植上各种绿植,闲置的空地砌上了部分石椅。二是多方共建社区公园。通过岳阳老旧小区的改造,改建三个公园,吸引居民群众参与其中,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和监督小组,积极参与改造施工中。以核心价 值观为主题在育秀广场周边设置内容丰富的学习墙系列,全面改造提升广场大环境,让在广场活动的居民置身于学习氛围浓烈的环境中,寓学于乐。
(二)整合社区资源,营造文化氛围
一是整合资源搭平台。建立起包含太极拳队、舞蹈队、柔力球队等11支文体队伍,充分发挥辖内市老体协、辖内艺术幼儿园、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资源优势,依托多方力量,引进各类文艺、体育等优秀师资人才进社区,由辖内文体爱好者自治管理。二是文化活动促常态。利用社区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等文体活动阵地,紧紧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经常性地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有教育意义的群众性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内涵,促进文体活动常态化,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
(三)创新品牌特色,提升文化素养
培育独具风格的品牌特色,如育秀论道、亮眼睛俱乐部、温馨广场大家唱。积极拓宽的活动形式,为居民群众融入社区大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利用新改造提升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将“育秀论道”融入其中,让育秀论道走出课堂,走入居民中,成为居民提升文化素养的不可或缺的平台。
五、推进开办家综服务中心,搭建社工机构服务平台 在现有街道老人服务中心和乐龄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基础上,整合辖内资源,开办大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社工管理,专门为辖区内的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以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 需求为基础,搭建社区互动、共融的公共空间。
一是中心选址完善设想。拟选取西郭新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作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054m,将于2016年8月正式筹备运营。现已基本完成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主要分为七层,当前初步规划为建设整体设计风格与布置融合闽南特色建筑,包括红砖建筑以及嘉庚式建筑的风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工服务来运营,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集医养护结合的居家养老、科教、活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全方位、全覆盖的居民服务中心。通过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弱势群体、家庭等多领域的服务满足帮扶济困、居民互助、社区融合、邻里交流、文化提升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交流经验制定方案。不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到经验成熟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学习先进经验,了解社工服务机制,对比社工机构优点和不足,针对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制定一套因地制宜的服务方案。初步规划为一楼接待室;二楼为具有医养护结合特色的社区医院,配套设施设备建设,着力提高老年医疗服务质量;三楼融合“爱拼才会赢”精神为主的“海洋文化”,建设居民健康活动中心,倡导全民运动;四楼场地建设融合漆线雕、纸质画、提线木偶、陶瓷、石雕、花灯、制茶工艺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打造闽南文化交流学习基地、居民互动共融空间;五楼为居民学习提升平台,建筑以闽南名山名寺及景点大河山川为主题,学习历史名人,弘扬优秀文化;六楼为社工工作室,打造以厦门文化、筼筜特色、家综发展等为篇章的文化记忆走廊;七楼邻里互助中心,融合闽南生产、生活特色,让居民群众在服务过 程中体验闽南文化。
三是特色探索提升服务。以现有的街道老人服务中心和乐龄服务中心为基础,探索服务范围更全面、居民覆盖面更广泛、服务内容更有特色的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挖掘针对性创新服务方式,做到东西15个社区服务全覆盖,根据特定情况增加个性化服务项目。并将通过社区医养资源的整合、互联网电商养老的引入,将医养护+互联网的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广,通过老年人信息数据中心的建立、专业护理与诊疗、送医上门、健康保健宣教、慢病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等提升老年服务质量,全面推动社区老年健康安全网建设,也逐步探索并建立起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的医疗护理体系,构筑以社区和家庭为主体的“医养护”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第二篇: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厦门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2002年获E类(特大城市类)国际花园城市第一名。厦门将凭借其独特城市空间格局,充满魅力的城市景观,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健康的城市生活,国际水准的硬件设施
与软环境,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
厦门属于闽南金三角地区,在生产服务、科技创新、生活服务、公共服务、交通等方面成为具有强大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集聚扩散能
力的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厦门有亲切友好的温馨家园、包容互助的共同家园、高水平的公共服务、高水准的生活环境、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和谐的社会生活,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质量,成为“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一.美的特质
“美丽厦门”的内涵源于自然环境、历史实践和社会发展,山海格局美的山海交融、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
以秀丽的山体为背景、开阔自由的海面为基底,“山、石、林、泉、湾、岛、岸”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元素,形成张弛有致、极富韵律的“山海相融”景观特色。
240公里长的海岸带;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万石山-鼓浪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依山为伴、面海相邻,浑然天成,形成“处处显山见海”的城市意象,一幅美丽独特的画卷。
生态优美:厦门冬无严寒、夏长冬短,四季皆美。
空气质量优良,饮用水源水质较佳;市域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山地丘陵、河口、港湾、海岛、滨海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拥有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曾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
发展品质美
生活舒适:厦门城市尺度宜人,环境优美,曾获“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诸多荣誉。
经济繁荣:厦门经济发展品质优异,人均GDP7.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02万元居福建之首,国际投资贸易会万商云集,金融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
多元人文美
福建历史上曾称为:“中国海上零公里”,厦门作为近代新兴的海港风景城市,更是多元荟萃、对外开放的海洋文明代表,以侨乡风情、异国情调、闽南文化、温馨现代为特色,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城市气息交融,形成混合多元中西融合的文化特征。如,厦门旧城骑楼建筑,厦大、集美的嘉庚建筑,鼓浪屿的“万国租界”。
地域特色美
闽南神韵:厦门、漳州、泉州有共同的文化渊源,紧密的空间联系,共同构成闽南金三角地区。厦门是闽南金三角经济中心、文化荟萃之地,以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优雅进取的市民精神,谱写闽南神韵新篇章。
社会和谐美
厦门独特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生态特征体现了多元包容的城市环境。厦门人宽和温馨、诚毅从容、温文尔雅的性格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塑造了浪漫温馨的幸福家园
二,生态建设
【行动目标】
2015年,建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国家级生态市。2021年,厦门本岛建成低碳生态岛,全市基本建成生态经济高度发达、生态环境温馨宜居、生态文化和谐繁荣、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美丽厦门”,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
【行动策略】
建立推进机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时点评和协调生态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投入机制。制定土地使用、贷款贴息、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
健全法制机制。加快《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立法进程,构建生态市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监督机制。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干部约谈的重要内容。
抓好生态规划
建立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已被提上日程。我市将划定生态红线,制定生态红线区的管控措施,提高生态建设重点保护区和控制开发区的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
提升发展方式,包括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信息化“ 四化”同步,打造信息消费创新示范城市。
提升环境优势
建设温馨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保育”,将成接下来缔造美丽厦门的崭新词汇。我市将分类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打造陆域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沿海蓝色“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沿河流、山体和交通干线的三类生态廊道。
三,发扬文化
行动目标发扬闽南特色文化等优势,大力提升市民的道德和文明素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行动策略城乡居民精神塑造工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教育,弘扬特区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嘉庚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多元交融、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文化特色和自律自强、互信互助、共享共建的精神。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将优化完善我市各演出场所硬件设施,提升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规模。积极打造“图书馆城”,完成集美新城图书馆、厦门图书城等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在公共文化服务深化方面,我市将持续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扩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一律向全民免费开放。
引进大型文化企业和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和项目,建成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强与台湾文化产业对接交流,打造一批两岸知名的文化品牌。
适时举办厦门世界音乐节文化品牌塑造工程除持续办好海峡两岸文博会、图交会等大型展会,在我市定期举办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群众文化艺术节、两岸民间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之外,还将编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剧目,产生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