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0: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第一篇: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记十四监区分监区长田华个人事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多样、复杂的变化,同样罪犯的构成和改造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涉枪、涉爆、涉黑、涉毒等暴力犯罪和高智商犯罪增多,罪犯顽危抗改、不服管教增多,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但监狱广大民警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信念,坚持用耐心、爱心、恒心在教育挽救一个个失落的灵魂,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干警又兼任本监区的通讯报道员,我多次观察到了同事们负责教育转化顽危犯的攻坚任务,怎么样取得了绩,积累了经验,在此通过对教育转化顽危犯深刻的认识,我把同志们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事迹和经验向领导和同志们进行讲述,今天我重点要讲述的是十四监区后勤分监区长田华的个人事迹。

罪犯张某某,小学文化,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刑20年。典型的罪重刑长的犯罪分子,该犯是从其他监狱转监过来的,罪犯档案里有多个禁闭处分。刚下队,该犯就与他犯关系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动手,不服管教,和干警唱反调。在劳动改造中,一贯偷懒耍滑、软磨硬泡,组长安排任务时对组长指指点点,说话含沙射影,组长向干警正常汇报工作,该犯就对别的犯人说组长打小报告,陷害他,弄得干警看见就烦,组长不敢管,其他罪犯不敢惹。干警与他谈话是一谈好几天,一天不谈就出事。为此,该犯多次受到监区的批评和处分,但该犯依然如故,不知悔改。多个生产中队觉得此人不方便控制,最后将其转调到后勤分监区进行管理。面对这样一名破罐子破摔的顽危分子,分监区长田华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处理好张某的抗改抗劳问题,将会对分监区的教育改造工作带来极恶劣的影响,更有可能影响他犯的改造情绪。为此田华做了多项的工作,希望能将其成功转化。

首先,田华搜集犯情材料,探究抗改缘由。经过认真研究,了解了该犯的犯罪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抗改历史和改造表现等档案资料,认真做好对张某的个案分析,寻找张某的抗改原由,并寻找适当的交谈突破口。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田华觉得是时候跟该犯进行一下长谈,一日,在犯人改善伙食之后,该犯心情颇为良好,田华主动将其叫到办公室,像唠家常一样和该犯进行了沟通,该犯被队长的温情所打动,终于放下了心里的抵触和抗拒,说出了他的一些实际情况,田华初步弄清了形成目前这种改造现状的原因:家庭条件差,改造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犯人不理睬,家人不理睬;心理不健全,心态失衡,行为偏执,曾经有过自杀行为,身上的禁闭处分过多,实在是没有好好改造的信心了,通过这些了解,为展开工作走出了第一步。其次,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分析了解到张某的改造现状、心理态势后,田华从对张犯的管理上入手,在劳动、生活、学习、休息及日常活动中,都对其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同时认真落实对其的包夹控制措施,并定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伏的不良思想苗头,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大量的个别教育谈话。为了促使张犯思想转变,田华坚持每周固定与张犯谈话一次,利用调查接触、算账对比、批评劝诫、启迪引导、表扬鼓励、角色换位等方法加大教育力度和深度,从而消除了该犯与干警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打破了张犯 等心理定势,帮助张犯有了新的改造目标,并逐渐有了一个稳定的心理趋向。在次,利用亲情的力量感化罪犯。

顽危犯的教育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强化亲情感召氛围,可以有效地教育转化罪犯,达到教育改造的工作目的。由于张犯家在贵州,路途遥远,常年无人接见,该犯自己也感觉对不起家人,感到十分灰心,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田华主动与该犯的父亲取得联系,希望该犯父亲能做做该犯的工作,起初该犯的父亲感到自己在邻居、朋友中很丢人,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直接对田华说就当没有这个儿子。但田华始终相信血浓于水的道理,坚持不懈,一次次做张犯父亲和母亲的工作,为此自己也花费百余元电话费,终于,该犯的父亲和母亲能理解我们干警的良苦用心,同意了每俩个星期跟他通一次电话,给他寄一些生活用品,一次在该犯与家人通完电话的时候,田华抓住机会再次与张犯沟通,希望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好好的表现,争取早日减刑回家。该犯当即向我表示自己以前错了,以后一定好好改造。从此以后,该犯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反社会心理和抗改心理得到了彻底转变,改造进入积极进取的上升阶段。

田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一个顽危犯成功的转化了,在这里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抓捕现场,但却有着感人肺腑的教育过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使一个失足灵魂重新找回了人生,正可谓是跋山涉水终归家,冰山绝顶开红花。愿所有司法干警的努力不白费,终将正气感动天!

第二篇: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多样、复杂的变化,同样罪犯的构成和改造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涉枪、涉爆、涉黑、涉毒等暴力犯罪和高智商犯罪增多,罪犯顽危抗改、不服管教增多,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但监狱广大民警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信念,坚持用耐心、爱心、恒心在教育挽救一个个失落的灵魂,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干警,我多次负责教育转化顽危犯的攻坚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教育转化顽危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将对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向领导和同志们进行汇报,请予批评。

罪犯张某某,初中文化,因抢劫罪被判刑11年。刚下队,该犯就与他犯关系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动手,不服管教,和干警唱反调。在劳动改造中,一贯偷懒耍滑、软磨硬泡,组长安排任务时对组长指指点点,说话含沙射影,组长向干警正常汇报工作,该犯就对别的犯人说组长打小报告,陷害他,弄得干警看见就烦,组长不敢管,其他罪犯不敢惹。干警与他谈话是一谈好几天,一天不谈就出事。为此,该犯多次受到监区的批评和处分,但该犯依然如故,不知悔改。面对这样一名破罐子破摔的顽危分子,我感到如果不处理好张某的抗改抗劳问题,将会对分监区的教育改造工作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一、搜集犯情材料,探究抗改缘由。

我认真研究,了解该犯的犯罪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抗改历史和改造表现等档案资料,认真做好对张某的个案分析,寻找张某的抗改原由,并寻找适当的交谈突破口。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该犯刚与其家人接见后的一天晚上,我找其进行了2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初步弄清了形成目前这种改造现状的原因:家庭条件差,改造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犯人不理睬,家人不理睬;心理不健全,心态失衡,行为偏执等等,这为展开工作走出了第一步。

二、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分析了解到张某的改造现状、心理态势后,我从对张犯加大从严管理的力度入手,在劳动、生活、学习、休息及日常活动中,都对其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同时认真落实对其的包夹控制措施,并定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伏的不良思想苗头,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大量的个别教育谈话。为了促使张犯思想转变,坚持每周固定与张犯谈话一次,利用调查接触、算账对比、批评劝诫、启迪引导、表扬鼓励、角色换位等方法加大教育力度和深度,从而消除了该犯与干警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打破了张犯长期以来反抗的心理定势,有了想改造的心理趋向。

三、利用亲情的力量感化罪犯。

顽危犯的教育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强化亲情感召氛围,可以有效地教育转化罪犯,达到教育改造的工作目的。由于张犯常年无人接见,该犯自己也感觉对不起家人,感到十分灰心,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与该犯的父亲取得联系,希望该犯父亲能做做该犯的工作,起初该犯的父亲感到自己在邻居、朋友中很丢人,说什么也不肯来接见,直接对我说就当没有这个儿子。但我相信血浓于水的道理,一次次做张犯父亲和母亲的工作,终于,该犯的父亲和母亲来到监狱接见张犯,在接见室里,该犯泣不成声。接见后,我抓住机会再次与张犯沟通,希望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好好的表现,争取早日减刑回家。该犯当即向我表示自己以前错了,以后一定好好改造。从此以后,该犯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反社会心理和抗改心理得到了彻底转变,改造进入积极进取的上升阶段。

四、抓反复、反复抓,促稳定。

所有的监狱干警都知道,罪犯改造工作就是抓反复、反复抓。同样,顽危犯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向不变的,顽危犯往往因为养成一些固有的思路和习惯,而给干警的转化工作带来重重困难。罪犯张某通过将近一年的教育转化,基本进入正常改造,并解除了危险犯。但不久该犯在饭场因餐琐事又与同犯打架。虽说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其改造中的反复性暴露无疑。为了彻底转变张犯,我确定了“抓反复、反复抓”的改造对策,向张犯讲清存在的问题和做事不计后果的危害性,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直到该犯心悦诚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了后果的严重性。在张犯改造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及时给予肯定;在张犯改造出现反复时,我和张犯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引导巩固该犯的进取心。通过持之以恒的做工作,使该犯认识到一个人失足遭受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被同一块石头反复绊倒,从而使其改造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顽危犯之所以顽固危险,是因为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心理方面的原因。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如何引入心理咨询手段来加以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顽危犯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干警要适时对顽危犯进行心理咨询和测评,准确评价顽危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转化措施。

如罪犯郭某某,34岁,汉族,初中文化,汝州市庙下乡人,2007年12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9年,刑期自2007年5月29日至2016年5月28日.现余刑6年5个月。郭犯性格内向,了解其犯罪经过,该犯于2007年5月29日在家看电视时,因为感到心烦就手持菜刀到院中将与其弟同居的生活的女青年砍死。

一、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问题成因

从郭犯犯罪过程可以看出该犯手段残忍、心性狭隘、偏激,漠视生命。该犯平日里表现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与他犯多接触,有时夜间不睡觉,有时经常凌晨三四点起床在监舍大厅转悠,行为极为可疑。其他罪犯都在背后说郭犯有精神病。后该犯被监区排查认定为具有行凶危险性质的危险犯。综合该犯的种种表现,我认为该犯抗改形式较为“温和”,不掩饰抗改思想,态度顽固,不轻易介入,以沉默来表示对抗,属于内向化的类型,显得孤僻而安宁,同时该犯晚上不睡觉显示该犯焦虑水平较高,改造难度很大。

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初步稳定罪犯心理

我根据该犯的具体情况,与该犯犯家属进行了联系沟通,告诉他们郭犯在服刑中的造状况和一贯表现,向他们介绍郭犯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症状,同时敦促家属多开导郭犯,对郭犯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慰。针对郭犯内向、孤僻的特点,我安排责任心强、有能力的罪犯与该犯组成互监组,暗中对其进行包夹监控,平时多对其进行帮助,帮助其开阔眼界,引导其多参加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如打牌、下象棋、打乒乓球等娱乐活动,也为该犯创造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使该犯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三、采取心理咨询等心理矫治手段解决其心理问题 针对郭犯的心理问题,我请监狱心理咨询室的干警对郭犯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对该犯进行心理矫治,改善该犯的认知结构,提高了认知水平,鼓励该犯正确对待现实,接受现实,容纳积极的自我,摒弃消极的自我。有时该犯感到焦虑不安时,我就和他共同商讨消除焦虑的办法,经过几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和矫治,该犯渐渐有了较为正确的自我认知,首先明显的表现就是能和同犯较正常的相处。别的罪犯都说,郭某正常了,不再犯神经了。抓住机会,我加强对郭某的正面引导,鼓励该犯多多进行学习,使该犯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生命充满同情和爱,使该犯真正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

终于,郭犯的改造状态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2010年下半年,郭某获得减刑1年,现在已经再没有人说郭犯是个神经病了,而我也达到了对郭犯的教育转化的目的。

通过对张某、郭某的教育转化,我自己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到了很多,深刻体会到自己专业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的不足,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并将之应用的教育转化罪犯的实践中去。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顽危犯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是通过一件事或在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促进转化的效果。我们相信,在监狱的正确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顽危犯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12月2日

第三篇: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在罪犯教育改造中,重点和难点是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笔者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罪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罪犯的基本规律,以期对实践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一、罪犯基本情况

某犯,男,现年36岁,湖北宣恩县人,小学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2000年9月因抢劫经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同年10月投入某监狱服刑。2004年经法院裁定减刑一年。

该犯曾于1984年16岁时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刑3年,1986年又因盗窃被判刑8年,服刑期间曾被减刑3年,1995年和一女青年结婚,次年生一女儿。

家庭情况:该犯6岁丧父,其母58岁,在家务农,其姐38岁已出嫁,因少时玩劣与其他亲属均无往来。本人主要简历:16岁以前在家读书; 16岁—19岁在少管所服刑; 19岁—22岁在武汉打工; 22岁—27岁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

27岁—32岁在武汉打工 32岁—今因抢劫罪在监狱服刑

心理测评:D量表测试:表现为忧郁、对未来悲观,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信心。内心抵触,反叛意识强烈。动作缓慢不灵活,与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性格偏内向。

二、犯罪动因及现实表现分析

世界观错位和犯罪惯性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叛逆 性。该犯认为人生都在追求幸福,只不过是方式、运气不同。在监内经常小偷小摸,不服管教。曾被禁闭一次,集训一次,批判多次。

前途丧失信心的悲观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放任性。该犯多次流露“我谁都不怕,大不了一死。”认为自己这辈子算完了,就是出狱也52岁了,妻子和小孩也不知下落。行为放任抵触,为所欲为。

(三)文化程度低,生存能力差的自卑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不适应性。该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技术与特长,劳动技能较弱,加之性格内向,与人语言交流少,封闭压抑,自卑心理严重。

(四)归因客观的仇视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对抗性。认为自己的犯罪是社会造成的,小时候家里就穷,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不偷不抢没法生活。与他犯发生矛盾时手段毒辣,不计后果。

(五)抗拒劳动,不服管的教逆反心理,表现在改造中的危险性。该犯长期抗拒劳动,多次探听路线和地理方位。据耳目报告:该犯表示只要有机会就“走”,万一被击毙正好一了百了,什么时候想烦了就自我了断。存在极大的脱逃、自杀、袭警和制造狱内大案的多重危险。

三、运用科学理论促其转化的基本做法

犯罪就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犯罪思想既是客观世界的产物,也是主观世界的产物,而科学理论则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锐利武器,是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改造罪犯只有依靠科学理论,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消除犯罪思想,实现做一个守法公民的教育改造目的。心理学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受先天遗传、自然环境和社会教育这三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三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而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根据罪犯能力的差异性来确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趋利避害,有的放矢。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化一个顽危罪犯,就等于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消除了一个狱内隐患,清除了一个社会“定时炸弹”,意义十分重大。

(一)确立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理念,运用社会科学理论消除对立情绪,达到沟通互动的目的。社会科学认为:人都存在着

情感,是可以沟通的,沟通的基础是人格上的平等,存在价值的认同和对其合理部分的肯定。人是社会的产物,罪犯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思维和价值取向。该犯由于存在着对社会的抵触和对民警的对立,这种情绪如果不消除,任何教育都难以渗透进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者决不该跟学生对立,一对立就没有教育可言。而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教育改造这些头脑充满邪念,行为充满恶习,心理充满仇视,人格充满堕落的犯罪之人,担负着“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神圣职责。不能因为罪犯抗拒改造而放弃对他的改造,正相反,正因为他抗拒改造,说明他迫切需要得到改造。

初级目标:愿意接受民警沟通。

方法要点:运用倾听法提示他谈家庭,谈社会经历,并表示出必要的同情和关心。愿意倾诉是沟通的开始,这一阶段不宜对其错误观点做过多的批评,要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效果:经过几次交谈,该犯基本上谈到如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同时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情绪有所缓解。中级目标:愿意和民警沟通。

方法要点:换位思考互谈。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则,分析其第二次判刑后间隔五年,犯罪虽然主要是主观因素,但也有一些客观因素。而且第二次判刑时还减了三年刑,说明有改好的可能性,表达出一种关爱之情而不是厌恶之感。相互

交流,达到情感上的互动。同时安排其他表现比较好的同犯和他多沟通交流。罪犯和民警所处的地位不同,只要动之以真情,晓知以正理,是可以达到沟通效果的。

效果:该犯感谢民警的关心,认为民警的工作不为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教育、帮助、挽救他。

高级目标:主动和民警沟通,扭转对干警的片面认识。能够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哪怕是错误的思想。

方法要点:不仅在思想上要加强教育和沟通,而且在生活中要注意解决具体困难。监狱民警经过多方努力,找到其妻子和女儿,并实现了来狱会见,进行帮教。

效果:十分感激民警费尽周折为他找到了妻子和女儿,并来监会见,同时提及有一次生病,民警专门为他买来了蜜猴桃,这使他想起在家里有一次生重病,一直想吃而没能如愿,民警比自己的亲人还要关心自己。半年后,基本上达到了全部目标。

与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要在交往中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变化,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改造。交流中要尊重罪犯的人格和法定权利,既要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教育学原理消除其自卑心理,达到增强改造信心的目的

自卑是人内心的一种自我贬抑意识。特别是农村籍的罪犯,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较为困难的家庭,经常受到挫折、打击,对人生态度消极,缺乏自信心和内动力。教育学中的赏识教育主要是运用人的尊重需求,采用必要的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帮助树立自信心,激发积极向上的潜意识。自卑往往和自暴自弃相联糸,而自暴自弃是因为希望彻底破灭,暴自弃的结果就是自我放任,自我堕落。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初级目标:缓解其自卑心理

方法要点:肯定他的存在价值。利用简单肯定的方式,发现他值得肯定的方面,激发他转变消极的人生态度。有了进步就表扬,哪怕了微不足道的进步。

效果:语言明显增多,笑容明显增多。心理咨询中心反馈:该犯自信心有所增加。

中级目标:树立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方法要点:肯定他的社会存在价值。在犯人大会上表扬该犯的进步,肯定他还是能够改正恶习,重新做人,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当众表扬优点,背后批评缺点。将表现较好的罪犯与他编为一个互监组,并结成互帮互助对子。

效果:开始完成生产任务,并做一些简单的好事,如对一老年病犯上侧所不方便进行帮助,下雨时主动帮助他犯收衣物。对人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看法。

高级目标: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建立起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方法要点:开展经常性的人生观教育,肯定其优点,指出其问题,教育他要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使他明白人的一生,就是与困难争斗的过程,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生,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努力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帮助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级阶段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运用法制理论,帮助其分析犯罪事实,达到认罪服法的目的。认罪服法是改造罪犯的前提。罪犯被判刑后,归因客观的心理普遍浓烈,主动认罪的意识相对淡薄,特别是心理呈惯性化、定势化趋势的顽危罪犯,其犯罪心理与道德法律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罪犯除了需要懂得其他知识、道理外,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法律的普遍性、强制性、正当性和人民权利的保障性,权利义务的对等性。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明确意识。马克思曾说:物质的问题要用物质的方法去解决,精神的问题要用精神的方法去解决。罪犯意识的问题只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办法,而不能采取强迫的方法。认罪服法必须通过一糸列的教育形式和科学方法,实现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目的。

初级目标:认识自己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

方法要点: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法制专项教育活动,开展“假如我是一个受害人”“告别明天”演讲,写自传等一糸列教育活动。

效果:该犯初步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但有些客观原因。

中级目标:认罪服判,公正的看待法律制度。

方法要点:深入分析犯罪根源,组织罪犯进行大会宣讲,小组讨论,营造一种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要对犯罪所必需的要件进行逐条分析,深挖犯罪根源,消除归因客观的错误观点。

效果:认为自己并不是生活不下去,主要是想不劳而获,走所谓的“致富捷径”,并在小组和监区会上作反思发言,还在监狱举办的法制教育文艺节目中扮演了一个受害者的角色。

高级目标:确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方法要点:大讲法律是社会的最高准则,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促进社会稳定、进步、繁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法治国。说明法治不仅对社会公民,而且对服刑罪犯的人身权利也有巨大的保护作用。结合监狱执法环境的规范及身边的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并邀请了法官、律师到监狱上法律知识课。

效果:该犯认为法律是比较公平的,对自己的判决是公正的,特别是现在监狱规范执法,和过去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为种环境有利于自己的改造。交待了自己曾预谋袭击民警、脱逃的犯罪动机和企图自杀的心理准备,同时还检举了他犯预谋脱逃的犯罪事实。

教育改造罪犯是一个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促其转变观念,矫正恶习,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渐进过程。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造实践,以保证教育改造的方向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确立人是可以改造的理念,运用行为科学理论约束其违纪行为,达到促其遵纪守法的目的。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意识支配的,新意识取代旧意识有一个复杂的自我教育和控制过程。罪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实质上是旧意识与新意识的激烈斗争,在新的意识尚未在大脑中占绝对优势之前,旧的意识总是不断地对新意识发起挑战,有时可能还会占上风。人的发展主要靠激励。激励=吸引力+期望机率。初级目标:放任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收敛。

方法要点:经常性的提醒,树立身边榜样。并鼓励其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初步树立集体主义意识。使他认识到,好的行为习惯是受人尊重的基础条件,是人生宝贵财富

效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与约束,虽然有一些小的违纪行为,但总体上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

中级目标:半年内无大的违纪,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具备一定的行为控制力。

方法要点:不断强化目标行为的重复性,注重用物质的、精神的办法加大控制力和吸引力,实现奖励的有效性。要辩证地看待顽危犯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复,只要大的趋势向前发展就是好势头,切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效果: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有了较好的控制,不仅没有大的违纪,而且还勇于和一些反改造言行作斗争。

高级目标:一年内无大的违纪,初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

方法要点:经常性地关注,帮助,使他成为集体中一个受重视的角色,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力,并经常性地强化这承受力,使其能经得起曲折。

效果:已有14个月无违纪行为,并能常做好事。同时认识到民警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

罪犯的行为矫正、行为养成和行为规范都是建立在正确意识、情感和人生态度基础上的,而罪犯的行为举止又可以对意识起到促进作用。二者相互联糸,相互作用。

(五)确立劳动改造人的理念,运用劳动作用理论使其抑制恶习,达到热爱劳动的目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社会劳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差异性。自己不爱劳动,又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许多人走进监狱的共同原因。劳动具有磨练毅志,认识人类发展,矫

正不劳而获腐朽思想和学会生存技能,减少重新犯罪的重大作用,是改造罪犯的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初级目标:能够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

方法要点:讲明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不仅是罪犯改造的法定需要,也是回归后实现社会正常生活的客观需要。根据其劳动技能较差的具体情况,在劳动定额上适当照顾,使他看到希望,增强改造信心。效果:基本上能够完成低级定额任务。中级目标: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

方法要点:逐步加大劳动量,达到和他犯相一致的劳动能力。并在劳动现场播放轻音乐,以适度缓解劳动压力。使其明白劳动是治疗一切精神痛苦、生活困苦的良药。

效果:能够完成任务,多次带病劳动。特别是实行罪犯劳动低薪制以后,其劳动热情明显提高。

高级目标: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够自觉完成劳动定额。方法要点:教育其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是实现正常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效果:累积分在全监区位次靠前,经评议符合减刑条件。已开始呈服减刑。并取得了机电修理初级证书。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呈现出一种梯形结构趋势,社会既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诚实勤劳守法的普通劳动者。(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机制会更加完备合理。当前,国家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工作推荐、生活保障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罪犯只要改恶从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回归社会后是可以实现正常生活的。要经常性地对罪犯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发展教育,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走上正常的改造道路。)

(六)确立以德治监的理念,运用道德教育理论,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达到巩固改造成果的目的。道德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教育对罪犯改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道德是法律的基石。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首先就是道德观念的沦丧,接着就是法律大堤的垮塌。初级目标:恢复一定的道德良知。

方法要点:在狱内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列查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并进行剖析,开展学雷锋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录像等一糸列活动,使罪犯逐步恢复道德良知。效果:能够初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中级目标: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方法要点:批判损人利己,金钱至上等腐朽观念。狱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聘请地方上的先进模范人物开展开展道德教育讲座,在罪犯中开展“道德是做人之本”大讨论,开展道德知识竞赛,建对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效果: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能够较好的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

高级目标:能用道德观念规范自己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长抓不懈。一个罪犯如果真正建立起了良好的道德观念,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就应该视为达到了改造的目的。

用科学的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多科学理论综合运用的过程,各学科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糸的糸统,没有先后轻重之分,罪犯的思想行为弱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三、思考与建议

(一)确立一种克难进取理念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前提。要在民警中确立种以教育转化顽危罪犯为己任的进取理念。克难奋进、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一般原理与罪犯改造实际相结合,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长期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狱外教育相结合,转化思想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持之以恒,以理服人,刚柔相济,创造性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二)制定一项科学激励政策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动力。教育转化顽危罪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是正确与缪误、正义与邪恶、改造与反改造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和保障利益功能作用,制定强有力的鼓励政策来推动这项工作的迅速发

展。鼓励民警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的思维、科学方法,实现对罪犯的科学转化。

(三)制定一套科学的方案是转化顽危罪犯的保证。科学合理、结合实际和易于操作是一个方案成败的关键因素。要紧密结合罪犯改造的客观实际。全面分析顽危罪犯的主要犯罪根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想上缺少哪些“政治营养”?一人一策,对症下药,制定详细的转化“治疗”方案。科学的转化方案应遵循必要的程序:一是监区通过查阅罪犯档案,个别谈话,耳目情况反映和平时观察完成原始情报搜集;二是监狱、教育科和监区三级对该犯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完成“会诊”,弄清“病因”;三是组织相关“专家”制定转化“治疗”方案;四是对监区实施方案情况进行效果测评,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五是方案确定后交监区具体实施。监区采取一定形式,成立转化攻坚组,具体落实到人。方案科合理,就成功了一半。

(四)创建一个科学机制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基础。转化顽危罪犯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确保监管安全秩序的重要内容。一是监狱要成立相应指挥机构加强对转化工作的领导;二是业务部门要组织自己的专家队伍,加强对转化工作的指导;三是监区要合理调配警力,确保转化工作的落实到位。可以采用挂牌攻坚法,招标转化法,狱外对口帮教法,民警“三承包法”(包管、包教、包转化),领

导干部责任法,形成人人争当转化能手的良好帮教转化氛围。并将罪犯的转化数量、质量,作为考核评价民警素质的重要标准。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转化网络,确保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五)培养一批专家型的民警队伍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关键。民警是教育改造的主体,主体素质优化,则整个工作就会出现勃勃生机。转化顽危犯是多学科知识的具体运用,也是对民警最好的锻炼和考验。要教育、培养、引导民警业务素质由行政事务型向改造专家型发展,由“浅而宽”变为“深而精”,培养出监狱自己的教育专家、法学专家、安全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队伍。文化素质,由社会普及型向专业对口型发展。新进招录的监狱民警,应重点放在法律专业,教育专业,监所管理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其它专业,以确保民警的文化结构的优化,实现提高改造质量的总目标。民警只有通过客观实践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才华,才能担当教育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转化顽固危险的罪犯不是通过一件事或在几天内就可以完成的,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促进转化,达到改恶从善,成为一个守法公民的目的。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监狱的神圣使命。

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2、《实践与探索》 张坚 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新编者领导科学》万良春 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本书编写组 农村读物出版社

5、《犯罪心理学》 罗大华 何为民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现代社会心理学》(日)井上惠美子 午出彦仁 群众出版社

第四篇:如何利用循证矫治对危安犯进行教育改造

浅析循证矫治对危安犯进行教育改造的几

点建议

马青松

近年来我监狱对危安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绩。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多元碰撞,会使社会成员对价值观念、信仰信念的思考与选择更加多维,不当的价值观成为了犯罪的一大原因,而矫正危安犯的思想、观念、信仰也成为了监狱教育改造的一大难点。为扭转、提升罪犯的价值观,夯实无形的社会精神秩序基础,监狱正致力于探索新的教育改造模式。循证矫治以其在通过了解危安犯罪犯犯罪的方式中针对性教育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在监狱教育改造中受到了关注。但是如何使循证矫治在监狱危安犯改造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本文就进一步建设循证矫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析。

一、什么是循证矫治

循证矫正是循证研究和循证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在矫正领域的具体应用。循证矫正,简言之,就是遵循证据进行矫正。具体来说,循证矫正是指矫正工作者在矫正罪犯时,针对罪犯的具体问题,寻找并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方法、措施)等,结合罪犯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罪犯矫正工作包括罪犯评估、分类、方案制定、矫正项目运用、管理等多个实践环节,如果在这些实践环节上应用循证实践的理念和方法,那么可相应称之为罪犯循证评估、循证分类、循

证方案制定、循证教育干预、循证管理等。循证矫治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监狱危安犯极端化思想种类分析

第一、极端思想认识顽固、狭隘、情绪偏执。

多数危安犯往往以宗教为幌子,从事分裂破坏活动,他们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本末倒置,非法宗教意识根深蒂固,思想上存在着狭隘的民族观、极端的宗教观。这部分危安犯入监初期的极端宗教思想意识浓厚,表现出偏激的宗教狂热心理,反社会意识强烈,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在短期内不容易接受教育安心改造,他们表面上遵守监规监纪,但很多人抱着一种观望的心态,极个别还在暗中进行一些串联等违规违纪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被动接受管理教育,但对社会极端仇视,一旦我们管理稍有疏忽,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实施犯罪活动。从他们犯罪档案卷宗中反映出大部分危安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持抵制与否定的态度,反对共产党领导,不承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鼓吹通过制造各种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破坏和颠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以实现自己搞分裂的目标;这类危安犯极其狭隘的主张,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人类分为两个部分,穆斯林和异教徒;这是由这部分人的生活环境距离现行社会发展偏远,对国家政策、法律接受、认识不到位,受教育程度低,容易受他人蛊惑有关。危安犯思想顽固,许多危安犯入监后,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一种是不能分辨民族风俗和宗教的关系,其文化知识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居多,另一种是本身思想就

反动、顽固,从事暴力恐怖、参加非法组织,不相信党的政策,属于狱内的不安定因素,危安犯在接受教育改造的过程中具有隐蔽性、狡诈性和欺骗性,他们表面上给人一种“老实憨厚”的错觉,使用各种手段以取得民警的信任和好感,暗地里时刻窥视着监管工作中的漏洞,寻找可乘之机。

第二、主观认识的盲目、性格偏执的的暴力性。

这类人思想觉悟低,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薄,认知水平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意识薄弱,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欺骗、引诱、煽动和拉拢下,被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某些片面现象所蒙蔽,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盲目听信“三股势力”的蛊惑,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类危安犯性格扭曲,大肆鼓吹宣扬暴力,并以宗教为幌子以维护“宗教的神圣”、“民族的尊严”、“种族的纯洁”为借口主张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他们把恐怖暴力视为宣泄不满,报复社会,造成群众心理恐惧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政治观点的反动性。

这类危安犯的反动本质就在于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否定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否定各族人民之间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与进步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关系,否定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在新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分裂分子披着民族宗教的外衣,鼓吹唯有《古兰经》至上至尊,打着“维护民族利益”和“振兴伊斯兰”的旗号,实际是煽动民族仇视,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

上升到反社会意识,认为社会不公,特别使一些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较深,不思悔改的顽固分子,更是蠢蠢欲动、图谋不轨,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计后果,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循证矫治对危安犯教育改造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通过因人施教对危安犯提供矫治服务,提高危安犯教育改造能力。

思想复杂、恶习成痼是危安犯的显著特征,也是教育转化的难度所在。为此,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如同医生诊治病症一样,首先要查清病情,其次是要明白病因,三是找准病根,对症治疗才能彻底清除病根。因此监狱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不同危安犯制定不同方案进行教育改造。

第二循证矫治重视罪犯积极互动,从而行为上了解危安犯思想症结。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罪犯通常处于被动接受教育、干预的地位,积极主动性不强。而在循证矫正模式下,罪犯作为矫正活动的一方积极参与矫正活动。循证矫正实践充分考虑到罪犯在文化水平、生活经历、性格偏好、风险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确保“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在制定矫正方案等环节,罪犯被给予了表达意愿的机会,最后的方案要告知罪犯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因此,循证矫正有利于调动罪犯的积极性,取得罪犯的支持和配合,发挥罪犯在矫正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循证矫治理论研究与矫正实践紧密型强,对危安犯教育改

造有着显著提升。

在传统矫正模式下,矫正研究和矫正实践往往分得较开,研究是研究,实践是实践。而在循证矫正模式下,矫正研究和矫正实践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矫正研究为循证矫正实践提供研究证据,有力推动了循证矫正实践的不断发展;循证矫正实践为转化、应用矫正研究成果提供舞台,有力推动了矫正研究的深入开展。可以说,开展循证矫正为在实践领域中应用矫正研究成果、缩短矫正研究与矫正实践的距离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实现研究和实践双嬴。此外,开展循证矫正还有利于树立并强化按照最佳证据开展矫正工作的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者实施循矫证。

第四循证矫治在对危安犯教育改造中达到资源的优化

在传统矫正模式下,作为民警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方便而不是最有效的矫正方案,这容易导致矫正成本,居高不下,监狱教育资源浪费相当严重。而在循证矫正模式下,鼓励民警按照最有效的矫正方案来实施矫正,注重成本和矫正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矫正工作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浪费。

四、循证矫治在对危安犯改造过程中的不足

第一、在循证矫治过程中对危安犯预测准确度不够充分,导致危安犯循证教育转化出现偏差。针对危安犯假改造的状态,我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循证评估预测机制,对危安犯思想症结问题解决方法不多,反动思想的隐蔽性、伪装改造的虚假性没有被识破,刑罚的惩戒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对危安犯在社会上的情况材料信息掌握的不多,危安犯送押监狱时,除“三书一表”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信息,对其犯罪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和家庭关系等信息停留在谈话了解的浅层,导致甄别不准确,分类不科学,危安犯的思想隐蔽性又较强,绝大多数危安犯对自己的犯罪造成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服刑改造期间,在强大的管理威慑力下,行为表现出“服从”管理,“积极”改造的状态,但其内心固有违法犯罪心理是否得到矫正,顽固的反动思想是否得到彻底的改造,通过教育后在思想上是否消除了出狱后重新犯罪的可能,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从现行行为表现上的“积极”状态作出结论,对伪装不能做出准确有效的判定。因此对其反动理念、信念、意识等方面的思想症结没有识破,严厉打击惩处力度不够,精神意识没被击垮,支撑其反动信念的狂热没有得到有效瓦解。使得伪装性较强的罪犯侥幸心理增强,对刑罚的畏惧心理减弱,出狱后敢于铤而走险继续危害社会。

第二、刑期的长短、文化素质等影响危安犯循证教育改造质量。危安犯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低,多处予中青年,基本上没有受过良好文化教育,长期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深受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毒害,愚昧无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拉拢、胁迫或一些小恩小惠收买,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认识模糊,遇事采取观望的态度,改造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思想上的彻底转变,因其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较慢。危安犯不减刑,使危安犯对改造前途失去了信心,绝大多数的危安犯都是10年以上的刑期,这在无形中会在其思想上

造成压力,不管民警说的再好,积极分子给的再多,没有实施减刑,长此以往,危安犯会对民警教育失去信心,认为民警在敷衍、欺骗他们,尤其是一些无期、死缓的危安犯,虽然改造成绩表现好但没有减刑,对改造前景失去了希望,绝大多数危安犯因为不减刑,改造积极性都不高。危安犯的反动思想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危安犯接受极端宗教等反动思想教育从童年就开始,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受到了反动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受毒害非常深,根深蒂固的宗教情节蒙上极端宗教主义的阴影后形成极为顽固的反动思想和观念,而这种思想和观念的矫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时间,危安犯转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醒悟初变、动摇反复和稳定巩固三个阶段,根据危安犯认知能力、知识水平限制和情绪反映,接受教育快慢,思想转变到开始转化需要时间是不一样的,有些判处死缓、无期的罪犯因刑期的固定使转化认定标准与现实转化效果有冲突,直接影响到循证矫治改造质量。

五、对危安犯循证矫治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民警综合素质,业务水平能力,加大民警基层管理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系统学习和培训,要将敢管、能管、会管的民警调配到改造危安犯工作岗位上,提高这部分民警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宗教知识水平,解决好部分危安犯思想异常活跃、抗改行为突出之间的矛盾;

其次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严明作为民警是

否讲政治、讲大局严格管理的体现熟悉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增强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平时要加大从事危安犯教育民警的政策理论和宗教理论及宗教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快建设一支改造危安犯“专家型”民警队伍,能够解决改造危安犯工作中的危、难、急、重问题。

第二、找准思想问题,有的放矢,进行“循诊矫治”。对危安犯进行摸排、甄别、分类,全面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措施,是提高改造质量的治本之策,因此对照监狱管理局有关危安犯摸排、甄别、分类标准,进行深入细致的筛选,准确排查出一批不认罪服法、思想顽固、抗改的顽固危险分子,为他们举办 “集中教育”学习班,指定专人负责,集中优势兵力,开展攻坚转化,力求使每个参加“集中教育”学习班的危安犯都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加强社会教育力度,使他们思想适应现行社会的发展。

第三、授课内容的面要广,度要深,要突破禁忌。

首先对危安犯的疑问要正面解答,不能含糊,回避。其次对宗教、历史问题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解答,允许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危安犯疑惑的问题要反复讲解,打破其心里面的“疙瘩”,促其转变。

当前,社会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罪犯改造和矫正工作中,还面临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尤其缺乏有量化实证数据支持的有效矫正项目和方法措施等困难和问题。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矫正工作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来推动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罪犯

教育改造质量,努力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之典型事迹

旧貌换新颜,真情暖民心

——记党委宣传统战委员王委员帮扶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典型事迹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寻声望去,只见一栋崭新的红瓦白墙小楼,大门敞开,几个村民坐在门口的小凳上喝茶,这栋新楼是在第一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拆旧重建的,那倒茶的老汉是户主邓家钢,正在为新居的建成而喜笑颜开,为王委员自做房子以来提供的帮助斟上了一杯浓浓的感激茶。

自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该项工作就由王委员具体实施落实。对于中央、省、市、县下发的有关惠民利民的各种文件,凡是与土坯房相关的,他都认真学习领会,工作闲暇之余,常与同事探讨《若干意见》中的大方向和各种细节,同时和群众亲切交谈,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征求群众的意见,使《吉村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更符合我镇实际。他从全局出发,注重细节,从成立土坯房工作小组到下村大力宣传,从各种数据统计到具体落实到户,王委员带领大家,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丝不苟,两个月下来,吉村旧貌换新颜。房子换了新装,为生活艰苦的农民脸上增添了一道幸福的光彩。

一天下午,邓家钢正在浇筑一层的楼面,王委员主动来到他家,帮忙铲沙石。一伙人正干得热火朝天,无奈天公不作美,天

忽然暗下来,乌云密布。王委员看到天气突然变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顾不得擦去脸上的灰土,马上丢下手中的铁锹,发动自己的车子,火速赶到圩上买了油纸急冲冲的返回农户家中。刚给浇好的楼面铺好油纸,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王委员一边抹着汗水一边说“这下就没事了”。王委员就是这样帮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用自己真情温暖着每一户危旧土坯房改造户的心。

下载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