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成果奖支撑材料

时间:2019-05-13 10: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成果奖支撑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成果奖支撑材料》。

第一篇: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成果奖支撑材料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成果名称:

高师院校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目录

1、《高师院校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总结

2、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网址:http://

《高师院校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成 果 总 结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通识型人才而设立的高师综合文科专业。学校人文教育专业建设,弘扬百年办学传统,彰显“文化育人”办学特色,通过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专业建设的先进性;通过“三个融合”,实现专业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贯通;通过强化人文实践,实现专业培养的地方性、综合性与复合性的统一,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系列教学成果。2004年学校人文教育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高校“省级教改示范专业”,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人文教育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专业负责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专业团队入选国家教学团队,专业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一、通过“适应”与“引领”互动,实现人文教育专业建设的先进性 我校人文教育专业是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而设立的新专业。它的建设不仅符合我校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而且成为引领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力。

(一)早在1998年,我校就在安徽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高师毕业生整体素质的调查与研究”。这次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理科学生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与素质;文科学生缺乏起码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与素质;专业知识结构过于狭窄等。不少毕业生通过教育实践也感受到自己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并就改革高师专业课程结构提出了很好的意见。1999年安庆师范学院汪青松教授在安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作的专项调研表明,校长们都表示欢迎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这些调研成为我校开设综合文科和人文教育专业的依据。

(二)2000年8月,我校申报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师范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教育部立项批准。2000年9月,学校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专业新生中选拔58名学生开办 综合文科实验班。本着“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了“三基为本,综合拓展,活动创新”的综合文科专业课程体系。

(三)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于2003年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研究,以主动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四届综合文科实验班的基础上,我校人文教育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2004年安徽省教育厅又批准人文教育专业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为实现专业打通、课程综合和内容融通,学校以人文与社会学院教师为主体,整合文学院、政法学院和教育学院的教师组成人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负责人汪青松教授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学团队成员素质高,结构合理;学校聘请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朱小蔓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每年定期来校为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题课程或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高度重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共建人文教育专业,与安庆市教育局推进开展名师互聘、干部互派、教改互动、资源互通的“双进”工程。一方面,学校派人文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组成员、教务处吴云助副处长任安庆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派人文教育专业建设实施组负责人董根明教授赴安庆一中就任校长助理,为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建设教育教学实习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聘请中学名师承担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师课程,指导人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对于学校人文教育专业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做法,2007年3月25日《光明日报》以《安庆高师和基础教育“双进”求双赢》为题予以报道。

人文教育专业是教育部新设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建设为综合文科教师搭起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人文教育专业的新课程特别是通识基础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高师院校教师自主开发。为此,我校人文教育专业以开发和建设高师校本和地方特色人文课程为突破口,把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使用。目前我校人文教育专业已开发和建设的通识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有汪青松教授 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案例教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十二观》(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董根明教授的《中学文科教学通论》(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和王国席副教授的《人文科学概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地方特色课程有董根明教授的《陈独秀与近代中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和朱守良副教授的《安庆师院与皖江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人文教育专业开发的很多校本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在国内属于首创,弥补了该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不足的现状。其中,汪青松教授主持开发的校本课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安徽省“十五”规划教材,《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案例教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十二观》是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汪青松教授独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被四川大学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采纳为参考资料,2007—2008年被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北省社科院、安徽医科大学等院校指定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参考书或教学用书。

二 通过“三个融合”,实现人文教育专业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贯通

人文教育专业建设,通过文史政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以及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等“三个融合”,实现了人文性、科学性、艺术性的贯通。

(一)文史政融合,实现人文性的贯通。在人文教育专业,打通文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相关课程和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学科间的综合与融通。开发《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中学人文学科教育学》、《中西文学比较研究》、《中西历史的人文精神》和《中西哲学的人文精神》等综合性课程,开设地方特色课程《陈独秀研究》、《桐城派研究》、《张恨水研究》、《安庆与近代中国》和《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等,通过对安庆地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人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

(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实现科学性的贯通。为实现文理交融,课题组多次召开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代表共同参加的研讨会,对“人文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反复修订,最终制定了2006 版《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在确保人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融合科学教育的系列选修课程,如《科学 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史》、《自然科学基础》、《物理美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从方以智到邓稼先》等,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举办“人文科技素质专家论坛”,培养人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三)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实现艺术性的贯通。人文教育专业禀承学校“文化育人”传统,大力推进“特色兴校”战略,融合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利用安庆特有的区域文化资源和学校黄梅剧学院的教学平台,积极拓展艺术教育,开设《音乐艺术鉴赏》、《绘画艺术鉴赏》、《书法艺术鉴赏》、《黄梅戏艺术欣赏》和《从严凤英到韩再芬》等艺术类课程。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从“真善美”的人格高度,培养人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三 强化人文实践,实现人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地方性、综合性和复合性的统一 人文教育专业禀承我校百年办学形成的“文化育人”传统,充分依托校内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文化资源,通过强化人文实践,实现人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地方性、综合性和复合性的统一。

(一)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专业实践体现地方性。2006年4月安庆师范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安庆师范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和资源优势。学校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学校的“敬敷书院”和“安徽大学红楼”是安徽高等教育发源地的历史见证。学校在修缮和开发校内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在安庆市开发和建设了古皖文化教育、佛教文化教育、桐城派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等六个方向的校外人文教育基地。人文教育专业充分利用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平台,将皖江历史文化课程纳入人文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文化考察和民间文学采风活动等专业实践,鼓励学生申报与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实践活动中感悟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力量。

(二)打造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实践渗透综合性。早在2000年,汪青松教授就开始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一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007年,由他主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入选教育部高校“精彩一课”,被列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人文教育专业现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汪青松教授主持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在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汪青松教授积极倡导和践行:教师要“教书教人教心教行”,学生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课堂搬到社会,带领大学生到小岗村讲农村改革、到奇瑞集团讲自主创新、到岳西县讲生态文明建设,在课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三)凝练“四为理念”,社会实践突出复合性。学校在从综合文科到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凝练出“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四为理念”,并构建起以“四为理念”为核心的《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版)课程体系。“通识为基”课程模块主要为师范生奠定教书育人的通识基础,“能力为本”课程模块强调从教技能培训,“人文为魂”课程模块引导师范生爱岗敬业、乐于育人;“服务为重”课程模块以“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为导向,使师范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人文教育专业建设在“四为理念”的指引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选派学生到基层担任村长助理、法制宣传员和调解委员会主任助理,指导学生自办学生读书社,编辑学生刊物《人文视野》和《史苑新丛》,组织学生到中学见习、实习和顶岗支教。人文教育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大学生在公开发表文章、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显现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效应。

近八年来,我校人文教育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融合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实践,着力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急需的文科综合人才,因而实现了从学校综合文科实验班到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再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三大步三层次的跨越。

四、我校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一)“三大教育”融合,培养“求真、务善、完美”和谐的人才。即通过修订和完善《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版),融合科学、人文和艺术三大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经典文献导读、文学基本原理、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中国思想史、人文科学概论、科技史、自然科学基础、物理美学、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哲学、从方以智到邓稼先、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和黄梅戏艺术欣赏等课程。以“真善美”的教育教学内容,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 和塑造身心和谐的大学生。

(二)、“三个课堂”融合,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统一的人才。即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增长大学生的通识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以课程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强化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以专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专业实践(专业考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毕业论文、顶岗教育实习、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等。

(三)“三支师资”融合,培养“学习、思考、实践”互动的人才。即通过专业师资、跨学科复合师资和校外师资三支队伍的融合,高校教学名师和中学教学名师引领,培养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三支队伍主要依托校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整合全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双进工程”平台聘请中学教学名师而得以实现。

五、我校人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一)本专业师生受益。人文教育专业在创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文教育专业的教师得到了专业化成长,凝练了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造就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人文教育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建设负责人汪青松教授于2005年2月被评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00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由他在人文教育专业开发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07年10月该课程入选教育部高校“精彩一课”,是安徽省高校参选该门课程中的唯一入选课程,被列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中,王海燕教授、方锡球教授和孙维城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我校人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师范生技能强、人文素质高。他们在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开发表文章、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如2004级胡玉婷同学获2008年全校师范生“说课”大赛一等奖;学生自办刊物《人文视野》已公开出版三期;从四届综合文科实验班的毕业生到首届人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尤其是中学的欢迎。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100%。首届人文教育专业毕业的122名同学中,94名同学到基层就业,28名被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二)向通识教育推广。人文教育专业建设取得成果后,推动学校组建科学教育 7 专业、艺术教育专业,构建起科学、人文、艺术三大通识课程平台,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由人文教育专业课题组开发建设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中西文化的人文精神”、“从方以智到邓稼先”和“从严凤英到韩再芬”等课程被列为全校各专业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课程。

(三)向全校教育推广。人文教育专业建设中形成的“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推广确立为全校修订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原则。

(四)向校外教育推广。人文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建设以来,先后接待黄山学院、皖西学院、滁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晓庄学院、衡水学院、忻州师范学院、怀化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奥古斯堡学院等省内外、国内外十多所高校的交流考察,这些兄弟院校对我校人文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7年4月在学校与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召开的“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交流,《光明日报》和安徽电视台予以报道,扩大了人文教育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

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一、人文教育专业概况

二、教改示范和特色专业批文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校第二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教秘高[2004]72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7]31号)

三、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管理

1、《安庆师范学院省级教改示范专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示范性研究规划方案》

3、《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建设实施工作方案》

四、人才培养方案

1、《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年版)

2、《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版)

五、教学团队情况

六、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

1、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研基地;国家教学名师奖;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和教育部高校“精彩一课”的通知等。

3、教研论文目录

七、学术专著和教材

1、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汪青松等:《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汪青松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朱守良:《安庆师院与皖江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张洪波:《科学与伪科学的分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王国席:《人文科学概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董根明:《陈独秀与近代中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徐伟民 方晓珍:《安庆与中国近代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查昌国:《孟子与<孟子>》,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8、查昌国:《先秦“孝”、“友”观念研究——兼汉宋儒学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程曦:《近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安庆的寺庙及其崇拜》(译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孙维城:《大学语文》,安徽大学出版社。

11、董根明 曹长德:《中学文科教学通论》,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12、汪青松等:《皖江文化探微》,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学生活动

1、学生主要活动回顾

2、学生说课录像二

九、同行交流

下载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成果奖支撑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成果奖支撑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