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本站推荐)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
我是杨善洲的二女儿。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给姐姐听,背着,背着,姐妹俩就哭了。
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我是3岁多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不光是为我们姐妹哭,也为妈妈哭。爸爸长年在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粮食不够吃,她就上山找来野菜充饥;我和妹妹没有钱上学,她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挑到街上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
慢慢长大了,有人对我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棵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棵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那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妈妈生我妹妹,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乡民政干部经过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就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后来爸爸知道了,责怪我妈说:“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要占公家的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给公家!”差不多过了半年,我妈妈硬是东拼西凑,才还清了这笔粮款。妈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我晓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点,只是娃娃们饿着可怜啊……”
更让我们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按当时的政策,妈妈和我们姐妹都可以“农转非”。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填好申请表后,向他报告,他却把申请表要了过去,锁进了抽屉里。一个地委书记,老伴和3个孩子竟然在老家当农民,说起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可爸爸就是这样做的。
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时,我们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对家庭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儿,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对家庭欠债很多……我从地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大亮山种树,除
了想为家乡的群众做点实事,就是想离家近一点,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
爸爸其实是个很有感情的人,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对自己的家人。
我读初二的时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读书。在保山,每个月爸爸给我买好饭菜票,还给我6块钱的零花钱。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多了一把梳子,后来才得知是爸爸给我放的,细心的父亲知道女儿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还有一次,学校放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来接我,因为担心赶不上客车,爸爸带着我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走小路。结婚时,爸爸没有给我买过什么,后来我有了孩子,爸爸来看我,发现一家人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就给了我100块钱,让我去做个衣柜。
在爸爸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辈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妈妈。1996年我妈妈因胆结石住院16天,因肺气肿住院13天,两次住院,爸爸都从大亮山赶下来,一直守在妈妈身边。他每天都会早早地买好早点带给妈妈,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饭,他都要亲自端到妈妈的床前。然而他生病了,却不要妈妈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后一次生病住院时,妈妈到医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见妈妈就说:“你怎么来了?你晕车,以后别来了,我不会有事的。”妈妈说:“我来看
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妈妈在医院守了爸爸三天,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强忍着不出声,那是因为他不想让妈妈担心。
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爸爸在状态稍好的时候,反复向我们交代:“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市里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一中,6万给了林场,专门留了4万元给你们的母亲,你们要好好用,让你们的母亲安享晚年,她这一辈子不容易。”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叮嘱我们,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将来陪伴妈妈。对怀念父亲的人民群众来说,爸爸走了;对妈妈和我们姐妹来说,爸爸终于可以回家了。如今,只要我想到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
第二篇: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会议记要
时间:2011年3月28日 上午9:30到11:30 地点:党员电教室
主持人:李凤安
参加人:党员42
内容:在2011年3月28日,我村42名党员在一起认真观看了关于原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杨善洲,1927年1月出生,原任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1986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3月8日,老书记在张家大坪子,召开现场大会,宣布成立“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家园。紧接着,老书记带领大家一边想办法改善生活条件,一边抓紧时间摸清大亮山的底子。
杨善洲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处处以群众需要为自己工作的轴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始终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他的朴实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杨善洲走了,大亮山不会忘记,和他并肩奋斗过的战友们不会忘记,当地的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用大山般坚定的信念、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在人生画卷和云岭大地上书写的精彩„„
四合村党支部
2011年3月28日
第三篇: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报告的题目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
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
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
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
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
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
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
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
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已经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
老书记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
底,已经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输液都是去便宜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他四处奔波,找来三万块钱,花在我身上,他一点不心疼。”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
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
举行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如果说这也是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的故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多讲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我就是造个林,没什么讲场!
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你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
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得很!”
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
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访谈中,我问老书记:“大亮山林场现在树木价值1亿元,完全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怎么就舍得捐给国家?”
他耐心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千万不要把这么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就物归原主。”
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
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忆、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
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个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个洗澡塘。
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清晰!
杨善洲老书记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谢谢大家!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报告的题目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
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
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
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
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
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
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
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
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
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
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已经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
老书记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
朱家兴被及时送到市医院,老书记又特意找到了主治医生,说:“我们这个工人够苦了,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抢救,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经全力抢救,朱家兴终于脱离了危险。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普通工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林场职工中流传。
底,已经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输液都是去便宜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他四处奔波,找来三万块钱,花在我身上,他一点不心疼。”
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
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
举行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如果说这也是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的故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多讲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我就是造个林,没什么讲场!
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
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你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
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得很!”
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
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
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访谈中,我问老书记:“大亮山林场现在树木价值1亿元,完全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怎么就舍得捐给国家?”
他耐心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千万不要把这么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就物归原主。”
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
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忆、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
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个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个洗澡塘。
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清晰!
杨善洲老书记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求是论坛(http://bbs.qstheory.cn/)【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qstheory.cn/viewnews-6108.html
第五篇:怀念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
我是杨善洲的二女儿。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给姐姐听,背着,背着,姐妹俩就哭了。
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我是3岁多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
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不光是为我们姐妹哭,也为妈妈哭。爸爸长年在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粮食不够吃,她就上山找来野菜充饥;我和妹妹没有钱上学,她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挑到街上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
慢慢长大了,有人对我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棵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棵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那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妈妈生我妹妹,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乡民政干部经过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就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后来爸爸知道了,责怪我妈说:“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要占公家的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给公家!”差不多过了半年,我妈妈硬是东拼西凑,才还清了这笔粮款。妈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我晓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点,只是娃娃们饿着可怜啊……”
更让我们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按当时的政策,妈妈和我们姐妹都可以“农转非”。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填好申请表后,向他报告,他却把申请表要了过去,锁进了抽屉里。一个地委书记,老伴和3个孩子竟然在老家当农民,说起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可爸爸就是这样做的。
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时,我们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对家庭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儿,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对家庭欠债很多……我从地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大亮山种树,除了想为家乡的群众做点实事,就是想离家近一点,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
爸爸其实是个很有感情的人,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对自己的家人。
我读初二的时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读书。在保山,每个月爸爸给我买好饭菜票,还给我6块钱的零花钱。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多了一把梳子,后来才得知是爸爸给我放的,细心的父亲知道女儿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还有一次,学校放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来接我,因为担心赶不上客车,爸爸带着我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走小路。结婚时,爸爸没有给我买过什么,后来我有了孩子,爸爸来看我,发现一家人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就给了我100块钱,让我去做个衣柜。
在爸爸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辈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妈妈。1996年我妈妈因胆结石住院16天,因肺气肿住院13天,两次住院,爸爸都从大亮山赶下来,一直守在妈妈身边。他每天都会早早地买好早点带给妈妈,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饭,他都要亲自端到妈妈的床前。然而他生病了,却不要妈妈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后一次生病住院时,妈妈到医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见妈妈就说:“你怎么来了?你晕车,以后别来了,我不会有事的。”妈妈说:“我来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妈妈在医院守了爸爸三天,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强忍着不出声,那是因为他不想让妈妈担心。
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爸爸在状态稍好的时候,反复向我们交代:“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市里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一中,6万给了林场,专门留了4万元给你们的母亲,你们要好好用,让你们的母亲安享晚年,她这一辈子不容易。”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叮嘱我们,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将来陪伴妈妈。
对怀念父亲的人民群众来说,爸爸走了;对妈妈和我们姐妹来说,爸爸终于可以回家了。如今,只要我想到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