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及时高效处臵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臵机制,快速、高效、有序开展各类运营突发事故的预防、响应和处臵工作,提高地铁运营系统的应急处臵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秩序,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臵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成都市处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
第三条 根据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大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较大及以上(Ⅰ级)、一般A类(Ⅱ级)、一般B类(Ⅲ级)和一般C类(Ⅳ级)四个级别。
(一)较大及以上运营突发事件(Ⅰ级)
4.造成需要紧急转移安臵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5.造成地铁运营线路一条或多条线路运营中断30分钟以上1小时以下;
6.载客列车脱轨; 7.载客列车冲突; 8.列车爆炸。
(四)一般C类运营突发事件(Ⅳ级)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
1.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危及1至3人生命安全; 2.造成被困人数100人以下;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4.造成需要紧急转移安臵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 5.火灾事故; 6.运营列车分离; 7.正线工程车脱轨; 8.非运营列车脱轨、冲突; 9.运营中轨道贯穿断裂; 10.运营中车站照明全部熄灭。
第四条 本预案适用于地铁运营中,因设施设备故障、恶劣天气、地震、大面积停电等情况引起突发事件时的预防、处臵和善后工作。适用于地铁运营过程中遭受火灾、爆炸、恐怖袭击或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等突发事件时的先期处臵和恢复重建工作。
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危险源的级别会产生变化;新线开通可能有新的危险源产生,因此,危险源情况需要定期识别、更新。
(一)可能造成或产生危险的对象 1.人员
人是地铁运营安全的控制因素,特别是行车指挥和列车驾驶等关键岗位,由于人的安全意识麻痹、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操作,可能直接引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设备
(1)车辆。车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制动故障、车门故障等主要部件的损坏、系统控制失常、人为破坏等因素,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列车火灾、列车冲突等事故,并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
(2)线路系统。线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轨道贯穿断裂、轨道胀轨变形、道岔伤损、道床病害等造成的列车延误、限速、停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3)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牵引供电、接触网、动力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运营中断、火灾等。
(4)机电系统。机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电梯、扶梯故障,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踩踏事故;通风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故障,FAS、BAS、气灭系统应急情况下的不动作、误动作等。
7.社会影响。
第三章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 领导机构
轨道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轨道公司安委会)是轨道公司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在轨道公司安委会主任的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组织、参与、指导的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协助工作,指导分公司的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
第八条 工作机构
(一)轨道公司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单位组成。总指挥由轨道公司总经理担任,负责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工作,对轨道公司Ⅱ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指挥;配合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开展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副总指挥由轨道公司分管运营副总经理、分管设备副总经理担任,对轨道公司Ⅲ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指挥;配合总指挥和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与开发部、总工程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运营公司、建设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分公司等组成。
运营部: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对突发事件的运营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参与运营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责任调查和处理工作。
装备保障部:对设备故障抢修提供技术支持,参与突发事件中设备故障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调查和处理工作。
建设与开发部:对建筑工程问题抢修提供技术支持,参与突发事件中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调查和处理工作。
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对外配合工程抢险作业的技术指导工作,协调配合外部相关工程单位;参与运营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
人力资源部: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工伤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计划财务部:负责突发事件救援、处理的资金保障。综合部:按照应急指挥部要求,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络,妥善解决信息发布工作;负责与乘客和社会公众的联系和沟通,消除负面影响;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收集、记录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先进事迹。
运营公司:负责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信息传递;负责启动分公司应急救援预案;与各应急救援参与机构密切配合,做好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的开展;负责向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供地铁运营突发事件信息内容的发布。
作任务;提出应急处臵的具体措施;具体负责或配合落实事故现场群众的疏散和救援力量的现场组织、协调、指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确定启动相应的应急处臵方案。
(五)专家顾问组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特点,组建涉及行车、信号、车辆、供电、轨道、消防等方面的专家成员库。需要时,由应急指挥部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提出决策建议,并进行技术指导。
专家顾问组职责:
1.就应急准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建议; 2.参加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 3.应急响应时,根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通知进驻指定地点,研究、分析突发事件信息和相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建议;
4.为应急救援提出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5.参与事故调查;
6.组织专家顾问组成员开展活动,提供应急指挥部所需相关应急技术和信息资料。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第九条 危险源监控
11.轨道检测设备。可以探测线路几何尺寸是否达到运营要求,钢轨有无伤损。
2.线路人员巡视。由线路巡检人员对线路情况进行日常巡视。
(七)建筑设施监控
聘请第三方专业监测和检测机构,对地铁隧道结构进行定期、定点检测和监测,对穿越地铁的工程进行线路结构变形,轨道变形,道床与结构剥离等专项监测。同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检测评估与养护维修并重”的原则,定期地对建筑设施进行维修。
(八)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通过加强制度、意识、技能、设备状况、环境风险等多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提出整改和控制措施,加大隐患监控和治理力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 预警级别
依据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预警由高到低分红色(特别严重)、橙色(严重)、黄色(较重)、蓝色(一般)四个级别。
(一)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及以上(Ⅰ级)运营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二)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A类(Ⅱ级)以上运营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3施。
(二)黄色预警响应
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运营公司巡查人员应上岗对隐患部位进行逐一排除。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岗集结待命。
(三)橙色预警响应
1.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到达轨道公司应急指挥中心(OCC),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更新通报事件发展状况。
2.运营公司巡查人员应全部上岗,并对整个区域进行逐一排除。
3.专家顾问组进驻应轨道公司急指挥中心(OCC)或事件现场,对事态发展作出判断,并提供决策建议。
4.专业救援队伍随时待命,各保障部门备齐人员物资,接到命令后5分钟内出发。正线列车降级运营,必要时停运,同时启动公交接驳。
(四)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专业救援队伍备齐应急抢险设备、物资,前往预警现场集结待命。
第十三条 预警变更
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适时向应急指挥部提出调整预警级别的建议;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依据事态变化情况,适时向市城市轨道交通运
51.调度指挥中心视事件发生状况立即调整运行方式,必要时可进行区间封闭,防止列车进入事发区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2.运营公司立即启动先期处臵应急工作预案,在向轨道公司报告的同时,开展事件的初期处臵和救援工作。
3.根据事件性质、伤亡人员状况和影响范围,报请110、119、120、地铁公安分局和公交集团参与配合抢险救援。
第十七条 分级响应
(一)Ⅳ级响应
1.地铁运营突发Ⅳ级应急响应标准所列事件后,由事件发生部门、分公司宣布启动本单位应急处臵程序或预案,迅速通知本部门、公司所属相关应急救援成员机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臵工作,同时报告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及时跟踪事件处理进展并向应急指挥部成员通报。
3.相关配合处臵部门的主管负责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具体实施现场秩序维护、信息报告及抢险救援等相关工作事宜。
(二)Ⅲ级响应
在Ⅳ级响应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
1.轨道公司突发运营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Ⅲ级应急响应标准所列事件报告后,指挥部副总指挥立即赶赴调度指挥中心控制中心(以下简称:OCC)进行指挥。必要时,赶赴现场指挥处臵工作。
7要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依靠轨道公司现有资源难以实施有效救援时,由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请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十九条 应急结束
1.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处臵工作基本完成,次生、衍生灾害和事件危害基本消除,应急工作即告结束。必要时,应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的消息。
2.Ⅳ级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由预案启动部门、分公司宣布应急结束,运营公司进行运营开通条件确认,恢复正常运营,报告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Ⅲ级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由预案启动部门、分公司报轨道公司指挥部办公室批准,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运营公司进行开通条件确认并提出开通建议,经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恢复正常运营。
4.Ⅱ级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由预案启动部门、分公司运经轨道公司指挥部办公室报轨道公司指挥部批准,轨道公司指挥部或授权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报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运营公司提出运营开通建议经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开通运营。
5.Ⅰ级运营突发事件或其它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在报告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后,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宣布启动的,轨道公
9应急指挥部。Ⅰ级运营突发事件处臵结束后,由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成立事故处臵调查评估小组,配合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或授权单位对运营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
(三)运营突发事件调查、评估结束后,各参与应急处臵部门、公司应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事件案例库,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意见。
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
各部门、下属分公司应结合部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开展定期、分级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现场的检查应为安全检查的重中之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因客观原因无法及时整改的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记录备案,重点监控。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险情无法立即排除,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检查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部门、分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或机构,以采取进一步应急措施。
第七章 应急保障
第二十三条 救援与装备保障
各部门、下属分公司应定期、按要求对本部门、分公司所辖范围内的各类应急救援和防护设备、设施、物资、标示、通道进
(一)各下属部门和分公司应根据本部门或分公司在处臵运营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要求,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保持完好,并不断更新完善。
(二)各相关设备管理部门和分公司应加强公共服务和安全设施的管理和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确保设施状态正常。
第二十七条 通信保障
(一)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
(二)因突发事件造成现场通讯设备故障的,设备维修部门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通讯恢复,现场人员也应灵活应变,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
(三)因救援需要相关提供通信设备时,由轨道公司应急指挥或调度通知,通信抢险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携带工具、材料、备品、备件赶赴现场。
(四)抢险救援所涉及人员通讯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及时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第八章 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八条 培训
(一)轨道公司应急指挥成员单位负责对本部门、公司员工进行预案全员培训。
(二)新员工上岗前、转岗人员均应接受本岗位应急预案培
3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完成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成绩突出的。
(二)保护公司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突出贡献的。
(三)及时排除险情,防止危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四)及时报告地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客流异常信息,对地铁突发事件预报贡献突出的。
(五)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六)因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受伤、致残或牺牲的人员,其医疗或抚恤待遇按照国家因公(工)受伤、致残或牺牲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予表彰和奖励的。
(八)其他经轨道公司研究认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的。第三十一条 处罚
轨道公司对于违反本预案规定,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采取必要的紧急处臵或者防控措施,造成危害扩大,损失严重。
(二)未按规定立即组织抢险,救援,拖延,推诿导致事故蔓延和扩大的。
(三)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或者隐瞒事实真相,5
(三)专家评估提出重大修改建议等。第三十四条 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轨道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深圳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深圳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保证及时、高效、有序、妥善地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防止事件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和社会稳定,结合深圳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深圳市地铁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评估与考核等活动。
对于国铁或城际铁路在深圳市范围内发生的、涉及深圳地方救援力量参与应急处置的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工作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轨道交通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1.4.2 统一指挥,职责明确
在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市区两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军队、武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权限,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
1.4.3 相互协调,有效应对
轨道交通应急各相关单位或职能部门应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积极配合、密切协作,保证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高效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
1.4.4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平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临战的标准要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坚持应急处置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确保需要时用之能战,战之能胜。
分类和分级
2.1 分类
根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将深圳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类如下: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强台风、龙卷、冰雹、雷雨、水灾、地震、山体崩塌、滑坡等造成或可能造成轨道交通浸水、脱轨或倾覆等严重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灾害事件。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爆炸、行车、工程等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大面积停电、突发性大客流和其他可能造成轨道交通发生一条线路全线停运或两条以上线路同时停运的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生化、毒气和放射性污染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乘客等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在轨道交通车站内发生聚众闹事、劫持人质等突发事件。
2.2 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可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轨道交通在遭受人为破坏、大规模劫持人质等恐怖袭击事件时,应急处置依据有关反恐怖预案执行。
2.2.1 一般轨道交通突发事件(Ⅳ级)
事态比较简单,事件后果仅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或威胁,具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危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下重伤(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2)造成轨道交通运营中断30—60分钟、客流大量滞留的。
(3)事件由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可以处理和控制,无需其他部门和单位或仅需调动个别部门和单位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2.2.2 较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Ⅲ级)
事态较为复杂,事件后果在全市区域内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具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造成3—9人死亡(含失踪),或者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者10—49人重伤(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2)造成轨道交通运营中断60分钟以上、客流严重滞留的。
(3)市政府认为需要由市级应急机构响应的其他事件。
2.2.3 重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Ⅱ级)
事态复杂,事件后果在全市或周边区域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具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造成10—29人死亡(含失踪),或者危及30—49人生命安全,或者50—99人重伤(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2)超出深圳市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
(3)跨市(地)级行政区域的。
(4)省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其他事件。
2.2.4 特别重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Ⅰ级)
事态非常复杂,事件后果已明显超出全市区域,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特别严重危害或威胁,具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重伤(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
(3)超出省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
(4)跨省级行政区域、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
(5)国务院认为需要国务院或其相关职能部门响应的其他事件。
组织机构与职责
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是负责处置和管理全市突发事件的领导机构,市应急办是其日常办事机构。
在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3.1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是深圳市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单位组成。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应急办相关领导、市交通运输委主任、市公安局分管领导、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
成员单位由市交通运输委、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公安局、公安消防支队、监察局、民政局、国资局、住房建设局、水务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口岸办、外办、台办、建筑工务署、政府新闻办、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深圳警备区、武警深圳市支队、广东电网深圳供电局、市通信管理局、气象局、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相关客运企业等组成。
各成员单位须分别指定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负责人和联络员。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轨道交通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
(2)落实上级轨道交通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
(3)统一领导全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抢险救援、恢复运营等应急工作。
(4)组织制定全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
(5)决定启动和结束本预案。
(6)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随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3.2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委,具体负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管和应急指挥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运输委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
(1)落实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传达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
(2)负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执行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的应急指令。
(3)负责及时组织发布或配合上级单位发布关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及其处置情况的消息。
(4)负责监视轨道交通网络运行,采集、分析、处理相关运行信息。
(5)负责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之间以及其他成员单位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之间的日常沟通和应急协调工作。
(6)负责建立轨道交通应急工作联络员制度,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交流沟通应急准备情况,共同研究应急工作中的问题。
(7)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开展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研究工作。
(8)组织有关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9)组织编制全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
(10)参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3.3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专家组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专家组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成员由轨道交通、公安、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卫生防疫、防化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1)对应急准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建议。
(2)参加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
(3)应急响应时,根据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进驻指定地点、研究分析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建议。
(4)为现场指挥部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持。
(5)参与事件调查。
3.4 现场指挥部
一般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启动后,由现场主导救援单位负责牵头组建现场指挥部。
较大及以上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启动后,成立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指挥官的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官统一组织、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官有权决定现场处置方案,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调度现场应急队伍。
现场指挥部吸收事件涉及的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为成员。
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1)执行上级下达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
(2)负责提出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
(3)开展现场组织、协调、指挥等具体处置工作。
(4)协调拟定并报批有关新闻材料。
(5)当轨道交通突发事件达到重大及以上时,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启动《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12个基本应急组(以下简称“基本应急组”),参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5 相关成员单位职责
(1)市交通运输委:负责制定地面公交接驳及应急人员、物资运输专项预案;指定或协调应急救援运输单位;负责组织事故现场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及滞留乘客的疏运。
(2)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计划。
(3)市科工贸信委:负责生活必需品的保障工作;协助轨道交通发生大面积停电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等。
(4)市财政委:负责轨道交通应急经费的保障工作。
(5)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及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进行监控。
(6)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专项预案;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统计救治伤员的伤亡情况。
(7)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治安、交通管制、反恐怖等相关应急专项预案;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负责人员撤离区域的治安管理;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交通疏导分流,以及交通疏导信息的播发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预防、制止和侦查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进行人员疏散;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等。
(8)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制定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消防工作相关专项预案;负责组织指挥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灭火、抢险、救援及防化洗消等相关工作;负责配合有关成员单位组建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队伍。
(9)市监察局:负责按规定向上级监察机关及时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以及按规定参与事故调查;对政府部门有关责任人员的履职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事故调查工作进行监督。
(10)市民政局:负责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向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物资。
(11)市国资局: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协调企业处理各项善后工作,组织安抚事件中的受伤人员;做好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稳定工作,组织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12)市住房建设局:负责组织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调查和处置工作;协助开展涉及燃气(天然气)输管线或场站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3)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市政供、排水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市政供、排水设施的抢险救援工作。
(14)市场监管局:负责制定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提出事故现场特种设备的处置措施。
(15)市外办:负责向有关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和香港、澳门地区有关机构通报本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协调市相关部门处理上述机构提出的问题。
(16)市台办:协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置涉及台胞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保证在处置事件中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并负责向省台办、国台办等相关机构报送涉台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和处置情况。
(17)市政府新闻办:接受市委、市政府、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的授权,提出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报道工作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新闻稿起草、接待记者、新闻发布和舆情收集工作,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18)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辖区内应急救援力量,积极配合现场指挥部及市有关部门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19)深圳警备区:负责制定轨道交通突发事件防生化应急专项预案,根据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灾难救援、生化救援等有关工作,协调部队参加应急处置。
(20)武警深圳市支队:组织制定武警部队参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救援的应急专项预案,根据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调动、指挥武警部队实施应急支援。
(21)广东电网深圳供电局:负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所辖供电网、所辖变电站的应急抢修物资储备,参与相关应急抢修工作。
(22)市通信管理局:负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的通信保障、恢复和监管等工作。
(23)市气象局:负责提供轨道交通沿线区域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组织轨道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雷击风险评估和协助灾害成因界定工作。
(24)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制定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企业层面专项预案;负责所管辖线路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和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相关客流规模预测并提供现场乘客应急疏导的需求;整理和保存相关材料,并协助其他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5)相关客运企业:负责制定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公交接驳专项预案;根据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的需求,提供人员疏散所需的运输资源。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负责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测与预警
4.1 预警级别
按照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预警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级别。
4.1.1 蓝色预警(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及以上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4.1.2 黄色预警(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及以上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4.1.3 橙色预警(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及以上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1.4 红色预警(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
4.2 信息监测
4.2.1 监测机构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建立轨道交通监测体系和安全运行机制,对轨道交通运行状况、客流信息等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并按要求进行报告。
4.2.2 监测网络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其他相关成员单位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结果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并分级,建立数据资料库,及时变更动态数据资料,明确信息交流渠道,形成数据共享平台。
4.2.3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轨道交通潜在的危险源、突发大客流、自然灾害等可能引发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
4.3 预警信息发布和解除
4.3.1 蓝色预警信息: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4.3.2 黄色预警信息:经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由市应急办或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
4.3.3 橙色预警信息: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
4.3.4 红色预警信息: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
4.4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应包括: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4.5 预警信息发布范围
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包括:可能受影响的单位(企业)与个人,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企业)与个人。
4.6 预警响应
4.6.1 蓝色预警响应
(1)进入蓝色预警期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等相关成员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专项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信息监控与收集。
(2)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相关巡查人员对隐患部位进行重点排查。
(3)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随时待命,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发,视情况采取防止事件发生或事态进一步扩大的相应措施。
4.6.2 黄色预警响应
(1)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报送,并报请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
(2)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时进行研判,如果达到黄色预警,则启动本预案,并部署相关预警响应工作。
(3)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巡查人员全部上岗,并对整个区域进行逐一排查。
(4)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专家组进驻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隐患现场,对事态发展作出判断,并提供决策建议。
(5)必要时轨道交通停运,同时加强地面公交运力。
4.6.3 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统一部署,市相关应急机构积极配合。
4.6.4 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统一部署,省、市相关应急机构积极配合。
4.7 预警变更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适时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提出调整预警级别的建议;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依据事态变化,适时向上级相关应急机构提出调整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的建议。
应急响应
5.1 先期处置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作为第一响应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成立企业层面的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1)根据实际情况,派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迅速疏散站内、车厢内乘客,组织乘客自救,同时封闭车站,劝阻乘客进入。
(2)根据情况调整线路运营,阻止在线列车进入突发事件现场区域,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及时通过交通电台、告示牌、站内广播、电子显示屏等有效告知手段,发布车站封闭、运营线路调整等事件信息。
(4)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积极开展现场救援、抢修等处置工作。
5.2 分级响应
5.2.1 Ⅳ级应急响应
(1)由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自身可以处理和控制的Ⅳ级事件应急响应:
在开展先期处置的基础上,根据情况进行现场安抚理赔,以减少乘客滞留,保证救援工作正常开展。
及时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处置进展情况。
(2)需相关成员单位协助的Ⅳ级事件应急响应:
根据情况需要,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及时联系公安、卫生等相关成员单位,同时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相关成员单位接到信息后,立即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人员疏散、现场警戒、现场监控、抢险救助等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主导救援单位牵头组建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指挥协调工作,并及时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处置进展情况。
根据情况需要,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关成员单位协助发布轨道交通运营调整相关信息、开展现场安抚理赔等工作。
5.2.2 Ⅲ级应急响应
在Ⅳ级响应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
(1)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Ⅲ级以上事件报告后,及时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并提请启动本预案。
(2)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时进行研判,如果达到Ⅲ级以上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立即启动本预案。
(3)预案启动后,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通知相关成员单位启动相关专项预案,同时组织专家制定救援方案,并报市应急办和省级相关应急机构。
(4)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时牵头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现场指挥协调、救援抢险、客流疏散、交通管制等应急处置工作。
(5)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关于交通管制、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调整等影响公众出行的信息发布工作。
5.2.3 Ⅱ级应急响应
Ⅱ级应急响应工作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在Ⅲ级响应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
(1)按照属地原则,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深圳市各方面应急资源,积极配合省级相关应急机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根据情况需要,现场指挥部及时启动基本应急组,开展现场指挥、救援等工作。
5.2.4 Ⅰ级应急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工作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组织实施,在Ⅱ级响应的基础上,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深圳市各方面应急资源,积极配合国家、省级相关应急机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3 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呈蔓延、扩大、发展趋势时,负责应急处置的企业或机构应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5.4 信息报告
5.4.1 报告要求
应急情况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快捷、简明、准确、连续。
快捷:最先接警的部门和单位第一时间上报,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简明:报告内容应简明扼要。
准确:报告内容真实,不得瞒报、虚报、漏报。
连续:在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的一段时间内,应连续上报应急处置的进展情况及有关内容。
5.4.2 报告程序和时限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及相关应急机构接到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报告后,应迅速确认事件性质和等级,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预案,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应急机构报告。
当Ⅳ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在30分钟内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24小时内向市应急办书面报告详细信息。
当发生Ⅲ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立即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Ⅲ级事件信息后应及时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和市应急办,并在事发后1小时内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和市应急办书面报告详细信息,2小时内向省级相关应急机构书面报告详细信息。
当发生Ⅱ级和Ⅰ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时,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立即同时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应急办。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在事发后3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向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报告事件简要情况,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须在事件发生2小时内以快报的形式,分别报送省级和国家相关应急机构。
5.4.3 报告内容
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发企业的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和地址。
(2)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4)事件的简要经过,已采取的措施。
(5)其他需上报的有关事项。
5.5 信息发布
5.5.1 信息发布要求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实行统一、快速、有序、规范管理。
5.5.2 信息发布机构
(1)Ⅳ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信息发布。
(2)Ⅲ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经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由市应急办或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信息发布。
(3)Ⅱ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信息发布。
(4)Ⅰ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信息发布。
5.5.3 信息发布内容
信息发布应明确事件的地点、性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救援进展情况、事件区域交通管制情况以及临时交通措施等。
5.5.4 信息发布方式
通过新闻发言人、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手机短信等渠道有效、及时发布信息。
5.6 应急结束
Ⅳ级响应行动由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或相关成员单位决定终止。
Ⅲ级响应行动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决定终止。
Ⅱ级响应行动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决定终止。
Ⅰ级响应行动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决定终止。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应急结束后及时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具体包括治安管理、人员安置与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物资供应与及时补充、恢复生产等事项,尽快消除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秩序。
Ⅳ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由相关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必要时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Ⅲ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
Ⅱ级、Ⅰ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由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
6.2 社会救助
Ⅳ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与相关理赔工作由相关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
Ⅲ级以上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应急处置结束后的个人、组织或相关机构的物资和资金等社会救助,由市民政局、事发地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
6.3 保险理赔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单位及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6.4 外事协调
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涉及到境外人士,应遵照国际惯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涉外人员的医疗救护、经济赔偿、法律纠纷等事宜。
6.5 新闻发布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对外发布有关善后事宜、处置进展、提示公众应注意的防范措施等有关信息。
6.6 事件调查报告
6.6.1 调查机构
Ⅳ级事件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由其指派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Ⅲ级事件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或由其指派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Ⅱ级、Ⅰ级事件由省级或国家相关应急机构牵头进行调查。
6.6.2 调查要求
应急状态解除后,现场各应急处置部门应整理和审查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和措施;必要时,提出修订本预案建议,并及时作出书面报告。
(1)Ⅳ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在应急状态终止后的一周内,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2)Ⅲ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在应急状态终止后的两周内,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市应急办提交总结报告。
(3)Ⅱ级、Ⅰ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按《广东省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要求进行调查总结。
6.6.3 总结报告内容
(1)发生事件的轨道交通基本情况。
(2)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分析与评价。
(3)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
(4)主要经验教训和事件责任人及其处理结果等。
6.7 应急情况评估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应急办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专家,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处置的全过程进行评估,提出书面评估报告,报市委、市政府。
6.8 奖励和处罚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根据调查报告,提请市委、市政府对在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作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设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专用场所,购置相应的设施设备;逐步建立并完善全市轨道交通安全信息库、救援力量和资源信息库,规范信息获取、分析、发布、报送格式和程序,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7.2 救援装备保障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根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特点,配备有关专用救援装备器材。
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的特种装备保障,建立应急装备、救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等的储备制度和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的档案管理制度。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轨道交通应急装备保障落实工作。
7.3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应急实际需要和特点,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职能,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其他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应急救援力量准备,建立并完善以消防队伍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
7.4 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运输委应利用现有资源,组织主要客、货运企业建立应急运力的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以及使用状况等信息,制定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方案,以及时调运应急救援涉及的人员、装备、物资等,满足现场应急工作的需要。
7.5 物资保障
市科工贸信委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能力、技术储备、产品储备信息数据库,加强相关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制定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案,并建立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机制。
7.6 资金保障
市、区财政部门应保障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急需费用,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
各成员单位用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的必须经费,由成员单位向财政部门申报。
7.7 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专家组对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组织专家组开展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应急技术和装备开发等研究工作。
宣传、培训与演练
8.1 宣传与教育
8.1.1 应急宣传
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制定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宣传计划,编写相应的应急宣传资料。
各成员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网络、电视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编写轨道交通安全出行指南、突发事件应急手册等宣传资料,并在轨道交通车站醒目位置摆放以供市民取阅,切实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1.2 应急教育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组织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等各成员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公众广泛开展应急教育活动。
各成员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领域,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开辟应急教育公益栏目,让公众掌握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8.1.3 应急实践
各成员单位对制定的预案应积极开展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利用应急演练的机会,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
8.2 培训
各成员单位应针对不同类别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各类培训。
8.2.1 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培训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相关成员单位应积极参与。
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水平。
一般工作人员的培训重点是相关应急知识和案例教育,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能力。
8.2.2 运营企业人员培训
由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组织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工作培训。
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
8.2.3 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责任,由相关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
对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8.3 演练
8.3.1 综合演练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综合演练计划和方案,采用桌面和实战等方式开展演练:
(1)全市综合桌面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2)全市综合实战演练每两年至少组织一次。
演练的效果评估工作由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评估报告报市应急办。
8.3.2 专项演练
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专项演练:
(1)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内部实战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
(2)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与相关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实战专项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在演练结束后及时开展效果评估,并向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详细的书面总结报告。
附 则
9.1 名词解释
9.1.1 轨道交通
本预案所称轨道交通是指为深圳市范围内交通出行服务的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9.1.2 轨道交通运营中断
本预案所称轨道交通运营中断是指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轨道交通正线(上下行正线之一)列车行车中断。运营中断时间按照列车运行计划的理论载客时间与实际恢复载客时间的差值计算。
9.1.3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 关于轨道交通应急系统平台
为保证应急处置效率和日常监管力度,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相应的系统平台作为技术手段,监视轨道交通网络运行,采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为轨道交通应急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平台采用“政府监管、企业运行”的模式实施运作,政府负责轨道交通综合应急协调和系统平台的运行监管工作,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日常值守工作。
9.3 预案管理
9.3.1 预案制定
本预案是深圳市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预案体系中的综合预案,由市交通运输委负责制定和解释。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专项预案,并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应急办备案。
9.3.2 预案审定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审定发布。
9.3.3 预案修订
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并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1)相关成员单位职能或通信联络发生重大变更,或在施行中发现重大问题和缺陷。
(2)本预案施行三年或启动特别重大应急响应之后。
(3)专家评估提出重大修改建议等。
各成员单位负责修订和完善相关专项预案,并报市轨道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如成员单位的应急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应及时作变更报送。
9.3.4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机械有限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机械有限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抗灾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
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xx集团《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自然灾害;
3.较大公共卫生事件;
4.较大社会安全事件;
5.其他突发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学进步,依照法律法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准备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xxx总负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完成灾后恢复和总结。
副组长:xxx调动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工作,防灾减灾。
成员:xxx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防灾措施监管,监督整改。
xxx搜集信息,修订预案。及时汇报联络,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
xxx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xxx负责应急小分队,实施现场救援和治安。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xxx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善后,维护安定和谐。
2.应急小分队
队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二)部门职责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司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善后处理和工作总结。必要时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队和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小分队:
听从应急领导小组长调遣,保持联络。随时准备赶赴应急现场,实施救援和治安。平时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3)各分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听从指挥,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全员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管理部:
负责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保持通信畅通,落实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做好灾情评估。掌握思想动向,化解矛盾。表彰先进,查处失职和违纪行为。
(5)生产运行规划部: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灾措施监管,督促隐患整改。保证动力、照明运行安全。配合做好灾情评估。
(6)物资公司:
负责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配合做好安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8)财务部:
负责必要的应急资金准备,从事突发事件受灾情况统计报告编制,处理财产保险理赔事宜。
(9)其他部门:
协助综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联系当地救援力量。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根据危害程度,疏散、撤离、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保护现场。及时
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调用救援物资和安全防护装备,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
4.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联系政府部门,强制隔离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
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看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依法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合乎有关部门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伤员救治、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抚恤、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恢复生产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确保企业稳定。
2.清点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
3.救灾报告:
核算救灾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音像资料等,编写救灾报告。
4.总结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15天内,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或处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大楼二楼)
电话:
传真:
3.应急小分队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门卫一号岗
电话: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责任部门根据具体分工,提供救援物资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治安及经费保障。
(三)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向职工说明本企业生产作业特性、危险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避免、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对职工和专兼职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应急小分队要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战斗力。
2.演习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防患于未然。
(四)奖励与责任
1.公司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职工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不变。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医疗、补偿、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4.对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督检查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七、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有限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福建省****有限公司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环境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依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为全面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将“保护环境,严防污染”的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现环境事故,能以最快速度,有序地实施救援,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
二、救援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三、基本情况
1、公司地址:**********
2、经济性质: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
4、联系电话:***********
四、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车间,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消除粉尘爆炸事故的隐患,进一步加强车间监管,提高车间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环境安全水平。
五、成立组织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 指 挥 长:*** 副指挥长:***
成员: ***
***
*** 下设小组
1、救援组 组
长:*** 副组长:***
*** 成员:***
***
2、治安组 组
长:*** 成员:***
***
***
3、救护组 组
长:*** 成员:***
5、善后处理组 组
长:*** 成员:办公室、财务部全体
6、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员:办公室、生产部全体
7、全面恢复生产组 组
长:*** 成员:生产办、车间主任、六、预案内容
(一)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是否落实,安全投入是否到位:设施、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公司安全专职是否配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配齐;相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配备了专业检测仪器、制度,是否健全、落实。
(三)公司是否制定本公司粉尘防燃眉之急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是否用安全检查表按企业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车间每天按至少检查一次的频率进行粉尘防爆的检查;是否对本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四)生产作业是否规范,操作工规程是否明确规定生产、检修、清扫作业安全生产、粉尘防爆的内容;安全责任是否明确;人员上岗前是否经过培训;作业前是否制定工作方案;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措施与救援机制是否到位。
(五)设施设备是否正常;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范措施等是否存在隐患;运作操作、管理使用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保养、检修;是否匹配企业生产要求。
(六)是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是否开展了针对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燃爆有关制定的教育培训;职工是否了解本公司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序和放燃爆措施;职工是否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七)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生产、检修、清扫过程中是否使用防爆工具;是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
(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严禁烟火;确需动火时是否严格执行“动火制度”,所用电气设备是否是粉尘防爆型的;是否对粉尘聚集区域的积尘进行定期清理。
(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采取了安全除尘、降尘措施;除尘、除尘设备、设施是否定期检查、检修,运转是否正常。
(十)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配电设备、设施,线路、电器设备是否安全可靠、运行良好,是否坚持定期检查、检修;防雷、防静电设施、措施是否良好,运行是否有效,是否定期进行检测。
(十一)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企业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是否符合防尘防爆要求,防爆区域、防爆等级划分是否科学合理。
(十二)安全、通风、防爆、泄露等设施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拆除部分是否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
(十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是否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7440】的规定,是否报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十四)是否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3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是否存入本单 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十五)对长期粉尘聚集区域作业的人员是否定期进行体检,是否建立了健康档案。(十六)应急管理机制是否完备,公司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能否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隐患能否及时预警,安全信息交流是否畅通,动员能力与物资储备是否可靠。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公司要充分认清做好谷物磨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把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
2、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公司要切实承担起自查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要负总责,积 极组织开展公司自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明确治理责任,制定质量措施,落实治理资金,确保治理效果。
3、摸清底数,有效工作。公司要做好本辖区车间的调查摸底工作,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公司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自觉按照通知要求,全面、快速的完成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务实取得实效。
5、加强沟通,及时反馈。公司要及时总结和发现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保持信息畅通,做到及时反馈。
九、演练计划
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有序,特制定以下演练计划:
(一)、演练准备
1、人员准备,指挥人员、抢险人员、监护人员、隔离警人员、交通管制人员、疏散调度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物资供应人员、通讯联络人员、现场消防人员、现场清洗人员、互助单位负责人员、车辆司机等到位。
2、交通工具准备,物资供应车辆、患者转移车辆、交通指挥车辆。
3、抢险救护器材准备,相应的现场救治药品和器械,消防服、毛巾、雨靴、塑料桶、绳索、铁揪等物。
4、通讯器材准备,各部门固定电话、各单位(组)负责人手机应配备齐全,并保持联络畅通(注意:在不须见明火的事故现场,应将手机关闭)。
(二)演练范围与频次
1、小范围演练:影响范围较小,能够较快处理和有效控制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启动车辆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范围:事故所在的车间;演练频次:每半年一次。
2、可控制的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演练预案,演练范围:公司与之相近的单位;演练频次:每年演练一次。
3、不可控制的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启动大名县级应急救援演练预案,演练范围:公司及其周边单位、社区居民以及承担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现场洗消、交通管制等单位,大名县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演练频次:每年一次。
(三)演练组织
1、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组织机构及其成员。
2、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组织机构及其成员。
第五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作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包括职工、群众讨薪维权、债权人追债诉讼、企业周边矛盾纠纷、历史形成的整合托管、关闭等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三、工作原则
1.加强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企业按管辖权范围,分级负责,落实到人,协调有力,高效有序。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在xx的统一领导(或指导)下,由涉事单位负责问题的应急处置和妥善解决。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健全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做好各种预案,及早应对,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力争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处置,注 意工作方法和策略,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
4.快速反应,相互配合。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坚持“科学、慎密、稳妥、有力”的要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相关方面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安全保卫、指挥处置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
5.加强教育,正确引导。把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理性、合法、正当的渠道和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6.遵守纪律,严格保密。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统一宣传口径,统一信息发布,慎重处理新闻媒体的采访报导,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不得泄密。
四、突发事件界定及分级
(一)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本预案所称“突发群体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群体人数达一定规模,严重影响或可能严重影响xxxxx及下属二三单位正常工作秩序、阻碍***工作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包括以下方面:
1.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保费用、劳动用工、住房公积金、企业向职工借款、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企业实施***、2 xxx职工分流安置等问题引发的群体讨薪维权、罢工和群体上访申诉事件。
2.因企业用地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房屋开裂、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过激行为和上访申诉事件。
3.因拖欠工程、设备、材料款和债权债务等引发的群体性过激行为和上访申诉事件。
4.因xxx托管、兼并收购等引发的群体性过激行为和上访申诉事件。
5.因安全环保事故引发的群体性过激行为和上访申诉事件。
6.职工群体聚众堵塞交通干线、城市干道的群体性事件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恶性事件。
7.其他突发 “群体事件”。指突然发生,具有一定规模,严重影响或可能严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危害性和影响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级别:重大事件(Ⅰ级);较大事件(Ⅱ级);一般事件(Ⅲ级)。
1.重大事件(Ⅰ级):发生xx人以上群体到xxx政府上访并滞留;发生xx人以上到xx及省级相关部门群体性上访并滞留或严重干扰办公秩序的;发生xx人以上到xx总部或到当地州市政府机关群体性上访并滞留或造成严重干扰 办公秩序的;发生xx人以上群体信访或到当地县级政府机关上访并滞留;围堵生产、办公场所,严重干扰生产办公生活秩序的;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聚众堵塞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的
2.较大事件(Ⅱ级:):发生xx人以上群体到xxx政府上访并滞留的;发生xx人以上到xxxxx及省级相关部门群体性上访并滞留或干扰办公秩序的;发生50人以上到二级企业总部或到当地州市政府机关群体性上访并滞留或造成干扰办公秩序的;发生80人以上群体信访或到当地县级政府机关上访并滞留;围堵生产、办公场所,干扰生产办公生活秩序的;存在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风险的;有聚众堵塞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风险的。
3.一般事件(Ⅲ级):发生xx人以下到xx政府上访并滞留的;发生xx人以下到xxxxx及省级相关部门群体性上访并滞留;发生xx人以下到二级xx总部或到当地州市政府机关群体性上访并滞留的;发生xxx人以下群体信访或到当地县级政府机关上访并滞留;围堵生产、办公场所,干扰生产办公生活秩序的;有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或存在事态升级风险的。
五、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成立xx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领导组(简称应急工作领导组):
组长:xxx 4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应急工作领导组职责:
1.负责处置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组织领导。2.研究决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问题,作出决策,下达指令,并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协调、调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指挥(指导)开展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
4.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与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二)设置应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简称应急办)xx应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xx办公室。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职责: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信息收集,应急值班。根据应急领导组的布置向上报告情况,向下发布指令。
(三)设置具体工作组
为积极稳妥、高效有力地做好处置突发事件各阶段的应对工作,在xx应急工作领导组下设置现场处置、舆论宣传、后勤保障和后期处置四个具体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
由于不同类型的事件,现场处置方式和程序不同。根据 xx***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性质和类别,设立七个现场处置组。负责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的指导、协调、配合或直接处置工作;搜集、研判、报告事件的动态信息,密切掌握事态发展动向,准确报告情况;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群众、线索排查、收集固定证据和现场安全保卫工作。
(1)职工权益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负责因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劳动用工、职工权益等方面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2)债权债务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负责因社会债权人、金融债权人在推进债务处置、化解过程中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3)周边关系及信访工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负责因土地、环境保护、地表沉陷、房屋开裂、水资源枯竭等周边关系引发群体事件的处置工作。
(4)xx工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对口突发事件:xx托管、转型升级、整合关闭、去产能等引发群体事件的处置工作。
(5)安全环保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负责因安全环保事故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6)舆情应对处置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负责xx舆情风险及新闻宣传应急处置工作。(7)企业改革及法律事务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负责企业整体改革改制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配合做好其他突发事件的法制宣传、解释工作。
2.舆论宣传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职责:全面掌握事件真实情况,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向社会发布事件真实情况,统一口径,做好群体性事件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掌握舆论动态,正确引导舆论,对外信息发布等。做好与媒体记者的对接工作,确保媒体报道真实性,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坚决澄清事实和反驳歪曲性报道和谣言。
3.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职责:结合群体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统筹协调和安保工作。
4.后期处置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员: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 职责:针对事件处置后可能出现反复采取措施,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依法协调配合查处违法行为;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事件原因,评估风险,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防控风险;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应急处置、处置结果及损失进行全面评估与总结,书面作出报告。按责任追究制度,进行问责。
以上各专业组副组长及成员,可由组长根据涉及问题方面及政策等工作需要提名、调整、补充。
六、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当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时,事发单位应及时向xx报告,xx向xxx和上级政府汇报。报告内容主要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起因等基本情况;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及现场处置指挥员的联系方式;造成影响的范围;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二)启动预案。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后,根据事件的性质,涉事单位相关领导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启动企业应急预案,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控制事件发展态势。针对事件状况、态势,研究制定处理方案,并成立统一、高效、强有力的现场工作组,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果断决策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三)现场处置。
1.预案启动后,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照领导组的指示,及时通知各相关工作组和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办公室做好通讯联络、命令传达、信息反馈工作。
2.现场处置组立即按应急办法,调派人力,做好治安保卫、维护现场秩序工作,及时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相关情况,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并迅速报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疏导、劝解工作,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劝返工作。3.宣传教育组立即做好应急准备,统一宣传口径,加强与地方宣传部门联系,做好与媒体的对接工作,引导好舆论。
4.后勤服务组根据现场处置需要,及时提供物资、资金、人力支持,做好医疗、救护、治安保障,做好食宿、交通、人员疏散安置工作。
5.后期处置。事件处理完毕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开展相关问责工作,写出事件处理报告,报xx备案。
具体处置程序见附件。
七、工作要求
(一)做好预防工作。认真贯彻xx《xxxxx***维护稳定工作方案》各项工作要求,深入排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置、防止激化”的原则开展工作,遇事冷静、沉着应对、处置得当,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控制和平息突发事件,防止事件升级扩大,最大限度地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二)做好宣传引导。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栏,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引导,有针对性地把***的政策、法规及其目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完整地把***方案宣传到位。要深入职工家中走访,听取职工意见,解答职工疑问。建立党员联系职工制10 度。
(三)对行为过激,出现围堵、冲击办公场所、拦截公务车辆和限制工作人员人身自由等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报司法机关依法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做好事发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取证工作,加强依法打击力度。
(四)抓好应急学习培训工作。要按预案要求,分批分期逐级举办各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治安保卫人员、信访维稳人员和现场处置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和处置突发群体事件工作方法培训,做到程序清楚、衔接流畅、配合协调,责任明晰,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责任追究
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将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按有关党规、党纪、政纪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贯彻执行党、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和重大工作部署不力的。
(二)对本职范围内矛盾排查不彻底,下情掌握不清,信息沟通不灵,出现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而未及时发现和掌握情况的或者信息漏报、迟报、瞒报的。
(三)不按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不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落实预防工作相关措施,对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可能引发群体性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采取措施及时解决的。
(四)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推诿扯皮,躲避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对限期整改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的。不采取必要和可能的措施,贻误时机,使本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的损失未能避免或者减少的。
(五)无正当理由而未按规定和要求到达现场处置问题的。
(六)出现群体性事件后,作出错误决策或者滥用职权,处置不及时和方法不当致使群体性事件矛盾升级、事态扩大的。
(七)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
责任追究由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负责
附件:职工利益引发群体事件的处置程序;债权债务引发群体事件的处置程序;企业周边关系引发群体事件的处置程序;安全环保引发群体事件的处置程序;职工聚众堵塞交通要道和城市主干道的处置程序;舆情风险应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