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家书屋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自从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以及收效。它的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项惠及全国亿万农民群众的工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据资料显示,到2009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3万家。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拓宽领域,了解读者需求动向,深化读者服务工作,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型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众学习了解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农家书屋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了新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不但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促进了乡村文明。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农家书屋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包括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四者缺一不可。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家书屋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农家书屋多数建在村委会和农户家,书屋管理人员也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农民,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且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有的农家书屋则采取图书“租售”等经营以求发展。
存在的问题:1.职责不明。书屋资产归属、维护和后续发展由谁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难以做到各负其责,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2.重建轻管。有的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影响其作用的发挥。3.资源匮乏。很多书屋的图书数量少,同一批次建成的配书雷同,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即使个别有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党报党刊,基本无更新渠道,书屋只能维持现状,恰如 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4、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均为义务管理者,加上缺乏专业知识,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
5、借阅率低。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缺乏阅读习惯,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书屋虽然建起来了,图书借阅率偏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平均借阅率很低,大部分的图书还处于闲置状态。
二、制约农家书屋读者需求的因素分析
制约农家书屋读者信息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实用信息匮乏。全国农家书屋正处于建设初期,有的书屋自购实用新书少,受赠的旧书多,有些知识内容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满足不了生活娱乐所需,与国家社会形势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相脱节,这样就激发不了村民读者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书屋的吸引力必然会锐减。2.信息化水平滞后。受经济状况、地域条件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尚未普及,影响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书屋在改变农村信息匮乏和文化落后方面未有多大成效。而一些开通网络的书屋,对网上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服务工作推进缓慢,导致针对农村开办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3.读者信息素质较低。由于村民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意识、利用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各地书屋遭到冷热不匀的境遇。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民在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方面的自我需求度不同,读者欠缺查询和索取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书屋也缺乏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指导。4.管理员的能力有限。据了解,书屋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或非图书专业人员,无暇或无能力钻研专业知识,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借还还服务,二、三次文献服务基本未开发,更不用说开展读者个性化服务、定题服务了。因此,注重管理员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总之,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农业信息的更新和传输愈显迫切,这对农村读者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农家书屋的馆藏、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尤其是对书屋服务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依据村民读者需求,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是农家书屋完善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农家书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在建设、管理、利用、发展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等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从归根本上解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
1、明确责任。尽快确定我区农家书屋的资产管理主体,进行资产登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区文广新局要建立健全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度和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书屋的正常运行。由区委宣传将书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乡(镇)宣传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标。④书屋的日常管理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行政村 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2、整合资源。将农家书屋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文化 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 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书屋的利用 率和综合效能。结合点村工作,组织“帮扶联系活动”,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3、培训保障。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强化了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农村低保途径解决农户管理人员报酬,通过区财政适当补助解决村委会兼职管理员报酬。
4、资源更新。依托区图书馆,将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联动运行,把农家书屋作为区图书馆的分馆,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进行管理,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书屋图书定期调换到农家书屋,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按照“一书一册无复本”的原则,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
5、开展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
6、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的模式,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由新闻出版、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由新华书店提供适销对路的图书,交给书屋代销,走借、售结合的发展之路,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为农民朋友解决买书难的问题,为书屋增添新的活力。农家书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科技致富达小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农家书屋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调查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数计系13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黄文文
时间:下午。
地点:新华书店、学校、德克士、肯德基等休闲娱乐场所。
1.农家书屋概况:
据回收的问卷来看:男读者与女读者差不多;年龄分布为少数16岁以下,主要人群为16-30岁的读者,少数30-55岁读者,极少数55岁以上读者;读者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为主,少数小学读者及小学以下读者;政治面貌以团员与群众居多,少
数党员,问卷调查过程中未曾遇到民主党派;读者的主要业余生活方式为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书籍报刊者次之,以上网为主要业余生活方式的被调查者占少数,与玩牌类麻将等游戏的读者大抵想持平;这些读者的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与书籍报刊、与人交流,部分通过网络手机与培训讲座;被调查者感兴趣的书籍主要是娱乐休闲类、文学作品类、养生保健类、时事新闻类,对政策法律类感兴趣的被调查者占少数;被调查者家中书籍报刊的主要获得方式为购买或订阅,其次为从他人处借阅和通过网络,再次之为利用图书室与其他途径;被调查者中以放松娱乐、获取知识、关注社会与生活为阅读的主要目的的占绝大多数,一部分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看待;被调查者每天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的占了半壁江山,阅读时间30-90分钟的读者占少数,每天平均阅读时间90分钟以上的占极少数;然后,被调查者没有或较少阅读的主要原因普遍为没时间或精力,个别被调查者不喜欢阅读,剩下的认为是没有条件和不了解农家书屋等图书室;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喜欢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看电影看戏剧等娱乐活动和科技培训及知识讲座,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开展图书交流会与其他活动;据调查,绝大多数人未曾去过农家书屋,只有部分被调查者曾经进过农家书屋,在到过农家书屋的那部分人中,绝大多数认为所在书屋有电子阅览室,少部分没有配置;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在村的人口数量为1000人以上,个别人所在村的人口数量为500人以内和500-1000人;2/3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村或(社区)有书屋或图书借阅室,1/3没有;问卷表明,人们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
书借阅室)的藏书量主要为2000-5000或5000-10000册,少数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藏书量少于2000册,或多于20000册;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报纸订阅种类1-3种与3-5种,个别没有,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报纸订阅种类大于5种;问卷还表明,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杂志订阅种类为1-3或3-5中,5种以上的较少,甚至于,部分人的问卷表明,所在的书屋或图书借阅室没有杂志;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面积为10-15平米,15-20平米的书屋(图书借阅室)次之,少数人表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面积有20平米以上。
2.图书种类、数量:
图书种类较齐全,人们一般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数量还是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3.借阅情况:
节假日或非工作日,到访农家书屋或社区的图书借阅室的人较多,平时一般都是一些书屋常客与零散的借阅者。
4.村民文化结构、阅读需求:
文化结构以初中,高中为主,部分小学,少部分大专及以上。这些人的阅读需求以娱乐休闲、养生保健、时事新闻、实用技术为主,文学作品次之,政策法律与历史地理垫底。
5.管理人员情况:
人们普遍表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工作人员主要为专职的1人或2人,还有部分地方有兼职的工作人员;人们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少部分人的问卷表示所在的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6.与村民的阅读互动情况、建议:多一些可供阅读者看书的座位,希望有更好的阅读环境;人们希望多些法律、法规、医药卫生、科技类
书籍;希望调整图书结构;培训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年龄断层,管理松散,缺乏必要的运营资金和技术培训。
第三篇:农家书屋开办情况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开办情况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开办情况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概况: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图书种类、数量:主要有,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尤其是农业类的较丰富,这与其自身环境是有关系的。数量的话大概是4500本左右。借阅情况:我通过了解,我们村的借阅制度有。
一、村民有阅览和借阅图书的权利。
二、借阅图书需登记,每人每次可借1本。
三、每本书的借书期限为1个月,可续借。
四、借阅者要保管好图书,不要丢失,不要损坏,不要涂写乱画。
五、过期不还,或损坏、丢失,要适当赔偿。
且来看书的大多数是中老年的男性人员居多,而女性较少。集中的时间大多是在午后或傍晚。村民文化构成,阅读需求:主要是中小学毕业的,高学历的较少。阅读需求也主要是与农业先关的书籍,及一些娱乐书籍。
管理人员情况:由于书屋较大主要有两个人管理,且他们都是大专毕业的,学历较高。对知识的理解都较强,可以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对知识的普及和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与村民的互动情况:通过我的了解,我知道了村民对文化的需求 是巨大的,他们都很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对新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还没有变就是对农业的关注度是比较大的。有些村民坚持每天都来,这种精神是值得当代的所有人学习的。对书屋的建议:通过我的走访和实地调查和村民的综合意见我对书屋有如下建议。
1、加强对农村书屋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市县级有关部门应成立领导组织和农家书屋管理办公室,由文、广、新等部门协调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统一组织各县农家书屋建设部门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确保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统一。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
会和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形成市、县、乡、村上下贯通,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
2、做好农村书屋科学规划 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好农家书屋地址,在原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有效整合,即与县区、乡镇文化管理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与市和县区图书馆业务指导培训结合起来,与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新型农村、新型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筹措专项配套资金全力支持农家书屋建设
应将各级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农家书屋工程补助专项资金下发到各级各单位,加快支出进度。
市级有关部门应督促县级配套资金到位,并按照专户管理、集中使用原则,拨付到各县设立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
项资金账户,统一管理,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科学配送,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县级农家书屋办公室和配送单位应组织协调会,合理安排配送时间、配送内容、交接方式、检查验收方法。同时,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多购买一些农民喜欢的图书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性、实用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图书,尤其突出“农”字特色,精选适合农民阅读、适用农业生产、适应农村发展的图书,尽可能把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图书配送到农村书屋,让农民逐步由试读书变想读书、再变爱读书,最终让农村书屋成为农民的“充电器”、“参谋部”和“致富屋”。
第四篇:农家书屋
一、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工作
1.统计书屋处所和面积、建设时间、借阅人次和总借阅人次、借阅率。
2.统计每天开放时间、每周开放时间和开放时间。
3.统计“三项制度”和“四公开”制度等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4.统计书屋组织和开展服务、阅读和培训活动等情况。
5.统计配套设施落实和维护(含房屋面积和质量、书柜数量和质量、桌椅桌凳数量和质量、取暖设备和消防设施等)状况以及出版物分类编目、登记造册、上架摆放、保管维护情况。
6.统计管理员基本情况以及待遇情况、乡镇和村社对书屋支持和管理状况。
7.统计市州和县区对书屋的支持状况、管理状况和检查促进状况(含市州、县区采取的措施、制定和实行的制度、举办的活动、投入的人财物力以及检查促进的手段等)。
8.出版物补充更新情况(含省财政拨款情况、补充更新资金数量、采购出版物数量和方式,市州、县区出资补充更新情况等)。
9.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管理使用情况。
第五篇:农家书屋
文化助民致富,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如今的农村生活已经有了大大的改观。整洁的广场上,坐着休闲的农民;宽阔的村道上,奔驰着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布置得体的舞台上,音乐戏曲唱的婉转动听,听的人民如痴如醉;整洁的村子里,崭新的农舍前,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参加的人忘情投入。现在的农村,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四时不断;农民朋友精神振奋,活力四射。充实的精神生活更加点燃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激情,上百亩的蔬菜大棚、上千亩的良种培育基地、个体养殖专业户等等在农村应运而生。但是创业不仅是靠胆量,更要靠文化。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国家实施建设了“农家书屋”工程,给农民学习、创业搭建知识平台,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村里的种植户养殖户,时常到书屋里来查阅资料,有了书籍的指引,碰上难题再也不用到处求医问药。小张是村里的肉鸽养殖户,最初饲养靠的是经验,一边饲养一边摸索,每逢家禽瘟疫发作,肉鸽不进食,就乱了阵脚,要跑十几公里路到乡镇兽医站求援。农家书屋成立后,小张时常到书屋查阅养殖方面的丛书,现在不仅能自己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还能时常给其他养殖户提供帮助。借书最多的要数刘村的老刘。他逢人便夸书屋给他带来的好处:“以前,我养猪动不动就用树枝抽打,可书上说猪是不能抽打的,那样容易惊吓到猪,影响猪的健康成长,我照做了效果还真可以。好几次,猪着凉生病我都是照书上说的方子配药喂,很快就好了。嘿嘿,我还节省了一笔兽医的出诊费呢!”男的喜欢读书,女的也不甘落后。过去,村里的女人们忙完了手里的活计,总是喜欢抱着孩子东家走、西家串地打麻将。如今,农家书屋则成了她们的好去处,一有空就到农家书屋里看书学习,汲取新知识。有些妇女正是从书屋的报刊上获取了用工信息,到大城市干起了家政服务。
曾几何时,图书馆、阅览室只是城市或机关单位的设施,只是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们徜徉的地方。在人们的印象里,农民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与土地打交道。有谁会想到,党的十七大犹如浩荡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带着党的温暖,“农家书屋”也飞向了贫瘠的农村,走进了普通的农家,贴近了亿万农民。今天的农民家门口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图书室,农民也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成了令人羡慕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