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井初中于小平无私奉献帮助困难学生事迹材料
点燃山里孩子的希望
——记河南省新安县石井镇初级中学教师于小平
6月30日,记者驱车翻过两座山来到石井镇中学时已近傍晚,出现在面前的新安县“张丽莉型十佳优秀教师”于小平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的个头,一番采访后,才一层层触及到一位45岁的汉子扎根山区26年点燃山区孩子希望的那份执着。
留守儿童的亲人
北依黄河小浪底库区浩瀚水面的新安县石井镇,山高、岭多、河谷碎。山区的学生多数离学校很远,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多。于小平对这些学生格外上心。
有一次下大雪,有个学生没有按时到校,于小平多方联系不上这名学生,就走出校门沿着往这位学生家的路去找,几步一滑走到半路,发现那个学生躺在路旁的沟里,已经不省人事。于小平抱起学生背到背上,一路小跑赶到乡卫生院。原来是癫痫病犯了,主治医生检查完孩子病情后埋怨说:“有你这样的父亲吗?这么严重也不早点送来?再迟一会儿,就危险了。”当得知实情后,看着浑身是泥、满头是汗的于小平,医生不住称赞:“真是个好老师!”
2002年夏天,班里的一个男孩因母亲重病住院而面临辍学。于小平先到医院看望孩子的母亲,又来到家里看孩子。见到12岁的孩子独自一人在麦田里忙碌,于小平二话不说拿起镰刀就帮助孩子割起了麦子,直到把麦子收完。第二天,孩子来学校了,但是孩子家里已经拿不出生活费,于小平就安排他和自己一起吃住,给他添衣服,课余还常给他吃小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高,拿到通知书后,他首先送给于老师看。
渐渐地,于小平成了学生有困难就找的老师。有个学生患上了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喘不过气来,需要吃中药治疗。于小平就主动承担起了煎药的责任,还专门买来了煎药用的砂锅,在家里为学生熬药。
每次煎药的时候,十余平方米的平房里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于小平的儿子实在闻不惯难闻的药味总是捂着鼻子跑出家门到邻居家做作业。于小平则恪守着文火煎药的传统,耐心地把药熬好送给学生。
深山有四季,溪流无歇息。于小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是老师,更是学生的亲人。他说:“孩子们有明天,我才更幸福”。
山区教育的顶梁柱
如同很多山区教师,26年前,于小平走上讲台后就成了教学“全把式”。根据学校需要,他教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体音美、劳技等学科。在学校管理上,他虽然没有职务,但是还负责学校卫生检查、图书借阅管理、学校简报的编辑、通讯报道等事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日子,看似平淡,最需要责任心。有一年夏季的一天,于小平发现几个贪图凉快的学生凑在院墙根读书,感到奇怪:为啥那地方凉快!就走过去,到了近处一看,学生们背靠的院墙裂开了缝,能塞下一只脚,阵阵凉爽的山风正是从裂缝中吹了进来。
凭着常年的山区生活经验,于小平意识到有危险,他立刻让学生回教室读书。学生们才刚刚坐到座位上,就听见外面“轰隆”一声,院墙塌了。学生们吓得大哭,一下子围住了于老师:“您要是晚来一会儿,我们就完了。”
于小平也是心有余悸,他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必须修理院墙。于是,于小平开始自己动手备料,乡亲们听说后也纷纷加入到修学校的行列中,修完院墙,修厕所,修完厕所修桌椅。
一所学校里里外外的一点点新变化见证了于小平为山区孩子的点滴付出。随着小浪底水库建成蓄水,被大片淹没的峪里乡并入石井乡,峪里学校也没入了万顷碧水。一同奋斗了十余年的老校长马志道知道自己失去了把重担交给于小平的机会,他鼓励于小平要继续做山区教育的顶梁柱。”
课堂改革的领航员
于小平最喜欢台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他说:“怕吃苦,半途而废做不了水手,做了水手,技艺不精害人,也害己。”进入石井中学后,于小平专职教授语文,作为教研组长,除自己教学得法之外,对年轻教师的帮助更是倾囊相授、乐此不疲。
学校决定实行“30+15”课堂教学改革,于小平自己掏钱买来电脑做课件,购买书籍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迅速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开始先喊口号:激情课堂,我心飞扬。我参与,我快乐。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讨论问题,展示答案,互相质疑,挑毛病,互相补充,力求尽善尽美。最后教师点评,从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像火柴一样,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有些年轻教师不能适应“学案导学,问题引领”的新教学模式,要么是,紧张有序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还要加班辅导;要么是课堂教学非常顺利,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经过测试,学生掌握的效果不佳。有人为此着急上火,嗓子哑得上不了课,有人为此与学生产生矛盾。
于小平就把年轻老师带入自己的激情课堂共同体验,一起探讨。教研组集体备课时,每一个导学案,他都精心准备,带头发言,鼓励人人发表看法提建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成共识,促进导学案的不断完善,调动了每一个老师教研的积极性。
今年3月新安县课堂改革现场会在石井中学召开,于小平上了示范课,两个月后,应邀在新安县语文研讨会上作课、说课,得到了领导和听课教师的认可,他也被称为大山深处课堂改革的“领航员”。
26年来于小平先后受到市级表彰4次,县级表彰3次;辅导学生在省级获奖6次;撰写的论文在市以上交流发表7篇。今年3月份河南省文明办推荐他作为“2014年3月份中国好人 ‘敬业奉献’候选人”投票评选,尽管没能登榜,但是于小平却说:“这次参与是对我以及山区教师最大的鼓励和鞭策。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张伟校长学习,为留守儿童、山区教育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