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地案例分析
摘要:土地征收制度是我国基本的土地法律制度之一,这项制度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征收越来越普遍。土地征收依靠公权力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如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公权力滥用,将会威胁到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合理的征收必须依靠一套完整合理的制度,然而我国现行制度存在诸多不足。
从征收的内涵可见其法律特征:首先,土地征收具有法定性,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其次,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并不以取得征得被征地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再次,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即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
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缺陷分析
(一)缺乏相应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土地征收补偿的基础。现今社会,很多国家对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都作出了确定规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主要有完全补偿原则、不完全补偿原则及相当补偿原则。完全补偿原则认为,对于行政相对人因公共利益受到的特别损失,国家应予以完全的补偿;不完全补偿原则强调,该原则是“所有权的社会义务性”理念的体现,即基于财产所有权的社会义务,个人必须牺牲部分利益以顾全公众利益的保全。因此,为了调和权利剥夺和社会义务,对于行政相对人因公共利益受到的特别损失,国家应给予合理的补偿,补偿应限于被征收财产的价值;相当补偿原则认为,公正的补偿只要是按照补偿时社会的一般观念,算定相当的、合理的补偿就足够了。虽然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土地征收必须补偿,但是缺少对补偿基本原则的规定,其他法律也未对土地征收补偿基本原则做出明文规定,因而各省、各地的农村土地征收标准不是很统一,补偿结果差异性很大。
(二)土地征收程序欠缺
我国法律虽然对土地征收方面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对土地征收程序却是空白。在我国,行政机关既是土地征收的决定者,亦是执行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被征收人处于弱势地位,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就容易导致征收的不合法,加之土地征收程序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透明性,这就难免会形成腐败,加重土地征收的难度,因此必须严加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但我国现行土地立法并没有规定必要的监督机制,如在征地范围的决定权、征地审查权、赔偿方案确定权等方面都只规定由行政机关自主决定、具体实施,缺少对行政机关的必要监督,导致行政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权力寻租提供机会[3]。实践中,政府集土地征收者、土地交易者、土地争议裁决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因征地纠纷,发生警民冲突,村民掀翻了多辆警车并打碎车窗玻璃,多名警员受伤。当地政府发出的通报中称:冲突因村民阻挠重点工程施工而起。
村民称政府强行征地
据广西梧州市苍梧县龙圩镇林水村村民介绍,当地政府以发展旅游为由,强行以每亩4.1万元的价格征用全村600多亩耕地,做旅游水系项目和房产项目。因政府不落实相关用地政策,村民集体反对强行征用。因当地多名村民因反对强行征地被警方带走,大量村民聚集,与警员发生对峙。随后,双方发生冲突,村民打碎多辆警车玻璃并将警车掀翻。
在警民冲突中,黎伟庭等5名村民被打伤,其中有3人是年逾8旬的老人。黎伟庭胳膊骨折,目前在苍梧县人民医院住院。因村民人数众多,多名警察在冲突中被打,部分被抓村民陆续被释放。而引起冲突的征地与一个名叫苍海的项目有关。
据《广西日报》报道,苍海项目是梧州发展休闲旅游、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核心项目。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在10月10日调研时曾表示,项目要做到和谐征地拆迁。然而两天后当地即因土地纠纷发生警民冲突,13日冲突升级。
当地政府称村民阻挠施工
苍梧县委宣传部提供的通报称:自治区级重点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施工队,拉土到苍梧县实验中学附近空地堆放弃土,龙圩镇林水村等个别村民组织约300人到场阻挠施工。闻讯后,县委、县政府组织近百名官员到场劝说,并组织公安干警维持秩序。个别参与人员不顾劝说,进而围攻劝说的政府干部,并围殴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打烂掀翻警车。群众无一人受伤,多名干部和公安干警虽然受伤,但十分克制,继续疏导群众。13日11时,围观群众和村民开始离去,当地交通恢复正常。目前事件已平息,村民无人员受伤,警员多人受伤。
梧州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08〕1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桂政办发〔2008〕18号文件实施后梧州市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不足0.3亩,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具有梧州市户籍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下称被征地农民)。
第二章
认定工作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的身份认定由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委会初审并集中公示后申报,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并经所辖派出所核查,报所在市、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和人社部门核定。由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人员统一发给《梧州市被征地农民审核表》。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出生日期的确定以其身份证为准。第三章 就业培训
第五条
将被征地农民列入培训就业扶持对象,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一)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鼓励引导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对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并符合条件的,按政策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公益性岗位补贴。
(二)建立被征地农民失业登记制度,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
(三)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就业服务和培训,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组织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对参加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的,可以按政策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四)支持和鼓励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可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对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第四章
养老保险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一)城市(县、镇)规划区内的被征地农民,在领取《梧州市被征地农民审核表》后,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可以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城市(县、镇)规划区外的被征地农民,在领取《梧州市被征地农民审核表》后,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可以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三)被征地农民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依法为其参保缴费。单位应缴部分由单位缴纳,个人应缴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
第七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办法。
(一)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可以按缴费时选定的缴费基数一次性缴纳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2.年满16周岁以上,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逐年缴费,政府逐年给予补贴。对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在年龄达到申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3.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按桂人社发〔2010〕227号文有关规定执行,由参保人自行选择。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
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计发和调整、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抚恤金、个人账户继承等均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男、女未满60周岁不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从2013年1月1日起逐年缴费。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办法。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对象。桂政办发〔2008〕18号文实施后我市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不足0.3亩,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并按时足额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被征地农民可享受养老保险政府补贴。
(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办法。
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办法。
(1)未就业被征地农民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个人、集体、政府共同承担。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分担比例,由集体组织结合实际确定。政府按缴费时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计算的缴费总额的40%给予补贴。
(2)已就业被征地农民以用人单位职工身份参保缴费的,其个人缴费部分,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经本人申请并核实后政府予以补贴。
(3)被征地农民在本办法下发前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限符合条件应享受的政府补贴,按缴费年度政府补贴标准计算。
(4)参保人员缴费基数高于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部分,政府不予补贴。
2.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办法。
(1)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府按被征地农民缴纳相应的缴费档次予以补贴,政府补贴部分直接划入其个人账户。
(2)被征地农民在本办法下发前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从本办法下发之年起开始享受政府补贴。被征地农民在达到申请按月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年龄时政府补贴年限不满15年的,可一次性补足15年。
(3)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的标准根据国家、自治区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而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篇:征地拆迁案例
征地拆迁的程序浅析
内容介绍>>
某某年7月,某县房管所接受县建设局的委托,在县城某某路西侧实施拆迁,张某所有的,坐落该县某某路某号,面积为112.41平方米的二层砖混结构的房屋也在拆迁范围内。该房屋坐落于城关范围内,土地属于某村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张某持有“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该县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批复同意划拨该地块。县土地局于当月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县建设局发出房屋拆迁公告后,该县房管所即与张某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张某坚持要求按底层面积回迁临街店面,二层面积回迁套房,双方因此无法达成协议。该房管所向该县建设局申请裁决。该县建设局作出拆迁纠纷裁决书,认为县房管所的安置方案合理,裁决就地安置张某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的住宅一套。张某不服该裁决,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二审审理认为:国务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某省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等拆迁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因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而产生纠纷的由拆迁主管部门裁决,适用该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的前提是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建设,因此,拆迁主管部门有权对国有土地上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作出行政裁决。但本案张某的房屋坐落的土地属集体所有制土地,虽然县政府作出划拨该土地的批复,县土地管理局亦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但由于该土地未经法定程序依法征用,土地所有权仍未变更,还是集体所有制土地。旧城改造的建设项目涉及非国有土地需拆迁房屋的,应先行办理国家建设用地征地审批手续,再由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安置,并由用地单位按规定支付房屋补偿费和拆迁安置费,本案被告县建设局对此无权处理,其作出的拆迁纠纷裁决属超越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二审法院据此依照法律规定依法撤销了县建设局拆迁纠纷裁决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旧城改造及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拆迁纠纷成了当前案件中的热点、难点。拆迁纠纷案件数量上升,除以上原因外,行政机关及拆迁单位对拆迁法规的错误理解以及操作不规范也是导致此类案件数量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须对房屋拆迁的概念进行界定。
房屋拆迁:是指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和国家专项工程的迁建计划及当地政府的用地文件,拆除和迁移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其他设施的行为。由于城市发展和国家专项建设工程的需要,必须对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再分配,从而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土地利用达到最优化的配置。拆迁在此方面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
房屋拆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作以下划分:
一、以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为标准可分为市政动迁和社会动迁。市政动迁是城市人民政府基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发生的房屋拆迁行为;动迁资金的主要渠道来自地方财政。社会动迁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于基本建设用地需要而发生的房屋拆迁行为。这类拆迁主要是为了满足建设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动迁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及有关的专项基金,少部分来源于政府基本建设的投资资金;被拆迁方的安置与补偿也均由建设单位统一负责。
二、以土地权属为标准可分为征地拆迁和非征地拆迁。征地拆迁是建设单位在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而发生的房屋拆迁行为。征地拆迁的对象很明确,即集体所有的土地。而非征地拆迁是建设单位在国有土地上发生的房屋拆迁行为。这类拆迁以城市居民为主,无须变更土地所有权。本案例中,就涉及征地拆迁和非征地拆迁,以及相应的拆迁程序问题。
其次,房屋拆迁必须依法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是申领规划用地许可证;二是编制拆迁计划和方案;三是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四是发布拆迁公告;五是商签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六是实施房屋拆迁。征地拆迁和非征地拆迁都应遵守以上法律规定。但两者又有所不同,征地拆迁必须先履行征地程序的法律规定,方可按照以上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同时,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因此,在本案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作出行政裁决。但适用上述法规均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拆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案中,县建设局适用上述法规规定处理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属适用法律错误。因此,本案中,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以及法律的适用是正确的,张某应得到法律规定的补偿
第三篇: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姓 名:李林
学 号:27
班 次:市中区2010选调生培训班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一、当前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
苏州通安征地,因怀疑征地款被克扣,通安及周边村民陆续向镇政府、高新区政府进行补发补偿金的请求。由于“动迁与富民并进”承诺兑现迟缓,不同拆迁补偿金额相差过大,导致发生大量群众不满,引发聚众上访。另外由于镇政府散漫、轻视的处理态度,激起了上访群众更大的怨气,更加上区政府在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时候,以公告的方式撤换镇政府干部,对整个事件起到了催动恶化的结果。
二、此次拆迁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这是一场由于拆迁引发的公共利益引起的公共事件。此次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公共利益的范畴
绝大多数的拆迁是出于谋利的商业目的,但却经常被一些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描述成是为了公共利益,这就便于大量地租用行政权力为经营活动服务。这是拆迁中“化私为公”的过程和原因。所以,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严格的界定,否则,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如何找准实施过程中,被实施者的定位和实施者的定位 对“公共利益”进行法律规定以后,不等于说公益事业项目就可以任意侵占老百姓的权益了,还必须要进行协商、安臵和补偿。无论是“公共利益”拆迁还是“发展需要”,都要合理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找准拆迁者和被拆迁者的定位。
3、如何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扩张运动,拆迁因此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行政权力与开发商利益的结合,造成拆迁纠纷急剧增加和激化。被拆迁的居民不断增多,迁居的地段离市区越来越远,给这些居民上班、上学、就医等经常性的生活需要和经济状况带来了不少困难,对于低收入者更是难于承受的。这样,一项为民解困的德政就逐渐演变为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土地炒卖,压低甚至侵吞城镇拆迁费,与民争利的“扰民工程”了。
4、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一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二是老百姓的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基层土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失地农民安臵等相关政策不配套、不连贯、不落实等原因,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三是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出现利益矛盾或纠纷时,一些群众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四是少数基层干部的不良作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有的独断专行,以权压人;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等到发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才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给群众造成了错觉,导致群众对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不信任,把上访、聚众闹事视为谋求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
四、解决方案
1、确定公共利益的范畴
建议将“公共利益”其内涵严格定义在国防、外交等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项目上,而把修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桥梁、地铁等国家重点扶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作为属于“特殊情况下”的“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并要求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2、找准实施过程中,被实施者的定位和实施者的定位
要出台的房屋拆建管理办法,将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拆迁户的利益。强制拆迁前,必须要开听证会,就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臵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参加听证会的房产拆建管理部门、拆建单位、拆建当事人代表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人大、政协委员)。召开强制拆迁前听证会有利于增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的透明度,体现益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
3、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等值、及时、有效应该成为拆迁补偿安臵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从等值角度讲,拆迁方在补偿被拆迁方的土地使用权时,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位臵;而在房屋补偿中,一般住宅按照重臵价格加上房屋陈新程度进行补偿,而具有文物价值如一些高档四合院等必要进行文物价格评估,由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共同聘请评估部门进行评估估价,进行合理补偿,总之适当的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增量进行补偿;同时拆迁方应该提前半年时间对被拆迁方进行补偿,这样给被拆迁方留出找居处、搬迁的时间和成本。从有效角度讲,拆迁方补偿给被拆迁方的金额,必须能使被拆迁方在相同地段和不降低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购买到相同的房屋,而且,要拆迁地段的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补偿。
4、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监测突发事件发生的种种征兆,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雷厉风行的动作、积极稳妥的措施、扎实有效的工作,果断及时地加以处臵。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臵。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及时平息事态,努力构建高效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要始终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心静淡泊,心地坦荡,一身正气,一心为公,泰然处事。
2010年12月8日
第四篇:关于征地拆迁的专题信访分析
关于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着力实施“两化互动”战略,加快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步伐,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同时征地拆迁项目增多、力度加大,由于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逐步成为普遍、尖锐、突出的社会问题。征地拆迁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对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带来了最直接、最彻底、最深远的影响,征地拆迁特别是大规模拆迁一度成为被拆迁农民、居民的“不能承受之痛”和各级基层政府的“不能承受之重”。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需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当前征地拆迁存在的信访问题
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问题量多面广,从近年来农民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偏低;二是征地补偿不到位;三是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不到位;四是乡镇政府、村组擅自出让土地,克扣、私分土地补偿款;五是外加女等特殊群体类补偿款分配。我县去年以来因征地拆迁引起群众到信访部门信访反映17件,到纪检部门信访反映10件,其中反映**的**件。
二、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成因
征地拆迁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安置房建设滞后或分配不公。征地拆迁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安置问题。部分地方由于安置房建设跟不上进度,被拆迁群众不能如期得到安置,甚至有的拆迁户几年时间都在外租房居住,造成了被拆迁群众的不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经常有被拆迁户因安置房问题上访,也给全县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有的地块征地拆迁已经开始,安置房建设却尚未启动,或安置房分配不公正,造成了群众对拆迁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信访问题。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养老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农民所能享受的养老金随着物价水平快速上涨已无法满足生活所需。二是就业方面,随着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一些农民已无地可耕。土地开发后引进了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但目前农民多数属于低文化、无资金、无技能的弱势群体,特别是“4050后”农民,更是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技术的要求。尽管有的人可以到企业中做一些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但随着年高体弱,很容易再度失业,而一次性安置费难以维持长久生计。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的力度和措施还有待完善,没有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被征地农民存在许多后顾之忧,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造成了大量的信访问题。
(三)社会舆论引导失范。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氛围,也能纠正强制拆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反之则会阻碍拆迁工作,影响大局,激化矛盾。个别地区的“违法强拆”和“不文明拆迁”经媒体舆论的过渡聚焦和非理性报道,使不少群众错误地认为,拆迁都是非法的和违法的,惟有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才是合法合理的。社会舆论的同情弱者心态,使一部分被拆迁人离开了法律和政策轨道,漫天要价,并以越级上访相“要挟”来争取“超大化”的利益。同时,一些严格执行拆迁安置政策,支持城乡建设的正面舆论又没有占据主流地位,这给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信访问题。
(四)相关部门执行不力。一是存在“畏难情绪”。拆迁安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往往矛盾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征地拆迁整个工作机构和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从各个层面开展工作。然而少数部门、个别干部和领导瞻前顾后,怕被拆迁人“越级上访”,怕“发生群体事件”,怕被“无理纠缠”,不敢深入一线接触矛盾、化解矛盾,不敢承担责任,增加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难度。二是协调配合不到位。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公安、工商、供电、供水等多个部门,在动迁过程中,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做好各自工作,如房屋产权证、房屋评估、商业用房、水电、有线电视、网络、户籍等许多情况需要统计核实,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衔接不够畅通,直接影响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展。
(五)群众对政策认识不足。一是对补偿期望值过高,征收补偿要求脱离实际。有的群众认为征地拆迁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往里装,家人有下岗的要求安排工作,家庭收入不高的要求低保,住房面积小得要求超面积安置,不符合分户条件的也要安排宅基地或要求门市安置。不管与拆迁是否有关联,有问题统统提出,问题得不到解决,拆迁协议就不签,要不就上访。二是为谋取利益,违法突击建房和抢栽抢种。一旦违法搭建和抢栽抢种成既定事实,拆除违章建筑、控制抢栽抢种经常又会引发对抗和上访,影响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三、对策和建议
安置好被拆迁群众、改善他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破解城市建设中的“拆迁难”问题,努力实现“平安拆迁”和“和谐拆迁”,有效降低群众因征地拆迁问题的信访率,必须把握好意识观念、政策制定、补偿安置、实际操作四个关键点:
(一)意识观念上,要正确认识、直面矛盾,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一要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面对艰难繁重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首先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处“难”不惊,找到化解拆迁难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参与拆迁工作的领导干部要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深入到拆迁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我们的工作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同。二要深入宣传、争取支持。使群众知法懂法是做好征收工作的基础。要把政策规定向群众进行反复的宣传解释。努力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上门、做到家、做到位,使被征收人主动地配合征收工作。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群众、教育群众,争取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使得干群之间、党群之间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理解;少一点隔阂、多一些融洽;少一点矛盾、多一些团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征收工作氛围。同时,新闻媒体应广泛宣传征地拆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宣传征地拆迁安置中的正面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征地拆迁的目的与意义,为征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政策制定上,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保障群众合法利益。
一要及时修订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要根据物价变化和经济发展实际,依法适时合理调整补偿标准,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接受和支持。二要不断完善奖励政策。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奖励政策,真正体现出用户政策、支持拆迁与违法规定、无理取闹之间的差别,调动广大被拆迁户支持配合拆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分配指导制度。相关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法、合理、合情的集体资产分配指导方案,在分配前充分与村民和群众代表沟通,在征求多方意见基础上,再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通过,妥善分配好集体资产,避免集体资产久拖不决、村民间矛盾不断的情况发生。
(三)补偿安置上,要立足实际、统筹兼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在拆迁过程中既要算好经济帐,又要算好民心帐、稳定帐,要正确处理好“拆迁”与“安置”的关系。一要灵活选择安置办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置”,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在动迁中,坚持以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货币安置与房屋产权调换、就近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满足被拆迁群众的不同安置需求。二强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关键是坚持提前规划、安置先行,拆迁前期准备阶段就要完成安置房的选址、征地、规划、设计工作,加强部门配合,筹足建设资金,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选址要注重居住环境,确保出行方便;建设中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杜绝质量问题,避免质量问题对拆迁工作产生负效应。三要尽力安排好失地群众生活。继续执行好“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强化失地农民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按照“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原则,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实际操作上,要阳光透明、强化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要切实提高工作水平。要提高拆迁干部的政策水平,加强部门部门配合协作,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开展政策解释、青苗清点、房屋丈量、资料公示、资金发放、信访处理等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坚决杜绝征地补偿出现“前紧后松,先勒后紧”的不正常现象。要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权责统一责任机制,对在工作中徇私舞弊、随意开口,不按统一政策办事的工作人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二要坚决治理违法建设。要建立健全违法建设防控机制,聘请违法建设监督员,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发布禁违通告,公布举报电话,兑现举报奖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控违法建设和抢栽抢种的积极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要果断处置违法搭建和抢栽抢种,做到“两个一律”,即在开发征地时对违法搭建一律予以清理,一律不予补偿,从而打消少数群众的利益幻想,给遵纪守法群众以公平。三要妥善化解突出矛盾。要认真排查、梳理征地拆迁中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千方百计将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依法行政,对个别要求不合理、漫天要价的被拆迁人员,要尽最大可能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如仍继续无理取闹,则要果断依法处理,申请人民法院积极介入,启动依法强拆,不能让违法行为得逞,让配合拆迁的群众吃亏。四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监督。要加强内部监督,建立信访、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县纪检监察机关可向拆迁工程派驻纪检监察员,审计、财政等部门派出专人协同纪检检察部门全程参与拆迁安置过程。要加强群众监督,邀请有声望的被拆迁群众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拆迁安置政策、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拆迁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共同监督。
第五篇:XXX征地工作典型案例
渐为人知的“安宁”模式
——XXXXX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城活动典型案例
自2011年4月开始正式划归XXXXX托管以来,经不断总结完善,以“一个项目(XXX确定实施征地拆迁工作责任承包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一组人马(每个项目成立一个工作组,组长由XXX1名处级领导担任,办事处1名副主任和XXX征地办1名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人员由XXX征地办1-2名,街道办2-3名,各村(社区)支书、主任组成)、一套方案(每个项目对应一套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以任务完成率高、遗留问题少为标志的“安宁”征地拆迁模式已日渐得到越来越多干部群众的认知和接受。截止6月8日,XX街道已完成征地9宗303.93亩,完成拆迁37400平方米。
【做法】
一包到底,压力动力责权利。XXX确定实施征地拆迁工作责任承包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街道党工委都采取“一包到底”的“五包”(包工作经费、包征地拆迁、包拆违清场、包处遗稳定、包协调推进)方式,将项目落实到每个工作组。一方面,“五包”明确了承包项目的责任、自主工作的权力,适当的风险抵押和激励保障,既给工作组增加了工作压力,也给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动力。同样,不同工作组之间的良性
提条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反复协助调节项目业主和村民小组之间条件的平衡点,一旦某一条款能达成共识就继续另一个条款的沟通,积一个个条款的突破为整个协议的初定。再次,配合关键人员扩成果。关键人员身上取得突破后,及时协助他们先分头在小范围内做通各自家人、叔伯兄弟姐妹妯娌等的思想,待条件成熟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召开单位职工大会、村民小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通过,确保工作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居中协调,互惠互利解难题。征用什么样的地块应该得到什么补偿标准区市有明确标准,不可能随意增加。征地拆迁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双方征地价格期望值谈不拢导致工作停滞不前。居中协调,一个意思是整个征地拆迁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村委会一级的作用。村委会与村民小组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着某种联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本土优势,往往能发挥出征地工作组直接出面达不到的效果,更有助于缓解矛盾,有助于解决问题。另一个意思是征地工作组必须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来协调处理问题。既要按照政策帮助当地群众争取最大利益,又不能纵容他们借机提出更多不合理不现实的要求,扰乱征地拆迁正常秩序。当然,有些特殊情况也可以灵活处理。对土地被征用后确实会对村队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或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的,在给足政策的情况下,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动员协调项目业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