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训练:中国现代史(三)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全新课程体系助您完美通关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每日一练(知识讲解+练习+答案)重点推荐:2013年湖南省政法干警笔试面授课程
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训练:中国现代史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据此回答第1~3题: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
3.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第4~6题: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 D.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扩大对外贸易 B.发展经济 C.学习先进技术 D.平等互利 6.下列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放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A.连云港 B.漳厦泉三角洲 C.海南省 D.青岛地区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也是当今世界解决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思路,据此回答第7~10题: 7.“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8.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9.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享有高度自治权
1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大陆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D 6.B 7.B 8.C 9.C 10.D
第二篇:2013陕西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训练:中国现代史(三)
2013陕西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训练:中国现代史
(三)陕西人事考试网每日发布大量最新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是您获取公考资讯和积极备考的优质平台,欢迎广大考生的关注。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速度联系在线客服QQ:80002966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据此回答第1~3题: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
3.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第4~6题: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 D.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扩大对外贸易 B.发展经济 C.学习先进技术 D.平等互利 6.下列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放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A.连云港 B.漳厦泉三角洲 C.海南省 D.青岛地区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也是当今世界解决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思路,据此回答第7~10题:
7.“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8.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9.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享有高度自治权
1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大陆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D 6.B 7.B 8.C 9.C 10.D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三篇: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一、考试科目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试卷设“专科类”和“本硕类”两种版本,分别适用于报考“专科试点班”的考生和报考“本科及法学硕士班”的考生,在试题类型、数量、难度等方面有所区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使用答题卡进行作答的,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申论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现代汉语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直接在申论试卷或答题纸上作答的,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或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用现代汉语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验的目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基层政法机关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
(二)题型说明及举例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对法律常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除了法律常识,常识判断还涉及政治、经济、行政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例题: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A.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出生在我国的人
解答:根据我国宪法,正确答案为B。
又例如: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观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本部分有两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阅读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例题:铁路新线路的开辟与否往往必须在建路花费尽可能少的要求与新建路线的贸易运输量尽可能多的要求之间取得妥协。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新建铁路的线路: A.应该是一条造价最低的线路
B.其选择决定了新兴贸易中心的位置 C.决定于是否与终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D.不会总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线
解答:仔细观察四个选项,你可以发现,选项A与题中“妥协”的含义不相符;选项B和C都无法从题中得出;只有选项D 是短文支持的一种主要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二种题型:逻辑填空。侧重考查考生正确判断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理解语句内涵、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例题:只要方向正确,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得到()和支持。A.尊重 B.肯定 C.表彰 D.重视
解答:用“肯定”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故应选B。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方面。
本部分有两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3,5,7,9,()A.7 B.8 C.11 D.13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
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方面。
本部分有五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考生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解答:在例题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严格根据定义衡量,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要求从中选出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例题:(1)小李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2)小李受到工厂的奖励
(3)小李提出三项“合理化建议”
(4)厂长说“贵在参与”
(5)厂长号召职工关心企业建设 A.4-2-3-1-5 B.5-2-3-4-1 C.5-3-1-4-2 D.4-2-1-3-5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C。事件为:小李响应号召提出建议,尽管未被采用,仍然受到了奖励。这一顺序相对于其它备选答案中的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第四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螺帽
A.镜框:镜片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解答: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3~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所给图表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市通过1038份网上问卷对购买打折商品进行调查的结果。
单位:% 打折商品 消费场所 服装 鞋、包 家用电器 其他商品
综合性百货商场 43.0 10.2 16.0 18.8 主题商场 22.6 25.0 28.4 43.8 超市 26.6 47.2 44.4 25.2 小店 7.8 17.6 11.2 12.2 请根据此表回答下面的题目:
1.回收的问卷中,愿意选择去综合性百货商场买鞋、包的人数大概有多少? A.50人 B.100人 C.200人 D.300人
解答:回收的问卷共1038份,其中10.2%的人,即105人左右愿意去综合性百货商场买鞋、包。故B为正确答案。2.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小店打折没有什么吸引力 B.打折时人们比较喜欢去超市 C.打折时去大商场买衣服合算
D.该调查结果反映了全市的购物倾向
解答:这份网上的调查只回收了1038份问卷,不能代表全市人民的购物倾向。因此,正确答案为D。
四、申论介绍
(一)测验的目的
申论试卷分为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给定资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在对给定资料阅读、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完成相应的题目作答。
申论(专科类)重点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给定资料涉及的概念、术语、名词等含义理解正确,区分清楚;文字表达通畅,层次分明。
申论(本硕类)重点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主旨(含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内容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条理清晰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二)给定资料说明
1.申论的给定资料具有普遍性,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问题都有所涉及,涉及面非常广。
2.申论的给定资料具有针对性,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可以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或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某一方面的内容。
3.申论的给定资料形式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以段落形式给出的一组文字材料,有的是一篇或几篇的文章或是访谈录等。
(三)题型与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和测评目的的不同,申论题型及要求会有所变化,如,写作文种上的变化。根据给定资料的不同,让考生发表议论、进行评述或者写一篇讲话稿、调查报告、工作方案及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其他相关的公文等。还有试题结构上的变化,根据测评目的的不同,可能设定两个、三个或多个问题
第四篇:2010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总汇
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总汇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 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 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 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 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 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 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 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 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 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 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 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 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 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 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 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 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 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 大将拥兵夺权
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 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 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
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 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 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 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 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 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 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 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 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 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 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 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 社会安危
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 商业活动频繁
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 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 造船技术大有提高
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0.五代两宋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 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断
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 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
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
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74.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存在
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 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
76.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 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 文网严密,人心自危
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 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
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 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
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 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 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 稳定统治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 分割王国的封地
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 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络大月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 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 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 维护统治地位
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 保存实力
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 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 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 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 取得南方粮食供应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 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 特征 表现 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 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铁器的使用
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 皇权至高无上
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 偏师绕道,刘邦进京
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 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 北魏统一黄河流城
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 武将夺权
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 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 军事将领篡权自立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 消弱地方势力
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 赋税折银征收
1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特点在于 机户拥有资金、织机,开设机房,为佣工人进行生产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 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 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 触及土地制度
2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四、实质 本质 性质
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2.楚汉战争的性质 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 民主政权的对立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 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 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 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五、意义 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的相似作用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决定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 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 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 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 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 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 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 稳定统治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 分割王国的封地
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 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络大月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 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 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 维护统治地位
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 保存实力
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 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 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 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 取得南方粮食供应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 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 特征 表现 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 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铁器的使用
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 皇权至高无上
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 偏师绕道,刘邦进京
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 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 北魏统一黄河流城
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 武将夺权
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 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 军事将领篡权自立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 消弱地方势力
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 赋税折银征收
1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特点在于 机户拥有资金、织机,开设机房,为佣工人进行生产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 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 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 触及土地制度
2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四、实质 本质 性质
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2.楚汉战争的性质 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 民主政权的对立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 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 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 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五、意义 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的相似作用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决定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 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 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 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 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 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意义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上)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20、黄海之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行经济侵略的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2、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势力未能完全瓜分灭亡中国,其主观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23、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其根本原因在于: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24、义和团前期进行反清活动,后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
2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
26、封建社会中,中国农民革命都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平均主义思想观念决定了农民革命的狭隘性。
27、一直到清朝前期,中国始终未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发展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9、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0、20世纪初,中国许多地区开展收回路权的斗争的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1、清王朝的新政企图保存和扩大他们的势力,但却促成了王朝的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新政没有触及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
32、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清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33、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关键因素在于:革命士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虽然都要求救亡图存,结果两者都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国情决定,资本主义得不到充分发展,或者说资本主义力量小。
3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38、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反动目的已完全暴露。
意义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五篇:201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地理备考指导
2014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文明看球 理性狂欢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是我们考生复习的重点所在,对于热点作答,你的答题思路是什么?是否能够标准的表述出来,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针对世界杯热点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
【背景链接】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3日凌晨2点再次在巴西点燃战火。许多球迷热衷于一边喝啤酒一边观看比赛,正是这种看似惬意的享受,无形中埋下了酒驾醉驾隐患。巴西世界杯开赛以来,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查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开赛后三天内,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5200余起、醉酒驾驶570余起。
2014年世界杯期间,先是大连51岁的老球员李明强在观看西荷大战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又传出苏州一名25岁男青年在收看智利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时猝死。看球搭上了性命,世界杯变成了世界悲!
2014年6月14日晚的世界杯C组首战,日本队以1:2遭对手科特迪瓦队逆转。赛后,日本球迷冒雨捡看台垃圾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疯狂传播,媒体报道称“此举颇得人心”。有评论称,尽管输球了,但日本球迷的魅力赢得了脸面。
【标准表述】
[别让视觉盛宴变成“灾难”]
世界杯足球赛激情四射,能够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已成为现代人类狂欢的盛典,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激情与梦想,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观看顶级球赛是种享受,观看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更是机会难得,谁也不会错过。
然而,世界杯期间,不少地方的球迷只顾自己尽情享受和狂欢,完全不顾家里人、周边人以及社会人的感受,将原本难得的视觉盛宴演变成了一场“灾难”。他们观看球赛通宵达旦、大声喧哗、酗酒狂欢,垃圾遍地,甚至设局赌球、打架斗殴,其种种野蛮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完全违背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的本意初衷。
世界杯,是一个狂欢的日子。同样,这也是一个体验各种规则的日子,更是体现着每个人素质的日子。世界杯是足球比赛,更是体育文明的竞赛,观看世界杯不仅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文明的净化与提升。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观看世界杯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行使自己的自由而忽视了自己的素质的提升,更不能在行使自己的自由的过程中侵犯了其它人的基本权利。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地做文明看球人也是每一位球迷应该履行和遵守的社会公德。
[争做文明看球人]
文明看球,不要伤身。各位狂热的球迷要注意身体,合理安排看球时间;千万不要接连熬夜看球,更不要过量饮酒、酗酒闹事,以免乐极生悲。
球迷要提高自身素质。球迷深夜看球赛要自律,尽量调低电视机的音量,在一个私密的空间里观看足球。公共场所看球要注意控制音量,不要打扰周围居民。随手将垃圾带走,保持环境整洁。
环保、城管、居委会、小区物管等相关部门应有所作为。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如利用各辖区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短信、微信群发等宣传途径,提前在辖区内宣传相关控制噪音、噪声扰民的政策法规,向社区球迷倡导理智、文明看球。
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执法人员要“沉”下去,加强街面巡查,对部分酒吧、咖啡吧、大排档等场所严格监控,提醒店主在夜间营业期间,尽量避免噪音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