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现将文中的一些精彩内容摘录如下: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2、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
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课的结构。
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4.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审美者。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授课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2.参与者。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理想课堂中的“三声” :
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课堂教学中要有 “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
理想的课堂要体现六维度:
(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5、浅谈“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也就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从“简单理解”到“深刻领悟”的教学。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从学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愉悦地获得最大的进步或发展。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多么希望教师教得生动有效,多么愿意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多么想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呼唤有效!
有想法还要有行动,那就让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探索、实践、反思,让有效课堂成为每一个教师永恒的教育追求。
第二篇: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
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2
背景
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所以从小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案例
放学后王哲小朋友主动去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他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五页之后,停了下来,好像在思索着什么。眉头紧紧的皱着,然后拿着书去找雅宁帮忙解读,雅宁把自己的书收了起来,连忙坐到他旁边给他一页一页的讲解起来,这两个小朋友边讲边交谈起来……还不时的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这是王哲唯一一次看这么久的图书。
分析
我们的图书区半个月从新投放一次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每位幼儿可以从家里带图书到幼儿园,因为家里的图书他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王哲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不喜欢阅读书到喜欢上了阅读书。更主要是对书里的内容感兴趣了。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3
高效能教师第一天就能很好的掌控大局,组织安排好课堂教学进程,并在第一周就建立教学的一致学、连贯性,井然有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高效能教师会用最初的两周时间教导学生们如何在一致连贯的教学氛围中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课时少,与学生接触少,那么每节课的每分钟都很重要。提前做好课程的总体规划,每节课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不断的沟通和磨合后,师生建立起一种可持久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课堂的稳定性和学习环境的安全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高效能教师的三大特征:
1、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待;
2、是一位杰出的课堂管理者;
3、知道如何为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计课程。
教师的心态会对教学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第一点,如果教师对学生期望高,学生会得到积极的暗示,那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往往会好运没有期望或期望值低的时候。至于课堂管理,在机房上课涉及到许多机房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座位、机房卫生、开机关机、整理电脑桌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要学会控制课堂。至于对课程的掌握,书中提到三点:
1、教师应该懂得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有目标或有标准地学习概念或技能;
2、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懂得怎样传授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或标准;
3、教师应该明白如何并提供纠正行动,使学生能够熟悉概念或技能。
我想,无论是作为新教师还是已经教书多年的教师,都应该时时自省,不断提升自己。把教书不仅当成工作,还要从内心把自己定位成可以改变学生、影响学生人生的教育者。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4
昱新是个很内向的男孩。记得小班刚入园的时候他从不大声地哭闹,而是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悄悄地擦眼泪,老师无论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但过了没多久,他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们游戏,表现得可棒了。
可这段时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总是无精打采的,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就连他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也不愿参加,嘴里还总说很累,这是怎么了?
我马上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昱新在家的表现。他的妈妈对我们说,这段时间他们很忙,本来很听话的昱新这些天在家什么也不愿意做,就连吃饭都等着妈妈喂,而且有时还说一些奠名其妙的话,什么妈妈不喜欢我了
我们听了她妈妈的话,决定要及时纠正昱新的消极心理,同时妈妈对的昱新关心应多一点,不能只顾了工作,我们让孩子之间聊聊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幸福感觉,那是多么自豪,让昱新小远感到自己是快乐,鼓励和他人一起玩,让大家喜欢他,愿意和他做朋友,让他感到妈妈、老师都很爱他。
没想到我们爱的教育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妈妈对我们说,这几天在家可愿意听话了,还经常帮妈妈干活,又变得和以前一样听话了。听了他妈妈的话,我们很高兴。
今天我们户外活动回来,我的手中抱了好多的呼啦圈,“老师,用帮帮忙吗?”说着伸手拿走了一部分呼啦圈。我的心一下子暖了,心中有些激动,我们爱的教育在孩子的身上“活”了。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5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之二,“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1).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3).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6
在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7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于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8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深。肖川老师给我们提了个醒: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故而,肖川教授提出:“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应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说穿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就可以简单化为: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出类拔萃的技能吗?
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但人和动物不同,只有能过幸福精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意义,也才能称之为健康、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都在不断的追求之中,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肖川教授追求的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教授用他的智慧和真情,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书读完了,可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的教育理想也在继续,世界所蕴含的精神也在继续!
在这个乱象的世界,心浮躁了,情不定了,目标迷糊了,人生难料了。可肖川老师却让我们的心宁静了,情稳定了,目标明确了:教育应是阳光的,充满希望和力量的阳光文化;教师应是奋发的,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指路者。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理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理当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思想先导和制度建设的楷模。
肖川老师指出:在当前,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强调的是通过分享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整合,增强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的凝聚力。这样说,有其深刻的教育价值,我们很多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有志之士,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但大多持续时间不长。为什么呢?我以为这就是缺少社会凝聚力,缺少一种众志成城的、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觉自愿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改变这种状态,也许未来当中国再次面临危机时,还会出现很多“卖国贼”、“汉奸”的。
当然,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社会责任,我们还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博爱和善良,无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尊严和生命情怀。
看看我们的身边,看看各种报刊杂志、博客网络,我们会发现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伤害儿童、儿童伤害他人的案件充斥着我们的耳目。难怪肖川老师怒吼: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和不幸。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9
人们总是抱怨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什么都在变,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没有认真观察而已,就像在我的眼里———————————的善良、纯真也让我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我记得有一次,我把孩子们做的作品———————————这些事情小到不能再小,不值一提,但就是这些小事让我时时感动,让我看到孩子那颗纯真的心,让我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幸福!
新《纲要》指出:“建立和谐的师幼——————————我们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营造一个师幼平等的空间;赏识幼儿,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营造一个天天向上的空间;关爱幼儿,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0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1
在我们大人的心里时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很小不懂事,今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我们小班孩子的看法。
户外活动时,璐璐小朋友可能是因为贪玩吧,不小心尿裤子了,于是我赶紧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来给他换裤子,当我刚拿起电话打时,晓路走到我面前有点哀求的样子说:“老师,别给我妈妈打电话了,我妈妈上班没有时间来,我奶奶年纪大了腿疼来不了,我坚持到放学就行。”我感到真的有点吃惊,一个三岁多一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居然这么懂事。他的语言表达清楚、流利,于是我同意了他的意见,点点头没有给他的家长打电话,他高兴的走开了。
从这件事情,使得我对孩子有了新的看法,我们不要再埋怨孩子不说话,不会交往等,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是我们没给孩子独自交往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没到关键时候,到了关键时候,孩子就会自己想办法,自己学会交往。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独自去做事情、去交往,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小孩也不小,放开大人的手,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力!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2
开学至今,我发现我们小班孩子们每次午睡起床时,午睡室里总是闹哄哄的。孩子们边穿衣服和鞋子,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不论老师怎么教育引导,都不管用。我试想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静心,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和我搭班的杨老师正在为孩子们叠被套,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套呢!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看,杨老师一个人要为我们这么多人叠被套,她是不是很累呀?那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大家都很高兴地异口同声说“好”。在我的讲解和示范下,孩子们都认真的学着怎样叠被套!一个个很高兴。在后来的日子里,每次午睡醒时,午睡室再也不会闹哄哄的!都会认认真真叠被套,叠不好的孩子也会找朋友或是老师帮忙。
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也不由地笑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3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能当上小老师,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总是处于“冷落”状态。如果当一位“顽皮”的孩子向你提出请求当小老师时,作为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一次餐后活动,孩子们都拿着书本坐在旁边的空座位上安静阅读。这时,我看到教室里还有两三个孩子还在加紧地吃午餐。于是我想请一位小老师来帮我管理一下纪律。以前我都会请雨嘉或是沛沛帮忙管理,而这次坐在我身边的星星突然说道:“老师,我想当小老师。”他边说着边用恳求地目光看着我。这次,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从未有过的期待。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好啊,今天就让你来当小老师吧。可是你要记住,小老师可不能再调皮,得坐好小椅子哦。”说完,我就把手中的书本都交给了星星,然后转身走向其他的孩子。
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时不时地观察着星星的表现,发现这次他的态度非常认真。不仅能安静地看书,还会管理其他小朋友,只见他走到正在大声说话的涵涵身边,对她一本正经地说:“你不要再讲话了,看书。”说完,就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看着他当小老师那有模有样的神情,我开心地笑了,等我安排好另外几个幼儿,打扫好班级卫生,我还特地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星星。在午睡前,星星开心地跑过来和我商量说:“老师,你下次再让我当小老师好吗?”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今天你的表现真棒,下次再让你当。”刚说完,星星听了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我们知道,在小班下学期,孩子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独立行动的愿望,开始初步形成意识。他们常常会请求为自己表现的机会。在这次事件中,刚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还是按照原本的思想,总会觉得给听话的孩子当老师是最好的。但有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策略,给调皮的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学当老师,不仅能让他们克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形成遵守规则意识。还能满足他们的小心愿。
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均等,让孩子们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4
教育笔记:给孩子做回自己的权利
在幼儿园,当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老师为了安全起见,疾步上前进行制止,最后在老师主观调解下“化解”了矛盾。我们能深刻的认识到这样做既不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又限制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安全第一的意识总是让我们不自觉的就进入这个圈套。
今年暑假的培训,徐州的徐老师又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老师一定要“管住嘴”“管住手”,当时听完就觉得特对不起自己班的孩子,什么事我都替他们做了,什么问题我都替他们解决了,最后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于是九月份开学以来,我努力地控制自己,放下急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耐心的等待,静静地观察,竟收到了不小的收获。
一次户外活动,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A玩的很融洽,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制度进行有序的游戏,突然闯进来两个男孩B和C,硬要打破他们的规则,加入他们的游戏,女孩和男孩A都很不高兴,与男孩B和C发生了冲突,我一步上前,正要制止时,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于是悄悄地退了出来,静静地观察,猜想孩子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发现他们竟然停止了争吵,开始进行协商,虽然最终协商无果,但是男孩B和C却突然地离开了。没一会儿他们又回来捣乱,女孩们试图再一次协商,而男孩A却选择了牺牲自己,保护女孩。男孩A对男孩B和C进行挑逗,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带着他们去一旁“跑圈”,两个女孩有开心的玩了起来。A跑的很快,B和C没能追上他,体力也耗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放弃了追赶,参加其他游戏去了。最终女孩和男孩A又开始了有序而快乐游戏。
看到这一切,我很庆幸我控制住了自己!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5
我想,老师只有做个有心人,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用幼儿最易接受的进行教育,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一、读书的快乐
放假和双休日,你知道我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吗?不是走亲访友,也不是无休止地看电视,我最大的享受是读几本好书。
说实话,以前我是个从不读书看报的人,对书几乎有排斥心理。有一次,姜园长推荐我看一本书《特别关注》,我无意中打开了一页,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便陷进去了,不可自拔,我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我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了,亲情、乡情、恋情、家事、开心事、书中事、天下事——————涌动着真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的心情轻松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陶醉于其中,时而泪珠滚滚,时而忍俊不禁,时而若有所思,我的心态也改变了很多。
今年,幼儿园为我们每位教师订了许多套刊物,如《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祝您幸福》、《读者》等。我如获至宝,闲暇时便来细细品味。古人说:读书悦心。是的,快乐莫过于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挚友娓娓而谈,当掀开书页,就能感受到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人间的美好。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
我们常常抱怨,工作太忙了没空看书,有了好的做法就是写不出来。知识需要积累,读书则是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书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思维深刻了,好的便会信手拈来。
二、角色换位
我第一次去给孩子开家长会,七十多名家长挤得是水泄不通,老师姗姗来迟,用小棍在桌上一拍:“啪!”把正交流得热火朝天的家长吓了一跳。“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刚讲了两句,清脆的手机铃声回荡在寂静的室内,我一皱眉,心想:“是谁这么没礼貌?”却见老师泰然自若地拿起手机:“喂”一转身出去接电话,把家长搁一边去了。接下来家长的手机声和交头接耳声不断,会议效果可想而知。
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所以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修养,这位教师的表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也感到羞愧。教师是这样以身示教的吗?也许这位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潇洒,而旁观者清,作为一名家长,我一下子就对教师失去了信任,尽管只是第一面,只是一个细节。
这次角色换位,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家长对教师的期望程度,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一个很小的细节,对家长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日常工作,是不是也是有时不顾细节,孩子穿倒鞋也看不见,有的流着鼻涕,有的衣衫不整,有的孩子彩笔丢了找不到,对家长说话不用普通话,说不出孩子吃了几碗菜——————你平时工作再好、再努力,但只一个细节没注意,家长就会记住,失去了信任再想弥补会有多难!
珍视细节,时时处处注意教师的形象,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谨记在心的。
三、小鱼上钩了
吃饭时,为了激发幼儿食欲,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尤其是有序地送碗,在送碗环节,我把小朋友变成了小鱼,采用钓小鱼的形式,效果很好。
饭前,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食欲:“这是一个美丽的大海,
大海里有许多的小鱼,可是他们都累了,饿了,我给小鱼儿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希望小朋友们进餐愉快!”
孩子们情绪愉快地进餐了,食欲大增,有一部分幼儿已陆续吃完了。
“我要把吃饱的小鱼钓上来,谁吃得干净安静,就先钓谁”。孩子们都耐心等待,眼巴巴看着老师钓鱼,我把一个手指一钓:“钓上一条大鱼!钓上一条小鲤鱼。”孩子都会心神领会,一个一个排队来送碗,非常安静有序。
我想,任何一个活动,需要我们多动脑筋,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师幼情绪愉快,就能真正做到轻轻松松抓常规。
四、我们班的失物认领箱
经常有孩子丢了东西不好意思找或找不到,还有很多时候拣了东西但找不到失主。其中水彩笔,笔帽丢得最多。老师经常举着东西问:“是谁的?”效果不好又浪费了时间,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做了一个有趣的“失物认领箱”贴在墙上,上面画了一个哭脸,写着:“谁是我的小主人,快把我领回家吧!”
这样,孩子们捡了东西先问问是谁的,周围的小朋友,如没有找到失主,就主动放在失物认领箱里,丢东西的小朋友也会到失物认领箱里认领,这样方便有趣了好多,孩子们更加珍爱自己的东西了。
我想,老师只有做个有心人,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用幼儿最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第三篇:XX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XX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作为教师,要不断读书学习,才能更好教书育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教师个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在《 教 师 人 文 读 本 》 中,还收 录 了 古 今 中 外 很 多名 家 的 各 种 类 型 的 文 章,每 一 篇 都 让 我 有 所 获 益。《 学习的 革 命 》 一 文 告 诉 我 : “ 做 教 师 首先 要 相 信 你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是天 才,你 才 会 认 真 地 教 每 一 个 人。” 我 领 悟 到,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于 传 授 本 领,而 在 于 激 励、唤醒 和 鼓 舞;教 育 不 是 要 改 变 一 个 人,而 是 要 帮 助 一 个 人。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XX教师个人读书笔记2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
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XX教师个人读书笔记3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
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XX教师个人读书笔记4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
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
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第四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优秀是教出来的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弟子规读书笔记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 , 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 , 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深钻研、细推敲,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向前发展。
再塑生命读书笔记
再塑生命作者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再塑生命简介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再塑生命读后感
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可是上帝的创造总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有些残酷,假如在这些有缺陷的人濒临绝境时拉他们一把,那么生命将会延续,生命将会走向光明。
读完《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时,我深深被震撼了。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心和凯伦那坚强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要以乐观面对生活,以微笑面对生命,以爱面对世界.凯伦的遭遇很悲惨,她必须要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痛苦,于是,她慢慢走向自卑,愤怒„„她渴望被爱,渴望光明,而这个光明的使者就是莎莉文老师,她用无私的爱拯救了凯伦,让她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的幸福,让他的生命获得新生,莎莉文老师帮凯伦再塑生命。
读后,我深思:假如人人都像莎莉文老师一样,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可是,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现实中的弱肉强食现象十分明显,弱者注定要被强者淘汰,欺凌。这是竞争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对于一些没有竞争能力,但又很无助甚至不能自顾的弱者,我们是否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我们奉献的爱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些弱者来说,却能带给他们暖和,甚至能拯救他们,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可见,爱的力量有多强大!
朋友,假如你已经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被爱所包围,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那么将你的爱心奉献出去,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爱的漂亮,把爱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让爱布满人间!
草房子读书笔记
《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草房子》的故事大概发生于60年代初,这个时期可说是中国政治运动旺盛的时期。但《草房子》却没有牵扯上政治色彩,片中也没有任何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情节。它通过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展现60年代纯朴的风土人情,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从某种角度说有点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童年的回忆。不同的是《草房子》的主角年纪更小,在他眼中的世界当然更单纯也更美丽——虽然他见到的都是不幸。其实影片反映的只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情”:父子情、朋友情、家庭中的感情、团体间的感情、老师之间的感情。片中也有一段爱情,最后却是以悲剧告终,但他们分手的原因并不是女方父亲的嫌贫爱富(仅是一个方面),也不是主人公的“误事”(也仅是一个偶然),说到底是没有“缘分”,而这一切都不是因为政治的因素。
《草房子》属极少的例外,尽管它被划入“儿童片”,但常见的“儿童片”往往也是说教的代理品,从这一点来说《草房子》是非常难得的。它的故事中几乎看不到丝毫的道德说教。本片中“时间”的概念是停滞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带点浪漫,带点伤感,带点温情的故事。全片的主格调应该说是比较哀伤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幸,但其表现过程却又非常凄美,恰似江南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第五篇:教师读书笔记摘录 2014
当阳桥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录
教师姓名: 袁春梅 时间:2014年12月 书名:《 快乐心理学 》 作者: 约瑟夫·纽顿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内容摘录: 片断摘录
1、人生有悲有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就要忘我的投入并且把这快乐带给别人,以至于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一些。
2、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
3、所谓的死胡同不过是一条街的拐角,走出这个拐角,又是一片海阔天空了。
4、快乐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清晰明确,不至于被一些失望、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引起的盲点所遮掩,快乐就像戴在心灵上的一副眼镜,能让你透过迷雾般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5、不是世界亏欠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自己亏欠了自己因为我们不停地对自己说一些消极的东西让自己无法积极地面对生活。
6、每一天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一天有24小时,在这24小时了,你可能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分给你忙碌的工作,但一定不要忘记留给自己10分钟用来放松,用来思考生活的真谛。
7、快乐要懂得换位思考-----人们发现,别人的负担并不比自己的轻,甚至比自己的还要重,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原先丢掉负担的地点,重新拾回自己的负担。
8、辩论是一时的,朋友却是永远的,花朵早晚都会凋谢,留下的余香却能长存心底。
9、快乐处世法---------谦卑,不要吹嘘,对别人耐心一点,榜样胜过说教。
10、快乐就是抓住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未来的还在未来,我们能掌握的只有现在,而现在的时光也如沙漏般一点一滴的溜走,每一份每一秒都是我们现在人生里最黄金的时刻,你可能听腻了这句话: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但这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个人感想
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股票有涨能跌,工作有可能被炒鱿鱼,多年的恋人可能会分手。但这都是生活的一面。生活还有另一面,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当它掉在地上,你只能看到它的一面,只有当你把它捡起来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另一面。
快乐只需一句话:活在当下!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那么你会发现,工作的效率会高起来,生活的节奏会慢下来,而你自己,会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