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师朗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

时间:2019-05-13 10:5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老师朗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老师朗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

第一篇:“听老师朗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

本学期期末考试有听力题,现将材料和要求下发。

学生拿到试卷后,先提醒学生看一下第二题的各小题题目,1分钟后,老师再读材料,材料读两遍。

教师语言:

同学们好!第二题是听老师读短文,完成练习,老师会读两遍,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下题目。

(1分钟后)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材料)(读完后30秒左右)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二遍,请同学们仔细听。

三年级语文基础第二题材料

猴子种果树

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猴子一想:“对,五年是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正当杏树成活的时候,一只喜鹊“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有句农谚,‘杏四桃三’。杏树四年才结果,你等得及吗?”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了杏树,改种桃树。

正当桃树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二’。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 猴子一想:“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猴子哪里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一连几年都没有栽活。就这样,这只猴子什么树没种成。本学期期末考试有听力题,现将材料和要求下发。

学生拿到试卷后,先提醒学生看一下第二题的各小题题目,1分钟后,老师再读材料,材料读两遍。

教师语言:

同学们好!第二题是听老师读短文,完成练习,老师会读两遍,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下题目。

(1分钟后)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材料)(读完后30秒左右)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二遍,请同学们仔细听。

四年级语文基础第二题材料

月亮的自述

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诸如: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等。这说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比地球小得多,直径3476公里,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000多公里。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总是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而且也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间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原,而黑暗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欢我。常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的来客!

本学期期末考试有听力题,现将材料和要求下发。

学生拿到试卷后,先提醒学生看一下第一题的各小题题目,1分钟后,老师再读材料,材料读两遍。

教师语言:

同学们好!第一题是听老师读材料,完成练习,老师会读两遍,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下题目。

(1分钟后)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材料)(读完后30秒左右)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二遍,请同学们仔细听。

五年级语文基础第一题材料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本学期期末考试有听力题,现将材料和要求下发。

学生拿到试卷后,先提醒学生看一下第一题的各小题题目,1分钟后,老师再读材料,材料读两遍。

教师语言:

同学们好!第一题是听老师读材料,完成练习,老师会读两遍,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下题目。

(1分钟后)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材料)(读完后30秒左右)

下面老师开始读第二遍,请同学们仔细听。

六年级语文基础第一题材料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天,中国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国人也等得太久了。

2012年12月11日,北京时间0点16分,由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致辞并宣布,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佩尔·韦斯特伯格在致辞时说: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的存在,他是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

韦斯特伯格在用瑞典语介绍莫言的获奖成就后,用中文说“请”。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持久、热烈!

随后,莫言身着黑色燕尾服上台,从瑞典国王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莫言与国王握手后微笑表示感谢,并向各个方向鞠躬致意,观众席上响起热烈的掌声。他的获奖感言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这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没有意思了。”

莫言的妻子和女儿身着盛装坐在台下,见证莫言领奖„„

第二篇:我听老师朗读有感

我听老师朗读有感

每天下午都有午读时间,午读是听老师亲自读故事给我们听。

午读时间到了!老师亲自读故事给我们听,是多么的辛苦啊!午读时间让我感到幸福,我很喜欢听老师朗读故事,听老师读故事不仅能保护视力,解除用眼疲劳,而且还可以释放压力,一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书,一边任由思想的火花随着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驰骋飞翔,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啊!

我们已经听过了一本叫《中国神话》的故事书,陈老师和韦老师读故事书里的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都一一的告诉我们,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字,陈老师和韦老师读书有滋有味,有时读到情节紧张的地方,我们都随着她的声音汗毛倒竖,陈老师是轮流来读的。

老师的朗读,让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精彩,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在我心中,这是最美好的时刻。

南宁市安宁路小学三(3)班

曾雪萌

第三篇:听于永正老师讲朗读

听于永正老师讲朗读

于老师大病初愈,我们一行弟子前往老人家中看望。于老师三句不离本行,谈着谈着又谈到语文教学。谈到朗读教学,于老师更是特别兴奋。

于老师说:“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他又说:“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朗读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老师们一定要把朗读作为教好语文的首选之法!”

于老师告诉我们,朗读有四大技巧,把握了这四大技巧,也就把握住了朗读。

1、停顿

题目读过了,要停顿;句号要停顿,逗号也要停顿;段与段之间要停得时间稍微长一些;特殊情况下,没有标点也要停顿。为什么停顿呢?一是时间、空间的变化。让听者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二是思考、想象的需要。阅读要把文字还原为形象,必须有思考、想象的介入。没有停顿,便没有思考;没有停顿,便没有想象。三是为了变换语气的需要。停顿是能显示语气变化的。艺术求变,不变不是艺术。

2、重音

谓语要读出重音,读出动感。定语、状语也要读出重音,加以强调。文本中,作者要强调什么,就要读出重音。重音,是朗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

3、语气

朗读中,语气是最难的。朗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多数情况下,不太好表达。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朗读要自然。何为自然?叶圣陶先生说,朗读就像说话那样。读书像生活中的说话那样,才叫自然。把课文自然地朗读出来了,才算把课文读好了。

怎样才能读好对话呢?这是最难的。读谁的话必须像谁自己说出来一样。我们在朗读之前,要好好琢磨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的心理、境界、情感等。戏剧界有这样一句话,不像不是戏,全像也不是戏,似像似不像,才是好的戏。

4、节奏

朗读一篇文章,要有节奏----快慢、轻重、虚实等。朗读时,要从整体上综合把握一篇文章的节奏。

拿到一篇文章,要先读几遍,内容、情感把握得差不多了,再看全文的节奏。何处快,何处慢;何处停,何处连;何处实,何处虚;何处重,何处轻,要通篇考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于老师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好的文章要能背诵下来,背下来了朗读的技巧才能自如地运用,才会把课文朗读得更好。课堂上我给学生朗读课文,许多段落、篇目我都是背诵的,学生看我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他们便有了兴趣,来了劲头,并且感受了课文,朗读的效果也好了许多。”

于老师讲了朗读的技巧,又给我们朗诵了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于老师是背诵下来的,从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朗读技巧的实际运用以及良好的效果。课文读完了,于老师泪流满面,我们在场的人也都流泪了。之后,于老师又给我们朗读了一篇低年级的课文《乌鸦喝水》这次,于老师把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读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引得我们由衷感叹!一位老者,一位带病的老者,能把课文朗读得这么好,又教给我们这么多,令我们在座的既汗颜又感激!

第四篇:听李春明老师讲朗读

来自朗读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听李春明老师的讲座《在琅琅书声中学语文》心得

(马山县城北小学 黄以春)

听李老师的讲座是一种享受。

11月28日上午,我们在林圩镇中心学校听了李春明特级教师的讲座《在琅琅书声中学语文——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定位与方法》,他讲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引用的每一个教学例子,宛如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在内心深处,为李老师的独到见解、深入实践的研究颇为认同,也触动了我对朗读式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

“学生的朗读,关键在老师”

讲座中,李老师利用生动的案例,道出目前语文课堂呼唤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原因:“少闻书声,老师包堂,教学面面俱到,过分追求精准”,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法宝——朗读。

不由得想起一次为期7天送教下乡的情景:刚到该学校的第一天,早读课上,听学生读书,学生扯着嗓子拖长了音齐读课文,一字一顿,一板一眼,从始至终一个腔调。让学生自由朗读,不到一会儿又开始整齐划一地齐读。请个别学生读,要么不是不会读,就是出于羞涩读不出来。接下来在教学中还发现:由于不会读,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成了问题。

造成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有很多原因:首先农村教师由于自身朗读水平的原因很少范读;其次是学生朗读出现问题,由于课堂上没有太多时间一一纠正,教师也没有及时叫停,任其“泛滥”下去;还有就是没有朗读的检测,不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认为学生能把课文读完、读大声就是朗读过关。

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读得好,读得生情并茂,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讲座中,李老师也提供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文段,让我们试着朗读,可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的像模像样地反复读文章呢?特级教师贾志敏、于永正等很多老师在教课文之前,也是对课文反反复复声情并茂地读,读透了,读得有感情了,也读出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学生面前范读,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珍珠鸟》一课,读到“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一句时,于老师竟轻微地打起鼾声来!多么有趣的朗读!试想,如果不是课前反复的朗读,如果不是老师的朗读水平之高超,又怎能引领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乃是我们备课时需要备好的一项本领。朗读,是语文老师最见功底也最显才情的事。学生读得好,文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了;学生读得好,关键靠老师指导。

“朗读,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结果”。

关于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定位,李老师告诉我们:“教师的分析讲解之后的学生朗读,还是以分析讲解为主的教学,这不是以读代讲„„”往往,我们以为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书声朗朗,那就是朗读式阅读教学,现在,我对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定位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教师认真引领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感朗读过程中理解词义句义、了解内容、体会主题”。

“用心研究朗读教学的层次和策略”。

讲座中,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朗读指导的教学片段,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去思考。那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运用,才能真正实现朗读式阅读教学达到的最佳效果?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我们除了借鉴之外,是否能共同探讨出属于我们农村语文教学更实用更有效的朗读式阅读教学方法?

期待我坊成员们同心协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

—— 听李春明老师《朗读教学专题讲座》心得

(马山县林圩镇中心小学 余 琦)

十年课改,十年历练,迷茫过,彷徨过,自从参加了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犹如在大海迷途的小船找到了灯塔,加入坊里一年来,在坊主李老师的指导下,对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日前,聆听坊主李老师《朗读教学专题讲座》,更是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李老师的讲座给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一、书不读熟,不开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李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是对这至理名言的诠释。让我知道作为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晨读,让每一位学生放开嗓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韵律美,指导学生用朗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

二、多层次读书训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李老师的“讲究朗读教学的层次”让我明白了,朗读永远是语文教学最古老有最有效的制胜方法。抛开繁琐的讲解,以读代讲,以读悟情。通过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指导朗读,训练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作者的情感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深层次地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李老师在讲课间还引用了王松舟老师一个课例《两小儿辩日》,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引领学生如何在轻松愉快中“玩”语文,玩出情趣,玩出效率,玩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构建简约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李老师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谈笑风生,诙谐风趣地点出我们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他说: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之所以那么累,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太“敬业”了,课堂面面俱到,唯恐学生不懂,把一些思想。一些感悟强加给学生,一节课设置了许多教学任务。其实,一组教材中的单元训练项目,是一组教材训练的“纲”,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具体的读写训练的目标,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学情出发,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紧扣课后思考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训练项目,理清训练层次,掌握学习方法,理清课文结构,准确把握教学的“量”。通过老师引导指路,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细节描写;重点段落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还让学生在自己兴致勃勃的探索中学会学习方法。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从容。

四、“读进去,写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注重读写结合,并且结合年级特点充分发挥课文这一写作范例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仿写,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聆听李老师的教导,让我清楚认识到: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的世界丰富多姿,像一座神秘莫测、无穷无尽的宝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唯有不断“充电”,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灵动课堂。

“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

——听李春明《朗读式阅读教学专题讲座》有感

林圩镇兴隆小学 黄雪莲

“广西特级教师李春明工作坊”成立快一年了,作为工作坊的一名成员,我对“朗读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和定位还是有些疑虑:以朗读代替讲解,学生真的能理解文章并学到该掌握的知识吗?进行“朗读式阅读教学”快一年了,可我的教学成果不明显呀!

李春明《朗读式阅读教学专题讲座》于2013年11月28日在林圩镇中心学校如期举行,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一年来盘踞脑海深处的疑虑终于烟消云散了。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李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朗读式阅读教学主张“老师要认真引领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主题,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李老师的讲座让我知道:朗读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结果;李老师的讲座让我深信:只要“读占鳌头”,就能“一读解千愁”!

一、要讲究朗读的教学层次和形式

回顾我的课堂,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是常见的,但是形式是单一的,几乎都是老师提问,学生读原文回答问题,没有多层次、多形式的引领。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也不那么认真读了,有些学生甚至开始开小差了。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了好奇心,学习心不在焉,感觉没兴趣,提不起精神,学生累,我更因为课堂没达到预计的效果而困惑苦恼、彷徨不已。我曾一度怀疑这“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功效,是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幡然醒悟,使我如沐春风——原来,只有多层次、多形式的引领方式才能让学生持久的集中精力,主动学习;只有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方式才能让学生以读悟句、以读悟文、以读悟情。正所谓“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

二、要讲究朗读的目的

李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朗读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读的,而不是盲目地、没有任何要求地读;朗读是需要有深情的,只有动了情,才能达到目的。

当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时,老师要及时范读,及时引领。朗读课文,要饱含情感,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感情,读出“喜怒哀乐怨与愁”、读出“快慢急缓刚与柔”,读出“阴晴圆缺美与丑”——也就是说,因情制宜,须激越时激越,须凄婉时凄婉,做到时有气吞山河之气概,时有满口流香之美妙,时有拔地而起之狂动,时有寒塘秋月之恬静,把文章中某些难以言表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朗读教学,何愁学生学不到知识呢?这是真正的“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

三、以实例阐述朗读的意义

为了让老师们深刻地认识什么是朗读教学,更为了让老师们掌握朗读教学的方法方式,李老师通过许多实例来阐述。

这些实例有美好的想象的,如《月光曲》中的片段;有体现母亲的辛苦劳累的,如《慈母情深》的片段;有兴奋感叹的,如《第一场雪》的片段;有尖酸刻薄的,如《晏子使楚》的片段;有挑衅蔑视的,如《陶罐和铁罐》;还有焦急难过,伤心流泪的等等。除此之外,李老师还通过王崧舟老师教学《两小儿辩日》和于永正老师教学《草》的课堂实录,让老师们扮演学生,再现情境。通过这样的互动,老师们充分领略了朗读式教学的魅力和作用。这些实例,只有感情朗读,书声朗朗,没有任何的讲解分说,真正是“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

整个讲座过程,李老师用自己特有的幽默和魅力,扎实的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在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不像是在做专题讲座,更像是一位兄长与弟弟妹妹在随意地聊天。在不知不觉中,李老师把与会的老师们带入了特定的情景,随着李老师的娓娓叙说,老师们时而颔首凝思,时而跟着深情朗读起来。整个会场笑声阵阵,书声朗朗,高潮迭起,主讲者声情并茂,听课者如痴如醉„„这就是“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在老师们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大家怀揣着满满的收获和信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会场。

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为自己知识的贫乏,语言的枯燥,激情的欠缺而愧疚。曾见过这样一句话:“ 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称为“人师”。教师不是机械的重复者,而是智慧的行动者。拥有智慧,才能轻松地操控课堂,才能完美地引领学生。朗读式教学,正是我们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老师们,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来“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

第五篇:朗读练习文章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但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的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则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充当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善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还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如此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绕道而行

我们常看见那迷路的蜻蜓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窗,打算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去。它看准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那一片光明,百折不挠地飞过去,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必需在上面挣扎好久,才恢复神智,然后它在房间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它就不想去试试那个门。

追求光明是多数生物的天性。它们不管怎样遭受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朝向光明的地方去奋斗,但是,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蜻蜓的时候,却不禁想要告诉它:我们有时为了达到目的,是不能不换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的;否则,你就只好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直到你完全铩羽而回。

百折不回的精神虽然可佩,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而这前面却只是一片陡削的山壁,没有可以攀援的路径时,我们也只好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走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正是智慧的表现。事实上,人生途中是没有几条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

我们时常必须把目标放在背后,而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我们时常必需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发现距离目标近了一点。

只要我们记住自己理想的方向,就算多兜几个圈子,也许不算错误。

不要逞匹夫之勇,不要像那只固执的蜻蜓。请运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涵洞--只要你不忘记由它的另一端钻出来,只要你时刻知道这一切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用不着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关心周围的人怎样批评或嘲笑你。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母亲是一种岁月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座冰山的岁月。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也以一角尾纹、一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岁月?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铭心刻骨的母爱,还是那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xuè)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有时我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倘若(tǎngruò)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巨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沉甸甸(diàn)的泪水吗?

我们终于长大了,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从一个女儿变成一个母亲。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从背后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蓦(mò)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总在想,我们又能回报母亲什么呢?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体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jiàohuì)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上,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但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的母亲!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哲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滔滔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法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我的老母亲。在我的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

下载“听老师朗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老师朗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朗读句、段练习

    朗诵句段练习这里选编了不同体裁和内容的句子和选段,用这些材料作播音发声练习,为的是进一步提高把握准确语音的熟练程度,提高呼吸、共鸣和咬字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使声音产生多......

    如何练习精听

    【转自太傻】如何使用《中级听力》来源: 翟明磊的日志 书评篇 先来说一说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个人认为,不管是对于鸭友们来说,还是想从长远来看提高听力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

    完成句子练习答案

    完成句子部分练习70. 由于天气变化,我们没能去爬山。 ___Because of _____ the changes in weather, we couldn’t go to climb the hill.. 71. 昨天晚上,直到十点钟,他才回来......

    普通话朗读练习作品60篇

    普通话朗读文章60篇 01《白杨礼赞》 02《差别》 03《丑石》 04《达瑞的故事》 05《第一场雪》 06《读书人是幸福》 07《二十美金的价值》08《繁星》 09《风筝畅想曲》 10《......

    普通话短文朗读练习解读[定稿]

    二 短文朗读练习材料一: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

    适合练习朗读的短文

    《新年的礼物》 离元旦还有好些天,孩子们就开始想着给老师准备新年礼物了。苇苇她们的小队悄悄商量过了,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要有意义,还不兴跟爸爸妈妈要钱买,要自己动脑筋做 。......

    听窦桂梅老师

    听窦桂梅老师《魅力》一课心得体会 2013年4月20日,我有幸到郑州航院礼堂参加了“2013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这是由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讲的一堂鄂......

    听翟老师

    听翟琪老师《将心比心》有感 我们说,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