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教育学会首届“育人杯”征文(姜宇超)
学习教书育人楷模,做人民满意教师
哈尔滨市清滨小学校 姜宇超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教育更是源远流长,不管是封建统治,还是现代化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着“教师”这个社会角色的重要性。近代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的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说明了教育工作的光荣和重要。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的同时,我也对 “如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作了反思。
“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吴邵萍说:“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再微小的细节,我们做老师的都不能忽略。” 在她看来,对孩子的爱很简单,“爱孩子,就是他哭的时候,你懂得安慰他;他遇到困难时,你乐于陪他一起面对;他难过时,你愿意抱一抱他。”正是她对孩子、对学生这份朴素却持久的爱,才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热爱”的光辉,是的,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愿更加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为他们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环境。
“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是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23年“蜗居”山区中学教书育人;身处清贫,却甘之如饴,并长年资助困难学生„„汪金权说:“我是从山区走出来的,当时看到四中很需要老师,为了支持山区教育,就义无反顾地到最偏远的学校来了。” 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名校工作,在四中一待就是23年。汪老师安贫乐道、甘为人梯,始终安守着内心的那份纯净,默默跋涉在教书育人道路上。他说:“我对当初的选择毫不后悔,我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追求。”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奉献”的光辉,是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大爱无私的职业,这也正是我热爱它的原因,选择了这职业,便走上了奉献之路,汪老师正是我们这条路上的领路人,为了深爱着的孩子,坚定的教育理想,我会紧跟教书育人楷模们的脚步,努力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书育人楷模”黄金莲,是福建省三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19年前,一纸调令,没有犹豫,她走上了特教岗位;19年中,几度风雨,百折不挠,她与孩子们相伴左右、不离不弃;19年后,累累硕果,灼灼其华。黄金莲说: “一个人,肢体可以残疾,但是,心不可以残疾。只要我们都给他们一点帮助,他们就会有希望。” 她说“我热爱这项可以创造奇迹的工作”。她说“学校就是我的家”。这位“校长妈妈”从没有放弃过一位学生。也从未放弃过她所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
三尺讲台上,这些楷模们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热爱教育、情系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为国家育英才,为人民谋福
祉,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彰显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令世人感动。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这些楷模为榜样,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把个人理想和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学习他们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导和帮助学生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不懈探索,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不断钻研新课程,在教育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学习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社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树立光辉的榜样。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执著的事业追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任、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