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仲裁院工作制度
劳动仲裁院工作制度
为公开、规范、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劳信访案件,妥善化解劳动矛盾,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1、立案庭做好立案接待、材料审查工作,填写《立案审批表》,审核后报院长审批。
2、对应受理案件,在填写《立案审批表》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通知书》并送达申请人;对不予受理案件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并送达申请人。
3、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4、劳动争议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5、劳动争议案件需要合议的,应在庭审后5日内完成,如需报院务会讨论的,经院长批准后,5日内提交院务会讨论。
6、劳动争议案件结案后两个月内,书记员完成案件的装帧归档工作。
7、严格执法,公正裁决,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工作人员责任。
二、涉劳信访工作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地按照法律和政策处理群众上访问题。
2、文明接待、认真记录、耐心解释、百问不厌。
3、能马上办理的信访事项不推迟、不敷衍,不能马上办理的信访事项向来访人解释清楚。
4、需要领导接待的来访事项,及时汇报,并做好领导接待约访工作。
5、对来访事项及时转办、限期结案,做好信访案件催办工作。
6、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有错必改,违法必究。
第二篇:仲裁工作制度
仲裁委员会议事规则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切实加强本级仲裁委员会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 本级仲裁委员会由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负责处理有管辖权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
第二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组成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
第三条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协调处理跨地区、有影响的重大争议,负责专、兼职仲裁员的管理、培训工作。
第四条 本级仲裁委员会由干部主管部门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第五条 仲裁委员会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代表担任。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研究和以下工作事项:
(一)聘任,解聘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二)处理争议案件;(三)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争议案件;(四)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对本规则第六条所列事项需要做出决定时,应当以表决的方式进行,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八条 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提议召开仲裁委员会议的,应当召开。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因事、因病不能参加会议的,应当在会议召开前一日向仲裁委员会主任报告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本规则自仲裁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之日起实行。
仲裁委员会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仲裁委员会共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办案组织规则》有关规定,结合仲裁工作实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仲裁委员会是行使仲裁权的决策、领导结构和区本级最高仲裁组织。仲裁委员会做出的决议,仲裁案件的经办机构或仲裁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适时把握仲裁动态,总结仲裁经验,讨论决定重大或疑难案件时,依法享有对仲裁案件进行监督的权利和其他仲裁工作事项。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五条 仲裁委员会在讨论决定重大或疑难案件时,原则上只研究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案件事实由仲裁庭或独任仲裁员负责。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在讨论决定重大或疑难案件时,认为仲裁庭或独任仲裁员认定事实错误,可以责令其重新认定或径行认定。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委员有权对部分重大或疑难案件实施听审制度,即使仲裁委员会在重大或疑难案件开庭时到庭旁听。
第八条 仲裁庭对重大或疑难案件的证据和事实难以把握,应当在开庭前三天向仲裁委员会报告,由主持人决定是否听审。
第九条 处理争议案件时实行仲裁庭和仲裁员制度。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少数意见应当记入笔录。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依法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委员及其他人员,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讨论决定的事项。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形成决议后,案件承办人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仲裁文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设立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争议处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会 制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实行定期例会制,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必要时可以延期召开。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会议由主任主持。如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由主管仲裁业务副主任主持。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逢期是否召开会议,根据提交讨论的事项或案件的情况,请示会议主持人决定。
第十八条 仲裁委员会会议必须有超过法定半数以上委员出席,始得开会。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应按时出席仲裁委员会会议,因故不能参加的,须向主持人请假,批准后,方可缺席。
第二十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同级人民法院相关人员列席。
第二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旁听。
第二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时,仲裁庭负责人应当列席本庭提交讨论的案件,合议庭与决议意见不一致的,首席仲裁员可以到会阐释自己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等案件时,应当通知原承办人及原所在仲裁庭首席仲裁员参加旁听。
第二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形成决议后,仲裁庭或者仲裁员无条件执行。仲裁庭或者仲裁员持不同意意见的,可以保留个人意见。
第三章 议事范围
第二十五条 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带有全局性的有关仲裁工作的重大决策。
第二十六条 下列仲裁事项应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
1.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特色性的仲裁工作经验;
2.审议批准各类仲裁工作的规范;
3.与法律适用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4.研究和通过区本级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典型案例:
5.针对案件当事人提出仲裁委员会主任回避申请作出的决定;
6.仲裁委员会主任按照仲裁监督程序提交的事项;
7.需要仲裁委员会讨论的其他仲裁工作问题。第二十七条 下列案件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
1.新类型案件;
2.仲裁庭不能形成决议或有重大意见分歧的案件;
3.仲裁委员会主任与仲裁庭意见不一致的案件;
4.首席仲裁员与仲裁庭意见不一致的案件,由首席仲裁员书面建议主任决定是否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
5.无正当理由,超过法定审限的案件;
6.拟向上一级主管仲裁部门协商讨论的重大或疑难案件;
7.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案件;
8.人民法院改判的争议案件;
9.可能引起社会不良影响或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
10.需要仲裁委员会进行讨论的其他案件。
第四章 审议事项的提交程序
第二十八条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讨论的案件,应当提交书面报告,经仲裁委员会主任审查签批后,方可提交仲裁委员会研究决定。
第二十九条 向仲裁委员会所提交的报告应当体现以下基本内容:
(一)提交报告的理由;
(二)双方当事人基本信息及案情;
(三)本案件主要争议焦点;
(四)本案所涉及的有关法律、司法解释问题和案件的特点,且属于新类型的;
(五)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情况;
(六)拟需要作出处理结果。
第三十条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讨论的事项或案件,案件承办人应于例会前二日内形成报告及电子文档材料,并按照参加人数分送各位委员。
第五章 审议程序
第三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制定会议日程,以及安排仲裁委员需要讨论事项或者重大疑难案件的顺序。
第三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或事项,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取汇报;
(二)提出询问;
(三)进行讨论和研究;
(四)表决;
(五)委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第三十三条 案件承办人向仲裁委员会汇报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总结仲裁经验,突出总结经验的目的、基本经验、特点、存在问题和对策办法等;
(二)讨论案件时,应全面、客观、公正以及仲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案件基本事实及证据,提交研究的程序或实体问题,仲裁庭成员的观点、理由及决议意见等;
(三)讨论其他事项的,应突出与提交问题有直接关系的事实,内容及法律根据等。
第三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应当如实记录与会人员所发表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 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向仲裁委员会介绍情况,表明观点、并接受与会委员的询问。
第三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在讨论案件时不能形成决议,或者主持人认为不宜作出决议时,主持人可以作出以后再议的决定。
第六章 会议记录
第三十七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听取汇报后,应当充分阐述个人意见,最后由主持人进行归纳并口述决议,由会议记录员记录在案。
第三十八条 仲裁委员会会议记录、讨论案件记录应记明会号、时间、主持人、参加人、列席人员,还应记载与会委员的观点、意见及理由、表决和决议情况,笔录由与会委员签字。
第三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记录叙事清楚,观点明确,公正客观,整洁规范。
第四十条 会议记录由仲裁委员会会议记录员保存,年底交档案室存档。案件讨论记录由记录员及时存卷。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则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仲裁员行为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仲裁员行为,保障当事人的仲裁权利,树立仲裁员良好形象,体现仲裁活动的公正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仲裁员在日常仲裁活动中,应当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和职业操守,牢固树立“立党为公,仲裁为民”的理念,积极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三条 仲裁员参加庭审前应当统一仲裁正装,佩戴仲裁徽章,注意仪容衣帽的整洁。
第四条 仲裁员应做到仪表整洁大方,规范有度。男仲裁员不得剃光头、留长发、蓄胡须;女仲裁员不得化浓妆、染指甲、佩戴夸张首饰。
第五条 仲裁员应当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准时开庭,不得将开庭时间随意提前或推迟,确需变更应及时告知当事人或其他仲裁参加人。
第六条 仲裁员在仲裁庭审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岗位,禁止随意进出仲裁庭,并做到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仲裁活动无关的事。仲裁在庭审期间应当自觉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禁止接听电话。
第七条 在庭审中,仲裁员应当尊重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的人格尊严,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仲裁参加人由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
第八条 仲裁员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从事各项仲裁活动。保持居间中立的立场,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有足够的耐心听取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全面发表意见,不得随意打断或者制止,使当事人的仲裁权利未能得到完整保护。
第九条 仲裁员在庭审过程中应当注意维护仲裁庭秩序和尊严,严禁徇私枉法、偏袒一方当事人或者滥用职权、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十条 开庭审理案件时,仲裁员应当指导、监督参加仲裁庭审所以人员自觉遵守仲裁庭纪律,保持仲裁庭有秩序进行,对违反仲裁庭纪律的言行,应当规范的予以制止。
第十一条 仲裁员应当坚持公开的原则,除法定事由外案件应当公开审理。
第十二条 仲裁员应当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凡符合回避条件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申请,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仲裁案件的代理人。
第十三条 仲裁员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加人的各项仲裁权利,包括查阅、复印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申请补正庭审笔录等。
第十四条 仲裁员应注意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的民族、性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产生的差别,充分行使释明权,以保障当事人的仲裁权利。
第十五条 仲裁员在工作时间(含工作日上午),严禁喝酒或者酒后从事各项仲裁活动。
第十六条 仲裁员应当保守仲裁工作秘密,不得擅自对外透露案件的处理情况或者隐瞒证据和伪造证据。
第十七条 仲裁员在案件裁决前禁止通过言语、表情或行流露自己对仲裁结果的观点,或者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第十八条 仲裁期间仲裁员禁止搭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车辆,避免引起另一方当事人对该案件公正裁决产生合理怀疑。
第十九条 在仲裁期间,仲裁员不得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或者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第二十条 首席仲裁员主持合议庭成员评议案件时,应充分听取冲裁员的意见和建议。评议案件时应将评议情况如实记入评议笔录。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情形之一的,予以诫勉谈话,并视情节轻重,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仲裁员在工作时间以外亦应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禁止以仲裁员身份从事与仲裁无关的活动,禁止作出有损仲裁员形象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仲裁其他工作人员亦应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字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立案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立案工作的管理,提高立案工作质量与效率,切实保护当事人仲裁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申请。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二)仲裁请求与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申请人签名和申请时间。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责成专人接受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并按照其职责和工作流程要求,做好与案件有关的审查工作:
(一)认真听取申请人所叙述发生争议的基本情况。对不属于劳动人事争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职权的本门提出;
(二)告知当事人选择适当的争议解决方式,给予必要的法律解释和引导申请人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对于简单争议案件可及时进行调节;
(三)确定争议案件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对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的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出;
(四)审查申请人 提供的仲裁申请材料。申请人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应当要求其在五个工作日内补正材料。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人仲裁申请书后五个工作日内经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
(一)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申请人应当列为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于劳动人事权利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三)争议事项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范围;
(四)争议案件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
(五)仲裁申请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仲裁时效;
(六)申请人所提交材料完备并符合要求的。
第五条 申请人仲裁申请符合案件受理条件的,本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和争议案件的繁简程度进行组庭(独任和复议),负责立案经办人员应当填写《立案和仲裁庭组成人员审批表》,并报仲裁委员会领导审批。
立案后,负责立案的经办人员按照要求应及时将案件信息记载于立案登记册上,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分别向申请人、被申请人发送有关仲裁文书,仲裁文书送达完毕后应将案卷移交给仲裁案件承办人。
第六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审查本仲裁委员会均不予立案:
(一)申请人与本案无直接利害关系,申请人不是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或者申请人不是死亡职工的法定继承人及利害关系人的:
(二)申请人一方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者不属于具有劳动权利能力或者未取得合法就业资格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和用人单位不具备用人的权力、行为能力的;
(三)争议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法》第二条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范围的;
(四)争议案件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的;
(五)仲裁申请不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仲裁时效的;
(六)申请人所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和送达地址的,以及没有具体的仲裁请求的、事实和依据和争议标的额的;
(七)申请人收到书面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已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
(八)争议事项已经有关部门作出生效法律处理的。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不予立案的,负责立案的经办人员应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向当事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不予受理事实和理由,并明示起诉期限
第八条 仲裁庭组成人员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在仲裁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应当回避。与其申请回避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 申请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增加和变更仲裁请求的,应当赋予被申请人答辩期限。申请人逾期提出增加和变更仲裁请求的,另案处理。
第十条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10日内按照申请人的人数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逾期未提出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一条 被申请人在答辩期限届满前提出的反请求,仲裁委员会应当并案处理;逾期提出反请求的,另案处理。
第十二条 本规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仲裁庭前准备规范
第一条 为保证仲裁案件庭审顺利进行,有效规范庭前准备程序,保障当事人依法全面行使仲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书记员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答辩通知书、举证通知书送达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书,书记员应当在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答辩通知书的同时,应在上述文书中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以举证通知书的形式告知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举证范围、举证期限或者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第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内完成举证。需要延长举证实现的,须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举证。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举证的,仲裁开庭时,当事人当庭举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质证的,并因此承担举证不利后果。
第五条 仲裁委员会送达的仲裁文书,应当直接送交送达人,受送达人不在的交与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同住成年亲属拒绝签收法律文书的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负责收件的人拒绝签收法律文书的,以留置方式送达(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直接送达发露文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应采取公告送达。
第六条 当事人在答辩期限内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承办人应当进行审查。对于符合规定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仲裁委员会;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管辖异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作出驳回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对收到的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分数、页数
件数种类等以及受到的时间,并有经办人及当事人在收据上签字或者签章。收据一式两份,一份交给证据提供人,一份附卷。
第八条 对当事人提供证据材料的原件、原物或者原件、原物核对无异的复制品或者复印品,仲裁员应当在开庭前进行核对和整理。
第九条 对涉及国家利益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的和涉及依法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裁决、终结裁决、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方可依职权调取证据。
第十条 仲裁庭确定开庭时间后,仲裁员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起、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对委托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应当用通知书面通知其参加仲裁庭审。
第十一条 争议案件需要开庭审理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通知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开庭时间和地点。
第十二条 案件承办人在庭审前应认真审阅案件,根据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相关证据,确定案件争议焦点,拟定庭审提纲,并征求仲裁庭其他成员的意见。
第十三条 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首席仲裁员应当早庭前召集相关人员经行讨论。
第十四条 因当事人申请或仲裁委员会决定延期审理的,应当在决定延期之日起5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告知延期审理的理由。
第十五条 庭审前,通过当事人之间证据交换,对于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当事人双方均表示同意调解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开庭前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庭前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参加。
第十六条 因出现案件处理依据不明确需要请示有关机构或者案件处理需要等待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司法结论,公告送达以及其他需要中止仲裁审理的客观情形,经仲裁委员会主人批准,可以中止案件审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中职期间不计算在法定审限之内。中止审理的客观情形消除后,仲裁庭应当恢复审理。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仲裁案件庭审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仲裁案件开庭审理程序,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开庭准备
第二条 仲裁庭开庭前,书记员主要负责下列工作:
(一)查明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员是否到庭,并安排起到指定的位置上就坐。争议案件有证人作证的,应当要求证人到仲裁庭外等候通知,出庭前不得旁听庭审;
(二)安排旁听人员有序地到旁听席就坐(不得公开审理的争议案件除外),清点旁听人员的人数,并对旁听人员的身份进行核查和登记;
(三)核查和登记完毕后,书记员应当站立宣布仲裁应审以下注意事项:
1.未经仲裁庭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2.不准进入仲裁区,不准随意走动;
3.不准鼓掌、喧哗和实施其他妨碍仲裁活动的行为;
4.不准擅自发言、提问,如对仲裁庭的仲裁活动有意见可在休庭后口头或书面向仲裁庭提出;
5.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
6.开庭期间,不得接听电话,应当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关机或调整到无声状态(给予1分钟左右的时间);
7.为了表示对仲裁庭的尊重,在仲裁员入庭和宣读仲裁文书时,全体人员应当起立并保持肃静。
对于违反仲裁庭纪律不停制止者,将给予口头警告和责令其退出仲裁庭。
第三条 书记员应当环视仲裁庭现场,待全体人员肃立后,宣布全体起立,请仲裁庭组成人员入庭。入庭一次顺序为首席仲裁员在前,仲裁员紧随其后。
仲裁组成人员入庭站立后,首席仲裁员应当宣布全体就座。
第四条 全场人员落座后,书记员应当站立侧向面对首席仲裁员,报告仲裁应准备和当事人出庭、核查情况。报告完毕后,首席仲裁员决定仲裁庭是否如期进行。
第五条 当事人未按时到庭,仲裁庭应当给予30分钟等待时间。仲裁庭延时开庭,当事人也未道听,应当认定其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申请人按缺席开庭审理;申请人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处理。
二.宣布开庭
第六条 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和争议案由、仲裁庭组成人员,告知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人员是否申请回避。
第七条 核对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身份和资格,并当庭宣读当事人身份证明书。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出庭资格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本案仲裁活动。
三.延期和中止审理
第八条 仲裁庭确定开庭审理的日期后或者开庭审理过程中,仲裁庭审应当延期审理。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审理应当延期审理:
(一)当事人遇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无法克服的事由;
(二)需要调取新的证据或者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并得到仲裁庭允许的。
第十条 仲裁庭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饿仲裁程序的,应当中止审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庭应当中止审理:
(一)案件处理依据不明确需要请示有关机构、认定鉴定或者采用公告送达等情形;
(二)需要审查承办本案件的仲裁员是否回避;
(三)其他需要中止仲裁审理的客观情形。
第十二条 中止审理的争议案件,必须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经批准后方可中止案件的审理,仲裁庭应当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中止审理的客观情形消失后,仲裁庭应当恢复审理。
四.仲裁程序的转换
第十三条 仲裁程序分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
对于权利义务明确、事实清楚的简单争议案件或者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其他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第十四条 简易程序审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终止检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一)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存在重大争议的;
(二)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难以确认的;
(三)请求事项增加或者争议标的变更的;
(四)因案情复杂,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结案的;
(五)当事人要求按普通程序审理的。
五.庭审调查
第十五条 仲裁庭在完成核查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身份和资格后,依照下列程序进行调查:
(一)明确本案的请求事项,对争议焦点进行归纳;
(二)听取当事人对争议案件事实,及其仲裁请求与事实理由向仲裁庭所作的叙述。当事人陈述按照先仲裁申请人陈述,被申请人、第三人答辩的顺序进行;
(三)围绕劳动关系基本事实和争议相关事项进行事实调查。
六.举证与质证
第十六条 仲裁庭根据举证责任的配置原则,应当组织当事人针对争议事项分别进行举证、质证,并实行一证一质、一组一质,也可以综合质证。
第十七条 组织当事人举证、质证按照申请人举证,被申请人和第三人质证;被申请人举证,申请人和第三方质证;第三人举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质证的顺序进行。
第十八条 当事人应当对所出示的证据材料名称、来源、证明的事实进行说明。质证方对所列举的证据提出异议的,出示方应当作出必要的解释或者质证方在质证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提供证据予以反驳。
第十九条 对于当事人举证质证不完全、不明确、不充分的,仲裁庭可直接向当事人进行询问。
第二十条 证据材料出示方传交质证方的证据,经质证完毕后递交仲裁庭。
第二十一条 证人出庭作证时,必须向仲裁庭提交身份证明,履行法定义务,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质询。仲裁庭休庭后,证人应在仲裁庭审笔录上签字确认。
七.认证
第二十二条 仲裁庭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可以当庭或者休庭后进行认证。对当庭认证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影响庭审进行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仲裁庭作出认证或者不予以认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当事人对证据没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对该证据予以采信,并认定该证据所证明的事实;
(二)当庭宣布仲裁结果的案件,应当当庭认证;
(三)当事人对证据真实性无异议,可以直接对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证据与待证事实是否具有关联性暂不评价,带合议庭评议后再做出确认;
(四)重大疑难、复杂或应当有仲裁委员会讨论的案件,不得当庭认证;
(五)证据存在瑕疵的,当庭不得认证。
仲裁庭对证据的认定或者不予认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八.庭审辩论
第二十四条 庭审调查结束后,仲裁庭应当组织当事人就庭审调查所查明的争议案件事实和证据,提出各自主张,陈述意见,相互辩驳和论证。
第二十五条 庭审辩论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仲裁庭归纳庭审中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争议焦点,提示双方当事人应当围绕本案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
(二)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
(三)被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发表辩驳意见;
(四)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发表辩解或者答复意见;
(五)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各自的主张、事实证据等进行新一轮的辩论。
第二十七条 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按照先申请人一方、后被申请人的顺序分别询问当事人对该争议案件的最后意见。
九.调解
第二十八条 经过庭审调查和辩论后,仲裁庭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组织双方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或者由仲裁庭提出调解方案当事人均表示认可的,仲裁庭应当当庭制作调解笔录和仲裁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签字确认后并将调解书发送当事人。
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九条 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当庭表示不同意调解的,仲裁庭应当宣布庭审结束,闭庭后进行合议,告知当事人择日作出仲裁裁决时间,并要求当事人审查核对和签署庭审笔录后方可退庭。
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
第三十条 仲裁庭认为当事人申请补正没有正当理由或者没有必要的,可以不予补正,但应当记录该申请。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组成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拒绝在庭审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仲裁庭应记明情况附卷。
十.评议与裁决
第三十二条 庭审终结后5日内,首席仲裁员应当组织仲裁庭其他人员对争议案件事实和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以及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进行评议。
第三十三条 仲裁庭经过评议形成仲裁裁决意见后,应当制作裁决书,报仲裁委员会主任签发后并向当事人送达。
第三十四条 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计入评议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结果应当按照仲裁委员会或者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
仲裁庭合议案件规范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仲裁庭的合议职能,保障仲裁员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的权利,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处理以下争议案件应当有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
(一)十人以上集体劳动人事争议;
(二)有重大影响的争议;
(三)仲裁委员会认为应当由3名仲裁员组庭处理的其他案件。
第三条 记录人员在仲裁庭上负责案件庭审记录等相关工作。
记录人员不得有本庭仲裁员兼任。
第四条 仲裁庭组成不符合规定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予以撤销并重新组庭。
第五条 仲裁庭成员在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应当依照规定行使职权。
第六条 仲裁庭组成后,对争议案件涉及以下事项的,应当进行合议并作出决定:
(一)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的;
(二)是否裁决先于执行等救济措施;
(三)是否依职权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的;
(四)决定是否追加第三人;
(五)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
(六)其他有关事项。
依照规定,仲裁庭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
第七条 处理重大疑难案件,仲裁庭应当在庭审前对下列事项进行合议:
(一)确定案件开庭日起、地点;
(二)通知当事人以及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三)讨论案情;
(四)拟定庭审调查提纲;
(五)对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案。
第八条 仲裁庭对争议案件进行合议时,应当遵循事实求是,客观公正,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九条 仲裁庭应当子争议案件庭审结束后五日内,对下列事项进项合议:
(一)案件的庭前准备程序和庭审程序是否合法;
(二)分析证据、认定事实;
(三)适用法律;
(四)决议。
第十条 仲裁庭合议的基本形式:
(一)召开会议对争议案件进行讨论,先由参加合议的仲裁员发表意见;首席仲裁员最后发表意见并总结合议结论性意见。
(二)当庭合议,对程序上的问题以及无争议的事实和证据、适用法律等通过当庭合议交换意见后做出确认,对于当庭合议的内容应当简要概括的记入评议笔录。
第十一条 仲裁庭评议争议案件时,参加合议仲裁员应当阐明个人的观点、理由、独立行使表决权。议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如实记入仲裁庭评议笔录。
第十二条 仲裁庭应将合议结果报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主管副主任审核。
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主管仲裁副主任意见与仲裁庭合议意见不一致的,可建议由主任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
第十三条 仲裁裁决书应当在仲裁庭或者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后七日内制作完毕,报仲裁委员会主任或主管副主任签发,并送达给当事人。
第十四条 仲裁庭组成人员应当对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以及处理结果等共同负责,第十五条 仲裁庭评议争议案件时不得公开进行,评议笔录对外保密,任何人不得泄露。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劳动仲裁范本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范本(工伤)
申诉人(个人基本情况):××,男,×岁,汉族,地址:××县人,身份证号:××,电话:××。
被诉人(企业基本情况):××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地址:××电话:××请求事项(指要求企业给自己的补偿项目)
1、裁决解除与被诉人的劳动关系;
2.裁决被诉人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元及50%额外经济补偿金××;
3.裁决被诉人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元;
4、裁决被诉人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元;
5、裁决被诉人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元;
6、裁决被诉人支付工伤停工留薪期(×个月)的工资差额共××元(××元/月×个月-已付的××元/月×××个月)及25%经济补偿金××元;
7、裁决被诉人支付加班费差额××元其他企业应该给自己的补偿项目……
事实理由申诉人于××年×月×日进入被诉人处从事冲压工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为申诉人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工伤前申诉的前正常出勤月平均应得工资为××元。入职后基本天天上班,每天工作12小时,被诉人从未依法足额支付过加班费,也从未书面通知拒付加班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申诉人追讨被诉人补足加班费的时效应从××年×月×日申诉人书面通知被诉人迫使解除劳动关系时开始计算,故根据《××省工资支付条例》16条、20条规定,被诉人应按××市最低工资标准补足加班费给申诉人并加付25%经济补偿金。即××年×月至××年×
月加班费差额共××元及25%经济补偿金××元(详细见加班工资明细表。关于加班费差额得另外计算出来)。××年×月×日,发生受伤事故,于××年×月×日认定为工伤;××年×月×日鉴定为×级伤残。申诉人工伤后在工伤停工留薪期被诉人每月只付了××元工资,共付了×个月×××元/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月=××元。根据《××省工伤保险条例》第23条规定,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申诉人工伤前月工资为××元,被诉人明知申诉人的月工资数额的情况下而不依法支付,明显违背法律意愿,理应补足差额及25%经补偿金给申诉人。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是申诉人工伤后的全部所得,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月足额支付,但被诉人未依法支付其行为损害了申诉人的报酬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46条规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为此申诉人特在××年×月×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规定书面通知被诉人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被诉人理应按《劳动合同法》第38、46规定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10条支付经济补偿金及50%额外经济补偿给申诉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率之积。申诉人受伤前月平均工资为××元,被诉人本应按××元/月的工资标准为申诉人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那样申诉人就能在社保部门足额领取工伤待遇,但因被诉人瞒报了申诉人的工资使申诉人不能在社保部门足额领取工伤待遇,所以应由被告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向申诉人支付以上各项工伤待遇。根据《劳动法》第72条规定,被诉人理应从申诉人入职之日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保险费。综上所述,为了维护申诉人的合法权益特申请仲裁,望贵委秉公执法,支持申诉人的仲裁请求。
此致
×××劳动争议仲裁庭申诉人:
年月日
第四篇:劳动仲裁专题
劳动案件完全可以自己处理,一样能胜诉,且劳动仲裁完全免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解决问题有所帮助,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大家可以HI我!
1、因为单位违法在先,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并要求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3、申请劳动仲裁很简单: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工商注册信息,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立案后,你去找新工作,不耽误什么!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陕09G01《装修的图集》
第五篇:劳动仲裁
一、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7号公布)
二、申请条件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符合有关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
1.申请仲裁人应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2.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是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的劳动争议;
3.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仲裁; 4.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5.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职工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民族、住址、邮编、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
(2)单位当事人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方式和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3)仲裁请求事项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4)所附证据名称及证人姓名和住址。
6.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时,应附交下列材料: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件、身份证件或退工证明等材料;单位当事人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批准证书副本及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材料;
7.集体争议职工当事人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的授权委托书;
8.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9.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其法定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相关证明。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劳动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及确认劳动关系等发生的劳动争议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应当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范围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过了时效申请,就丧失了胜诉权,即证据充分胜诉把握很大的一个案子,因超过仲裁时效,就丧失了胜诉权。
三、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般是在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定等同于实际营业地,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的工商信息网查询用人单位的注册地。用人单位注册地在外地的,依照规定,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四、劳动仲裁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和证据清单。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交书面申诉书的,可以口头申诉,并在书记员记录的申诉书中签字确认。申诉书中应当写明以下事项:
1、争议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具体可见劳动仲裁委制定的申诉书表格,依项填写即
可);
2、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具体填写方式同上);
3、仲裁请求事项和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
4、所附证据名称、证人姓名和住址及其身份证复印件。
五、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时,还应附交下列材料:
1、劳动合同或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申请劳动仲裁要证明存在劳动关系,2、身份证复印件;
3、用人单位作为申请人的应当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批准证书副本及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材料。
六、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同意的其他公民参加仲裁活动,代为递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接受法律文书、递交证据及参加庭审,代为和解等。委托代理人的,申请人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七、集体劳动争议职工当事人应提交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的授权委托书;
八、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其法定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