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ETCT先进在哪里
PETCT先进在哪里
近几年PET/CT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它到底是什么?先进在哪里?检查的时候又需要注意什么?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ET/CT在临床检查和高端体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却对它不甚了解。PET/CT筛查肿瘤的神器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也是最贵的检查项目,一次检查花费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它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
这么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简单说,PET显像利用的是示踪技术。举个例子,监测野生大熊猫的行踪,就是利用示踪技术。在野生熊猫身上放上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发射器,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定位发射器来定位熊猫。在这个过程中,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会影响熊猫的行为。核医学用的示踪物是放射性示踪剂,剂量极低,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器官组织的功能。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分裂旺盛,在病变早期瘤体还未完全形成时,癌细胞代谢活性就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ET的示踪剂是18F-FDG,注射到体内后专门追踪高代谢细胞,并浓聚在这些细胞内,使得它们在PET的图像上可以清晰显示。
再?e个例子,图1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快乐大联欢,但是有一个小动物在偷偷流眼泪,你能找到是谁吗?这幅图就像CT,病变组织和正常结构都显示得很清楚,但是想找到病变,尤其是形态改变不那么明显的病变,就要借助临床经验细细对比了。那如果唯一流泪的小动物是彩色的呢?
图2就是PET,只有高代谢的病灶会明显显影,其他部分只有像影子一样淡淡的灰度。
而图3既有清晰的线条,又有特定的颜色,既可以一眼看出流泪的小花猫,又可以准确锁定它的位置,这就是PET/CT的作用。PET的代谢图像与CT的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活性与解剖位置,即使是早期肿瘤也能够及时发现。所以,如果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如果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PET/cT可以帮助你。做PET/CT前要注意什么
正因为PET/CT是目前诊断肿瘤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来核医学科做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医生们被越来越多的问题包围:做检查要注意些什么?辐射对身体是不是有伤害?
注意事项确实有,做PET/CT前要最少禁食4小时,以降低血糖;注射后要安静休息,多喝水,使示踪剂更好地被病灶摄取;采集前摘掉腰带、手机等金属物件,避免产生伪影。至于辐射,只有足够强度,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像CT会发出射线,PET是接受射线成像的,辐射来自示踪剂里的放射性核素18F,并且注射示踪剂的剂量与体重正相关。像所有的放射性元素一样,18F处于不断的衰变中。它的物理半衰期为109分钟。每过109分钟,放射性活度会减少一半。这个过程是不停进行的。注射进人体的18F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大约相当于注射剂量的25%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多喝水,加速排泄,可适当降低体内的放射性剂量。辐射强度的单位是毫西弗(mSv)。下面这些数字可以让大家对辐射强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人体受到的本底辐射/年:2.4~3.6mSv;
胸部CT/次:5.8msv;
18F-FDG对检查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次:3.8~6.2mSv;
核医学医生受到的辐射上限/年:50mSv。
一次PET扫描,18F产生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大致相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即使先进如PET,也在不断进化中。世界上第一幅人类PET显像,是1976年由原型机采集成像的。四十多年后的最新款PET由于硬件的改进和采集程序的优化,更少的示踪剂就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后PET所需的示踪剂会越来越少,辐射也会越来越低。
真正需要防辐射的是胎儿和婴幼儿,它们的组织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对于辐射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所以做完PET检查后要与孕妇和婴幼儿适当隔离。我们建议24小时内保持2米的距离。压缩感知成像技术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
(本刊讯记者闵青)近日,在由苏州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相关专家指出,采取压缩感知技术可以让磁共振扫描速度成倍提高,而且可以保证最大程度获得最精准的采样信号。
磁共振成像具有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方法多等优势,但扫描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科研机构与医疗组织一直不断加强合作,以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加速扫描时间,持续提升磁共振在临床应用中的性能。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发,突破了信号采集、空间转换和重建速度的限制,率先在光速智能磁共振上实现了全身全序列压缩感知成像。
压缩感知成像被誉为21世纪数学领域最重大的突破之一,在磁共振成像领域掀起了一场加速革命。飞利浦光速智能磁共振产品基于压缩感知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无伪影的图像,而且节省了扫描时间。此外,光速磁共振还提供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CX与ISD2.0人工智能平台无缝结合,在神经、肿瘤、心脏、影像组学领域支持临床科研,加速创新转化。
第二篇:PETCT
PET-CT 简介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
PET/CT目前是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一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PET技术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最佳手段之一。作用
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近年来,PE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特点
PET/CT则是将PET和CT(计算机体层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二、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使这一医学难题迎刃而解。经PET-CT的引导,采用X-刀或γ-刀治疗,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公认的估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是心肌梗死再血管化(血运重建)等治疗前的必要检查,并为放疗评价提供依据。PET-CT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四、PET-CT也是健康查体的手段,它能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绝大多数疾病是体内生化过程失调的结果,PET-CT可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随着人类基因的解密,对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和各种遗传性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后转归,将从根本上得到认识,也可望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PET-CT基因显像是连接临床与基础基因研究的“桥梁”。
以下是阜外何作祥教授推荐JNM文章的中译本: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Vol.46 No.3 385
詹姆士W.弗莱彻,医学博士著 方庭正译 毫无疑问,PET/CT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现在每售出4台ECT机器就有至少3台是以硬件融合为特征的PET/CT。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临床开始将以18F-FDG显像为主的PET检查投入常规商业运行以来,PET技术的发展就被紧紧地控制在核医学业界的手中而没有其他领域的人士染指。在过去的5年里,包括PET/CT商业制造在内的PET技术迅猛地发展。PET/CT相对于专用PET的优势来源于分别提供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的两种显像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些优势及其所带来的对疾病定位与定性的能力的提高现在已经被范围远远大于核医学界的广大医学界人士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核医学界的某些成员-专业医师-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正如PET/CT要大规模的取代专用PET一样,装备了可应用口服及介入增强剂并具有更高电功率的诊断级CT的PET/CT也必将取代单一的CT。由于很多核医学医师并不精通CT断层解剖学,他们目前也无法对PET/CT中的CT信息予以专业的解读。而如果PET/CT检查只需停留在仅仅将其CT部分用于衰减校正和18F-FDG PET显像中病灶定位的初级水平,那么就不需要进行诊断水平的
CT检查,也没有必要对CT信息进行正式的解读。对于并不精通PET显像的放射学医师而言,他们正面临这正好恰恰相反的问题,鉴于此一些人提出PET和CT应该分别由各自领域有资格的医师进行解读。然而从长远看,这个建议也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保证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处理,进行此项工作的医师们必须要同样的精通于PET和CT这两个领域。这一综合工作的最高水平要求医师们将诊断级别CT显像信息和PET显像信息一起用于对患者的诊断当中。这个目标也只能由在这两个领域都受过严格培训并达到相当水准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不幸的是,目前核医学专业和放射学专业的学院教育各自互不相关,并不能提供达到上述专业水准要求的经验和所需培训。这种课程设置的缺失使无论患者还是专业界都无法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的。
纠正这一状况要从两个水平入手。在学院教育水平,必须有足够长度和覆盖面的课程,以使住院医师能在断层显像和PET这两个专业都接受教育和培训。在临床实践水平,必须有充足的、充分混合的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以使从业者能够在这两个领域达到同样高水平的诊断、解读和综合能力。对于住院医师而言,有必要对院校课程学习所提供的培训和经验的水平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求达到新形势下的PET和CT教育的要求。对于临床医师而言,相关的专业协会有必要为此研讨并建立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将能够提高并专业化PET/CT临床从业者的资质,使之获得广泛认同和尊重。这些措施和途径正在被付诸行动,这必将成为核医学界的胜利,同样更是患者的福音。
PET-CT绝非万能的 但其绝对是影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医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PET/CT仪增加很快,经调查,截止2006年8月底安装PET/CT达54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配制欠合理;缺少关于PET/CT的检查指南和诊疗规范;科学研究缺乏创新,缺乏多中心的研究成果,缺乏大宗病例的总结报告,关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综合影像学和放射性药物的人才明显不足,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急需。
PET/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而在我国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因亲人患肿瘤致贫的家庭已不少见。实际情况是:尽管PET/CT这一高端设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但相当多的患者因无力支付昂贵的检查费,不得不放弃使用。为此,上述54个中心除个别外,全年1个中心的检查量难以超过1500人次,以致多数PET/CT和加速器没有发挥作用。可以预料,随着PET/CT应用的逐渐成熟,PET/CT的临床价值一定会被认可,一旦有部分病种(如某些恶性肿瘤)的检查费用被纳入医疗保险,PET/CT检查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在临床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理
一、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PET是英文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ny的缩写。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 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 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块状结构的PET探头。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图像分辨率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两种采集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灵敏度不同,3D采集的灵敏度在视野中心为最高。
二、多层螺旋CT的工作原理
CT的基本原理是图像重建,根据人体各种组织(包括正常和异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将人体某一选定层面分成许多立方体小块(也
称体素)X射线穿过体素后,测得的密度或灰度值称为象素。X射线束穿过选定层面,探测器接收到沿X射线束方向排列的各体素吸收X射线后衰减值的总和,为已知值,形成该总量的各体素X射线衰减值为未知值,当X射线发生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做圆弧或圆周相对运动时。用迭代方法
求出每一体素的X射线衰减值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不同密度组织的黑白图像。
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传统 CT扫描床在扫描时静止不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多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是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最佳结合。多层螺旋CT的宽探测器采用高效固体稀土陶瓷材料制成。每个单元只有 0.
5、1或 1.25 mm厚,最多也只有5 mm厚 薄层扫描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9%能连续接收X射线信号。余辉极短,且稳定性好。多层螺旋CT能高速完成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拓宽了CT的应
用范围,与单层螺旋CT相比。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扫描时间大为缩短,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每15 S左右就能扫描一个部位;5S内可完成层厚为3 mm的整个胸部扫描;采用较大的螺距 P值,一次屏气20 S,可以完成体部扫描;同样层厚,同样时间内,扫描范围增大4倍。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明显提高,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同时,节省了对比剂用量,提高了低对比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减少了噪声、伪影及硬化效应。另外,还可根据不同层厚需要自动调节X射线锥形线束的宽度,经过准直的X射线束聚焦在相应数目的探测器上 探测器通过电子开关与四个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每个DAS能独立采集完成一套图像,按照DAS与探测器匹配方式不同。通过电子切换可以选择性地获得1层、2层或4层图像,每层厚度可自由选择(0.5、1.0、1.25 mm或 5、10 mm。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并能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另外.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 更直观、逼真。仿真内窥镜、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快捷。
三、PET-CT的图像融合
PET与CT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不是其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 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 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并可用X线对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变换处理 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PET-CT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 PET-CT同机采集,避免了由于病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采集后两种图像不必进行对位、转换及配准,计算机图像融合软件便可方便地进行
2D、3D的精确融合,融合后的图像同时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代谢活动,大大简化了整个图像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标记方法和采集后的大量运算,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配准问题,图像可靠性大大提高。
PET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康普顿效应、散射、偶然符合事件、死时间等衰减因素的影响,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图像质量失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同位素校正得到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一般为12 mm、而 X线方法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为1mm左右 图像信息量远大于同位素方法。用 CT图像对 PET进行衰减校正 使 PET图像的清晰度大为提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位素穿透源校正的效果(请看图2),分辨率提高了 25%以上,校正效率提高了 30%,且易于操作。校正后的 PET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经信息互补后得到更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关系的信息 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应用
PET-CT提供的预测和治疗处理信息比单独 PET和 CT多得多,它超越了单独PET和单独C丁的现有领域,既能完成超高档 CT的所有功能,又能完成 PET的功能——20 min能完成全身 CT扫描,比单纯 PET的效率提高了 60%以上 还能提供比 CT更为准确、快速的心肌和脑血流灌注功能图像。PET-CT融合图像能很好地描述疾病对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鉴别生理和病理性摄取,能在疾病得到解剖证据前检测出早期发病征兆,甚至能探测到小于2 cm的亚临床型的肿瘤,为临床正确确定放疗的计划靶区(临床靶区与生物靶区相结合)、检测治疗过程中药物和放疗效果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筛选最有效治疗药物。解剖定位加功能显像对于病变部位
第三篇:PETCT流程
PET-CT流程
现就受检者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归纳总结,拟定流程如下:
一.预约登记
1.介绍该检查的原理、方法、以及对受检者有何帮助
PET-CT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第一次作该种检查,恰当、实事求是的让受检者了解该检查的作用,千万不可以把PET-CT“神话”成万能检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谐其它影像科室之间的关系。检查前向受检者简单介绍一些18F-FDG相关的检查原理,有助于减轻受检者的恐惧心理。
2.填写检查预约单,告知受检者各项注意
因为PET-CT检查的特殊性,注意事项比较多,需提前告知受检者,以免影响检查。受检者填写检查预约单并自己保存,于检查当日持预约单进行登记检查。最好在检查前一天下午再逐个电话通知再次提醒和交待注意事项。3.填写检查申请单,表明受检者的住址、常用的联系电话及家人的电话
填写检查申请单,由泰济生存档,以便日后的随访以及有事情能随时联系。
4.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签字,督促受检者准时按预约前来检查 因为核医学显像需要使用会衰变的核素,超过时间过长因显像剂会衰变失效,不仅需要重新预约时间检查,而且浪费受检者预先购买的显像剂,有特殊情况需要改期检查,必须提前一天与核医学科联系,因为检查所需要的显像剂已提前一天预定购买,失效的显像剂难以退还。由于正电子显像剂18F-FDG衰变失效快,购买显像剂的费用昂贵,受检者最好提前30分钟到核医学科等待和准备,以便减少显像剂衰变过多,影响显像质量和效果。未能按预约前来检查受检者,过期需要重新预约,未事先与核医学科联系者,因购买的显像剂衰变失效,不能退还显像剂费用。
二.问诊
1.采集可靠的病史,填写检查问诊单
详细询问过去史、手术史、现病史,女性受检者还必须询问月经情况,填写检查问诊单,并由问诊医生签字。这不但有助于向受检者提供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建议,而且有助于灵活合理的安排检查。病史信息应包括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怀孕或哺乳;对检查的耐受力;是否需要使用肌松剂、镇静剂或一般麻醉药;其他形态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结果等。同时,必须明确记录包括日期、剂量及治疗部位在内的放疗、化疗及其他的治疗信息。
2.依采集病史,为每个受检者量身制定检查注意事项 简单举例:1)对于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受检者,需在行18F-FDG PET-CT检查前将血糖水平控制到≤150mg-dL,这样才能保证图像的质量和正确的诊断。糖尿病受检者不必停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但用药时间距18F-FDG注射时间不宜过短。使用胰岛素后2小时内注射18F-FDG常会导致肌肉及其他软组织摄取增加而降低了肿瘤对18F-FDG的摄取。如果检查当天血糖水平无法达到要求,则需重新安排检查时间。
2)必须询问育龄妇女是否已经怀孕。PET-CT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向孕妇及其医生说明电离辐射存在的危害性,适当的建议后由他们对利益/代价做出判断并最终决定是否要求检查。3)哺乳期妇女,建议她们在注射18F-FDG后24小时内暂停哺乳,并用吸乳泵将乳汁吸出。
4)对有幽闭恐怖症、焦虑症及儿童受检者,检查前最好使用一定剂量的肌松剂、镇静剂或一般麻醉药,确保检查顺利完成和图像质量。检查前必须协调好受检者家属、护士、麻醉师及扫描人员。
5)疼痛受检者可能需要采取包括药物、体位在内的不同方法来控制疼痛。
了解病史亦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对腹部、盆部作特殊处理,比如口服造影剂、大量饮水、憋尿、某些部位的CT薄扫、是否需要延迟显像等等,这些对接下来的读片以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三.准备病人
1.告知受检者整个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测定血糖及注射18F-FDG前,患者应保持在安静、光线较弱的候诊室。因注射药物后等待时间较长,告知受检者检查过程有助于减少受检者等待期间的焦虑和烦躁。告知注射药物后至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对受检者体重及身高进行测量,填写检查注射单
因受检者的身高体重是检查的重要数据,需准确测量并记录,填写在检查注射单上,送到技师手中,之后交由诊断医生作为诊断参考,最后由泰济生留存。
3.给受检者注射18F-FDG,补充检查注射单 18F-FDG注射时应将患者安置在病床或躺椅并将其调整至适合患者和注射人员的位置,根据病史选择静脉注射点以免淋巴结摄取和病变部位的渗漏,并确保该静脉及18F-FDG注射器可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技术人员在血糖测定、18F-FDG注射、冲洗、注射后注射器剩余活度测定等方面应确保做到高效和快速。18F-FDG注射后立即用20ml-30ml的生理盐水冲洗可减少18F-FDG在静脉血管中的滞留。在肿瘤摄取18F-FDG阶段,患者应保持安静和静止。技术人员必须注明18F-FDG的注射部位,怀疑有18F-FDG渗漏者亦必须注明,以免它将影响感兴趣区(ROI)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定量分析。为确保准确进行定量研究,除冲洗外还需在注射18F-FDG前后分别测量注射器的放射性活度,并注明测量的时间。
四.检查
1.确认病人情况
检查前,应要求受检者排空大小便(包括排空尿袋、粪袋)、更换尿布、掏空衣袋、取掉注射点纱布(或棉球)。如临床怀疑颈部或食管病变,则需在扫描前喝水或漱口以减轻因唾液腺分泌而造成的假象。
2.检查
在扫描过程中可播放一些音乐使受检者放松并感到舒适,也有些地方用芳香剂使受检者放松。
五.休息
1.回休息室休息,等待通知
2.受检者离开,检查结束
嘱咐受检者继续喝饮料以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
第四篇:读书笔记-欧洲到底先进在哪里
欧洲到底先进在哪里
——读《欧洲史》后感
(盛丽09计科一班信息工程学院
200910510126)
不管是改革开放以前还是打开国门成效惊人的今天,同处于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似乎总是能成为国民引颈向往的土地,到底是崇洋媚外心理在作祟,还是事实根本就是欧洲甩我们几条大街?怀着无数好奇的想法,这个寒假我将《欧洲史》郑重的纳入了读书清单。
一、文明溯源
倘若我去做个社会调查,问欧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相信五花八门的答案十有八九少不了“欧洲文明”。
“围城心理”么?中国历史自第一次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秦朝开始算起约有2200年;自拥有二重证据法作证的商朝算起约有3500年;自建立夏朝算起约有4200年;自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算起约有4600年;自上帝、女娲、盘古的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自新石器时代的彭头山文化算起约有9500年;自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算起约有100万年的历史。而欧洲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前509年;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公元前700年古希腊文字才开始再次出现;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也才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
这直统统的数据不是明显咱中国甩了欧洲几条大街嘛。
咱再看看文化逐渐形成后的比较: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除了传统民俗节日、朗朗上口的五言绝句,剩下口口相传的貌似不出焚书坑儒、八股取士、重男轻女、皇帝暴政几个话题。难道欧洲史在这些问题上就清白了么?
公元五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天主教为国教,此后的1200年间,欧洲不允许书籍的印刷制作,不允许进行“异端”的科学研究,不许进行宗教上的辩论。在西班牙,争论圣经的人,男的活埋,女的活活烧死。在德国加上一条:异端被处决后,-/
4财产归告密者所有。而在法国,如果你胆敢手持一张有印刷字体的纸张,就会被判处死刑。看了这些,不禁觉得文字狱不过尔尔。
罗马皇帝尼禄,居然是舅舅与外甥女结婚生下的,幼年时看到他母亲杀死他的父亲,成年后嗜血成性,先将他母亲的坐船凿沉,因其未死,更派遣武士追杀,对怀孕的妻子干脆一剑刺死。除了挥霍和滥杀以外,竟突发奇想的忽然焚烧了整个罗马,大火连日不绝,百姓死亡无数,他却站在阳台上哈哈大笑;格拉克拉,罗马尼亚的大公,因见中亚商人不行脱帽礼,便残忍的将商人的帽子钉在脑袋上,为了显示威严,更是在宫殿门口插上几十个高大的铁签子,将活人象穿烤肉一样穿起来,并且日日更换新人,名为伸张正义;而女王玛格里特三世居然只为保持青春面容便造了一个用12岁以下少女的鲜血灌成的游泳池,最后吓的凡家里有少女的文武大臣都纷纷逃亡。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夏桀商纣也要自叹不如了。
看来,欧洲文明也“文明”不到哪里去。
二、科学动力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的发达程度自然可以从某个程度代表该地区的“先进程度”,这么一说我立马能报上来很多科学家,古至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伽利略,今有卡文迪许、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糟了,怎么全是欧洲的,中国的呢„„
问题来了,作为一个从小到大接受华夏文明熏陶的我,要说大诗人大文豪我能说出来一摞,要说哲学家我也能收拾一打,要说科学家还真是屈指可数,医学家么李时珍算得上,数学家么祖冲之、李徽也有点成就,要说物理学家化学家那就真是少得可怜了,《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顶多算个集大成者,没有自己的研究体系,传说中预测地震的浑天仪发明者张衡,貌似就像个传说,没有足够的考古支持„„咦,中国的科学家呢,难道真是我学识有限?
其实中国早期时代最伟大的可以与西方巨擘一较高下的科学家——我要是说出来大家绝对都认识——是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个哲学家、科学家。墨子反对老子关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说法,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限的;他还说说,物体的运动,在时间中表现为先后的差异,在空间中表现为位置的迁移,离开时空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这个相当的牛;他还讨论了物体受力运动,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个太牛了;墨子还对光学、力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的现象,阐明了光沿直线前进、光影关系和小孔成像原理,用秤杆平衡为例,阐明杠杆原理,还对斜面、重心、滚动摩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墨子还研究数学,给出了直线、倍、平、同长、中、圆、正方形等数学定义,比如,“圆,一中同长也”,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值得一提的还有“墨辩逻辑”,它使得中国古代逻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体系上,都达到了较为完整的程度。
我是有多希望墨家——这个中国古代的科学家集团强盛起来啊!但是没有。虽然墨子的科学成果已经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平,有的观念还相当的领先,但可惜的是,那时中国人的注意力都在眼前利益上。而解释万物,都喜欢用含糊晦涩的表达来显示高深。儒道二家的话,领导们爱听,就得到大力弘扬,浸入国人的灵魂,刻进了我们的DN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然科学被划在“劳力”范畴,地位低下。于是,国人对摆布人的兴趣,远远超出研究自然的兴趣,如果能把这两种兴趣定量,将出现一个十分变态的比例。所以除了墨家,没人对这些不能当饭吃、不能换取金钱地位美女的东西感兴趣。于是,墨子之后,他的成就便渐渐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到汉朝就淡出了历史舞台,著说多有失佚。直到两千多年后,才被学者们从一些残篇中发现。可以说,墨子穷尽毕生的科学成就所产生的影响,只是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震惊了一把,可悲乎,可笑乎。
而大陆的另一边,由思考万物本质的哲学而引起的研究活动却开创了人类科学的新篇章:
柏拉图,活跃在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之交,那时候离秦始皇统一中国还有近200年,他受到了毕达哥拉斯用数学构建宇宙的思想影响,构建了“几何原子论”;认为所有天体都是圆形,包括我们脚下的大地;地球静止在中心,被圆形的天球包围着,天球每天自转一圈;在天球上,有与地球赤道对应的赤道,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的路径,在倾斜于赤道的一个圆周带,我们管它叫“黄道”。在黄道上,太阳每年绕一圈,月亮每月绕一圈,其他行星速度各有不同,有时还会逆向运动。柏拉图甚至看出来,水星和金星是太阳的跟屁虫,总是离太阳不远,这一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天体运行、日月食、四季等现象。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徒弟,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说,我们处在一个有序的世界,万物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运行,掌握了这些本性,我们就能预测万物的发展。根据这一原理,他建立了运动学。马克思曾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有学问的哲学家。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他无一不精。他的著作据说多达四百到一千部,比如《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等,是那时的百科全书。
欧几里得,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之交的古希腊数学家,与柏拉图同时代,几何之父。创造了至今不朽的形式逻辑学的分析工具——著名的三段论,编写了数学理论奠基之作《几何原本》,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除《圣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与之媲美,当中的公理演绎法更是科学界的璀璨明珠。
阿基米德,又一位来自于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不仅是力学之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还是物理学之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他科学地实现了自己匪夷所思的想象力,还写下了用知识PK罗马大军的不朽传奇。公元3世纪末,强悍的罗马帝国进攻叙拉古,阿基米德为保卫国土,发明了各种武器,比较著名的有用凹面镜原理,让无数百姓用镜子聚焦阳光,烧毁敌舰,首开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先河;利用杠杆原理造出投石机,威力惊人„„罗马大将军马塞拉斯苦笑着承认:“这是一场罗马舰队与阿基米德一人的战争”。
仅仅一百年间,在公元前未成气候的小小的希腊,随便数数就能搬出来四位我们再熟悉不过、全世界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难怪杨振宁认为,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西方,正是因为中西分别受《周易》和《几何原本》影响,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
二、总结
在看完欧洲史后,我不得不承认欧洲是“先进”的,先进在它自古而来奠定的崇尚本质的思维方式。纵观古今,中国社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总是不自觉的靠拢金钱、名望、地位,即使有真切追求真理者,不是被正面打压就是被侧面排挤,久而久之社会风气与“大同世界”总是越距越远。每届国际清廉指数调查位居前列的总是欧洲国家,而全世界200多个大大小小国家中,拥有最久远文化积淀的中国却只能排70名左右,这样的现状怎能不让我们愕然叹惋。
先进之路是怎样造就的,不是靠财力、不是靠文明,靠的是求实,只有踏踏实实把我们脚下的路走过,先进之路才会豁然出现在下一个路口。
第五篇:我与先进的差距在哪里
(我与先进的差距在哪里
团林小学 李海波
本次通过学习汪金权先进事迹,我深有感触。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为我们广大教师树立了一根师德的标杆,他铸就大别山师魂的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求学路,更是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实社会中,给我们以心灵的洗涤、净化!因此我们要学习他,立足本职岗位,献身教育事业的纯洁心灵;学习他,甘做人梯,乐于奉献的职业风范;学习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师德操守;学习他,业经于勤,常教常新的工作态度;学习他,“立人先力德,成材先成人”的育人理念。
教育与师德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与行为准则。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通过与先进找差距,我有了以下新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汪金权扎根山区,甘守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的崇高精神,集中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之无愧的教师楷模,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道德楷模。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搞好自己的业务学习,还要博览群书,以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挑战,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盆水”。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及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比如,部分学生有睡懒觉习惯,班主任要起得早,早到教室,给学生树立榜样,而且表扬早到的学生。这样,起得晚的学生看到老师都早到,自己也就主动早起来晨读了!
还有,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对照先进,我的整改措施如下:
1、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就是说在自己的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因为现在都在讲学科的整合,那么教师应该要求自己能有渊博的知识,不一定要读的很深,但要做到有基本的了解,不能充耳不闻。而且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善教,品格高尚育人,让家长学生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