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帮超系列材料-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时间:2019-05-13 10: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学赶帮超系列材料-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学赶帮超系列材料-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第一篇:比学赶帮超系列材料-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高含硫净化厂精细管理水平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

天然气净化厂现有职工576人,下设6个运行车间,7个职能科室,管理着六套联合装置及配套设施,工厂以普光气田高含硫天然气为原料,年处理能力120亿方,净化气能力90亿方,硫磺能力220万吨,是国内第一个百亿方级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处理能力和硫磺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今年以来,厂党委按照油田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活动部署,紧贴工厂生产运行实际需求,以员工素质提升深化年为切入点,创新思维,优选载体,在全厂深入开展“摘星夺旗”竞赛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处理管理水平。

一、创新思维,选准载体,积极开展“摘星夺旗”竞赛活动 自建厂以来,始终坚持把基层车间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扎实推进车间规范化建设,结合工厂高含硫化氢、安全操控难度大、技术密集、工艺管网复杂等安全生产特点,建立健全《车间安全岗位职责》、《班组规范管理考核规范》、《员工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39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班组管理行为,使各项工作标准更加具体,环节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衔接更加有序,促进了基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后涌现出净化一车间“全国工人先锋号”、计量化验站“中央企业

红旗班组”、公用工程车间“四川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英斌等一大批先进基层集体和模范个人。在“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中,厂党委、厂要求突出关键生产车间和一线班组的精细化管理,自上而下建立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小组。在净化一、二车间之间结成“指标竞赛对子”;在公用工程和储运车间之间结成“标准化操作竞赛对子”;在计量化验站和维护维修站之间结成“互促互助对子”;在基层班组之间结成“互学竞赛对子”,设置“红旗班组”竞赛擂台、“岗位明星”光荣榜,以“互相学习、促进发展、共同提高”为目标,广泛开展“指标挑战赛”、“技术能手擂台赛”、“帮扶结对成果展示赛”等竞赛活动,为全面提升高含硫净化厂精细管理水平夯实了基础。

二、细化措施,精心组织,比武打擂竞相超越

结合基层车间、班组实际情况,制定《“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编制竞赛运行活动大表,完善车间月度自查、厂季度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职工摘星”、“班组夺旗”的积极性,在全厂形成了“互帮互学、互比互进、互促互利”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氛围。

一是量化标准,制定“比”的标尺。为确保“摘星夺旗”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争当岗位明星、争当红旗班组竞赛考核细则》,按照系统节点精细管理的要求,为一线生产岗位制定了资料填报好、安全管理好、设备维护好、装置运行好、生产指标好的“五好”标准,为一线岗位操作职工制定了工作效率高、安全技能高、操作水平高、创新能力高的“四高”标准,并对每项考核标准都进行细化、量化,落实到班组管理的每一个节点,确定了相应的考核分值,使考核指标更具操作性、可比性。同时,为扎实推进“摘星夺旗”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厂六套联合装置全面顺利投产,进入生产运行管理的工作实际,将油田投产立功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红旗班组和典型集体的先进事迹,以创先争优事迹展的形式,在全厂范围内进行了巡回展出,并编制印发“比学赶帮超”专题《工作简报》,大力宣传功臣明星和先进集体典型事迹,实现了竞赛活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覆盖。

二是及时交流,营造“学”的氛围。在全厂范围内以“争第一、扛红旗”为主题,层层召开“学技能、练硬功,我与企业同发展”讨论会,广泛开展“岗位明星”劳动感言征集、红旗班组手绘报评比、“榜样的足迹”事迹展等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先后召开讨论会27场次,征集劳动感言275条,手绘报75份。同时,厂、车间、班组通过定期召开“典型结对达标座谈会”、“超标杆、当样板”多媒体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将基层在比学赶帮超活动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横向交流、纵向对比,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干部职工围绕基层建设、安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献计献策,为厂安稳长满优高效运行提供动力源泉。

三是打分排序,形成“赶”的机制。每季度末,由厂领导带队,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分装置运行、基础资料、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等七个检查考核组,对每个车间班组、每套运行装置进行检查考核,全部项目实行量化打分,确保了考核评比的公正准确。每次检查考核后,厂比学赶帮超考核小组还对各班的综合得分情况和单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排序,设立排行榜,并在每个岗位设立了“每周一星”、“红旗班组”竞赛排名评比栏,将班组综合指标、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以及下季度的创建目标进行公示,使每个班组都能清楚自己在综合管理和单项管理中的位置,看到自身差距,确立赶超目标,增强了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储运车间在二季度资料管理单项排名靠后,影响到了综合排名成绩。为此,该车间专门抽调三名班组长到计量化验站学习资料建档、报表填报、台账管理的经验方法,资料管理有了快速提升。在今年二季度竞赛中,储运车间获得了资料管理单项第三名,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四是抓好整改,增强“帮”的效果。为确保季度检查考核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由厂比学赶帮超领导小组牵头,机关职能科室包基层车间、基层车间包班组,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一线生产现场和班组岗位召开座谈会,与基层干部、班组长、职工代表一起,详细分析每一个班组在管理上的优势和弱项,对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由厂机关职能部门、基层车间、一线班组共同来抓好各项问题的整改,既改进了机关

干部的工作作风,又激发了班组整改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厂整改各类问题212项,检维修设备561台,整改设备和安全隐患210处,有力促进了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是公开奖评,激发“超”的动力。在“摘星夺旗”竞赛活动中,我们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让工作突出的班组职工得到实惠。在季度专题工作会议上,对综合排名前三名和后三名的车间和班组进行讲评,车间综合排名成绩与年终评选先进基层单位挂钩,对获得季度红旗班组、岗位明星的进行现场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在当月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同时,各车间还在“红旗班组”竞赛擂台、“岗位明星”光荣榜中张贴季度红旗班组、岗位明星的工作照片,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其他班组和职工比有标杆、赶有方向、超有目标。此外,对多次受到表彰奖励的红旗班组和岗位明星,厂将在年度评先树优、学习交流、荣誉疗养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发了基层班组、一线职工赶超动力。

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班组活力得到彰显

“摘星夺旗”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全厂上下自觉加压,查找不足,制定措施,缩小差距,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一是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摘星夺旗”竞赛活动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使基层车间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组职工创先争优意识明显增强,“争第一、扛红旗”的氛围日趋浓厚。在一季度“摘星夺旗”竞赛总结讲评会上,我们对排名靠后的维护维修站仪表

班进行了重点剖析,该站支部书记苗立民在会上当即表态:“坚决抓好问题的整改,咱们二季度见!”会后,该站领导班子成员组织仪表班职工对照扣分项目逐条进行梳理分析,找准班组管理上的弱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在整改过程中,班组职工克服天气炎热、工作量大等困难,主动加班加点整改各类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班组在二季度排名中一跃提升了12位。如今,正像一名班长说的那样:“以前大家都是闷着头干自己的活,现在有了排行榜,排名靠后了,不光自己脸上挂不住,就连班组职工也不答应,压力比以前更大了。”

二是职工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为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在擂台赛中获得较好的排名,全厂各基层单位围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攻难关、解难点、破难题,先后整理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146条,其中有86项创新成果在全厂推广应用。公用工程车间动力站针对锅炉加水旁通阀位置较高、操作空间狭小,不便日常操作的实际问题,该车间技术员会同动力站干部职工进行课题攻关,经过近20天的反复摸索与实验,最终将锅炉加水旁通阀手动开启改制成为电动开启方式,不仅消除了事故隐患,而且便于职工日常操作。

三是基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围绕员工技能、单机能耗、安全环保、生产指标等重点内容,各基层单位对照检查考核指标,找差距、学先进、追标杆,不断强化职工摘星、班组夺旗的创先争优意识,实现了从重现场到重指标、从重工作量到重工作质量

的转变,基层管理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厂累计开展岗位练兵270余场次,员工持证上岗率达100%,装置单机回收率达98.9%,六套联合综合操控优秀率达98.7%,净化高含硫天然气39亿立方米,商品净化气30亿立方米,生产硫磺76余万吨。

第二篇:搭建数字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完善数字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关于平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平房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在市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原有市政110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等资源,新建固定视频监控系统、微波移动监控系统,加上正在筹建的集成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视频、音频、网络、微波车巡查等方式采集城市管理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和任务派遣,利用信息化指挥平台和宽带城域网,对城市部件、事件、公众反映的相关问题精确管理和及时协同处理。

我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通过对此项工作整个推进过程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感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促进城管工作迅速上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建设和运作基本情况平房区数字城管二级平台的建设工作于2006年自2006年9月投入试运行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成了二级平台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建设任务

平房区数字城管系统是全市数字化城管的二级平台,已经完成的主要硬件设施设备包括:

办公用房:二级平台办公地址设在区政府七楼,占地面积104平方米,现有视频操作台4个。内部硬件设备有:

1、大屏幕显示屏一套。这套设备由于没有上数模转换设备,现在功能无法发挥。

2、管理服务器2台;

3、磁盘阵列1台;

4、UPS一台;

5、交换机一台;

6、视频监控计算机4台;

7、办公用电脑4部。

已完工固定监控点位:全区一二期工程共有监控点位69个安装完毕,其中已开通47个,这些点位由全市统一建设,全市统一维修。建设和维修费用由市里承担。平房区平均每天可视的完好点位大约在30个左右,是全市完好率相对较高的单位。

(二)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需要理顺

平房区编制委员会于2007年8月6日印发了《关于成立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房区分中心、平房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通知》,文件明确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监督指

挥平房分中心、平房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隶属哈尔滨市平房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管理,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内设科级机构为综合管理指挥监督科,2011年又增加了信息科。

平房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事业编制7名,其中管理人员4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经费渠道区财政全额补助。中心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兼任,正科级领导职数2职。

根据市指挥中心要求,也为保持与其他各区保持一致,目前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与按照综合科、督查科(监督员管理大队)、信息科三个内设机构的模式开展工作。

二、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发挥作用前瞻 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试运行3年来的情况看,数字化在我区城市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还是清晰地体现出来。

(一)隐性问题显性化,发现能力大大提高。我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原来主要业务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业务人员采集传递、市政110信息反馈系统采集等传统方式进行。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拓宽了信息采集渠道,特别是视频监控系统和协管人员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由管理的“点时间”“段时间”转化为全程时实监控;监控的覆盖面也扩大到整个城市管理的各部门各角落,实现了全覆盖的巡查和采集,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盲点,问题的漏报、错报、延报

和瞒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管理的发现能力大大提高。

(二)融入科技含量,处臵能力得到提高。实施数字管理,城市管理的软硬件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增强,管理手段更加先进,科技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采集的数据与信息更加详实可靠,更有说服力。科技使城管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能力都得到增强。

(三)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实施数字化管理,使工作的运行模式更加科学,各环节衔接紧密,问题的处臵时间缩短,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服务意识增强。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传统城管无法涉及到的领域和行业,“大城管”的概念和全局意识逐步形成,使得数字城管为重点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快捷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搭建数字城管平台,是形成城市管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格局的关键。

数字化,使城市管理机构设臵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成立,使城管机构设臵更加完善,实现城管监督职能与业务管理职能的适度分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提升工作效果,有利于提高我区城市管理整体水平。

数字化,是完善城市管理职责划分体系的基础。由于城

市管理的内容复杂而繁乱,我区城市管理的部件数目繁多,分布不均衡,属性和状况参差不齐,其中仅古树名木就数以千计,很多问题的责任划分也有难度。实施数字化管理后,采集到的信息的数据科学有力,纠缠和扯皮现象得以避免。特别是地理信息普查工作完成后,使得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界限划分,办事处内部各社区之间的界限划分,城管部件行业归属之间的划分都得到了明确的认定。电子地图形成并投入使用后,全部的城管部件和事件在图上清晰标注,责任单位和部门容易确认,使管理纳入定点、定事、定人的科学化管理使得派遣任务和追究责任趋于重证据、重协调、重时限,管理重心下沉到最基层。

数字化,使城市管理作业标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实施数字化管理后,市指挥中心制定和印发了《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处理时限》,分别针对5大类96小类管理部件和5大类77小类的管理事件制定了详尽的管理标准与时限要求,是我市城市管理有史以来最精最细,最具科学性的管理标准。与计算机管理软件相配合,使得城市管理作业标准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创下历史最好。

数字化,大大提高了考核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过去城市管理考评全部都是人工考核,由于人为操作和感情驱使的空间大,使考核评价成为整个管理体系中最难把握的一项。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使考核的分数与结论全部由计算机系统

自动生成,操作简便,权威性强,实现了制度约束人,制度考评人,改变了过去“人管人,难管人”的难勘局面。

数字化,有利于完善资金供应体系,降低城市管理的运行城本。职责划分的明确,考评结果的权威性都使得资金的核算和拨付更加有理有据,资金供应体系才能完善。同时,数字化,使城市成为拥有天目的“三眼神童”,管理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第三只神眼大大节约了人、财、物,在同等管理标准下降低了运行成本。

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了城市管理格局转变过程中的五大问题,使网格化管理成为可能,大大加速了精细化管理的进程。

四、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急需推进的几项工作 根据市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将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规范建设、实用创新等四项原则指导下,从工程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快建设进程,以期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系统在城市管理、城市防空、城市应急反应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治理等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根据全市的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

1、新设视频监控点位110个。我区现有69个点

位中,有一部分没有开通,2012年我们将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全部开通。同时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控力度,例如平房公园等园林绿化设施密集的地区,区政府门前等坡路交通事故易发地段、公园与耕地交接的治安案件易发场所和人工湖水上安全重点位臵进行监控。

2、将网络建设延伸到街到办事处和责任单位。目前数字城管正在运行的协同办公系统,我们感到很科学也很实用,通过软件内的各个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市与区中心、市直协同部门,区中心与街道办事处和责任单位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直接通过网络完成受理派遣、查询督办、立案结案、监督评价等全流程服务与监督,每个案件从最初的发现受理到最后对责任单位的评价分数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这套系统很规范很科学,但是由于网络建设只实现了区指挥中心与市指挥中心的联络,区内的大部分工作仍需要人工完成。

随着全市三级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建设,我区一方面要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应该在本区范围内协同办公软件应用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平房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与责任单位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互联互通,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也便于横向信息交流。同时,实现区领导、相关单位

领导与指挥平台的互网互联,便于领导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城市管理的全貌甚至细节,缩短工作流程,减轻管理队伍的压力。

(二)完善体制建设

1、与市指挥中心同步完善体制和机构。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区情,编制《数字城管机构设臵方案》,进一步明确区城管委、城管办、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职能,落实“市、区、街、社区三级管理和四级网格责任”,理顺各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关系,充分调动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强协调与沟通,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2、组建三支队伍,发挥风格化管理的优势。一是城管监督队伍、二是应急反应队伍、三是执法队伍,三支队伍同时进入单元网格。城管监督员队伍可一职多能,按照单元网格,落实信息采集和监管责任;执法队伍以执法局为主体;应急队伍以各行业原有的市政110应争抢险队伍为主体,强化职能、落实责任。

(三)是完善机制建设

1、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组建城管委、城管办、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落实网格责任,建立城市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连接的责任体系,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网格化管理,消除职责不清、相互扯皮,交叉管理和管理盲点问题,形成全覆盖、全过程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2、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通过聘用监督员、12319服务热线和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网站,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让市民从决策、执法、监督全过程参与城市管理。

3、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建立以城市管理效率指标、效益指标、百姓满意度等为内容的城市管理综合指标体系,实现对城市管理过程、结果的科学评价。

4、建立多元监督机制。建立行政监督机制,把数字城管系统自动生成的监督评价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12319服务热线和网站,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5、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按市整体要求,在区预算中增设城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无主体责任事故处理专项资金,确保突发事件和无主体责任事故及时处理,提高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二级平台建设仍需完善。

大屏幕建设需要继续完成。新的协同办公系统建

成以后,在调试、测评、运行、资料刻录过程中的格式转换等工作量更大,需要相应的办公设备和技术支持。

2、区指挥中心人员队伍急待配齐。

市中心要求区级平台实行24小时工作制(夜间微波车司机和行政值班人员各1名),由于区中心工作人员中仅有2名为男性,所以,这2名同志长年白天上班,晚上值班,非常疲劳。

同时,由于视频监控平台没有专职操作人员,夜间固定点位监控处于无人监守状态,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不完全,无法完成市指挥中心“24小时全程监控”的工作要求。

3、工作人员需要培训。由于二三级平台没有及时对接,三级平台没有确定的工作人员,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行政执法平台与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对接后,应立即组织岗位技能培训,达到熟练操作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的要求,增强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需要完成城管委成员单位在工作上的对接。由于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跟城管委不是同步成立,又是新生事物,城管委成员单位对数管中心的工作并不了解,工作衔接比较困难,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对接。

第三篇:借力先进信息技术 搭建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借力先进信息技术 搭建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风险管理

水平

时间:2012-09-05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国电子以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为主营业务,产业分布于集成电路与关键元器件、软件与服务、专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等六大领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综合性企业集团。2011年,中国电子资产总额1447.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82.4亿元,利润总额37.4亿元,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1年,中国电子显示器研发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盘基片制造全球第一,液晶电视制造全球第三,计算机电源、SMD晶体元器件产销国内第一,IC卡芯片销量国内第一,高新电子国内第二。2011年7月,中国电子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列第408位。中国电子将不断巩固和提升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贡献力,致力成为显示技术的驱动者,信息安全的捍卫者,IT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先者,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IT企业集团。

中国电子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下称平台)建设是中国电子贯彻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而开展的一项工作,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登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国资委倡导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以来,中国电子积极贯彻管理提升活动要求,全面强化平台功能,落实要素管理理念,加快平台的改进和完善步伐。目前,平台二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平台预警集团公司重大风险和促进风险管理的功能初步实现,平台在促进企业管理提升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国资委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在2012年6月举办的中央企业信息化登高行动第九期(全面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会议上,平台作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先进成果,进行了经验交流。

一、平台的基本功能

(一)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平台是按《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于2009年着手开发的。自中国电子贯彻实施国资委倡导的管理提升活动以来,集团公司领导更加重视平台建设,将平台建设提到关键日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平台的四项基本原则,即:

1、务求实用原则。平台必须立足于“用”,要做到好用、易用、实用,不能华而不实,不能复杂繁琐。

2、立足集团实际,兼顾共性原则。平台既要符合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一般流程要求,又要根植于集团公司经营实际,满足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具体需要。

3、突出关键原则。平台必须结合集团公司战略管控的特点,突出经营要素管理,发现、预警重大风险,抓住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不宜大而全,不宜将集团公司和所属重要企业的经营细节都在平台上反映。

4、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并重原则。平台必须既能够对企业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警,又要突出对风险的管理。

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汇各种风险管理理念,突出企业经营要素管理,抓住抓实重大风险点,为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部门直观揭示企业经营问题,预警经营风险,督促有关单位及早应对,促进企业管理提升,保障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平台功能模块的内容。

平台分三期建设。平台一期于2011年3月通过验收。整体而言,平台一期的功能相对简单。为了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适应管理提升工作的迫切需要,中国电子随后开展了平台二期建设。

平台二期以反映和管理企业经营中的各类重大风险为核心理念,突出要素管控原则,根据不同级别人员对风险管理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供领导和一般员工进入的两个门户界面。领导进入的界面着重风险的展示和管理,包括六个核心功能模块:集团核心指标、企业综合预警、定性风险管理、定量风险分析、重大项目监测、市场风险监测。一般员工进入的界面偏重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和风险管理工作的业务操作,包括:风险管理要闻、定性风险管理、风险治理环境、风险库、系统管理等模块。两个门户界面所包括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授权灵活配置,其中领导门户界面是平台设计的重点。

领导门户界面六个功能模块内容:

集团核心指标。展示中国电子领导最关心的集团运行的核心指标情况,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总额、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科技投入比率等,部分核心指标还有其分企业组成情况,有行业对标、优秀企业对标,有同比和环比等,集中展现集团整体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

企业综合预警。全面反映重点子企业运行风险的一个模块,是平台二期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它将对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有机融为一体。所谓综合预警,既包括定性风险预警,也包括定量风险预警;既包括常规风险预警,也包括突发风险预警;既包括企业自身经营情况预警,也包括与行业相比时的比较经营预警。重点子企业综合预警目前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资金链预警、行业预警、绩效考核预警和其他预警。资金链预警嵌入了综合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关键的数项财务指标自动计算出企业经营的先导性数据指标,发现企业隐藏的经营风险。行业预警和绩效预警通过行业对比和业绩考核指标,呈现企业经营风险。其他预警重点展示企业风险管理报告展示的重大风险和突发风险。该模块突出风险管理主题和风险管理流程,对系统自动提示的预警,先由预警企业排查(说明预警是否合理,并对该预警进行评级),再由集团责任部门对企业排查结果进行审核排查,以最终确定预警级别。对预警项目领导可以批示,批示可通过短信或邮件自动转发相关责任人员,督促有关机构或人员对批示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平台会予以记载和展示。

定性风险管理。该模块主要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设计,展现企业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改进这全套风险管理流程。该模块的设计理念偏向于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将企业每年辨识出来的重大风险分配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设计了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的环节,以及领导批示的环节,以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风险管理责任,防控企业风险。

定量风险分析。为避免重复建设,该模块链接了中国电子财务部已经建成的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将企业经营指标分成16个主题,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

重大项目监测。一个重大项目的成败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鉴于无论是通过定量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还是通过定性的风险识别流程,都难以全面反映重大项目的风险。因此,项目组特别设计了“重大项目监测”模块,共分为项目预警、项目决策、项目执行、项目监督、项目后评价、项目概况等六个小模块。以项目预警为核心,全面反映项目从决策到后评价的全部项目运作资料(含重大合同)和项目管理流程。

市场风险监测。中国电子身处激烈竞争的电子行业,受市场情况影响巨大。为了及时反映市场风险,平台二期设计了市场风险监测模块,具体包括三个小模块:指标监测(如国家GDP值、价格指数等的变化和集团经营的关系)、压力测试(利率、汇率等的变化对集团经营的影响)和对标分析(集团和所属重点子企业经营情况与标杆企业、行业标准等的对比分析)。

(三)平台功能模块设计的思路。

平台二期的设计思路是:结合集团公司战略管控的定位,贯彻集团公司领导提出的要素管理理念,集中、直观、及时展现、预警并管理集团公司重大风险,力求做到平台整体设计不繁琐、企业经营关键要素不疏漏。

集团核心指标直接集中反映集团经营状况,企业综合预警全面反映所属重点子企业当前的全部重大风险,以方便领导及时把握所属企业重大风险源;定性风险管理和定量风险分析则从定性和定量这两个关键维度审视企业风险;重大项目监控则是对前几个模块无法充分反映却又十分重要的项目进展和项目风险进行全程揭示;市场风险监测是对企业经营的外部风险予以及时展示。这六个功能模块内容不同却又互相补充,主题独立却又具有内在逻辑上的深刻关联,是中国电子上下反复思考和探索的结果,是体现中国电子风险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果

经过几年坚定不移地工作,凝聚集团公司上下心血和智慧的平台终于上线运行,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具体成果表现如下:

(一)通过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了全面风险管理观念。

平台建设过程即深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过程。中国电子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大规模的针对集团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和骨干员工的访谈工作。集团公司领导和主要业务部门数次听取平台建设汇报并提出改进意见,深度参与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中国电子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日益深入,运用信息技术表达风险管理理念的水平明显提高。事事问风险、努力控风险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形成了好用、实用的风险管理平台。

平台具有中国电子特色,对部分央企也具有示范性。平台将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直观展现,有助于企业领导及时、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平台梳理了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填补管理漏洞,有助于有关部门强化重大项目或重大事项的管理,提高它们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同时,平台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提示在平台上,相当于将企业管理问题放在“脸上”,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洗脸”,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平台紧密结合中国电子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电子特征;同时,平台也符合战略管控类中央企业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三)平台促进了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作用。

平台是推进中国电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子信息化建设既要整体规划好,又要在部分领域率先突破。否则,信息化工作就会陷入议而不决、屡屡拖延的窘境。平台建设抓住先机,周密部署,大胆推进,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作为集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借鉴,推进集团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培养了一批平台开发和风险管理骨干。

自2008年之后,平台建设成为中国电子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为了开发好平台,法律事务部抽调专人从事平台建设,协调各方意见,研究业务需求,学习各种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切实掌握有关企业管理知识和软件开发常识,从平台的界面设计到模块设置都提出了关键性的意见,是平台建设的主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在平台开发的实践中,这批人日益成熟起来,成为中国电子全面风险管理的骨干力量。

为了进一步改进平台,实现平台设计目标,发挥平台效用,中国电子计划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和完善平台:

1.继续明确专人,花时间“泡”在平台上,感受、体验、验证平台,做平台的挑剔客户,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促进风管平台的完善。

2.逐步完善风管平台功能,充实其内容。为了让平台尽快上线运行,曾经设想的一些平台功能暂未纳入平台二期。项目组计划在总结经验和甄别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将未纳入的功能载入平台中。

3.综合考虑重大风险的性质、形成原因以及各部门职责,尽可能合理分配重大风险管理责任,摸索提出集团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在平台上的有效实现方式。

4.调研各部门需求,会商各部门对重大风险的定义、管理方案,设计针对专项领域的专门功能模块,探索集团公司专项领域重大风险揭示及管理在平台的呈现方式。

5.花大力气研究其他软件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产品,吸收他人所长为我所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平台打造成精品工程。

中国电子计划结合管理提升活动、企业内控建设、集团信息化建设等,进一步改进完善平台,力争在2013年完成平台三期建设。争取将平台建设成为中国电子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精品工程,在管理提升活动中的亮点工程,并在条件具备时,积极向央企和其他企业推广。

三、平台建设的初步经验

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一)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决心是关键。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相对新的事物,而对新生的、不熟悉的东西排斥乃至拒绝是隐藏的人性特点之一;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要将风险呈现在平台上,这又是对人报喜不报忧本性的一项挑战;在确认平台需求中,各个部门都有不同意见,有些部门甚至对平台建设本身都有不同看法。因此平台在推进过程中,实际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如果没有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和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郎加同志始终如一地坚定支持,平台二期的上线运行是无法想象的。

(二)专人负责和各方参与的有机结合是保障。

全面风险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但要推进平台建设,既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更要确定专门人员对平台具体建设负起整体责任。只有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平台建设才能克服各种困扰向前推进。

(三)贴近企业实际是基础。

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一条普遍经验:“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即管理软件的开发相对简单,如何整理企业管理实践,发掘企业管理需求,使开发的管理软件符合企业管理实际,让企业管理人员愿用、爱用才是管理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平台的开发始终坚持从中国电子实际出发的原则,以满足自身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慕虚华,不炫技巧,这是平台建设赢得领导和相关方面支持的重要原因。

(四)在运用中不断改进是其生命。

平台设计的出发点是“用”,目标是易用、好用、实用,它也需要在“用”中改进。毋庸讳言,由于客观因素所限或主观认识不到的原因,平台二期仍存在着许多缺点,中国电子对此有着充分的估计,也为此制定了扎实的后期改进计划。中国电子高度重视平台的具体运用,通过举办培训、集团公司发文、实地走访等方式,扎实有力地推进平台在集团公司总部和所属企业的设施。为了确保平台的有效运用,中国电子数次召开培训会议,强调平台运用的重要意义,要求平台数据上传必须准确、及时,要有专人负责。中国电子竭力在“用”中不断改进平台,努力使平台成为企业管理的有用帮手。只有这样,平台才能扎根于企业发展而获得活泼持久的生命。

第四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最终版)

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

(一)开展“高端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从2008年8月起,我区正式启动了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项目,依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指导中心,举办了 “教育管理校长高级研修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德育专干高级研修班”,“教务主任高级研修班” “中小学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高级研修班”等。两年多来,300余学校领导、400余学校骨干教师高密度、高规格、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通过我们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委托培训单位的全力合作,全部都获得了“齐声喝彩”的好效果,并且各高研班学员均完成了学习论文的撰写,巩固了培训成果。

(二)创建专业学校,构筑精英平台

2009年11月,我区出台了“关于创建罗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意见”、“ 罗湖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罗湖区名师工作室管理细则”等文件,罗湖区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启动。经组织学校名师申报,走访考察、评审、报批等程序,确立了我区首批10间名师工作室,向全区学校开展招收入室研究人员的工作,10间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吸收120余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这个团队展开工作,一支研究型骨干团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教研中心建立了近80余人的兼职教研员队伍。此后10间工作室独立开展工作,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健全了工作室的运转机制,落实了各室三年发展规划和一年工作计划,制定每位成员的培养规划和方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听课议课、举办名师工作室“研课现场会”、开辟《罗湖教育》名师工作室专栏等,一大批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改革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

近年来,我区开展培训制度改革,实行“征课制、选课制、开放式”、“名师大讲堂”、“平时双休日”、“五段互动式”等培训策略。与此同时,我区教师培训中心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课程组织形式,挖掘区内优秀培训资源,落实培训管理跟踪制度,增强了培训吸引力,提高了专项培训的实效。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主任专项培训等实行了全面改革,探索出了一套有效办法,使得培训变得更为生动有效、充满生机。近三年完成班主任专训450余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训400余名、英特尔未来教育专训300余名,均取得了富有实效的培训成果。全区校本培训通过健全管理程序,纳入正轨运行,不仅规范课程的申报、审核、组织、检查等环节,还发动学校开发课程、巡回开讲优秀课程、举办高研班学员返校汇报会等,促进了我区校本培训和研修的规模化和制度化。目前各学校已经开设完成的校本培训课程累计有700场、2000余课时、6万多人次,完成校本培训总课时约15万节。

(四)教师平等参训,学校一视同仁

2009年起,我区加强了对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面对全区民校教师免费开放所有公共培训资源,使我区民校教师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培训机会。各高端培训全面吸收民办学校管理干部参加;区教育局教育科、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教研中心、培训中心等4科室,面向民办学校80余管理干部,联合举办学校规范化管理专题培训班,开办 “名师大讲堂”民办学校专场,使全区民办学校教师5000多人次获得了高质量的培训,较好地解决了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2009—2010两年,为民办学校教师培训设计的“送训下校”活动,针对民办学校地理位臵偏僻、民办学校教师课时繁重、收入有限等实际情况,按照地域位臵将民办学校划成5个片区,按照每个片区

轮流开课的方式,把名师工作室和专兼职教研员的培训课程送到民办学校。目前已开设了小学语、数、英等学科约30余场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材分析和有效课堂的讲座和培训,深受民办学校一线教师欢迎。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2009年起至今,邀请北师大心理学专家和省、市学前教育委员会专家,为幼儿园开展了教学业务、心理教育等六个专题集中培训,分六批,共有5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对帮助我区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

六.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培养模式

(一)抢占制高点,带动现代化

1999年底,全区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区领导卓有预见地提出“抢占信息化制高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拉开了全区校园网和区域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序幕,在“建网、建库、建队伍、队伍先行,分层、分步、讲效益、效益第一”的建设方针的指引下,技术上采取校园网、区域网、资源中心同步建设,战术上采取“步步跟、步步高、年年新”的策略。于2002年初在深圳市率先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校园网,全部校园网宽带互联构成罗湖教育区域网,同步开通罗湖教育区域综合应用平台http:///,率先实现区域 “宽带校校通”,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1:7,全部课室实现多媒体教学,成为中央电教馆授予的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荣获2002年深圳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罗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成为全国“校校通”工程的样板,在省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罗湖教育信息网名列全国教育类网站之首。

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科学的网络用户账号体系,全区师生人人有账号,实行区、校两级管理,一站式登录的应用模式;率先开发并成功应用区校两级网络OA系统,实现高效、灵活的上传下达;率先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新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率先自主开发网站建站系统,并用于建立学校网站、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提高了建站速度,节约了维护成本;率先自主开发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学分、报名、考勤管理网络化;率先实现网上电脑阅卷,有效构建起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率先实现信息设备维护社会化,建立了网上报修跟踪管理系统;率先全面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校务教学管理网络化、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建设有效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在全市各区产生了强烈反响,也赢得国内众多专家的充分肯定。

(二)应用资源平台,服务课程教学

2005年,我区加大自建资源建设的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方案》,在罗湖教育网上开发了技术先进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校园网内的所有计算机都能快速访问资源丰富的区域资源中心和互联网,全区学校资源共建共享的均衡度达到优秀水平。全区教师可直接通过备课平台,撰写教案,上传课件和书写教学反思。全区建有各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博客平台等,形成了集商业资源库、自建资源库、专题网站群、学科网站,电子图书库为一体的区域性超大容量的教育资源库;特别是由一线教师创建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学辅导,学科教研,专业发展,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新平台。

我区聚焦教育信息技术的内涵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转向课程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深入整合;加快形成在信息化引领下的教学特征,针对课纲课标、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使新课程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新的飞跃;利用区域资源建设平台和专题网站,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积极开展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努力创建基于专题网站学习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结构,拓

展教学领域,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创立“科技信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

2002年起,由区教育局和科技局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罗湖区教育科技信息节”,全区学校师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既成为师生展示信息技能的大舞台,也成为师生信息应用能力PK的大擂台,更是因为师生的杰出表现,成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响亮品牌。教师活动包括课件制作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大赛、教育博客大赛、专题学习网站大赛、网络教研团队大赛等;学生活动包括搜索技能大赛,电子作品制作大赛,绿色上网知识大赛,机器人编程大赛等;每届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参与师生3万余人,获奖作品3000余件次。信息节举办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成为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有效平台。

(四)深化课题研究,发挥示范作用

全区在课程教学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现有七个课题获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立项,其中五个为重点课题,居全市之首。目前,笋岗中学《基于Wiki思想的开放式资源建设及应用》课题已获得多项高层次的成果,其他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即将结题;我区信息中心承担的广东省《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重点课题已圆满结题。此外,我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全国性的竞赛活动屡获大奖,获奖等级、人次始终位于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简称NOC大赛)94名师生(作品)获全国一等奖,12名师生获NOC大赛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大奖(该奖项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设立),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教育软件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5项,三等奖7项。

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低投入、高效益,软、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协调发展的“罗湖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30余个省市代表来罗湖参观考察,并借鉴推行取得较好的成效。中国教育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以及多家国家级学术刊物,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予以专题报道,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多次邀请我区介绍经验。专家与同行们一致肯定罗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下载比学赶帮超系列材料-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学赶帮超系列材料-搭建竞赛平台 激发细胞活力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