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国有林场劳动工资统计的方法与对对策(正稿)
做好国有林场劳动工资统计的方法与对策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李春静 孙萍
李亚峰
河北承德
068466 摘要:文中对当前国有林场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改进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改革方向,探索建立一套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预示着统计信息产品的时效性将以数倍数提高、统计传统劳动力将相应减少、统计数据技术性差错将大幅度降低、统计整体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国有林场
劳动工资 方法与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统计全方位的电子化战略目标。将预示着统计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
1.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范围定义不清,制度规定难以掌握。目前的企业都为九十年代以后建立,且大多集中在城镇,而企业主多数原有身份为农民。如按投资主体划分,企业主户籍为乡村;如按企业所在地域则在城镇。
1.2指标设置陈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多种经济模式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模式,工资分配形式呈现多元化格局,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劳动工资的总体规模和主流特征,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1.3调查方式单一,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劳动工资统计至今仍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填报单位包括辖区内所有行业的全部单位,收集资料费时费力。
1.4统计力量薄弱,填报人员素质不高。大多基层单位没有专人负责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一般是财会人员或从事人事工作人员兼职,很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劳动工资统计中,业务水平难以保证。
1.5部门衔接不够,口径不一数出多门。部分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的设置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够,部门之间指标口径、含义不一,导致数出多门,不利于工作开展、资源共享和数据使用。
2.对当前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现行劳动统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来自主观的,也有来自客观的。
2.1在扩大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的思路上,要打破“不包括乡镇企业、规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范围限制,从而形成涵盖全社会所有劳动现象的统计,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全社会劳动就业的分布与构成以及劳动报酬的收入与分配,较好地满足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社会对劳动工资统计数的需求和利用。
2.2建立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破城乡地域、所有制形式和职工身份的限制,完善和制定全面反映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情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方法。以建立完善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前提,以经济普查为基础,反映不同行业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等方面情况的抽样调查制度,通过抽样调查来获取不同行业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信息。
2.3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执法与监督。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的数据来源于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基层单位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健全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
3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具体策略。
3.1改革现行劳动工资统计的调查方式。
针对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量大,代表性差的弊端,建议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对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规模以上单位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规模以下的单位与基本单位普查相结合,基本单位普查范围是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在普查统计报表中扩大范围,增加劳动情况指标,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工作量,又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对于定期报表,建议取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现象在一年内变化不大,工资较为规范,每年的变化不大。或是协调交由核对人员、工资的劳动人事部门统计,统一上报统计部门;对于定期报表中企业单位的统计,可以结合城镇劳动力调查,实行抽样调查,分行业、按企业进行抽样,反映区域劳动工资情况。
3.2建立新的统计指标体系。
劳资统计要面向全社会,服务于全社会,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设置一套与新时期相适应的全新的统计指标体系。首先指标体系种类要根据机关、事业、规模上、规模下企业和单位及个体户,区分种类分别设置。因上述各种的人员性质、组织机构、工资发放办法等存在差别,如机关无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分在编、合同工、临时招聘工,又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职工等;而事业、企业和单位也有相同的,又有区别的各种人员性质等情况,所以必须分设数套指标体系。其次劳资统计指标解释尽可能做到直观、易懂,便于填写,把错填数据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再次要删除过去报表中不易填列或不适应目前需要的指标而增设新的指标。3.3确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下的细项分组。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应该是一个涵盖比较广泛的指标,包括的内容较多,除了工资科目里边有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项目外,还有一些工资科目中不包括的旅游费、过节费、实报实销的手机费、固定电话费、伙食补助等。所以在报表指标的设置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下应设置其中项,特别是工资科目中不包括的手机费、旅游费、过节费、伙食补助等,可能很多填报单位漏报了这些额度。
3.4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
为了保证从源头上提高劳资统计数据质量,一定要加强劳资统计基础工作,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的劳资统计台账,健全与劳资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统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一年保证不少于一次以上,要努力增强同基层统计人员的沟通。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人人了解《统计法》,自觉遵守和维护《统计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对统计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从而教育一片,才能有力地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4创新机制,加速劳动工资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4.1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4.2统计信息设备的创新。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
4.3统计信息生产开发的创新。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数字化是统计信.息现代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
4.4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4.5统计信息服务的创新。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参考文献:
[1]尚学军.劳动工资统计中的问题与思考.北京统计,2002,10.[2]李志强.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初浅思考.浙江统计.[3]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4]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
第二篇:论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doc
论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系统工作,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向心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林场职工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给林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要与时俱进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大局。
关键词:国有林场 思想政治工作 现状 对策 1当前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出台后,给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部分国有林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思想政治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一些国有林场还没有根本得到解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关系问题上,还存在三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不相容,思想政治工作制约人们的思想。僵化人们的观念,妨碍市场经济发展,反之,发展市场经济会冲击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替代思想政治工作,只要把经济搞上去,给职工更多的物质利益刺激,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金钱万能”。三是认为发展市场经济 是重中之重,经济搞不好,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也没用,只不过是空口说教。
2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国有林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步伐的加快,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对象、工作方式和环境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1国有林场改革不断深化带来的挑战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每深化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主动跟进一步。近年来,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日期的临近,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并呈现出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随着国有林场的发展,国有林场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新变化,用人机制、分配制度、员工身份臵换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国有林场产权、经营、用工和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纷纷出台。面对体制变革、机制转换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更加需要密切结合国有林场生产经营实际,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和理顺情绪的作用。国有林场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大胆进行探索创新,真正在中心任务和发展大局中找准位臵、展现作为。
2.2新兴媒体广泛普及带来的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和普及,特别是3G手机的应用,对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去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4.85亿,手机用户8.9亿,手机网民3.18亿,微博用户1.95亿。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思想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已经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利益诉求的放大器和思想舆论交锋的主战场。特别是微博、博客和论坛等正以空前的交互方式,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新战场。新兴媒体在为国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手段、新载体和新平台的同时,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和严重冲击。如何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和优势,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领域。
2.3职工多元利益诉求带来的挑战
国有林场是否重视职工队伍的利益诉求与职工队伍对林场的忠诚度成正比。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企业转制的深入推进,国有林场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管理人员、技术员工、普通工人、临时工和聘用工等群体同时存在,职工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不同职工群体对收入分配、子女教育、医疗健康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更加关注,加之部分职工对国有林场的改革和发展心理准备不足,利益协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更加复杂。同时,部分国有林场职代会职能弱化,职工 话语权削弱,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形成诉求多元与诉求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关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职工的利益诉求,从利益关系中探寻切入点,不断把职工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
2.4自身建设相对滞后带来的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林场生产经营全过程密切相关,是林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不清晰,边缘化倾向日趋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工作内容相对滞后,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部分国有林场领导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国有林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上有偏差,仅仅口头上重视,落实上轻视甚至忽视。有的企业领导虽然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思路不清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好,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就好。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明显消弱,保证和服务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国有林场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林场独特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发展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 工作在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支撑国有林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
3.1注重融入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有效增强 我们坚持把林场生产经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围绕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积极引导职工主动有为出思路、想办法、抓落实。对林场发展战略、生产布局调整等重大事项,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建议,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促进林场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海南省国营澄迈林场让全体职工清楚了解林场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任务,构建了360度全方位、多视角、零距离的宣传模式,引导广大职工主动支持、参与林场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创新。持续开展“降低成本、杜绝浪费、厉行节约”专项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推动实现林场生产经营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注重贴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有效增强 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人,人赢则赢。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是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尊重职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林场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发展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发展斗志。实施职工人文关怀,建立健全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通报协商等制度,推进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制度化。海南省国营澄迈林场通过设臵“林场书记信箱”,畅通了干部职工反映问题、建言献策的平台。主动倾听职工的心声、增强了职工群众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促进问题及时解决。
3.3注重创新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驱力有效增强 制度建设是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根本在于制度创新。我们始终坚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设,初步建立健全了一套围绕中心任务、推动改革发展、切实管用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始终坚持党对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做到与林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实行领导“一岗双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结合自身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初步形成了党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以管理人员为骨干,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步调一致的“大政工”格局。
3.4注重文化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有效增强 林场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的重要载体。我们始终坚持把林场文化建设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立足发展战略的高度,持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 文化对职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增强了职工与林场同心同德、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倡导并坚持“永远跑在时间前面”,“以智图强、变革有为”,“林场发展关键在人”和“创新才能更美”等文化理念,为林场改革发展注入了源动力。倾力打造以“人本、理性、创新、激情”为特征的学习型个性化激情文化,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4加强新形势下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形势下,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适应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林场制度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参与经济竞争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发生的新变化,注重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着力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丰富新载体,充分发挥“生命线”、“稳压阀”和“推进器”作用。
4.1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
科学的领导和组织机制,是推进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尤其要注重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由谁决策、由谁负责、如何保障等重大问题。要科学配臵思想政治工作资源,采取党支部成员、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等任职方式,建立起党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决策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要形成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制,落实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林场党组织负责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书记抓、抓书记”、把行政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考核的责任和工作机制,形成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工会、职代会组织为纽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网络。国有林场要按照精简、高效、协调、务实的原则,设臵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履行好工作职责。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职工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通过组建心理咨询机构,为干部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围绕林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着力开展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创新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经验做法,不断促进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
4.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
要在人、财、物三个方面着力,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善于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要选优、配齐、配强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尤其要注重吸引和选拔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青年优秀人员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专职政工队伍中。其中,专职政工人员数量不低于林场从业人员总数的1%,且300人以下的林场不得少于3人。要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经费总体预算,按照不低于职工上工资总额的2%确定工作经费,设立专项科目,做到财务有明确项目、支付有正规渠道,并根据林场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多元扩张等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对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力度。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打造规范化、高效化党员职工活动场所。要主动适应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广泛普及的趋势,建立网络、手机即时交流平台,开设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栏目,并大力度推进林场报刊、广播、网站以及图书室、活动室等阵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其使用效能,进一步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4.3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机制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软”变“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林场综合考评体系和林场领导班子考核管理目标,并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围绕破解林场思想政治工作量化难、考核评价难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侧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任务落实和创新成果等情况进行评估,重点考核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实绩,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考核、同奖惩,并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林场领导班子考核、薪酬待遇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方式,采取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综合评价等方式,坚持上级与下级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性。加 强对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管理,强化经常性督促、检查和指导,推进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4.4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
要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采取目标激励、晋升激励和荣誉激励等办法,激发队伍活力,增强队伍动力。要完善表彰激励,采取召开表彰大会、现场交流会、经验推广会等多种形式,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定期评选表彰一批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完善关爱激励,关心政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培养和使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保政工人员工资奖金、学习培训、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同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享受相同政策,尤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政工干部。要研究制定政工人员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培训体制,每3年对林场政工人员轮训一遍,并进一步完善政工人才评价和政工专业职务评聘工作。要完善政治激励,针对当前政工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状,统筹考虑政工干部的培养、锻炼和成长,加大政工人员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岗位交流力度。政工人员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及以上的,应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轮岗,努力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职工认可度高的,要给他们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确保政工干部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参考文献:
1刘辉,加强新时期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D],《企业家天地》,2007年08期
2万来法;当前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探讨[A];万来法-《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 第21期
3朱平辉;国有林场工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B],《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年 第3期
4赵瑞芝;国有林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探索[N],《中国林业》,2010年11期
5邹万春抓好六个着眼点改进国有林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C],《广西林业》,2010年 第5期
姓名:邱玉玉 性别: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1984年04月
电话:*** 邮编:572939 工作单位:海南省国营澄迈林场 职位:职工
第三篇:西吉县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西吉县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分析了西吉县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以为西吉县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林场;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基地,也是维护林区生态的重要屏障。多年来,西吉县林场职工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工作,为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绿化和改善生态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扶贫等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变,场部办公及职工宿舍、林区道路、生活用水、场区硬化绿化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国有林场扶贫、危房改造、林区通水电路工程等项目都为西吉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进步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论文百事通
1西吉县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顺
西吉县国有林场大多数都分布在生态区位十分脆弱的地区,主要承担着造林、林木管护、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造林苗木等任务,从事的是公益性生产经营。由于多年来国有林场实行生产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财政实行差额拨款,致使原本收入有限的国有林场,背负发展与生存的双重压力,部分林场陷入生产停止、生存危机的局面,致使管理经费和苗木生产资金始终存在缺口,严重制约了林场的发展[1]。
1.2经营机制不活
西吉县国有林场分布在边远山区,尽管近年来在土地承包、内部用工分配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其发展基础较差,缺乏开发资金,多种经营缺乏技术和资金,加之事业单位进行企业管理,使林场事企不分,经营机制未完全放开、搞活。
1.3人员超编严重
目前,全县国有林场职工按编办核定的事业编制226人,而实有在职职工305人。
1.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国家投资不足,林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致使目前该县林场仍有2 146 m2危房得不到及时改造,有6个林场没有通上自来水或饮用水未达到安全饮水标准,部分场区路面得不到改建,供电线路老化。落后的基础条件严重阻碍了林场的发展,亟需更新建设。
1.5外部发展环境差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为改善该县生态、美化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国有林场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引起社会和决策部门的重视,赋予林场的社会地位不高。同时,因为配套政策不健全,林场本应享有的权益无法落实[2]。
2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
2.1科学分类界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国有林场都是以面向生态建设、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因此,改革中应科学定位为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
2.2深化人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国有林场作为公益事业单位,要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 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从严设置林场内设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对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深化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用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等改革。加强职工科技教育,鼓励职工自学,以不断提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3]。
论文百事通
2.3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多种经营
国有林场要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按照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鼓励职工以林为主,大力发展育苗、花卉、养殖等多种经营,积极从事第三产业。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强场富民,形成多种经营反哺林业和林业建设支撑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
2.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对国有林场以事业单位性质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将全县国有林场职工全部纳入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国有林场职工的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按照自愿的原则进入社会统筹[4]。
2.5建立投资体制和持续发展政策
要根据国有林场森林培育发展规划目标和森林经营的长周期、连续性特点,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的经营管护森林资源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林业建设投资,列入同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统一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由于国有林场处在农村或条件更艰苦的地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各地政府部门要把国有林场的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实施危房、电网、水利设施改造等政策,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国有林场的发展。
2.6加强班子建设和职工培训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实行政绩考核制度,为国有林场配备年轻有为、懂经营、善管理的场长,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敢抓敢闯的优秀分子充实到林场班子中。同时,加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力度,对政绩突出、职工拥护的班子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思进取及“软、懒、散”的班子应及时调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促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
2.7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大型国有林场
结合西吉县实际,对面积小、起不到调节生态作用、效益低微、机构复杂的国有林场,要通过撤、并等手段精简机构,整合资源,建立跨区域的大型国有林场,将就近的荒山荒地或退耕林地划归国有林场管理,做强、做大国有林场,增强其发展潜力。
3参考文献
[1] 张永栋.广西市县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林业,2007(13):10-11.[2] 叶君花,唐隆校,唐昌贻,等.遂昌县国有林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10):56,58.[3] 谢复明.对社会主义新林场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2006(12):16-17.[4] 孟雨.劳山林业局六措并举推进新林场建设[J].陕西林业,2008(5):44.论文百事通
第四篇:关于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对策方法的思考分析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下,大学生就业完全没有择业自主权,这严重限制了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结果导致整个社会效益的损失。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产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还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约束,其中户籍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户籍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国有单位使用大学生仍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的限制;二是高校毕业生的跨省市流动受到限制;三是派遣的时间限制问题。
(6)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有差异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存在着差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就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 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状况。岳昌君、丁小浩(2003)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其水平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潜在的吸纳能力。同时考虑就业弹性和就业效应,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为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他们提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适当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就业弹性高、就业效应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去生产领域,去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放低沿海地区的就业门槛。
(7)大学生自愿失业是理性选择
自愿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吴克明、赖德胜(2004)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实质是一种理性选择。
其一、大学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他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当将来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对其原有的专业需求旺盛时,他却已丧失原本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因此,大学毕业生选择自愿失业是一种理性选择。
其二、菲尔普斯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提高幅度递减,职业搜寻成本增加,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对于到底“先就业,再择业”合理还是搜寻到理想工作才就业合理,在根本上取决于在职搜寻和失业搜寻的利弊。许多研究表明两种搜寻方式各有优劣,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率,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其三、保留工资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人,从搜寻职业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心理价位,即保留工资。按照保留工资理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其预期的保留工资高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简单地批评大学生的偏高就业预期是不理性的,批评是诸如“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失之偏颇。其实,大学生保持偏高的期望值并非不理性,相反,保持偏高的保留工资仍然符合预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
二、社会学的分析
(一)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
我国处于“社会解组”或“社会转型”过程中,就大学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苗芊萍、王汉林(1999)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第一、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专业面窄、基础理论研究类的毕业生就业则显得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裁员”造成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流人社会,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我国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特色,没有层次性,毕业生的就业面窄。第二、地区结构。我国的地区结构极为不平衡,表现为东南部发展快,西北部发展慢,所以人才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的格局。第三、人口结构。从就业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结构是高新技术人才少,创新人才少,创业人才少。社会需求质效型人才,非质效型人才就业难。第四、教育结构。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育的方式较为落后,教学的条件设备较差,教材老化,培养模式陈旧。第五、组织结构。传统组织是垂直的、计划性的,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改革将隐性失业显性化。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则尚不完善,社会化的人才中介组织、规范化的人才就业市场等十分匮乏。
(二)社会资本的影响。
方竹兰认为,西方人力资本研究的成果缺乏对个体人力资本之间关系的结构性研究,即缺少对群体人力资本的研究,忽视了人运用其他物质资源时独特的主体地位。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弥补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陈成文、邝小军认为,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原因是:第一、中国人办事以关系为取向,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关系运用与作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社会资本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谋取职业的一大重要因素。第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造成计划分配淡出和市场机制作用增大,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成为填补制度真空的一种替代物。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社会资本对于求职过程和结果的作用亦相当明显,有时甚至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三、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大学毕业生如果借助于人际关系网络来找工作,有时会更有效率。李强对我国
最近一些就业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影响地位和收入变化的因素中,凭个人本领的作用明显上升了,非个人努力的因素作用下降了,这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但是,在总体的比较上,从我国目前的数据来看,还是非个人努力因素的作用大一些,在决定一个人收入高低的问题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非个人努力的因素,诸如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工作,还是在小的城镇里工作等。
(三)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作用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中有重要作用,但在究竟通过何种关系网络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要更重视培养和利用亲属和朋友之外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职业搜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73)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弥补劳动力信息不对称的不足;通过相识(弱关系)得到信息的人往往流动到一个地位较高、收入较丰的职位,而通过亲属和朋友(强关系)得到信息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则大大减少了。格氏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弱关系的强度”,提出了著名的“弱关系假设”。林南扩展和修正了弱关系假设,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Lin,1982)。该理论的出发点是,在一个分层体系中,相同阶层的人们在权力、财富、声望等资源方面相似性高,他们之间往往是强关系;而不同阶层的人们的资源相似性低,他们之间往往是弱关系。当人们追求工具性目标时,弱关系就为阶层地位低的人提供了连接高地位人的通道,从而获得社会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流动者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传递信息为辅,大学生职业搜寻要重视强关系网络。边燕杰在天津的调查指出,社会网络在再分配经济中的作用不是传播和收集职业信息,而是待分配的择业者通过人际关系,得到工作分配主管部门和分配决策人的照顾(Bian,1994,1997)。换言之,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人情关系的强弱与获得照顾正相关,信息的获得只是人情关系的副产品。边燕杰为此提出了“强关系假设”。
(四)社会意识的影响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五)社会人格的缺陷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大五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题:
(1)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
(2)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
(3)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