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材料
建设丰富情感、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的优美学校
——XX中心小学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多年来,宁远中心小学坚持贯彻学校各项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绿色环保校园的思想,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实力,体现绿色校园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绿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校舍建筑、自然环境、学校特色、人文景观相协调,努力创建并认真营造具有本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绿色校园,为师生提供一个环境优雅、适宜读书休息的育人环境。经过几年的校园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截止2008年,完成了教学、教师办公楼等共2916平方米的基建项目工程,建有教学楼、图书室、多媒体教室、资源中心等先进设备,使学校的所有建筑在外观风格和基本色调上相一致,形成一组具有乡村风格的教学办公楼。同时完成校园道路、体育设施、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水电增容等配套设施的项目建设。目前,学校道路整齐,环境优雅,具有独特风格,绿篱花草、高大松柏相映成趣,春有花、夏有荫、冬有绿。一个历史积淀深厚、风格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绿化优美的校园呈现在师生们的面前。富有高雅创意和理想教育的校园美育环境激励鞭策着全校学生执着追求、健康成长。
一、精心保护与发掘,建设彰显文化美的校园
宁远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年悠久历史的老学校,由?始建,原建筑带有鲜明的乡村风格。?多年来,学校历经沧桑,先后历经?学、?学、?学等变迁,虽校园轮廓和学校特色仍然保存,但校园建筑经多次拆移,新建,整体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90年代后期,学校越来越意识到校园历史文化积淀对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1996年以来,学校对百年土木结构房屋、属危房的教室进行翻建,邀请专家设计,征求多方意见,基本按以往风格和式样进行了重建。在新建教学办公楼、翻新改造教室时尽量保持与以往风格的一致。200?年初又改造了学校大门、围墙。由“育人为”校训、“三年发展规划”等组成的白色“文化墙”和标语栏勾勒出了深邃的时代时空感。不仅为宁远中心小学增添了既具有人性化又充满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文化景观,更使得该校以崭新的风貌,并以物质文化的形式呈现在宁远镇人民的面前,受到了群众的关注和褒奖,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如今,高大的松树与翠绿柏树点缀下的校园,错落有致的平顶房,独特的教学楼,凝重而不失灵动,清朗中浸透着一种深厚的人文底蕴。让小学校园的建筑风格成为宁远街道的美丽风景。
为了让更多隐性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成为让学生能可触可感的显性文化,让历史告白,让建筑说话,展示悠久历史文化,学校充分发动前辈校长、老教师、全体师生相继对各项制度进行创编、推荐历史名人名画,设置标语牌,橱窗栏,设立图书室、仪器室等,弘扬?校训为宗旨,让文明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该校在三楼专辟图书室和会议室(兼校史展览室和党史学习室)和仪器室,并选择名人赠言、教育名言及著名领导人照片悬挂于图书室,会议室,教学楼的走道、办公室、教室内。精心的设计和装祯,使?多年校史历历在目。该校的变迁发展与祖国教育的发展一起,镌刻在同学们的心里,从该校出去的英才鼓舞着在校学生时刻以校为荣,将来以我荣校。曾经的年老教师和成功的人士们无不对焕然一新,又似曾相识的校园面貌交口称赞。
二、合理构思与渲染,建设充满自然生机的校园
绿化美是校园环境美的另一重要因素。从色彩学看,绿色绿化美是校园环境美的另一重要因素。从色彩学看,绿色本身是一种安静的颜色,它能使人安祥,使人联想到如茵的草地,茂密的森林,平静的湖水„„学生的视野中有一定的绿色,会减轻学习的紧张,大脑的疲劳和心情的烦躁。走向绿色,就好象走向了大自然的怀抱。
为了使校园绿化创造出幽静宜人的环境,学校在200?年,投资布局校园绿化。选择以移种松树、柏树为主的大树,栽种各类观叶植物和花卉绿化校园,使校园绿化覆盖面积扩大,覆盖率达到了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校园绿化与建筑基调的吻合,注意平面与立体、立体与空间的交融结合,使建筑与绿化二者之间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校园绿化美化体现了简洁中突显历史,宁静中充满生机的特色。
为了净化校园,避免校园扬尘,学校还于200?年将教学区域硬化,既使学生有了良好的行走条件和宜人的读书环境,又基本上减轻了校园尚存的灰尘污染源。如今,学生在课余闲暇,陪伴他们的是魁伟的雪松、清逸的柏树。打破了坚实的钢筋水泥和砖墙建筑的单调。小花园里繁多的植物花卉,给人以多种质感,随着季节的变更,朝夕的变化,风雨的浸润以及本身生长期的代谢,展现万千姿态,缤纷色彩和沁脾芳香,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操场上多副乒乓球台既打破了环境的宁静,却又增加了运动美,成为学生最青睐的地地方。
三、大力弘扬与倡导,建设展现现代文化美的校园
校园环境美,不仅体现在绿化美、建筑美,也体现在个性美上,该校努力在校园建筑中体现独特的美,同样通过多渠道人文环境的建设来体现校园的特色美。注意用标语文化约束人,用礼仪文化美化人,用橱窗文化熏陶人,用视听文化感染人,用行为文化规范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对培养学生的性格提出“活泼、开朗、”的要求;九十年代,为规范学生文明,倡导“有文化,有首先,有理想、有知识”的行为目标;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该校将“”作为校训,发掘特色中更深内涵、更广外延上的特质,在团队会上强调,在标语栏中约束、在橱窗中宣传,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在黑板报上教育,志在传承文明精神,培育既有传统美德又具新时代风采的一代新人。学校要求学生以文明的形象和文明的语言展示自己,除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育和文娱活动为载体外,学校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更换橱窗、标语牌,信息宣传栏,板报,在原有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的基础上,又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和演示设备,橱窗、板报等的宣传、美化,标语牌和标识牌的统一,不但投资建设了校园文化,而且在校园人文氛围渲染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音响对人的情绪影响非常明显,持续不断的噪音会令人烦躁不安,而和谐悦耳的音乐、轻柔富有韵律的音响则能使人的情绪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愉快。该校通过控制机动车辆进校,严禁学生课间大声喧哗外,注意配置优美校园音乐来实施视听美化。改校园电铃为音乐铃声,针对不同的学习时间和要求,选择不同节奏、旋律、响度的乐曲,减少了校园噪音,同时,也通过乐音调节了学生生理上的学习节奏。
该校实施学生协助教师值周制度,值周前的礼仪、劳动、环境美的教育,使每个班级学生在值周中成为校园文明礼仪卫士和校园环保小卫士。而他们自身也成为和谐校园的美好景观。
组织校园绘画比赛、征文竞赛、手工制作比赛,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校园美、体味环境美、创造生活美,学生自觉产生了热爱校园、维护校园,为学校自豪,创造美好明天等健康心理。
四、科学点缀与强化,建设体现文明、文化美的校园
该校是一所贫三项目学校,旨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在学校建设中积极展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热情的科技文化,开辟第二课堂。
目前,已建成了信息文化展示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展示。近几年来,该校重视加强优美校园建设,把优美学校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精心营造文化底蕴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浓的校园、环境美如画的校园,通过建筑、环境、人文等因素,校园环境达到了布局的自然美、植被的绿化美、校园氛围的宁静美,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校园品位;还制定措施,切实加强了校园环境、卫生、安全等管理。优美学校给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灵以强烈的“润物细无声”的美的熏陶同化力和行为约束力,起到了丰富情感、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作为宁远镇历史最悠久的历史小学、特色学校,中心学校,该校经常接待各级领导的督导和检查,并和大城小学结为联谊学校,在帮助是改善,在学习中进步。优美校园建设受到学校内外群众的一致称道,该校成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宁远镇的窗口学校。
学校将进一步围绕“抓管理、上质量、求发展、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建设水平一流、风格特色鲜明的宁远中心小学和创建“高水平特色学校”的奋斗目标,对照文明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和评估要求,结合“百年老校”的推新工作,继续完善校园建设,让宁远是心小学展现出更优雅、更精致的风姿。
近些年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突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体现一个“变”字
学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突出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职能和教师角色这个核心,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几年的建设活动中,我们首先从横向上明确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养成教育等方面履行职能的重点和要求,也从纵向上明确了学校在新时代教育潮流中履行职能的重点和职责。这有利于转变学校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将转变学校职能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和管理当中,比如为合理推进素质教育,我们鼓励每个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提出,学校应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办学条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课改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和减少课改教师或实验教师在一线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目标还进一步要求,在转变观念中,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或是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学校都必须转变职能,要更加趋向于“服务性”的要求。
亮点二:落实一个“综”字
为了创建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加强综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动用一切可用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依法治校,安全防范意识,落实责任。学校和班主任、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落实了责任目标,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形成了综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加强了与政府、镇派出所的联系,有力维护校园治安工作,至今,校园内外未发生过重大事故。
同时在综治方面还注重了校园环境的改善,学校积极筹措资金,维修必备设施,加固危房,危墙。在校园内倡导栽植树木花草,绿化环境,使环境变得更美。办学条件,学校近两年来,不惜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翻新原教学楼,修建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加速集体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校园绿化等建设,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各方面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已经达到一定要求和标准。
亮点三:尊重一个“实”字
在最近几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尊重老师的自主性,尊重学校的灵活性,明确学校除中央教育的原则要求外,可从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受时间的限制,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特色 “读书写字”活动,在各个少先分队部成立读书写字活动小组,带领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时势政治教育,使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坚持“深入学习基本理论,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指导思想,坚持“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篇好文章,读一本好书”的校本文化特色原则深化“读书写字”活动。
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第二课堂教育,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宣传工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落实精神文明建设。
在校园建设中,加强校园设施的改建,考虑学校的实际财力情况,上报设备采购计划,实行党政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策,抓协调与落实,使用与维护的管理程序。
增加了设备采购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技术参数与管理工作的知情权,避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漏洞,使学校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与规范化的道路。这样处理,符合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更符合地方发展落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
亮点四:关注一个“新”字
该校以学习新理念,建设新制度,运用新方法,创建新环境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若干学校管理和公共活动部门,检验学校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坚持育人为本,办校为民,是否切实保障和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是否真正以“抓管理,上质量,求发展,创特色”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为标准,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有能力做现代中国人,有尊严做今日世界人”为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全新德育模式,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亮点五;坚持一个“进”字
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以来,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养成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我们并没因此而而满足,不断在寻找更多的进步。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组织教师、家长代表和小学生参与评比,总结先进典型案例,及时宣传、推广。做大做强“国旗升旗仪式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红领巾读书活动”、“主题班会”、“演讲赛”“兴趣组文娱活动”等创新项目。大力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推广工作,围绕奥运会、残奥会、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进一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亮点六:勤于一个“创”字
第二篇:精神文明建设学校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最早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讨论的叶剑英准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叶剑英在这个讲话中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80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个要点之一,并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之一。同年7月,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同年9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方面。把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党的一个战略方针。并指出,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概括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方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把在全社会形成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要求。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保证之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6年1月,中央确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同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议》提出今后1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文明行业活动。要大力宣传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全会还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个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逐步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随后,一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很快在全国展开。198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确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1983年3月30日,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1996年第四季度,铁路、民航、交通、邮电、卫生、内贸、电力、公安、建设、金融等十大“窗口行业”和部门率先实施了以“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相继推出150多项改进服务的措施和300余个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情支持。1997年1月,新闻界公布了全国新闻系统41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也联合公布了全国10家新华书店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同年5月,民政、工商、旅游、司法、水利等十大行业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本行业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服务标准和监督措施。
1997年3月,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工作正式启动。中宣部公布了100个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和200个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文明城市示范点有55个小区、44条街道和3个城区。文明村镇示范点包括50个县、50个乡和100个村。至此,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已形成示范点网络,示范点工作已全面铺开。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孔繁森、李素丽、李国安、邹延龄等英模人物及张家港市、济南交警支队、徐州市“下水道四班”等创建精神文明的先进典型。
1997年7月,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部署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预示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拓展和推进
结合实际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悬赏分:0一
级
最佳答案
1.用科学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离开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我们所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从精神文明的文化方面说,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健康的,符合人民利益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成为提高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社会主义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使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教育文化事业。如果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仅仅从它们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看,是难以区别它们性质的。从精神文明的思想方法来说,共产主义理论、道德、纪律、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关系等等,这本身就包括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都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知识内容,都是科学的真理,但这些科学的真理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里自发地产生,也不能靠朴素的感情和简单的常识求得。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诸如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团结友爱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等。进行这些教育,首先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人们逐渐地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只有不断地加深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才能正确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2.用法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法制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特殊的社会规范,它不仅能有效地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而且能够维护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用法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法规、条例、制度。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无论是指导经济建设,还是惩治腐败,搞好党风和社会风气,都要按着宪法、法律、法令办事,要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执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完成这样的根本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人们的坚定信念,培养人们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尊、自信和自强的民族精神,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等等。另一方面,在改变党风、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时,光靠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要把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打击精神领域的各种犯罪活动,扫除毒化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使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
3.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指导性的关键作用。党的思想建设决定着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党的思想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共产主义思想建设。具体说,就是始终坚持对全党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抵制和清除腐朽思想、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其他不正确思想,使广大党员自觉地为实现共主义而努力奋斗。党的思想建设增强了,就会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对全社会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指导和保证作用。只有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各项文化事业才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迅速发展。思想建设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思想建设的正确方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能有效地实现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上的领导。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努力地工作。党要切实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影响,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党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所有这一切都同党的思想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吸引、教育和带动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有效地实现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既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克服各种不正确思想意识的过程。而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一支有战斗力、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第三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思想道德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认真开展好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文化建设
1.继续抓好领导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使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2.继续抓好教师的文化、业务、政治学习,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上好文化课,加强课堂教学,中高年级运用魏书生的“三段六步”教学方法,低年级实行探求创新教学,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
4.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认真组织师生看书读报活动,师生每两周读书一次,并有读书笔记。
5.提倡学生阅读健康的书,书包里有一本人物传记。每天阅读一页。
6.成立校级舞蹈队、合唱队、乐器队,秧歌队丰富学校的文化,迎接区文化节召开。
7.加强文体活动,继续抓好课间操质量;校级活动小组开展好活动;课外活动,人人有活动工具。抓?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二)道德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教师“三德”、“三观”、“三个主义”、“四自”教育,把这些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全体教
师、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继续学习和宣传《纲要》,充分利用广播、班报、挂图宣传公民道德“十个字”、职业道德、文明用语等。
(3)经常教育学生,争做公民道德义务宣传员,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带头遵守秩序。
(4)宣传员鼓励倡导进步的、健康的、有益的时代精神,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典型,倡导新风尚。
(5)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教育。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教;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6)开展好扶助贫困送温暖活动。
(7)继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句有爱岗敬业精神。
(8)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9)完善德育展室内容,组织师生参观德育展室和走廊内宣传栏。
(三)思想教育
1.认真做好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教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五爱”思想。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
(四)积极开展主题活动
1.争创文明学校活动,争做家长满意的校长、满意的教师活动,争做社会、学校、家长满意的好学生活动。
2.组建学雷锋小组,由政教处、少先大队负责,经常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五保户、军烈属等地进行慰问,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3.积极开展向落后生活方式告别活动。
(1)经常教育师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2)经常清理“白色垃圾”。
(3)组织师生植树绿化劳动,美化环境。
(4)进行社会公德宣传。
(5)积极开展创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树立教育教学典型和“巾帼三文明”四种典型。
(6)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每学期给家长讲一次课,让家长答卷。
(五)加强环境建设和管理
1.学校加强周边环境和综合整治,禁止学生吃零食,校门的禁止小商贩卖东西。
2.力争做到环境的净化、绿化、香化、美化。
3.讲究文明礼貌,师生穿着整洁,朴素大方,学生统一发型。学生出入教室做到轻声慢步,操场欢快活泼,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育人环境。
(六)制度建设建立和完美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实行“监督、检查,绿化”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教师工作制度和动态量化考核制度。
第四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教育正处在继往开来新世纪的重要时期。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全面、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新民总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天山镇北17公里处,阿斯楞山南麓,欧沐沦河西岸,占地面积3682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这是一所小学、中学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现拥有一座集教学、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楼,教学班中学12个,小学 19个,学生1242名,教职工137人,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强调现代化教育理念,宏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形成了“尊师、守纪、好学、上进”的学风。学校寓德育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全员有人”的德育体系。
学校重视优化育人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硬化、净化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兴趣,展露才能,创造条件,发展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发展。
二、工作基础
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指南,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日益深入人心;用事业发展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常抓不懈,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学生“四自”管理活动,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净化、美化工作,一个良好的校内育人环境已经形成。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作为首要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威力;只有坚持围绕中心强化服务,将各项工作和活动渗透到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中,渗透到教学和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精神文明建设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靠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寓教于乐,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才能不断增强说服力;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
在充分看清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少数教职工的法纪观念还比较淡薄,学生违纪现象未得到根本性遏制,主动与违纪现象作斗争的风气尚未形成;三是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实施德育的工作体制尚不完善;四是思想政治工作在观点、内容、方法、手段等许多方面不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尤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创新还缺乏系统的、较为完善的经验;五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三、指导思想
2006——2010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学校内涵建设的中心和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献为指南,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道德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努力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低重心地展开精神文
明创建工作。
四、奋斗目标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太仆寺旗文明单位评估指标,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努力实现党的建设、思想道德、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风校风、校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校园文化、校容校貌、治安保卫、后勤保障等十个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形成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和示范基地。经过努力,全校思想理论建设要有新的进展,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新的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有新的举措,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要有新的提高。
五、条件保障
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党政领导要始终坚持和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教育事业发展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成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专题讨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提出完善和整改意见,组织和协调全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保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设备和条件,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主要包括:干部师生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经费,校报、广播室等宣传舆论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组织和参加校内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费等。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
六、主要工作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武装工作。重点抓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抓好对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制定和实施党员理论培训规划,争取建设学校自己的党校,并以此为阵地,对全校党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也要有新载体、新突破;学生的政治课教学要有新手段、新办法。
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建设作为主线,着力加强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弘扬主旋律,抓住各种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在师生员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开展评选表彰“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继续开展与师生员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宣传;深入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把阵地和载体建设作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宣传舆论建设的有效途径。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好对内舆论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严格宣传纪律,学校的广播以及对外宣传报道集会等,均应实行党委主管部门审查责任制;恢复校报并切实加强校报建设,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注意发挥广播室、报栏、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
把全面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作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落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通过各种措施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逐步建立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要积极策划、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继续美化校园环境,朝着“花园式校园”目标加紧进行建设,新建能体现学校特色、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若干处文化景点,努力营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和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把建设规划和任务落实到基层,努力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要想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仅有规划是不行的,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党支部、教研组、班级和其他基层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解决好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问题。要根据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点,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有关教学、管理以及服务部门要着重结合转变思想观念和作风,做好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工作来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学生班级和宿舍要结合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总之,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贯穿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形成全员投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第五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洞山中学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教育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为全面、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2006——2010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学校内涵建设的中心和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献为指南,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道德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努力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低重心地展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奋斗目标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淮南市文明单位评估指标,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努力实现党的建设、思想道德、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风校风、校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校园文化、校容校貌、治安保卫、后勤保障等十个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形成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和示范基地。经过努力,全校思想理论建设要有新的进展,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新的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有新的举措,教师的文化
素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要有新的提高。
三、条件保障
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党政领导要始终坚持和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教育事业发展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成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专题讨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提出完善和整改意见,组织和协调全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保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设备和条件,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主要包括:干部师生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经费,校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舆论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组织和参加校内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费等。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
四、主要工作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武装工作。重点抓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抓好对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制定和实施党员理论培训规划,争取建设学校自己的党校,并以此为阵地,对全校党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也要有新载体、新突破;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新手段、新办法。
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建设作为主线,着力加强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弘扬主旋律,抓住各种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在师生员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渠道;继续开展与师生员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宣传;深入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把阵地和载体建设作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宣传舆论建设的有效途径。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
好对内舆论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校刊建设,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注意发挥广播室、报栏、橱窗、横幅、校园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
把全面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作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各种措施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逐步建立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要积极策划、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继续美化校园环境,要建立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若干处文化景点,要从制度上保证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普通话,努力营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和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把建设规划和任务落实到基层,努力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要想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仅有规划是不行的,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党支部、教研组、班级和其他基层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解决好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问题。要根据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点,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有关教学、管理以及服务部门要着重结合转变思想观念和作风,做好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工作来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学生班级要结合争创文明班级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总之,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贯穿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形成全员投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