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材料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学习材料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凝练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要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1.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特质及其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让群众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覆盖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进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
2.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3.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注重开展党员干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以此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践。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群众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养成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抓两头带中间,促进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生动局面。
4.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态,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唱响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传播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社会宣传媒介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伤风化的内容,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各种传播载体都要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形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社会场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
第二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扬价值风帆,助青春远航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执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有人说,青春是独自一人背着行囊,穿梭于各大城市之间,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然而,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青春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自身精神文明的不断建设、对中华文明的持续弘扬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还有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断与时俱进,体现了显著的时代性。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也应自觉的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时势所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烙有中华文明的精神印记,从世界文明中汲取精华,是要靠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其价值。大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主动融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此外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客观优势和良好条件。大学生是充满理想、活力与激情的科学文化群体,是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社会群体的优秀代表,具有爱国、正直和热情等显著优点,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国家倡导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易于接受,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承载感最为敏感。大学生常在的环境是开放兼容的高等学校,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关键、最有效、也最活跃的思想阵地。
平时我们可以挖掘典范人物的精神内涵,在家庭的温暖课堂、在学校的文化海洋、在社会的幸福田野,演绎点滴的爱心善举和励志故事,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在社会经济复杂变革、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尤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意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青年大学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继承者,是五四薪火的传播者,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国家未来辉煌的缔造者。
十八大已经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我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指引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任务一定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胜利一定会达到。年轻的我们也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讲诚信,讲道德,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儿努力奋斗。
第三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如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从我做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止是“你”的事情、“他”的事情,也是“我”的事情。颐指气使、指指点点,不如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做出个样子,做出点成效,才能带动大家一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普世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古语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每个个体公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就像小流,也只有作为个体的每个公民践行核心价值观,才能汇聚成奔流不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潮流,凝聚人心、促进 共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从我做起,前提是知。所谓知,即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知内涵,不是略懂一二,而是熟透于心。差不多先生,要不得,流于表面往往导致行动力不足,手足无措。知内涵,还要分层次去剖析,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去深层次了解,分条缕析,挖掘12词核心价值观蕴藏的本质内涵和外延价值;知意义,才有干劲去学、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学习,做到心知肚明、胸有成竹。
从我做起,重点在做。在知的基础上,能认同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并能转化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指导实践的精神源泉。做,首先是体现在生活中,生活中一言一行,以核心价值观为准绳,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在家庭生活中、公共场合不做违背价值观的事情;在境外,更要维护国人形象,恪守核心价值观。做,再者是贯穿于整个工作中。依法治国是基本治国方略,如果说法律是公民言行的底线,触碰不得,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润滑油,缓解矛盾,促进和谐。工作中,决策时,想想是否做到公道正派。懈怠时,想想是否做到敬业诚信。争吵时,想想是否做到文明友善。在想中做,在做中想,内化为自身工作的自觉行为表现。
践行核心价值观,就要从我做起。也只有个人真正去践行了,推己及人,凝心聚力,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整个社会弘扬起来。
迎着“深化改革”的春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我们定能谱写和谐繁荣的盛世华章,我们定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第四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金荣(2016年1月28日)
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有关基本概念释义
(1)价值:是指某一种事物对人的有用性。
(2)价值观:是我们在处理价值过程中持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3)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或人的诸多价值观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它作为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层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价值准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与个人之间。以前我们把这一中间地带称之为“集体”,然而,在现代意义上,准确反映这一层面的社会形态,应当称之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3)价值行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层次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样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 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革命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
(3)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需要。
奴隶社会价值观念:世界上有些人有天赋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天然成为奴隶;封建社会价值观念:中国封建社会:“三纲” “五常”;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及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没停止过。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民主、自由和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足功夫。应清醒地认识到,价值观领域的博弈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客观要求。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出的具体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尺度、基本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将对其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4、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从价值理念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
第五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五:
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吾道以一贯之”。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间正道的经典解读。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今天,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营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都有很多经典论述,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如“民惟邦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仁者爱人”、“扶贫济困”“德不孤,必有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瑰丽的宝库,纵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对于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提出了八字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实际上与传统文化强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是一脉相承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实际上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如何培养一代青年人才?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智慧。孟子说,有大人之事和小人之事。大人之事为国家民族着想,小人之事为自己谋私利。青年的视野和格局就在此区别。从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到王安石当世人不知我、后世
人当谢我的牺牲精神;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到岳飞的《满江红》;从戚继光的抗倭到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先贤哪一个不是历史上的一流人物?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这么多的杰出人物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践行了时代的理想和历史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今天,我们的青年更应该珍惜今天,敬畏历史,展望未来,有所作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多元、利益诉求纷杂的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深刻领悟,积极践行,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要按照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本报评论员)
——文章转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