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个人事迹
【个人简介】:
万财知,男,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方有珍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及应用。在忙碌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中,我一路学习,一路成长。现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经历及经验分享给大家。
【事迹正文】:
时光一去不复返,岁月更是不饶人。三年前,我在武汉完成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而如今,我的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也即将在苏州结束。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让我从封闭式受教育过渡到一个以自学为主的平台,而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又让我踏入了一个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阶段。回顾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科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为人处事,这将成为我今后人生道路的宝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今后人生路上的航标灯。
2011年,面临着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又不甘心学习生涯的结束,在众多考虑之下,我毅然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一个人独自来到美丽的天堂—苏州。初来乍到,我就被苏州的美给迷住了。不管是自然环境所赋予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人文环境所充沛的知书达理,都让我一下子就融入了这片土地,喜欢上了这里;但另一方面,面对全国各地优秀本科生云集在这里,又加上自己入校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我始终坚信: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负好自己的责,我愿用100天的不断努力来换取你1天所拥有的天资。
导师说:“学术无深浅,做人有高低”。学术能力你可能比别人或弱一点,但只要你会为之努力、奋斗不息,就不会有人看不起你;而做人就反映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事,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很好的去学会做学术。一个学术做的再好的人若是做人方面有欠缺,那么社会大众的眼光总会投到那些瑕疵的上面;但若一个人做人很好,即使在学术上不是那么完美,那么他吸收到的总是一些肯定和激励的目光。这样,学会做人就会成为做好学术的有利条件,而做人不好就会成为做好学术的纠伴石。在这三年时间里,导师一直这样去做,并以身作则,一直教诲我们、教育我们如何在做好人和做好事之间平衡,如何去处理好这两件事。
导师说:“你们一定要打好基础,充实自己的理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将来才能在社会有一席之地”。研一期间,导师就已经给我们布置了任务,要求我们去完成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对优秀外文的的阅读、学习并研究,充实自己的课题内容。所以在研一期间,在保证正常学科学习的同时,自己阅读了各国有关自己课题的优秀文献,当然这就会对英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自己又拾起那本英语词典来啃大量文献。而如今,面对自己即将毕业要完成的论文,通过前期对科研前沿动态的了解及对大量文献的阅读、研究,自己现在对这一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对其中一些关键地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导师说:“实践是最好说明和解释理论的,搞结构研究,就必须多做试验,敢于做试验,所以也必须能吃苦”。研一进校不久,导师就慎重其事的说:“做我的学生必须要做试验,要吃得起苦,大家必须有个心里准备”。我们都答应了。研一期间,我们参与了师兄们的中国电网河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委托项目《Q690高强度钢管构架设计研究》。记得那时正值冬天,基本上我们一上完课程就会直奔实验室,去参与师兄们的试验,天天和工人师傅们混在一起。戴上手套,操起扳手,扛着千斤顶,拿起砂轮就干起来,干的身上出汗也不敢脱下一件衣服,而且还经受又脏又冷又累。在那段日子里,导师和我们白天几乎没有休息过,试验前对我们进行事前交代,试验中几乎比我们还绷紧每根神经,试验后和我们一起分享成果并对整个试验进行评价。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时自己的右胳膊因为天天拧螺栓最后尽然比左胳膊大了很多。研二期间,我们又参与了师兄们的江苏省2010年研究生创新计划立项项目《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抗震性能研究》。恰好那时又正值炎热的夏天,又得经受着实验室里的闷热和蚊子多。在参与这些科研项目期间,我感到最幸福的是:大家同甘共苦,用团结的力量铸就成功的结果和每每一个完美的试验后面见到导师那会心的一笑。通过这些项目的参与,自己不仅在动手操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和工人师傅们及师兄师姐导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自己对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及其组合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从整体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点拨和指导下,可以把实际的实践与书本知识及理论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对理论知识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导师说:“任何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联系的,任何事情都是要不断的学习,去了解,去研究,去独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多联系其他方面,这样,你就会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时常我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然后去验证自己的见解。我现在很喜欢在交流中学习。我们师门尤为注重这种方式,导师经常召集大家进行课题的交流,在交流中我曾一次又一次地跳出了狭窄的思维,并产生有益的灵感。而每次在和导师交流后我也会私下的重新理清思路,把自己开始的想法和导师的见解分开思考然后再揉合思考,这样,我每次都会对知识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对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很多。在我们的带动下,师弟们现在也常常聚在一起交谈。同时我也在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最需要改正的可能是我那有些慢的节奏。这个习惯伴随了我二十多年的岁月了。我尝试着改正,尝试着加速做事,不拖延,提高效率。但是结局却不太理想。后来,我转换了思维,我想,如果我努力改正都改变不了,这大概应该是我自己的方式,我应该尝试接纳它。我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好准备,然后才去完成一件事情。如果我最后能自信到达终点,为什么一定要快跑呢?如果我能跟着自己的心走,我便能以愉快的心情做好它。愉快的效果总是好的,我应该要自信自己的方式。
父亲说:“孩子,既然在学校里读书,那么就得以学习为主,你在学校就把学习这件事搞好,而其他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父亲在我学习中给与了我很大的支持,由于相隔在两地,所以父亲总是会不间断的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总会和父亲商量,而父亲总是会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一直鼓励我,让我感觉身后一直有一股巨大的能量一直支持着我,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勇气,对社会充满希望,不断的往前走,向前看。
父亲说:“孩子,你也不小了,任何事情自己都得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也应该去想想自己的事”。可以说,打小我就是一个从不会出格的人,特别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家里比较乖,离家读高中上大学念研究生基本上从来没让家里有半点担心,做事慎重小心,从而也就有些逃避,缺少一些魄力、胆量。而现在我也正在弥补这些缺陷。时常我也会听到一些声音,大概意思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年轻人已经很少谈理想。这究竟是不是时代的真相就暂且不论吧。庆幸的是,我身边的同学,虽然各忙各的事情,但都是一群上进的、有梦想的人。梦想有千千万万,庆幸我们都没有丢弃自己那一个。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能在研究的领域做出一点成果,大概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吧。当然对以后踏入社会还会有更大的责任去承担。除此以外,我们最光荣的任务便是生活。我们现在所学的一切,无论内容或是方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的生活,你的生活,甚至是更多人的生活。我的梦想与建筑业有关,与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我一直希望通过努力践行我的梦想。
母亲说:“孩子,如果和女孩子交往,就要真诚,真心对待,不管你选择谁,只要你喜欢,我们就支持你。”在和女孩子交往这件事上,母亲也会偶尔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我交流并给我合理的建议,这使得深知,和人交往就得必须坦诚相待,以礼待人,不给被人带来麻烦。
我说:“你对生活怎么样,那么生活就会以同样的方面对待你。” 微笑面对生活,这是我生活的准则。生活中没有什么苦难是过不去的,与其自怨自艾,还不如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抱怨只会让你觉得生活更加苦楚和现实更加无奈,不如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当我和同学交往中出现矛盾与摩擦,我不会因此而放弃给予身边的同学关心与帮助,被人误解时依然保持微笑,化干戈为玉帛,我送出了我的微笑,收获了一份可贵的友谊。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抱怨时运不济、物是人非或者自己能力有限,从而借故轻易放弃。我们班很多同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数值模拟这一块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同学会找我探讨,虽然重复的问题需要对很多人重复很多遍,但我从不会借故推脱,为此我会尽量尽自己的能力给出我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当同学有做试验时我凭借自己视力优势主动去给同学观察试验过程的构件裂缝发展情况…..我觉得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和微笑,因为有人陪你一起成长,你不再是孤立无援的。我不会去抱怨别人来麻烦我,我认为这是我加强与同学交流,提高自己交际能力的很好机会。有人愿意找我帮忙,这其实也是赢得了他们对我的尊重,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成功从来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苦难中还能露出一丝微笑,那是一种豁达。我不管是在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我不是想着找找借口,而是努力去寻找方法。在我学习上遇到困惑时,我会听取老师的意见,觉得不太对也会和老师争辩,而老师对我们这帮学生也是来着从不拒,老师会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同时老师也会关心我们生活上的问题。在这里我很感激我的导师,说声谢谢您。学习工作是这样,生活更应该如此。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认真的生活。生活不需要豪言壮语,脚踏实地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样你的生活不会太糟糕。微笑面对生活,相信活着是美好,生活是应该珍惜的!珍惜你的研究生生活,珍惜的你专业,珍惜你每次得到锻炼的机会,珍惜你身边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微笑着面对生活,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风雨雨,带着太阳的热度,带着永不言弃的执著,不卑不亢,不折不挠,永远保持的一种向上的姿态,把背影留给黑暗的过去,而将一张笑靥朝向阳光。
我说:“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负好自己的责,担好自己的任”。从一进入校门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牛人到处都有,而且还很多,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自己一直端正好自己的态度,努力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除了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外,基本上图书馆和教室自习室就成了自己的第二课堂,基本上这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已经在大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将一直继续保持这种学习方式并将其带入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一结束时获得了学校研究生的寒山教育奖,同时也获得了这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除了学习,我也不忘不断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在思想政治方面,积极进取,并以一个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乐于助人,主动为宿舍打扫卫生,参加无偿献血;同时还经常和同学去健身房健身,周末打打羽毛球、网球等;为了衔接社会,为以后的自己和其他人负责,自己也曾抽出时间去一家单位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实习。这一切一切的经历和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使得我的德智体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说:“我愿意用100天的不断努力来换取你拥有1天的天资”。或许我没有你聪明,没你的脑袋瓜子转得快,你花1天的学习结果我需要用100天来完成,但我愿意,因为我有青春,我愿为此付出,并为之奋斗。
第二篇: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个人事迹
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个人事迹
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个人事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高明
人物简介
朱高明,男,汉族,1990年6月出生,山东兰陵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9.9—2013.6于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3.9至今于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承担中国矿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大学生创新项目一项。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第八届材料论坛论文大赛一等奖、第九届材料论坛论文大赛二等奖。
一、思想方面
于2012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朱高明同学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一直努力起到带头作用,并时刻发挥自己的党员模范作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研究生二年级期间,朱高明同学担任研究生工作室室长,积极为同学为集体服务。
二、学习方面
朱高明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一直本着刻苦勤奋的原则,在每个学习阶段的课程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科期间获得'越崎杯'人文社科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理工科人文社科优秀奖、中国矿业大学数学智力赛二等奖等奖项。多次获得'院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项,给班上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研究生期间,学习过程中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学业成绩。除此之外,他还广泛听取了许多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三、科研方面
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在导师王晓虹老师的指导下及师兄师姐及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本科毕业设计《铌/铝合金化二硅化钼的高温裂纹自愈合行为研究》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在大四下学期时,以负责人身份成功申请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一项'(Mo0.97Nb0.03)(Si0.97Al0.03)2和(MoxNb1-x)Si2合金裂纹自愈合行为与强度恢复机制研究',该创新项目进行顺利并于2014年5月成功结题。
在研究生期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第八届材料论坛论文大赛一等奖,并在大赛论坛学术交流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向大家做了交流汇报。以及研二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第九届材料论坛论文大赛二等奖。朱高明同学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发表一篇论文。
四、工作方面
在学生工作方面,朱高明同学积极参加并组织学校及学院的各项活动。在本科期间,他分别担任材料学院科技协会会长,材料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等学生组织职务,组织了较多的学生活动。研究生期间,他担任工作室室长,积极为工作室同学服务。利用业余时间,朱高明同学在校党政机关党委办公室作为助管协助老师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不仅锻炼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五、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在课余时间,朱高明同学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他坚信,健康良好的身体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到劳逸结合才能高效做事。
导师寄语:
朱高明同学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认真努力,在学习科研过程中积极钻研并阅读大量的文献,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两篇。另外,他还具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除完成日常科研任务外,申请并主持校大学生创新项目一项。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保持现在的积极进取并严谨的状态,努力学习工作,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争取更大的成绩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个人事迹
人物简介
王鑫,男,南京工业大学药物化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开展采用温和高效的有机催化剂代替金属催化剂,作用于聚合反应来合成可降解的生物相容的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在《Polymer Chemistry》、《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SCI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一作、合作论文4篇。获得校“海辰奖学金”一等奖,被评为校“三好研究生”。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鑫的大学生活并不多彩,但是他坚定自己的方向:做精彩的自己,做有用的人。他相信人生没有捷径,要想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就必须付出几倍的努力与汗水。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他特别的踏实,虽然他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他要做最努力的。
“农村的孩子”是一种财富
王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为了使生活富裕些,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乡打工,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会了他自强自立,虽然清贫,但一家人的心却紧紧相连。爸妈不在家,他就是家里的小当家,他帮助爷爷奶奶干各种家务活、农活,替爸妈照顾爷爷奶奶。他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撒娇,他通常要很早起来自己做早饭,然后骑自行车去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虽然那段时间对于一个10多岁的小孩儿来说有点艰苦,但也正是这样一段经历造就了他独立自强、不言放弃、吃苦耐劳的精神。“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也许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财富。
进入理想中的大学,走在校园里,享受着这里美丽的一切,他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身边来自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同学,让他压力很大,自己在起点上没有优势。看到同学们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活跃在各类活动中的身影,他总有一丝自卑,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周围的同学,朴实的他只有选择默默地为同学们服务,搬桌搬椅,拉横幅,布置教室,他觉得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站好自己的岗就是最大的收获。他知道,能力不如别人,学习可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他经常泡在图书馆和自习教室,课堂上他更是不放过老师的任何一个要点,要想取得好成绩,还需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他在学业上如鱼得水,他的笔记也成了同学们的宝典。期末考试时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且获得了校级奖学金,王鑫终于找回了他久违的自信。
班级又一轮班干竞选开始,王鑫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竟以高票当选。这对王鑫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他干劲十足,努力学习,谦虚请教,时刻把班级的事情放在心上,班级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稳。他还热心帮助同学们解决各种困难与问题。虽然有时忙完大型活动后疲惫不堪,但是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和举办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欢乐使他充实和满足。王鑫感到大学阶段与中学不同,在大学里不但可以学习到书本里的知识,还可以更广泛地锻炼能力。进入大四,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的关口,他毅然加入到考研的大军中。他不断坚守信念,刻苦努力,他不愿浪费青春,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仿若又回到了高三清淡充实拼搏的日子,这种生活让他很满足,最后他如愿考上了自己喜爱的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锲而不舍是一种态度
2012年秋,王鑫开始了全新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导师有机化学与材料化学专家李振江教授在他入学伊始就要求他写论文要是英文的,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也不知道这样的论文离他有多遥远,他只要求自己:天道酬勤。在导师的带领下,他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
在研究碱及其共轭酸催化体系在环状内酯的开环聚合中的作用的课题中。王鑫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接触到这个课题时,找不到头绪,一切都是未知的,实验的理论机理、设备装置、条件以及药品定量等等都是未知的,万事开头难,他每天不断的与师兄师姐讨论,查阅大量的英文科技文献,总算把基本的实验方案拿出来了。他每天很早就来到实验室,带上面包、水,一干就是一整天,晚上也常工作到深夜,周末、寒暑假几乎都在实验室中度过。本想按着实验方案,一步一步做下去,谁知做到聚合催化时,机理上出现了困难,对于新机理的验证还没有想到合适的手段,整个实验陷入了停顿状态,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儿,他感到非常的苦恼。他不甘心放弃,他开始查阅更多的文献,甚至给海外学者发邮件,寻求方法。他还不断与导师讨论,导师的建议在这个难题中给予了他很大的启发,导师的指点迷津、和蔼鼓励,使他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结合他查阅的文献中记录的相关领域专家的经验,对于机理的验证终于有了一点想法,慢慢摸索,不断尝试,茅塞顿开,他的课题又重新打开了局面。他不断告诫自己,科研的道路不会一路平坦,有导师指引、同学相伴,自己勤奋,困难总能解决,美好的风景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困难不仅仅于此,自己的科研成果出来后,由于导师的要求论文必须写英文的,这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他来说难度不小。他一句句推敲,一句句修改,寻求英语专业的同学帮助,同时把英语好好恶补了一番。成型后的文章再跟导师一句句讨论,一句句斟酌,又耗时近一个月,文章总算定稿。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英文论文,他的研究成果《A base–conjugate-acid pair for living/controll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rimethylene carbonate through hydrogen-bonding bifunctional synergistic catalysis》最终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olymer Chemistry》上。也许探索的过程是枯燥的,但是当走过这一艰辛的科研过程,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篇科研论文,他得到的是一生受用的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相信在未来的科研路上,他会越走越远。
回报家乡是一种追求 一路走来,他或许即将踏入社会,或许继续读书完成他的科研梦。再次选择人生路时,他的思路是那么的清晰,他不能放弃自己喜爱的化学专业。即使是踏上社会,也要把化学实验继续下去,他要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为家乡做点事情。王鑫的家乡是小城泰州,作为江苏的一个小城市,并不为很多人知道。这个生他养他培养他成才的地方正在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现在他快硕士毕业了,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积累了丰富的药学、化学知识,心中还是惦记着要为家乡的产业做一点事情。因此,他摩拳擦掌,想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如一滴水推不出大海的波澜,但是他要用一颗感恩的心融入家乡,他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学有所成后,到祖国建设更需要的地方去。王鑫知道自己缺少的东西很多,所以他开始有计划的培养自己的技能,在语言能力上,他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外,还选择了第二外语——日语进行学习,他知道语言能力在拓宽他的专业视野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专业领域上,他也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更多的领域。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平凡的故事,但平静的背后总有着心潮澎湃。王鑫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父母给予了他生命、更给予了他生命的意义。每当看到父母的双鬓露出的华发,他的眼角总是湿湿的。回首奋斗的青春,或有遗憾,或有松懈,但是他没有虚度光阴。或者他没有那么优秀,或者他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他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生活很平凡,但不管如何演绎,这世界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未来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他深知继续奋斗是不变的主题,在平凡的世界中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
(审稿人:赵晓兰)
导师寄语:
要学会先做人再做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淡泊名利,要有博大的胸怀,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断学习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保持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更新。希望王鑫同学在接下来的路上能够学有所用,保持初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李振江
第四篇:国家奖学金个人事迹
绘出多彩人生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吴双
吴双,男,汉族,共青团员,1990年3月出生,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专业11通信3班学生。在校成绩突出,表现优异,获2011-2012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1年-2012年学院二等奖学金,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华为杯”LTE组网与维护赛项团体二等奖等多项奖项,通过上海市PET英语A级考试、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不但连续两学年综合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而且在社会工作方面全面发展,担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副书记、11通信技术3班班长、12级通信技术3班助理辅导员。
在晨曦微启的田径场,在课堂最前排的座位上,在系部的专业实验室里,在书籍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中,在校内外志愿服务的队伍里,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的脸上永远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的眼中永远散发着热情和活力,他的步伐永远那么忙碌匆匆——他,就是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11级学生吴双。
就是他,连续两年学习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就是他,在大学两年里担任了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副书记、11通信技术3班班长等职务;就是他,在大二时就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华为杯”LTE组网与维护赛项团体二等奖;就是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观闽浙赣革命老区根据地、上饶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红色地区,向革命先驱学习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2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就是他,作为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志愿者分队代表参加2012年上海市“安利纽崔莱慈善慢跑”为公益喝彩、为慈善喝彩等公益志愿者活动;可以说,大学这两年多里,他正是这样用青春的七彩画笔,不断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淋漓尽致的演绎着青春的精彩。
红色——用热情燃烧青春 做任何事情,吴双都有着红色一样的热情。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紧跟老师思路,不漏听一个知识点;课堂外,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从事专业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无论是班级还是学生会工作,他都认真负责地做到最好;无论是志愿者服务还是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他都是全身心投入。他常常是早晨第一离开寝室,一直忙到晚上熄灯后才回来。难怪大家都说吴双是学校里最忙碌的人,每天日程排的满满的。然而,即便是如此的忙碌辛苦,他的脸上也总是挂着微笑,从未见过他垂头丧气抱怨什么。同学们曾开玩笑地对他说:“吴双,你怎么能总是那么阳光,那么充满活力,从来都没见你有累的时候!”的确,在吴双的身上,总能看到朝阳般的蓬勃和火一样的热情。
这个天生骨子里就带有几分“韧劲”的男生,带着红色般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用乐观投入的态度面对压力和挑战。刚进校时,吴双对大学的授课方式很不适应,老师的南方口音也让这个北方孩子很不习惯。但一向乐观积极地他,绝不会因此轻易放弃,为了提高听课效果,他每门课程的学习进度都要超前老师授课内容的二、三节,听不懂的课程甚至再旁听一遍。通过这番努力,他的成绩保持在年级第一名。遇到困难没关系,只要更加努力克服困难就行;只有尽全力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这样的青春才能无悔,这样的人生才能坦然。
蓝色——沉稳大气,严谨踏实
蓝色,是大海的颜色。也许是自小在海边长大的缘故,大海赋予了他同龄人少有的沉稳和大气,让他少了些冲动,多了些理性和客观的思维;使他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严谨和踏实的性格。
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华为杯”LTE组网与维护赛项的赛前准备中,从开始学习理论知识到收集LTE—4G网络的基本架构材料,从研读相关文献到分析作用原理,从淮安学习培训到北京参加省赛,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其中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每当实验室遇到重重困难不知从何下手时,是他用清晰独到的思路让大家找到了方向;每当实验现象令人费解时,是他用深入缜密的分析把大家带出困惑;在比赛组其他同学看来,年龄不大的他总能看到表面现象下的深层的实质,总能想到被人忽略的关键之处。有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准确的方向把握,他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多少次的重复思考改进,努力探索新的组网方法,为后面的比赛得奖铺垫了扎实的基础。最终,在六月份常州华南分赛区中,与来自全国各地50多个省市、地区的55只参赛队伍,一起比拼技艺,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赛,最终斩获二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没有辜负学校的栽培和领导的关心。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他从未因此骄傲自满,而是一如既往的谦虚勤奋、脚踏实地。大学两年多来,晨读的习惯他从未间断过,几乎每个周末他都泡在图书馆看书,口袋里随身带着的单词本也已经换了几本,善于自省的他,总会不时的问问自己,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这样的思考,让他大学的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让他每件事情中都能有所成长和收获。
由于他的表现优异,在今年暑假赴德国兰茨胡特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他被优先考虑赴德交流学习深造,在整个在德学习期间,他作为第六小组的组长,带领七名组员不仅出色的完成德方教授、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获得德方颁发的结业证书,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院外事纪律,积极发挥认真负责的态度,担当起组长应有的责任,辅助负责老师完成相关的海外游学团管理工作,在整个游学期间,表现出色,最终作为学生代表做总结报告,得到中德双方教师的一致好评。
橙色——指引方向,真诚沟通
橙色,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参加党校培训,再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个人的成熟伴随着思想的进步。身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吴双平时就是十分注重自身党性的强化,力争做到时刻保持大学生先进性。他时刻用党员的要求来鞭策和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充分发挥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榜样和带动作用;上课前,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的,总是他;考前的复习材料,主动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共享的,还是他;在11通信技术3班这个温暖的集体中成长,班级就是他的家,他视同学们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作为班长的他,以“大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为理念,处处为同学着想,事事以同学利益为重,在同学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使得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经过两年的努力他所在的11通信技术3班获得2012-2013学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明班级”荣誉称号。
橙色,是乐于沟通、互相信任的象征。在团总支学生会中一直分管团学工作的他,就像橙丝带一样,在学生和系部、学院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能够拉近老师和同学间的距离,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在他的努力下,老师们了解到同学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也更加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许多与同学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他充分发挥了通信系团总支学生会 “师生之桥、干部之校、学生之家”的宗旨,受到了同学广泛的好评和老师的积极肯定。
橙色,代表了真诚和友善。对待身边的人,他从不遮掩、不虚伪,以真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真诚赢得真正的友谊。校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他认识的人,无论是本校的还是外校的,无论是通信系还是其他院系的,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学弟学妹。笑称自己“朋友遍天下”的他,靠的就是真诚对待所有人的这颗心。
绿色——奉献他人,挥洒青春
绿色,寓意着关爱,代表着奉献。一直把奉献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他积极投身于许多志愿服务中,曾经多次担任过上海图书馆志愿者、学院迎新志愿者、迎接美好明天,净化美丽海滩志愿活动等。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通信系10多名上海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每天接待几百名中外书友。从早上8:30开馆到晚上17:00闭馆,他的身影活跃在图书中心各个角落;查看各个小组的情况、处理突发的情况、解决来宾或志愿者的困难,到后来,嗓子也喊哑了,尽管这样,每次吃饭,他都坚持让其他人先去,自己留下来代班;每天闭馆时,他总是要把每组的道具全部清点检查好,交接给负责老师,最后才肯放心离开。看到他如此出色的工作,无论是其他志愿者还是图书中心的负责老师都对这个热情机敏、善解人意、认真负责的小伙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接待外国客人时,他以其出色流利的英语和亲切的笑容,向外宾展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风范。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奉献精神,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参加义务献血,在有同学家庭出现意外后,他也第一时间组织和号召同系同学捐款、捐物、送去祝福。
这就是吴双,他的大学生活正如彩虹般绚烂耀眼、多姿多彩。在他的眼中,人生是一张白纸,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他要绘出斑斓的图画。带着红色的热情、蓝色的大气、怀揣着橙色的真诚、绿色的奉献,他将继续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生活的色彩,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多彩人生!
第五篇:国家奖学金个人事迹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XX个人事迹材料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之间,我已经从一名每天沉浸在书海、不闻窗外事的高中生,变成了学风严格、要求全面的xx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从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已经有自己生涯规划的大二学生。大学这一年的时光即使匆匆,却也难忘。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收获到了很多很多。
学业成绩
201x-201x这一学年,我一共修了19门课,包括17门必修课,1门任选课,1门限选课,共修得51.5个学分,学年平均分98.05分,以xx学院xx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课程,获得了201x-201x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被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
xx大学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为我们潜心修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适应了填鸭式教育和被迫学习的我们,面对自学为主的大学必然有不少困惑。为了使自己能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在刚开学军训期间便阅读了大量有关大学学习方法的书籍,并且虚心向学长学姐求教,最终顺利适应学习生活,并且获得了较高的学习效率。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努力在课堂上把所有老师讲到的知识点全部消化,有疑惑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求教。在课后,我坚持自主完成作业,并且及时复习,注重和同学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理论联系实际,用题目或者实验验证所学习理论的正确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然在学习方面,我仍有很多不足,比如不善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今后我会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摸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希望自己能变得更为优秀。
思想修养
自一入学,我便决心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因此每次党课考试我都认真对待,入党积极分子评选也积极参加,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党组织认可,尽快吸纳我加入党组织。即使不是一名党员,我日常生活中也从来没有降低过对自己的要求。我明白有些路需要一个人走,因此我不因为孤单寂寞去荒废时光,我明白世界需要个性坚强的人存在,因此我不为一点点挫折就放弃努力,我明白人不可以脱离群众独自生活,因此我做一个易于相处、团结同学的人。人没有十全十美,却可以一直进步。正如前人所说: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我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
科学研究 我参加过学校举办的许多科技创新与发明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在船模设计大赛中获得“最佳浪漫奖”,在本校第二十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生态沙盘制作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大学二年级这一学年,我还将参加SRDP项目,现在也正在参加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安全项目的比赛。科技的未来在我们当代大学生手中,少年强则国强,希望我能尽己做学为祖国做贡献。
实践活动
我在大一学年加入了xx协会和大学生科技协会这样两个校级社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办成了许多大型的活动比如T恤义卖、海边净滩、地球一小时等环保活动,我还担任了水果贺卡活动的负责人,与全国各大高校的合作交流,为我今后的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也因为表现优异被评为团的活动积极分子。现在的我作为xx协会秘书处的部长,为协会的纳新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得到了不小的回报。秘书处负责协会活动策划的书写整理、会议记录的整理、奖项的申请和财务管理这类需要仔细的工作,我也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此外,我还在学校举办的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在学院举办的超级演说比赛中夺得一次一等奖和一次二等奖。
我参加了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并且通过了考核,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两天,但是我从中真切地感到初级救护的社会力量,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参与初级救护培训推广的社会活动,只需几个动作,只需几个尝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作为一名家庭困难学生,我深知父母赚钱的不易,因此参加了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希望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在大一上学期做过一次矿泉水的促销,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从羞涩变得侃侃而谈,并且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此外,我在假期和周末的空余时间做过家庭教师,利用自己多年所学既帮助了他人,又增加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一举两得。
大学一年级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我独立生活的开端。我在探索中前进,即使磕磕碰碰,我依旧在成长。太多的改变,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收获,这就是我的大一。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我坚信风雨多经志弥坚,我明白关山初度路犹长。我的大一,我可以笑着对你说再见,因为未来的我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