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典型地区云系结构与辐射气候效应研究
附件11
“中国典型地区云系结构与辐射气候效应研究”
重大项目指南
云覆盖了地球面积的60%左右,是天气和气候预测中最重要、但不确定性最大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极大地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对水循环和能量循环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人们对温室气体气候效应的研究因长时间序列南极冰芯的获得而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对云的三维结构、云-辐射过程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仍十分薄弱。云是所有气象要素中最难以描述的变量,在气候预测最主要的工具—全球气候模式(GCMs)中,云及相关过程不得不被参数化处理。而这种参数化算法的建立需要基于大量的云的宏、微观特性观测数据基础上对云结构、相关云物理和辐射过程的深入理解。如何得出符合我国典型地区典型云系特征的云的宏、微观及辐射特性关键参数,并应用于气候变化预测和天气预报中,是目前我国大气科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既是当前全球变化影响与人类适应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又是国家发展与安全战略决策的重要需求,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的重大前沿课题。
针对我国典型云系的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开展专门研究,多学科联合攻关,获取云、辐射与天气、气候变化的本质联系并形成准确、系统的科学认识;通过认识云
第二篇: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杨永红1王选仓1韩国杰2常学亮
3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
42.甘肃省交通厅,甘肃 兰州 730030
3.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基于甘肃黄土分布,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计算,进行了交通量等级和土基强度等级划分,实测影响路面设计的主要材料参数,提出了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供设计单位选用,科学简便地解决了该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问题。
关键词:交通量等级;设计参数;典型结构
0 引言
甘肃省地处我国中部,东西长达1000多km,与其它各省相比较,地理、气候、地貌等特征较为复杂。黄土主要分布于省内中、东部地区,面积约12万km2。黄土地区典型的地貌是山大沟深、残塬、梁峁较多,给公路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沥青路面设计,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路面设计时,对于一个缺少经验的路面设计者,难以确切掌握,这将直接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工程造价。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调查汇总
路面结构调查要求选择的路线及路段具有典型性,公路等级要求是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新建或已建的路面结构,其施工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
本文收集了近10年甘肃黄土地区的在建或已建高等级公路资料,共15条,其中高速公路有5条,一幅高速公路2条,一级公路1条,二级公路7条,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柔性路面结构调查汇总表
注:调研时间是在2000~2001年。
调查路段结论:
(1)本次调查涉及高速、一级、二级公路结构,对提出典型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2)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面层厚度15cm,基层底基层厚度总厚度40~60cm。调查还有2条一幅高速公路,面层厚度为7~10cm,基层厚度为37~44cm。
(3)一级公路路面结构,面层厚度12cm,基层底基层总厚度48cm(调查只有1条一级公路)。
(4)二级公路路面结构,面层厚度3~10cm,基层底基层总厚度34~51cm。
(5)调查的15个路段气候资料统计:极端最高气温在34~37.9℃,极端最低气温-27.1~-8.7℃,年降水量约为261.1~565.1mm,蒸发量为963.3~1879.9mm,年平均气温6.4~10.7℃。
(6)各路段沿线大部分为风积黄土和冲洪积黄土所覆盖,即主要为Q3和Q4第三系和第四系新黄土。道路使用情况分析
甘肃黄土地区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和全国其它地区相差不大,尤其是高速公路,近几年才开始修建,路面结构型式单一,主要还在尝试阶段。二级公路有些路面采用次高级路面,随着以后的修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将成为主要的面层结构型式。基层和底基层主要采用半刚性材料,其强度高,适应甘肃的行车使用条件。现阶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仍是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
从本地区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调查资料可以看出,现已通车的公路,有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一些损坏。由于环境、材料组成、结构层组合、荷载、施工和养护等条件的变异,损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表面上看,有许多裂缝出现,也有各种类型的变形,如凹陷、隆起和车辙等。这些损坏现象,单独出现或几种形态同时出现。由于在黄土地区修路,路基土质一般为第三、第四系黄土,虽然在干时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但浸水后在外荷载与土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即湿陷。有些路段排水设施及坡面防护的结构不合理,遇水很容易对路基造成损坏,土基强度降低,发生沉陷而导致路面凹凸不平。交通分级
本文根据甘肃黄土地区交通量观测站调查资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路面计算说明书等,共14条高等级公路,经大量计算确定了路面设计交通量取值范围,如表2所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该省的交通发展状况,进行了交通分级。若一个车道的设计交通量为500辆/d(BZZ-100),年平均当量轴次增长率r=7%,设计使用年限n=12年,则有累计当量轴次高速公路二为:Ne=3.26×106(轴次),结合表2所示设计交通量资料,在交通量等级划分中,分界线最小值取3.5×106(轴次)。
交通划分时以不同交通等级对基层或底基层厚度产生大致相同的效应和相邻分级对其厚度不产生较大的变化(5cm左右)为依据,由表2和其它高等级公路交通量数据资料,同时考虑到甘肃省经济状况和交通迅速增长的需要,确定各分级界限,将交通量等级划分为4级,如表3所示。土基强度分级
4.1 土基回弹摸量测试
本文选取甘肃省有代表性的几条路,采用承载板、贝克曼弯沉梁、FWD测试车3种方法实测土基回弹模量。汇总利用承载板测试5条路资料,如表4所示。
因承载板测定费时、较笨重,在甘肃省有些单位利用弯沉仪测定。弯沉仪测定是用标准车在土基表面,测定轮隙中心下的回弹弯沉值,通过计算求得土基的回弹模量值。
落锤式弯沉仪(简称FWD)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与传统的贝克曼梁测试弯沉相比,具有使用方便、快速、安全、节省人力的特点,其模拟实际情况施加动态荷载,适于长距离、连续测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列出贝克曼梁和FWD测试试验数据。
表2 甘肃柔性路面设计交通量汇总表
表3交通量等级划分表
注: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采用5%,车道系数取0.4。
表4 承载板测试路基回弹模量E0汇总表
注:土基回弹模量三列括号中数据84.1%、90%和97.7%代表保证率。
以承载板测试得出甘肃黄土地区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参数范围,考虑97.7%保证率,在30~82MPa之间,比规范的取值偏大,比较能反映路基实际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基强度分级。
4.2 土基分级
从本文调研及实测的结果来看,土基回弹模量低限取30MPa是合理的。如果达不到要求,则要求进行处治。土基等级划分以土基模量E0为划分指标,以不同土基等级对路面基层或底
基层厚度产生大致相同的效应和相邻分级对其厚度不产生较大的变化(5cm左右)为分级原则,将土基强度等级划分3个等级为S1、S2、S3,见表5所示。
表5 土基强度等级划分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在路面结构设计时,路面材料设计参数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其取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路面厚度的选择。但目前国内在路面设计时大多数仍然依靠查规范推荐表,一些路在设计中实测样本量也常常较少,加之不同测试方法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很有必要对甘肃黄土地区常用路面材料设计参数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对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和施工主要指标进行了较全面地试验研究,对主要材料进行室内试验、野外承载板实测以及工程实际劈裂强度对比试验(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进行钻芯取样),同国内外已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的材料设计参数值,如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土,抗压模量E在900~1300MPa,劈裂强度σ在0.3~0.5MPa等。甘肃黄土地区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推荐
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全面考虑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必要的经济性。本文在建立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基础上,利用非数值优化算法—改进的遗传算法(AGA)求解,编制了计算机程序AGA-LQ,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而节省造价。
根据甘肃黄土地区工程实践,参考国内外路面结构设计原则,经过造价优化计算,推荐出甘肃省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共23种,供有关单位设计时选用,具体结构见鉴定报告。
推荐路面典型结构适用范围:
(1)适用于甘肃省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即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0×105~180×105的沥青路面设计。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e>180×105时,路面结构厚度应另行计算确定。
(2)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时,应采取工程措施,使E0≥30MPa后,再运用路面典型结构进行设计。结束语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需要有较切合实际的典型结构或标准结构供设计人员选用,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本文对在建和已建的高等级公路进行资料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和土基强度等级划分,实测了影响路面设计的材料参数。此外,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路面结构造价优化,以期得出费用低又满足各项使用性能的路面结构,推荐了适合甘肃黄土地区筑路特点的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成果对于充分利用地方筑路资源、提高路面结构设计质量和路面的使用品质、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2] 武和平.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3] 叶成.甘肃黄土分类分区与公路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4] 陈忠达,等.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2):9-12.[5] 杨永红.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摘自:《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0月)
第三篇:产权性质与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产权性质、银行业竞争环境对企业债务融资结构行为的影响,发现国有上市公司使用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和更低的银行借款融资,控股股东股权比例的提高加强了该融资行为的显着性。文章研究结果为商业信用的融资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债务;融资结构;产权性质;银行业竞争
一、研究问题提出及相关理论分析
作为债务融资决策的重要理论研究方向,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受到广泛关注。在已有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关于公司商业信用的课题研究基本上都集中于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些经济体的典型特征是产权明晰、监管到位,可靠的契约与法律结构使市场经济制度运行规范、成熟与健全。与之相反,我国市场体制表现出不成熟和非规范的运作方式,因此建立在发达国家经验之上的理论模型可能并不适用于转型经济国家。尤其对我国市场来说,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经济运行中存在很多尖锐的矛盾。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利用外部债务融资方面可能会呈现与国外研究不同的特点。
Ge和Qiu(2007)使用了1994年~1999年间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的企业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从银行获得融资比较困难的非国有企业会更加依赖于商业信用,间接地表明商业信用是银行借款的替代。余明桂、罗娟、汪忻妤(2010)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时认为,国有金融机构选择贷款对象时存在严重的歧视,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很难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因此,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金融机构占据支配地位的现状下,国有企业容易得到政府的帮助,因而容易获得国有企业贷款,对商业信用的依赖相应减少。但另一方面,从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的实证结果与上述文献不尽一致。谭伟强(2006)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2006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外部融资类型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融资与国有股比例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综合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有已有研究发现存在一定的分歧:一是对企业产权性质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决策,国有企业是否获得了更多的银行借款?非国有企业是否更加依赖于商业信用?二是对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之间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还无一致的结论。从上述研究目的出发,本文将主要研究如下问题:
RQ1:产权性质是否影响上市公司获取商业信用或银行借款的能力?如何影响?
RQ2:当公司处于银行业竞争较强的环境时,使用商业信用的比例是否相应减少?使用银行借款的比例是否相应增加?
二、研究设计
1.样本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笔者选取了2003年~2006年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并剔除了西藏地区的公司以及期间所有的ST或*ST公司,最终得到4 807例观测(公司-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取自中国经济研究服务中心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
2.模型与变量本文采用如下基本回归模型:
(1)因变量。参照Petersen and Rajan(1997)、Demir-güc-Kunt and Maksimovic(2001),本文采用AP,即商业信用比例作为回归模型的因变量。该变量的计算公式为:AP1=(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款项)/总资产。
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由于法律法规不允许企业之间进行资金拆借,我国企业的对外借款以银行借款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渠道。本文采用银行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加总金额替代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比例的计算公式为:Loan=(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总资产。
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为进一步验证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商业信用占外部融资比例AP2作为因变量,用以检验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之间的替代关系。AP2=(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款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款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2)测试变量。产权性质。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我们引入产权性质以检验企业的国有背景是否影响商业信用的获取能力。根据Ge和Qiu(2007),由于国内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隐性担保等诸多缘由,非国有背景的公司由于较难从银行获得信用借款,因此更依赖于商业信用。但谭伟强(2006)研究显示,国有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与商业信用融资比例呈显着正向关系,也即公司的国有背景更有利于其获得商业信用融资。此外,我们采用了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股权比例来对产权性孩子进行补充验证。对国有公司而言,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该公司的国有背景越强,越有利于其得到政府的隐形支持。
(3)控制变量。结合已有的国内外文献,本文对以下变量进行控制:
(1)公司规模。Petersen和Rajan(1997)发现随着公司的规模的增大,公司使用的商业信用随之增加,但他们的研究样本是美国的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地位比较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都是各行业知名企业,规模较大且在同其他企业的经营往来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公司规模越大,在价值链上越能处于强势地位,获取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能力越高。
(2)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公司获取的商业信用融资方面,融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上游企业通过日常经营往来以及对所处行业的了解,在获得下游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下游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则表明其经营状况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发展前景良好,违约风险小,供应商向其提供的商业信用相应越多,AP1指标将相应越高。相应地,公司的盈利能力越高越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通过银行借款进行融资的能力相应更高。
(3)成长性。一般来说,销售增长率作为企业发展潜力的表征变量,其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成长空间越大。融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上游企业通过业务往来以及对所处行业的了解,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当资金融出方知道客户销售增长良好时,将对其客户持续经营更有信心,因此可容许保持更高商业信用水平。同理银行借款对企业成长性影响预计为正面。
(4)资产流动性。通常来说,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会努力实现资产和负债的有效配比,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高时,通过流动负债融入资金的需求也较高。因此,本文以流动资产比例的高低来衡量企业短期融资需求,而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短期融资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流动资产比例较高时,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也较大。
三、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表1列示了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股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回归中须予以控制。
2.多元线性回归。本文使用混合截面模型,但对行业与固定效应进行控制。回归模型(1)采用商业信用比例(AP1)作为因变量;回归模型(2)采用商业信用比例(AP1)作为因变量,同时比照谭伟强(2006)在自变量中加入了银行借款比例Loan进行检验;回归模型(3)采用银行借款比例(Loan)作为因变量;回归模型(4)采用商业信用占比(AP2)作为因变量。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1)产权性质和企业债务融资。从模型(1)中看到,同谭伟强(2006)的结果类似,State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内显着,说明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对其商业信用的使用比例产生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获取商业信用的能力较非国有类公司为高。First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随着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占比提高,公司获得商业信用比例随之增加。模型(4)中,State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内显着,First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进一步验证了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外部债务融资中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程度更高。从模型(3)中看到,State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内显着,说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比例较国有控股公司更高。First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了随着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的提高,公司使用的银行借款更少。这结果与模型(1)(2)的结果得到了验证,表明国有背景公司更多地利用商业信用融资,而更少地使用银行借款。以上的检验结果与Ge和Qiu(2006)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支持谭伟强(2006)的发现结果。笔者认为形成检验差异原因在于本文样本公司规模与样本区间与Ge和Qiu(2006)存在显着区别。Ge和Qiu(2006)采用了社科院2000年对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中采集的样本,数据期间为1994年~1999年,样本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本文以2003年~2006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公司规模普遍较大。为检验企业规模是否影响债务融资决策,将所有样本据规模大小分为四个区间,并分别检验产权性质对商业信用比例影响。从检验结果看,在样本规模最大回归模型中,产权性质对商业信用使用比例(银行借款)的正向(负向)影响最为显着,且公司控股比例的系数显着性程度最高;在公司规模最小的样本集中,产权性质的影响系数为负且不再显着。这间接给出了本文与Ge和Qiu(2006)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即选取的样本范围不同差异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异。(2)信贷配给与融资比较优势。为检验银行借款对商业信用的替代效应,我们在模型(3)引入了银行借款比例Loan作为商业信用比例AP的解释变量进行了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检验发现,Loan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着为负,表明在控制公司内部因素的情况下下,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比例越高,其商业信用的使用比例越低。这与谭伟强(2006)的结果一致,说明在现阶段中国整体金融环境下,商业信用作为银行借款的替代融资类型,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从前述关于产权性质的探讨中,笔者认为,对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商业信用作为银行借款的替代融资方式,并不仅是因为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无法完全通过银行渠道得到满足,而是由于商业信用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信用融资方式,拥有相较于银行借款的成本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借款成为企业外部债务融资的优先选择。
四、结论
本文从中国的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研究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两类最主要债务融资类型的影响因素,并将重点放在检验产权性质、银行业竞争环境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特征,并据此对经典理论提供中国特殊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下的经验证据。在对国内外经典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使用比例的内外部因素所做的实证检验发现
1.通过检验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对债务融资类型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与Ge和Qiu(2006)对90年代我国中小企业样本的检验结果不同,国有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比例明显较非国有公司更高,而银行借款融资比例较非国有公司更低。控股股东股权比例的提高加强了该融资倾向的显着性。上述结果表明,在假设国有背景对企业融资谈判地位起积极影响的前提下,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更多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这间接为商业信用的融资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证据。
2.在控制了公司内部特征因素后,本文对企业债务融资的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检验。我们并未发现国内地区银行业竞争水平(或金融发展程度)对公司外部债务融资(商业信用/银行借款)水平产生显着影响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认为商业信用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融资比较优势在我国并未得到明确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行业的竞争加剧和发展完善并未促使金融中介通过更多地向供应商发放贷款,间接提高地区商业信用的使用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类型结构的经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国有背景并未促使其从以国有控股为主的金融中介中融入更多的资金,相反地,国有控股股权比例高的公司使用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国有公司在债务融资类型选择中较非国有公司具有优势的前提下,商业信用表现出优于银行借款的比较优势,更受国有公司的青睐。在商业信用的信息优势假设并未获得统计显着性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造成上述情况原因在于在中国特殊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中,商业信用在大量情形下被视为一种相对廉价融资方式,拥有相对优于银行借款成本优势,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替代银行借款成为企业外部债务融资的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余明桂,罗娟,汪忻妤.商业信用的融资性动机研究现状与展望.财会通讯,2010,(6).2.谭伟强.“商业信用,基于企业融资动机的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06,(12).3.李斌,江伟.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替代还是互补基于中国地区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1).4.石晓军,李杰.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的替代关系及其反周期性.1998-2006年.财经研究,2009,(3).
第四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专项检查报告(国核安函(范文)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国核安函〔2006〕18号 【发布日期】2006-04-25 【生效日期】2006-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专项检查报告
(国核安函〔2006〕18号)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及其细则要求,2006年3月27日―29日,我局组织检查组对你单位的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报告印发你单位。请根据检查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核设施的安全。
附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专项检查报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文件
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件: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专项检查报告
检查单位名称:国家核安全局
受检单位名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检查日期:2006年3月27日至29日
一、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二)《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
(四)《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五)《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六)《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二、检查活动
国家核安全局检查组对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应急准备和辐射防护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采用文件检查和现场检查的方式。检查组听取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关于新法规、标准发布实施后的宣贯和落实情况,辐射防护大纲的执行情况,辐射防护及应急组织机构、应急与辐射防护人员培训及对原有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的汇报;查阅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应急计划、辐射防护大纲、辐射防护管理规程、核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个人剂量监测记录、环境监测记录、流出物监测记录、仪器仪表设备的监测标定记录、使用管理及操作规程、应急实施程序、培训记录等相关文件;并对现场的应急通讯系统、应急电源、应急标志、辐射分区、卫生出入口、通风系统、辐射监测报警系统和辐射防护用品进行了检查和核实,同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对话。
三、检查结果
通过相关文件和现场检查,检查组认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组织体系基本健全,岗位责任比较清晰;应急准备、辐射防护及相关执行程序文件基本齐全,能够按照国家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及时地对有关文件进行升版和修订;应急办公场所、人力资源配备基本齐全;应急设施、设备、辐射监测报警系统、辐射环境监测及通风系统基本有效;逐级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培训计划,有相应的培训记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应急计划及相关程序修订后未及时报国家核安全局备案;
(二)新的辐射防护标准颁布后,未及时按照新标准修订辐射防护管理规程;
(三)文件管理不够规范,如:版本不统一,记录有缺项;
(四)应急通讯设备不够完善,如:院应急办仅有一台应急传真机;
(五)核设施室内的应急撤离标志不够明显;
(六)辐射防护用品管理不够规范;
(七)未对院、所应急指挥组成员进行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职责的专项培训。
四、整改要求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局提出以下整改要求:
(一)2006年内对应急计划及相关执行程序进行修订并报国家核安全局备案;
(二)尽快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修订辐射防护管理规程,并保持全院辐射防护管理目标值的一致性;
(三)增加应急通讯设备,保证其冗余性;
(四)加强文件管理工作;
(五)补充完善应急撤离路线标志;
(六)加强辐射防护用品的管理;
(七)进一步明确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各级组织的职责、分工及接口,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工作的有效性;
(八)进一步加强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相关执行程序实施的有效性;
(九)进一步加强卫生出入口的管理
(十)加强对院、所应急指挥组成员的培训,加大对培训人员的考核力度,尽快形成较为正规的培训教材,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应急准备与辐射防护意识。
检查组成员
李京喜 国家环保总局调研员
张琳国 家环保总局项目官员
兰自勇 国家环保总局副司级
赵善桂 国家环保总局项目官员
张永辉 国家环保总局四川核安全监督站副站长
范育茂 国家环保总局四川核安全监督站助工
王芳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高工
张健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
岳会 国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高工
李雳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高工
与会人员名单
陈炳德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卜永熙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董渝生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安防处副处长
司先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安防处高工
丁小林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安防处副研
罗成福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安防处主任科员
王文革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安防处副主任科员
段天元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所长
阳天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科长
李朋洲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所长
王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副科长
蔡竹云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保卫处处长
周国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保卫处科长
冉光道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职工医院副院长
颜惠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通信中心站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