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历史作业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
(一)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 以树木建房子,用来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材料三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证明了当时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会用火来烤食物和制作石器。
2、材料一: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
材料二: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请回答:
(1)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材料一: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耜,弯曲木棍做成耒,并把使用耒耜的好处告诉天下的百姓们
材料二:
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人们各自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2)材料一何材料二分别反映原始社会哪个行业的发展?
反映了原始社会种植业的发展
(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谁的事迹?
反映的是神龙氏的事迹
3、阅读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
(1)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2)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多民族跨地狱跨文化杂居,渐次融合。主干是中原炎黄后裔汉族。
(3)谁被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他们分别有什么贡献?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炎帝改进了农具,叫人耕田;发明制陶技术;为人们治病,他尝遍百草,发明了医药,还组织了集市较易。
黄帝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二译为现代文。材料一:
五千年的文化都来自轩辕,相传他创造了指南针,平定了蚩尤的叛乱,使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文明。
材料二:
挖通大山,疏导河道,凿穿龙门。。疏导三江五湖,使他们注入东海,以造福贵州。
(2)材料一、二分别歌颂了哪两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 歌颂了蚩尤和大禹的事迹
(3)材料一中的“我先”还有什么贡献?
创造指南针、造纸技术、印刷术、火药
(4)材料二的人物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最典型的是大禹治水
(5)从这两位先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为人民着想;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5、材料一: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史记》
材料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史记》
请回答:
(1)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材料一:
尧、舜时期,黄河流域长期洪水泛滥,平原沃野变成了一篇汪洋,天下人民都在在担忧。尧变在天下找能治水的人。……于是尧听四岳的话,用鲧治水,但是鲧能力有限,最终,没有治好洪水。……于是舜让禹的父亲来治水,来续鲧之业。
材料二:
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他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
(2)以上材料主要叙述的是谁的事迹?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主要叙述的是大禹的事迹,他的主要功绩是:治好了洪水
6、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何材料二翻译为现代文。材料一: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 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都有长辈。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 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材料二: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 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的什么制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反映的是社会的禅让制,诸侯把父子相传。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开始于何时?
开始于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
(4)你认为“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简要说明理由。
是进步,因为,当时,人们的智商都高了,而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权利的集中,自然就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了。这一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是历史的进步。
7、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礼记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诗经》
材料四: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
请回答:
(1)请将以上材料翻译为现代文。材料一:
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
材料二: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派遣不停。
材料三:
周公帮助皇帝管理天下,设立七十一个国家,国家君主姓姬的有五十三个。
材料四: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後於焦,集解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黄帝之後於祝,左传云:“祝其,实夹谷。”杜预云:“夹谷即祝其也。”服虔云:“东海郡祝其县也。”帝尧之後於蓟,括地志云:“陈州宛丘县在陈城中,即古陈国也。帝舜後遏父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封其子妫满於陈,都宛丘之侧。”大禹之後於杞。括地志云:“汴州雍丘县,古杞国。地理志云古杞国理此城。周武王封禹後於杞,号东楼公,二十一代为楚所灭。”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曰齐。集解尔雅曰:“水出其前而左曰营丘。”郭璞曰:“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水经注今临菑城中有丘云。青州临淄县古营丘之地,吕望所封齐之都也。营丘在县北百步外城中。舆地志云秦立为县,城临淄水故曰临淄也。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2)以上材料是对我国哪一朝代政治格局的描述?反映当时实行什么制度?
反映当时实行分封制。
(3)材料四中“封”的对象有哪几类人?周武王认为谁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封的对象有:焦,祝,蓟,陈,杞。
周武王认为姜子牙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4)从哪些材料可以明显看出“封”的目的?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5)你认为该制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西周后期周的领地几乎只有“王畿之地”了,除了都城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其他地方都被诸侯国给瓜分占领了。
8、阅读材料:“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金指青铜器)请回答:
10(1)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
铸造青铜器的铜锡比例有六种配方:铸造钟鼎的比例,锡占六分之一;斧子的比例,是锡占五分之一;戈、戟的比例,是锡占四分之一。
(2)材料反映了商朝哪个行业的高度发展?请举例说明。
反映了商朝制作青铜器的高度发展
9、材料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材料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
(1)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材料一:
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 天子
材料二:
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2)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原因是什么?
周王室的衰微
(3)简单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春秋无义战,霸主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势力范围,更多的掠夺土地、人口和财务,人民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最大,所受痛苦也最深!
第二篇:关于初一历史作业答案
大家把理论知识学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复习,从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暑假历史作业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
题号***13141
5答案CBDCADBDDADBABA
题号16***2232425
答案BDCCCBCABA
二、非选择题
26.(13分)
(1)A.涿郡B.余杭;(2分)永济渠、通济渠。(2分)
(2)运河形状不同,截弯取直(或隋朝大运河呈大弯曲状,路程远,元朝大运河较直,路途缩短);(2分)
共同影响:都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3)不同;(1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一方面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开凿运河劳民伤财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4分)
27.(13分)
(1)手工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商业发达,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国际性的大都市等等。(2分)
(2)李白、杜甫、白居易等。(3分)
(3)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吐蕃、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等等;(2分)对外交往——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等。(2分)
(4)《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分)吴道子,《送子天王图》。(2分)
28.(14分)
(1)隋朝,科举制;(2分)因为之前的官员大多从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担任高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2分)
(2)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开始实施殿试,增设武举科;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5分)
还有唐太宗。(1分)
(3)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4分)
29.(10分)
(1)时间早、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任意两点即可);(2分)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
(2)原因: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往,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分)
(3)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导致中国逐渐落伍;(2分)
我们要吸取教训,坚持对外开放。(言之有理即可)(1分)
第三篇:初一历史第三周双休日作业
初一历史第三周双休日作业
一年级班,组姓名
一、根据课堂学习,默写下列内容: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1)时间:距今年。(2)地点:。(3)生产与生活:会,知道用。(4)评价:我国境内已知的。2北京人(1)时间:;地点:。(2)体貌特征:。(3)生产生活:过着生活,使用和,会保留火种。(4)社会组织:北京人往往住在一起,共同,共同,过着生活。
3山顶洞人(1)时间:;地点:。(2)体貌特征:。(3)生产生活:山顶洞人使用,已经掌握了和技术;会;学会用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要。(4)社会组织: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年。(2)地点:,流域。(3)生产: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生产工具有、;饲养,制造。(4)生活:定居,房屋,挖掘。(5)文化:制作简单的和原始的。
2半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2)流域。(3)生产: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生产工具普遍使用;打猎、捕鱼、饲养等动物;纺线、织布、制衣;会制造。(4)、生活:定居,房屋。
(三)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距今
尤。从此,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和黄帝-----“人文初祖”:黄帝建造,制作,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
嫘祖发明了,他的属下,还编出了等。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外华人称自己为“”。
3尧舜禹的“禅让”:史上称为“”。
4原始社会的终结:①原因:就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②标志:约年,建立。
二:强化训练
1、小华在阅读一本关于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且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3、“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都在大江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A交通便利。适宜商业的发展B战略位置重要
C适宜于农耕生产D生活用水丰富
4、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人工取火D住干栏式房屋
5、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已知最早建造这种房屋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第四篇:历史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国土,这些被霸占的国土主要位于()
A、西南和西北地区 B、东南沿海岛屿港湾 C、东北和西北地区 D、南方沿海沿边地区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A、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
3、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A、1853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8年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对势力联合镇压
5、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的内乱 C、北伐的失利 D、外国的助剿
6、中英《南京条约》的各项内容中,能说明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赔款2100万元 B、割香港岛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二、简答题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次 作业
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洋务运动前期,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4、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北洋水师学堂
5、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B、中外“和好”局面出现 C、学习西方新思潮的影响 D、洋务派官僚掌握地方实权
6、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7、近代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A、康有为 B、陈独秀 C、谭嗣同 D、梁启超
二、简单题
1、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三次作业
一、选择题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3、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中华民国改用公历纪年开始于()
A、1898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12年
5、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简答题
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答: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是: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的影响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等。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哪些?
答: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选择题答案 1—5 BBCDD
第四次作业
一、选择题 1、1927年,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的是()
A、孙中山 B、吴佩孚 C、张作霖 D、蒋介石
2、井冈山会师后组建的人民军队是()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A、井冈山会师 B、会宁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遵义会师
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柳条湖事件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6、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上甘岭战役 D、渡江战役
二、简答题。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答: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答:局部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选择题答案1——6:DCBDCA
第五次作业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3、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皖南解放区
4、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① 易服
② 剪辫令
③禁止缠足
④改称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我国科举制实行了()
A、2000年 B、1900年 C、1300多年 D、300年
答案:1—5 CAACC
三、简答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浴血奋战,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五篇:历史作业
让爱在教学中升华
教师要用爱心去育人,努力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有针对性、实效性,使师爱在教学中得到升华。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教育过程中,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体现这种师爱呢?
首先,“走进学生心灵,善解其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真实的心里世界”。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多提供一些让学生“说理”的机会,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次,理解就是深入到对方内心世界中,把对方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心灵体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征、个性差异,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感情脉搏,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作为班主任,如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处理学生冲突时意气用事,不能理智对待,会造成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隔阂。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理解,不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所作所为,其教育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知得其反。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尊重;没有理解,徒有关怀和责任感的爱是盲目的,而盲目的爱常常无效而有害。理解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第三,“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尊重,而是简单粗暴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接受教育的方式,而在他们的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相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如果没有了尊重,关怀和责任就有可能蛟变为支配和占有。
第四,师爱是教师对他热爱的学生的成长的主动关注;师爱是在细微之处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缺乏这种主动的关注,就不是爱。教师为人师表,用自身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无声的爱。学生免不了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人说,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教师不能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来校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这些“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教育,不能伤害其自尊心,而是给予其更多的宽容。必要的理解与宽容,有利于淡化教育的痕迹,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真爱无痕。
第五,“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案例《晨光中,我的办公桌一片灿然》中,对朱筱文上网吧紧盯不放,是“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含蓄的批评、殷切的期望和真诚的帮助,从而培养他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愿望及能力。
作为教师,请用我们的爱,去感染一群群天真的孩子;伟大的师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科学的方法是学生进步的阶梯。用我们的爱,去洗刷出一片明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