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回忆录**(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0:4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回忆录**(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回忆录**(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

第一篇:个人回忆录**(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

教师回忆录**(四十四)作品赏析-北京书海传流图书出版

标题:《求学问道》节选

2005年的夏天,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讲师团到安顺小城开展支教活动,送课下乡,宣传课改。这一活动媒体称之为——中语西部行。

到安顺的“中语西部行”讲师团共3人。其中,领队是中央教科所的张鹏举教授。另两位,一位是来自北京某中学的特级语文教师梁捷老师(女,五十多岁),一位是来自江苏某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朱老师(女,四十来岁)。活动由安顺市教科所组织,地点安排在安顺二中,活动开展了两天。安顺所辖的县区教育局,都派了老师代表前来听课,我带着学校的几位语文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上午安排的是二中的一位刚上岗不久的年轻的女老师,给高一学生讲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这位老师用的是传统上法(黑板、粉笔加教科书),整堂课上,教师语言没有轻重缓急,没有抑扬顿挫,显得平淡无味,就像是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安排的背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情感疏离。这堂课虽然上得不够成功,但这位老师的勇气,还是值得人佩服。在有语文教学专家和数百位老师在自己课堂上听课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把整堂课按自己的设计讲完,这,也只有初涉讲坛没有思想包袱的新老师,才能够坦然做到。

接下来,是活动组织人请梁捷老师上台点评这堂课。梁上台后,没有直接点评这堂课,而是谈了些关于语文教学的别的东西。她谈到了《论语》中孔子说过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断句。梁老师说,这句话还可以这样来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法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了。

前一种断句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表达的是直接“为民做主”的思想。意思是老百姓只可以教他这件事应该这样去做,而很难教他明白为什么这件事要这样去做。简单说也就是老百姓只可以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古时候老百姓很少有人读过书,知识有限,很多道理要给他讲清的确是很难的,简易的办法就是把正确的做法直接教给他,要求他这样去做就行了)。

而后一种断句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变成了老百姓许可了,赞成了,就可以去做;如果老百姓不许可,不赞成,就要先给老百姓解释清楚,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前一种断法,专制的成分很重,对老百姓尊重不够。后一种断法,却体现了民主的成分,体现了对老百姓的充分尊重。断法不同,意思就完全不一样。梁老师的整个讲话中,一句也没有提到对这位年轻女老师所上的这堂课的评价,可却让在座的所有听课老师都有了比点评这堂课更多的收获。

接着,梁老师给高三学生上了一堂写作示范课。这堂课,是我至今所听到过的最好的一堂写作课。梁老师以她丰富的学识和特有的亲和力,一开始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堂让普通语文老师感觉棘手的写作课,在梁老师那里却上得风生水起。她不仅精通中文,还会英文,课堂上偶尔会用一两句学生听得懂的英文与学生作一下交流。如行云流水般舒缓流畅的节奏,让师生都觉得这课堂是人生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今天回想,犹觉余韵绵长。

下午,听同来的高级教师朱老师上初中的一堂示范课,课题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讲到了京剧的内容。课堂上,朱老师还即兴演唱了一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的唱段。

朱老师在上完课后,又谈了自己准备这堂课的经过。她说自己为准备这堂课,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先是她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同事帮助她反复磨课,后又经过市区两级教研机构帮助她反复研磨,才拿出来的。可谓是煞费苦心。这堂课,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上得很不错的。可一与之前梁老师所上的写作课相比较,就显得不如。梁老师的课听起来感觉很自然,就如沽沽涌流的清泉,没有人为的阻滞,整个课堂完全是自然的生成。而朱老师的课,就找不到这种感觉,整堂课都是在老师先期预设的操控之下,就如那装在管子里的自来水,中规中距,完全顺着管子向前流淌,先期预设是完全达到了,可却缺少了原生态课堂应有的鲜活,缺少了原生态课堂即兴发挥与发现的惊喜。

近几年,我陆续又听了一些年轻老师的课,我发现,处于四十岁上下年纪这个年龄阶段的老师,基本上都存在着朱老师身上的弱点,就是太重预设,太看重教学的“技巧”。在我看来,教学的“技巧”固然不可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个人更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学问与修养。我想,朱老师们之所以难以避免公开课中的这种弱点,大概是源于自己缺乏对在公开课上驾驭课堂意外的自信心和对自己语文功底的不自信吧。

中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在自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曾说,自己原来的专业是历史,但改行教语文后,为了把课教好,除自学完了中文专业的相关学科外,每天晚上9点到12点这个时段,还要挑灯夜读相关的书籍,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年。从于漪老师文章中对《朱子语类》原文的熟练引用,可以看得出,于老师对常人不愿读的八卷本《朱子语类》,都是花功夫认真研读过的。于老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在获得广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深厚的语文素养。她的课,之所以能做到每堂都不相同,每堂都是享受,每堂都几乎成为艺术,不仅缘于她授课之前对与课文有关资料的全面收集与精心整理,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注重技巧),还缘于她在个人的学问修养上,做到了真正的厚积薄发(有深厚的学问功力)。

这次梁老师的课,之所以上得让人忍不住叫好,细想,也是缘于她不仅做到了注重技巧,还做到了厚积薄发。

一个以追求上乘课堂境界为努力志向的老师,要想使自己的课达到完美境界,在我看来,仅注重教学技巧的磨练是不够的,还得要同时注重自己个人学问与修养的提升。只有在深厚学问功力支撑下的课堂,才能走向上乘的境界。(更多回忆录作品去公众号bjshcl查看)

(《求学问道》节选)

下载个人回忆录**(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人回忆录**(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