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5篇

时间:2019-05-13 10:2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第一篇: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倾情帮扶结硕果 携手共建新农村

——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市民政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依照《千名干部包扶千村计划》,从2012年4月开始,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开展扶贫开发定点包扶工作。1年来,该局始终坚持思想认识、组织机构、领导责任、驻村人员和工作措施五到位,找准帮扶切入点,在抓好组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化教育条件、发展群众致富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显著改善了扶贫点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圪台乡圪台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科学指导扶贫工作 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布置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该局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抽调3名干部(其中1名处级干部任组长)组成扶贫工作组,负责年度扶贫的具体工作。局党委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扶贫工作顺利进行。该局还积极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落实项目。

为科学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该局领导和扶贫工作组先后多次赴扶贫村进行实地调研,在摸清底数、熟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定点包扶四年总体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步骤和措施,既尽力而为,竭力帮助扶贫村解决最迫切的困难;又量力而行,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局领导多次深入扶贫村进行督导,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扶贫工作

(一)抓好组织建设,打造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该局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深入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强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有关会议精神,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培养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对村支书严格要求,帮助其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能力,使其成为村级党组织的坚强核心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2010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叶少平通过全省组织的公开选拔被录用为圪台乡政府公务员。三是补充新鲜血液,提高党员素质。四年共发展党员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名,举办了4期党员培训班,培训党员81人次。四是增强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扶贫组针对村支部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提高意见,促进该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走在全乡前列,村班子的威信大为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森源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该局多方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四年来,该局通过争取资金支持和局扶贫资金共维修山塘水库5座,新修水坝1座,农田受益面积达1100亩。二是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为解决该村近500户村民饮水难问题,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扶贫工作组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争取配套资金,让该村的四个村小组户户通上自来水,村民喝上了干净放心水。三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作组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四年共完成了6.2公里的水泥路面,落实了2公里特批项目。为方便小学生上学,消除安全隐患,修建了一座水泥桥并硬化了0.9公里长的道路。四是建成村委会办公楼。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修建了300平米的村委会办公楼,添置了电脑、电视、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办公用具。五是加强村希望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森源村希望小学没有配套的教师宿舍和食堂,造成教师的不稳定和教学质量下滑。工作组协助村里多方面筹措资金,新建了170平米左右的宿舍、食堂,解决教师生活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生活条件;修建标准化的篮球场、跳远沙坑、体育比赛看台,划拨专项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绿化。该局团委还组织团员青年为学校捐款赠书,赠送电脑、电视、一大批书籍和体育用品,成立青少年活动中心。

(三)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扶贫村“造血”功能。为改变森源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该局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核心环节,在努力壮大村级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积极引进资金,帮助引进和培育扶贫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希望在山”工程,协助引进铅山县天鑫绿化责任有限公司,开发山林1600多亩,实现人均增收100多元。引导农户开发荒山林地,种植鸭梨、板栗等经济水果林,开展立体种养殖;积极鼓励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村民占建华自购电机开办制衣加工厂,不但经营状况稳定,还解决了本村20余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10年,该局多方筹措帮扶资金25万元,采取村办加农户的形式,成立村办集体经济,种植大棚蔬菜。通过多元化的种养殖、引进和培育扶贫支柱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辟了新渠道。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局与县扶贫办沟通,联系相关单位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培育新品种,大力推广新技术,举办种、养殖培训班,让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增强了农民增收的内在潜力。三是组织劳务输出,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积极为劳务输出提供信息,帮助成立外出务工人员协会。全村共输出劳动力近800人,累计增收6400多万元。

(四)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该局发挥测绘优势,为新农村建设绘制规划图纸,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采取“新农村建设资金争取一点、扶贫资金拨一点、村委会筹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做法,共筹集资金60万元,使该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全村实现“五通”,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二是帮助建设文化站。在村部三楼设立文化站,该局为文化站捐赠了300套农村实用书籍以及文学、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为村民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完善村级卫生所。在原有村级卫生所的基础上,对其不规范的医学器材、药品摆放,卫生条件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其整改提高,使卫生所达到了初级医疗条件,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四是开展捐赠奖励活动。该局主要领导每年春节前夕都要走访慰问困难户,4年来共走访慰问困难户43户,发放慰问金21500元。积极发动干部职工向扶贫村开展捐赠活动,捐赠各种衣物图书等。为鼓励先进,充分发挥致富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先后对16户致富能手给予了每户1000元的奖励。五是开展结对帮困助学活动。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和结对助学活动,经过一对一的结对帮助,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贫困学子也解决了学习的后顾之忧。六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开展创建和谐村组、和谐家庭活动,积极联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铅山县文化局、上饶市歌舞剧团多次送电影、戏剧进村,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在实践中锻炼干部 扶贫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没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完成了不了艰巨任务的。一方面,抽调经验丰富、协调沟通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另一方面,对扶贫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教育,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培养良好作风。一是锤炼务实作风。工作组制定计划、开展工作前做到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制定的计划、开展的工作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增强宗旨意识。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保持清正廉洁。要求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工作中与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尊重当地干部群众,不增加群众负担,严格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工作组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精神风貌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1年来,市民政局共自筹资金51.45万元,争取扶持资金217.5万元,为森源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四年来,该村经济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600元增长到2010年的3800元,村级集体经济由2007年的3.8万元到2010年的9.5万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昔日的“光棍村”成立今天的“梧桐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文明进步的村风村貌初步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该村先后两次被评为铅山县先进基层党小组、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九名,铅山县综合治理“平安村”。

第二篇:市民政局信息化先进集体事迹

全市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2011年2月18日)

近年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民生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资金、设备投入力度,努力打造“数字化民政、信息化民政”,相继完成了多媒体会议室建设,卫星视频系统建设,全市民政系统网站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化工程,全系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办公效率明显提高,为民政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领导重视,多方面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

一是组织落实,促发展。市民政局领导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民政信息化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科室为组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信息化建设的形势、精神,分析研究民政信息化工作。大力推动全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是强化培训,增意识。市民政局多次举办相关信息化工作的培训和比赛,培育信息化人才,转变工作思路,调动工作热情。2008年底市民政局举办全市民政系统公文写作培训班,此次活动设立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考试内容,通过活动检验和提高了全市民政系统计算机应用水平,也让参赛队员意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极大的提高

1了各单位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热情。2010年举办了为期6天的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分三期对700名旗市区、苏木乡镇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城乡低保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做好了全区城乡低保信息网络三级联网的准备工作。市民政局还积极派人参加自治区民政厅和市政府举办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网站建设等培训,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对接。

三是增加经费,添保障。06年以来,市民政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用于采购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的投入达45多万元,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到位。市民政局还保证信息化软件的投入,每年用于购置软件、信息化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逐年递增。

四是健全制度,保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涉及重大,市民政局严格按照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指示要求,定期检查,制定详细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制定了《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涉密计算机不能连接任何网络,规范涉密计算机操作使用流程,指定专人管理维护涉密计算机。与全部涉密人员签订了《涉密人员保密承诺书》明确了涉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还有《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是多年来市民政局各信

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

二、强化基础,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是局域网建设破“冰层”。2006年市民政局局域网建设工作陷入僵局。一方面,按信息化推进目标,市民政局迫切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局域网;另一方面,一两年内是否搬入新区办公不确定,组建局域网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此时,局领导高点站位,果断决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由市民政局自筹资金,聘请信息办专业人员设计、施工,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组建起一个覆盖全局,通过政府机房可连接互联网,也可连接专网的实用性网络。市民政局办公环境实现了网络化,局机关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信息化工作终于打破僵局,迈上新的台阶。

二是立足长远建立多媒体会议室。市民政局原有会议室空间狭小、设备简陋已经无法满足培训和活动要求。局领导立足长远,选择改造正在施工的光荣院六楼会议室作为多媒体会议室,项目由专业施工队设计、施工,工程耗时3个月于2008年初建成使用,建成后的多媒体会议室,集音响扩音系统、会议拾音系统、大屏幕投影放映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为一体,配有控制室,最多可同时容纳150人。至今已多次使用多媒体会议召开会议,培训业务,举办活动,不但满足了现代化会议需求,还节省了场地租用费用,成为民政信息化的新标志。

三是建立卫星视频会议系统。按照自治区民政厅要求,2008年市民政局着手组织建设全市卫星视频会议系统,截止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旗市区民政局已安装调试完成。民政卫星视频会议系统是包括已有民政广域网在内的天地复合的基础性网络平台。该卫星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由民政部负责统一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覆盖范围是全国各市、县级民政系统及部分直属单位,通过卫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及时收听收看民政部及省市自治区视频会议,系统全部建成后,将逐步增加其它业务应用,达到信息互通、方便快捷的目的,可有效减少会议经费,提高工作效率。民政卫星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范围,提升了全市民政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是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为了切实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2006年以来市民政局排除多重困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共计投入100余万元用于于购置硬件设备和进行信息化工程建设。目前,市民政局共有服务器2台、程控交换机1台、台式及笔记本电脑45台、打印机15台、扫描仪2台、投影仪1台、数码摄像机3部、数码照相机5部、移动存储设备10个。所有这些都为市民政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软实力增强,以信息化建设助推民政工作

一是全市各民政系统网站全面上线,2010年市民政局抓

住机遇加入全国民政网站群,应用全国民政门户网站统一建设平台,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建立起市民政网站(http://hulunbeier.mca.gov.cn),同时带动各旗市区民政局,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加入到全国民政网站群,分别建立本单位的网站。2010年底经过自治区民政厅组织的网站后台管理维护培训,市本级民政,旗市区民政局,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网站于2011年1月统一全面上线。网站以宣传民政事业、促进政务公开、提供便民服务为根本,设置了机构职能、工作动态、基层信息、公告公示栏、政策文件、计划规划、领导讲话、下载专区、领导分工、局长信箱、留言咨询等栏目。网站的上线,消除了市民政局网站建设的空白点,架设起了民政人与社会、百姓之间的桥梁。

二是启动实施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电脑、数码摄像机等设备全部到位,分三期对700名旗市区、苏木乡镇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城市低保基础数据导入和补录工作已基本完成,城市低保网上审批工作全面实施,实现了全区城市低保数据联网。城市低保网上审批工作全面实施,标志着彻底改变了以往低保工作的人工集中审批模式,全部低保审核、审批工作均在网上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降低了行政成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各级低保工作人员可随时查询保障对象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工作单位、收入状况、纳入低保原因、家庭成员等信息,可以直接从网上了解督查各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情况及低保户的具体信息。促使低保金的发放工作,朝着阳光化、透明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是启动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2011年初全市19个婚姻登记处实现了网上登记。标志着市民政系统婚姻登记工作全面迈入电子政务化。实现与全区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联网,形成婚姻登记工作决策、管理、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应用体系,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婚姻登记中的重婚、骗婚等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规范登记工作、提高登记服务质量和效率。

其他方面,优抚信息系统全面更新换代,实现优抚对象的网络化管理。安置办启动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信息系统,实现退伍军人和军休人员安置、服务管理机构的动态管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完成,三维全景图已进入收尾阶段,2011年底我市三维全景图将以完整的面貌服务于社会。

第三篇:安业乡刘家圪台村党支部先进事迹11(共)

安业乡刘家圪台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安业乡刘家圪台村位于湫水河西岸,善泉沟流域3公里处,西面紧靠安家庄乡。全村270户、1005口人,男女劳力400多。该村党支部有党员25人。耕地面积3480亩,其中退耕还林976亩。近年来,刘家圪台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以星级支部创建活动为契机, 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本村实际,认真谋划和制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全面加强了“三个文明”建设,使刘家圪台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 一个村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素质。刘家圪台村领导班子深深的认识到这一点。几年来,该村领导班子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村党支部首先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坚持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活动,使党员在班子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促进了党政工作协调统一。为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党支部全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近三年来共发展35岁以下党员5个,妇女党员2个,极大地增强了村级-1-

组织后备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村领导以身作则、勤廉从政,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他们还通过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勤廉意识教育,增强他们勤政廉政的自觉性。另外,积极推进财务公开,实行“透明化”。同时,通过座谈评议、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方式,督促村干部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目标,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进取意识一直是制约刘家圪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村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发展,就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真工夫。为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以特色蔬菜、养羊和发展林果业为主。现在全村发展养殖业专业户30余户,养鸡、养猪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

刘家圪台村领导班子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召开党员会和群众大会,发动党员群众讨论分析发展经济,根据大家的建议,理出了“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发展集体经济思路。几年来,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以生态林为主、经济林为辅的退耕还林976亩,2007年新增核桃林300亩,群众已得到退耕还林的好处。

2000年至今,该村党支部坚持实施“1234”致富工程。一是想方设法为每个村民小组培养技术人员;二是干部党员“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三是对贫困家庭采取村干部、党员和先富户帮扶的形式进行结对子活动;四是每季度对村里各项建设进行“干部、群众互评,村民小组互评,党员评议干部、群众评议党员”的四评,党支部年终进行总结奖评并公示公开。几年来,该村共发动群众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0余人,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的收入,全年能为全村带回1800万元的收入。

三、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为根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亲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观念,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妥善的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几年来,村党支部先后投资20余万元完成“户户通”4公里;向上级争取7万元、群众自筹6万余元打深井24口,将自来水接到群众家中,采取分散供水的方式解决全村的人蓄饮水问题;完成村内农网改造,为群众安装程控电话50余部;投资4万余元为本村小学更换门窗,教室屋顶进行了重新铺设,硬化了校园内外,购进一批教学设施;投资8000余元为全村街面安装了路灯,实现了村庄亮化;

投资8万余元补修了村内骨干坝1座,投资6万余元补修淤地坝1座,新修田间路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该村党支部在计划生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退耕还林等方面都走在了全乡全列。

思想新、观念变、作风正、干劲足。刘家圪台村党员干部勤廉、务实、奉献的作风和所创造的业绩,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村党支部多次受到县、乡的表彰。村党员干部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们将继续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下载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民政局包扶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