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感创建资料
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4.9.1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规范传染病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4.9.1.1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C】
1.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且职责明确。(1)有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职能部门。(2)有感染性疾病科。(3)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4)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3.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4.承担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开展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说明:
为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我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积极培训,落实相关制度。材料目录:
1.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各级组织职责(2011-2012)2.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3.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2011-2012)
4.人民医院突发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管理小组名单(2011-2012)5.传染病防治法培训(2011-2012)6.医院感染管理培训(2011-2012)【B】符合“C”,并
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说明:
我院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通过培训使得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材料目录:
1.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 2.传染病管理制度
3.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见4.9.1.1【C】)4.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见4.9.1.1【C】)【A】 符合“B”,并
有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调流程,共同支持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说明: 我院制定传染病管理协调机制和流程,不断做好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材料目录 :
1.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图
2.人民医院传染病处理机制与流程(2011-2012)3.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4.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5.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5.霍乱应急处理预案
4.9.2 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臵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4.9.2.1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C】
1.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基本符合规范,人员完全符合规范。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挂号收费.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各自的候诊区和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
(2)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规定并公示。
(4)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
(5)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具有感染性疾病诊断能力,具有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应用.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知识,接受过内科学训练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说明:
按要求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基本符合规范,人员符合规范,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材料目录:
1.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 2.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3.结防门诊医生工作职责 5.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6.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7.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规范培训(见4.9.1.1.【C】)【B】符合“C”,并
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建筑规范.设备设施完全符合相关规范,有独立的检验.放射检查室.药房。说明: 感染性疾病科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检验.药房和专门卫生间。材料目录: 1.感染性疾病科平面图
【A】 符合“B”,并感染性疾病科人员配置.梯队结构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
4.9.2.2对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C】
1.有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至少包括:(1)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
(2)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处理和防护等内容。2.落实培训计划,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合格人员实行离岗再培训。说明: 我院每年对新入院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的培训,并且让他们学习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职业暴露处理和防护等内容,经考核合格后正式上岗。材料目录:
1.感染性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见4.9.1.1【C】)
2.感染性疾病科新上岗人员培训《传染病管理与疾病防控信息报告.传染病暴露后处理》及考核
【B】符合“C”,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说明: 通过培训后, 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拒治病人。材料目录: 1.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见4.9.2.1.【C】)2.传染病管理制度(见4.9.1.1.【B】)3.发热门诊工作制度(见4.9.2.1.【C】)【A】符合“B”,并根据新颁布或修订的规章规范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说明: 及时根据新颁布或修订的规章规范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加强学习后的实际应用能力
材料目录: 1.新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科内培训和全员培训
4.9.2.3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有关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以及相关控制传播措施。【C】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2.执行“首诊负责制”,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3.有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说明: 按国家规定,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成立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材料目录:
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传染病管理制度(见4.9.1.1.【B】)3.首诊负责制度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预案
6.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人员名单(见4.9.1.1.【C】)【B】符合“C”,并
1.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疾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的流程。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落实控制传染病传播措施。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说明:
我院积极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疾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的流程, 控制传染病传播。
材料目录:
1.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机制
2.水系霍乱弧菌采样与送检技术规范 3.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4.霍乱暴发疫情调查要点 5.督查记录(2011-2012)【A】符合“B”,并
1.传染病报告及时,感染性疾病管理规范,无因管理问题导致传染病播散。
2.感染性疾病救治专家组参与区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协助指导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说明: 传染病报告及时,专人负责, 有专家组参与区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 材料目录: 1.传染病管理制度(见4.9.1.1.【B】)2.传染病处理机制与流程(见4.9.1.1.【A】)3.人民医院突发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管理小组名单(见4.9.1.1【C】)4.督查记录(见4.9.2.3.【B】)4.9.3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4.9.3.1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C】
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2.医务人员使用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医务人员获取和使用。
3.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说明: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勤洗手,按规定戴手套 材料目录: 1.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2.个人防护用品使用SOP 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B】符合“C”,并
1.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处置流程明确,并组织演练。2.有职业暴露的完整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并根据案例或阶段分析改进职业防护工作。3.有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说明: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处置流程明确,并组织演练。有职业暴露的完整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材料目录: 1.职业暴露预防用药的审批流程 2.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 4.人民医院职业暴露演练记录
5.人民医院职业暴露监测汇总分析(2011-2012)
6.督查记录(详见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4.19.1.1【B】台帐)【A】符合“B”,并
1.相关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95%。2.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说明: 通过培训, 相关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明显提高。材料目录: 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的培训(见4.9.1.1.【C】)4.9.3.2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处理医疗废物。【C】
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制定医院医疗废物(包括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
2.各类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符合相关规范。
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医疗废物、污水处理人员知晓相关规定并能严格遵照执行。说明: 我院对医务人员培训后,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物知识熟悉并掌握.污水处理人员知晓相关规定并能严格遵照执行。材料目录: 1.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职责(2011-2012)2.医疗废物管理小组会议记录(2011-2012)3.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流程汇编
3.医疗废物管理专业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见4.9.1.1.【C】)6.医疗废物登记表(详见院感科台帐)7.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见《 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流程汇编》)8.医疗废物协议书及院科二级管理目标责任书(2011-2012)【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说明: 医院定期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处理规范进行督查。材料目录: 督查记录(2011-2012)【A】符合“B”,并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符合规范,监测合格,资料完整,通过环保部门评估 说明: 与环保部门加强合作,邀请他们来院指导,评估,污水处理符合规范,监测合格。材料目录:
1.人民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合同
2.人民医院污水处理质量检测报告书(2011-2012)3.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4.污水处理管理员职责 5.污水处理操作流程
6.监测记录(2011-2012)
4.9.4 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9.4.1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规范,实行网络直报。【C】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
2.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3.有专门部门及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
4.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有关规定。
5.传染病报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医务人员。
6.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汇总登记、核对以及监管工作。说明:
我院对每一位职工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培训,做好传染病工作,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材料目录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
3.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及奖惩制度的培训 【B】符合“C”,并
1.落实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2.传染病网络信息管理符合相关规定,明确疫情查询.使用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传染病信息。
3.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履行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及时整改。说明:
我院有专门人员负责传染病工作, 明确疫情查询.使用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传染病信息。材料目录: 1.传染病奖惩制度
2.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3.督查记录(见4.9.2.3.【B】)【A】符合“B”,并
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传染病报告时限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材料目录:
1.传染病报告.登记样张 2.电脑截图
4.9.5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4.9.5.1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C】
1.有全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计划。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1)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
(2)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疫情报告.预防。(3)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4)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说明: 我院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材料目录: 1.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2011-2012)
2.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见4.9.1.1.【C】)【B】符合“C”,并
根据传染病疫情,适时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根据演练总结改进传染病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说明: 我院反复演练,根据总结改进传染病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材料目录: 演练方案.演练总体评价.照片(2011-2012)【A】符合“B”,并
1.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95%。2.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95%。说明: 我院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知晓率明显提高 材料目录: 1.员工知识培训考核试卷(2011-2012)
4.9.5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4.9.5.2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咨询。【C】
1.采用多种形式向公众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
2.针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开展预防教育咨询.患者教育和随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随访率。说明: 我院利用世界结核病日及艾滋病日,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咨询。对工作人员及广大群众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材料目录: 1.2011年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
2.2011年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在院外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
3.2012年结核病宣传活动日在社区农村进行“遏制结核 共享健康”知识宣传 【B】符合“C”,并
1.有完整的教育.咨询资料。
2.有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咨询效果评价。说明: 我院的结核病,艾滋病工作经常去工厂,学校及社区作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公益讲座。材料目录
宣传材料(部分)【A】符合“B”,并
有根据教育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说明: 我院根据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充。材料目录: 1.2011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总结评价 2.2012年上半年度健康教育评价
1.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1.3.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C】
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
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8.按照规定做好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首预防针接种工作。材料目录:
1.预防保健科工能及条线分工
2.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疫情处理小组和抢救治疗小组 3.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疫源地处理制度、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4.传染病管理网络 5.近两年传染发病数据
6.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及协议书 7.医疗废物处理记录
8.医疗废物处理各项规章制度
9.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0.结核病防治相关制度、计划总结及宣传 11.艾滋病防治相关制度、报表及宣传
12.卡介苗乙肝首针预防接种制度及接种记录 【B】符合“C”,并
1.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2.职能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有记录文件)。材料目录:
1.医院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传染网络直报制度
2.传染病自查记录
3.传染病疫情通报及疫情分析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说明:
我院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材料目录:
查漏报资料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4.19.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4.19.1.1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C】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有会议记录或会议简报。3.科室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4.有上述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
5.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6.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说明:
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工作制度与职责。每年召开4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有记录。材料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三级组织网络人员名单及会议记录(2011-2012)2.医院感染相关组织工作制度与职责 3.院感科工作计划与总结(2011-2012)4.院感科学习记录(见科室台账)【B】符合“C”,并
1.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
2.对上级主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调整完善工作计划和内容。说明:
医院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材料目录:
1.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分析.反馈及改进措施(2011-2012)
2.医院感染管理专题会议记录
3.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2011-2012)【A】符合“B”,并
1.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任主任。2.无重大医院感染责任事件。说明
医院配备充足人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3年来无重大医院感染责任事件。材料目录
1.院科两级感染管理组织人员组成(详见材料C)
4.19.1.2 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于所有医疗活动中 【C】
1.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3.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辖部门院感特点。
4.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说明: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感染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力求落实到位。材料目录: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详见《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详见《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与措施 4.人民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详见《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P65-104)5.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5.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预案 6.医院感染培训(见院感科材料)【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
2.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说明: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计划对科室院感工作进行指导并督促落实,院科两级感染管理组织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保证持续改进。材料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2011-2012)(见4.19.1.1C)2.院感科督查记录(2011-2012)(见4.19.1.1B)3.科室督查见科室台账
4.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分析反馈(2011-2012)(见4.19.1.1B)【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2年内无重大院内感染暴发事件。说明:
通过督查,医院感染管理取得明显成效,2年内无重大院内感染暴发事件。材料目录:
见4.19.1.2【B】
4.19.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4.19.2.1有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实施全员培训。【C】
1.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2.有培训责任部门,有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并有考核记录。3.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说明:
我院每年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考核,全员均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材料目录:
1.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2011-2012)
2.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2011-2012)3.不同岗位的培训及考核记录(2011-2012)(详见院感科室台账)【B】符合“C”,并
1.落实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培训.考试及考核管理,相关资料完整。2.鼓励将培训及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评价中。说明:
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考试,并将成绩纳入个人年终考核。材料目录:
详见4.19.2【C】 【A】符合“B”,并
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培训后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达到岗位要求。说明: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技能明显增强。材料目录:
详见院感考核记录
4.19.3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和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19.3.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C】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2.有医院监测计划,有目标性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3.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4.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有记录。5.室内质控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说明:
我院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都制定了监测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监测项目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有记录。材料目录:
1)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见4.19.1 2)医院感染监测计划(2011-2012)3)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 4)现患率调查表
5)室内质控记录(2011-2012)(详见临床科室院感小组活动记录本)【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 度分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说明: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监测记录及时分析,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分析总结、督促整改。材料目录:
1.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2011-2012)2.医院感染监测汇总表(2009-2012)
3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汇总分析报告(2011-2012)4.院内感染督查(2011-2012)(见4.19.1.1B)【A】符合“B”,并
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的成效。说明: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在规划招标中。
4.19.3.2 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C】
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
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3.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4.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5.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说明:
我院制定了《医院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有监测计划并落实,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数据及追踪,制定了《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材料目录:
1.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2011-2012)2.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
3.医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4.手术切口感染率统计表(2011-2012)见4.19.3.1 B医院感染监测汇总表 5.重症医学科还未开展
6.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B】符合“C”,并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2.职能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说明:
我院院感相关科室通过自查改进管理成效,院感科定期督查指导。材料目录: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见各科室台账)。
2.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分析改进反馈(2011-2012)【A】符合“B”,并
1.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2.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的成效。说明:
通过科室自查和院感科督查,医院感染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取得成效。材料目录:
1.见4.19.3.2【B】
4.19.3.3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C】
1.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2.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信息。3.有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预案控制的有效措施。4.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5.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到100%。说明:
我院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通过通报、会议等形式报告医院感染信息。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材料目录:
1.江苏省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2.院内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小组人员名单(2011-2012)3.人民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的方案 4.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附:预防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预案)【B】符合“C”,并
1.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指挥系统、重点科室、重点人员情况制定各类演练的脚本,并进行演练。
2.有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效果评价报告,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相关资料可查询。3.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信息核查机制。说明:
我院已举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对演练效果及时评价报告,院感科对医院感染报告情况及时核查,未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材料目录:
1.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2.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效果评价报告 3.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A】符合“B”,并
1.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上报流程及处置预案及时更新修订。2.有对存在问题采所取的改进措施和成效进行追踪。说明:
我院根据国家相关制度及时更新修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上报流程及处置预案。4.19.4 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4.19.4.1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C】
1.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
2.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3.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说明:
我院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材料目录:
2.手卫生培训记录以及督查考核汇总(2011-2012)。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4.手卫生设施.安置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现场查看。
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下发至各科学习,并作现场指导。【B】符合“C”,并
有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整改措施。说明:
我院院科两级感染管理组织定期对全体员工特别是重点人员的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提出整改措施。材料目录:
1.手卫生可持续改进反馈表(2011-2012)2.科级检查见科室台帐 【A】符合“B”,并 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方法正确率≥80%。说明:
通过培训.督查,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材料目录:
1.现场检查 4.19.5 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有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
4.19.5.1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C】
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
3.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4.有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说明:
我院关于病原体.细菌耐药监测还没开展,检验科微生物室仪器设备招标已完成,待安装。院感科先制订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等相关内容。材料目录:
1.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指南 3.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4.多重耐药菌病人预防控制流程图 5.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6.手卫生SOP 7.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隔离控制措施 【B】符合“C”,并
1.有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到医务人员,并方便查询。
2.有职能部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监督检查,根据监管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说明:
我院关于病原体.细菌耐药监测还没开展,检验科微生物室仪器设备招标已完成,待安装。
【A】符合“B”,并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有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2.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满足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以及同源性分析的需求。说明:
我院关于病原体.细菌耐药监测还没开展,检验科微生物室仪器设备招标已完成,待安装。
4.19.5.2 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C】
1.有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机制,并有具体落实方案。
2.微生物室定期为临床提供耐药菌的趋势与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说明:
在检验科微生物室机器.设备安装到位之前,先建立临床科室.检验科.院感科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机制及具体落实方案。材料目录:
1.多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剂部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各部门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有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说明:
在检验科微生物室机器.设备安装到位之前,先制定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各部门分工及职责。材料目录:
1.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 【A】符合“B”,并
1.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相关信息快捷获得。
2.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4.19.5.3 有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施培训 【C】
对临床医务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的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B】符合“C”,并
有相关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相关资料可查询。
【A】符合“B”,并
有对培训效果追踪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有效。
4.19.6 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19.6.1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C】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2.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3.有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5.相关人知晓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原则并落实。说明:
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各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有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使各级医师和药师取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配权。计算机设置处方权限,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材料目录:
1.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组成 2.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小组组成 3.人民医院三级抗菌药物专家会诊小组名单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职责 5.抗菌药物管理共同监管各部门及职责 6.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 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附:在用抗生素汇总)3).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6).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
7.人民医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8.人民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9.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2011-2012)11.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与处方权医师名单(2012年)【B】符合“C”,并
1.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2.职能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说明:
我院定期公布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建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医务科定期督查指导。材料目录:
1.抗菌药物临床科室考核制度(见医务科台帐)2.抗菌药物各科使用情况统计表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情况通报(见医务科台帐)【A】符合“B”,并
1.有信息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效。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追踪与成效评价持续改进,效果明显。说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应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追踪和成效评价,取得明显成效。材料目录:
1.抗菌药物的信息化管理措施(见医务科台帐)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成效与持续改进(见医务科台帐)4.19.6.2 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各重点部门应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C】
1.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季度)进行反馈。2.各重点部门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说明:
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仪器.设备已完成招标,待安装中。关于病原体及细菌耐药监测暂无法开展。材料目录:
【B】符合“C”,并
1.有上述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
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有干预措施。【A】 符合“B”,并
有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并有成效事实。4.19.6.3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范。【C】
1.有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
2.有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停药时间等)明示。3.相关手术人员均知晓并执行。
4.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达85%。说明:
我院制定并落实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85%。材料目录:
1.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 2.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3.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医嘱符合情况 【B】符合“C”,并
1.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参照第七章第三节)2.科室要对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
3.职能部门与药事管理组织,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有整改措施。4.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90%。说明:
我院严格要求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科室、医务科、药剂科、院感科定期督查整改,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达91.2%。【A】符合“B”,并
1.有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2.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95%。说明:
我院多部门联合干预,促进预防性抗生素规范使用。材料目录:
1.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
4.19.7 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4.19.7.1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C】
1.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
3.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说明:
我院制定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措施保障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制度的落实,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材料目录:
1.人民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资料(2011-2012)
3.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保障措施(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SOP)4.防护用品合格.配备到位 【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说明:
我院建立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院感科定期督查整改。材料目录:
1.多部门与科室协作检查消毒隔离质量分析反馈(见4.19.1.1B(2011-2012)。2.医院感染管理督查记录(消毒与隔离)(2011-2012)【A】符合“B”,并
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所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 说明:
通过多科室与部门协调以及院感科督查,我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材料目录:
1.现场查看
4.19.7.2 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C】
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3.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
4.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说明:
我院按照《医院感染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对消毒剂的浓、有效性等进行监测。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证件齐全。材料目录:
1.人民医院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一览表
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证件复印件(见药库及材料仓库台账)3.消毒设备设施保养及维修记录(见消毒供应中心台账)4.消毒相关产品监测记录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说明:
院感科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进行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定期分析、总结、反馈,及时整改。【A】符合“B”,并
职能部门.药剂科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记录。说明:
院感科.药剂科及材料仓库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进行监管。4.19.7.3 医院消毒供应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
【C】
1.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2.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3.相关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说明:
我院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认真规范执行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全过程。说明: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 【B】符合“C”,并
2.职能部门对落实情1.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
况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说明:
我院供应室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与报告,院感科定期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提出改进措施。材料目录:
1.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原始记录(见消毒供应中心台账)
2.医院感染科评价汇总分析(见4.19.1.1B)3.院感检查指导反馈
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评价反馈 【A】符合“B”,并
1.物流管理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
2.质量达到相关规范,灭菌合格率100%。说明:
我院物品清洗.消毒规范,灭菌合格率达100%。材料目录:
1.监测及督查记录(见消毒供应中心台账)
4.19.8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4.19.8.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C】
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2.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文件。说明: 材料目录:
1.各部门空气培养计划(2011-2012)
2.各部门空气培养监测结果(2011-2012)煎4.19.7.2 C4 2.院感监测计划.监测结果汇总分析(2011-2012)【B】符合“C”,并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有会议记录或简报。2.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等建议记 录或简报。材料目录
1.医院感染监测记录分析报告(2011-2012)
2.医院感染委员会年终集体会议纪要(2011-2012)见4.19.1.1 【A】符合“B”,并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真实、准确、完整,能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有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事实案例。说明: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4.19.8.2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C】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说明:
我院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向 卫生局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资料目录:
1.院内感染监测汇总表(每月)【B】符合“C”,并
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信息经过审核,保障真实、准确。说明:
我院院感科负责汇总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病案管理科,由朱传迩上报至 卫生局,信息经过审核,保障真实、准确。【A】符合“B”,并
1.将本单位的监测结果与省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比较分析报告。
2.有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具体措施。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3.4.1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3.4.1.1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C】
1.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
2.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有效、齐全、使用便捷。手卫生依从性≥60% 说明:
我院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医院手卫生设备齐全.使用便捷;手卫生依从性≥95% 材料目录:
1.手卫生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 2.手卫生SOP 3.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 4.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
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督查表(2011年-2012年7月)6.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2011年-2012年7月)7.医院各科室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图片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手卫生设备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手卫生依从性≥70%。说明: 我院感染科对手卫生设备和手卫生依从性定期检查,并改进落实。手卫生依从性≥95%。材料目录:
1.手卫生持续改进反馈表(2011-2012)
2.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2011年-2012年7月)(见3.4.1.1【C】)【A】符合“B”,并手卫生依从性≥95%。说明:
我院各科室严格执行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95%。材料目录: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2011年-2012年)(见3.4.1.1【C】)3.4.2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3.4.2.1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C】 1.对员工提供手卫生培训。
2.有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说明:
我院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各科室都配有手卫生相关的宣教.图示。手术室洗手正确率达100%。材料目录:
1.手卫生知识培训(2011-2012)2.手卫生宣教图片(部分)3.洗手操作考核汇总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洗手正确率≥90%。说明:
我院感染科定期进行手卫生检查,并有改进落实。材料目录:
1.手卫生调查(材料在院感科)2.洗手操作考核汇总(见【C】)
3.手卫生持续改进反馈表(2011-2012)见3.4.1.1 B 【A】符合“B”,并
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说明:
我院通过定期手卫生培训及检查,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已≥95%。材料目录:
洗手操作考核汇总(见【C】)
第二篇:院感学习资料
院感学习资料(常用于现场提问)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二、三、四、五、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 病管理的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 间内出现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六、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七、隔离方式有三种: 病传播;
2、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导致的传播;
3、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八、九、十、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群。措施。
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十一、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
1、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料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 1
应≤10cfu/㎝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十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E、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采用6部洗手法。
十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2、3、4、5、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十四、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十五、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十六、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十七、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十八、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1、2、3、4、5、6、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十九、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十、法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十一、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十二、传染病报告时间:甲类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乙类和丙类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报告。
二十三、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二十四、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二十五、被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 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二十六、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二十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二十八、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二
十九、环境与物体表面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三
十、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用400mg/L~7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三
十一、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
1、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2、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三
十二、手术切口部位皮肤的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三
十三、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和地巾清洗干净,分别在250mg/L 和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干燥保存。
三
十四、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它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细菌总数≤50cfu/ml,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
三
十五、手消毒剂开瓶后使用有效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d: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d。
三
十六、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三
十七、无菌物品存储有效期: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使用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和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三
十八、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不包括干燥程序,运输时避免污染,4h内使用,不能储存。
三
十九、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灭菌包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体积要求不宜超过30cm×30cm×50cm。四
十、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后不能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
四
十一、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干持物钳筒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h。四十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四
十三、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四
十四、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按药敏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3、医师开“接触隔离”医嘱,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病人标本送检复查2次(每次间隔>24小时)阴性解除隔离措施,撤销隔离标识。
4、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四
十五、血管内导管的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指征,必须时使用,并尽早拔除。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2、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3、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4、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分析与反馈。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严禁原位更换导管。
5、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的皮 6
肤,实施最大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四
十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1、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缩短插管的留置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
2、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3、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如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等。
4、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为无菌蒸馏水,且每24h更换。四
十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2、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4、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四
十八、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加强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技术的规定。
2、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应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 7
换。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3、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4、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术后应严格遵守手术切口护理、引流操作及换药的无菌操作规程。换药时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四
十九、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立即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挤出(由近心端向远心端)。
2、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75%酒精 或0.5%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3、如疑为传染病人时,伤后立即根据情况进行免疫预防用药,并进行有关血清学检查。
4、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小时内上报。
沅陵县人民医院 创建办
第三篇:四川大学院感重点资料
1.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2.何谓医源性感染?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4.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5.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哪些特点?
(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5)感染部位分布特点:鉴于不同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国,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7.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
8.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传播。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2)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3)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麻疹、水痘等。9.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10.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性反应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
4.患者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11.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答: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
(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2)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
(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12.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的传播。(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13.何谓常居菌?
答: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等。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14.何谓暂居菌? 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15.普通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答: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
(1)在病区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房。
(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3)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张;双排不应超过6张。16.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四种类型。17.何谓空气传播?
答: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5p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18.何谓飞沫传播?
答;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5p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19.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接触组织要尽量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思组织,避免形成死腔。20.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答: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
(1)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的低温灭菌方法等。
(2)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使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3)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已定碘等)、醇类、酚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4)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季铵盐类(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等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21.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多长时间更换1次?
答: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22.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答: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24h。无菌敷料反复开启取用,极易导致污染。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小包装。23.启用后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答:抽出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2h;作为溶媒启封抽吸的无菌药液,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建议使用小剂量包装溶媒。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
24.哪些情况必须进行手消毒? ①接触病人前后;②摘除手套后;③进行侵入性操作前;④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⑤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⑥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25.我国防护手套的标准? 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95% 2 配鼻夹,长度>8.5cm 3 气流量:85L/min时吸气阻力<343.2pa 4 对非油性粉尘颗粒过滤效率>95% 5 合成血以10.7kpa压力喷向口罩外侧后内侧不渗透
26.你要去为一艾滋病人采集静脉血标本,你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答:穿工作服
工作帽
戴外科口罩
戴手套
戴护目镜
27.急诊科有一病人怀疑为H1NI流感病人,请你去会诊,你应当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答:穿工作服
工作帽
戴医用防护口罩
隔离衣
鞋套
戴手套
28.病房收治了一例H1NI疑似病人,因出现呼吸困难,需进行气管切开,你应准备哪些防护用品?
答:穿工作服
工作帽
戴医用防护口罩
隔离衣(防水)
鞋套
戴手套
戴
防护面罩
29.你要去为艾滋病PCP(即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吸痰,你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答:穿工作服
工作帽
穿隔离衣
戴外科口罩
戴手套
戴防护面罩 30.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疗程?
1.接受清洁手术者,手术时间<2小时,如无危险因素可不用药;需使用时,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3.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4.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特别提示:
卫生部2008年48号文规定:氟喹诺酮类药物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1.医疗废物共分成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32.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
(1)分类收集原则: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2)回收利用原则:避免浪费。
(3)减量化原则:通过重复利用、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4)无公害原则: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5)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33.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
(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34.根据医疗机构不同规模,应如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答: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不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1)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3)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4)各临床科室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第四篇:创建文明城市资料
胜园街道中心学校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
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活动已全面启动,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扎实完成东营区教育局布臵的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文明素养,我校认真对照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为依托,紧紧围绕教育系统的创建目标,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打造文明学校的形象。
二、创建目标
确保做到:校务环境廉洁高效、校园环境洁净优雅、人文环境健康向上、学习环境轻松愉快、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树立文明学校的形象。
三、创建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1、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教师法》中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 的行业风尚,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教育行业的新形象。
2、深入持久地对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以“树师表形象,做文明教师”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和人梯精神,倡导建立新型的文明和谐师生关系,使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精业”。进一步严格规范教育行为,推行教师文明用语,要求教师做到仪表美、语言美、情感美、行为美。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1、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热情,营造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做个文明东营人”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观演、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就餐、文明购物、文明待客、文明过节,教育师生注重微小细节,养成文明习惯,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崇尚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3、大力开展绿色校园活动。继续开展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校园;继续开展“爱绿、护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充满校园,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4、继续深化“加强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师生诚信意识;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等开展系列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诚信教育进课堂工作,通过班队会等有效载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诚信进脑、入心。
5、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主要围绕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等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成长教育、环保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等。
6、继续实施深化“书香校园”活动。建立读书制度及其奖励制度,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让浓浓的书香飘满校园、飘满济源,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带动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7、开展文明评比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师”等评比活动,引导师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教育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市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 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配合市文明办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别是要深化家长学校建设活动,加强家校沟通,提高教育成效,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2、继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和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联合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网吧、电子游艺厅等场所及其他未成年人活动的校外的有效管理、规范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文”氛围 要严格按照区教育体育局“创文”的工作要求,加大校园“创文”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文”氛围,让每个师生员工、家长朋友都知晓、关注、支持、参与“创文”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创建氛围。学校领导要认真抓好“创文”工作的组织落实。
四、实施措施
(一)组织机构
胜园街道中心学校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现法 副组长:田树杰 成员:王兴华 张海滨 王振亮 李欣 蒋厚继 于述国 其中整治组组长王兴华,宣传组组长于述国,资料组组长王振亮后勤组组长蒋厚继。
(二)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发动宣传(2011年3月)。对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创建方案,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召开全校师生创建动员大会,利用校园网站、校讯通、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大力营造创建氛围。
2、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11年4月—2011年5月)。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创建工作材料的积累。
3、第三阶段:准备迎检(2011年6月)。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确保相关指标全面达标,确保相关资料全面到位,确保相关迎检准备全面落实。总结表彰先进,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验收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召开题为“共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校园”的创建动员大会,校长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定义、标准和责任进行详细的分析,务必让老师们明确本次创建的工作重点,从思想到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并要求广大教师和 行政同志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联系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群体的优势,做好教育宣传创建工作。
2、加强宣传。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宣传栏、板报等,营造创建气氛,营造适合我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
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系列讲座等措施,提高领导素质,创设和谐班子。
4、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修订“教师考核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5、加强安全工作。请公安、司法、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给学生作报告,提高学生的安全防犯意识。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增强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
6、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做到教师素质与办学理念、办学目的、办学条件的和谐。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和谐提升。关心教师工作与生活、生存与发展,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让教师能愉快安心工作,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归宿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7、利用升旗仪式和班队活动开展专题讨论,结合创建每月的主题,开展好“理想、自强、成才、团结、友爱、和谐”主题班会活动。
8、开展全校性“创建文明东营,争做道德少年”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
9、通过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帮助开展工作,听取家长 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学校工作,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
10、加强和谐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校园硬软环境的和谐。加强文明创建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人文氛围。
11、加强督导检查。全体班子成员为督导成员,每天对全校教育教学、文明守纪、安全卫生等情况至少检查一次,及时作出处理。
12、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创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胜园街道中心学校 2012年3月
南昌市广南学校2010年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组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区教科体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推进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优化育人环境,按照《南昌市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结合西湖区教体局有关要求,特制定广南学校2010年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区教科体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优雅洁净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我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我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新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建立以校党委、行政为核心,各处室年级为坚强支撑的创城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各处室年级都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职责,按照创城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任务和要求,分工负责组织开展相应的文明创建工作。为了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顺利进行,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广南学校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范仁红、吕英 副组长: 杨建国、罗东东、白晶 成 员:邓文芳、郭小龙、熊模遂、孙权、周勇、徐英、龚秋婷、涂程煌、张年辉、张宏。
(二)下设工作小组
1.文字材料组 负责学校创建文明城市所有的文字材料,责任人郭小龙。2.环境卫生组 负责学校校园环境的整治和清理工作。责任人孙权。3.宣传组 负责学校创建文明城市所有的宣传工作。责任人邓文芳。4.后勤保障组 负责学校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所有后勤资源保障。责任人杨建国。
三、工作部署 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工作安排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0年版)》标准,结合学校创建工作,分为强化责任、整体推进、自查考核、迎检准备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5月-6月):强化责任阶段。在总结近年来学校创建工作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查找不足,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各责任小组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到人。第二阶段(2010年6月-12月):整体推进阶段。学校各责任小组结合实际,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照分工责任,逐项抓好落实,对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按期完成任务。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等平台,加大对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第三阶段(2011年1月-3月):自查考核阶段。创建工作领导小 组对各责任小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查漏补缺。第四阶段(2011年4月-6月):准备迎检阶段。制定具体的迎检工作方案,完善创建背景材料,做好一切迎检工作。
四、活动安排:
(一)树立典型,提出倡议,宣传发动
1.由团委少先队提出倡议“团结一心创文明城市,积极行动当文明市民”。2.评选学校文明典型,成立少先队文明小卫士领导小组,每天分批值日。
(二)分层次开展活动
1、通过开展“四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教育、公共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活动的具体内容为:(1)开展一次国旗下宣讲活动。少先队向同学们宣讲开展争创文明城市文明学校的重要意义。(第二周)(2)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各班结合《南昌市市民卫生守则》进行以“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文明小标兵”为主题的班队会课。(3)各班级出一期“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文明小标兵”为主题的黑板报。(4)全校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南昌市市民卫生守则》并完成一份“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的手抄报。2.长期开展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1)、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文明督导制度,及时监督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建立奖惩制度,每周评选流动红旗,每月评选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学习随时在晨会上进行表扬。(2)、积极开展洁净校园活动。认真组织扫除活动,清理校园及校园周边卫生,不留校园卫生死角。(3)、制定校园文明值周制度,教育和监督学生随时随地都不乱扔果皮、纸屑,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4)、创建领导小组处将主动配合周边社区经常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围绕主题,不流于形式,注重实效。2.各蹲点领导要及时到年组了解、指导,并协助、配合做好各项活动的落实工作。南昌市广南学校 2010年7月29日
第五篇:创建卫生城市资料
创建卫生城市资料
九、生活卫生
1、建立生活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执行。
2、现场食堂严格执行北京市《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和要求》执行。炊事人员到公司职工医院体检合格后办理个人的《健康证》,由项目到所在地防疫部门办理食堂的《卫生许可证》。
3、现场临时宿舍的室内高度不低于2.5米,不漏雨雪。室内安全通道宽不小于0.65m,每人床铺占有面积不小于2m2,并且应距地面大于30cm。
4、宿舍冬季有保暖、防煤气中毒措施;夏季有消暑、防蚊虫叮咬措施。
5、办公区、生活区设专人管理,保持整洁,无污水污物。厕所有防蚊蝇的纱门纱窗,有冲水(或加盖)消毒措施。
十、保健急救
1、制定急救措施。
2、设置急救器材、保健医药箱。
3、培训急救人员2名。
4、做好安全、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工作。
5、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机械安全管理标准按《安全生产管理管理办法》中的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机械安全管理标准执行。
一、文明施工内业资料内容
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机械安全、消防保卫、现场管理、料具管理、环境保护、环卫卫生。
二、文明施工内业资料要求
1、严格按照《北京市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表》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2、每本台帐的文件盒规格统一、整齐无破损。
3、文字规范、字迹清晰。
4、资料收集整理及时无遗漏、数据真实可靠。后勤管理规定
为维护现场工作、生活秩序,创建干净、整洁、卫生的办公及生活环境,确保现场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1.现场食堂管理规定
1.1遵守北京市卫生防疫工作管理规定,炊事员须持有健康证、培训证,食堂必须到卫生防疫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同时必须符合防火规定。
1.2 严格贯彻《食品卫生法》,炊管人员操作时必须着工作服装,并保持服装整洁。炊事员必须保证个人卫生和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得采购腐烂变质食品,生、熟食加工工具要分开,贮存食品要防腐、防蝇、防鼠。
1.3 食品不得接触有毒、不洁物,杜绝食物中毒事件。
1.4要严于律己,服务周到。每月底公布帐目。行政部负责收集员工意见,督促炊管人员不断改进和提高伙食质量。
1.5剩余食物应倒在指定地点,禁止随意倾倒,违者罚款10元/次
1.6 现场所有设食堂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北京市管理规定及经理部管理要求。
2.现场宿舍管理规定
2.1各单位进场前根据自身需要向总包行政部提出用房申请,由行政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协调安排。
2.2各单位必须对指定居住用房进行管理,并将住宿人员名单按房间统计,连同各间的卫生负责人名单一并上报行政部。居住人员达50人以上的单位必须设专职保洁员,定期清扫,保证室内外卫生。
2.3宿舍内严禁私拉电线及未经批准使用电炉、电热器等电器,违者罚款200元。
2.4宿舍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躺在床上抽烟、随地乱仍烟头,违者罚款50-200元。
2.5宿舍内严禁男女混住,严禁赌博、酗酒、打架斗殴、大声喧哗,违者罚款10-200元。
2.6来客必须到保卫处登记,未经批准禁止容留非施工现场人员居住,违者罚款50元。
2.7现场宿舍区洗漱处必须保持清洁,节约用水,杜绝长流水现象。禁止在洗漱区倾倒剩余食物、垃圾,违者罚款50元。
2.8室内严禁使用100W以上灯泡,节约用电,作到人走灯灭。违者罚款10元。
2.9各分包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应准时参加经理部组织的现场巡查,负责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对检查出的问题不及时整改并多次重复出现的,将对行政管理人员及责任人处以100元的罚款。对认真遵守项目规定,评比优秀的单位将予以200元以上的奖励。
3.现场办公室管理规定
3.1各单位在获准使用办公用房时不得随意改变用房性质。
3.2办公室保持干净、整洁、桌明、窗亮。桌椅、文件柜、安全帽、文件、图纸等排放整齐。
3.3办公室应设置标牌。办公室的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下班后关窗锁门,注意防盗,晚间工作完时人走息灯,注意节约用电。
3.4员工要注意个人仪表,穿戴干净整齐,说话和气,处理问题果断。
3.5办公期间不要串室闲谈,不要大声喧哗,保持肃静。
3.6注意节约用电,搞好消防。
3.7现场会议室内严禁吸烟,违者罚款10元。
3.8发扬团结互助,工作密切配合,奋发向上以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争创文明办公室。
4.现场厕所管理规定
4.1现场内厕所设保洁员。保洁员对厕所要严格管理,厕所要随时清洗,定期打消毒剂、除污垢,保持厕所无蝇无蚊虫、空气流通。
4.2定期对厕所进行检查、监督、考核保洁员的工作。爱护厕所内公共设施,节约用水,保证冲水设施有效使用。对损坏公用设施者视情节处以10-100元罚款。
5.垃圾管理规定
5.1宿舍和办公室垃圾应倾倒到现场指定地点。注意生产和生活垃圾严禁混放。乱倒垃圾者罚款10元。
5.2垃圾要及时清理、清运,防止蚊蝇滋生。垃圾清运有经理部指定专人专车进行,费用由使用单位按比例分摊。
你按照上述要求填写相应的表格既是施工资料。祝你能完成此项任务!
把创卫工作与安全文明生产相结合,一手抓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一手抓创卫措施落实。
㈠封闭管理。施工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施工现场进出有门口,有门卫和门卫制度,门头设置企业标志,进入施工现场佩戴工作卡。
㈡现场围挡。工地围挡设置规范坚固,高度不低于1.8米。
㈢施工现场。采取防治大气、水土、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㈣施工场地。工地地面硬化,道路畅通,有排水设施,排水通畅;有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防止堵塞下水道的措施;下水系统必须安装“四防”装置;工地无积水,施工现场清洁。
㈤物料堆放。建筑材料、构件、料具按总平面布局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堆放,物料堆放整齐,做到工完场地清。
㈥现场住宿。施工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明显,宿舍符合卫生要求,生活用品放置整齐,宿舍周围环境卫生、安全。
㈦生活设施。有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临时厕所等),有卫生管理人员和保洁工作人员;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设置的临时厕所卫生清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㈧除“四害”措施落实,无蚊蝇孳生,无鼠迹、蟑迹。
㈨车辆运输密封,无遗洒、滴漏,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㈩建筑垃圾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处置。